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理论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必要性

    让高校学生接受音乐素质教育是很有益的,这并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程,而是丰富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的课程,音乐是最贴近最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的艺术,尤其是歌曲,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虽然事实上他们对这个伙伴却又并不真正了解,但只要稍加指引,他们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就能够理解一定层次的音乐知识,能够体会、理解一定范畴的音乐作品,并且有可能被这些作品所打动,从而使音乐在他们的身上产生良好的作用。

一、许多大学生误认为音乐就是唱歌,而事实上,唱歌只是音乐的一个内容,音乐并不只是唱歌

    原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主任赵讽于1990年在为蒋振环教授所著的《音乐简明教程》作序时提道,对于大专学生音乐知识的水平之低感到无比痛心。“最近看到一个调查材料,某省在八百多大专学生中进行调查,其结果是很令人吃惊的:……,第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不熟悉简谱,而粗通五线谱的不到百分之三;……,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这种状况,实在不能不使我们痛心疾首。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其中至少九年应该有音乐课,但是,竟然有这么多人连简谱都不熟悉:……,那么这些在校的大专学生在大学之前到底接受了什么音乐教育呢?”与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的是,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学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小学期间所受的音乐教育是很贫痔的,而在中学期间受到较完整的音乐教育的机会则更少。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只上过唱歌课,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至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就只能是非常简单的了解。进入中学阶段,课程任务更加繁重,升学率把老师和学生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也就无暇顾及音乐教育了,在课堂上学唱歌也就变成了是很浪费时间的事,老师、学生和家长们都更愿意用这些时间去做数学练习。从这时起大多数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音乐就仅限于流行歌曲了。由于流行歌曲简单、易学、并且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表演、随时随处都可以哼唱,且随时随处都能够听到的,这样的学习当然也不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即使是文盲、乐盲也能哼上几句,加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因此学生们只要多听几遍就能学会唱了。就象野草一样能随处繁衍,但不一定对人是有利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环境使他们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念:音乐就是唱歌。除非家长、社会为他们创造条件,特意让他们接触音乐的其他内容,否则他们无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的观点。而家长、社会能够让他们接触些什么呢?去交响音乐会听现场演奏吗?去看芭蕾舞剧吗?(而目前社会上这样的机会却又是极少的,即使有也是极少数人拥有的),或者在家中经常播放各种体裁的音乐CD. DVD吗?而很多家长自己都对这些音乐知之甚少,或者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一起欣赏这些音乐,更不用说为孩子播放这些音乐,引导他们欣赏了,如果家庭或社会能为他们提供较好的音乐环境,他们就有可能对音乐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否则他们都只能对音乐产生偏见,一方面无法真正了解音乐的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从音乐对人的素质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来说,流行歌曲也不可能代替音乐的其他形式。

    二、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上好音乐素质教育的各种课程的基本条件

    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对于高校的学生是不言而喻的,但教育不应该偏食,应该提倡全人教育,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因此各高校都陆续开设了音乐或美术选修课程,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音乐,不就是唱歌吗?”,许多人都对音乐抱着这样的偏见,他们对音乐知之甚少,大学生中也不泛这样的观念。其实,音乐每时每刻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经意或不经意地环绕着,因为太普遍了,以至于我们可以充耳不闻。让学生真正理解艺术,为学生开启一扇从未发现艺术之窗,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应该是面对每个人的,而不应该只是属于兴趣爱好者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得到这种艺术的滋养和熏陶呢?要看懂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识字,音乐作品也是一样,要想欣赏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语言有一定的了解。

  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通常包括《音乐赏析》、《合唱与指挥》、《电脑音乐作曲》、《歌曲写作基础》等等,无论哪一门课程,都离不开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所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只是专门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程度较深,而其他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较浅。以下从上述课程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1.传统理念的束缚

    在中国传统理念的束缚下,美术这门课程在学校仅仅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甚至没有被加入期末考试的考核项目,这种做法会严重削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积极性,就算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也难以系统地接受美术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除此之外,美术生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所以美术难以受到学生的重视,且创造性教育的匮乏也使得学生眼中缺乏创造性。

    2.教学目的不明确

    为了配合中国现有的高考制度,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高考上线率,高中美术教学中大量开设了色彩、素描等专业培训课程,却没有一门课程是针对于美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开设的。而文化生更渴望得到文化知识方面的提高,因此,美术欣赏课程并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且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久而久之,这种教学目的不明确的情况充斥了整个教育界,培养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学生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往往是重文化,轻美育,要么就是重美育、轻文化。

    二、开展创造性教育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课程

    开展创造性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竞争性、自信心,鼓励学生培养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目前高中生的美术自主学习能力还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与个人体验,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将创造性教育贯彻到现有的高中美术教育体系中,深入探究新课标标准,敢于将创新理念加入课程中,从而提高美术学教学的成绩。

