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殖业的技术

养殖业的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殖业的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殖业的技术

养殖业的技术范文第1篇

(一)档案管理时效性倍增

1.信息化档案管理便于数据及时快捷录入。信息化资源档案库的管理效能远大于传统档案库功能,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无论从文书管理录入还是从档案管理录入、链接录入,既可从档案管理的内部进行数据共享,避免用户检索,收集咨询信息费时误工,也可以使档案应用的时效大幅度提高。2.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广泛性。信息化档案管理可根据不同产品类型、养殖技术、产地、市场信息等,以及生产手段、品牌效能等方面,以文字、报表、数据等形式充分体现。无论是文书管理方式还是档案管理内容,都能及时地检索、下载、打印、发表、交流,从而增强档案的专业针对性效能尽快实现。3.信息化档案管理有利于整合、分析不同类型信息价值,增强“1+1>2”的效率功能。信息化管理,库容增大,信息类型丰富,既可以整合全国各地水产养殖信息,也有利于针对河南水产养殖的有利条件,成为开拓论证、科研平台,将有效信息入库,不断跟踪更新,从而有效地服务于河南水产养殖业的种类扩展速度,丰富全省人民的饮食生活,亦可及时汲取国内外各地水产市场信息,充分利用郑州“航空港”和国家“一带一路”优势,扩大河南水产养殖业和市场效益的提速和完善,从而实现河南省创新性的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培养、管理与市场的一体化服务保障的功能。4.各类文书、报表,包括档案背景、资源来源、文件性质区别等,信息化档案管理可实行自动统计、检索、下载、上报、分发、链接等等,扩展渠道畅通,可以保证信息资源的时效性最大化与水产品种类丰富化的产品发展路径。5.信息化档案管理从技术层面到知识层面相统一,保证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交流目标,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多种渠道、层次类型、智能化管理模式,尤其是也有利于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和自学条件,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提高信息化管理效能与水产产业高时效的实现。

(二)信息利用效能更高

1.信息化档案管理有利于整合不同类型信息价值,增强科研效率功能。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库容大,信息资源类型多,层次丰富多元,不仅有着记录养殖过程,而且资源有着研究创新的价值,有利于及时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养殖业的多样化,有利于前瞻性养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拓展水产养殖品的深加工商品种扩大产品类,充分利用郑州“航空港”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的优势,扩大目前产品的创新性市场效应。把档案管理打造成为创新性的水产养殖业产业谋划、培养、管理、交流市场一体化的服务保障平台,可以使水产养殖档案信息化科学管理平台,成为水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创新保障机制。2.信息化管理,拓展了信息查询的广阔渠道,可以通过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专题查询等多种方式,保证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效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可以使档案专职管理人员直接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的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具备了极为宽泛的养殖产业知识、技术、资源,保证了策划管理的人员、思想理念、技术的修养锻炼,也有利于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性。3.信息化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储存保护。计算机管理手段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纸类收集、储存、保护等弊端,而通过机体硬件、软盘、光盘等,可以保证及时扩大信息的存量及对有效应用技术操作手段效能的维护,不仅降低了保护成本,而且也有利监管和保密,保证信息资源的长久利用效应。

二、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科学化,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迫切性工程

水产养殖档案,不仅仅是养殖产业记录、统计性的参考性资料反映,更是在客观反映产业现实状况前提下,通过资源、人才、知识、技术手段、管理方式方法,便于水产养殖业的前瞻性发展趋势的研究、开发到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市场的综合资源。可以说它是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效率和质量的基础性、支持性工程。而目前的传统型档案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这一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从目前郑州市的养殖产业档案管理现状看,尽管这些年来,运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大幅提升,但是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管理的模式之中,转型为信息化管理实现障碍不少。一是信息资源的收集量少、类型少,况且检索滞后、狭窄、信息资源缺乏。二是技术手段不够宽泛,尚未面向全国性水产业的养殖发展资源的积累,由此造成河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滞后,适应新的社会饮食生活的水产品需求不够宽泛,不够丰富。三是技术档案管理的知识、技术、检索、咨询资源,与河南省水产养殖业的针对性不够,尤其是人才队伍培养推力较弱。四是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弱,知识技术、管理能力尚还达不到信息化管理水平,且缺乏相应性人才培养的平台和渠道。五是信息管理的保密性不够,不仅意识较差,而且监管技术措施滞后,影响了信息化科学管理的进程,且造成商业机密泄露现象。这些年,随着生活方式的时代性发展,社会对水产品的需求成倍翻番,而水产养殖业与猪、牛、羊、鸡、鸭养殖业的发展相比较,差距巨较大。水产品多是靠外地采购,这不仅给河南带来很大的消费成本,而且影响到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其主要原因是河南省水产养殖业单一落后,客观上说,河南省的水利、气候条件对于水产养殖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但这些年来我们的主观创新观念措施也不得力。而水产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滞后也不能不是原因之一。所以,档案管理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科学管理,直接影响着这一产业的发展。

