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性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课程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性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课程 教学论 教学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158-01

一 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组织形式问题上,国内外学者、专家众说纷纭,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特点,同时也蕴藏一些共性的东西,笔者将其概括为: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就是能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由教学人员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师、学生按照一定的教学设计需求,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中的组合形式。

二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1.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随着历史的发展,班级授课制呈现出“一刀切”“划一主义”的局限,不利于因材施教,并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尽管如此,它以其“多、快、好、省”的优越性长期存在,仍是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20世纪以来,利弊矛盾冲突的凸显加剧了世界范围内各国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探索。美国加利福尼亚学校试行的圣巴巴拉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规定在同一班级设置三种程度不同的课程,实行分组教学,这种教学在班级编制的框架内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各组年限相同,课程则不同,试图突破班级授课制中统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日、英、法等国也都同美国一样,把班级授课制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其进行完善,扬长避短,灌输新鲜血液。这表明,历史的进步使班级授课制正在不断改革,以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

2.个别辅导到现代个别化教学

与班级授课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辅导,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引导、启示、咨询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形式在提倡个性化的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美术教学往往是全班同学在一个教室里接受教师指导,也可根据学生情况或需要进行单独辅导,这种教学便于因材施教,但要注意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现今,网络教学不断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加上学生个体性差异的普遍存在,使学校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个别化教学。虽然在现实条件下尚不能允许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但教学组织形式仍在朝着现代个别化教学方向发展。

3.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在美术课程与教学论中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多样性的发展要求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改革。美术教学改革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实践,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发展水平和不同教育发展程度下涌现出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即使它们设计和考虑的角度不一样,但它们的共性都是力图使美术教学能尽可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如兴趣、能力方面,想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到最好的水平。因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可以相互存在的,这也是要与各地区、各学校、每个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如班级授课制“多、快、好、省”的特点,适用于相对落后的地区;个别化教学,利于发挥主动性,照顾个体的优点,对教学条件的要求也高,适于较发达地区;另外,还有分组教学、写生教学、参观访问教学、开放教学、设计教学和复试教学等均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美术教学形式的发展属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而教学对象又是相互作用并不断变化的人,如果仅仅以一种固定的教学形式和模式去应对万变的教学对象,那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必然会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三 对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

第一,教学组织形式是由教育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学策略、评价手段组成的课堂教学形式特征。不同时代的不同教育理念和育人标准形成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新课标美术教学形式受教师、学生、时间、空间四个核心的影响更应注重其结构性、稳定性、多样性,使美术课堂发展为融入认知、情感与身心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第二,美术教学组织形式取决于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内容,课程内容直接受制于课程目标,并为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未来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将得到及时更新,教学组织形式也要随之不断革新,在增加反映现代科技新成就、有民族和地方特色、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程的同时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在美术课的设置上增加美学、美术史、美术批评等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掌握的程度,增强文化修养。对于其他的科目,也应与美术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使美术与其他科目互相促进、灵活学习。如美术课与其他科目一样要遵循教育原理、教育史的相关内容,让多种科目互相融合、渗透,既帮助学生理解和学好美术知识,用能将所收获的美育实践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

美术课程性质范文第2篇

阅历给予男性的,是智慧,是宽容,是从内里散发出来的无可替代的气息,如同神话里修为高的神佛都有的光晕一样。没有经过重重的磨难与自我的提升,就不会具有这样的气质。这种魅力甚至是超越性别的,也就是说无论男女,都会被这种魅力所折服。

男性不怕老,就怕单纯的老。老的猥琐是为罪,老的高尚是为贵。在年纪增长的过程中,如果随波逐流被种种事物所打败,就只能向岁月投降,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汲取营养,则如同“加持”,上升到更高的境界。男性的魅力,尤其是成熟男性的魅力,不在外表和服饰,而在于他所做的事和他的思想,而这些东西,都是越成熟越美的。莱昂纳多就为此苦恼了很多年,而说句实在话,你不觉得看久了之后,马云其实也挺耐看的吗?!

