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传播与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显的社会现象。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突破了区域和国界的概念,地球上每个角落生活的人们都能即时连通。全球化形成以经济为核心,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格局。全球化带来的对生活的变革时刻影响着人们,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也在变化。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人心,一些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涌现出来,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全球化进程中,语言作为沟通媒介是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的手段。当前,英语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实力仍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说英语的人在全世界约为17亿,这些人口分布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40%,大部分的科技书刊用英语来进行书写,在开设国际广播电台的86个国家中,76个开设有英语频道,在互联网世界中,80%以上的网页使用的语言是英语。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英语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这种语言全球化失衡的根源就在于国家硬实力,这种结构性力量是英美文化取得话语权的直接原因,也是英美文化强势传播的基础。可见,英语新闻在全球文化传播中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开放的发展中大国,需要译介这些英语新闻,为我所用,即获取国外资讯,了解英语世界对我国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一般而言,新闻报道应该秉承新闻事实与价值判断相分离的原则。但是,从实际的新闻报道文本看,任何人和机构都具有一定的立场,在报道某一事件时具有倾向性。在英语新闻的编译中,报道人所持的立场、所在机构的赞助人和国家意识形态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作者的报道立场,同时也会影响译介者对原文本的编译行为。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新闻文本写作和传播的主要因素有:
1.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认知,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不同的意识形态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认知不同。因此,在不同意识形态下,作者的报道立场大不相同。如《人民日报》3月26日文章标题:国家体育总局解释12套广场舞仅推介非硬推。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对同一事件报道回译后的标题分别为“广场舞大妈的怒火迫使中国政府改口”“中国试图控制跳舞大妈”,这两则标题均将政府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折射出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报道立场。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应该有的中性、客观的报道立场往往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变得激进、反向。
2.读者的阅读期待
在英语新闻文本中,读者的阅读期待与文本的可接受性紧密关联。接受美学主要创建人之一姚斯受哲学家波普尔和社会学家麦恩海姆的影响,提出了期待视野的观点。认为读者阅读作品是主动的过程,每个读者在接受活动中,总是从自己生活和文学的“期待视野”出发去看待作品,即读者总是从他所受教育的水平,他所处的地位和境况,他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他的性格、气质和审美趣味,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去阅读作品的。英语新闻的原文符合源语读者阅读口味,同样,经过编译后的新闻文本也要符合所在国家的意识形态,达到读者的阅读期待。
3.新闻文本传播的赞助人
赞助活动使得赞助者和受赞助方均能获取好处的社会行为。赞助方对受赞助方的物质精神方面对相关活动进行赞助,使得原来不可能实现之事得以实现,达成受赞助方的意愿。赞助方可以获取有形或者无形的受益。在我国英语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赞助人的作用不可忽略。赞助人作为意识形态和译者之间的媒介在英语新闻的编译中作用非同小可。透过赞助人对于新闻编译过程的操纵,意识形态最终实现对译者、译作和读者的隐形和间接的影响。应该说,新华社及相关媒体是新闻传播的主要赞助人。新华社是我国最大的新闻编译机构,也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国家的积极的意识形态和稳定发展大局。
二、英语新闻在我国的传播策略
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和社会规范的差异在跨文化新闻传播中存在,英语新闻在我国的传播需要经过一系列相当复杂的程序,通过不同的策略来调整英语新闻文本,使得译文能够符合主流价值取向,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和赞助人的要求。
1.树立全球化观念,译本多样化提高传播的效果
现在,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人类的生活空间正日益超出地域和国家的界限。全球化解除了原有的空间障碍和满足了知识、信息的聚合,促进了不同言语社区的交流。英语新闻的全球传播既是全球化的体现,也是英语文化霸权的展示。全球化的核心是一体化、多样化的矛盾结合体。在我国,英语新闻的编译既有官方的正式版本,如《参考消息》的编译,其他新闻媒体的再编译版本,也有网络自发的翻译小组的译文等,多样化的译本提高丰富了对原文理解,有效地促进了文本的传播。
2.消除文化间的隔阂,提高新闻文本的可接受性
