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商务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管理模式的种类。目前,在国际电子商务下,银行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依赖于Internet发展起来的全新电子银行,即纯网络银行。这类银行几乎所有的业务交易都依靠互联网来进行,而没有营业网点。银行完全通过互联网与客户建立服务联系,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迅速、方便、可靠。它是完全通过网络渠道提供银行服务的独立实体。另一种是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运用公共互联网来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交易处理及增值服务,即网络分支银行。它是原有银行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结果。原有银行以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建立银行站点,提供在线服务,其网上的站点相当于一个分支银行或营业部,既为其他非网上分支机构提供辅助服务,也单独开展业务。但其业务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一些必须依赖于手工操作的业务需要依托于传统的分支银行。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银行都采取这种模式,我们通常所说的“网上银行”就是这种模式的银行。
2.我国银行应选择的管理模式。在国际电子商务下,我国银行应该适应国际电子商务的新环境,完善自身现有的管理模式,建立网络分支银行,并将其与传统的业务协调统一起来,完成管理的创新,建立完全适合自身发展的全新模式——网络分支银行模式。我国银行应该放弃过去那种以单一机构的实力去拓展银行业务的战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视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的目的。网络分支银行的建立单靠银行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银行加强同其他机构的合作。
银行的内部管理也将趋于网络化。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将被一种网络式扁平的组织结构所取代。银行的管理将变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①管理技术的智能化,即银行系统中的资金流、人才流等统一以信息流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②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即智能化管理的实施环境是建立以管理软件为中枢的银行网络运行平台,银行内的上传下达、信息沟通可通过网络进行,这将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③管理信息的集成化,即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分支行之间通过建立基于Internet的Web服务器,共享金融产品、服务、人才流动、客户等管理信息,使银行运作中产生的日常信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增强银行对外竞争的合力。
3.新的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在新的管理模式下,银行的管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哪些不同?它又是怎样克服现有管理模式的缺陷的?
(1)管理机构。在新的管理模式中,现有的机构要进行重组,改变原来金字塔式的组织框架,以打破行政式管理格局,建立新的管理平台。将现有的各种管理部门整合为决策层、管理层、支持层、经营层、监督层。决策层包括行长室与各种专业委员会;管理层由各综合业务部门组成;经营层包括前台业务经营部门、网络银行经营部门等,传统业务和网络银行业务在这里融合、互补;支持层向各综合业务部门、前台业务经营部门和网络银行经营部门提供支持、保障。
(2)业务管理模式。传统银行的业务范围,从大的种类来分,主要分为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信息的交流和收集都带有个性化的特点,信息的质量与传播受到客观的限制。开辟网络分支银行业务很好地弥补了这一局限性。客户将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原有的一些限制性问题也会随着传统业务和网络业务的结合发展而得到解决。网络不仅是银行新产品营销的渠道,而且是银行与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企业合作的平台,为银行建立综合化全能的业务模式奠定了基础。
(3)经营管理模式。在新的管理模式中,流动性管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将成为银行的基本经营管理模式。虽然资产、负债管理仍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网络分支银行业务组织和业务种类的特点,以及其技术的复杂性、信息的多样性和竞争压力加大等原因,其重要性已有所下降,它只是银行正常经营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而安全、效率、传输速度等曾被传统银行忽视的因素将被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银行除了提供传统服务外,为了发挥网络优势、抵御非金融机构的进入、保持竞争优势,要进行综合配套管理。这将成为经营网络分支银行的管理者们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同时,出于安全、高效目的考虑,必须采用数据传输、加密、鉴定以及与其他网络联接等方面的技术协议标准,进行技术标准管理。
