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育教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美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98-01
当经历了学前和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后,语文教学的重心已经不再是字词的积累,而应该转移到对于词语和句子以及短文意思的理解和简单的仿写方面,这是小学作文的初级阶段。在小学课本中,也明显地增加了一些写话和造句的联系要求,对于学生,尤其是刚刚开始练习写作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学会很多正确的用词或是造句的技巧,就要完成一定字数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练习"--作文,这实在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但是,作文教学又是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语文水平的高低,可见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侧重作文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同时,也很注重把美育内容贯穿到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做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作文的兴趣,也能够开阔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此特把我多年来从事作文教学与美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阐述,以与广大教学同仁切磋交流。
1.小学美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会让我们总有目不暇接的感觉,对于正处于身心启蒙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影响和左右他们身心发展的外部事物也是太多了,电视、网络、街谈巷议、父母亲友的说教,校里校外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小圈子里的说长道短,一方面会增加他们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正因为他们认知和辨别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欠缺,外在的不良的事物又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消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地肩负起他们身心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培养、指引的责任,不能把教师的工作仅仅局限在传授知识这种狭窄的范围内,应树立一种大教育观。只有孩子的德智体美劳能力都得到丰富和发展,才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体现。结合当前小学生的思想特征,我觉得小学美育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建构的紧迫任务。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基本精神和思想对当前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积极地去寻找发现,就可以看到适合进行美育的很多内容,但这都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仅仅局限在狭窄的知识传输方面,应高度重视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2.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穿插美育的必要性
小学作文教学可以看作是语文教学的综合延伸,因为整个的作文教学,其中已包含了字、词、句、段、篇各个环节的教学,也包括了听说读写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这些环节中,都可以穿美育内容,从而使学生培养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众所周知,道德修养应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字词句段篇中所包含的美育内容。作文能力的提高与前期的写作知识储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字词句的听写、理解、以及构造都不能靠学生简单机械地去记忆。好的老师会给学生插上一双思维想象的翅膀,让他们通过自已的联想来实现理解和记忆。比如我在教学生关于春天和秋天的优美词句的时候。我会让学生们用他们幼稚的思维去想象春暖花开、莺歌燕舞、花红柳绿、五彩缤纷、春风拂面、鸟语花香、秋高气爽、瓜果飘香、果实累累、红叶满山的景象。让他们在思维中构图,想象这些景色的旖旎,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感受。这一个个词语,其实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当学生能在目睹这些词语时脑子里自然浮现这些画面,或者在身临其境时又自然地想起这些词语的时候,就可以说我们的词语教学取得了成绩,我们的美育目标也自然实现了。试想,有哪一个心中有美的人不会热爱生活,不会对他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这只是简单的词汇教学。当整段整篇的或景物描写名篇,或人生励志名篇,或意蕴丰富的启智名篇摆放到学生面前的时候,当他们进一步汲取到其中营养的时候,对于学生美好心灵和美好心智的塑造都是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的。有时我就想,每一个单纯的孩子的心田就是一片白布,我们老师都是绘画师,我们要涂抹什么颜色,可能他们就会形成什么颜色,所以说启蒙教育是无比重要的。特别是在启蒙阶段,美育又是重中之重。
2.2 把美育贯穿在听说读写等作文能力的提高环节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直接表现在作文的能力中,反之,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是靠听说读写来培养形成的。一个会听的学生,他是在用心去倾听、去聆听,他从不会任意地去打断讲述者的讲述,他会用心去辨析讲述者讲述内容的正确与否,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中间贯穿着大量的美育内容,聆听、倾听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辨析然后取舍是美的重塑与创造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会听的孩子都是那种很乖很可爱的很有修养的孩子。读是汲取知识和营养的重要手段。教育家说,读书时进步的阶梯。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也大多都是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形成的。当我在教学生《枫桥夜泊》一诗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几段关于古代苏杭船舶码头、古人行路艰难、古人客店投宿时的幻灯片,使他们对于古诗中所涉及的部分情景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我让他们去读、背此诗,进而把这些情景穿插链接,在心中自然地组织成一串连续的镜头。这样古诗之美展现在了学生们的头脑中。后来一个学生直接对我说了他的感受,古人生活的世界,太过艰难,太冷清,一点也不比我们现在社会的繁华和热闹,当然这是孩子们的一种片面认识,是对于古诗凄清美的另一种感受。我也只能教孩子说,那生活在现代的社会里,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珍惜生活,更应该努力学习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写了两篇作文,一是古诗《枫桥夜泊》改写,二是《我们今天的生活》。说可以直观地表现为能力,一个口才好的孩子都是胸有万象的。试想,胸无点墨一定不会绣口锦心。但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灵美和语言美。生活中不乏夸夸其谈者,也不乏语言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者,我们应该告诉我们的学生,这都是不可取的。在说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心灵美、语言美的原则。