英语新闻的传播离不开新闻编译。编译既是解码—赋码过程,也是文化过滤的过程。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对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制约作用,同时文化又在塑造语言和思维。英语新闻的跨文化传播需要编译者采用适当的手段,尽力消除语言、文化间的隔阂,提高新闻文本的可接受性。《参考消息》编译了《纽约时报》在4月6日刊发的一组文章,其中美国外交学会日本问题资深研究员希拉•史密斯的文章只保留了头和尾,即只保留了文章的观点和结论,对所列的3条理由全部未译,节省了篇幅,删除了相关细节性的论证信息,但读者获取了作者的态度,即文章的精髓。从某种程度上说,改写可以很好地规避一些敏感问题,还能提高译本的可接受性。《参考消息》编译英国《经济学家》周刊3月28日讨论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产出问题的文章,其中的小标题并不能体现文章中部分段落的核心思想,改写小标题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理解。如第三个标题改译成了“应统一测试毕业生”,完整再现了原文中各个国家加大力度进行统一测试,确保学生毕业质量的措施,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方向。改译消除文化隔阂,很好地服务于文本的理解和读者的期待。
3.深刻把握多元文化认同,提高新闻传播的价值
要使得英语新闻得到有效传播,应该充分考虑到信息输入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这样有助于提高跨文化新闻传播效果。非语言因素如政治、经济、地理等都会影响语言的地位,因此,并非所有的语言和文化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编译者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原文进行操控,恰当地表达原文意义和唤起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实现新闻文本的价值。在上例中,新增大标题“对高等教育高投入值不值”,对原文隐晦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既可以提高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起到了“新闻的眼睛”的效果,同时,问句形式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一举多得。原文有两处小标题,译文中有三个标题,分别为“美国模式风靡世界”“学知识还是买学位”“应统一测试毕业生”。其中,对第一个标题进行了增译,增加了译文的吸引力。在第七自然段前增加第二个标题,既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进行质疑,又通过后两个段落回应了高等教育的归宿,这些都提高了原文的可理解性。在新闻编译中增添必要的句子成分,使得译文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原文意义,能够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心理,更好地理解原文。
4.采用多种编译方法,实现英语新闻传播的目的
英语新闻编译是复杂的语言转换过程,将源语言的话语材料转换成目的语中意义对应的话语材料。该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同时知晓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全球化语境下,新闻英语编译势必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要实现英语新闻有效传播的目的,必须要通过精心筛选待编译文本、适当增加或删减原文信息、适当改写来满足读者期待,同时还要合理规避敏感因素,提高译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三、结语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主题策划;问题研究
一、媒介融合给新闻主题策划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现实社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在于其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提升了信息共享效率,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最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多元化、多角度满足受众群体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需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影响最大的就是新闻行业,众多的新闻媒体都转向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当中,力图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提升新闻的影响力。但是传统新闻媒体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新闻媒体并未完全放弃以传统纸质媒介、广播电视为主导的新闻传播,而是在保留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基础上注重对新闻媒介的挖掘,逐步促进传统媒介与互联网媒介的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机制。在多元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主题的策划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在于策划方式和策划思路的变化。传统媒介视域下的新闻主题策划只需要考虑单一媒介或双向媒介的信息交互性即可,按照正常的新闻策划流程创设相应的新闻主题和新闻情景就可满足新闻传播的需要。多元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主题策划不仅要考虑传统媒介的新闻传播特征,还要形成互联网思维,考虑新媒体等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交互性和共享性,要着重突出以特色为主导的新闻主题,依据新媒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确定具有信息价值、内容高度概括、通俗易懂、具备较强影响力的新闻主题来辅助新闻传播,要着重以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为基础融入网络流行文化设定新闻主题,以此来迎合多元媒介状态下的新闻传播要求。
