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成果的特征

创新成果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成果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成果的特征

创新成果的特征范文第1篇

一、 传承与融合:我国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形成与发展

虽然我国的动画事业起步较晚,但是建国后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并促使动画电影民族风格的形成。[1]

动画电影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通过斑斓的色彩阐释理性,并用以开启历史的隧道,因此人们均倾向于以发展的视角审视动画的出现于发展。动画电影传入我国之后经历了两次发展高峰。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的动画电影艺术家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崇高理想齐聚上海,以极高的创作热情,直接促发的我国动画电影的第一个发展。这一时期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成为高品质民族动画电影的代名词。特别是当时的著名导演特伟明确提出“探寻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之后,民族化就成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我国动画电影界的“中国学派”雏形初具。

而之后的80年代,脱离政治束缚的动画电影艺术经历了第二个发展高峰。虽然历经20年的停滞,但发展基础尚在,因此这一时期的国产动画电影可谓百花齐放,优秀动画电影层出不穷,内容丰富多样。虽然我国当时已经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西方文化业已开始对我国动画界产生着越来越多的影响,但是坚持民族风格仍旧是广大动画电影创作者的共识。

总之,动画艺术进军民族化的共识一旦形成,便成为我国动画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的自觉追求。在建国后的动画艺术发展中,动画创作者无论是在民族内容的挖掘上,还是民族形式的借鉴上,都付出了重要的实际努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剪纸片的问世还是水墨动画的诞生,无不印证了动画艺术民族化方面的锐意进取。尤其是我国首创的水墨动画,将我国传统的水墨画元素与动画艺术相互融合,形成了极具东方文化神韵和审美内涵的动画艺术形式,一度在世界动画界引起巨大轰动。正是由于动画艺术“民族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才促成了动画艺术界“中国学派”的诞生。

动画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由于结合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核之后,便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和成就。[2]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不仅是一种创新艺术形式同时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因此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就成为其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也正是由于中国学派的动画艺术家认识并践行了这一责任,才成就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性。中华文化向来是兼容并蓄的,动画电影也不例外,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在坚持民族性的同时也注重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进一步成就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民族性前提下的世界性,并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二、 淡而有味的审美风格

我国的动画艺术起源于对美国闹剧式动画的模仿,但这种与中国审美传统格格不入的动画形式随即便被扬弃。[3]伴随着我国动画艺术民族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淡而有味的审美风格。

首先,在动画叙事上,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与迪斯尼动画的闹剧式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动画设计着眼于生活本身的戏剧性挖掘,通过情节的内在张力来塑造极具人文意蕴的喜剧效果。从叙事上看,中国动画喜剧无论在情节设置上还是细节编排上,都不闹腾,即便是《大闹天宫》也并不“闹”。[4]在整体情节设计上,这些动画艺术作品往往只有影片结束前设计的一个点,与美国迪士尼动画情节跌宕起伏、不断的情节设计有明显区别。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的细节编排,不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和人物取胜,极少利用造型怪异、行为夸张爆笑的人物形象以及动作性极强的群殴群斗来塑造戏剧性效果,但是凭借丰富思想内涵的含蓄表达,使动画片具有一种思想领域的深度美。

其次,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来看,煽情策略在美国迪士尼动画中大行其道,迪士尼动画可以利用一切手段,将某种情感渲染到极致,从而使观众情不自禁的卷入作品的情感漩涡。相比之下,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在情感表达上注重“中庸”之道,在感情表达上讲究节制和适度,将“乐而不”的效果作为情感表达的重要原则。这种点到即止、隐喻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使观众与剧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又不至于深陷其中,在保持清醒的状态下作出自己的判断。

最后,在动画的喜剧性营造方面,西方动画电影的商业性特征十分突出,为了满足观众的“俗”趣需求,而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特征。反观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则更多体现出“阳春白雪”式的典雅,并依此为导向达到“雅”趣塑造的艺术创新旨归。与迪士尼动画追求局部与细节上的娱乐性特征不同,我国动画艺术崇尚整体艺术效果的塑造。无论是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喜剧性暗示,抑或利用委婉的讽刺和幽默来进行喜剧性的表达,都显示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重过程、轻结果的美学表达理念。可以说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喜剧效果并不是特别直白的突然爆发,而是一种需要细细品味的逐渐累积,“正剧化”的特点较为突出。

