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质研究报告

生物质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质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质研究报告

生物质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认知;调查

强来英等对1997~2005年我国HIV职业暴露情况汇总分析发现,我国HIV职业暴露事故逐年增多,主要发生在医务人员中(医护人员占61.71%),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我们想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防范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于是成立了“南岸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认知调查研究”课题组,对重庆市主城区之一的南岸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掌握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为医务人员有效防治HIV职业暴露感染提出有益的指导意义。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重庆市南岸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和站(39个)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总计调查1330名医务人员,收回有效问卷983份,占被调查者的73.91%。在被调查的983名医务人员中,性别:男353名,占35.91%;女630名,占64.09%。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3名,占76.60%;社区卫生服务站230名,占23.40%。职业:医药卫技人员773名,占78.64%;行政后勤人员210名,占21.36%。是否参加过HIV职业暴露培训:参加过291名,占29.60%;未参加过692名,占70.40%。年龄:18~70岁,平均(34.6±11.2)岁。

1.2 方法

1.2.1 问卷根据《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手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涉及艾滋病基本知识、HIV职业暴露的危险、HIV职业暴露预防和HIV职业暴露后处理4个部分共29题,另有1题为“你是否参加过HIV职业暴露防治方面的培训学习?”作专门统计。见表1。

1.2.2 调查方法调查人员共9人,通过培训后分3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人组成,每个小组各负责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各中心和站有关负责人员的协助下,在正常上班时间内向所有医务人员发放问卷,问卷全部采用“是”或“否”回答,以无记名的方式由本人填写答案。所有问卷由各小组人员亲自负责收回,统一交课题组负责人做医学统计分析。

1.2.3 数据录入与分析用Excel 2003录入和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偏度计算、正态性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探讨不同性别、年龄段、职业、中心与站、参加过HIV暴露培训与否、不同调查内容之间回答正确率有无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各题回答正确率情况

983份问卷总体平均正确率为66.19%。根据男女性别不同对各题回答正确率情况作SPSSl2,0软件处理,经x2检验,男女每题正确率比较,除1(1)、2(4)、2(9)、3(3)、4(3)共5题外,其它24题,其P值均小于0.05(P

2.2 各组之间得分比较

29题,每题1分,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得O分,并加合。通过对983份问卷得分情况进行偏度计算发现,Skewness值为-0.435(

对各组进行K0lnlogorov srnimov法正态性检验,其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只有三20组和行政后勤组P值大于0.05(P>0.05),接受正态分布假设,提示该两组数据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其余各组P值均小于0.05(P

2.2.1 不同性别、职业、单位以及参加过培训与否之间的比较各组的问卷数,平均正确率,平均秩次,秩次和,Mann-Whitney U,Wilcoxon w,Kolmogorov-Smimov z值,P值分别见表3。

由于各组之间P值均小于0.05(P

2.2.2 不同年龄、不同内容之间比较

经Kruskal WaUis秩次检验,不同年龄(按1:20岁≤,2:21岁~,3:31岁~,4:41岁~,5:51岁~分为5个组进行统计分析,其构成比见图2)、不同内容之间问卷数,平均正确率,平均秩次,卡方值(x2),P值见表4。

由于不同年龄组、不同内容组之间的P值均小于0.05(P

3 讨论

3.1 社区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防范知识的掌握情况喜忧参半

从983份调查结果可见,问卷的平均正确率为66.19%,说明社区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防范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医务工作这一特殊职业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调查中观察到,男性比女性、医药卫技比行政后勤、中心比站、培训比未培训的医务人员问卷正确率要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前者比后者更注重HIV职业暴露防范,这与其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密

不可分,这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调查发现,年龄小者(20岁≤、21岁~、31岁~)比年龄大者(41岁~、51岁~)回答问卷的正确率明显要低,这是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年龄小者不论是操作规范还是工作经验均相对较差,从理论上讲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相对更大,如果对HIV职业暴露防范知识的匮乏将会带来更大的危险。另外,从不同内容回答的情况分析,对HIV职业暴露预防的认识掌握得最好,但是对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的认识最差,只有22.34%,这也是应该引起特别重视的问题。

