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基础理论知识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础理论课程的地位和特点
在课程设置中,基础理论类的课程属于学科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之所以呈现出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得因于它独特的课程特点。
(一)内容的基础性
基础理论类课程的内容主要以概念、原理和规律为主,构成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框架体系,原理课作为专业必修理论基础课程,其内容涉猎该学科领域的各个主要分支方向,成为一门学科向不同研究方向发展的重要根基。大学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基础理论类课程往往被定位为专业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其后进行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先导课程。学生对专业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都是从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开始的。
(二)影响的辐射性
学习基础理论类课程就好像建房时打地基一样。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说,前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自然会影响到后期进一步深化的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学生的专业教育角度来看,对原理课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一个人专业理论功底的厚度,进而决定了在该领域发展的空间和后劲。
二、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困境和原因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专业课程都趋向于采用实践教学。但基础理论课程因其涉及大量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在教学方法上的探寻一直都较为缓慢,仍然多采用传统讲授的方法。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多媒体教学将一改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环境,让课堂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更直观、生动、形象地体现理论。但多媒体教学实践也给基础理论课程带来了一些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曾遇到过的新困境。
(一)多媒体教学的心理困境
现在高校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多表现为三种情况:其一,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他们认为以前没有多媒体教学一样顺畅进行,现在实行多媒体教学是纯粹的形式主义,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这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知之甚少,且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更加不可能主动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其二,能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但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技能。这部分教师往往能领会多媒体教学的深远意义,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而无法将自己对课程的设想和改善课堂教学的想法充分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上,只能被迫让多媒体沦为摆设。其三,能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热情。主要原因在于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校没有设立鼓励机制,因此这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热情自然就日益消退了。
(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困境
在基础理论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方式是依靠课件的展示,将理论、观点和原理性的知识点更生动、更形象的表达出来。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基础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的重点内容。就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来看,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其一,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生搬硬套。有些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教案的翻版,将教案中的内容原封不动或者略有缩减的“填”入多媒体课件中。这样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充当了“电子黑板”的角色。
其二,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喧宾夺主。这种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往往非常花哨,穿插了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却与教学内容联系松散,甚至毫无关系。这类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不仅没能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且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其三,多媒体课件层次的模糊不清。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是翻页形式,因此对知识层次的表现尤为重要。有些多媒体课件很缺乏层次表现意识,缺乏每页之间的衔接和呼应,造成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时思维混乱,也妨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 (三)多媒体教学的反馈困境
所谓多媒体教学的反馈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多媒体教学时表现出来的反应和学习状态。在多媒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状态主要有:
1、注意力的散乱。多媒体教学往往和传统讲授法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放映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会对课件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诠释。但当课件翻页更新后,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会被吸引到投影机屏幕上,或忙于阅读新的内容,或忙于做笔记,忽略了教师的讲解内容。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把握很可能只浅泛地停留在课件的条条框框之中,而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普遍的浮躁心态。多媒体教学中使用的例证比传统教学来得更直观、更生动。课程中会更广泛的使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元素来诠释原理和规律,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用具象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但这种特色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即学生在接受多媒体教学中普遍表现出浮躁心态。这种浮躁心态最突出的就是“看热闹”。当在多媒体课堂中播放视频时,学生没有关注专业知识点,反而对视频本身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当视频播放结束,教师开始讲解分析时,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兴奋的情绪会快速低落,课堂气氛则显得更沉闷。
