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森林公园保护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贵州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建设生态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与环境条件,可供人们游览、休闲和进行科研教育、文化体育等活动,并按照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地域。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和在森林公园内游览、休闲以及进行科研教育、文化体育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森林公园的基础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是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性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公园建设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保障。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森林公园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森林公园管理机构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公园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森林公园管理工作。
第六条 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应当坚持保护优先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七条 在森林公园保护、管理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森林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全省森林公园发展规划,并与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九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可以申请设立森林公园;利用集体所有或者个人承包的森林、林木、林地及其他土地设立森林公园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条 森林公园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森林公园。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森林公园或者使用森林公园名称。
第十一条 设立森林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全省森林公园发展规划;
(二)面积在70公顷以上,森林覆盖串在65%以上;
(三)森林、林木、林地及其他土地权属清楚,林地界线明确:
(四)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技术、管理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设立市州级森林公园,面积应当达到80公顷以上。
设立省级森林公园,面积应当达到100公顷以上,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应当达到国家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二级以上标准。
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执行。
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省级、市州级、县级森林公园,申请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图表、照片、音像制品等视听资料;
(二)林木和林地及其他土地的权属证件;
(三)与拟设立森林公园涉及森林、林木、林地及其他土地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
第十三条 申请设立省级、市州级森林公园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报告及有关资料之日起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报市、州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州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报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20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设立县级森林公园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报告及有关资料之日起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报市、州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市、州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20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对不具备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森林公园需要合并、变更隶属关系、改变地域范围的,申请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合并、变更合同或者协议;
(二)地域范围调整的图纸。
森林公园合并、变更隶属关系、改变地域范围并具备下列条件的,应当按照第十三条的规定作出准予决定:
(一)符合全省森林公园发展规划;
(二)符合所定级别森林公园相对应的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标准。
第十五条 以国有森林资源为主体设立的森林公园,其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依法流转的,应当由国家规定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方式进行。其中涉及国有土地出让、转让或者改变土地用途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在森林公园内申请设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的,应当征求批准设立森林公园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七条 森林公园设立后,由森林公园管理组织委托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负责编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报批准设立森林公园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当在森林公园设立之日起18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批准。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因保护、开发和建设确需对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调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查阅。
第十九条 森林公园的各项建设应当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需要征、占用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建设用地等相关审批手续。建设单位在施工中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和森林资源。需经有关部门验收的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条 森林公园内的居民新建、改建住宅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新建住宅应当在统一规划的居民点内建设。
第三章 资源保护
第二十一条 森林公园管理组织负责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森林公园管理组织保护森林资源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在森林公园内不得修建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工程设施。重点景区和景点周围,除必要的保护和辅助设施外,不得修建其他工程设施。