3.2 社区医务人员加强HIV职业暴露感染防范非常必要

我国1997~2005年HIV职业暴露汇总发现,在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事故中,暴露方式主要以针刺和割伤为主,占61.16%(307/502),经皮肤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为91.59%(751/820)。崔文庆对云南省2008年发生的257例HIV职业暴露事件分析发现,医务人员占68.50%。是云南省艾滋病职业暴露主要人群,与其它研究结果一致,暴露方式中针刺伤占54.47%,割伤9.70%,皮肤及黏膜接触22.56%,其它13.32%。由于HIV可以通过血液、人体分泌物等传播,加之,HIV感染者又无明显的症状,但仍然具有传染性。社区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中,难免不被针刺伤、割伤,以及密切接触病员的血液和各种分泌物。这些病员中,难免有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尤其是耶些没有被发现的HIV感染者比艾滋病病人多得多,不论是其本人还是医务人员都难以察觉,加之,由于有的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由于各种原因有意隐瞒病情,又给医务人员增加了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据报道,1名77岁的艾滋病患者,因其隐瞒病情,几家三甲医院也未做艾滋病方面的检测,直至死亡院方也没有发现是艾滋病患者。所以,医务人员发生}玎Ⅳ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是肯定存在的,尤其是社区医务人员更不能悼以轻心,必须加强自身防范的意识,严格安全操作规范,在医疗工作中应把接触到的所有HIV情况不明的患者和物质都看作潜在的传染源进行防范,尽可能减少和杜绝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

3.3 加强社区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范的学习和培训势在必行

尽管社区医务人员因工作需要接触HIV的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较大,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了艾滋病的特点及HIV的特性,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工作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及个人防护措施,HIV的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国外前瞻性研究表明,经皮肤感染HIV的几率为0.3%,而经黏膜感染的几率为0.09%。如果能正确及时的处理,发生感染的机会还会下降。作为社区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除了自身要对HIV职业暴露防范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外,还担负起HIV职业暴露防范宣传、教育和指导的作用。从本次调查情况看,目前社区医务人员还难以完成这一使命,所以,必须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感染防范的学习和培训。只有社区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到减少和杜绝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同时有效地向广大的社区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指导。故此,社区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范的学习和培训势在必行。

生物质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 生物教学 植物细胞 实验

在生活中,植物细胞的失水、吸水现象比较多见,学生会对此现象较为熟悉,若将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吸水现象做为实验内容,会让学生有较高的实验兴趣,再通过合适引导,可使其从主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该实验的具体操作方式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实验原理

渗透作用为本实验原理,其发生条件为:首先,存在半透膜;其次,半透膜两侧溶液中存在浓度差。大分子(如蔗糖等溶质微粒)无法透过,小分子(如水等)可自由透过的膜状结构,就是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水分子可移动就是因为浓度差的存在,水分子具自由能,若提高溶液浓度、可使自由能下降,于是,水分子可在能量驱动下实现从低浓度处至高浓度处的移动。

植物细胞的液泡膜及细胞膜均为半透膜,因此,可视此二膜及其间物质为复合半透膜。此原生质层外侧为溶液,内侧为细胞液,若其浓度不同,就会使细胞失水或吸水。若将溶液设为高浓度蔗糖溶液,可使细胞液中水流出,导致质壁分离的出现;若置此细胞于清水中,可使水流入细胞中,使该细胞逐渐复原。

二、实验过程

(一)选择材料

可将实验材料确定为紫色圆葱叶外表皮,其原因是:首先,细胞液为紫色,便于观察;其次,圆葱表皮撕取方便,制作临时装片较为容易。

(二)制作临时装片

1.撕皮

对新鲜圆葱表皮以镊子撕取,取得的组织应完整、较薄,面积约0.25cm2―0.75cm2。

2.展平

事先于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并将取得圆葱组织放到此片上,仔细铺平、防止出现表皮重叠。