作文教学并不难,难是我们没有用心、用爱去工作的一种感受。生活中充满了美,我们在作文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汲取美、进而创造美的思想和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把美育内容适时地贯穿于其中,也是当前创新形势下一种适合于小学生作文心理的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
【关键词】初中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工作的开展,拓宽了过去美术教学中绘画、工艺以及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美术教学当中的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新领域的出现,更加符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学工作的要求,也体现出美术教育改革的实际结果。本文就围绕这一中心,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将美术学习分为四个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起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搭建起良好的平台。
设计教学离不开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设计创意和制作的过程当中,初中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师就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制作的方法,并且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体验,增强其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老师设计教学时要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如作品审美评价和设计,让学生产生美化自身和社会环境的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同时,设计对于推动初中生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能够让他们通过学习感受到生活当中的美,并提升学生的美术技术能力。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对策分析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下面本文就对具体的教学对策进行分析。
第一,紧抓设计思想,挖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把握好美术教学目标,并了解“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思想,运用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力求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初中生对于美术思想意识的把握并不深入,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让其能够更好的懂得设计活动在设计思想形成方面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感受各种美术材料的特性,合理的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制作相应的物品,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的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并对美感和设计的统一性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于提升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初中的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学会绘画,而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会能够发现美,并且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评价能力,通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老师要使学生掌握好这些技能。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既是老师的模式,同样也是W生的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活动的效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是要优化美术课堂的结构,能够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美术教育实施指南》当中明确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模式,通常是分析设计对象的应用功能,之后进行设计草图的构思,然后选择制作材料,所有准备工作完成自后进行亲手制作,完成后最终进行分析评价。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设计的应用功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能够降低学生进行设计的难度。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还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老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当中,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老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并合理的选择教学的方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中,老师需要坚持以生活为基础的原则,并且要以审美作为核心,教学中还需要伴随着创新和实践,这样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堂教学中,需要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轻松愉悦的学习掌握美术知识,并提升自身对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老师需要更多的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个性的培养上,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所谓教无定法,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恰当的方法,构建起创意创新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美术的原理,并学以致用。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标志》教学活动中,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用展示或者是设问的方式开始教学,这样学生不会讲思维仅仅局限在本课制作当中,而是能够实现跨学科的学习,通过学习活动,能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能够更好的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创新,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标培养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美育列入到教育方针之后,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师也更加重视美术教学。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对于今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美术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深瑛莹.中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
[2]陈晶晶,刘新华.中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J].工业设计,2016(2):21.
[3]戴慧敏.中学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探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2013(51):221.