第二十三条 森林公园管理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制度,设立义务消防组织,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器材,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第二十四条 森林公园管理组织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森林公园内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调查和监测;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的,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 森林公园管理组织应当加强对森林公园内濒危、珍稀和具有独特观赏、科研、经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定期组织调查,建立管理档案;对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设立外围保护地带或者设置保护设施。
第二十六条 森林公园管理组织应当报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森林公园内的古树、大树、名木、古建筑、历史遗迹等进行鉴定,编号登记,建立档案,设置保护设施,并挂牌宣传。
第二十七条 在森林公园内进行科学研究需要采集动植物标本的,应当征求森林公园管理组织的意见,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
第二十八条 在森林公园内开展影视拍摄、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应当向森林公园管理组织提出申请和活动方案,经森林公园管理组织同意,并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在森林公园内开展影视拍摄、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搭建的场景设施,应当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拆除,恢复场地原貌;场景设施需长期保留的,其建设应当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二十九条 在森林公园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环保、卫生等相关手续,按照森林公园的统一规划经营,并服从森林公园管理组织的管理。
经营者应当与森林公园管理组织签订合同,明确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条 经营者应当在森林公园管理组织的指导下,依法做好其经营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 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设置游览路线、卫生、环保设施、森林防火、安全警示等标识。
第三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在危险地段和游客可能遭受伤害的区域设置安全保护设施和警示标识,对危害安全、影响卫生和环境保护的燃料、包装材料等物品应当在明显位置设置禁用标识。
经营者应当对经营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三十三条 鼓励森林公园培育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草相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游览观光价值和综合功能。
第三十四条 森林公园可以收取门票,其收入应当主要用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收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有条件的森林公园可以向公众免费开放。
第三十五条 森林公园管理组织应当根据生态承载力、安全等因素确定游客接待容量。
森林公园管理组织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旅游旺季疏导游客方案。
第三十六条 在森林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损坏花草;
(二)乱扔垃圾;
(三)采挖花草、树根(兜);
(四)污损、损坏林木及其标识、公共服务设施、设备;
(五)燃放烟花爆竹、焚烧香蜡纸烛、在非吸烟区吸烟;
(六)乱搭乱建建筑物、构筑物和乱拉乱接电源线;
(七)新建、改建坟墓;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七条 在森林公园内从事导游工作,应当经森林公园管理组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批准设立森林公园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撤销设立森林公园的行政许可:
(一)主要景区的林地被依法变更为非林地的;
(二)未依法变更隶属关系或者流转经营权的;
(三)不能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保护森林资源义务的。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未经批准设立森林公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依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森林公园内开展影视拍摄、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搭建的场景设施在活动结束后未及时拆除,影响场地原貌恢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未在危险地段和游客可能遭受伤害的区域设置安全保护设施或者警示标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改正,可处以5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六)项、第(七)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另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森林公园设立的意义设立国家公园,其主要的意义和作用大致可概括为三大方向:
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国家公园已经成为一项具有世界性和全人类性的自然文化保护运动,并形成了一系列逐步推进的保护思想和保护模式。
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类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另外,还有国家级的湿地保护区、国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等。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森林旅游 对策
一、森林公园的概念
森林公园是以一定规模的优美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具有优美的环境和科学教育、游览休息价值的地域,为人们提供游憩、健身、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的区域。
二、森林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
森林旅游是我国一种新兴的旅游消遣方式。随着旅游开发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涌向森林进行旅游,造成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对景观资源的破坏。景观资源是森林公园中最基本的旅游资源,景观资源的破坏是由资源的不当开发和过度利用造成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在景点景区内大修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破坏了景观的自然美和完整美。林场对树木进行砍伐,使得景区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
2.造成环境污染。我国的大多数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的旅游区都位于交通相对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的山区。为了发展经济,进行过度的旅游开发,导致大量游客的涌入,在给旅游区带来丰厚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汽车噪声、废弃物、垃圾、废气、废水等。