3.盖片

将盖玻片一侧以镊子夹紧,另一侧与水滴接触,斜度为30―45度,再放下,注意不得出现气泡。

4.滴水

准备蔗糖溶液,其浓度为30%质量分数,并滴1―2滴此溶液于盖玻片一侧。

5.吸引

对盖玻片滴有溶液的对侧以吸水纸接触,这样可使溶液流过样本材料,此步须重复进行2―3次,保证组织材料于溶液中充分浸泡。

(三)观察

调焦低倍镜,找到目标,然后以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在低倍镜下就可被看到。

(四)细胞吸水复原

将样本置于清水内,并迅速观察。

三、实验的关键影响要素

(一)材料应完整,且要薄

若材料不薄,会影响观察,原因是:首先,成像受到影响;其次,内部细胞对溶液的接触受到影响。建议的取样方式为:于外表皮上以刀片划“井”字,应保证“口”具约1cm的边长,再以镊子将一角夹住,慢慢撕下表皮。有学生会在实验中撕取过大面积的样本,这样不仅无法提高观察效果,还增加了操作难度;还有人为撕取较薄样本,破坏了细胞,导致紫色细胞液渗出,表皮为透明状,也使接下来的操作受到妨碍[1]。

(二)仔细展平

实验者应于清水中展平表皮,不得重叠,然后再盖片,此过程中实验者应耐心、仔细。

(三)观察部位应正确

很多学生操作正确,但均实验失败,其原因是未将目标细胞找到。样本边缘处会充分接触溶液,质壁分离出现最早,建议学生可在边缘处寻找目标。

(四)调好溶液浓度

在实验中,并非溶液浓度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会损伤细胞,影响接下来环节的进行,因此,学生在调配溶液浓度时,使其略高于细胞液浓度即可[2]。

(五)吸水应重复进行

在对盖玻片吸水时,若只进行一次,有使溶液分布不均的可能,为顺利观察到质壁分离全过程,须重复操作2―3次,保证细胞浸泡充分。

(六)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因定位目标细胞不容易,使得此环节具有一定难度。实验者在将样本置于清水后,可看到质壁分离细胞越来越少,但想观察到某细胞复原全程并不容易。建议学生可将一质壁分离细胞锁定,在不移动装片的前提下,直接替换溶液,然后迅速观察。因此过程并不容易,可由教师演示、或找动手能力佳的同学进行操作[3]。

教师应当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学生是否出现操作不当,并适当给予纠正和指导。为让学生了解正确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了解不当操作的后果,教师可进行对照实验。此外,在实验结束后,带学生进行总结与讨论也比较关键,这样可帮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自身不足,并不断进步。很多时候,实现实验目标本身并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所在,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不断思考的能力。最后定向、定性分析实验,让学生由主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解到自己操作中的问题、并改进,才会充分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结束语:

植物细胞的失水、吸水现象的原理为渗透作用,在实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调配合适浓度的蔗糖溶液,并对圆葱组织科学取样、保证其完整、较薄,且不发生重叠,此外、重复吸水、准确定位目标等也比较重要,在最后环节,教师应带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云丽.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158-158.

