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教学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辅导课的准备
上辅导课必须精心准备,准备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学生作业情况,课后师生沟通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起来安排教学内容。
1 目标要求任何一节化学课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展开。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加活动,完成要求的学习任务,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情感,能力方面都得到提升,那么就是一节好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必须坚持。反之,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没有完成要求的学习任务,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思路,使之回归到课改目标的具体要求上来。
2 重点、难点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不仅是这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往往还是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乃至是整个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四种基本反应例型”,“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等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是不会完全掌握的,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有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元素符号一化学式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不仅要记住还要理解,教师必须安排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和辅导;实验室制取O2,CO2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实验,通过学习一方面要掌握实验室制取这些气体的方法,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为将来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实验室制取CH4、NH3、H2S等气体做好知识上的储备。所以上述内容不能一教了事,必须进行课外辅导。
3 课堂上察言观色有经验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变化,准确判断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往往表现为积极的状态,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主动发言,大胆回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例如,【师】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生】氧气;【师】能灭火的气体是什么?【生】二氧化碳;【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什么?【生】二氧化碳,【师】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什么?【生】甲烷;【师】紫色石磊遇盐酸变什么色?【生】变红色;【师】遇氢氧化钠变什么色?【生】蓝色。对于学习有难度往往表现为被动的情绪状态,有一种“愁眉不展”的样子,常常是低头不语,害怕老师点名让其发言。所以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搞好教学工作,做好重点、难点分散和转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
4 作业上信息反馈作业是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直接反映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程度,所以教师都很重视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判断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总结分析对成功方面加以肯定,充分发扬光大;失败的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补救,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5 平时的交流与沟通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完美无缺,以长者身份自居,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学生学学习的引路人,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学习有什么困难;也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情感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辅导计划;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6 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的态度很能从侧面反映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积极发言,大胆提问;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布置课外活动能主动参加,家庭小实验能克服困难独立完成;这些都可作为教师安排课辅导的依据。
二、辅导课的实施及注意点
辅导课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组织者,根据收集的各种信息精心编写教案、组织教学的过程。上好辅导课必须做好以下四点:
1 辅导对象的针对性辅导对象一般不是全班学生,而是部分学生。所以教师在平时的作业检查,阶段考试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没有学好的是哪些学生,辅导时力求做到有针对性。如果是少数学生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如果是多数学生可在一定范围内集中辅导,不能因为辅导而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给其他学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2 辅导安排的时间性教学过程具有非常明显的时间要求,所以给学生辅导也必须及时,不能拖得太久,因为时间太久学生积累困难就越多,而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部分忘记了,这样再安排时间给学生辅导难度将会加大,学生也会因此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降低,辅导的效果也不佳。这样很容易产生两极分化,从而产生新的“差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及时制定补救措施,展开有正对性的辅导。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87-01
一、重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对待复习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是学习更高层次知识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九年级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提示对以往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以便能够逐渐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体系。具体到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不断挖掘教材,夯实基础,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对教材的理解是零碎的、解题规律的探究是肤浅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总复习时,首先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结论及解题方法技巧,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教学中,教学中,要立足课本,充分挖掘和发挥教材例、习题的潜在功能,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使之形成结构。坚决克服那种重难题、重技巧、轻课本、轻基础的做法。
此外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而不是简单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知识的学习。中考复习切忌教师大包大揽,在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复习活动的主角,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去说、去做,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体现,教师的指导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基础复习时,我们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讨论的时间去探索,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知识的满足,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现在出错、有不懂的知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现在没有发现知识盲区,而考试的时候却发现了。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积极向上、不卑不亢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精神面对复习。