3.动植物生存受到威胁。公园在开展森林旅游活动中,导致游客蜂拥而至,严重超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和补偿能力,使植物遭遇游客的蹂躏,地被植物和腐殖质层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游客大量涌入,侵犯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干扰野生动物的生命进程,导致其繁殖能力下降。
4.对土壤和水体的影响。游憩活动导致林地土壤板结,引起物种和土壤肥力的改变。随着旅游区植被的减少和大量进行的采石取沙、开山修路等基建开发,导致旅游区发生水土流失和河流淤积,从而必然导致相应的水文状况恶化。
5.森林火灾隐患增大。森林公园游客大量增加,森林火灾的隐患加大。而火灾带来的生态破坏是巨大的。1987年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场大火,毁掉近100万km2的森林,进而形成了过火带草地,松林种植带也是过火后形成的。
三、森林公园旅游发展中的保护对策
森林资源具有生态性、社会性和经济,如果森林风景资源遭到破坏,不仅影响森林经济功能的实现,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影响其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开发森林旅游项目时,必须从以下角度着手,加强资源的保护。
1.加强规划工作。森林公园开发建设要根据森林公园的地域特点、林场经营习惯、发展方向等做好公园的规划设计,对整个公园的景观格局做出定量定性分析,对功能区划分、旅游环境容量、游览线路、景点设计、服务设施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在设计中将风景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制定出严格的保护措施。
森林公园规划要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坚持“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结合森林景观的自然生态性、休闲舒适性、科普考察性等要求进行,做到“二优先”、“三同步”和“二注意”:即风景资源评价和公园总体设计优先;基础建设、景观建设与保护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注意在森林公园内进行保护区分级工作,建立重点或核心的森林风景保护区,加强经常性监督;注意建立森林公园设计方案会审制度,严格审批森林公园内的宾馆建设、索道建设、大规模游乐设施建设等。
2.强化法制意识。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必须靠执法。要注意森林“三防体系”的建设,即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防止乱砍滥伐,严厉打击非法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高举保护森林公园的法律武器。要维护森林公园的各项设施,引导游人良好的旅游行为,唤起游客的环保意识。
在森林公园规划管理中,必须参照《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文物法》、《矿产资源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暂行条例》、《水土保持条例》、《森林防火条例》、《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条例》、《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相关条例,做到法禁令行。
3.引入以保护为导向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我国森林公园资源破坏的最根本原因。英国天然松林管理公司Glen Affric对森林公园的采用保护管理机制,以引进管理技术以使保护区能够接纳现在的和将来水平的旅游活动、提高旅游者对保护区内环境遗产的认识和理解为管理目标。同时进行管理分区,在不同密度的旅游者管理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
4.组织、管理好旅游者。对旅游者管理是森林公园管理的重要一环。森林公园管理者要印制宣传画册,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知识,使游人自觉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森林公园管理者要在环境承载力允许范围之内,不降低旅游者的旅游兴致的情况下,合理确定游人最大容量、调节游人分布。
5.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首先,要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要让国民了解到森林旅游资源是百年自然的造化和人类历史留下的精髓,具有不可再生性。其次,要避免盲目性开发和资源的掠夺性利用。美国的国家公园规划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观念在美国已经全面引入国家公园规划过程。
6.完善森林旅游及森林公园的保护系统。目前,我国已把森林公园纳入林业部门主管,各公园设立森林公园管理处,这些机构是森林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保障。其次,采用高科技手段,减缓自然环境因素对森林旅游资源的破坏。再次,根据森林旅游资源的观赏、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游览活动等条件,划分保护的等级。
参考文献:
[1]陈科东:谈森林公园开发中的保护.广西林业,2002.3
关键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文化建设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旨在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利于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子孙。森林生态文化属于生态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1];
森林公园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大批森林公园已成为大中小学生的科普基地和实习基地、科研人员的实验基地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创作基地。森林公园在向全社会展示林业建设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扔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森林公园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应当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规划内容,在传播森林生态文化的同时带动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
一.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的内容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用生态科学知识武装群众,唤起群众的生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建设中去[2]。
2012年,国家林业局公布《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文件要求将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作为单独一章进行规划,可见生态文化建设之重要性。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及解说系统规划四部分内容。本文以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重点探讨生态文化建设的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三部分内容,旨在为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提供案例参考。
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是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广西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前身是1964年建立的良凤江植物园,1992年9月9日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2]154号文件批复建立“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经过多年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建设,多项具有旅游价值的景点得到建设,各项基础服务设施基本完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公园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科普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郊公园,2011年旅游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树文化、花文化、湿地文化等方面。树文化方面,公园现有植物1700多种,占广西植物种数的21%,其中热带、亚热带树种及广西特有树种1300多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树木标本园;花文化方面,公园建立了目前广西品种最齐全的金花茶基因库;在湿地文化方面,公园拥有大范围的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这为建设公园生态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公园可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切实推进生态文化的建设。