多媒体在广告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仍处在探索阶段,以上诸多困境的出现也恰好反映出深入探寻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其全面发挥独到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和研究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革新。
三、广告基础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革新
针对以上提出的广告基础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困境,我们发现单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传统讲授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能实现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最大化,也不能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需要利用多媒体独特的表现手法,尝试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课件的悬念设置和分层显示
悬念是激发好奇心和探索动力的极好因素。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是结论性很强的理论和原理。如果采取直接陈述理论和原理,继而加以诠释和深化的讲授方式,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编制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设置悬念环境,用悬念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过程能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也能加强他们对课程关键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记忆。
对于多媒体教学中整个课堂的组织,多媒体课件在设计上要特别注意利用分层显示的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组织的有序性。所谓多媒体课件的分层显示,即应用较为严密的逻辑顺序制作课件。在课件的第一层显示,该课程的体系结构,主要章节标题,标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并利用超链接达到每个层次都可以独立选择,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点击该项;课件第二层则进一步显示体系下的具体知识点和教学内容梗概,第三层则是用以支撑相应观点和原理的广告案例及音像资料。分层显示的多媒体课件理论层次清晰,知识要点鲜明,列举案例生动,针对性及说服力强,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课程层次的清晰认识,对学习的重难点把握明确,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广告案例的多媒体展示和集体讨论
除了通过课件制作强化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外,还需要运用多种方法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案例展示则是在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涉及概念、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的内容时,用实际例证让课堂讲授达到由虚到实的转变。学生能抽丝剥茧般的从诸多案例中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既能获得确实的体会又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但是单纯的展示行为势必会让课堂气氛稍显沉闷,因此,案例的多媒体展示须和集体讨论结合在一起。为了进一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讨论和分析时可采用接力式的发言,营造课堂紧张思考的气氛,以此要求每个人紧跟多媒体展示进程加强对问题的思考。
(三)亲验式作品制作和作品竞赛
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从书本走向实践的转折期,临床实习中建立起来的护理思路,对理论知识的领悟及操作能力都会对护士今后的工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实习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今后护理队伍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实施和完成临床教学计划,努力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使护理实习生能够系统掌握专科医院手术室及配合各专科手术。护理实习生制定了应用目标教学法进行带教,收到很好的效果。
选择对象
2007年6月~2011年11月护理实习生223名,中专152名,大专68名,本科3名。男11名,每转到手术室的护理人数1~6名,实习时间3~4周。
培训目的
结合实纲要求,通过实习,加深对组织解剖的了解,熟悉手术室布局、分工、工作流程及规范化管理要求等、掌握手术器械的一般处理原则,了解2~3个手术的组织解剖和手术标志,掌握手术无菌技术要求,熟悉手术室工作特点及各级人员职责,一般实习4周,由教学组长负责培训。
培训要求
健全组织,成立带教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若干。根据实纲制定带教计划,落实教学目标。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法,重点突出,正规带教,专人管理。
培训内容
岗前培训内容:用1天的时间熟悉手术室布局,常用物品摆放位置,了解手术室规章制度,如一般规则,接送患者规则,查对制度等;了解常用器械名称、用途、传递方法、布类敷料的名称、规格、器械包的规格,包扎法;熟悉常用无菌技术操作,如外科刷手法、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法等。
上岗培训内容:参加器械、巡回护士工作,了解器械、巡回护士职责,参加各项工作,了解各班程序、重点与要求。
培训方法
理论知识培训:首先让护理实习生初步了解手术室的业务特性,为了达到这一点教学目标,固定带教老师,第1周跟带教老师担任器械或巡回护士外,熟悉手术环境,熟悉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和用途,学会辨认各种消毒无菌化学监测指示卡、学会手术室各项记录单的填写。在“教”的方面保证质量,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首先培养实习生的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讲解护理专科手术特点,为实习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实习生进入手术室由总带教老师讲解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及规章制度,讲解手术室内每天工作流程及不同岗位的职责、业务的特殊性;第2~3周然后跟随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并且抽3天的时间对实习生进行操作技能示教,并组织实习生进行练习,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操作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及容易犯正确停顿讲解,使实习生通过细致观察纠错对比加深印象等、再抽几名实习生进行模拟上台的练习,在护士熟悉的环境及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后,实习生在老师带领下参与中小手术配合,了解工作程序,常见手术的摆放及常见手术基本操作,了解术后手术器械和手术间的处理和消毒,了解特殊感染手术的消毒隔离。第4周在带教老师指导安排下,可独立完成小手术的器械,巡回护士工作,巩固无菌操作技术,了解手术的解剖标志,了解手术后的工作程序和消毒要求,学会给手术患者以心理护理和关怀。