三、 动画电影视觉语言的人文关照

中国的传统艺术注重通过艺术形式传达内在的人文精神,并籍以提升创作者与接受者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水平。[5]“中国学派”作为我国动画界对传统艺术继承的代表性群体,必然会受到上述美学思想的影响,使创作的动画电影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内涵。

“中国学派”的动画艺术家认为要创作出富有生机的动画艺术作品,不仅需要创作者本身高超的艺术造诣,还需要其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这不仅是动画艺术技巧的学习与积累,更是心灵涵养的不断提升。“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高的创作水准并获得世界性的认可和评价,与老一辈动画艺术家自身的高尚品格是分不开的。在动画电影创作中,动画创作者本身的世界观、艺术观和责任感被融入动画作品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精神境界获得了进一步提升,而观众的认可又进一步磨砺了艺术家的艺术品性,从而获得了一种良性循环。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儒家强调艺术要“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功能,这种“文以载道”的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学派”作为动画电影界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倡导者,在动画电影创作中一直秉承和贯彻这一思想,在视觉语言中融入发人深省的人文内涵,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教益。例如,动画电影《鱼盘》就利用传统的审美形式表现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学派”注重利用生动有趣的视觉语言,体现“文以载道”的艺术理念,注重将道理蕴藏于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在传统理念中,动画片是给儿童看的,即使如此,“中国学派”在艺术表达上也没有丝毫懈怠,不用教条、甚至训导的方式进行思想灌输,而是以儿童易于接受的审美视角和审美形式进行作品创作。也正是如此,才有了中国动画将思想内容与视觉形式紧密融合,寓教于乐的特征才得到最佳体现。

四、 内容与形式方面的不足

动画艺术发展不仅要依靠形式上的创新,同时还需要内容上的不断探索。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发展的一个主要缺陷就是“新曲弹旧调”,这种利用动画形式诠释传统喜剧的做法,注定在内容方面的探索有所不足,这也是我国动画艺术的形式创新能够产生世界性的轰动,而内容上却鲜有印象的主要原因。

首先,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多为循规蹈矩的改编之作。我国的优秀动画艺术作品,几乎都改编自民间故事、神话和童话等传统文学作品,而且在动画改编中基本停留在原著的主题层面,并没有在思想和内容上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更不必说在跨文化传播中获得全世界观众的接受和喜爱了。

其次,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创作偏于民族性,疏于世界性的特征较为明显。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民族性,国内艺术评论家们一直喜欢引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论断,但却不知鲁迅先生提出这一论断时的社会文化语境,如果抛开原有语境,这句话无疑就显得有些片面。片面民族性的坚持使我国动画形式创新有目共睹,但民族动画内容乏善可陈,面对上述现状我国动画形式和内容的不尽协调也是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缺乏对时尚性的自觉追求。在消费者语境下,动画要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接受,就必须善于提供“时尚”,只有动画艺术成为社会时尚一部分,才能使消费者获得引领时尚心理满足,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观看欲望。反观我国动画艺术,仍然停留在以民族性标榜的陈旧与老套之内,缺乏对时尚性的主动追求,这已经成为新世纪动画艺术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

结语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基于传统文化沉淀基础上的厚积薄发,造就了一部部动画艺术传奇。反观近年来的我国动画创作,尽管产量之大令人咋舌,但终究掩藏不了缺乏艺术精品的那一丝尴尬和苦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动画创作存在艺术传承和代际传承的断裂。诚然,传统的并不一定是优秀的,但是彻底抛弃传统而全盘向日美动画趋同,却使我国的动画作品逐步向文化快餐和文化垃圾沉沦。虽然旧的“中国学派”业已成为不可再现的历史,而现在需要做的是弥合裂痕、重塑传统,以完成新的“中国学派”的创建,为我国动画电影事业谱写新的艺术篇章。

参考文献:

[1]杨.众声喧哗与艰难起步:中国动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电影艺术,2014(6):39-42.

[2]陈茂涛,任龙泉.中国剪纸动画将再放异彩――关于中国剪纸动画未来发展的思考[J].电影评介,2007(1):18-19.

[3]陈峰.“中国学派”动画色彩运用中的视觉隐喻现象及启示[J].当代电影,2015(7):158-161.