《Interview》 × Ryan Gosling

和奥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的恋情似乎一直没有给瑞恩・高斯林带来很高的注目度,反而显示出他的本事是实实在在。这期杂志甫出预告便收到热烈响应,很多人在杂志网页上留言必买。稍作搜索即了解到他是现今最被看好的实力派男演员,称“梅尔・吉布森接班人”。不过看杂志大片并没有在电影中观赏他那么带劲,对神情,对一个小动作的细节处理确实耐人回味,这组大片没有显现出其优秀的表现力。对淋湿的Burberry外套和Dolce & Gabbana汗衫牛仔裤,高斯林也并不享受:“衣服都紧巴巴的,而且还要装得很凉快。”

《GQ Style》 × Orlando Bloom

英俊、有活力、明显的英伦魅力、在国际备受欢迎的奥兰多・布鲁姆在几个月前结婚了,和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澳洲名模米兰达・克尔,即使如此,他也从未与时尚圈沾边,街拍照永远是那几套。由于意大利男性读者喜欢引擎,热爱速度和刺激,奥兰多在意大利版本《GQ Style》也得穿Parada骑机车演绎一回浪子,不过他很坦白地说爱好速度是愚蠢的,它们的乐趣仅仅应该赛道上。看来目前他一门心思期待着孩子的出生,也许还有2011年的新作《三剑客》,他在其中饰演白金汉公爵,再不就是制片和环保工作,而绝不会是it boy。

《VMAN》 × Josh Brolin

《华尔街2》令乔什・布洛林大热,他将金融大鳄布莱顿的贪婪与阴险气质表现得相当贴切,就是这样,他继续被奥利弗・斯通钦点在《布什》中出演前任总统,斯通说布洛林的外表要比布什帅得多,但觉得他有与布什相似的气质,采访中布洛林说:“表演非常艰难,像一种羞辱,像你把光屁股露在外面。”不知道做总统是否也会这样想呢?有待观众检验。

事业上虽是不折不扣的的大器晚成,但42岁恰是男人很“正”的时期。男装杂志《VMAN》的“年纪特刊”,向成功老男人致敬。其中,随意就能将Tom Ford的晚装礼服穿出神韵,举手投足性感又自然,成熟的男人布洛林从来都不是靠包装或噱头取胜的。

《Candy》 × James Franco

《Candy》在封面上清晰地标识出自己是第一本向易装癖、变性人、双性人致敬的时尚杂志。而这一期需要重版,毫无疑问大受欢迎。

美术课程性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维动画技术;美术基础教育;数字艺术;技术;艺术

0 序言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与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人类已经自然而然地步入了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而数字技术、数字媒体、数字设备的繁盛,让人们不可抗拒地走进数字化,同时也在极尽所能地亲近数字化、应用数字技术以便适应时展需要。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产生了数字艺术,从而在媒介材料、视觉语言、思维观念上都发生极大改变。这些都迫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内涵和方式、方法发生改变。

三维动画技术是现代数字技术与艺术的一个集中体现,打开电视,已经很难看到不使用三维动画技术的画面。各高校纷纷顺应时代需求,设立相关专业,尤其强化了三维动画技术的教学比重与软件应用的实践学习。然而技术终归是技术,关键还在于使用技术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学生应用三维软件存在的问题:作品缺乏个性、缺少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或者说三维造型刻画表现不到位,或者应用了大量三维技术却没有很好的发挥三维动画技术特有的作用,从某方面折射出美术基础教育的薄弱,过多依赖强化于技术手段而追本逐末,也说明传统美术基础教学需要进行深入而实际的改革和创新。然而作为低年级打基础的“美术基础”课程和作为高年级强化专业技能运用的专业必修课程“三维动画制作”,两个课程如何很好的融合和过度,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有效结合,这都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难题和考验。

