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业的发展史

美业的发展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业的发展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业的发展史

美业的发展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健美操;市场管理;发展趋势

一、大众健美操的特点

健美操以健身为目的,通过身体的活动,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体质,促进人的身体和精神成长,陶冶情操。对于大众健美操来说,强度和难度相对较低。根据年龄,性别,运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实行不同的任务,提供自由的选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健美操以其活泼热情娱乐激烈等特点,赢得了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好评。为确保有氧代谢状态下的主体可以获得良好的有氧运动,健美操的基本条件的最佳强度运动。健美操运动负荷定量,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在实践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大脑皮层,长时间的有氧锻炼身体刺激之下,不容易感到疲劳,消耗大量的脂肪和水,乳酸积累也不高,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和健身项目。科学显示,健康的美是的最有效的。一个健康漂亮的人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可以轻松应付日常生活,更有精力参加各种社会大量娱乐和休闲活动,也可以有处理突发事情的精力。健身健美操是一种有氧运动,健身效果对人的改造能力已经众所周知。有氧运动能开发人的心肺功能,健美操这种有氧运动的效果体现在弹性和柔韧性,有促进身体发育的作用。所以可以说,健美操是提高的理想运动主体的整体素质。

二、健美操市场管理体系的现实审视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健美操市场的激烈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发展让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健美操,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国民体质,而且还可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健美操的主要市场的发展,所以要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市场化的道路,即使体育产品成为一种可以在市场上大批量购买的消耗品。中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足球,篮球,排球职业俱乐部成为体育运行机制的改革试点,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运行机制,也收获了初步的经济效益,这使体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τ诘毕率谐〉脑诵星榭觯健美操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和价值。

为完成消费者的体育与健康的平衡,需要树立健康意识与体育健身的追求,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的更新,“花钱买健康”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体育运动,享受健身健美操。健美操已成为娱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走上成功之路,原因是自信,也就是内在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基础,为健美操这一种运动创造了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健康的形体,使健美操得到更多的关注。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现代社会和人类健康的生存基础,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新的时代,时代本质上是一种与时俱进,充满了创新和创造,强健的体魄是时代的需要,这需要精心护理对身体的健康,并在多个方面,全方位,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坚持。健身健美操,作为一种新的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于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目前,健美操流行于各种健身俱乐部在全国各地主要商业圈,产业如春笋般发展后。健身俱乐部的主要目的是健身服务,为群众提供商业性健身设施和场馆,依靠服务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利益机制。此外,各种健身健美操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也推动了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使更多的人了解健美操,并投入训练,为健美操市场发展创造条件。参与许多体育项目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竞争,健美操具有广阔的前景以及可持续发展趋势。

三、结语

我国健美操主体产业即竞赛表演产业未充分开发,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赛事冠名权、健美操组织的标志专利及使用权、赛事转播权、健美操运动员肖像权的投资经营和广告活动等方面进行市场开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大众健美操健身俱乐部产业发展较好,紧密结合科研,结合我国国民体质、形体特征和生活生活习惯,开发更多大众喜爱的新项目,多风格、多类型和综合性是当前健美操市场开发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我国健美操器械及相关用品产业化发展不理想,没有专门从事健美操相关有型产品生产的领头企业,但产业化前景乐观。建议从事健美操相关有型产品生产的企业积极发展,促使领头企业的产生从而带动整个市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陆旭.浅谈大众健美操的教学艺术[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0:130-131.

美业的发展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发行业;发展前景;趋势

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服务消费快速增长,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吃、住、行消费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方向改变,新的结构应该是:吃、住、行、美、文化、娱乐。因此,美发美容行业的发展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美发行业现状的分析

(一)市场的专业化细分越来越明显

消费者对形象工程的日益关注,需要服务消费领域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予以满足,另一方面:美发美容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只有将专业细分进行到底,才可能发现市场存在的空白点,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加剧了美发美容产业的细分。市场的特色化细分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都市女性的亚健康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经常会出现便秘、头晕、失眠、内分泌失调、腰酸腿痛等症状。而这些问题并不是通过普通的美容方法就能得到解决的,只有靠养生学的“通、排、补、固”方能缓解。近两年,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美容概念开始出现,目前,美容市场上的“中医”式减肥、中医按摩调理头痛、月经不调等亚健康状态,受到不少女性的喜爱。21世纪的现代美容时尚,单一“治表不治里”的美容方式已经落伍。随着国民经济的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经营者经营模式的创新,美容业形成了“调内养外”的理念,升华到了改善外观的美与重振内在的活力并重的整体境界。