实施
小讲课:带教老师要按照教学目标安排每月小讲课,详细讲解所参与每台手术的过程,从器械准备到解剖层次,术中配合等,使护士能尝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学为所用,边学边用,要求带教老师讲课精细,重点突出。
讲大课后模拟练习:先给学生集中讲大课,用2~3个学时,包括手术室的环境及布局,重点强调手术室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手术室各项护理记录,再讲解每天工作程序,业务特点,然后辨认手术室常用器械、手术的摆放、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手术室查对制度、手术室参观制度、安全防护制度等,入科时用3天时间进行模拟练习,在带教老师的严格指导下,每个学生要按照规范做练习,老师要对实习生操作能力心中有数,实习生对手术室实习的要求要心中有数。
参加专科手术的配合:中等以上手术以老师操作为主,边做边讲,实习生以看、学为主,做好配合。小手术以实习生为主体,实习生自己操作配合手术,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这样就可以把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督促检查:每2周查“教与学”笔记,首先查阅带教老师笔记,了解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和进展,督促老师提高“教”的质量,反复多讲多提供实习生参与手术机会,同时也促进实习生自我提高,了解实习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多少,对动手能力差或理解能力差的实习生反复多讲,多提供动手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验收考核评价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及反馈,这样,可以了解实习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检查教学进展和效果,判断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习生结束实习的最后1周,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是合理的,教学方式及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国贸;专业课程:完善
从2001-2007年,我国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5%,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38亿美元,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估计,2008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与之相应,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攀升。有资料表明,我国外贸人才的缺口约为180万,仅广州外贸人才的缺口就达到了20万人,根据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数字显示,2007年外贸人才的需求较2006年增长了25%。一方面,外贸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外贸专业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一项调查表明,外贸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的比率不超过20%。大量的外贸企业认为,开设外贸专业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与企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均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有原则性的规定。加入WTO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而言,传统的外贸专业课程体系与我国现实外贸形势发展不相匹配,外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真正反映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课程重点不突出 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突出课程重点,就是要根据目标岗位对国贸类人才的需求,开设用得上、学得精的专业课程。笔者认为,重点不突出就是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占总课程中的比例过低,一些与职业核心能力关系不够密切的课程开设过多,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对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据笔者对杭州、温州和宁波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不少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时数占了30%左右,与外贸工作毫不相关或者关系不大的课程占到了40%以上。以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国贸专业三年总课时为2200学时。英语课总课时(包括大学英语精读216学时,商务英语72学时,外贸函电32学时,英语泛读72学时,英语口语72学时,听力108学时)共572学时,占总课时数的26%。就课时数而言,高职国贸专业的该门课程已经占据比较大的比例,但是就实际效果而言。高职国贸专业毕业学生的商务信函写作和英语会话能力明显不足。
重知识体系建构,轻职业技能培养 国际贸易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因此。在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实践性教学应该是第一性的,其中的理论课程设置应该是为实践服务的。在课程形式上,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上,仍然以理论知识构建为主,人为的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技能课。不少教师认为,技术是理论的应用。基础扎实了,才能学好技术。因此,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被过分强调了。连一些专业技能课,如国际货运、国际运输与保险也以描述性知识介绍为主,仅仅在高年级阶段才安排一些实践和实训的内容。另外。一些宏观性很强的理论课,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被广泛开设,出现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上岗用不上”的尴尬局面,这种重理论、轻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岗工作,还需要外贸企业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再培训。