二、做好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基础知识不断积累、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及时进行知识的树立与归纳,以便能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解题的时候能够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训练,注重应用,发展能力。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及综合能力。教师可以自觉地、有目的地加以培养。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加快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各种思维方法合理、简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性能力。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利用创意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性、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复习概率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彩票“双色球”的中奖概率,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理性的消费观念。
此外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也是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在七八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分层训练。比如从最基本的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到类比思想、建模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解答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实践运用技能,不断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符号学导论;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符号学导论”课程是高等院校面向新闻传播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提升大学生文化建构与传播能力为目标。该课程讲述符号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为各应用领域提供研究意义的基本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近年来,随着符号学在中国的迅速兴起,其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已然获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在当代符号学不断发展和与各学派不断融合的背景下,“符号学导论”课程建设还拥有较大的空间。2018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1]由此可见,教育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有效促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符号学原理的同时,灵活运用符号学基本理论分析并解决各种文化课题。
1“符号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1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性过强
传统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单向度刺激—反应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只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输出,缺乏对抗式解读。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忽视了媒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缺乏即时性,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导致学生常常无法理解教师的意图。另一方面是封闭式的单一课程使课程之间缺乏相互渗透。符号学作为一种方法论,交叉多个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叙述学等,综合性强,其基本原理可推演至诗歌、社群、游戏、音乐、文学鉴赏、体育等领域,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由于课堂授课脱离专业实践,难以直观形象地解释纷繁复杂的人文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与实际情况脱节。
1.2教学方式上重讲解、重结论,导致学生探究能力不强
“符号学导论”课堂教学主要是对概念、原理的讲解,教师是主要信息源,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现成观点,不善于提问也不敢提问,缺乏质疑精神。尽管该课程安排了6个实践学时,还有议题讨论、小组交流、学生PPT成果展示、问题导学、小论文等环节,但仍未能跳出以教师为主导的框架,学生对符号学基础理论一知半解,符号学的实践品格没有转化为认识社会的有力工具,造成学生对符号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探究能力不足。
1.3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缺乏深度融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现阶段,“符号学导论”课程主要通过言语输出,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由于缺乏主动探究能力,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对语言符号、历史、艺术、主体身份、音乐、建筑等文化层面的思考不足。面对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号学导论”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以开放性视野将在线教学、网络课程、慕课等教学方式有机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内容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1.4考核方式与反馈评价较单一,学生研究文化课题的能力不足
“符号学导论”课程采用“平时成绩+能力测试+期末综合测评”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10%,由课堂互动问答、课下作业、考勤等部分组成;能力测试占30%,采取实践作业与课程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期末综合测评占60%,学生分小组汇报展示PPT,围绕议题进行发言。该考核方式与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评价手段单一,过于关注总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创新能力塑造的作用;二是考核方式偏重教师的教学评价,在动态监测学生学习效果上有所忽略,导致学生的学习止步于分数层面,例如在小论文撰写中,部分学生照搬网上资源,不做思考,潦草应付。为了提升“符号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基于创新理念,引入混合教学模式,积极推动多元化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解决人文课题的能力。
2“符号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新媒体技术是创设多样化课堂情景教学的载体之一,让在线教学融入传统课堂,将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多途径获取信息资源,鼓励学生参与知识共享,开阔学生视野,对碎片化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汇总,提炼出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议题,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符号学导论”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联想关系中观察和发现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将分散的知识点聚集起来,作为可供选择的、隐性的潜藏元素,形成聚合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对众多信息进行选择、分类,注重以问题为导向。
2.1课程内容建设
“符号学导论”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与多学派相融合,以符号作为意义表达的载体和工具,旨在培养学生从符号学层面阐述文化的能力。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符号学方法论的特征,即结构主义方法、二元对立逻辑分析原则、组合聚合结构关系、皮尔士三分法原理等,自始至终只是进行概念灌输,就难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尤其要关注如何使学生通过符号学分析的方法,达到既能强化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又能提升对各部门符号域的研究能力和心灵感悟能力的目的。“符号学导论”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创新与发展作为总体思路,在课程内容建设中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将思政教育融入“符号学导论”教学。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者。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中国新闻传播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底线,发挥引导作用,以对教材的情感评判为桥梁,把学生带入对符号、修辞、叙述、身份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符号形式出发,探究其背后意义的生成,进而了解社会焦点问题,并通过冷静思考使师生间产生共鸣。(2)符合人文社科类专业系统性和共时性的特点。符号学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当着“弱编码”所属各学科的衔接工具。在内容设计空间上,各门课程虽然形式不同,但彼此相互覆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例如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等课程,其意义行为无不依靠符号。因此,须有一定的符号学基本理论和规律作为指导,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地将各课程联系起来。符号学是“人文和社会科学所有学科的总方法论”[3]。
2.2交互形式的多样化