(二)“80后、90后”将引领个消费

个性美容的概念已经在市场上炒得异常火热,但由于市场需求量等各种因素,一直未能成就大气候。而未来,“80后、90后”这个绝对追求个性化的青年群体,无论在单位、家庭、还是在社会,都将逐渐扮演重要角色,将成为美发美容市场的消费主体,由于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一定会给这个行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需求和变革。同时,伴随着日韩时尚潮流风的盛行,一些非主流的个性美容潮流也随着进入,成为一个新的个性流派。因此,个性美容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消费趋势,个性化服务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专卖店增加美容服务,加剧服务领域的竞争

2009年下半年,在个别地区出现了化妆品专卖店增加美容服务的现象。顾客在前面店铺买产品,可免费货打折到后面美容室做美容,行业称之为前店后院。浙江省,有化妆专卖店3万家,其中40%的专卖店增加了美容服务。专卖店的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30%,随着未来竞争的日益加剧,将会有更多的专业店通过增加美容服务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盈利。

二、美发行业的发展趋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美容美发行业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2万发展到1600多万,企业已经有160多万家,专门的美容机构就已逾百万,从业人员达600多万。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美容美发行业积累了很多经验,企业的软硬件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正在朝着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格局迈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行业发展并未成熟。“未来的发展该何去何从?对此,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闫秀珍曾说:“美容美发行业未来的竞争是理性的。美发美容经营应该侧重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连锁化。”据专家预测,未来的美容美发行业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更加多元化

未来美容美发行业的经营方向不该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范围,应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让顾客在店里就能满足各种需求,方便又省时,符合现代人高效、快捷的消费需求。将商务、休闲、形象设计等融入美发美容行业是大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可以在美容美发后接受专门的形象设计,把自己打扮的更加亮丽多彩。这种一应俱全,多元化的美容美发店,以全方位的经营服务策略必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2、规模化连锁经营

目前的中国美容美发市场仍处于不规范、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行业管理缺乏力度、竞争处于无序状态、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诸多因素的汇集造成整个行业在社会中的信誉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持续经营、规模经营难以扩大,品牌难以深入人心。因此在美容美发业推广和实行连锁经营理念,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良好运作程序,形成良好口碑的经营运作模式势在必行,连锁经营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连锁经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迅速的推张力,大型的连锁店,无论是规模、组织、财力、人员等各方面都比小型美容美发店优越。在一些大中城市,连锁经营已经成为行业的一大潮流。目前,异地发展连锁经营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特点,香港、台湾到内地开办连锁经营的趋势也较明显。

3、专业化、个性化、高附加值

一些规模较小的店将朝着专业化、个性化经营的道路发展。过去,绝大多数的店是综合经营性的店面,大约占到90%,现在综合经营店减少到80%,这组数据说明了专业店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美容专业店的流行使美容专业的服务得到了更好的细化,比如专业美容、专业美发或专业美甲等等。每个专业的技术和服务特点是不一样的,专业细化更容易做出自己的特色。温馨的布置、人性化的服务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这将是小规模的专业店赢得市场、赢得顾客的法宝。另外,现在顾客不但对美容美发师的技术服务和水准有一定要求,并且还希望经常能够得到许多有关消费的资讯,如新潮的服饰,流行的妆容、热卖的化妆品、时尚的休闲方式等,都是顾客感兴趣的话题,越来越多进美容美发院消费的人都希望享受到这种高附加值的服务,这也是未来美发美容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向。

4、与医学结合更密切

中国有着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而大部分的肌肤问题和头发问题,一般又被视为“病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医的内调理论,非常符合人们的心理偏好,可以说是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而随着美容美发师的专业技术与中医的治疗方法相结合的医学美容的推广与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顾客的问题。所以医学美容在今后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对美容美发行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5、男士美容蔚然成风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视美容为女人的事,能丢开传统包袱、接受美容的男士并不多。现在,这种状况正在慢慢的得到改变,其实,由于男性的皮脂分泌旺盛,大多数人又缺乏正确的清洁保养知识,对于护肤的需求实际上相当大,男士美容的前景十分看好。在此,经营者应加强员工的训练,建立专业化形象,以适应男性美容的需要。