创新成果的特征范文第2篇

>> 首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分布特征与培育策略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奖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关于做好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 衢州中专喜获首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全国开展首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教育与教学研究领域国际论文分布特征及引文影响研究 东北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采矿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成果总结 上海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 国家教学成果奖简介 “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巡礼(一) “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巡礼(二) “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巡礼(三) “纺织之光”201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巡礼(一) “纺织之光”201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巡礼(三 ) 中国文学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分布特征考察 江苏省5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 江西省教育支出效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中国联通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Z].1994年3月14日国务院令第151号.

[4][5]肖念,张萍.高校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特点分析――来自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81-84.

Study of the First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Priz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Strategies

Du Zhen, Wang Menglin, Chi Liquan

Abstract This essay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first Voc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National Award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strict, industry, awarded institutions and them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a’s eastern district occupies greater proportion in winning the prize;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warded projects and the three industries and the ones related to the tertiary industry are dominant; the key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 won the most awards; there is a vast scale of projects on the themes such a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the ones particularly characteriz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ddition, most of the awarded projects were completed by teams. To nurture vocational achievement award project, one should comply with the buildi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ci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concentrate on enhanc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by selecting the correct direction, the promising project, the excellent person in charge and the team members, ensuring enough time, funds and the supporting materials.

创新成果的特征范文第3篇

一、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对评价对象某个或某些属性的概括。作为评价指标,它必须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可以确定。评价指标通常应是多指标、分层次、有权重、有约束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不宜太多或太少。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理论上说,指标设置越多层次越多,评价效果就越好,评价也越全面。但如此势必会加大指标数据可获取性的难度使资料收集不全甚至错误,从而降低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因此,指标数量要适当、内涵要明确,既满足指标项目的独立性和完备性又简单易行。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质量导向决定了定性应具备“刚性”特征,必须符合学术质量的内涵,也要在质量的基础上重视成果的外部特征和形式,赋予指标一定的量化标准。但该标准应结合地域、高校、学科、研究类型等给予一定的弹性,增强评价的公正性。

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成果,在确定其评价标准和指标设置权重时既有相似点也有差别。一方面,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能适用于同类型或相同人员学术成果的评价;另一方面,要进行分类指导,不同类型的成果,在指标选择、权重赋值等方面要做出不同程度的修正和调整。

4.内在指标与外在指标相结合

内在指标指从内在特征体现成果价值的指标;外在指标指从外在特征体现成果价值的指标。任何一种形式或类型的学术成果,其价值都通过内外特征得到体现,都可以将内在或外在指标作相应分解、细化,从而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遵循科学划分学术成果类型、质量导向,以学术研究中的基础研究成果评价为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

我们请在本专业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和本领域资深人员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综合这些意见后确定指标权重,引入“两层权重"的概念,即先从整体上将成果的指标分成内在指标和外在指标。权重值分别是70%和30%,之后又分别将外在指标和内在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给它们分别分解出来的子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使成果鉴定结果更客观、更公正、更合理。

2.二级指标

选择创新性、效益性、效益性和难易度四个内在指标和社会反响、发表级别、项目来源三个外在指标共7大指标作为评价的二级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相应的权重值为创新性50%、科学性25%、效益性15%、难易度10%、社会反响50%、发表级别30%、项目来源20%。

创新性和科学性是这类成果最主要的价值体现,是核心的评价标准,在内在指标中的权重最高。基础研究成果的效益性是研究的目的与归宿,而难易性与创新性、科学性和效益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成果受关注的程度越大或获奖等级越高,说明其价值越大。因此,社会反响是间接指标中最能体现成果价值,权重赋值最高。项目来源仅表明在研究成果出来前该课题的重要性,但是否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或投入产出是否合理还不能肯定,所以权重值最低。

3.三级指标

每一个二级指标设置四个等级的三级标准点:A级,赋值范围10-8分;B级,赋值范围7-6分;C级,赋值范围5-3分;D级,赋值范围2-1分。而这种定量的赋值范围主要是依据学术成果的质量定性程度。比如,就内在指标中创新性这个二级指标而言,若得到A级(10-8分)就应满足:填补理论上的空白,或开创新的学科,或创立新理论、新学说;研究方法或手段有重大创新;对学科建设有重大贡献。若得到B级(7-6分)就应满足:理论上取得重要突破,或赋予原有命题新的内涵;研究方法或手段有重要突破;对学科某领域建设有重要贡献。若得到C级(5-3分)就应满足:提出有一定新意的观点,或理论上有所创见;研究方法或手段取得一定突破;为学科某方向的发展提供新思路。若得到D级(2-1分)就应满足:提出略高前人的观点或结论;有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利用一定新材料,但缺乏深入研究,新意少;对学科贡献小。再比如:就外在指标中社会反响这个二级指标而言,若得到A级(10-8分)就应满足:国际名刊转载、评论,或在国际前沿学术会议上交流;在国际引起普遍关注,得到学界认可或热议;引用频率和影响因子很高;获世界级奖励;多次再版或重印。若得到B级(7-6分)就应满足:权威期刊转载、评论,或在国内前沿学术会议上交流;在全国引起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引用频率和影响因子较高;获国家级奖励;被再版或重印。若得到C级(5-3分)就应满足:核心期刊转载、评论,或在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有区域影响力,反映很大;引用频率和影响因子一般;获省部级奖励,或者被认定的各类基金奖。若得到D级(2-1分)就应满足:一般期刊转载、评论;有小范围的影响力,反映较大;引用频率和影响因子较低;获省部级以下或单位奖励。

