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认知功能;老年认知障碍;安全护理;老年痴呆

AD, 即老年性痴呆, 是现阶段全球老龄化的一种现象。老年痴呆所导致的功能缺陷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明显, 其病死率极高。目前还缺乏有效治疗老年痴呆的特异手段, 但是, 安全护理能够使老年痴呆病程得以延缓, 同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50名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认知障碍患者, 其中有36名男性, 14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71.3±6.9)岁, 通过CDR(痴呆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有23名患者为轻度老年痴呆, 18名患者为中度老年痴呆, 9名患者为重度老年痴呆。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加强患者管理, 避免患者迷路走失 所选取的50名患者中, 有23名患者为轻度老年性痴呆, 具体表现为轻度定向力障碍与记忆力衰退。18名中度老年痴呆患者具体表现为判断力与定向力障碍, 记忆力减退。为此,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限制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单独外出, 若患者必须要外出, 则必须在其口袋中装写有联系方式与疾病的卡片。将陪护卡发给中重度老年痴呆患者家属, 让其了解患者必须要由专人陪护。

1. 2. 2 病区内设防滑标记 护理人员应随时保持患者活动区域地面干燥平坦, 并于卫生间设置防滑垫, 保证走廊与浴室设有扶手。保证患者衣裤合身舒适, 鞋子合脚轻便。对于尿频与反应迟钝的患者, 在其入睡前, 为其将夜间需要使用的便器与物品准备好[1]。在本组患者中有6名患者长期卧床, 所以护理人员给予其全天安全护理服务。1名患者存在焦躁不安的情况, 时常会担心氧气瓶会爆炸, 为此,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耐心、认真解释, 并在氧气瓶上罩绿色布罩。

1. 2. 3 确保患者安全服药, 避免患者漏服或者误服药物 对患者进食情况进行认真观察, 提醒轻度痴呆患者要细嚼慢咽, 防止患者液体与固体食物同时吞食, 避免患者出现窒息情况, 告知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食糊状食物, 不能进食干硬或者汤类流质性食物[2]。对于吞咽比较困难的患者, 要实施鼻饲流质, 对患者给予鼻饲流质前, 需要摇高床头35°左右, 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进食指导。

1. 2. 4 饮食安全护理, 避免患者出现误吸、呛噎 所选取的50名患者中, 有一名中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藏药, 而且有两次出现漏服药物现象。所以之后规定由临床护理人员对所有认知障碍患者口服药实施按顿送服, 并做到发药到口, 对于存在自杀倾向、幻觉以及抑郁症的认知障碍患者和不配合服药的患者, 不仅要督促患者服药, 同时还要让患者张开嘴, 确定患者是否真的咽下药物。

1. 2. 5 加强皮肤护理 在重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中, 经常会发生皮肤受损的情况, 因为患者感觉比较迟缓, 而且无法对自身受压多导致的不适进行正确表达, 所以极易出现擦伤或者压疮情况, 所以在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要对其作相应的压疮风险评估, 针对风险程度的差异性, 制定有效安全护理措施。定时对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拍背, 而且在翻身过程中不能硬拉、硬推、硬扯, 避免擦伤患者皮肤。确保患者所摄入营养充足, 以加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2 结果

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后, 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下降比较明显, 与护理前相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老年痴呆属于一种精神衰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的进行性慢性疾病, 如果不能对次病情实施悉心护理, 就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缩短患者生存期限。所以, 掌握好老年痴呆及时性、个体化以及有效性护理原则, 联合患者家属积极做好老年痴呆患者安全护理, 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病情, 使患者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提高患者的日常社会适应能力[3]。很多家属不重视老年痴呆病情, 决定导致此疾病的主要因素是衰老, 所以, 忽略了患者日常功能训练与治疗, 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因为目前我国的老年福利与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要让老年痴呆患者长期住院几乎不可能, 所以, 多数时间老年痴呆患者都是由家属护理。本研究中, 临床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做好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社会与家庭功能的发挥, 为老年痴呆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积极而且温馨的治疗环境, 对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进行培养, 鼓励患者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确保患者能够在自我照顾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医院还要积极联系社区居委会, 在社区定期举办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联谊会, 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讲座, 保证社会提高对老年痴呆障碍的认识与了解。通过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 可以为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实施有效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确保积极康复全面照顾替代以生活护理为基础的日常护理模式, 以有效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 吴宝勤.42例老年痴呆病人住院安全的护理体会.贵州医药, 2011(07):152-153.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寿命普遍延长,社会的老龄化,使得住院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⑴,机体老化带来的改变增加了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

2008年卫生管理部门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作为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目标。