6、经营规范化,重视管理,重视培训

目前,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美容美发行业发展已进入了规范、健康的轨道。经营规范,重视管理,严格要求,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是这些国家的一个鲜明特点。与之相比,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表现仍为:小,乱,散,差,行业内并没孕育出多少家象样的经营规范的品牌企业,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生存周期都不长。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与国际接轨,是我国美容美发行业今后亟须解决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已先迈一步,一方面聘请专业的美容美发管理咨询机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来,帮助企业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而强化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与培训,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这种举措将是今后我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工作重点。

结束语

我国目前各大城市已经趋向于饱和状态、但在各中小城市还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紧接广东的湖南,靠近沿海地区的长三角、东北等等地区随着我国尝试的开发、城市人口的增长、我国内陆地区将会引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我国美容美发行业在祖国各地将有不可限量的发展盛况,我国美容美发人将会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美业的发展史范文第3篇

在儿童绘画能力发展进程中,在天真烂漫、不拘一格的儿童画阶段和技术成熟的写生和素描阶段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不再满足于继续画“幼稚”的儿童画,但又不具备仿真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体验到挫折感,并且因为找不到克服这种挫折感的有效方法,最终放弃了继续学画。而被普遍接受的“功课重了,课题难了”等解释,阻止了教学者深入思考这一危机的实质,见惯不怪之下,问题消失了,相应的美术教学探索也被搁置留白。但假如我们把眼光投向儿童视知觉和绘画心理发展的深层次规律,特别是符号和语言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参照更广阔的美术史图景,认识到无论绘画观念、技术和风格如何变革,最有开创性的艺术家也不能脱离既有的心理定向和绘画图式,去进行空中楼阁式的创造,凭空发展出一种全新的技术和风格,也许能为我们认识过渡期儿童绘画危机实质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这种解释能够帮助我们发展出一套具有操作价值的过渡期美术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顺利渡过危机时期,如愿以偿走上或是以“仿真”为目标,或是以实现其他艺术价值为目标的艺术之路。

二、图式:视觉环境与绘画心理深层结构的交互

图式,被贡布里希称为“艺术家语汇的起点”。按照一般的看法,它不止包括为对形状轮廓的概括方式,还必须考虑这些形将依据什么样的大小、比例和明暗关系等准则,重新组织成为一个可被理解的整体。换句话说,一整套的绘画图式,既要包括最基本的单位――形,又要具备组织这些形的语法规则,而对形的不同概括和语法规则的差异,是构成不同流派风格差异的先决条件。贡布里希认为,在再现性绘画中,画家并不是以纯朴的目光注视世界,然后用画笔记录目光捕捉到的东西。相反,介于画家眼睛和画笔之间的,是画家特有的艺术传统构成的整套图式系统。画家总是用图式传统与自己的视觉经验进行匹配,在记忆的图式中为现时的视觉经验寻找支点。图式的意义在于,它具有输入和输出的功能两重性,即:它是视觉认知和表象的双重工具。

对视知觉的研究表明,不仅画家,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有一套对现实(或非现实)世界各种基本对象的形象模板。这套模板既是视觉文化环境和主体视觉认知结构交互的结果,也是主体对视觉对象本身真实形象视觉概括化的结果。视觉图式系统因人而异,主体总是在最基本范畴的图式基础上,通过不断接触新的视觉信息、获得新的视觉经验,内化符合自己趣味与偏好的那些新图式,对原有的图式系统进行修正。即只有当新的经验符合主体的视觉预期,与原有的经验匹配时,才会被纳入系统;如果和原有图式不匹配,则可能被主体排斥,甚至根本就不能激活主体的视觉关注,根本不能进入其视野,导致“视而不见”。这就是贡布里希说的“人总是见其所欲见。”更进一步说,这套图式决定了一个人会以怎样的心理预期去观看世界,乃至表现世界。