    2.可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开展创造性教育可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激发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学习的基础条件。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家关爱,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在课堂上提倡民主意识,给每位学生创造发表个人想法的时间。教师不仅扮演一名教育者,更多的是一名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能一味地高高在上,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应使用传统的辱骂讽刺等方式进行教育,应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做真正的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这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去探索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开展创造性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由于中国长期收到传统教育的束缚,教师仅仅将讲堂作为自己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他们没有意识到先育人再教书的重要性,而是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讲解,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思想。这种做法即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还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将创造性教育的理念灌入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入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探索新的事物。在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创新学习。此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并不局限于教师,可以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并敢于说出他人不敢说的话题。

    4.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技能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一、戒骄戒躁,脚踏实地

不可否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弱,这也意味着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专业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因此,大多数学生在美术方面基础浅,底子薄,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入手,一步一步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切忌急功近利,进行“填鸭式”教育,在学生模棱两可之时便急于进入下一章的教学。特别是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一种全新的知识时,要特别注意对他们兴趣的培养。比如可以举行一些美术作品的展览,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名家大作,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美术给视觉和心灵所带来的冲击,为美术的力量所折服,进一步会产生学习的冲动。这一环节就实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对话的可能性,在志趣上可以达到统一,便捷了教学的开展。

二、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力

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力是实现美术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师资力量薄弱不是一时间能够解决的事情,它存在着很多复杂的历史因素,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不断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只能重视已有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美术教学的多样化。

首先,实现课程设置的多样化。由于美术这一课程对于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就应该要协调好理论型课程、实践型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校方面要优化课程的设置,实现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平衡,相互为依托,不可顾此失彼。这两者相辅相成,可实现相互促进。专业基础课重在扎实基础,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做铺垫,而专业课程则重在对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挖掘学生的自身艺术内涵,这是走向艺术殿堂的跳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如何有效的结合。同时,学校还可以增加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相应学习课程,在时间相对充裕的时候,进行教学,以打破教学内容陈旧的僵局。

其次,实现教学思想的多样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造成很大的疏忽。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无法满足其汲取更多知识的需要,才能也没有发挥的余地,只能被束缚在小小的空间里;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薄弱,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脚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因此,老师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点、能力强弱情况,尽可能的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老师个人精力有限,但是可以采取“优生带差生”的这一种方式。比如,广告制作这一课题,学生可以各尽其能,精于设计的同学可以完成广告设计,善于计算机的同学可以进行广告制作。在小组合作之中,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汲取他人长处。当然,老师最后的时候可以对各小组的合作及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或者设置成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另外,老师要加强启发性教学,这一种思想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素描的时候,在理论基础之上,老师一方面要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明暗变化,怎样的线条才能提高画的质量;另一方面,老师要注意提问方式,老师提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和思考价值,切忌直白、一眼便知道答案。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布置的作业弹性要大,形式多样,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老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这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身边有效的资源,并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泥塑教学中可以改变一下原料,用面粉代替传统的泥土,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中泥土难找的难题。还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自然或观察城市中具有特色的一些建筑,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运用理论解释这些东西的原理,鼓励学生能够非常踊跃地收集大量生活中的素材,并进行构思、构图、描绘,充分去表现自己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技巧。

三、结语

就目前美术教学而言,现代美术的教学涵盖了艺术的很多方面,涉及面非常广,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这一主体的接受能力,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授传统美术课程的同时,结合现代美术潮流与技术手段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自由创作,培养探索意识,不断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美术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周震亚.高职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2]路斌.在活动中创造美—美术课堂的目标教学法[J]. 科技信息.2009(17)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基础课教学过于强调描绘性的机械练习,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常出现将造型基础课等同于“画画课”的认识误区,而设计色彩、设计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分立开设,使得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被分割传授,教学过程较为僵化,难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应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打破原有的课程界线,以学以致用为目标,构建起一个模块化的、具有充分升级空间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建立在横向发展的基础知识平台之上,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向着不同的方向进行纵向延伸的模块化知识体系。这里的基础知识平台,是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史论类课程相联系并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自主地根据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的方法,并在造型基础教育的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纵向延伸的知识模块,是在基础知识平台上根据环境艺术、视觉传达等专业方向的不同,通过情境式教学等手段,有侧重地组织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技能体系。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进行单元划分,并设置难易适当的基础知识平台和技能发展方向,使整个课程体系呈现完整的网格状结构。这样的课程结构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模糊传统课程的边界,以作品的创作为载体,以知识与应用为导向。

按照这一思想,在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可改变原有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五门基础课程依次进行的开课方式,将形式基础课与造型基础课相融合,整合课程知识,使之变成一门综合的进阶课程,并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作品制作为载体,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手段,将技能与知识的传授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准备与教学评价环节,可穿插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类课程知识,通过与美术史、美术概论等美术类通识课程的横向联系,使学生获得更专业的艺术素质培养,提升审美品位,获得进一步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区别于普通职业院校的单一技能教育。在黄淮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中,造型基础一(设计素描)、造型基础二(设计色彩)、设计基础一(平面构成)、设计基础二(色彩构成)、设计基础三(立体构成)五门基础课程是分别开设的,可尝试将其整合为由三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一级模块包括形态结构分析、形态结构表现、形态表象分析、形态材料表现等内容;二级模块包括基础形态结构主观构建、基础形态全因素创作、复杂形态结构主观构建、复杂形态全因素创作等内容;三级模块包括情境空间综合形态创作(室内陈设、灯光等)、视觉综合表现(主题设定、广告模拟、包装)、工业产品形态创作(日常用品基础结构、外观、材料质感)、建筑形态创作(基础空间结构创作、表面形态处理)等内容。整合后的课程体系由简入繁,结构更为清晰。