二、媒介融合状态下的新闻策划要注重新闻信息的传媒性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主题策划机制的形成要突出考虑新闻信息的传媒性。因为以不同媒介为载体传播的新闻信息有着不同的价值属性,需要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主观影响因素。例如,以无线广播电台为主的广播新闻,在主题策划时只需要考虑新闻内容的表达性、结构性及主题影响性即可,不需要考虑新闻情景的表达性和受众群体的差异性。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而形成的共享化新闻,在主题策划时不仅要考虑到新闻内容的表达性、受众性、价值持续性,还要考虑新闻主题的艺术表达性、受众群体的兴趣差异等。因此,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主题策划,要充分考虑媒体平台的价值属性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及兴趣差异,要以不同受众群体的兴趣元素和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对不同信息媒介要传播的新闻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新闻主题策划,着重于新闻主题的文化价值和主观表达效果,能够有效吸引用户的兴趣,引起用户情感上的共鸣。
三、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主题策划要树立融合创新思维
在传播媒介融合的发展背景下,为了适应新闻信息传播所产生的变革,就要创新新闻主题策划机制,要能够有效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学会融合创新。首先,新闻策划者要清晰认识到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模式所产生的变化,要能根据不同新闻媒介平台的受众需求,充分挖掘新闻平台的潜在价值属性,能够针对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创新新闻主题策划机制,促进新闻主题策划能与媒体新闻采编保持在同向固定需求中。同时,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新闻策划者要学会新闻资源的常态化利用,深入挖掘所发现的热点新闻素材和焦点性新闻事件,探究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价值;新闻策划者要学会视角转换,对新闻事件相关的信息素材进行有效补充,持续关注新闻事件的事态发展,深层次表达新闻要阐明的社会意义,提升新闻信息的社会影响力。
四、媒介融合状态下要注重新闻主题策划的规范性
在传播媒介融合发展的环境下,要重视新闻主题策划的规范性,能够让新闻主题与新闻内容有机结合,让新闻主题表达新闻事件,形成新闻事件的切入口,让受众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新闻信息内容。这里所说的新闻主题策划机制的规范并不是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主题策划,而是要紧跟时代趋势,能够配合不同新闻的传播媒介,根据新闻媒介的特点和价值属性进行主题策划。一是要求新闻主题策划要能够有效表达新闻内容,能够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报道出来,突出新闻信息的价值性和连续性,让社会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二是要注重深层次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因为不同的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件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事件过程,这就要求新闻主题策划者能够根据新闻信息有效挖掘新闻的内涵,突显新闻信息的价值属性和社会意义,给社会公众带来启示。三是新闻主题策划还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和受众群体的文化认知差异,因为不同的区域环境下社会公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认知特点,这就要求新闻主题策划者要根据流行性的网络文化和社会文化选择说明性较强的新闻主题来彰显新闻的价值属性,突出新闻主题策划的人性化和文化性,让新闻信息更具穿透力和社会影响力。
五、结语
媒介融合状态下的新闻主题策划要突出新闻信息的价值属性,要针对社会公众的兴趣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创新策划机制,按照不同媒介的价值属性和传媒性设定新闻主题,让其具有更强的说明性和影响性,从而有效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潘骥翔.关于电视新闻摄影的镜头表现力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04):3-5.
[2]闫玉科.关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7(05):1-3.
关键词:新闻策划 创新 必要性 原则
“新闻策划”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新闻策划”近年来成为了新闻界颇为流行的词汇, 上世纪90年代,“策划”理念由商界引入新闻界,人们开始用“新闻策划”来取代“报道计划”,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电子媒体,从全国性媒体到地方性媒体,新闻策划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新闻策划已广泛介入新闻传播活动,并成为新闻媒体高度自觉的行动。所谓新闻策划,就是在新闻事实发生前或以后,新闻工作者对采访、写作、编辑、刊发或播出等报道活动进行设计与谋划,以确定最佳报道方案,从而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一种策划活动。众多媒体不仅强调新闻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核心来抓,新闻策划已成为大行其道的新闻工作理念与重要手段。
一、新闻策划的重要作用
一个成功的新闻策划不仅让策划者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观众在欣赏新闻作品时,得到了相同享受,提高了传播效应。实践证明,新闻策划对于推动新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进行新闻策划的题材,往往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活动、事件、现象和问题,经过新闻策划,新闻工作者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本质,把握其精神内涵,有利于深化报道主题,做好舆论导向工作。新闻策划往往是多名资深新闻工作者一起研讨报道方案,集中了大家的才智,有利于对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发掘,满足广大受众的新闻需要,在促进媒体推出独家新闻、独家报道和新闻精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新闻策划的必要性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任何一个媒体都要在新闻策划上下功夫,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媒体领导都要学会策划、搞好策划,才能把新闻宣传工作做好。当前,新媒体正在以异常迅捷的速度向前发展,猛烈冲击着传统媒体,激烈的新闻竞争促使新闻媒体和新闻传播发生很大变化,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闻策划的作用被凸显了出来。新闻媒体必须通过在新闻宣传过程中的精心策划,最大限度地开发新闻资源,以更多更好的报道吸引受众。同时新闻策划对于新闻媒体采编队伍来说,新闻策划使他们学到了更多的本领,可以让记者、编辑在调查、研究、采写和思考中得到锻炼,使他们在把握舆论导向、新闻敏感、新闻采写、摄影摄像、编辑刊发等方面不断提高,进入许多新的领域,有许多新的收获,得到更大地提高。