三、语译图式与视觉图式的消长:儿童绘画表达的动力变迁

回到美术教学,可以发现,传授图式是几乎是一切美术教学的起点,曾经风行一时的儿童简笔画教学,就是为年龄较小的孩子提供的一种简单图式。简笔画图式剔除了色彩、明暗和透视等要素,只保留形状和比例两大基本要素,通过把对象概括成为几种简单的基本形,并按照比例进行组合后,一幅与对象肖似的绘画就完成了。简笔画图式具备简单易学、见效快的优点,但它只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拆解和组合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摈弃了个性、风格和趣味等特质,因此在近年来广受批评,被指为抹杀儿童自由表达的天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必须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简笔画,为缺乏视觉经验的低龄儿童提供简单易学的绘画图式。

通过观察过渡期前儿童绘画过程,分析这一时期的儿童画作品,我们发现,语言在其中起着支配作用。比如,在绘画的过程中,这一时期的儿童喜欢边说话边画画,他们习惯从一个点开始,跟随语言的引导,在画面上随意而无序地展开一个故事,直到把画面填满为止。他们还喜欢为自己的画上的角色添加对话,为作品制造一种故事情境。这种表现也在近年来对儿童语言和绘画关系的研究中得到了印证。近期一些对儿童绘画编码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和儿童绘画摹写的语义编码特点的研究,都认为语义是影响儿童绘画编码的重要因素,儿童绘画不是简单的摹写过程,它始终伴有语义加工。儿童绘画发展与言语发展存在着双向促进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儿童绘画动机起核心作用的,是图画对语言的“转译”功能,而因之创作的绘画作品,本质就是形象化了的书面语言。图画承担的语言“转译”功能,要到孩子进入小学,书面语言和口语都充分发展后,才会慢慢消退,直到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早期,语言和绘画的功能分离才基本完成。

比较之下,过渡期之后的青少年时期绘画,则进入了另一个表达时期。在这一时期,视觉是唯一优先的因素,来自美术经典或来自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各种图像与视觉产品,源源不断地给青少年输入新的视觉经验,持续塑造他们的图式系统,并刺激他们依据这个图式系统去解构和建构世界,用形象阐释形象。这一时期的绘画完全可以不需要语言参与,甚至可以说,语言参与不仅不能让青少年画好画,反过来,还可能激起绘画过程中视觉系统与语言系统对主导权的争夺,语言干扰绘画。我们把这一阶段的图式称为“视觉图式”,以区别于过渡期前儿童语言转译为图像的“语译图式”。

四、丰富或贫乏:视觉图式储备对过渡期绘画能力的影响

既然不同的图式决定了不同时期儿童绘画的表现差别,那么,过渡期绘画危机的实质也随之水落石出: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儿童的书面语言有了长足的进步,已不再需要通过将语言转译为图像来表达心中所思,“语译图式”的作用逐步在儿童绘画过程中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以“视觉图式”来解构和建构世界的表达愿望。然而,用早年所学到的简笔画类简易图式应付这样复杂的课题,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过渡期的绘画危机,实质是视觉图式匮乏诱发的绘画能力发展困境。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这一时期画作所谓像或不像、好或不好、以及美或不美的断语,实际上,总是将作品与心中业已潜在的若干图式进行参照比较后得出的结论。

图例:同一课题下,视觉图式丰富或贫乏对过渡期学生作业表现的影响(11-13岁)。

这个作业是要求学生用夸张的办法画出两个真实同学的肖像。视觉图式丰富的学生与视觉图式贫乏的学生在作品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能力。

有趣的是,在喜欢临摹动漫作品的学生身上,我们也发现,画得好与不好,仿真能力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学生的学画之道不仅在临摹现实,即写生,也在于临摹绘画。临摹绘画培养的是一种对图式的默写能力。具备了足够强大的默写能力,无需面对实物,也可画出优秀的作品。

图例:对动漫角色和场景的模仿是临摹绘画的一种典型行为。

美业的发展史范文第4篇

这是纽约一个名叫吉尼罗・加西亚的学生在父亲不让他看电视后开枪自杀前留下的遗言。对于电视来说,这个“最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那么,我们的媒体究竟面对的是什么时代,电视行业和产业又将如何成功地在时代转换的所谓“拐点”处站稳,重整旧河山呢?