1.跌倒原因

1.1不良医疗环境

医院由于床位紧缺,在走廊加床,夜间陪护床摆放不规范,造成病房通道拥挤,有的病房过高,床腿刹车无固定,走廊走道地面湿滑,无安全警告牌,灯光亮度不足或过于刺激的灯光,楼梯和走道没有扶手,台阶高低不等或过高都易造成患者跌倒。

1.2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判断力差,应对各种异常情况反应慢,骨质疏松,四肢关节活动不灵,常出现蹒跚步态,身体重心前移,使身体处于前倾状态,易出现跌倒风险,跌倒后伤势严重,引起各种并发症直接危及到生命。

1.3 心理因素

由于家庭、经济、子女等因素,临床中老年抑郁症常见,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有部分老年人不服老,不愿意增加子女的负担,拒绝家人陪护,自身自理能力差,强迫自己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遇到事情不愿意麻烦别人,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1.4疾病因素

脑血管病人部分伴有一侧肢体无力或功能障碍[2],痛风的病人伴有关节疼痛,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存在有跌倒的风险。

1.5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发生跌倒危险的预见性差,参与安全管理意识差,风险评估不到位,对病人、家属、陪护宣教和指导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病人观察不仔细,过分依赖陪护人员。易发生跌倒的时间如:08:00-10:00、18:00―20:00、20:00―22:00,护士巡视病房不到位,使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增加。

1.6药物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对药物耐受力低,敏感性高,易发生不良反应,如降压药、利尿、抗焦虑、抑郁药、扩张血管的药可以影响到患者的神志、精神、平衡、血压、视觉、步态等,易引起跌倒风险。

1.7衣着因素:

穿着过长的裤子,过大的鞋子,不防滑的鞋底都会易引起跌倒的风险。

2.预防措施

2.1做好入院评估

对入院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首先做到对病人基本情况了解,详细讲解住院期间安全的一些注意事项,按分级护理巡视病房,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防范措施,认真做好交接班,并记录。

2.2合理用药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的反应,严格遵照医嘱,不随意乱用药,先告知用药后的动作宜缓慢⑶。对服用安眠药、抗焦虑药的患者,劝其上床后再服用,以免用药物起效后上床不慎跌倒。

2.3改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地面干净无积水,病房光线充足,呼叫器及常用水杯、纸应放在易取位置。在走廊、卫生间设有扶手,通道无障碍物,对开水间、卫生间有易滑设置的醒目标志。指导患者“一扶、二看、三走”⑶。

2.4防范意识的教育

护士应在病区的管理中渗透预防跌倒的教育,护士是预防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便利于护士自觉建立患防范的安全意识理念。

对病房保洁工、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教育,病区走道、卫生间应有“小心地滑,防止跌倒”的提示牌。

2.5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危险因素的认识。嘱咐患者活动时应有人陪伴,穿合适的衣裤、鞋子,学会使用床旁的呼叫器。提醒服用降压、降糖、镇静、利尿药时,起床先在床上休息3分钟再下床活动,改变时应遵守“三步曲”即平卧30秒双腿下垂30秒行走,避免突然改变引起性低血压。夜间尽量在床上使用便器,避免夜间下床不慎发生跌倒。

2.6加强管理

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并清楚患者的需要,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及时解决老年患者各种问题。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跌倒应急预案,风险防范及处理措施。对高危患者重点交接班,注意细节环节交接,为病人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3-01

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该疾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医学人员的普遍关注[1]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的疾病中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选取了某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分析并给予其中一部分患者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医院2010年,在这个期间的进行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案例200例作为实验的组员,将这100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100,观察组中分别是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处于55-8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也是处于60-85岁。这两组的患者文化程度分别是中学50例,中学至高中100例,高中以上30例,其他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临床对比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医务人员去总结其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治疗护理的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性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及护理

3.1 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严重的受其的影响,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一定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

3.2 护理

3.2.1 医务人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相应的使用血压等的监督及护理。

3.2.2 要细心的观察患者的症状,做到及时了解患者情况,有效与患者沟通病情进展,住院期间,患者若出现胸闷、胸痛等情况,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观察其的问题,及时采取如吸氧等的相应措施。

3.2.3 针对患者具有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情况出现,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生活护理,发挥协,护理患者的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问题。

3.2.4 重症患者他们必须卧床进行休息,那么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休息护理。病情逐渐稳定的患者,鼓励其进行床上活动或是下床活动,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按时帮助其更换,也需要根据其病情的轻重,细心、有耐心的进行护理。

3.2.5 患者的护理措施还涉及到药疗护理。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一定要掌握好。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医务人员应该准确掌握好药物的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等等。

3.2.6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最重要的一项是急救护理,因为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如果急救及急救护理不及时,就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对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等等要熟练掌握;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各抢救用物,保持各抢救用物的完好备用状态;如果患者发生晕厥等状况,医务人员一定要立即就地抢救,及通知其的主治医师;各类药物的使用遵医嘱,快速、正确地进行;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医务人员一定立即采取心、肺、脑复苏措施。