三、新闻策划的原则
新闻是策划不出来的,但是如何发现选题,做足文章,引导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是可以策划的,足以引起轰动效益,产生较大社会效益。但如果在新闻宣传中坐等新闻“守株待兔”,只会让自身限于被动,被新闻牵着鼻子走,而且新闻宣传的力度、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做好新闻策划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创新原则,思维要新、选题要新、点子要新、形式要新。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对有时新性的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全新的思考,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产生不同反响的社会效果。从标题的制作到文章的修改,从编者按到图片说明,以及图片图像的选择……一切的表现手段都要围绕着精心策划的选题服务,使新闻更突出,版面更好看,媒体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要让媒体的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整体原则。要求策划者要有全局、通盘的眼光去对待策划的一个新闻事件,预料到新闻策划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做到全局在胸,同时注重系统涉及的每一个细节,让新闻有冲击力、影响力。三是提前原则。随着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策划已为越来越多媒体所重视。因此,谁能领先一步,也就成了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之关键,必须“以快打慢”,才能占得先机,照搬别人或延续传统的做法往往效果不佳。好的新闻策划要求策划人员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一线记者要及时地向策划人反馈信息,使策划人事先对自己要做的选题心中有数,策划人员要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将新闻触觉全天候的伸展到各个角落,事先获得别人不知的信息,提前进行周密策划。四是受众原则。要以受众为中心来展开新闻传播活动,根据受众的需要、兴趣来进行新闻策划,从而使媒体与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
四、如何做好新闻策划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新闻策划也是如此,在新闻策划中首先要做是准备工作,要缜密的调查,了解上情,摸透下情。了解上情就是要了解近一段时期国家、社会、政府的主导政策以及宣传主题,善于把这些政策与当前的各项实际相结合,把工作中发生的动态与上级宣传的主题找到“结合点”。摸透下情就是平时要经常下基层调研,听取干部职工的呼声,了解职工群众的真正需要,掌握一线最真实、最鲜活的新闻素材和实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还要对策划和选题进行科学论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影响选题的要素,进行的新闻策划要符合所在地区和部门单位的发展实际,要符合主旋律,要为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接受,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考虑是否可操作,是否会引起副作用等。新闻策划还要综合考虑到媒体的版面、容量、结构和位置等,新闻策划的选题将如何在媒体上得到落实。对于要安排多少采访记者、摄影摄像人员,在媒体上要以多大的篇幅、版面和长度来报道策划的内容,用何种形式来报道最为恰当等等,作为策划人员要心中有数。
新闻策划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如果没有新闻策划的意识,那么将无法做好宣传工作。成功的策划不仅可以让新闻宣传生辉,媒体组织到丰富的优质新闻稿件,同时激发新闻从业人员的创造力,为媒体的成功打下基础,全面提升媒体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树立新闻媒体的整体形象,从而树立媒体的品牌。
参考文献:
[1]席文举.报纸策划艺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赵振宇.新闻传播策划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新闻价值一般表现为新闻事实“社会关心程度强、社会影响程度深、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大”,而新闻策划往往是在原新闻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更大规模的加工。有了有价值的新闻,还应该有好的新闻策划,这样,才能把新闻做好、做大。考察新闻策划对于新闻价值的放大过程及其效应,有助于我们树立新闻策划的主体意识,增强新闻策划的效果。
首先,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是开展新闻策划所必须的基础。一位学者从国内历年评出的好新闻中,归纳出十个“最”,即时间上的“最近”、规模上的“最大”、数量上的“最多”、质量上的“最优”、效益上的“最佳”、进程中的“最先”、水平上的“最高”、心灵上的“最美”、影响上的“最坏”、观念上的“最新”,等等。应该说拥有这些“最”的新闻,往往就是新闻价值含量较高,甚至在新闻的重要性方面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新闻。 对于这样一些新闻,即使没有新闻策划,其发现与报道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但是,许多这样的新闻如加以恰当的新闻策划,则可能更加充分地挖掘出新闻价值,产生更大的社会反响。