1 三维动画软件技能要求与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设计师,只要有创意有想法,通过灵活应用软件,就可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按照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图进行模型创建和场景构建,再为模型附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然后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设定虚拟摄像机的运动轨迹和动画参数等,最后再让计算机进行渲染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除此之外三维软件可与其他软件或者形式进行互换,可把三维数据直接转换为其他动画形式,从而获得更加广泛的使用,这一切使设计师的发挥空间相当大大,但是设计师要想从容掌握这门软件技术并非易事,就算设计师熟练地掌握了建模、材质贴图、灯光、渲染、动画等各项操作,每个部分背后所包含的相关专业知识都足以分出一个职业。建模师需要对物体结构有清晰的认识,透视关系把握到位才能创建出结构准确的三维建筑模型或工业产品模型,才具备把二维设计图纸转化为三维角色或三维场景的能力;三维动画灯光师需要熟悉明暗素描关系以及一定的摄影技术知识和影视舞台布景的艺术控制能力;三维动画师则要熟练掌握动画运动规律并且熟悉一定影视镜头语言,才能明确导演的表达意图以及通过生动的动作赋予三维虚拟角色新的生命力等等。由于三维动画软件与其他软件的灵活配合,一名广告设计师还必须具备在后期影视特效软件和三维软件、平面软件多种软件间灵活运用转换的能力等等。

三维动画制作需要的是这样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纵观以三维动画软件技术为主要工具的三维动画制作等课程,其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从教学角度来说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情况较突出:

1.1 学生过分依赖软件的学习,将软件的学习等同于课程的学习

表现在各种命令、菜单、快捷键都非常熟练,但却创作不出高水平、艺术性、创造性较高的作品。

1.2 课程的深入教学开展难

随着课程的深入、课程作业难度加大,学生相关储备知识的匮乏导致其综合运用能力并未真正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两方面最终都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老师教学的难度加大、课程学习浮于表面。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教学重技术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学生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单以三维建模为例,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三维建模形体把握能力较差,模型结构塑造不准确、细节表现不到位。比如:使用3ds max软件进行真人头部建模,头部结构比例关系、面部细节特征,如果没有一定素描写生、人体速写的训练,没有建立三停五眼等基本面部结构、内在比例关系的概念,创建比较复杂的人体就会变成没有依据的“照猫画虎”,结果学生创建模型时无法依据骨骼、肌肉结构进行有效布线,建模的思路和流程也会混乱无序。2)三维模型美感不足、质感表现缺乏,学生对于自己制作的作品没有一个好的审美的判断,当然也就无法将自己的作品很好地深入下去。

2 美术基础教育的现代意义

美术是艺术教育的基础,需要掌握艺术表现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美术基础教学是数字艺术设计类专业在进入专业课学习早期的必修课,包括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多方面内容。由于非常直观地作用于视觉感受,重视手绘表现,能够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从而增强其创造力。然而在艺术设计作品日益数字化的现在,美术基础教育的动手操作、形象的塑造和把握、艺术化的加工和创造能力非但没有获得很好的强化反而削弱了。这就如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较早接触电脑和网络,写字机会变少,汉字的书写的能力反而大大下降一样。这看似没有联系,但却真实反映了当今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过分依赖网络海量图片、文字资料等现成品,忽略自身动手能力、忽略观察力以及独立创造、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美术基础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关系到学生将来在数字艺术设计领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在于有没有教会学生素描写生、色彩写生,关键在于顺应时展的脚步,切实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审美性,解决技术与艺术的有效结合。“美术基础训练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协调心智的功能,使学生的理智、情感、想象力相结合,使设计活动成为紧贴社会人生的有效方式。①”

3 将三维动画制作课程要求渗透于美术基础教育课程的探索和策略

中国的美术基础教育广泛借鉴了包豪斯设计体系教学方法,对于设计运用的看重,使得美术基础的教育有了更多的针对性和设计意识的强化。如今结合数字艺术设计,艺术素养的培养也必将经历“美术――设计――数字艺术设计”有序深入模式,并且体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教学理念,要将三维动画制作教学渗透于美术基础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做如下尝试:

3.1 强化结构素描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结构观察能力与形体的准确把握能力

由德国包豪斯学校提出的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理解和剖析结构,通过找结构基本点、并且在基本点找到之后,用线连接个点,使形体明确起来,这样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里外都可以通过立体的结构表现出来,就这一点来说与三维软件的制作环境和原理是非常相近的。由于侧重分清线条前后关系、虚实关系和空间关系,结构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如果说素描写生铺调子的明暗练习见效慢,不防较早进入结构素描的练习阶段。结构素描使学生对透视规律的掌握见效更快,如在综合训练阶段或课后作业的安排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较复杂物体结构进行分析描绘,或者借助几何体进行抽象物体的创意描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3.2 强化速写,注重日常手绘能力的培养

强化速写的作用其实是加强手绘练习,速写的对象是人物或场景或动态物体而不是没有变化、没有感情的石膏静物,在有限时间内对目标对象进行描绘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还抵消了部分美术功底较差学生的手绘抵触情绪。

在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没有美术功底的学生进行人物速写练习时,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糟糕,他们的描绘因为自由,反而有很多可取之处,最大的障碍不是不会表现,而是缺乏自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会逐渐掌握速写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完整表达自己所要表现的事物,随着深入练习,动手能力加强,对于计算机工具的依赖性减弱,从主观上不再单纯强调软件技术操作的学习。这样的练习会使他们在后期三维动画制作的创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三维角色进行平面草稿设计图的描绘、对构想模型的结构分析等等。

由于速写是一个基本功,可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长期练习,而且人物速写、场景速写均要练习,尽可能扩大速写的描绘范围。

3.3 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强调三大构成的练习,增强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设计表现力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融入美学原则的学习以及艺术设计基础的训练,也是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必然要求。美术基础教学中关于造型所强调的结构、形体、空间、疏密、虚实、节奏、对比、均衡、明暗强弱对比、大小比重,还有平面构成中围绕点、线、面所强调的美学元素以及肌理效果的软硬粗细、圆滑粗粝,色彩构成中的冷暖对比等等都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并由浅入深渗入练习中去。这是美术基础教育的教学重点,也是增强艺术素养的重要内容。

3.4 注重数字化环境,拓宽教学思维和教学渠道

对数字化环境的重视不是让学生及早使用数字化软件而是充分利用数字化媒介大环境及数字化手段,一方面,通过光盘、范画、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作品以及最新国内外数字化美术作品,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在训练中将美术作品制作成数字化作品,可供数字化保留和网络媒介交流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同时也是教育者教学思维的创新以及教学渠道的拓展。

图1 Love Will Guide You 01 图2 Love Will Guide You 02

日本艺术家大泽伸一创作的《Love Will Guide You》(如图1、图2)采用了大量手绘作品作为创作素材,用软件略作编辑配合电子音乐节奏制作成动画,画面体现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美学规律,是很好观摩示范素材。某高校的美术基础课程作业则是富有创新的教学尝试:他们利用动画定格的原理,让学生将美术作品画面定格连接成动画,并分享到网络,不仅充分利用了数字化的大环境,关键在于极好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结合了本专业的美术基础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原理,融合了定格动画所体现的动画本质规律。

综上所述,从三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技能要求出发来加强学生美术基础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是教学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化的必然结果。如何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有效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这样的探索和研究仍需深化。

【参考文献】

[1]谭细雄.略谈数码时代的美术基础教学[J].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7.