四、结语

创新成果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原理 会计科研成果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目前,我国关于会计科研成果的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评价过于注重形式;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对数量的评价,不注重对科研质量的评价;所取得的课题、基金等数量越多,评价分数越高,而忽略了科研成果对现实社会或经济的影响程度。2012年在厦门召开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会计学会原会长金莲淑就指出,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提高科研成果实效的关键是三个方面:开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重视数量,更重视质量;合理确定考评周期。目前,我国会计科研成果的评价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富有成效的评价体系。2014年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笔者认为,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应把好质量关,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成果质量水平的评价,对于浪费科研经费、没有任何意义的科研项目,应该拒绝通过,只有这样才能督促科研人员申请一些对经济、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科研项目。而平衡计分卡原理体现了四个维度的平衡关系,不顾此失彼,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与平衡计分卡原理类似的会计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二、平衡计分卡原理下的指标体系构建

各指标之间的平衡是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针对目前会计科研成果评价多注重学术价值方面的评价(比如发了多少篇文章、出版了多少专著等),笔者认为还应注重会计科研成果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因此本文设计了四个维度的一级指标,强调会计科研成果的优劣并不是只由某一个方面所决定,而是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四个维度的一级指标可以反映出科研团队或科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以及长期生命力,一级指标(四个维度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设计具体如下:

(一)四个维度指标设计

1.经济价值(X1)。我国每年投入科研经费超万亿,比如我国34所985高校每年平均科研经费为12亿元,相当于美国大学联合会所属高校的校均水平,也相当于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的校均水平,可见我国在科研经费方面的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那么这就要求科研成果能够创造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会计科研成果应该符合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会计科研成果应该能够帮助我国企事业单位解决目前较为重大的现实问题,能够针对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棘手的账务处理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促进经济繁荣,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效益(X2)。科研院所和高校是会计科研活动开展的主阵地,它们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社会捐赠,因而可以说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就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委托人(或者客户)。站在这个角度,会计科研成果应该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得到政府、企业或社会的认可。只有提高了客户满意度,科研院所或高校才能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3.学术价值(X3)。学术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会计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论文、专著以及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上。科研论文和著作的数量可以反映出科研活动的广度、宽度。但是,更要注重科研论文及著作的质量,质量可以反映出科研活动的深度,以及被社会同行或专家认可的程度。科研论文及著作是会计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被社会知晓的最佳途径。专利能够体现科研团队的实力和创造力,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应该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尽早实现智力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4.人才培养(X4)。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优劣,好的科研项目除了能够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要能够带动一大批科研人员的成长与提高。比如通过科研活动,为科研人员创造参与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的机会;通过科研活动,培养科研人员撰写高水平论文和著作的能力;通过科研活动,让科研人员获得社会声誉或专业职称的提升等。可见,科研项目所培养人才数量的多少也间接反映了科研项目的优劣。

(二)二级指标设计

本文尽可能选用容易量化的二级指标,经济价值(X1)一级指标下设置了两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科研成果转化率(X11),用以衡量科研项目已经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情况;预期潜在产业化收入的现值与经费投入的比例(X12),用以衡量科研项目未来可能创造收入的情况。社会效益(X2)一级指标下设置了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教学合格率(X21),用以评价会计科研成果对财会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科研成果获奖数(X22),用以评价会计科研成果得到行业或专家认可的程度;对外提供咨询服务数(X23),用以评价会计科研成果对行业或企业的帮助情况。学术价值(X3)一级指标下设置了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X31),用以衡量会计科研成果的影响程度;著作数量(X32),用以衡量会计科研成果的完整性或系统性;专利数量(X33),用以衡量会计科研成果在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性。人才培养(X4)一级指标下设置了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次数(X41),用以衡量会计科研活动为科研人员创造国际合作和交流机会的情况;国内学术研讨会次数(X42),用以衡量会计科研活动为科研人员创造参与国内学术研讨会机会的情况;科研项目带动的人员数量(X43),用以衡量会计科研活动所培养人才规模的大小。