一、准备。
从美学角度讲,美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个主要方面。
其中又分别蕴含着诸多的子因素。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例文,文章以生活为基础,丰富多彩的生活决定了文章多侧面、广角度的基本内涵。因此,必须首先深入研究教材,发掘课文中的美学主旨,进而寻找它与美育由蕴的沟通点和结合点,然后实施美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施教。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落实有赖于科学的施教程序。一般来讲,美育教学的施教程序主要表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析事--归纳--求真,这是教的程序。”“讨论--明理--升华”,这是学的程序。同时两者又是对应融合的。
1、析事(讨论)。所谓析事,就是教师紧紧抓住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点拨,引发学生讨论,以使其感知美的存在,这一阶段是美育教学的感知阶段。意在让学生知其然。例如矛盾的《风景谈》,第一画面西北大沙漠“茫茫一片”、“纯然一色”,“热空气作哄哄的火响”、“驼马的枯骨泛着白光”,给人以恐怖之感,并不美。然而,当微风传来驼铃响,红旗映入眼帘中,这里便有了风景。
2、归纳(明理)。所谓归纳,就是教师在析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性意见,明了美的真谛。这一阶段是美育教学的感悟阶段,意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承上对《风景谈》作进一步分析,可引导学生去认识:人是美的主体,他可以使西北高原不美的沙漠变美,也可以使西北高原静态的浅层美变成动静相谊的深层美,从而深化了课文“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主题。
3、求真(升华)。所谓求真,是指教师在析事、归纳的基础上,借助于旁证和激励等手段。谋求学生认识和升华。这一阶段是美育教学的感想阶段,意在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可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家为什么能兀兀穷年笔耕不辍?为什么宇航家能明知危险而笑登太空?是美的开发和创造给了他们以无穷的精神力量。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要把理想美变成多彩的现实美,尚需自己的主观奋斗,进而提高他们追求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秦皇岛;特色;教育研究
秦皇岛市是一座沿海旅游城市。这座城市聚集着全国各地来求学的大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各种新颖的教学理念纷纷涌现,对于教学方法一下子从屈指可数到现在百花争艳,对于教育教学人们更注重人类本能的认知,教学思想更是以人的能力本位为主。教师们带着新思想新认知加入教学改革工作中去。提到美术教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的关注孩子们的天性的艺术本能,多元智能理论关注的不是智能的高低,而是智能的类型,绘画尚是如此。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接受也不断的发现。反对只是对知识的传授。关于现在的高等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调查结果的思考和结论,以当今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模式为背景,从艺术的欣赏和创造本能出发,通过走访不同阶段的美术学习者,统计并研究人们对于美术的感受、对创造型想象力的发挥、对艺术品的情感投入,以及自身艺术敏感性的变化程度及成因。从中总结出教育和时代环境因素对人们艺术本能的各种不利影响和破坏。从尊重艺术本质的角度呼吁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的、能够激发人类艺术本能的教育改良。
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高等美术教育的方法,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更好的把学生的天性审美和美术教学相结合?在思考的同时,我一次次试图在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高等美术教育不同于思想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特殊性。现代艺术起于身体的独立自主。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要研究这个问题就有助于确立几个目的,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能力。其次,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大的发挥学生各自潜在的艺术本能。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对培养优秀艺术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方向。以上只是对其理论探究的开始,涉及的更多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我国的高等美式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对于艺术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国艺术史、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让学生对人类各种视觉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知晓”这个表面层次上,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会背景,分析它的艺术时代语言、造型特点,分析画家的思想,为什么要这样创作,懂得这些造型语言在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感受上的潜在价值。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修养,经常阅读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理解并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期望通过该项研究,预期达到如下目标:(1)通过研究对学生艺术天性本能的细节研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互动能力。探索教学研究细节体系。(2)科学、合理地解释研究学生艺术本能与艺术课教学的关系,从而发现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长期受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影响,虽然在美术改革期间,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但是大部分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仍因循守旧,学生依然在进行所谓的技术、技巧方面训练,很少地从艺术本质上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生活的艺术成了少数人的“技巧”,这种趋势不容乐观。创作课几乎没有作系统、整体地安排,大多数学院只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里进行毕业创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创作少之甚少。当然比较可观的是创作形式现在相对比较自由。古典、现代、抽象、具象乃至装饰画、多媒体可以全面地运用。优点是相比以前丰富了形式,但是缺点依然存在:对于审美规范、审美的标准莫衷一是。国内外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艺术审美的定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几年,为了促进优秀的艺术的发展,学生审美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主要通过学校美育来实现。审美的水平与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鉴别美等几方面内容。学校要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充分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美学知识和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善于在生活中表现美和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天性艺术本能的的特点,它与教育教学过程中艺术本能的开发与结合(2)现今艺术教学方法的发展情况,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教学方法的分析。(3)如何通过教学细节的深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大的发挥人们天性的审美本能并通过后天的教育教学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4)借鉴其他地域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有效的研究和发展艺术教育。(5)结合秦皇岛市优美的环境资源,拓展学生的审美水平。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意。(2)人类天性的艺术本能怎样更好的通过教育教学表现出来。(3)试图通过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其中还可以涉及到以下内容:(1)秦皇岛市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现状。(2)浅谈秦皇岛市高等美术教育的创新。创新之处:(1)结合人类天性艺术本能,与当今美术教育教学的关系。(2)重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3)发挥秦皇岛市的环境资源,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将文化和艺术高度统一。(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本文为2012年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12025A017
参考文献:
[1]李伟.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J].装饰.2006年第12期.