[2]王守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美术课程性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专业技能;文化味

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美术教学以其独有的特点,不断发挥其以美育人的作用。在许多专家和教师的实践指导下,小学美术教学从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课改的逐渐推进,随着广大教师的大胆思考与实践,我们也逐渐发现了小学美术课堂的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比较极端的有着愈演愈烈之势的观念和做法。比如,小学美术教学必须展示教师高超的专业技能,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进行文化渗透,过多使用媒体设备或根本不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只有进行冷静的思考,才能发现小学美术教学的问题,探寻小学美术教学的本真和本质,从而形成真正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展示教师高超的专业技能吗

在当下许多小学美术公开课或观摩课中,我们经常见到在写生教学中,教师对着画板,“认真投入”地对静物进行细致的写生,在标志设计中,教师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深度的设计理念和作

品,在欣赏教学中,教师从文化价值、历史背景、人物风格特点等多方面全方位地介绍作品。于是乎,我们为教师高超的技艺和学识而赞叹,并且开始呼吁:小学美术教师就要有高超的美术专业技能知识。紧接着,就出现了教师课前把要板书的字写得五彩缤纷,把要板画的范图画得无比精美,把要设计制作的作品做得令人艳羡,因为这些都能体现出教师的美术专业技能。课堂上教师就把这些提前准备的“作品”展示出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俨然变成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展示课。我们还发现,在一些国家、省、市级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技能基本功比赛中,专业技能比赛的分值至少占到七成。这说明一种导向: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必须高,其他的基本功素养都是次要的。

我们不禁要思考:教师高超的专业技能知识决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知识水平、课堂组织能力、研究把握教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研究学生水平、板书板画水平等都能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依靠高超的专业技能,而其他教学能力素养水平一般甚至较差,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不好。我们在实践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个教师的专业技能很出色,可是对教材把握不准确,对学生特点理解不深入,板书板画效果不好,或者口语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等,这些往往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着决定性影响。

有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明显关

系。教师的教学水平才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高,缺乏有利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缺少对学生特点的观察和把握,缺乏对教材的理解和研究,缺少活泼生动、和谐有效的师生沟通和课堂氛围营造,是无法让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效果的,甚至会出现更差的效果。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具备美术教学的基本功和素养。专业技能只是美术教师素养的一部分,不能作为衡量美术教师的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而除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素养更能体现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小学美术教学不同于大学院校里的美术专业学习,如果把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小学美术教师的标准,未免有失

偏颇。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浓浓的文化味吗

在最近许多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一节课都要介绍一些名家名作、民间美术、各种文化遗产或其他学科文化等,似乎不扯点相关的文化,这节课就不是美术课了。为什么小学美术教师会有这种观点?原因在于没有准确理解最新的课程标准和简单的模仿抄袭。很长一段时间,旧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性质,即“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过分渲染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性质,过分强调美术与文化生活的联系和作用,于是,得出结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必须有文化渗透。过分强调美术的人文性,就会弱化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的本质。于是,2011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对美术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美术课程的定义中去掉了人文性,取而代之的是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这是对美术课程本质的认识。美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达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和审美追求,我们更应该强调视觉性而不是人文性。人文性不是美术课程所独有的,并不是根本本质,唯独视觉性是无法取代的,是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视觉性是美术的本质;实践性也可以理解为表现性,是艺术的本质;人文性是社会科学的本质;而愉悦性才是少年儿童与艺术亲密接触所必须追求的。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是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不同的课程内容,其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包含较多的文化内涵,有的则要突出趣味和创新。不管什么美术课,都不应该把人文性作为主要的内容来讲授。比如,《窗外的景色》一课,不用详细介绍窗户的历史风格和地域文化区别,只要简单介绍不同风格造型的窗户特点即可;《我也是艺术大师》一课,不用过多介绍画家的生平风格特点,只要引导学生发现画家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就行了;《古朴精美的华表》一课,不用深入介绍华表的发展历史和作用以及所代表的意义,因为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华表各组成部分所隐含的含义,只需让学生明白华表是一种精神信仰和追求的体现,能代表人们许多美好的追求即可,

然后引领学生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华表”。还有《五味瓶》《黑与白》《感受声音》等各种造型表现领域和设计应用领域的课,更应该弱化人文性,突出强调愉悦性、视觉性和实践性。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美术课程的四种性质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过分地强调某一种性质,势必会弱化另外三种性质,这是不科学的。视觉性必须贯穿始终、人文性适当体现、实践性必不可少、愉悦性牢牢抓住,而且面对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内容,其比重还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是每一节课都一味地追求浓浓的文