3.2.7 健康指导是一项辅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性作用。因此,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积极鼓励患者去治疗各种原发病,尽量减少各种诱因的出现;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指导其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确保足够的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的情况出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医务人员指导其选择相应的治疗饮食;冠心病患者应提醒其要随身备好急救药物,避免紧急情况失控;医嘱患者应遵按时服药。

本文研究中,讨论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对其康复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及提出一些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冯杰,宋克群,杨君,郎森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10.28,9(05):172-176.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发展成此病,是心血管病人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常见综合症,大多伴有多年的心房颤动、高血压、瓣膜病及冠心病等。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是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合理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患心力衰竭的老年病人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2岁。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

2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护理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并记录。轻度心力衰竭者,采取头高位睡眠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夜间呼吸困难症状。中度心力衰竭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明显者予半卧位或坐位。重度心力衰竭者者或急性左心衰竭者,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用以缓解呼吸困难。

2.1.2 预防静脉血栓、压疮对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注意患者的身体下垂部位,如取半卧位的患者应观察骶尾部,可下床活动者则应注意踝部及足等处,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受力的骶尾部,因此处皮肤极易形成压疮。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并定时翻身,以免皮肤破损,防止压疮形成。据报道,在慢性心衰住院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0~80岁的占18.91%,属高发人群[2]。

2.1.3 吸氧管理鼻导管或鼻塞12h更换1次,以保持通道顺畅。湿润呼吸道,以加大湿度。合适的供氧温度为32℃~35℃。采取加温湿化氧疗和鼻腔滴入石蜡油或口唇擦拭甘油可防止患者持续吸氧造成口鼻干燥。CHF患者吸氧流量一般2~4L/min,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流量为1~2L/min。鼓励患者适当饮水[3],同时用氧效果要及时观察并记录。

2.2 对症护理 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失眠、烦躁、尿量减少等,警惕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时报告医生。若发生急性肺水肿,患者表现极度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青紫,同时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应使患者坐位,双腿下垂,并立即准备配合抢救

预见性护理措施:

①呼吸道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保持通风半个小时,提醒患者增减衣物避免感冒;长期卧床患者要协助翻身、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予超声雾化吸入疗法,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②心血管系统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心律的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③避免医源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严格执行医嘱,注意液体总量的控制;准确掌握输液速度,用输液泵根据全天的液体总量匀速输入;注意医患沟通及服务态度防止患者情绪激动而诱发心力衰竭[4]。

2.3 药物护理

2.3.1 口服药物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常用的药物有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

①洋地黄类药物:老年人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减慢,而洋地黄的治疗量与中毒剂量又非常接近,且剂量上个体差异很大,为防止药物积蓄,产生洋地黄中毒,应注意掌握洋地黄中毒的早期症状[5],密切观察心衰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注意心率及节律的改变,必要时作心电图检查。若出现心衰症状加重,心率过快或过慢,节律由规则变为不规则或由不规则突然变为规则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②β受体阻滞剂:要了解和掌握该药的治疗作用及禁忌症,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③利尿剂:注意患者有无乏力、精神萎靡、嗜睡、表情淡漠、抽搐、腹胀等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准确记录患者出入液量,尤其注意水肿患者。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改善心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副作用为偶有干咳、低血压等。

2.3.2 静脉输液输液会使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如输液速度过快,前负荷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会加重心衰,甚至会导致急性肺水肿。输液速度要控制在20滴/min以内,防止输液途中的速度自行发生变化,如变化或针头贴血管壁等,严禁患者、陪护自行调快滴速。老年心衰患者输液比一般患者要求更为严格,输液操作技术要求严格,更为重要的是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2.4心理护理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病程长且多次反复发作,病人易多虑、烦躁、紧张,普遍有焦虑和抑郁发作。

①用讲解的方式让患者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发病诱因,保持情绪平稳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让患者懂得正确的生活行为,用药、饮食及锻炼的注意事项,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②老年人常有焦虑、抗抑郁及孤独感,尤其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说出焦虑的心理感受,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康复指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配合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③告知患者情绪对心脏疾病的影响,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放松训练,以调整生理和心理的紧张状态,避免激动,保持情绪稳定[6],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2.5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为病人制定活动计划:

①心功能Ⅱ级病人:可在室内轻微活动,保证睡眠时间。②心功能Ⅲ级病人:以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可在床边活动,亦可以3~5min/次的速度缓慢步行。③心功能Ⅳ级病人:卧床休息,可坐位或半坐位,床上活动下肢和作下肢肌肉收缩锻炼,按摩下肢肌肉,减少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指导教会家属。

2.6 饮食护理 合理膳食在老年CHF治疗及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清淡易消化为宗旨,除特殊需要外应以低盐饮食为宜。为了心衰患者水钠潴留的控制,应适当限制饮水。多吃含钾、钙、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和鱼类等,限制食用动物脂肪、内脏、鱼籽、软体动物、发物及酸辣腌制品。

2.7 出院指导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时间较长,在家疗养时间长,要进行合理的出院指导。

①加强卫生宣教,使患者对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注意事项有全面了解和认识。②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③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⑤定期复查,如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6.