三、实现水产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路径

(一)坚持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建设理念

大数据的信息库,是信息化管理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化管理的基础。坚持按照信息库设计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综合性与分类性相统一,专业性和管理性相统一,知识性和技术性相统一,软件和硬件相统一的观念,进行多结构的科学性设计,从而保证大数据支撑检索、咨询、研究、交流的观念定位和技术操作方便的实现。

(二)坚持研究、开发、运用、转化的统一性

建设思路四者之间既是时间阶段性的,又是内在联系一致性的关系。研究是开发的基础,开发是运用的保证,转化是前三者的效果验证,四者缺一不可。因此应统一构思策划,统一协调建设,共性与个性相兼,且注意建设过程中的及时调整矫正。

(三)坚持决策与执行相统一的建设原则

领导决策者和策划者是关键,设计执行者是中枢,操作者是保证。领导者的决策是策划执行的基本依据,策划者的执行力效果是操作者的实现条件,三者尽管职责不同,执行责任各有区别,但目标是共同的要求。所以,软件设计系统的策划,要求三者同心协力,互为作用,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建设工程始终顺利运行,不至于断档短路。

(四)坚持制度管理和岗位职责相统一的制度内容与实施的一致性

养殖业的技术范文第2篇

1.建场要求 选择坐南朝北地势较高的地方,地面易于干燥,面积稍大,四周筑成高2米左右的围墙,装上铁棚门。场内要栽植一些落叶树和野生茅草。但树苗大,行距与株距不可太密,茅草不要太高,防止难以观察。在靠墙南边建几间一般家猪式样的圈舍,不要装铁栅门,让它能自由出入,但圈内要盖有遮阴棚,以防风挡雪,在墙内建浅水池,保证饮水。

2.驯化饲养 将野外捕捉或购回来的雄性和雌性野山羊放入围墙内人工驯养,在入驯养场之前首先要对其注射1次畜疫苗或三联苗,并拔掉左右2个獠牙,再用灭虱灵按说明掺水擦其全身,杀灭羊虱。被驯养的野羊体重一般选在5~6千克,因为这种野羊月龄不大,易驯化。由于被驯化的野羊开始时胆小、怕人,故在驯化过程中根据进场驯化纯野羊的数量放进数头同等体重的南江黄羊等体型相近家养品种,让其带着纯野羊活动和采食,喂食每天2次,傍晚1次投喂占60%,当野羊长成青年羊不再怕人时,即可将原放进的南江黄羊赶回进行另养。因野羊大多数吃野草与南江黄羊不同。故刚开始驯养时,应配以生食及其他植物,切成碎短节,适时添加0.5%碘盐,使之慢慢改变野性。如刚捕来的野羊不吃这些饲草,可在草中喷入一点带甜味的液体(糖水),野羊就会抢着吃。同时对野羊进行驱虫,能使野羊毛色光亮,但要预防拉稀。

3.杂交利用 当驯养的雄性野羊饲养2~3个月后,一般体重为10~15千克时达到性成熟。可将的母羊放入驯养场,让野羊与之。初次的仔母羊不宜,待第二次时放进。已经产过仔的母羊时就可,时间最好是上午,不宜晚上;2次,每次相隔1.0~1.5小时。后及时赶出驯化场另养,同时给公野羊补喂一些精饲料或糖水,使公野羊尽快恢复健康,一只公羊每天可3~5只母羊。

4.野山羊的产仔保活 在临产前7~10天应做好产舍的清理、消毒及冬季保温工作,消毒可用2%的石灰水洗刷圈舍,垫灰和垫草要根据气候而定,北方寒冷季节必须用塑料布保温。

养殖业的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海洋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信用担保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2.9;F830.5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11)02-0056-05

在“十二五”新的历史时期,海洋高技术产业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尽管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其中资金缺乏是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如何缓解海洋高技术产业的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内涵