三、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

由于指标的选择无法做到完全定量化,因而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层次的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来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为了使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量化,本文引用如表1所示的矩阵判断标度。在调查和咨询对象的选择上,选择了来自云南、河北、北京、江苏、四川等不同省市的财会知名专家学者,确保指标之间比较结果的准确性。各层次指标权重确定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四个维度指标(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1.构造判断矩阵。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得出四个维度指标之间两两比较的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中的数据,构造判断矩阵P1。

2.对矩阵P1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判断矩阵P1,计算满足P1・W=λmax・W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求得特征根λmax=4.1431,特征向量W=(0.3889,0.2995,0.1881,0.1235)T。

根据n=4,通过表3,查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89。根据公式CR=(CI)n/(RI)n,求得CR=0.053

(二)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同样采用层次分析法。具体操作步骤同一级指标,因此,本文不再过多阐述,具体结果如下:

1.经济价值下的两个二级指标科研成果转化率(X11),预期潜在产业化收入的现值与经费投入的比例(X12)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P2。

求得特征向量W=(0.833,0.167)T,用W11表示科研成果转化率这一指标的权重,则W11=83.3%,用W21表示预期潜在产业化收入与经费投入比例这一指标的权重,则W12=16.7%。

2.社会效益下的三个二级指标教学合格率(X21)、科研成果获奖数(X22)、对外提供咨询服务数(X23)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P3。

求得特征向量W=(0.1095,0.5816,0.3089)T,CR=0.004

3.学术价值下的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的数量(X31)、著作数量(X32)、专利数量(X33),三个二级指标间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P4。

求得特征向量W=(0.3196,0.5584,0.1220)T,CR=0.0176

4.人才培养下的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次数(X41)、参与国内学术研讨会次数(X42)、科研项目带动的人员数量(X43),三个二级指标间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P5。

求得特征向量W=(0.2318,0.184,0.5842)T,CR=0.0516

综上所述,假设用Y表示会计科研成果总评分,则Y=(X11・W11+X12・W12)×W1+(X21・W21+X22・W22+X23・W23)×W2+(X31・W31+X32・W32+X33・W33)×W3+(X41・W41+X42・W42+X43・W43)×W4。

四、结束语

科研活动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源泉,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而科研成果的评价是科研活动质量的保障,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会计科研活动的经验,认为目前会计科研成果的评价主要局限于或出版著作的数量上,而忽略了会计科研成果产生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以及人才培养情况。本文借鉴了平衡计分卡原理,构建了一套平衡各指标关系的会计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期望能够为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文强调会计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因而设计的四个维度指标分别是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学术价值以及人才培养,这四个指标兼顾了财务性评价与非财务性评价。为了使评价指标量化,本文参考了英国RAE评价法,设计了二级指标评分标准。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为了避免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既很好地运用了专家、学者的智慧及经验,又将定量方法融入了其中。由于时间和篇幅所限,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普遍适用性,未针对不同情况做分类处理。

参考文献:

创新成果的特征范文第5篇

作为与原始创新相对应的后续开发,其内涵具有相当的弹性。以现有技术或产品(为行文方便,技术与产品在本文简称技术)为基础,所进行的优化、组合、改进、完善,以及开发相关配套技术或产品等活动。都可以谓之后续开发。它既可以是对技术或产品本身进行优化改进或二次开发,也可以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开发相关的衍生技术或配套产品,因此,后续开发比之技术改进、二次开发的范畴更为广泛。

任何一项技术,任何一个产品。在初生之始。或者因为技术缺陷仍然需要解决,或者因为应用领域未能充分发挥,或因为配套产品无法同步跟进,因而都存在后续开发的广阔空间。如果仅有原始创新的成果,而无后续开发的支持,那么,相应的技术或产品将处于相当粗糙的阶段,惟有原始创新与后续开发相互支持。人类社会才得以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

后续开发的方向

后续开发存在不同的路径,其开发与创新的思维,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自然存在不同的模式。但是。究其本质,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发展方向:

技术纵向发展

技术的纵向发展,是指通过进一步改进完善技术,以克服其缺陷或不足,而使现有技术向其极限方向发展。比如。显著延长手机电池的待机时间、显著降低中药的副作用等。

技术应用拓展

技术的应用拓展,是指将现有技术的用途,由已知的应用领域向新的应用领域延伸或渗透。比如。黄连素原用于消化道疾病,后来又用于治疗糖尿病。

技术开发

技术的开发,是指围绕一项现有技术,而发展与之配套的技术,以达到提升现有技术的产业价值,或支持现有技术的产业应用等目标。比如,笔记本电脑经过创新变得日益轻薄,如果相配套的电源转换器仍然显得粗笨厚重,自然无法适应笔记本电脑轻薄的发展态势。

后续开发作为一种创新方式,一方面可以形成新的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主要是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侵犯他人专利、技术秘密或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风险。本文仅讨论后续开发的专利侵权风险问题。

后续开发的专利侵权风险识别

如何识别后续开发专利侵权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从后续开发基础进行识别

后续开发以现有技术为基础,而现有技术是否存在专利权,攸关后续开发成果利用的专利侵权风险问题:

(1)后续开发的基础为无专利技术。则无侵犯背景专利权的风险。

无专利的技术既包括从来未取得专利保护的自由公知技术,也包括曾经取得专利保护,但因为未缴纳专利年费、超过保护期限等原因,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比如失效专利。在无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后续开发,自然不存在侵犯背景专利权(即后续开发之基础技术所享有的专利权)的法律风险。

(2)后续开发的基础为专利技术,存在侵犯背景专利权的可能性。

如果后续开发的基础是享有专利权的技术,那么后续开发是否存在侵犯背景专利权的法律风险,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后续开发的方式。进一步判断。

从后续开发方式进行识别

从前述后续开发的方向。可以大致将后续开发的方式分成两种基本的类型:

后续改进开发

后续改进开发是指在基础技术之上,为克服或避免技术缺陷、提升或拓展技术功效,而进行优化组合、发展革新等开发活动。比如,上海宝钢多年前在引进世界第一台专烧低热值高炉煤气的燃汽轮机发电机组时,采用了阿尔斯通公司独创的轻油枪专利技术,用于机组启动点火。1997年投产后,轻油枪在运行期间由于内部结焦,始终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致使机组启动成功率仅为47%,不仅需要频繁清洗、更换,而且影响机组稳定运行。2000年宝钢电厂投入技术人员对这一进口设备的缺陷进行技术攻关,对轻油枪结构和吹扫系统实施改造,经过反复跟踪试验和调整,取得突破,形成了一项专利和两项技术秘密。宝钢“轻油枪防结焦”专利技术投入使用后,大大缩短了机组启动时间,启动成功率达100%,且延长了使用寿命,保证了设备的连续作业。

由于这里的后续改进开发。是直接建立在基础技术之上进行二次开发,因此。如果基础技术享有专利权,那么,后续改进开发的成果有可能落入背景专利的保护范围,发生专利侵权问题。

后续开发

后续开发是指围绕现有技术,而发展与之配套的技术开发活动。比如,围绕一种新型自行车的技术方案,开发各种脚踏板、各种背包架、各种车把手等产品或技术。

由于后续开发技术对于基础技术而言,主要是起支持或辅助的作用,并不直接建立在基础技术之上,只是与基础技术的实施利用密切相关。因此,即使基础技术存在专利权,后续开发的技术(技术或配套技术)往往也不会侵犯背景专利权。但是,技术或配套技术有可能对背景专利存在严重的依赖性。必须与背景专利配合使用,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而并不具有独立的产业应用价值。

从他人专利申请进行识别

前述的专利侵权风险,都是来自基础技术的背景专利。然而。还必须注意他人专利所带来的侵权风险问题。如果后续开发的成果已经被他人(可能是基础技术的开发人,也可能是第三人)申请专利,或者正在被他人申请专利,那么。后续开发将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不仅要担心来自背景专利权(如果存在的话)的困扰,还要担心来自另一个专利权的困扰。这种状况的发生,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性:

(1)他人早已取得后续开发成果,并已提交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已经公开或者已经授权,但自己未作检索或未检索到,即投入相同内容的后续开发。