媒体环境

如今媒体环境呈现出一个“竞合”的态势,喻国明教授在给出“竞合”这个词的定义时曾说“所谓竞合,就是以彼此间资源共享、整合配置、价值链接的合作来共同参与更大规模的竞争”。这个概念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媒体融合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大规模的竞争,在如今蕴藏巨大商机的未达饱和状态的传媒市场,平和的融合其实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殊途同归,各种融合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竞争,争夺信息渠道、信息内容、受众数量、广告投资等一切元素,笔者认为这种新时代的竞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媒介竞合

如今传统媒介苦苦坚持的介质壁垒终被打破,各路媒介长期以来骄傲的自尊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各种信息渠道在暗自争夺自己的市场和受众的同时,酝酿着一场场自身的改革,从独立经营转向多种媒介联合运作。这实质上更加要求各种媒体在自身优势方面加大筹码,突出媒介的异质性,在“视听盛宴”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那杯羹。

2、内容竞合

“随着媒介竞合,传媒领域出现了所谓的‘融合新闻’,‘融合新闻’的主要特点就是将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整合进行,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这种“融合新闻”将是大势所趋,所有的传统媒体必将走上“泛网络化”时代。

3、地域竞合

地域竞合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从最早的“地球村”说法到如今的“不出户知天下”,我们直接参与其中。如今,媒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人类心灵与眼神的交流被电波与网络代替,人心的距离与隔膜如同烟波浩渺的沧浪之水。电视能否在群雄并起的媒体时代,划出一块打动人心的领地?

4、受众竞合

随着媒体复合性多样化的发展,整个社会也不再具有基本共识和统一的价值观,受众亦呈现一种“碎片化”的形态,潜在地出现竞合状态。尤其是在当下社会,选择何种媒体形态,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每一个个体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一类媒体不再可能拥有全部的受众。

5、流程竞合

这里所说的流程竞合,是指新闻生产者和收受者身份的竞合。当前话语环境中,传播已不再是简单的单线传播形态,作为多数方的收受群体已不满足于仅仅是接受新闻的这种新闻链的下游位置,而是依靠各种博客、播客、视频的手段,参加到新闻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大大丰富了信息出口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上文笔者大体分析了媒介环境和竞合时代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具体谈谈电视产业面对整个媒体困局如何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重整河山

1、数字化生存

在前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即在媒介融合、介质壁垒消除的环境下,电视业首要做的就是改变以往的旧模式,求变才能求通。面对新的时代,承载多样信息,走数字化道路,成为电视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电视数字化改变了以往以电视为中心、上游为广告商、下游为观众的单一模式,分工更为明细,用户绝对自主地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并付出费用,迎合了技术和市场需求,信息运转更加高效,减少垃圾信息的产出与使用,构建了一条立体式赢利模式。

希望数字化生存之道能够帮助电视业在网络大潮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将个体的异质性发挥出来。

2、内容质量决定命运

对媒体自身而言,要将注意力从渠道的争夺上逐渐回归到本质即内容层面上来。可以说,谁能够在内容产业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谁就可以在未来的媒体领域占据制高点。

具体说来,电视在内容发展方面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新闻原创力与所谓“融合”的合理平衡,把“融合新闻”真正做活,而不仅仅是形式上僵硬的拼贴粘合。

二是电视栏目品牌化是其必然发展趋势,毕竟栏目的实现和制作最能体现出电视的原创水准,也是电视真正的优势所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栏目的原创性以及由原创带来的个性化、品牌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众对电视媒体的识别度。这就要求栏目找准自己的目标受众,定位自己的身份特色,真正满足受众的需求,用品牌打造效果,并与受众形成一种潜在的互相认同,这样有助于栏目和整个电视产业的发展。

3、温暖人心

英国学者罗杰认为电视与家庭有着隐秘的联系:电视在隐喻的意义上成为家庭中的一员,但在实际意义上它也进入了家庭关系的日常模式之中,成为人们的情感与认知中心。

电视与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一个不同点即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家庭为收受单位的,这使其在家庭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也是电视媒体自身的一个巨大优势。那么,在电视产业的转型过程中,就应该更好地利用这种“家庭文化”,构建电视与家庭的深层对应关系。