内容陈旧,与时代不符 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现代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海关、税收、商检、外汇政策等进出口贸易管理政策的变化,需要相关课程的内容及时更新并与之同步。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适应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教材较少,其中的一些内容还存在着大学本科教材的烙印,如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地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实务谈判等教材,这些教材不仅理论性很强,还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图书市场的高职国贸类专业的教材进行分析发现,约80%的国际贸易实务或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本还是沿用《UCP500》作为施教内容,而涉及进出口报关课程中的“报关人”、“滞纳金和滞报金最低起征额”等知识点,还是2006年以前的内容,明显滞后。因此,高职国贸专业教材内容过时,是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缺乏职业针对性 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后,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贸企业愈来愈重视岗位设置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岗位需求来招收和录用新的从业人员。从外贸业务流程而言,外贸企业的从业岗位设置主要有:货物报关、货物报检、单证制作、外贸跟单、外贸业务、国际货运等。依据外贸企业的特性,一般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某一岗位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兼顾上下岗位和岗位发展的专业知识。而目前高职外贸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外贸岗位衔接不够紧密。从笔者对杭州、温州和宁波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来看,全面开设国际结算、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检疫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货物运输实务或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高职院校较少,而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课程,不仅是区别本科教育的标志,也是学生顺利就业所必备。
内容重复,开课顺序不合理 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高职国际贸易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它从属于理论性很强的经济学学科门类。高职国贸类专业的每门专业课程,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国际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都会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区域地理、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内容重复,已经成为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如,国际结算与国际金融部分内容重复,国际货运与保险与国际贸易实务部分内容重复等。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有些学院的课程安排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不合理,如,国际贸易实务课排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前面,而且这门课有排在一年级的,还有排在二年级的,更有在一年级就开设国贸实务谈判课的。以上课程安排现象不仅让人匪夷所思,而且也很难想象其中的教学效果。
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基于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本行业各岗位职责的多项要求。即满足外贸业务、外贸跟单、单证制作、货物报关、货物报检、国际货运等不同岗位及相应的岗位任务群的要求。经过对外贸行业岗位的调查,笔者提出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重点突出外贸业务中最核心的业务接洽、外语表达、单证制作、商检报关、函电、运输保险等能力的培养。此外,课程设置除了体现高职国贸的职业特性外,还要体现国贸的涉外性,除了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开设法律课程外,还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国际商法类的课程。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沙龙等灵活教学手段,切实保障教学效果,使得高职国贸学生成为通晓外贸岗位实务操作、能运用国际惯例规避风险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注意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提高的规律合理安排课程顺序,降低学生掌握国贸专业知识的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能 以外贸类专业目标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在课时安排上,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时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包括外语的应用技能、商务接洽技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技能、外贸应用写作技能等:专业技能包括外贸市场开拓、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应用、商检报关、跟单等;综合能力包括外贸市场分析、外贸公司管理、外贸产品销售、外贸团队管理等。在训练方法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外贸产品演示、外贸公司顶岗实习、模拟公司实训、单证制作训练、外贸心理素质训练、国际商务礼仪训练、外贸商务情报搜索训练等等。使外贸岗位技术应用与职业素质要求有机结合。在实训项目的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实行现场的模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国际货运与保险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海关、银行、政府、货运商、承运人、出口商、进口商、消费者角色,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国际货物运输的流程和各环节操作要点。
关键词:数学专业学生;实变函数:心理分析
1 引言
实变函数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具有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抽象性和综合性强等特点。目前许多热门的数学分支学科,比如集值分析与分形数学则是实分析内容与方法的进一步深化,现代概率论则是完全建立在测度论与抽象积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学好实变函数是进一步学习现代分析数学和概率论课程的必备基础。这就要求数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不仅要了解实变函数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理解实变函数问题的思考方法,逐步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转化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为将来从事教学、科研以及其它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数学专业学生学习实变函数的心理分析
2.1 实变函数的特点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
实变函数课程的内容编写从最早就是选取从集合论、点集及其性质、测度论、可测函数到勒贝格积分的一系列实函数的重要基础理论,其专业而严谨的知识体系决定了学习实变函数需要学生在感受课程内容中,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完成每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而实变函数中的很多理论相对比较抽象难懂,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师的提问,往往呈现出茫然不知所措的思维障碍。特别是遇到抽象的问题,更是在心理上,对实变函数的感觉不同程度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以至于从心理对于实变函数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见和障碍。
2.2 课堂教学互动中呈现出的思维障碍