三.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原则
(一)教育为先,社区共建原则
在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注重以教育为先,联合本地社区居民、相关利益群体和游客一起,共同参与生态文化建设。森林公园必须通过导游材料、标识牌等对游客进行生态文化宣传,提高游客生态文化意识,以降低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森林公园还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对附近社区,特别是良凤江上游吴圩镇范围进行生态文化教育,以确保各生态保护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通过社区协作发展,保证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成果不被破坏。
(二)特色化发展原则
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本身生态文化特色,开发独特的生态文化产品,树立与众不同的生态文化形象,打造能反映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文化产业效益,进一步促进生态文化建设发展。
(三)产业化发展原则
生态文化建设离不开产业化发展。生态产业本身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产业化发展能够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和物资来源,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林业等生态产业,以此促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艺术等其他生态文化要素发展。
(四)持续滚动发展原则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森林公园保持持之以恒的关心和投入,因此必须遵循持续滚动发展原则,不断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创新,才能保证生态文化不断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一)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重点
1.森林文化
公园拥有大片森林和树本园、金花茶园、落羽杉林、棕榈园、阴阳菩提等美感比较突出的森林和植物景观,森林文化建设已经有一定基础,但目前森林文化开发力度还不强,需要进一步开发,规划加强树木标本园各特色植物园建设,加强森林养生、森林美学和森林艺术建设,策划公园的森林旅游活动,例如策划森林浴、登山、漂流、溯溪、探险等活动,丰富森林文化内涵,提升森林旅游价值。
2.生态科普文化
目前良凤江森林公园已建立树本园、棕榈园、金花茶园等植物园区,并拥有大片阔叶林和针叶林,在生态科普方面建立了一定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森林深入研究的科研机构和一个集中展示各类生态文化,实行大众生态科普教育的设施,规划建设森林生态文化体验设施,提升各植物园区特别是树本园的科普文化内涵,增强植物园区主题性,丰富园区变化,使生态教育能够有进一步提高。
3.生态宗教文化
良凤江森林公园具有深厚的生态宗教文化底蕴,公园内的菩提树是佛教圣树,天宁寺是广西佛教协会所在地,由菩提树崇拜延伸出的佛教养生文化与公园的森林生态环境相结合,使其成为良凤江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中的特色文化。
4.生态湿地文化
良凤江森林公园拥有大范围的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这为开发良凤江湿地文化提供良好基础。规划开发生态湿地文化,重点建设落羽杉林、良凤江堤岸和良凤江湿地,营造生态湿地景观,并建设栈桥供游客进入湿地游览。
(二)生态文化建设布局
由于目前连山旅游区还在初级发展阶段,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良凤江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在良凤江旅游区,按照“一核,两翼,三基地,四园区”进行布局。“一核”:依托树木标本园、金花茶园等生态资源优势,将其打造为良凤江森林生态文化的核心。“两翼”:以菩提文化体验区和森林生态体验区为良凤江生态文化建设两翼,加强生态养生文化建设。“三基地”:规划在良凤江华南珍稀树木园建生态艺术体验中心,在森林生态体验区建森林文化创造基地,在激情生态娱乐区建森林文化演艺中心。“四园区”:规划重点开发华南珍稀树木园、菩提园、藤蔓园、金花茶园四个生态文化园,分别突出不同主题的生态文化特色。
五.生态文化设施规划
(一)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规划在核心景观区建生态艺术体验中心,使良凤江森林公园成为南宁市及周边主要的生态科教场所之一,进而依托金花茶园和华南珍稀树本园建设,将森林公园发展成为广西境内全国知名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重点建设华南珍稀树本园、金花茶园、藤蔓园、湿地景观区等项目,突出森林生态多样性文化。各主要项目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二)森林艺术创作基地建设
规划依托狮子岭的森林、峡谷景观,在森林生态体验区建设森林文化创作基地,通过与广西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学院等组织和机构的协调,将良凤江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南宁市周边重要的艺术创作基地之一,进一步促进生态艺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和设施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三)露营基地建设
规划建设汽车营地、露营地、户外拓展训练基地设施,并对激情生态娱乐区内原有项目和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依托这些项目和设施,发展生态宿营文化和生态康体文化,培养人们热爱自然,体验自然的兴趣。各项目建设详见前文景区景点和项目规划一节。
(四)特色主题植物园区建设
规划完善提升金花茶园、藤蔓园、棕榈园、落羽杉林、树木园等植物园,将树木园发展成为华南珍稀树木园,并在原有引种园基础上,引入佛教生态文化,建设良凤江湿地生态景观,使各特色主题植物园区特点更加鲜明,既促进生态建设、生态美学的发展,又提升其旅游景观价值和市场吸引力,使生态文化产业得到提高。
(五)生态宗教文化建设
依托人们对良凤江森林公园内阴阳合一的菩提树崇拜和在建的广西佛教协会会址天宁寺,结合南宁市的佛文化历史和发展,深度开发佛教文化。
(六)生态保护建设
规划实行林区植被保护,珍稀物种和名木古树保护,良凤江水域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并在旅游开发中实行生态环保教育与监控,通过导游材料、标识牌建设和生态保护工程实效等形式让游客感知,体现森林公园以生态为本,注重生态文化建设的精神,进一步改善森林公园景观环境,增强森林公园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六.总结
通过生态文化的建设,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已经被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环保教育基地”、“广西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称号,促进公园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生态教育的和谐统一。通过生态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建设规划,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定能在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保护、弘扬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房西文.依托森林公园加快森林生态文化建设[J].陕西林业,2008(4):14-15.