(2)他人早已取得后续开发成果,并已将后续开发成果提交专利申请,但尚未公开,自己不能检索到相关信息,而投入相同内容的后续开发。

(3)他人早已取得后续开发成果,一直作为技术秘密保护,并在自己将后续开发成果提交专利申请前。把相同内容的技术秘密申请为专利。

(4)他人在自己从事后续开发的同时或前后,也在进行相同内容的后续开发,并在先将后续开发成果申请专利。

后续开发的专利侵权风险判断

识别了后续开发的专利侵权风险之来源后,需要进一步厘清专利侵权风险发生与否的判断。根据《专利法》等法律的规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在专利侵权的判断规则有所不同。下面分别简述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断方法,以便确认后续开发成果是否存在侵犯背景专利权的事实,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后续开发中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的专利侵权判断

确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而权利要求书应当由反映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的技术特征组成。因此,

通过权利要求书确定背景专利的技术特征,也就确定了背景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提炼后续开发成果的技术特征

提炼后续开发成果的技术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比较其和背景专利的异同之处,从而为作出专利侵权与否的判断提供基础。

通过相互比较评估是否侵权

将经过分解后的专利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与后续开发成果的技术特征――对应比较,通过运用下列基本原则,判断是否构成专利侵权:

(1)全面覆盖原则的适用

如果后续开发成果将背景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必要技术特征全部再现,也即后续开发成果的技术特征包含了背景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入背景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构成专利侵权。实践中,下列情形也可以适用全面覆盖原则,认定后续开发成果落入背景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构成专利侵权:

其一,当背景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用的是上位概念特征,而后续开发成果采用的是相应的下位概念特征时,则构成专利侵权。

其二,如果后续开发成果不仅包含了背景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而且还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即使后续开发成果的技术效果与背景专利技术不相同,仍然应认为落入背景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构成专利侵权。

(2)多余指定原则的适用

如果后续开发成果的技术特征与背景专利的技术特征相比,虽然缺少独立权利要求中的部分必要技术特征,但缺少的必要技术特征经过分析,实际应作为非必要技术特征,而不应当作为该背景专利的必要技术特征。此时侵权成立。

对于记载在独立权利要求中的非必要技术特征的认定,应当结合背景专利的说明书及附图中记载的该技术特征在实现发明目的、解决技术问题上的功能和效果,以及专利权人在专利审批或者无效审查程序中向专利局或者专利复审委员会所做出的涉及该技术特征的陈述,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由于多余指定原则的适用实际上扩张了专利权人的保护范围,稍有不慎,反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法院对多余指定原则的适用相当谨慎,目前已有废弃之势。

(3)等同原则的适用

如果后续开发成果中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经与背景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等同特征),此种情形下,应当认定后续开发成果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构成侵权。

尽管我国《专利法》中未明确规定等同原则,但适用等同原则判断专利侵权,已为我国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所认可。不过。与多余指定原则一样,等同原则也扩张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运用不当可能损及公共利益,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等同原则的适用也相当谨慎。

后续开发中外观设计的专利侵权判断

确定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与后续开发成果是否属于相同或相似商品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中,首先应当参照外观设计分类表,并考虑商品销售的客观实际情况,审查后续开发成果与背景专利产品是否属于同类产品。不属于同类外观设计产品的。一般不构成专利侵权。但要注意,虽然同类产品是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前提,但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类似产品之间的外观设计亦可进行侵权判定。

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根据《专利法》56条第2款的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对于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可以用于理解该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

通过对比外观设计专利与后续开发成果判断是否构成侵权

将外观设计专利与后续开发成果进行对比。判断后续开发成果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构成相同或相近似,如果相同或相近似则构成专利侵权。

后续开发的专利侵权风险干预

后续开发的专利侵权风险预防

后续开发的专利侵权风险之预防,系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措施,避免出现因后续开发而发生专利侵权的风险。其措施主要有:

利用失效专利

失效专利并不止于超过保护期限的专利,很多专利未到保护期限也会失效,比如因未缴纳或未缴足年费、权利人自动放弃专利权或专利被无效宣告等原因而发生专利失效之结果。这些专利可能才获得授权仅寥寥数年时间,其技术可能仍然保持着相当的先进性。有的专利只是由于权利人无力实施,又畏于专利维持的不菲费用,所以只好放弃专利权。

失效专利虽然失去专利保护的法律效力。但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却不一定随同失效。通过对失效专利的借鉴发挥、改进完善,创造出自己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这样,不仅取得的技术成果会更有领先水平,而且不会受到背景专利的障碍和牵绊。