对于数学专业学生在实变函数的课堂教学互动中的各种学习困惑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第一,对于概念的理解不仅不能有效地理解能,也不能完整地记忆。比如:凡是和正整数集对等的集合统称为可数集。短短几个字的可数集的定义,如果单纯强调记忆,可能很快就能记住。就像学习中文背诵古诗一样,直接复述而出即可,但是当学习到相关定理时提到对等或可数集的问题时,往往会不同程度反映出学生“学以至忘”的学习特点,即便进行提示后,仍然不能很好地结合应用相关定义和性质或定理做推理分析,对提出的问题的反应和回答,都不尽人意,呈现出错误的概念理解、矛盾的问题分析,以至于最终茫然不知所措。这些是课堂教学互动中呈现出的突出的思维障碍特征。
2.3 学生在专业课程间进行难易对比导致的学习惰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学习和选择课程时候,更多地倾向于个人对课程的认知度和个人的兴趣。全校性的选修课就突出了这样的特点。正因为专业课程很多是必修的,无从选择上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就会对各门课程听课后的感觉进行一定的对比,通过对比衡量,学生往往就会对比较容易学懂的课程倾向于更关注,而个人认为晦涩难懂的课程就采取被动式学习,上课积极抄笔记和课后抄写作业,而对独立进行习题解答更是不闻不问,以致于形成学习的惰性。对比产生的学习上的惰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2.4 面对抽象的知识的错误判断产生的谨慎心理
实变函数的课堂互动中,往往就所讲知识和内容随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或演算推理作答。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回答经常出现理解和判断、分析的错误,这就会在心理上使学生变得谨慎而不敢大胆回答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这样的心理必然会影响课堂互动的效果,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这是因为学生的回答往往是部分学生时常参与互动回答。如果这部分学生的回答存在经常性的偏差或错误,他们往往选择谨慎作答,以至于不回答。这不仅仅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阻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的提高和
3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的一点建议
首先,在教学中要始终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重视课堂互动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结合以前所学的数学分析、复变函数以及中学所学知识(如集合、自然数),引导学生比较与区别,促使学生将抽象的实变函数知识渗透到其它数学知识中,从而起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效果。最后,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表现的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素养。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加强。从知识性目标上,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实变函数的发展简史、背景、前沿方向及应用前景,通过一定的知识讲解和习题解答理解测度论和测度积分论基础知识,掌握测度的性质和测度积分的基本性质及其计算;再从技能性目标上,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学生逐步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较熟练地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运算能力,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转化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最后从情感性目标上,启发学生逐渐感受课程内容中利用实变函数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能力,领会实变函数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逐步提高数学修养,养成科学严谨的思考习惯与认真细致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李t. 数学教学方法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78-79.
关键词:非经典PBL教学法 “病免”教学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02-04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nology Foundation)下列简称“病免”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特点是课时少,内容庞杂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渗透不易理清难以记忆,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的程度上给教学带来困难。目前广泛推行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1]。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5],WHO报告[6]全球约有1700所医学院采用了PBL教学法[7]。但由于国内中职学校条件受限未能推广,故本研究根据中职卫校现有条件和针对中职护生特点。
将PBL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即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由一名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内小组讨论而非导师制的非经典PBL教学法[8]引入到2011级护生“病免”教学中进行教学干预,以探讨中职护生在学习倦怠背景下,学科教学如何有效地增强学习欲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有10个班共575人随机抽样分成2个组:2+3护理2、3班和护理1、6、7班为实验组,共292人;2+3护理1和护理2、3、4、5班为对照组,共283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教材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吕瑞芳主编的第2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及配套教学大纲,教学时数、教学目标均相同。
1.2.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实验组采用非经典PBL教学法。非经典PBL教学总体模式框架为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导引临床案例―― 设问导学―― 分析讨论―― 总结评价、强化知识点―― 大班化PBL病例讨论。授课时分五个阶段完成,将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主要精髓贯穿于“病免”教学全过程。第一阶段:针对学生的年龄、知识面及理解能力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引入临床案例。第二阶段:围绕知识要点设置富有启发性、疑难程度适当的问题,尽可能结合临床或利用相关日常生活事例设问导入每个知识点。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第四阶段:进行结课,概括梳理当堂授课内容、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安排学生课后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写读书笔记并列入平时成绩。第五阶段:每讲完一个章节内容就开展一次大班化PBL病例讨论。提前两周发放学习资料,让学生根据所给病历资料按照“问题、假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习内容”四个模块来围绕临床案例搜集资料,要求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相互交流个人学习收获形成解决问题的预案后再在课堂上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安排学生整理资料书写病例分析报告列入平时成绩。