(4)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银行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要随着网络分支银行业务的发展而转变。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银行的管理者通常将业务的重点放在传统的以纸质为基础的功能业务上,忽视网上交易业务中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团体,具体说来就是妇女、小企业、退休人员等圈子里的客户的利益。每一个网上团体都有各自独特的需要,期望通过网络能够提供各种建议、信息和辅助。所以不可能仅仅提供了某种网上业务就希望赢得大笔业务。
(5)合作化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性基础之上的,其表现出的态度就是“不能把机会告诉别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好处”。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新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资源丰富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模式中,合作是创造财富的基本的、首要的方法。银行必须调整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摈弃过去“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管理模式,将重心调整到合作管理上来,强调同各类金融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效率。银行的战略重点不再是彻底打败竞争对手,而是如何取得合作中的双赢。
二、银行管理新模式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我国目前有2650万网民、24万个互联网站点、1002万台上网计算机。银行系统95%实现了计算机化工作,ATM机3.7万台,POS机29万台。这些为实施国际电子商务下银行管理新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拓宽了银行的服务领域。电子商务使银行间的竞争扩大到银行业以外的行业,网络化使许多别的行业也可以提供金融服务,经营各个不同银行的服务产品。为客户提供满足其特定需求和更加完善的服务已经成为银行生存的根本之道,也是今后10年中银行将面临的重大问题。这种模式下的银行将成为消费者身边不可或缺的“保姆”。
(2)降低了经营成本。传统银行的成本支出主要包括开办营业网点的固定资产投入、管理成本和每笔业务的交易成本。开办一家传统银行的分支机构,需要数额较大的原始资金投入来维持分支机构正常运作所必须的员工和管理者的工资,以及正常的运营费用等。网络分支银行无论在开办费用还是在运营费用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它的服务具有高效率和交互性的特征,显著地降低了经营成本,同时吸引了高价值的客户,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3)提高了交易效率。传统的银行业务多限于在专用网络、专用系统中处理日常业务,许多业务仍然需要人工参与,从而导致失误发生率大。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的网络分支银行业务,交易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各种手段。这不仅大大节省了交易的处理时间,而且减少了人工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业务信息的处理也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完全不受时间的限制。
(4)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网络分支银行可以使银行服务突破时间的限制,人们如今不再为银行的营业时间担心,因为新模式下的银行是全天候运作的银行、开放的银行、服务方式多样化的银行。传统银行业务采取的是“柜员——客户”接触在固定商业网点,也称为有形市场办理业务的形式。这种市场需要靠客户的不断走动来维持,离特定网点较远的客户就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银行服务有其局限性。新的管理模式帮助银行克服了这一障碍,客户可以坐在家中、办公室中通过网络享受银行服务。
形考任务1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若z1=(a,b),z2=(c,d),则z1·z2=(
)。
[答案](ac-bd,bd+ad)
2.若R>0,则N(∞,R)={z:(
)}。
[答案]丨z丨>R
3.若z=x+iy,则y=(
)。
[答案]
4.若,则丨A丨=(
)。
[答案]1
二、填空题
5.若z=x+iy,w=z2=u+iv,则v=_______.
[答案]2xy
6.复平面上满足
Rez=4
的点集为_______.
[答案]{x:x=4,x∈R}
7._______称为区域。
[答案]连通的开集
8.设z0=x0+iy0,zn=xn+iyn(n=1,2,…),则{zn}以z0为极限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_____且=_______。
[答案]x0,y0
三、计算题
9.求复数
-1-i
的实部、虚部、模与主辐角.
[答案]
解:Re(-1-i)=-1
Im(-1-i)=-1
|-1-i|=
10.写出复数
-i
的三角式.
[答案]
11.写出复数的代数式.
[答案]
解:
12.求根式的值.
[答案]
四、证明题
13.证明:若,则a2+b2=1.
证明:
14.证明:
证明:
形考任务2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若f(z)=x2-y2+2xyi,则=(
)。
[答案]
2x+2yi
2.若f(z)=u(x,y)+iv(x,y),则柯西—黎曼条件为(
)。
[答案]
3.若f(z)=z+1,则f(z)在复平面上(
)。
[答案]处处解析
4.若f(z)在复平面解析,g(z)在复平面上连续,则f(z)+g(z)在复平面上( )。
[答案]连续
二、填空题
5.若f(z)在点a_______,则称a为f(z)的奇点.