二、教材的改编与应用

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选与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教材的适用性不强,编撰方式过于守旧,导致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内容较多的造型等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重课件、轻教材,绝大部分学生极少看教材,教材逐渐被边缘化。因此,编写更为适用的教材就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应用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编写教材,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尽量增强教材的应用性;应根据新的基础课程构架整合教学内容,以过去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教材为蓝本,以示例作品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为基本单元,并融合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造型基础技能以及形式基础知识,根据不同工作对象的不同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组织教材内容。例如,在“彩色装饰画制作”单元中,应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对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造型、色彩以及构成知识进行归纳编排,突出真题实作。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编写教材,课程载体和教学范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并力求简单,使知识与技法要点一目了然。这样便于教师运用教材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充分利用扩展空间,引导学生逐渐加大制作的难度与复杂度,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教材的应用上,在用好主干教材的同时,应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学习相关辅助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辅助教材的选取,类型不应有局限,可包括学术专著、论文、新闻等,但应注意与课程知识的联系,并以教材为主线由浅入深地展开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网站,使学生在充分利用馆藏图书资源的基础上接触无纸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资源获取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传统的造型基础课教学一般是将理论教学与画室实践练习相结合,先理论后实践,“讲一讲画一画”。这样看似符合认知规律,但它对学生的理解力与专业基础要求较高,基础素质较差的学生很难有理想的学习效果。应用型教育要求学生有自主理解与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项目设计团队中承担着一定的工作角色,能否胜任角色,不仅要看其知识储备和技法的掌握情况,更要看其能否合理、熟练地选择和运用知识技能。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传统的“一人一板、画完收工”的课堂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是难以达成的。因此,根据新培养目标革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为了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可根据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制作组或讨论组并扮演具体的角色,从制定创意计划到创意的实施和总结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地交流思想,或通过小组互评查漏补缺,从而不断地完善创意计划。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学;美育教学;渗透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不仅能够让美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也能帮助大学美术教学查缺补漏。美术教学和美术教学天然的联系让两者的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让学生成长为能够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人。所以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大学生都应当重视起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的结合。

一、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必然性

(一)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被广泛提倡的今天,我们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能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教学的主要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况,从而为其他教育提供心理基础。而美术教学则要求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育和美育教育的结合时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基本需求。

(二)理论基础的完善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并非是一个新近诞生的理念,早在十八世纪就已经有相似的观点出现。在著名教育家杜威继续发展了这个理论之后,美育教育与美术教学的结合就已经开始了广泛的实践,相关的理论也在逐步地完善。人的审美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某种联系,美术教学和美育教学存在着契合点。可以说,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已经搭建完毕,需要我们用实践来检验它[1]。

二、大学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的关系

(一)在教育目标上的区别

大学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尽管也有着比较多的契合点,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比如,两者的追求目标是不同的。大学美术教学更加看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让学生拥有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而美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让学生学会情感表达和情感体会。两者在教育目标上区别决定了教育方法会有分歧[2]。

(二)公开性和保密性的区别

由于美育教学直击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所以需要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从而实现与教师的深度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希望被其他人看到,教师也不希望其他人干扰教学进程,所以美育教学有着保密性质。而大学美术教学则没有这个问题,由于是能力和知识的传授,大学美术教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公开性。教师在课堂上公开交流,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换观点,课堂更加开放。

三、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教育观念的结合

大学美术教学与美育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分歧,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两者的契合点进行渗透教学呢?首先要在教学观念进行紧密的结合。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观念上达成两者的统一。美育教学进入美术教学中能够为美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让心灵美和艺术美达成良性的互动。美术教学进入美育教学能够改革美育教学的形式,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变化

大学美术和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要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采取更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方法。从美术教学来说,教师要依靠基础知识的巩固来启发审美能力,而从美育教学来说,教师要直接进行心理上的指导,来让学生据此认识世界。美育教学渗透进美术教学之后,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融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教育平台的互补

大学美术教学往往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集中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美育教学则没有地点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美育教学,也引起美育教学呈现出一对一辅导的倾向。在两者进行结合之后,美育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更高效率的进行美育的指导,而美术教学也可以摆脱课堂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把美术教学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去。

(四)教师队伍的结合

美育教学和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要更好让两门学科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建立一支既懂得美术教学,也懂得美育教学的教师队伍。这样教师在进行大学美术教学的时候就能够不自觉的加入美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让两门科学充分融合。

四、结束论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对于美术教学和美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首先总结了在大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大圩么似乎教学与美育教学的关系,最后对大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吴玲,陈祥龙.以美育人润物无声——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体现[A].校园文学编辑部.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校园文学编辑部,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