海洋高技术产业与海洋高技术存在密切关系。海洋高技术是由众多学科门类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我国于1996年将海洋高技术列为863计划的第8个重点支持领域。经过15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海洋立体监测技术、深海探测及作业技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为主的海洋高技术体系。海洋高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了新兴海洋产业部门不断涌现,并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

海洋高技术产业是利用或借助海洋资源进行高技术研发及生产的海洋新兴产业类群,以及由海洋高技术带动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改造形成的海洋新兴产业。从外延上看,海洋高技术产业包括两类,一类是正处于产业化进程中,主要包括:海水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电力业、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等;另一类是以海洋高技术为基本特征,已形成产业化的,如:远洋捕捞业、海洋油气业、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现代服务业。

二、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一)科研经费总体投入不足

海洋科研经费是海洋高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和物质基础,科研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科技水平的高低。与美国、日本等海洋经济大国相比,我国海洋科技经费的投入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均具有很大的差距。以海洋生物医药业为例,近年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国立癌症研究所用于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每年经费各为5,000多万美元。美国健康研究院(NIH)的海洋药物资金年均增长11%以上。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日本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欧共体海洋科学和技术计划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我国在“十五”期间用于海洋生物技术科研方面的经费投入约2亿元人民币,与沿海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仍将进一步加大海洋科研方面的投入。根据《美国21世纪海洋蓝图》,美国政府未来将使海洋科研经费从目前占联邦科研经费总预算的不足3.5%,提高到7%,海洋基础研究经费至少提高

1倍,达到每年15亿美元,以后视国家经济实力,逐年增加[1]。

从我国海洋科研经费投入总额占全国科技总经费比重也可看到我国海洋科研经费总体投入不足。“十五”期间,我国海洋科研经费投入总额115.2亿元,其中2005年政府投入的海洋科研经费总计17.7亿元,全国科技经费筹集总额5,250.8亿元(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十五”期间我国海洋科研总经费仅占2005年全年全国科技总经费的2.2%。

我国近年来组织的有关海洋高技术方面的调研结果也反映了我国海洋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根据2008年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调研问卷》显示,目前我国海洋科研成果转化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表现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无资金渠道,技术不成熟。在调查者中,有25.8%的被调查者认为资金问题中最突出的是无资金渠道。

(二)海洋科研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海洋科技成果产生,2008年获得地市级以上的海洋科技成果有200多项,但能够真正实现转化的不多,能够转化为商品并形成经济效益的仅有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例如: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我国自行研制了大量的仪器,都通过了专家评审和成果鉴定,但大都没有实现产业化,使我国目前自行研制的海洋仪器市场占有率低下。根据国外经验,科研、中试、开发中的经费比例是1∶10∶100,我国的相应比例却为1∶1∶10,可见,我国用于科研投资的比例过高,中试和开发的投资相对薄弱,特别是中试环节投入少。根据2008年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调研问卷》显示,90%的被调查者认为典型科研成果拟转化程度为中试,之所以难以实现完全的成果转化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雄厚的资金,技术成熟度不够。这种情况说明影响我国海洋科技成果预期转化程度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雄厚的资金。

(三)海洋高技术产业难以获得直接融资

我国的证券市场,其功能、初始定位主要是扶持大中型企业改制,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倾斜。对于在主板市场上上市的企业有十分严格的资格条件限制,如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连续盈利的记录等,股票上市的门槛较高,绝大多数海洋高技术企业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不能享受平等的进入条件,很难在主板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2007年,我国海洋产业的上市公司共有33家。在这33家上市公司中,海洋第一产业的上市公司3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28家。其中,在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中,主营业务为港口、航运等第三产业的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0%至80%以上。这表明在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下,我国海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占据融资主体的大多数,资金主要流向港口业、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采业等行业,以渔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以及海洋高技术产业所占融资比重偏小,资金融入相对紧张。

三、国外海洋高技术产业金融支持的经验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海洋高技术产业融资机制和融资模式较为成功的国家,其为我国建立和完善海洋高技术产业融资机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美国金融支持海洋高技术产业化的经验

美国在海洋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方面的举措主要有以下方面。

1. 直接或间接刺激投资

美国的海洋高技术产业筹集资金是多渠道的,形式有联邦拨款或资助、州政府拨款或资助、大公司出资、成立基金会、贷款、风险投资等。除此之外,也包括建立其他投资渠道和对其他渠道投资的刺激。政府直接投资是为了调整科研投入结构,以提高整体竞争力。政府还利用税额优惠(如减免高技术产业投资税、高技术公司的公司税、财产税、工商税)等税制来间接刺激投资。