课程内容建设依赖恰当的教学活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寓学习于游戏”,强调“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要教改教法用游戏的方法”[4],在游戏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天性,游戏是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渠道。中国宋学家朱熹也在《训学斋规》中主张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启发教师要调动多感官,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与交互。交互应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沉浸式体验为原则,强化师生交流,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教师与内容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师生交互是“符号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教师可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例如:使用翻转课堂;采用任务法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引入辩证法,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视角分析问题;开展云端课堂,借助微信、QQ、钉钉直播等社交平台实现即时沟通与反馈。一方面,教师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互动话题,引发学生关注,促使学生通过对当今文化现象的分析,积累符号学知识,把所学理论知识自然地代入人文场景中去理解,从动态的场景中看文本意义的阐释与建构。教师也可采用弹幕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实时接收每位学生的反馈,掌握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整体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交互感更强。另一方面,随着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学生话题的衍生内容越发丰富饱满。尤其在使用社交平台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不只是知识的解码者,还是信息的编码者和构建者。学生通过与话题的互动、晒成果、对内容重新编码等不同形式,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再生产。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话题关注—参与互动—讨论探究—分享成果—二次创作等环节。
2.3自由开放的课堂教学活动
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高校学生思维僵化,形成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思维方式。大学课堂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打破定向思维,强化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进行合目的性、合规律性、辩证的理性反思,实现个性化学习。营造一种以学为本、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独立的学术精神。“符号学导论”课程偏重于通过符号学基本原理推演具体的研究领域,例如文学艺术中诗歌的理据性、民间歌曲声音“拟态”的理据、衣着中具有标出性实质意义的“蓝蚂蚁”。在课堂活动开始前,采用问题驱动的互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主动寻找问题,加深学生对符号学知识点的理解。对于问题,要求学生不是简单地赞同或否定,而是抱有质疑精神,围绕内容进行建设性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创造力,教师须从两方面出发:一是采用辩证法,鼓励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树立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做出独立判断,并用较为全面的证据和理由支撑其观点或立场;二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讨论法,探究与讨论互为作用,设计多方参与的对话,根据问题进行反复假设,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和知识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使创造性思维贯穿整个课程活动。
2.4反馈评价的多元化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及时、持续的教学反馈,学生的课堂体验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之一。反馈评价不仅是教师个人对教学实践的理性反思,还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互联网的发展使各个网络社交平台成为教师和学生信息沟通、意见交互、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一方面,通过多样化平台,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各环节。另一方面,教师以动态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过程性评价反馈机制,将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评价相结合,如利用Excel表格建立月考核评价,紧密结合实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同步。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小结的方式,对专题、模块知识点、关键词等进行梳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教学评价反馈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切实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情况[EB/OL].(2018-01-30).
[2]艾四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J].思想教育研究,2020(9):3-5.
[3]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好教学过程。同时成功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要进行良好的组织,课堂上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激活学生的先前旧知,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决不能以自己的认识去支配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标准评判学生的活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克服在英语学习中的害羞和焦虑心理,乐于向学生提供帮助,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在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好育人的功能;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以兴趣为支点。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能否产生学习兴趣,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1)事物本身的特性。凡是比较强烈、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都会引起人的兴趣。(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些事虽不具有新异性,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具有密切联系,并能满足学生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的需要,也会引起兴趣,(3)学生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承认或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会加强其学习兴趣的稳定性。遵循兴趣性原则,教师可在每节课前举行英语歌曲联唱,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激趣,让学生以饱满的愉快的情绪进入英语学习;可以用图片,优美的体态语、简笔画、照片、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动;可以选用学生们熟悉的内容或游戏方法,使学生的兴趣点达到。教师应对学生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聪明才智,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乐趣。教师把握好了兴趣这个支点,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成功地托起自己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以交际为目的。
众所周知,语言的社会属性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沟通与交流的作用,人们必须要看场合、时机和对象,根据整个语言环境以及双方的身份,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就是交际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首先,我们要利用现行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培养情景对话能力,让学生在熟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表情自然到位。然后熟记关键语句,强化常用口语。等等。最后创新、活化语言。单纯模仿、机械重复不仅学了后还不会用,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及时创设情景,利用书上的材料扩充交际语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口头交际能力。如把教室置成商店,让学生来购物,或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让学生来点餐。
其次,我们要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提高交际的准确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人们开始学习另一种语言时,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加入到另一种文化中了,在课堂中,教师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渗透文化知识,把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中,抓住文化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对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美人视个人的、行动去向、年龄、婚恋、经济状况等方面的问题为个人隐私,因而要采取回避态度,教学时如正逢西方节日,应该为学生讲叙有关节日的故事及风俗。如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等。
四、课堂教学,以任务为基础。