[答案]不解析
6.若f(z)在点z=1_______,则f(z)在点z=1解析.
[答案]不解析
7.若f(z)=z2+2z+1,则f'(z)=
_______.
[答案]
2z+2
8.若,则f'(1)=
_______.
[答案]
-
三、计算题
9.设f(z)=zRe(z),求。
解:
=
10.设f(z)=excos
y
+
iexsin
y,求f'(z)。
解:f(z)=excosy+iexsiny=ez,z=x+iy
u=excosy
v=exsiny
f(z)=u+iv
f(z)在复平面解析,且
=excosy+iexsiny
11.设f(z)=u+iv在区域G内为解析函数,且满足u=x3-3xy2,f(i)=0,试求f(z)。
解:依C-R条件有Vy=ux=3x2-3y2
则V(x1y)=3x2y-y3+c(c为常数)
故f(z)=x3-3xy2+i(3x2y-y3+c)=x3-3xy2+i(cx2y-y3)+ic
=z3+ic,为使f(i)=0,
当x=0,y=1时,
f(i)=0,
有f(0)=-i+ic=0
c=1
f(z)=Z3+i
12.设f(z)=u+iv在区域G内为解析函数,且满足u=2(x-1)y,f(2)=-i,试求f(z)。
解:依C-R条件有Vy=ux=2y
V=
=y2+(x)
Vx=
(x)=
V=y2-x2+2x+c(c为常数)
f(z)=2(x-1)y+i(y2-x2+2x+c)
为使f(z)=-i,当x=2
y=0时,f(2)=ci=-i
c=-1
f(z)=2(x-1)y+i(y2-x2+2x-1)
=-(z-1)2i
四、证明题
13.试在复平面讨论的解析性。
解:令f(z)=u+iv
z=x+iy
则iz=i(x+iy)=-y+ix
u=-y
v=x
于是ux=0
uy=-1
Vx=1
Vy=0
ux、uy、vx在复平面内处处连接
又Ux=Vy
Uy=-Vx。
f(z)=iz在复平面解析。
14.试证:若函数f(z)在区域G内为解析函数,且满足条件f'(z)=0,z∈G,则f(z)在G内为常数。
证:设f(z)=u+iv,z=x+iy,z∈G
f(z)在G内解析,
Ux=Vy,
Uy=-Vx
又
(z)=0,
(z)=Ux+iVx
Ux=0
Vx=0
Uy=-Vx=0
Ux=Vy=0
U为实常数C1,V也为实常数C2,
f(z)=C1+iC2=Z0
f(z)在G内为常数。
形考任务3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z=( )是根式函数的支点。
[答案]0
2.z=( )是函数的支点
[答案]0
3.ei=(
)。
[答案]cos1+isin1
4.sin1=(
)。
[答案]
二、填空题
5.cosi=_______。
[答案]
6.=_______。
[答案]e(cos1+isin1)
7.=_______。
[答案]
8.=_______。
[答案]
k为整数
三、计算题
9.设z=x+iy,计算
解:
=
=
10.设z=x+iy,计算
解:
z
=
x+iy
11.求方程2
Inz
=
πi的解。
解:
lnz
=
由对数函数的定义有:
Z=
所给方程的解为z
=
i
12.求方程的解。
解:
=
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有:
z=Ln(1+)
四、证明
13.试证:sin
2z
=
2
sin
z·cos
z。
证明:根据正弦函数及余弦正数定义有:
sin2z=2sinz·cosz
14.证明:
证明:
令A=
关键词:国际商务;实训;实践教学
“入世”以后,我国经济的外向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员,除了应掌握国际贸易知识以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因此大多数外贸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具有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对应聘者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适应外贸企业的用人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许多专业开设了校内实训课程,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新时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的突破口。本文从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出发,探讨了新时期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问题,以期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
一、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目的
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函电、进出口单证等课程。这种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培养出来的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其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因此难以适应企业对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需要。为此,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有必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施国际商务综合实训项目,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从国际商务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目的来看,该课程旨在通过模拟操作实验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程序和操作技巧,完成从寻找客户开始直至合同善后为止的外贸业务运作的整个流程,熟悉与国外客户、外运公司、商检机构、海关、银行、保险公司打交道的国际商务环境,从而为在外贸企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也为毕业后从事国际商务业务奠定操作技能基础。