2. 政府采购

政府对高技术产品的采购,对企业开发应用高新技术的积极性有较好的引导、鼓励作用。有关美国政府采购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的特点。

(1)完善的政府采购体系。美国具有较为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

目前,美国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规章已相当完备和严密,形成了法律、规章、规章制度、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组成的制度体系。目前大约有500种政府采购法规,其中《联邦政府采办法案》和《联邦政府采购条例》是政府采购法规体系的核心。《联邦政府采购法》中,有专门针对技术创新成果采购方面的内容。

美国的政府采购具有规范、透明的采购程序与方式。美国的政府采购无论金额多少,都必须按照一定步骤进行。对于一些高科技项目,美国政府会在项目的研发期就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予以支持。联邦政府还将科研服务中有关“咨询和辅助服务”项目也纳入了政府采购。

美国的政府采购还有完善的申诉制度。在政府采购招标结束后,任何认为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待遇的公司都可提出申述。

(2)优先购买本国产品制度。美国的《美国产品购买法》,其立法宗旨是:“扶持和保护美国工业、美国人和美国投资资本。”该法规定,联邦各政府机构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同时规定,在政府采购项目的国外报价中,只要本国供应商的报价不超过外国供应商报价的6%,则优先交由本国公司采购。这种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需求。

(3)扶持中小企业。为了维护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原则,为中小企业分享政府采购利益创造条件,美国在扶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方面在法律上作了相关规定。《美国产品购买法》规定,在政府采购项目的国外报价中,只要本国供应商为中小企业,其报价不超过外国供应商报价的12%,则优先交由本国供应商采购。

美国的地方政府为了扶持中小企业,也通过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这些优惠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政府采购的报价、信息披露方面,为中小企业降低竞争门坎,并扩大信息网络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二是降低政府采购项目的标的,增强中小企业竞争;三是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目标。

3. 鼓励风险投资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是美国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的另一途径。目前美国有4,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每年为1,000多家高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风险资本推动技术创新的效率,大大高于传统的公司研究与开发投资。同时,美国制定相关的措施和政策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具体包括: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以吸引风险投资;设立科技咨询及服务机构,为投资者提供咨询及所需服务;制定吸引投资者的优惠条件和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改革税制,制定优惠税法,对风险投资免征或减征税收,以鼓励风险投资者。建立金融机构网,专门为技术风险大的高技术公司提供风险创业投资。政府促进风险投资的有关法律包括收入法、小企业投资鼓励法、经济恢复法和税收改革法等。

(二)日本金融支持海洋高技术产业化的经验

日本的高技术产业化融资体制主要采用的是银行主导型模式,即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一种融资模式。在日本,高技术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密切的交易性关系,银企之间相互派遣干部,互相持有股份等方面的监督合作机制。日本的这种企业融资方式属于关系型融资体系 [3]。这种关系型信贷有如下特点:

1. 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的特殊关系

银企之间通过融资和相互持有股票为联系纽带,使银行能充分掌握企业的信息,银企之间能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 企业外源性融资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

日本由于证券市场并不发达,因此,其企业融资体制重要采取的银行间接融资的方式,即直接融资(债券、股票)比例很小,而间接融资占据了资金的主体地位。如,2007年,日本企业的资金筹措情况是,股票融资占全部融资的32.2%,公司债券为7.6%,银行贷款为38%,其它负债为22.1%。可以看出,日本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4]。

3. 日本是在高技术产业进入成熟期才提供外部融资

高技术产业发展一般分为研究开发阶段、创建期投资阶段、成长期和成熟期。高技术产业处于不同阶段的具有不同的融资规律。日本的商业银行对于高技术产业的融资一般较为审慎,一般只有在高技术产业步入成熟阶段后,商业银行才提供外部融资。

4. 完善的高技术企业融资体系,为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日本的融资体系由政策性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两部分组成。日本主要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中小高技术企业提供贷款援助,通过信用担保机构为高技术企业获得民间信贷。