关键词:城郊森林公园;绿化;实例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45-2
太钢城郊森林公园是太原市西山综合治理中的一个重点工程,也是为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太钢城郊森林公园绿化规划为例,探讨了太钢城郊森林公园绿化。
1 当地的现状
1.1 社会环境
太钢城郊森林公园位于尖草坪地区,北起汾河二库公路,西至横岭、庄头,南至甘草峁,东至西山脚下,规划公园内有崛围山、崛围山、多佛寺、土堂大佛旅游景点及柴化路和去往汾河二库的专用道路。北面紧邻汾河二库景区据有较多的旅游资源。
1.2 自然环境
太钢城郊森林公园多为石质山区,地形复杂,地势较陡。部分地区经过四十多年的造林,形成大片的混交林,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但是东边沿山地带分布数家停产的石料厂,地质条件破坏严重。西部多为农民的农用耕地,由于地下水位较低,产值很低。近百年来,当地石膏矿开采及挖山取石等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出现,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许多地区地下水位极低,一些村庄出现人、畜吃水困难的现象。一些村民不得已搬迁,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弃耕地荒废。
2 规划原则
2.1 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就是要求注重景观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平衡,以保护为基础,以开发促保护。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保护与公园开发相结合。公园建设必须有利于风景资源的保护,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象主要有:景观景点、野生动物、古树名木、环境卫生等,规划中应分别保护对象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在实施中落到实处。同时,尚需在公园范围内按景区划定保护等级。公园按自然界线划分适当范围的保护带。
2.2 重点原则
重点原则就是要求因地制宜,突出旅游资源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强化公园的主体。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体。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开发,应坚持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林区潜在的能力,保持森林野趣,使森林景观资源来于自然美而胜于自然美。在经营管理上,应注重现有风景林的定向培育和低效林的定向改造,提高森林景观的美学价值,服从和服务于景观资源旅游品位的需要。
2.3 协调原则
要求建设内容相互补充,景区意境相互融合,建设环境相互协调。森林公园规划和开发项目本身应相互协调,综合平衡。建筑物、构筑物应自然天成,注意与自然景观资源的协调和共生,讲求和谐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3 城郊森林公园绿化规划主题
太钢城郊公园地处旅游区,既有自然分光、又有多佛寺、土堂大佛等宗教文化,因此在设计上以生态旅游为主,结合园区内的崛围山、多佛寺、土堂大佛等旅游景点,以崛围红叶和登山参观寺庙、登塔望远为主题,在保留原有植被不动的前提下,扩种带有秋日变红的树种,打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
4 绿化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步骤
根据太钢城郊森林公园的地形、地貌将园区划定为五个区域
(1)大部分为太钢义务植树基地,地形相对平缓及阴坡面分布有油松,已基本成林,阳坡植被稀少,需要进行补植补种,树种以侧柏为主,混交黄栌,形成四季有绿、秋季满山红叶的格局;沿山地方分布一些停采的开山破坏面,本着恢复生态,重建生态系统的原则,采取修整地形,重造地貌,草、灌、藤相结合的办法恢复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将结合该区建设规划布设适宜的园林景观;沿山二坡地,根据立地类型,种植以红叶为主的阔叶树,树种有元宝枫、火炬、臭椿、国槐,混交部分针叶树。
(2)西北部地区多为宜林荒山,零片分布有油松林和以黄刺玫为主的灌木林。在黄刺梅区域插种油松等常青树种;在没有植被地段,采取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方式,栽植油松和侧柏、白蜡、栾树、椿树、火炬树、元宝枫、山桃、紫穗槐、柠条、黄刺梅。
(3)为黄土沟壑地带,配合当地的经济模式以经济林为主,采用耐旱的山杏、花椒、山楂、文冠果、枣树、苹果等建设经济林景观带。根据各乡村的土壤、小气候等地理条件,结合本地农民的栽种植习惯,选择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乡土树种、引进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品种,在本区域内进行科学栽植管理。
(4)南部原有的植被分布较好,采取补植补种的方式,增加该地区的植被种类,在适宜种植的地区阳坡补种侧柏为主黄刺玫、山桃、山杏为辅的混交林。阴坡种植油松、樟子松、为主、黄栌、火炬、柠条为辅的混交林、提高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增加视觉效果。
(5)中部地区围绕横岭和庄头两个自然村,为黄土台垣地貌类型,土层深厚,为主要农作区、自然植被稀少。沟谷地有少量油松片林,杂木林。主要以经济林为主,经济树种可采用耐旱的山杏、花椒、山楂、文冠果、枣树、苹果等,林下采用豆科牧草覆盖,如苜蓿、草木樨、小冠花等,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一方面滋养地力,在原有农田上采用块状混植方式,即便于管理又能形成多样化景观,在不宜发展经济林的陡坡、阴坡采用两种混交方式,一是油松、樟子松、杨树、刺槐为主的主辅混交林,点缀白蜡、栾树、椿树、火炬树、元宝枫,即实现了四季常青,春夏秋冬又皆有景可观。二是以黄栌、山桃、紫穗槐、柠条、黄刺梅为主的灌木混交林,可以实现春夏秋冬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以上部分为我们对太钢城郊森林公园的绿化规划,公园项目建设是有益于每一个人的一件事,我们也会尽全力为公园的建设付出我们的辛苦和汗水。相信项目的建成会为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创造一个健康身心、放松心灵的好地方。
参考文献
[1] 谢凝高.世界国家公园的发展和对我国风景区的思考[J].城乡建设. 1995(08).