1.2.3 教学评估
期末时统一进行标准化考试题型考核,使用机改评卷,采用SPSS13.0对两个组期考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在开课前及期末课程结束后对全体2011级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1.2.4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采用华东师大周步成教授《学习动机诊断测验》量表(简称MAAT)。问卷共有20个调查项目(见表1)分4个维度,分别测查学生在学习欲望上4个方面的困扰程度:第1个维度(1~5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第2个维度(6~10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第3个维度(11~15题)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第4个维度(16~20题)测查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假如对1、3、4维度中的题目持认同态度在4题以上,则说明相应的学习欲望较弱;3题说明相应的学习欲望为中等;2题以下说明相应的学习欲望较强。第2个维度反之。由此可推断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不够正确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2 结果及分析
2.1 学习动机调查结果
2.2 学习动机强度调查结果
2.3 期末成绩
3 讨论
3.1 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如表3所示,本研究表明非经典PBL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发现非经典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有明显好转可能与本次研究使用的是根据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改良的非经典PBL教学法,集两者所长有关。由于护生刚走出初中应试教育,没有医学知识,因此,应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基础知识部分仍由教师讲授学生才能逐步适应[9]。针对“病免”教学中出现知识零散、繁杂枯燥的问题,运用在课堂上创造临床氛围,选择性地引入相应病例,让学生感受到“病免”学科与临床工作的重要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护生学习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难点、重点的内容,教师把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做精要讲解,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准确性;对于非难点、重点内容让学生自行整理、归纳后在讨论过程中向全班同学展示。非经典PBL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临床病原生物与临床免疫病例引入课堂,借病例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到教材或参考资料中寻找答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3.2 明确学习目标,为临床课学习奠定基础
针对学生急于接触临床的心理,非经典PBL教学在“病免”课中引入临床病例,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病例引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自学、讨论,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由教师总结将每种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则有机融合,准确导向临床实际,真正实现基础课教学向临床实践教学的过渡,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为以后的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期考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及格率为61%,对照组为49%,且实验组80分以上者占21%,对照组占12%,由此可见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说明两种教学方法有显著差异,“病免”教学应用非经典PBL教学法是完全可行的。
3.3 转变学习观念,校正偏科思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需要突破,但PBL对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显得不切实际。此次教学尝试,注入式教学已逐渐转向启发式教学,采用的教学病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病例,而是由浅入深到正式的医疗病例。在病例讨论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尚未学习的课程,使学生意识到各门学科之间密切相关。实验组绝大多数学生病例分析得灵活有深度,读书笔记书写见解独到深刻。揭示病例分析报告、课后读书笔记纳入平时成绩能促进学生主动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校正了学生的偏科思想[10]。非经典PBL教学法的实践证明是比较适合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PBL教学法在促进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适用于“病免”教学,适应我校现状,可以逐步开展。
4 结论
(1)非经典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非经典PBL教学法促使学习目标明确为临床课学习奠定基础,提前接触临床为早期培养临床实践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非经典PBL教学法适合于“病免”教学的授课其效果优于传统讲授法。本研究无论从学生考核成绩的比较还是学生问卷调查的反馈都表明,非经典PBL教学法具有进一步推广运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Tavakol K, Reicherter EA. The role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the enhancement of allied health education [J].J Allied Health,2003,32(2):110-115.
[2] Mc 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 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8):859-867.
[3] Gurpinar E,Musal B,Aksakoglu parison of knowledge scores ofmedical student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raditional curriculum on public health topics[J].BMC Medical Education,2005,5(7):1-8.
[4] Choon Huat Koh G,Khoo H,Wong M.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Research,2008,178(1):61.
[5] Kilroy DA.Problem based learning[J].Emerg Med,2004,2l(4):411-413.
[6] Famer EA. Faculty development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J].Eur J Dent Educ,2004,8(2):59-66.
[7] Doehy F,Segers M,Van denBossche P,et al.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a metaanalysis[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3,13(5):533-568.
[8] 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