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国民金融公库、高技术企业金融公库、高技术企业事业团以及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各金融机构各有侧重,其中高技术企业金融公库主要支持较大规模的高技术企业,国民金融公库支持中等规模的高技术企业。同时,对不同贷款数额、审查条件和贷款利息,优惠上也有所不同。尽管各金融机构贷款对象侧重不同,贷款利率优惠也有所不同,但共同特点是贷款利率较低、期限较长,经营非盈利性。这种设立专门政策性银行的做法有效地隔离政策性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既保证了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又可以体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为解决高技术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的信用担保机构主要有信用保证协会和信用保险金库。日本政府在都道府县设立了“信用保证协会”,专职为高新技术企业从民间金融机构借款的债务进行担保,同时委托商业性金融机构或社会中介组织对申请担保的企业实行严格审查,并按照贷款额收取一定数额的担保费。信用保险金库对信用保证协会发放的贷款给予保险。

综上所述,日本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有效的融资体系。日本高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制定的政策、历史因素、体制性原因以及原有金融制度安排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四、构建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多元融资体制的构想

(一)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国家财政应向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地的政府拨放专项资金,对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区给予支持,协调办理建设项目的土地、环保等相关手续。政府部门应对海洋高技术产业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产业化等项目建设择优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二)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支持海洋高技术企业发展

政府在产业技术研发资金中拨出专项经费重点扶持条件优越的海洋高技术企业,特别是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支持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区设立行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并带动民间资金支持海洋高技术企业发展。

(三)支持海洋高技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优先支持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条件优越的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5]。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工作。支持金融机构在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实施金融创新试点,建立和健全中小高技术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发挥金融机构对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支持作用。

(四)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在国家海域使用金项目和年度海洋专项中专门安排经费项目,重点支持符合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科技项目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形成海域使用金作为支持海洋高技术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的机制。

(五)加大政府采购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大政府采购对海洋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对重要海洋技术创新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对于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海洋技术创新产品或技术实行政府定购制度。在政府采购中规定采购海洋产品的合理比例。

(六)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和完善高科技企业信贷担保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由担保机构、担保公司、担保基金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构成的一个网络系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完善信用担保制度。

一是改变政府财政性担保的主导地位,鼓励和促进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的发展和扩大,拓宽担保资金来源,通过政府预算拨款、担保费、社会捐赠、定向募集和会费等各种渠道来获得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资金。

二是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机制。风险的防范、控制、分解和化解及风险补偿机制是担保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开发面临的巨大风险可能使担保机构不愿为其融资提供信贷担保,为了防范信用担保所存在的极大风险,可以按比例担保或采取一些风险补偿形式,如事先约定对成功项目收到一定回报,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机器设备、知识产权等进行反担保等。建立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制度,因为我国的担保机构规模小,实力弱,对一些数额大,同时风险也不确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无法承担起担保申请,所以应由政府支持,或政府、银行和企业联合支持,建立风险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这样不仅会扩大担保规模和分散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而且也能提高担保机构自身的偿付能力。

三是建立完善的高新技术企业资信评估制度。国有银行贷款为防范风险必须要考虑信用问题,而担保业务实际上是对信用的一种保障,缺乏信用信息,担保机构对高技术企业提供担保的风险和成本就大为上升,所以要应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观念,逐步建立起一个按信用等级来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的评估制度。对于信用高的企业,可以给予优惠的担保条件,对于信用差的企业,则不与担保或提高担保条件,同时实施反担保。

(七)构建并完善我国的海洋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为促进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融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面向海洋高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体系。具体包括:多元化融资体系,灵活的退出机制和完整的外部支撑系统[6]。

1. 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基金体系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以及多方面的资金来源。西方国家的风险资本的来源主要包括公积金、银行资金、企业资金、私人投资资本、保险公司资金、政府投资、股市投资者的资金。而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资本50%以上仍是来源于各级政府的投入。我国目前仍未建立充分利用包括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机构共同形成的风险投资的有机网络。为此,需要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面向海洋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系。其中包括:(1)融资主体多元化。融资主体不仅包括各级政府投入,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各类基金会、信用担保机构、企业、居民和外国投资者等。(2)融资形式多元化。既可以向海洋高技术企业直接提供资金,也可以通过中介机构间接提供资金。(3)组织形式多样化。

2. 健全的、畅通的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的退出可选择两种渠道。一种是证券市场,即通过首次公开发行退出,这种退出方式的优点是回报率较高;另一种是借助产权市场,风险投资家通过产权市场退出,所获得的投资回报率较低。

由于受我国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规模等条件限制,绝大多数企业很难在主板市场上市。我国中小企业板块于2004年5月在深圳正式启动,这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退出方式。创业板也于2009年正式启动,也可作为风险投资者退出的一个重要方式。此外,也可选择通过产权市场退出。即通过大公司收购兼并或其他风险投资基金收购创业企业的方式退出。也可通过创业企业员工赎回的方式退出。此外,通过创业企业破产清理的方式退出。