[2] 张杰,张运来,赵克尊.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与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报.2000(02).
[3] 孙道玮,俞穆清,陈田,田卫,王宏.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
[4] 江海燕,曾丽娟,黄高辉.森林公园规划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共赢――以东莞市大屏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J].广东园林.2005(01).
[5] 吴为廉,葛春霞.森林走进城市 城市呼唤森林――以共青森林公园为基准,构筑上海现代森林城的战略策划[J].规划师.
2002(04).
[6] 王存禄,袁颖,程弘,魏秀元,赵军.景观敏感度评价在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甘肃林业科技,2000(03).
[7] 马剑英,孙学刚,贾戎.兰州地区森林公园质量综合定量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02).
[8] 吕忠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理论与技术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0(01).
[9] 廖德平,张华海.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2(01).
森林公园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场所,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以人文景观为依托,已经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河北承德森林公园为例,浅谈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1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与不足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基础上有效认识到自然资源开发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生态旅游的良好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1.1河北承德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
河北承德地处燕山山脉与蒙古高原的交界过度地带,是山地丘陵地势。森林草原资源丰富。河北承德的森林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得到小部分的开发,与皇家园林资源的开发相辅相成。除此之外,河北承德的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还有人工林的分布种植,人文气息更加浓烈,适合旅游资源的开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为河北承德的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带来巨大的贡献。河北承德处于京津冀的经济区中,便利的交通优势,巨大的客流量都成为河北承德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
1.2河北承德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足。
河北承德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在开发创新上具有优势,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河北承德在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管理上政策法规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法规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有效利用和保护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加上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监管评价机制不到位,导致在开发利用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中不能科学的评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除此之外,河北承德的森林旅游资源在基础设施方面还不够完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有效结合发展方面有待改进,不能做到自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发展战略探究
2.1整合创新森林公园旅游资源。
河北承德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资源,在其可持续发展中应大力整合各种资源,进行综合资源开发与管理,总体规划与设计其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拓宽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发展的优势空间。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态旅游资源的布局开发,有针对性的做到资源整合创新、合理分区分层利用,做到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完善森林资源发展的整合与升级。
2.2加强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基础性建设。
进一步加强河北承德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大基础性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人文本为核心,开发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在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评估游客量,做到接待游客量的科学有序状态,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性的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设施,整合森林自然资源与其它生态旅游资源和自然文化资源,做到自然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3完善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监督评价管理机制。
在完善现有的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相关管理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有针对性、目标性的管理法规,进一步规范生态旅游的开发、运营、服务等行为。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切实做好森林公园旅游景点的科学调查、环境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开发规划,增强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可行性评价。完善相关的监督评价机制,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在资源开发利用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和对生态环境发展造成影响。
3开发利用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现实意义
合理有效科学的开发利用河北承德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交通信息、人文景观等的一体化发展,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进一步促进生态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生态观光、旅游体验、休闲度假、陶冶性情、科普文化的功能,达到生态旅游的目的,做到自然环境效益和经济文化效益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增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滨.浅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承德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J].经贸实践,2015(06):47~48.
[2]程理,林奕汉,宋春喜.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与开发策略探究[J].南方农业,2015(2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