二、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设计
根据国际商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完成寻找贸易伙伴、核算出口成本、磋商交易条件、签订买卖合同、分析信用证、装运货物、缮制单据、向银行交单、处理索赔和理赔等各方面的工作。鉴于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和大三学年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商务函电等专业课程,基本上掌握了国际贸易各环节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可以将原有各门专业课的分散学习系统化,形成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中心的跨课程实践能力。因此,国际商务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应开设于第四学年的第七或第八学期。
尽管国际商务专业的综合实训综合了多门课程的实务操作内容,但是这种内容的综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以进出口流程为主线,以具体商品交易为背景,以培养学生专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对相关课程的整合与合理设计。如果说各门专业课的学习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那么这门综合实训课程就是串起这些知识点的一条线,将原有各门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课程串联起来。经过这种综合实训,学生孤立的课程学习和不能在实际业务中加以综合运用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去寻找客户并达成交易的过程,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外贸业务的复杂与风险。
笔者结合多年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建议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见表1)。
三、综合实训课程的软件和硬件配备
要开展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必须在软件和硬件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
软件方面,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要配备外贸实习软件。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世格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也有的使用上海外贸学院开发的“出口模拟操作系统”(Teach Me Trade,简称TMT)、杭州比特公司的“比特外贸通”、南京商友的“外贸实训平台”等软件。这些软件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国际贸易模拟训练平台,让学生通过较短时间的模拟实验,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
硬件方面,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要进行国际商务场景模拟。因此,综合实训室的空间应大体分为办公区、业务洽谈区、公共服务区等三大区域。其中,办公区配备办公桌椅、办公用品、联网计算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供进出口商开展业务活动;业务洽谈区设置样品陈列柜、谈判桌和必要文具,供进出口商进行面对面的谈判;公共服务区设置海关、商检局、运输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外汇管理局、国税局、加工厂等机构并摆置各自铭牌。上述三大区域应根据模拟地点的特色进行空间装饰,配备相应的图片以营造相对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外贸业务的实际环境,以达到最佳综合实训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商务专业必须突出课程教学体系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知识的通融性,才能使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满足外贸企业的用人需求。国际商务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模拟操作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出口业务过程,综合运用相关课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是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小勇.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教学思考与实践[J].新余高专学报,2009,14,(2):112-113.
[2]石芸.关于加强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53-55.
[3]杨永.高职高专国际商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3,(1):63-65.