3. 完整的外部支持系统

要使风险投资真正地发挥作用,必须从政府政策扶持、法律体系、社会中介、金融市场、人力资本、创新体系六个环节进行完善。[7]

(1)政府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对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主要定位在间接调控为主,实行税收优惠、信贷担保、财政直接支持以及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2)健全的法律体系。发展风险投资需要有四个方面的保障,一是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二是健全的企业制度,特别是股权制度的法律法规;三是关于风险投资基金运作机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四是需要将国家对海洋高技术产业的优惠支持政策以法律、法规、制度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以保证其执行的稳定性。

(3)完善的社会中介机构。由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需要多个环节的密切合作。因此,中介机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体系的发展程度。目前我国需要重点完善的中介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机构和信息咨询机构以及标准认证机构。

(4)良好功能的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从募集到退出都离不开资本市场。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需要从资金募集、资金管理到资金使用都实现市场化,形成一个包括企业债券市场、中小企业板块、创业板等在内的层次功能健全的市场体系。

(5)大量的高级的风险投资人才。风险投资基金是智力密集型企业,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6)强大的技术创新体系。风险投资体系的发展需要有不断的创新成果支撑。因此,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目前需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此外也需要完善科技主体的创新机制,不断地增强创新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柳钦.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及其借鉴[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1):86-97.

[2]林漫,孙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 :风险投资基金[J].软科学,2001(2):60-62.

[3]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4]李莉,周广颖,司徒毕然.美国、日本金融支持循环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借鉴[J].生态经济,2009(2):88-91.

[5]郭晓合,曲林迟.我国船舶融资现状分析[J].中国水运,2008(9):70-74.

养殖业的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杨树黄叶病 发病症状 发病病因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101-01

杨树黄叶病是我省2005年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杨树的新病害。近几年来,在我县部分乡镇地段发生“杨树黄叶病”,调查中发现,受害树种主要有危害107、108杨、三倍体毛白杨、中林46、沙兰杨等杨树品种,在柳树、刺槐、山楂、梨树、桃树、合欢、法桐和泡桐等树种上也有相同黄化症状,树龄多集中在3-5年生幼林,多在发病1-2年后枯死。该病危害发生面积较大,扩散蔓延迅速,受害树木死亡率高,是一种高危险的植物病害。杨树叶片变黄的直接原因是活性铁缺乏,同时植株缺氮、缺墒、缺镁,或有蛀干害虫危害时都会导致叶片变黄。笔者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开展了杨树黄叶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病因、发生分布特点和防治技术等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发病症状

杨树黄叶病病害症状为:枝条顶端幼叶先表现出发病症状,随后整枝叶片发病。病叶叶肉淡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叶脉为乳白色,叶脉两侧叶肉仍为绿色,呈现出绿色网纹。随着症状加重,叶脉两侧的绿色也会逐渐变淡并消失,使整个叶片呈黄白色。病叶变小、变厚。部分病株叶片边缘也会出现枯焦卷曲,最后整个叶片枯焦脱落。病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急剧下降。发病枝条节间变短,生长量小,发病严重时,会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枯死。

二、发病病因

通过调查试验证明,土壤营养贫瘠(绝对缺乏)缺铁(活性铁缺乏)是导致杨树黄叶病害得直接原因。长期施用养殖场有污染畜禽粪便导致土壤中有效态磷、铜、锌、锰含量增高,土壤中磷和重金属的污染(相对缺乏)是导致杨树黄叶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病区土是导致杨树黄叶病害得发生的根本原因。杨树黄叶病属非侵染性病害,属缺铁性生理病害,植株生理代谢失衡。一旦发病,叶片不能合成叶绿素,致使叶片失绿,光合作用无法进行;随之根部由于得不到营养(光合作用的产物),生理活动渐弱,病株生长缓慢,直至死亡。

三、发生分布特点

1.病株的分布具有均匀性、一致性特征:在杨树林中,一旦发现杨树黄叶病害,常常是一行或多行同时发病,也有零星单株发生,或者是多点同时发病,且发病程度在植株间的表现非常一致,在一个生长季节里没有发现由点到面即由发病中心向周围逐步扩散的过程。

2.症状的发展具有均匀性和一致性特征:受害单株发病程度可由轻到重,但同一块林地不同单株间及同一单株不同病叶间,症状发展基部一致,病情的发展进程基本相同。

3.病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很多严重发病地点在前一年没有发现黄叶病害树,第二年一旦发生就表现为较大的发生面积,这种情况在苗圃中尤为明显。