我国电视界近几年兴起了各种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娱比赛,其实,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参与性节目,想法和初衷都是好的,但应改变简单的访谈和比赛形式,在细节上要突破创新并且精雕细琢。

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和企业是一样的,赢得人心,比赢了什么都重要。

4、重聚受众

前文提到了新的媒介竞合时代带来的受众碎片化的现象,我们亦可以感受到,如今信息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现象,受众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接受渠道。而一类媒体聚合起来的受众也越来越呈现出身份同质化的特点,媒体形式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如何让目标受众选择这种文化,将已经碎片化的受众重新以小众的形式聚合起来是电视的一个任务,也是一条出路。这意味着一种电视身份意识的转变,它不再仅仅是一个信息提供者,而愈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一种文化形态的载体,在未来的日子里,电视媒体的文化阐释之路,任重而道远。

5、信源与话语权

美业的发展史范文第5篇

伴随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与融合以及对信息社会的强烈诉求,美国调整产业分类体系,在1997年使用的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引入新的产业统计门类“信息业”。从事以下经济活动的行业构成美国信息业:(1)生产、销售信息和文化产品;(2)提供传输、分发信息和文化产品以及提供数据通信的手段;(3)数据处理服务。信息业主要包含4类部门:出版业(含互联网出版)、电影和录音业、电信、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业。随着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活动出现,2002年、2007年美国经济普查中分别对“信息业”包含的子部门进行了调整,但产业范围基本在以上四类部门中。可见,构成美国信息业的部门实质是以围绕内容产品的生产、制作及传播而开展经济活动的产业群。

二、美国信息业发展概况

2009年美国信息业的总收入已经达到11919亿美元,约占美国GDP总额的4.8%,产业增加值达到6393.5亿美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4.5%,并提供了283万个就业机会。

在产业结构上,2009年美国信息业雇主企业收入约为10768亿美元,其中电信业收入占比为46%,软件出版占比为13%,报纸、期刊、图书和目录出版占比为11%,广播(不含为互联网广播)占比9%,电影视频行业为7%,数据处理、主机托管及相关服务占比为7%,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网络搜索门户为3%,互联网出版于广播占比为2%,录音行业为1%,其他信息服务占比为1%。1987年到2009年间美国信息业产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信息业内部广播与电信部门产出占比逐年下滑,但始终保持在50%以上;出版业(含互联网出版)、电影和录音业在信息业中占比变动较小,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产出占比逐年增加。

在产业政策方面,为促进美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为美国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新的推动力。1995年美国分别对《文书工作削减法》、《联邦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进行了修订,199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1997年颁布《隐私保护法》等。为解决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带来的新问题,美国政府又颁布了《知识产权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等法案议案。美国政府对信息业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信息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市场发展环境。

三、美国信息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通过研究美国信息业发展历程发现,美国信息业存在以下发展特点:(1)以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信息业发展;(2)重视以知识信息产品为基础的行业建设,如数据库资源建设;(3)建立完善的投资环境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4)重视国际贸易市场积极参与信息业相关的国际规则制定,特别是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市场准入与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定。

在我国,尽管在信息业相关领域取得一些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认知度、产业保护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发展速度快但发展阶段滞后等。美国是世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国家,通过研究美国信息业发展可见,信息业是建设信息社会过程中的重要行业,产业发展具有潜力,美国信息业发展为我国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以下方面:

(1)建立产业统计门类,为产业发展提供研究基础,提高产业认知度。由美国信息业产业分类变化可见,以提供内容产品及服务的经济活动部门横向聚合,融合形成新的信息业,新的产业组织发生融合。受到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影响,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第4版引入新的产业统计门类“信息和通信”。由此可见,信息业产业活动部门活动逐步从其他部门中独立出来,我国也在国民经济产业分类体现信息部门活动,进行信息业部门的单独门类统计,为产业发展研究及产业监管提供基础,参与产业国际比较,提高产业认知度。

(2)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数字版权保护落后制约了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壮大,网络环境下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因此应尽快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增强维权保护措施。

(3)建立数字内容资产评价机制,为企业融资提供测度支持,逐步完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