1.开设“走进国际商务世界”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意义
在经济国际化日益深化,国际商务人才素质要求增强的时期,传统的培养模式需要向国际化的“适应性,研究性”方向变革。而新生研讨课就具有“适应性,研究性”教学模式特征。新生研讨课在本文定义为以教授和优秀教师参加的为全校低年级学生服务的课程建设,是根据高校新生的特点和需要推出的教学形式。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学与高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阶段,通过建立一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新型渠道和交流互动机会,可帮助新生顺利进行学业转型;第二,教育和传授关心国际商务知识的学生主动性、创新性地研究和学习精神与方式,有助于高校创新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第三,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商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未来职业方向,有利于保证学习生涯的连续性和效率性。
2.“走进国际商务世界”新生研讨课“教”与“学”
2.1以强调教师的科研与国际化实践背景为特征
根据课程的专业性与国际化知识特点,在担任教师方面,提倡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与,因为这些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学科前沿和专业动态,有利于研究型学习方式的采用与深入。而教师的国际化实践背景,体现在教师的海外研究与参与国际企业实践、调研以及工作经历等宝贵积累。这样的教师授课则有利于学生把握国际商务的现实状况,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实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多以“引导”、“启发”、“评析”等手法教授与学生,师生间的互动多以充当“主持人”角色活跃于课堂中。
2.2学生的“学”则以思考、研究、辨析和试图解答现实问题为特征
学生以热烈讨论和激烈辩论,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通过新生研讨课的引导和研究型教学方式下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宽知识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获得发现新知识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增强创新学习的意识,是教学过程的丰体。
3.导入seminar教学方法
新生研讨课教学方法以seminar教学形式为主,并结合灵活都样的教学手段实施。课程中基于“两个重视”原则。
3.1法重视学术性
本新生研讨课的特点是让教授等优秀教师带领新生走入大学之门、研究之门,对此,新生研讨课摒弃了传统教学理念,给开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权”,没有固定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教师熟悉的国际商务之任何领域。
3.2重视个性化培养
新生研讨课创建上,是新生在大学伊始就由学术专家引领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在小班教学和师生互动中进行个性化培养。我们强调新生研讨课互动多样的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
4.研讨课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
4.1教师的作用与实施过程
教师在课程实施第一步为课前课程总体设计准备阶段,即授课主持教师要拟订计划、纲要和基本思路,并准备课程实施方案;第二步启发式讲授环节,授课教师需要精讲知识点,介绍国内外科研和社会关注焦点,设定矛盾焦点;第三步挖掘矛盾:教师在学生中间,以其一分子的角色参与研讨,提问或调整其思路,或引导新知识点介入。所有环节进行完后,学生以撰写小论文或研究进展分析完成课程学习。
4.2学生的表现与效果分析
首先,新学生在刚进人大学就能与教授等资深教师面对面学习与交流,教学过程塑造的氛围使学生迅速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成为深入学习的牵动力;其次,是学生懂得研究型学习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意义,更加善于主动去探索学科知识的奥秘。研讨课把学生带进研究之门,学生对事物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三,通过该课程,学生认为“重要的是该课程使他们学习目标明确,掌握了高校时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作者:林关征 单位: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
财经类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我国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是近十几年来,在原来的国际贸易专业或外语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像其他已经发展很成熟的专业,有着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大多数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办学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国际商务专业长期不在教育部规划的专业目录之中,因而导致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明确,教育部门的计划管理特性又使高校培养人才的市场定位无法准确把握。目前,普通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普遍遵循以“厚基础、宽口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模式,然后由各层次高校根据高校自身的定位再确定对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于是,在大学本专科阶段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普通高校中综合性与财经类(或外语类)高校往往都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通常采用本科“通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没有明显的侧重点,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忽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用人单位认为这样方式容易培养出“眼高手低”的人才,缺乏国际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用人单位往往需要再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则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通常选择职业教育培养方式,倾向于“专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轻理论教育,学生往往能较快进入工作岗位角色,但由于理论知识浅薄,缺乏发展潜能,无法胜任多层次、多岗位、宽领域的高级阶段国际商务工作。市场缺乏“专才”与“通才”之间的过渡性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由此也就造成了企业的选才困难。(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的国际商务专业设立较晚且缺少国际交流,高校缺乏系统的专业建设经验,专业建设发展较慢,大多数高校在国际商务课程设置上,都很难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专业的国际商务方向有效区别开来,即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太泛,没有专业特色,也因此造成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背景上无法突出与体现出自身的特点,2005年教育部对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将原归属于经济学科的国际商务专业并入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另行设立归属于管理学科的国际商务专业。显然这是教育部为了适应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管理特性需求所作的调整,然而各类普通高校对此并未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课程设置上,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在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管理类课程,而企业所希望的能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却只占很少比例,例如缺乏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从而在课程设置上就决定了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形式单一由于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表现出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因而在教学模式上仍然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国际商务等专业积极引入双语教学,这是对教学方法的一个有益探索,但过多的强调双语教学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好的教师数量有限,再则学生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更是有限,在这种状况下,很可能会将双语教学变成为基础英语的教学。