4.症状的表现具有自然恢复的现象,不具有传染性:调查中发现一些严重发病树,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情况下,当年或第二年返绿恢复正常,而且恢复正常后,连续多年没有再发生黄叶病害症状,该试验证明了杨树黄叶病害不具有传染性。这一现象符合非侵染病害的特点。

5.病害的发生与杨树苗圃地关系密切:调查发现:①重茬地留根苗发病严重;②重茬地新插苗发病轻或不发病;③新地新插苗不发病;④原菜地上育苗发病严重;⑤在发病苗圃里杨树黄叶病害的分布常呈现出典型的行列排列和界线分布。

6.营林和管理措施对杨树黄叶病害的发生有显著影响:调查中发现,同一块林子属于不同农户时,往往会出现某一户或某几户的杨树发病重,而相邻其它农户的杨树发病轻或不发病。进一步调研得知,不同农户之间在造林模式或经营管理措施等方面有较大不同。过去曾遭受过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害的杨树发病较为严重。

7.畜禽粪便与杨树黄叶病害关系密切:调查中发现,农村畜禽养殖场周围杨树发病明显严重,而且是养殖场建的越早,黄叶病害发生越严重。常年堆放猪粪及多年施用养殖场有污染畜禽粪便都会使杨树严重发病。

8.土壤与杨树黄叶病害关系密切:在大量调查及分析基础上杨树黄叶病害的发生划分出两种类型:一是在碱性土壤中,因土壤中有效铁含量较低所导致的缺铁黄叶病害,我们将这种类型的杨树黄叶病害称为因土壤营养贫瘠有效铁 “绝对缺乏”所导致的杨树黄叶病害。二是在碱性土壤中,土壤中有效铁含量并不低,但当土壤受到磷、铜、锌等污染,由于污染物资影响了铁的活性和吸收所导致的缺铁黄叶病害,我们将这种类型的杨树黄叶病害称为因土壤营养贫瘠有效铁“绝对缺乏”所导致的杨树黄叶病害。即土壤中磷和重金属的污染(相对缺乏)是导致大面积杨树黄叶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杨树黄叶病害发生区土壤较为板结粘重、透气性差。

四、防治技术

1.对发生病害的杨树幼苗,一律拔除,就地销毁,其它杨树苗木要严格检疫,严禁病苗调出;对病死、濒死的杨树全部清除,进行无害化处理。

2.在树木休眠期,是防治杨树黄叶病的关键,于晚秋或早春增施有机肥时,每亩施入3公斤硫酸亚铁,改良土壤结构。

养殖业的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特质;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7-0162-02

1概述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区域,它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福建省全省、广东省北部、浙江省南部和江西省部分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是海西经济区的主要支柱性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电子技术也曾经经历过辉煌的发展时期,如厦华电子、夏新电子、福日电子、宏泰科技都是全国知名的电子企业,产品远销欧美各国。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企业有的倒闭了,有的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发展的阵痛。随着海西经济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市场对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然而目前的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得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阻碍海西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电子技术产业长期存在缺乏核心技g、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受制于人等问题,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以生产组装为主。二是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一方面是电子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不愿意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作,工作时间长、任务艰巨,技术工作单调、枯燥,使得中高职学生的职业稳定度偏低,不安心岗位工作,缺乏在电子企业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成为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迄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海西经济区的产业升级转型呼唤职业院校能够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后的高素质电子行业技术技能人才。

2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特质内涵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也要随之提升。具体表现为由知识、技能、态度目标到职业能力目标,再由职业能力目标到职业特质目标。特别是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如果职业教育教学目标还停留在学生能干、而不是能干到卓越以及怎样才能干到卓越,就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过去,大多数的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都是以企业岗位群结构与人才规格需求变化来建设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能够符合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如果职业岗位发生变动,学生就会存在明显的不适应,职业生涯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本文则是以技能型人才对职业特质的要求人手,研究中职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特质培养问题。只有这样,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工程、制造一流的产品、提供一流的服务。

调查发现,在从事不同职业的技能型人才中,那些卓越者之所以卓越,不是因为他知晓什么,也不是能干什么,甚至也不是因为具备了各种职业所要求的共同的职业素质,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握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职业活动的价值所在,具备了与所从事职业相匹配的、特有的职业素质。这种从事不同职业所特有的职业素质就是特质,是能够将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分开来的深层特征。职业特质表现在职业情感、职业思维、执业行为、职业语言等多个方面。由于职业特质只有通过多次完成职业任务才能形成,也是比职业能力更为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因此,职业特质目标是在职业能力目标之上形成的,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最高层次的目标。职业特质是成为职业精英所必备的职业素质,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思维、行为、语言等模式。