[2]赵月霞.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888-890.

[3]葛建云,陈立,张青艳.舒适护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6,46(26):43

[4]左玉兰,贺晓颖.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09,7(8):2109-2110.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治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老年性心力衰竭具有诱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及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在护理时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有效促进老年性心力衰竭的恢复。

关键词 老年性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护理措施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senile heart failure

Wang Fangjuan

Yicheng Health Center of Yishui County,Shandong 276400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of senile heart failure.Methods:39 patients with senile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ct treatment,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tensive nursing in daily life,prevention of infection,drug therapy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All patients were cured,no 1 case was died.Conclusion:Senile heart failure ha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mplex causes,non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weight illness,change quickly.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in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senile heart failure.

Key words Senile heart failur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Nursing measures

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由于心脏排血量的下降而导致的以呼吸困难、喘息、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心力衰竭在人群中的发病率1.5%左右,但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却成倍增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特别是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己成为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防治心力衰竭有着重要的意义[2]。本文总结了老年性心力衰竭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采取了精心的护理措施,促进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恢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60~81岁,平均(69±3.28)岁;心功能Ⅱ级10例,心功能Ⅲ级25例,心功能Ⅳ级4例;左心衰竭21例,右心衰竭10例,全心衰竭8例;并发冠心病33例,并发糖尿病10例,风心病2例,高血压病26例。

诊断及分级标准:诊断参考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①主要标准: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3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增高(>16cmH2O)。②次要标准:踝部水肿,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胸腔积液,肺活量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心动过速(>120次/分)。③主要或次要标准:治疗>5天后体重减轻≥4.5kg。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符合1项主要标准及2项次要标准者可确立诊断。心功能分级标准参照1928年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NHYA)。

诱发原因:主要有劳累、感染、情绪不稳定、心律失常及手术等,另外并发疾病的病情变化也是影响老年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表现为心慌、胸闷、憋喘、咳嗽、咳泡沫样痰,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有食欲减退的症状,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头晕、疲劳、烦躁或抑郁等。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如强心、利尿、抗感染、吸氧、扩血管、营养心肌等。

护理:①急性期护理:在患者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从而减轻患者心慌、胸闷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必要时可对四肢轮流扎止血带,进一步的减少回心血量。在患者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以面罩吸氧最好,无条件的可用鼻导管吸氧,注意观察患者缺氧状态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及时间,防止发生氧中毒。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神志和尿量的变化情况。在治疗或护理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否有好转或恶化的情况,并与医生保持联系,及时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以防延误病情。③防治呼吸道感染:感染是老年性心力衰竭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所以护理时要注意预防感染。首先要保持病房内温度、湿度,使空气保持流通,并定时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其次要加强护士无菌操作的观念与技术,做好室内物品的消毒。再次是对咳嗽、咳痰较多的患者,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要指导其日常多饮水,以利于痰液的稀释,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行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器械辅助排痰。④日常生活护理:因可以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所以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有固定的,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长期保持一种,容易使局部受压,引发压疮,所以要经常为患者变换,防止压疮的发生。由于老年人肠蠕动较弱,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便秘,所以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禁暴饮暴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便秘的发生,并要指导患者排便时不能过于用力,因排便用力,机体耗氧增加,血压升高,能加重心脏负担,易导致心衰加重;一旦发生便秘,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通便药物或灌肠治疗。⑤药物护理: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较多,并且多种药物对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频率及用药速度都有较严格的规定,所以要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用药,并要注意观察患者在用药前后的病情变化,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一定嘱咐患者不能随便调整滴速,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防止发生低血压;在服用洋地黄强心药物后,要观察患者是否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黄视、绿视等情况,以防洋地黄药物中毒的发生;在患者使用利尿剂后要观察患者尿量变化,并做详细记录,供医生调整利尿药物时参考,防止用量过大出现脱水,或用量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⑥心理护理: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多有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还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所以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消除这些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 果

本组患者经系统治疗、对症处理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后,均好转出院。

讨 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无法治愈,但可以预防的临床综合征,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的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机会较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更容易患心力衰竭[3]。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有些患者已有心力衰竭,却仅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的表现,容易造成误诊,这些患者在受到某种因素的诱发时,就可能发展成为重度心衰,若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在临床上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处理心力衰竭。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要掌握好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在急性期、防治感染、用药、日常生活及心理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并减少复发的几率,改善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