在媒体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新闻策划”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指出的是,过去有关策划的意义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消解,今天我们谈论和运用的策划概念,是与“创造”或“创新”等意义密切相关的一个范畴。策划是一种程序,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策划是找出事物因果关系,衡度未来可采取途径,作为目前决策依据。策划如同一座桥,它连接着我们目前之地与未来我们要经过之处。策划的步骤是以假定目标为起点,然后制定出策略、政策,以及详细内部作业计划,以求目标达成,最后还包括成效评估及反馈。科学的策划行为,必须具有客观有效性和逻辑必然性。它应具有解释功能,运用它,可以对它据以作出概括的事物的运动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有自身的精确性,简单明了,易于为人们所掌握;或者说起码能够行使预测功能,对它据以进行概括事物的运动趋势、发展方向等。策划所根据的事物是已经存在的,或按照事物的运动规律必然要出现的事物,而不是人们新创造出来的东西,策划是将它们按照一定的原则或规则进行了新的联接、组合,使其成为一种新的事物,并且这种新事物具有新奇性、审美性、反常性、超前性等特点,能够给人们带来理性上的愉悦。
新闻策划是把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某个元素和现实中其它与新闻传播密切相关的元素联接组合起来,形成更有效的传播结构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它包含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新闻策划是围绕新闻传播过程而进行的策划。第二,现实中的其它元素必须与新闻传播过程“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联接才能进入新闻策划的视域。第三,策划出来的结果是一个“更有效的传播结构”。第四,这种策划在本质上也必须体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简单地说,有三个特点:一是新颖性和独创性,就是从“旧中求新”,在现状中求发现和创造;二是灵活性和跳跃性,就是在遵循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随着条件的变化迅速地超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轨道,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在直觉判断、直觉想象和直觉启发下产生直觉的思维成果;三是结合性和综合性,即把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结合起来,把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把推理和想象结合起来。同时又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是逻辑思维方法和形象思维方法的综合。
近年来,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在媒体较量中,新闻策划活动更加活跃,作用更加显著。因为媒体相互之间的竞争,最关键的是新闻报道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往往落脚在新闻的比拼争夺上。新闻报道策划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在采写思路、采写角度、写作风格、编排处理等方面的策划,目的是让新闻报道实现最佳传播效果。二是对现实事物潜在的新闻进行策划,或者催生新闻事实,或者推动新闻事物向前运动。
这两类新闻策划报道,目前学术界对前一种报道没有异议,但对后一种报道却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是直接对这种作法进行指责,而都市报兴起以后,恰恰是第二类新闻报道策划成为推动它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秘诀。事实上,象大兴安岭地区,近期推出的《关注》节目搞的“甘河大合唱”、“明星回家乡”、“孩子回家行动”、“冷漠追踪”、“打造东北菜王国”等等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积极的。它们不仅没有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反而起到了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的作用。如果我们有关新闻策划的定义是合理的话,那么可以说,《关注》节目的这一创新正体现了新闻策划的要义,是值得肯定的。新闻策划必须坚持科学与人文的对立统一。现在我们有些媒介的新闻策划往往一味炒作,以期引起轰动效应,在实际的运作中既缺乏科学精神,更缺乏人文精神。城市新闻由于其平民化视角的定位,一开始就很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些年,这方面的新闻正在突破一般性的扶贫济困报道方式,通过深入挖掘和表现这一群体的人性闪光点,让各种看了这样新闻的人们明白一点:弱势群体需要的不仅是同情和帮助,作为人本身他们更值得人们去平等对待、平等尊重。
新闻策划放大新闻价值,要求策划者要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随着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策划已为越来越多媒体所重视。因此,谁能领先一步,占得先机,也就成了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之关键,所谓“快手打慢手”。新闻策划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照搬模仿别人的做法或延续传统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意,才能一招制胜。前瞻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时代走向和社会热点,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力求在第一时间、第一落点占据舆论阵地,同时,也能多刊登独家新闻。所谓独家新闻不一定是“别人没有报的新闻”,或者说是抢先的新闻,而是依据客观的新闻事实、运用独到的新闻视角和独特的版面处理来报道的新闻,或者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闻,从而使独家的事件性新闻以其高品位增加新闻的冲击力,非事件性新闻以其新意和深度增加新闻的穿透力。新闻媒体与记者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生活一线,与社会各界广泛、密切地联系,用新闻的眼光发现题材、组织策划、放大价值,真正实现策划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肖云,王卉. 新闻策划的本质和对象新
论.南方电视学刊,2005年2月28日.