化味。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可以离开多媒体设备吗

当下,多媒体设备已经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教学之中,甚至已经成为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能力也成为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多媒体设备进入学校的发展过程是:一开始时,令师生羡慕,因为太先进了;慢慢地,被老师广泛运用,因为太方便了;现在,开始出现了争论,因为太依赖了,于是,出现了回归“原始课堂”的呼声。过多依赖多媒体设备或排斥使用多媒体设备都是极端的错误观念。

多媒体设备作为一种工具进入学校,成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它是科技发展的产物。而科学发展的最高追求,就是改变生活,利于生活。多媒体设备受教师欢迎,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它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观察、感知、理解、思索、想象等。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先进、更方便的多媒体设备,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有了这么先进的工具,教师不去使用,而去追求“一根粉笔写人生”的原始教学状态,不正是一种排斥现代文明、阻碍文明发展的表现吗?究其原因仅仅在于,因为教师经常使用和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会使教师的备课教学能力水平降低,形成一种依赖。我们不禁要联想,如果一个人会开车,而且经常开车,我们绝对不会怀疑这个人会失去行走的能力,可是为什么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设备,我们就要怀疑老师会失去备课和教学的能力呢?实践恰恰相反,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设备,必须经过认真的备课和思考制作,才能帮助其实施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水平和能力。

现实中,我们确实也发现,有些老师没了多媒体设备就无法继续上课,或者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把本可以不用多媒体的内容依赖多媒体来呈现,使多媒体设备成为一种花花架子,也确实让许多听课者哭笑不得。这种现象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尤为明显。课文中明明就有的一句话,一定要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一道例题书上本来就有,非要搞到多媒体上等等。这是没有合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或者是教师没有认真备课,养成一种依赖多媒体的惰性导致的。当我们看清问题的根源之后,就不难发现,不是多媒体设备有问题,而是使用多媒体的人出现了问题。

美术是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递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试想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年代,美术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全班五十几个人看着画范图的老师背影,不知道教师在画什么;睁大眼睛仔细欣赏教师带来的只有豆腐块大小的梵・高作品,怎么都看不见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制作一张小小的藏书票,任凭教师如何仔细示范刻版,学生都看不见,更听不懂;列举家乡的桥和塔,只能靠语言来描述它的样子,最终还是不知道它的模样。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难道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吗?在现实中,甚至出现了把学校即将淘汰的或者比较差的设备配备在美术教室中,导致学生看到的色彩,已经不是原来作品中色彩的样貌,有的色彩甚至是相反的。有的图像模糊不清,更别提有多少视觉冲击力。美术课堂教学最需要一流的多媒体设备。

排斥多媒体设备,倡导“原始课堂”,是违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的。美术课程有其特殊性,离不开视觉冲击。而过多依赖多媒体设备,把多媒体设备当作小学美术教学的万能工具,

也是不可取的。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巧妙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徐霞.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教学月刊:小学,2012(1-2).

美术课程性质范文第5篇

    当代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传统的课程结构绝大部分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目标而忽略了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吸取传统课程优点的基础上,今后的课程结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美术的知识结构,也应重视非知识结构,如情态性的结构、身体技巧性的结构,从知识的领域(知识和智慧)和情感的领域(美术价值观、审美观)结合等方面提出合理的美术课程结构的标准。

    (二)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   

    一方面,充实现代科学文明的成果,扩大美术作为视觉领域的内容,绘画、工艺和欣赏相互渗透,日趋整合,单纯的绘画概念正在消解,电脑绘画、工业设计等内容已经或正在编人课程内。一方面,日愈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教材的乡土性和地域特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当代气息,又有浓郁的民族性,美术课程整体内容日趋综合化。

  (三)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