专利回避设计

“回避设计”(Desiqn around)是技术创新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技术开发策略,即通过设计一种不同于受专利保护的新方案。来规避该项专利权。本质上,专利权本身并不能回避,但是技术研发人员可以采用不同于受专利权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新设计,从而避开他人某项具体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通过回避设计进行后续开发。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有效避免他人专利的牵制,获得自主经营的空间。

对他人的专利进行回避设计,首先需要确定拟回避专利的保护范围大小。通过分析其权利要求书。结合专利说明书和相关审查过程中的往来文件,确认该权利要求字面的真实含义,以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将前述分析得到的专利保护范围大小作为对比基准。来检验将来回避设计的方案是否包括拟回避专利的所有必要技术特征,根据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和多余指定原则的规定。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回避设计的方案存在以上情形,则不构成专利侵权。

联合后续开发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技术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化,技术的困难度也越来越高。发展新技术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也大幅攀升;而在竞争者威胁、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变迁迅速等严峻的挑战之下,企业在高度竞争的环境和有限资源的限制下。如何利用较少的资源去达成更多的目标,分担越来越高的经营风险。成为企业经营者的重要关注议题。因此企业之间借研发合作以分担风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如果后续开发的基础技术存在专利权,而回避设计难以成功或者成本较高,则可以考虑与背景专利权人联合进行后续开发,集聚各自的优势资源与技术力量。取长补短,相互支持,共同解决基础技术存在的缺陷,或者提升基础技术的功效。当然,联合开发通常也意味着后续开发成果由合作各方共同分享,但对于非背景专利权人而言,虽然不能独专其利,却借此解除了背景专利可能带来的侵权上的困扰或实施上的制约,其利弊得失,权衡便知。

采取保密措施

现代社会,技术竞争激烈,技术开发过程及其成果因而也视作商业秘密,严加保护。对于后续开发而言,也是如此。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防止相关信息的泄露,可以有效防止

他人得知自己的后续研发动向,将其相同内容的技术秘密转换为专利申请,或者抢先将相同的后续开发成果申请专利,以制约他人的后续开发活动。

此外,在后续开发之前及其进行过程中,都应当重视专利检索。防止后续开发出现重复研究,甚至后续开发成果侵犯他人专利的情形发生。如果在后续开发过程中。检索到最新公布的专利信息,发现他人已经将自己后续开发的成果申请专利,则应停止相同内容的研究。另寻出路。

后续开发的专利侵权风险处理

如果后续开发的成果终因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专利侵权的现实风险,那么,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将侵权风险的损失降至最低,以下措施是一些不完全的建议:

购买背景专利

法律上的争议可以采取商业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自己后续开发的技术侵犯了背景专利权或者严重依赖背景专利权,可以尝试购买背景专利权人的许可,甚至将其专利所有权受让过来。彻底解决后顾之忧。有的背景专利权人乐于向后续开发者发放许可证,以获得经济回报。但有的背景专利权人可能基于各种商业考虑。不愿意开放许可,以压制后续开发者的商业竞争,这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性的行动。

电脑芯片制造商威盛(Via)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威盛公司曾经把公司的将来押在开发速度快、成本低、与Intel兼容的芯片设施上。然而,在1999年6月,Intel打乱了威盛公司的发展计划,它终止了发给威盛公司的许可证,并控告其侵权。但威盛公司巧妙地绕过了英特尔公司的封锁:它收购了国家半导体公司的克莱克斯芯片制造部,这个部门拥有Intel发放的许可证。之后,在国家半导体公司的生产支持下。威盛公司进入了利润丰厚、发展迅速的新市场。

进行交叉许可

交叉许可其实就是“相互许可”,即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相互许可对方实施自己所拥有的技术而形成的实施许可。在许可贸易中经常发生交叉许可的问题。被许可人可能拥有对许可人极具价值的技术,这时可以进行交叉许可,在类似的期限和条件之下允许双方使用对方的技术。

如果后续开发的技术,对于背景专利具有相当的价值,比如相互配合使用,可以让背景专利发挥更为良好的效果,那么。后续开发者可以与背景专利权人谈判交叉许可。从而通过技术合作解决可能发生的专利侵权争议。如果背景专利已经被放置于一个专利池(patent p001)中。而后续开发的专利既依赖于背景专利,又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也可以借此加入这个专利池,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请求强制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