生物质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摘 要:天然产物一直是生物活性分子特别是药物的重要来源。天然产物往往与生物大分子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表现出调控生命过程的宏观功能。然而,多数活性天然产物在自然界的含量有限,其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尚未清楚,成为研究未知生命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开发相应药物的重要瓶颈。进行天然产物结构―靶点―机制的全方位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将为阐明生命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寻找治疗方案和新药靶点提供可行思路,从而为服务人类健康事业、生物医学产业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国家重大需求做出贡献。该研究围绕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如何关联其作用靶点从而调控生命过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以下几个活性天然产物开展合成―靶点―机制的研究:(1)肿瘤细胞迁移抑制剂fusarisetin A。癌转移是导致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分子层面上,癌转移依赖于肿瘤细胞迁移和入侵的发生。天然产物fusarisetin A具有较强的肿瘤细胞迁移和入侵抑制作用,但对细胞增殖和细胞本身没有明显毒性。该化合物靶点未知,天然来源稀少,对其作用靶点和机制的研究将为理解肿瘤细胞迁移这一重要生命过程提供有效的途径。(2)抗耐药性抗菌药物达托霉素。达托霉素是过去10年中获批上市且尚未产生耐药性的极少数抗菌药物之一,可能通过细胞膜的破坏作用,或通过抑制YycFG介导的信号转导,或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等产生抗菌活性。这些独特的作用方式预示了新型靶点的存在。在当前抗生素过度使用的背景下,将为新型抗生素的创制提供机遇。(3)新型免疫抑制剂sanglifehrin A (SFA)。免疫抑制剂SFA能够有效地抑制白细胞介素2依赖的T细胞增殖和有丝分裂原激活的B细胞增殖。它能够与亲环蛋白结合,并且同时作用于另一未知的靶点蛋白从而产生活性,但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CsA、FK506、rapamycin等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途径,对其靶点和机制的阐明对理解免疫过程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研究内容:(1)以上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的功能性和多样性导向的化学合成。(2)以上天然产物在生物体系中准确、全面的靶点识别。(3)以上天然产物与生物靶点在原子水平上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肿瘤细胞迁移抑制剂 抗耐药性抗生素 免疫抑制剂 化学合成 靶点识别 作用机制

Abstract: Natural products have been an important source of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in particular, drugs. They regulate biological event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with biomacromolecules. However, many natural products are scarce in nature, and their targets and modes of action are often unclear. These disadvantages hamper the studies of biological events and disease mechanisms using the tool of natural products, as well as drug discovery potentially. Thus,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calable synthesis,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modes of action, of phenotypically active natural products is essential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superior properties of natural products. We choose fusarisetin A, daptomycin, and sanglifehrin A as targets as well as tools for such systematic studies.

Key Words: Tumor cell migration inhibitor; Anti-resistance antibiotic; Immunosuppressive agent; Chemical synthesis; Target identification; Mode of action

阅读全文链接:http:///xiangxiBG.aspx?id=50252&flag=1

生物质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法国研究小组显示,长期食用转基因玉米的老鼠易得肿瘤癌症

转基因食物是公众关注焦点,图为一位转基因食物抗议者

科学家称这项研究结果显示了关于转基因食物的严重置疑,之前政府和生物科技公司曾宣称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首次喂养转基因玉米的老鼠终生实验表明,实验个体出现了乳腺肿瘤、肝脏和肾脏损伤。

伦敦国王学院分子生物学家迈克尔-安东尼奥博士是转基因食物专家,他说:“这项研究显示持续食用转基因食物的老鼠能够较早地形成癌症肿瘤,并且是恶性,尤其是雌性个体发病率较高。我对于这种严重的负面健康影响十分吃惊!”

这项研究是由法国卡昂大学进行的,实验首次研究了老鼠终生食用转基因食物所产生的影响,实验观测期为两年时间。迄今为止,转基因农作物评估的食用安全性估仅持续了90天。据悉,转基因玉米可以抵御农药草甘膦喷雾,这是美国孟山都公司所研制Roundup除草剂的主要化学物质,科学家研制转基因玉米的初衷是使农药喷雾不导致农作物受损,期间还可保证野草被杀死。该实验是与食用无转基因或者没有农药喷雾“清洁食物”的实验个体进行比较得出的。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在开始喂养前24个月食用转基因食物老鼠50-80%出现较大的肿瘤,每个病患个体身体最多出现了3处肿瘤。相比之下,食用“清洁食物”的老鼠出现肿瘤概率仅30%;食用转基因食物的雌性老鼠高达70%过早死亡,相比之下,食用清洁食物老鼠过早死亡率仅20%;食用转基因食物的雌雄性老鼠出现肿瘤的概率是食用清洁食物老鼠的2-3倍。

雌性老鼠食用转基因食物7个月之后身体出现较大肿瘤,相比之下,食用清洁食物的老鼠在进食14个月之后个别会出现该现象。研究小组称,由于较大的肿瘤组织有害于身体健康,会导致老鼠呼吸困难,并导致消化问题。

生物质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3990

国内刊号:13-1315/S

邮发代号:82-97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