【关键词】公关;新闻策划;新闻制造;新闻炒作;公关新闻
“公关”是公共关系的简称,译自英语的“public relation”。在公关学中,公共关系是指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在现代社会,搞好公共关系很重要。有西方学者总结,判断一个国家发达与否有三大标志,其中以公关能力为代表的经营管理效能就是其中之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公关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一种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标志。
一、公关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公关的雏形,要追溯到古代。就我国而言,从商周时期开始,统治者就十分重视调整、巩固各种重要的关系。同样,在古代的西方国家,先民们也十分重视建立各种关系,探索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方式,如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公民要定期参加“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城邦的重大事件。
伴随着16世纪以来出现的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关系也经历了由“身份到契约”根本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在1690年,哈里斯创办了《国内外公共事件》,这标志着北美殖民地报刊业的兴起,公关关系开始在美国萌芽。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公关诞生于美国。这一时期,美国大的垄断企业胡作非为,遭到工人阶级和社会公众的抵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公众利益的存在以及企业与公众搞好关系的重要性,现代公共关系事业由此而迅速兴起。享有“公关之父”之称的艾维·李是这一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二、公关与新闻传播的交叉互动——新闻传播策划
公关事业同时带动了另外一种事业的发展,这就是新闻传播事业。从理论上讲,新闻、公关属于不同性质的传播形态,具有各自规定性,但在实践中却又联系紧密。
从传播行为角度来看,公关与新闻传播等不同的传播行为交叉产生了某些新的传播行为,董天策先生称之为“传播交叉”。这一行为主要包括“炒作”和“策划”,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制造新闻”和“媒体策划”。近年来,“炒作”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其实,炒作就是一种夸大新闻事件的手段,通过反复宣传给公众传递信息。说到底,也就是一种新闻制造。那么,新闻真的可以被“制造”出来吗?对于新闻界来说,这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公关做到了。
越来越多的公关人员开始将“制造新闻”作为一种“出奇制胜的奇招”。当然,这里说的“制造新闻”其实也就是“新闻策划”。我们先来看一下公共关系学教材上是怎么对新闻策划定义的:新闻策划,也叫“制造新闻”,是指组织为吸引新闻媒介报道并扩散自身所希望传播开去的信息而专门策划的活动。
那么,新闻是如何通过公关策划而达到好的效果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天,在联合碳化钙公司刚刚竣工大楼的一间房子里,发现了大批无家可归的鸽子。公关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灵机一动。他们关好窗户,不让鸽子飞出去,然后通知了动物保护协会。随着动物保护协会人员赶来,大批新闻界人士也被惊动了。于是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引起许多美国人民的关注。公司首脑也借机频频亮相,纽约联合碳化钙公司也因“鸽子事件”成为全美关注的焦点。
这本是一件小事,可是通过相应的公关活动,并利用新闻媒介的传播与扩散功能,成功的将新闻“放大”,制造了轰动效应。这是一起成功的新闻策划事件,用威尔伯·施拉姆的话讲,它“主要是制造来供媒介作报道的事件”。
三、公关新闻的兴起与个性化
“公关新闻”是我国公关界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它不是新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直接将“公关新闻”等同于新闻,这是不对的。需要强调的是,“公关新闻”作为一种新闻而存在,是有前提和条件的,即真实合理和具备新闻价值。所谓真实就是事件必须是真真正正存在的。所谓合理必须是符合自身组织发展和社会利益的。再来谈一下新闻价值,就是说这个新闻事件必须是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的,而不能仅仅是没有价值可言的单纯事件。既要符合客观真实性又要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这就是公关新闻。
公关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具有一定的特征。首先,它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公关是为一定的组织或企业做宣传的,相应的就具备了一定的功利性质。第二,它具备巧妙地传播策略。像我们上面有提到,公关是有策划的,讲求策略。第三,它具有客观的信息形式,即在形式上是完全真实客观的。
现代公关仍处于发展之中,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关事业将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克非. 公共关系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西奥多·格拉瑟. 公共新闻事业的理念[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