[2]郁涛.对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探讨[J].艺术教育.2007年第4期.
[3]庄元.中西方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比较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3期.
[4]潘鲁生.设计艺术院校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N].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1日.
[5]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34期.
[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地理审美教育是进一步深化地理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效的地理美育策略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与学生审美能力,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中学地理;审美教育;策略
美育是指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日渐发达,对人的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学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审美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对地理事物的记忆,提高学生鉴赏美的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加体现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中学地理美育实施策略
(一)欣赏美,用视觉领略独特魅力。美,无处不在。人类最容易感受美的器官就是眼睛,强烈的视觉冲击通常会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这样的学科性质为地理美育提供了大量的美育素材。结合现代多媒体教育设备和地理教师具有科学性、目的性的优美语句,给学生展示自然中或者社会中和艺术上美,引人入胜,使学生直观感受“美”,欣赏“美”。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然美是天然生成的自然物的美,也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一种美。由近及远,比如每天早起的晨光,昼夜的交替,天气的无穷变化都是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国内的美景有学生比较熟悉的内蒙古大草原的广袤无垠、碧草连天,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黄沙满布,江南水乡的柔美温和,东北平原丰收季节的麦浪翻滚和冬季的漫天飞雪,都存在“美”的踪影;扩大到存在于世界中的东非裂谷、冰川地貌、热带雨林、青藏高原、熔岩地貌等,都是少有机会见到的,这些景观的美是壮观的、奇特的、美妙的,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感觉。人类历史上创造了很多“美的奇迹”:巍峨雄伟的长城、水利工程都江堰、古时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和现代的南水北调工程、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达芬奇绘制的《蒙娜丽莎》等。这些人造的“美”与自然美相比范围更广、更加具体、更具有价值。地理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美育素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感受美,促进个人情感升华。“美”的作用是给人独特的视觉感受并使观者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理解。“美”的仪态有万千种,但是同一种美景在不同的人心中形成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人对于“美”的理解过程是由外向内的,最先是身体感官感受到美的存在,在大脑中形成基本的印象,然后大脑提取这些美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思考,根据各人的内在审美水平对美景进行理解,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基础教育提倡发展人的素质,地理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美育素材更加深层的含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最终达到心灵美的境界对于三维目标中任一部分的达成都是极为重要的。
(三)发现美,提高个人鉴赏美的能力。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发现“美”的过程,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就一直接受着审美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接受的审美教育越来越深刻,审美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对于“美”的概念的理解也更加具有主观性和坚定性。审美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有效途径,人的心中有了衡量美丑的“尺子”,在日常生活中就会独立的进行审美活动,用自己的独有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增进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鉴赏美的能力。
(四)运用美,指导生活实践、提升自我修养。地理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进行讲解和灌输是比较无力的,审美教育更要贴近生活,注重实践。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眼看、耳闻,切身感受存在于世界中的美,才能积累更多关于美的体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比如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和所见识的风土人情,规划合理的旅游路线;借鉴外地的城市建设给当地城市发展献计献策。
二、美育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进行有效教学,勿过于强调素材美感,忽视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像一剂“催化剂”,将审美教育进行的更加深刻和具体。课堂教学的美育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若片面追求审美教育的形式,过于强调美育素材的美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图片和视频上,而忽略了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能力,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良,反而背离了美育本身的意义。如在讲授“太阳活动”一节时,适当放映太阳表层大气的视频,将重点放在讲解太阳大气的分层和太阳活动的知识上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壮观,又不至于过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审美教育应与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地理审美教育的进行依托于课堂教学,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密不可分,始终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地理美育应与德育、智育、体育目标相协调,共同构建全面而系统的地理教学目标体系。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提高学生个人道德水平,增强学生思维能力,打破思维定势,达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整体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总结
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地理美育素材的数量和种类多样,深层挖掘地理美育的审美视点,通过生动的地理美的展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美、感受美进而独立的发现美、运用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掌握地理美誉的主动权,结合德育、智育、体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内在品德修养,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大爱大美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家杰.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美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