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任务”之所以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能满足现代语言教学的需要。首先任务能满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学习任务的广泛应用和对学习任务的研究兴趣,显然源于英语教学的交际原则。现代英语教学以“输出式”的方式,以任务为基础,以语言功能和技能的培养为目标,教师让学生设计出个人信息卡,然后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个人喜好,与同学交流。很显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意义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自然、有意义地增进目的语的习得,增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任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进入课堂的目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差别。教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而学生的目的更多在于寻找一种快乐,游戏、唱歌等活动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外语习得的条件。任务变成了一种媒介、桥梁,它把教师的目标在自然而然中变成学生自觉追求的目标,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语言训练。如教师设立服装表演的任务,学生就会自主地把自己准备的服装用英语表达出来。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教学;影响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快速兴起与发展,并充分应用于各种行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的自身特点,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高效。多媒体辅导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积极影响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增加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审美能力。
一、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课程内容
多媒体辅导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并高效地结合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多媒体辅导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设计与技术等诸多领域。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课程的信息量也较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多媒体辅导与小学科学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让多媒体辅导与小学科学课堂高效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优化、最完美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导教学有着诸多的优点。多媒体辅导教学可以高效加大知识信息量,丰富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小学科学的兴趣;可以大大提升教师的讲课效率和学生的掌握效率,使课堂变得高效。多媒体教学最为突出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主,实现了教师、学生、科学三者的有效互动。例如,在学习地球与环境科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及运动变化规律。相比传统的课本教学,多媒体辅导教学可以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亲眼感受小学科学的多彩和有趣。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展现可以使学生对地球与环境科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丰富了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和信息量。多媒体辅导教学的优点就是在利用有限的课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二、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无限动力
多媒体辅导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积极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激发学生无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为学习小学科学提供无尽的动力。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让学习小学科学充满了乐趣,使学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学生对学习小学科学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快的提高。
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小学科学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以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使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生命科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缤纷多彩的各种生物,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无限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形形的物种,让学生根据物种的特点进行分类。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有不同的观点学生自己先讨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教师提问。教师应该向学生详细地介绍物种的演变和发展,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把多样性的物种进行分类,让学生不仅认识到了各种生物,也对物种的演变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享受课堂
小学科学课程离不开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是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从精神涣散变得注意力集中,也就是所谓的“心态决定一切”。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到科学世界里,使学生从内心发现科学的真正魅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小学科学课程,让学生把全部的思维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享受课堂学习。比如,在学习物质科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三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的现象,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色散的规律。教师应该把三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的现象视频分段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白色散形成的条件和规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用三菱镜分解太阳光,亲手体验物质科学的魅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把色散形成的条件和规律记录和整理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自己主导课堂,让学生享受小学科学课堂,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欣赏能力,陶冶学生情趣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陶冶学生对世界万物的情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掘小学科学中美的事物,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导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看到真实的美。
人的审美能力是人逐渐形成的主体感受,是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形成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所有美好的事物在课堂上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领略世界上大好河山的秀美壮丽。例如,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山脉河流和人文风情,让学生真实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学生坐在教室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喜马拉雅山脉的雄伟和壮丽;欣赏到九曲黄河的澎湃和神奇。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可以感受世界各地的人文风情。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导教学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学习到他们心中不一样的美。多媒体辅导对小学科学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不仅欣赏到了大千世界的美妙,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的享受和升华。
多媒体辅导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积极影响在于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通过多媒体辅导教学,使学生从小就培养出浓厚的好奇心和认知研究科学的能力。多媒体辅导教学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途径。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对科学充满兴趣,让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尽情的遨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