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需要大量实践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较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点,而较少应用案例教学、启发性教学方式形成有效讨论,同时多数高校条件有限,缺少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致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缺乏感性认识。(四)师资队伍不完备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存在课程设置上不合理与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师资没有满足市场需求的调整。由于我国高校实行行政管理,存有计划经济特点,而管理部门对高校的评价主要还是基于师资的科研能力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高校将教育资源向科研领域倾斜,从而导致我国高校管理中呈现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局面,在聘请教师上往往注重教师的学历、科研论文等硬件指标,而不是实际的教学能力,因此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难以进入高校队伍。大多数财经类高校教师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普遍都没有接触过信用证、提单、汇票、保单等单证,也没有体验过国际商务业务环境,因而国际商务业务实际应用能力很弱。同样的评价体系还造成了现有高校教师对改革教学内容、编写实用的国际商务教材、改革教学手段、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等教学业务缺乏积极性。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国际商务专业应用性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无法达到市场要求。总之,目前财经类高校普遍缺乏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财经类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合理市场定位财经类高校应以市场需求状况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合理市场定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培养人才的高层次化,即所谓的研究型、宽口径的通才。目前财经类高校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总体上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好,但实践能力弱;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强,但综合素质弱,缺乏广阔深远的发展空间,于是市场出现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较深理论功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断层,而市场所需的恰恰正是这种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大部分财经类高校应该以此来确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二)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财经类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既要突出国际商务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较强的理论功底,使之与高职院校学生相区别,同时又要加强国际商务实务课程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使之与综合类高校学生相区别。因此财经类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要打破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划分体系,建立起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专业实践课程要涵盖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的要求,通过专业实践课程实现以职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可以开设一些国际商务相关的考证课程。学生通过考证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单证员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内容,熟练掌握国际商务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并获得一些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例如,国际商务专业可以选择性地把外贸业务作为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外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资格证书。(三)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为配合实践教学,财经类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应该丰富教学手段,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式教学,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教学软件、互联网等教学工具,结合实际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参与式等多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以案例教学法来说,教师课前精心选择和设计来自于实践的国际商务案例,课堂中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形成判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通过直观具体的事例强化了记忆和理解。(四)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实训和实习是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财经类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运用国际商务模拟实习软件,建立起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在模拟实验课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起仿真国际商务操作平台,使学生在一个模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全面体会商务活动的完整过程。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下,学生可以分别扮演进出口商、制造商、租赁公司、供应商、银行和工商管理部门等不同角色,真切地感受国际商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实训,这种高仿真的模拟学习可以使学生高效率、系统、规范地掌握每个国际商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财经类高校还应该积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起各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应该加强同外经贸企事业单位的联系,进行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可以开发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实践课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广东商学院利用与广交会琶州展馆毗邻的资源优势,建立起固定的广交会实习基地。在校内,广东商学院建立起国家级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实验教学中心,每年都调动全校教学资源,进行相关专业毕业生的ERP实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五)努力培养国际商务实践指导教师财经类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必然需要高素质、具有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因此,财经类高校要努力建立起既富有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在现有高等教育环境下,一方面,要突破原有的教师聘任方式,大量聘任企业的专家,甚至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作为实践课的兼职教师,发挥他们的实践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现有的教师队伍。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后者显得尤其重要,财经类高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重视提高教学业务素质。例如,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商务知识的培训与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鼓励教师兼职、挂职参与企业的运作与管理,以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报考国际商务相关的职业证书,如国际商务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等;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商务实践课程的研究,积极编写国际商务案例教学课程、实践课程等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