为了深入了解海西经济区电子企业在产业升级后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深入探索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特质的培养,我们采用现代职业分析方法,对本地区的知名企业如宸鸿科技、三安光电、友达光电、盈趣科技等二十多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生产经理、技术工程师、技术骨干、装配工人、车间管理人员等。调查显示,电子生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是:一要有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理念的必须贯穿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二是环保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只有绿色的产品,绿色的生产企业,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三是技能意识。熟悉电子企业的生产、制造和工艺流程,并具备较强的技能和学习能力。四规范意识。当今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对技术的要求、工艺的要求、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操作标准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五是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不是靠某个人来保证的,只有人人树立质量意识,产品的质量才有保证。因此,我们把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特质定义为:具备安全、低碳、环保意识,崇拜精度、尊重规范,做到用严格的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操作标准,保证产品装配、维修与销售质量的意识和品质。在企业调查中我们也多次听到,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并不是技术的差距,而是人才的差距。因此,加强中职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特质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为了解决中职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缺乏职业特质的问题,必须对现有的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制定以职业特质为导向的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适合学生职业特质的形成。

3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特质的培养

3.1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

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因此中职教材必须引人职业基因。职业特质要在具体的课程环境中培养、生长,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特质的形成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把职业岗位职责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非常熟悉,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把职业标准、岗位证书等要求融会贯穿于教材的内容之中,并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每门课程的实施大纲。教材的内容还要依据行业、产业的发展,及时更新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使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保持同步。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目标是职业特质和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特质和职业能力,依据电子企业提出的电子技术应用职业活动和国家颁布的职业资格标准,我们把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学科理论课程、技术方法课程和职业活动课程等。学科理论课程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整体框架的把握,掌握这门学科及其各部分理论知识的用途。技术方法课程,应注重让学生了解这种技术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掌握这种技术的操作,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职业活动课程是从职业活动中选择一些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并把它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职业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通过职业活动,职业特质只有通过多次完成职业任务才能形成。所以职业活动课程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承担着职业能力和职业特质形成的任务。学科理论课程和技术方法课程最终目的是为职业活动课程服务的,它们是职业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职业活动课程是学科理论课程和技术方法课程的综合运用,包含了典型职业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最接近于生产实际,非常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特质的形成。学生通过职业活动课程的综合训练,逐步成长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技g技能型人才。

3.2过程导向的教学策略

职业特质和职业能力的形成,除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外,主要取决于教学策略。通过分析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活动发现,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活动具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顺序展开的特点,适合采用过程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先使学生熟悉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然后按照过程的先后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导向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为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技能训练、态度养成、完成任务、学习评价等七个环节。任务描述是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任务的背景、内容和要求。任务分析是以学生为主体,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应用相关知识对完成工作任务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工作解决方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可能获得的条件,选择不同的工具和手段,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完成任务是学生根据形成的解决方案独立或者分组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严格的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操作标准,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相关知识、技能训练在对任务进行分析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了强化和训练的,逐步养成按照工艺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教学强调学生操作规范习惯的养成,追求职业活动操作的准确和职业活动结果的精度,是培养高端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佳的教学方法。

3.3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以职业特质为导向,培养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是实施的主体,因此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技能型人才职业特质的形成需要过程导向的教学策略,因此师资队伍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专业教师应当具有企业实践的经历,了解企业需求,熟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思路。专业教师能够参与企业项目的实践,了解企业中的工作任务,整合学生实训内容,找到学生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术的差距,更好地设计实训任务。通过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提高电子技术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也为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特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职业特质只有通过多次完成职业任务才能形成,学生没有直接的职业工作经验而要获得企业需要的工作能力,只能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来帮助获得。为全部的实训室配备投影仪和展示台,便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配备相应的实训教学设备,能够承担电子技术专业实训任务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按照过程导向教学的要求,对实训室进行改造,形成职业情景和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训室。通过实训基地仿真的职场环境,为学生营造企业工作氛围。与企业共建学习型生产实训基地,选择真实的典型工业项目或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形成具有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项目,学生在完成综合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操作标准,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形成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特质和职业能力。

4职业特质形成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