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猪场兽医体系

猪场兽医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猪场兽医体系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猪场兽医防疫;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新农村的改革持续的推入,我国的养猪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农村养猪的质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农村养猪由于缺少新型的技术,特别是猪防疫的问题,成为现阶段养猪最大的问题,给养猪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开展猪防疫的工作时,需要从防疫的源头做起,分析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让农村养猪更好的发展,提升养猪行业效益。

1.猪场兽医防疫的重要性

随着猪场养殖规模的扩大,猪的生产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母猪的出栏率、成活率、瘦肉率等都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随着国外种猪的引入,各个猪场种猪之间流动频繁,使得猪病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猪病由单一的病原演变为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这就需要猪场做出更好的免疫防范,从而减少疫情对猪场的效益影响。疫情的复杂、大量药物的滥用或是饲料中添加不正确的药物,都会造成病菌的抗药性产生,造成猪群的免疫力低下。因此猪场要积极的进行免疫,减少疫情对猪场养殖的影响,提升猪场的运营效益。

2.现阶段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

2.1消毒不彻底

消毒是猪场免疫的基本环节,农村猪场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因此在进行猪场的消毒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从而保证消毒的有效性,但是在猪场中,一些工作人员不重视猪场的消毒工作,在消毒剂浓度配置、酸碱度配置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配置,或是没有控制消毒剂的保存温度等,使用长时间存放、消毒效果差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使得猪场的消毒不彻底。一些猪场的工作人员不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消毒,认为消毒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药剂喷洒等,没有对猪场的死角部位进行消毒,使得消毒不彻底,消毒药液没有很好的发挥效果,给猪场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2.2免疫的方法不科学

一些猪场的免疫意识差,不重视免疫工作,在免疫处理时不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进行,或是盲目的进行免疫,不结合本地区的疫情特点和免疫标准进行,具体表现为免疫制剂浓度不对、注射针头不合适、接种剂量不达标、出现漏针情况等。一些工作人员对于疫苗的保存过于疏忽,疫苗的保存不正确,在接种时使用过期的疫苗,或是对病猪和正常的猪同时进行免疫等。

2.3免疫不及时

一般情况下,需要定期的对猪场进行免疫检测,从而对猪场的免疫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尽早的查处猪疫病,为疫病的防疫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但是很多的猪场不重视疫病的检测,没有及时、深入、准确的调查本地区猪疫病的流行情况,对于猪场的疫病没有及时的检测和监控,检测时仅仅进行了表面的工作,过于形式化。

2.4防疫观念不正确

一些猪场在进行防疫免疫时仅仅重视染病猪的治疗工作,属于对疫情的免疫,猪在感染疫情之后才进行就医,这样的免疫观念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免疫是要以放为主,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重视疫情的免疫防范,不要等到猪染疾后再进行防疫,不然就会造成猪场的养猪成本过高,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加强猪场兽医免疫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消毒体系

养猪场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消毒制度,认真的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工作,将猪场中的死角和重点场所仔细的消毒,从而杀死和抑制猪舍中留存的病菌。消毒使用的药物要科学的调配,浓度要事宜,用合适的方法保存,不要单一使用消毒药物,要多种消毒药剂互相搭配使用,从而增加消毒效果。养猪场要提升消毒的重视程度,要每日对猪舍进行一般消毒,定期进行全面消毒,疫情出现时的紧急消毒等。猪场要建立科学的消毒制度,并且也要对养猪物品、养猪器械等进行消毒,从而从易感源头进行猪疫病的防治,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3.2科学的进行免疫操作

猪场要仔细调查本地区猪疫情的流行情况、疫情特点、疫情的流行时节等,并且调查猪群的机体健康情况,从而制定科学的猪群免疫程序。需要注意的是猪群的免疫药物不要过多,需要少而精,从而控制免疫药物。一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或是注射一般性的药物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不需要注射免疫疫苗,对于药物危害大、常规药物难控制、治疗效果比较好的疫情要进行重点的注射治疗。在疫苗的选择时,要重点控制,对于疫苗的选择、保存、使用方法、注射器械等都要细致的处理,每次进行接种免疫时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疫苗的生产厂家、注射剂量、药物生产厂家等,避免疫苗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

3.3建立疫病监控系统

猪场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开展猪场免疫工作的检测,定期的安排兽医人员对猪场的猪群进行免疫检查,特别是种猪的免疫情况要进行重点的检测。在观察的过程中,若发现猪群出现异常情况,要采取妥善的措施进行处理,并且要结合猪场的养殖情况调整养殖的数量和免疫情况。对于养殖条件比较好的猪场可以建立疫情免疫实验室,通过实验室观察来对疫病进行有效的观测,对染病的猪进行解剖实验,做出针对性的免疫处理方法,从而为猪场的整体免疫防疫工作做出科学的指导,为疫情的预防打下基础。

3.4加强饮食营养

提升猪的自身免疫力,就要从猪的饮食营养角度出发,在猪的养殖时要合理的搭配猪群的日粮,只有营养搭配合理,猪群才能够更好的成长。猪群生长时需要的蛋白质、能量等相关营养成分要提供足量,并且科学的搭配,可以在日粮中加入免疫营养物质,提升猪的机能,从而提升猪群的整体免疫能力,更好的抵抗疫情。不要一味的使用药物进行营养加强,避免药物对猪产生损害。

3.5科学的进行药物保健

在猪场的兽医免疫中,药物保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免疫工作,药品的保健在猪场免疫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猪场的免疫工作中,要科学的选择抗菌药物对猪进行保健,在药物选择时,尽量选择对猪的自身免疫危害小,并且能够增强猪抗菌能力的药物,比如黄芪多糖类的药物等,从而提升猪的免疫能力。使用抗菌药物要注意几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比如母猪的产仔之前、产仔后、喂养室、仔猪育肥期等。猪场要注意抗菌药物的保存和使用剂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保健药物的效果。

4.结语

在农村的猪场进行免疫时,需要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提升兽医免疫的重视观念,充分的进行猪场的各方面免疫工作。调查现阶段猪场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采取应对的方法,从而提升猪场的免疫工作。猪场要建立科学的免疫防范体系,采用科学的免疫方法和手段,从源头上控制猪的各种疫情,加强对本地区疫情的监控和治疗,减少猪场的养殖成本,提升猪场的经济发展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林兆京.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畜禽业,2012(7).

[2]黄佳江.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2013(12).

[3]孙铁香.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4(7).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第2篇

1生猪生产现状

1.1环境

全县规模猪场生猪饲养量及出栏量均占全县总数的60%以上,80%以上的猪场以自繁自养为主。在规模养殖场中年出栏为300~1 000头的中小规模场占80%以上,多以家庭专业化饲养为主。近几年全县新建的养殖场90%以上是在县畜牧部门指导下进行建设和生产管理。从场址选择、建筑要求、猪种引进、饲养技术、饲料配方、免疫程序、猪场治污等方面,70%以上的猪场都能按县畜牧兽医局制定的标准执行。

1.2生产

全县有90%的养猪场肥猪出栏渠道是屠宰场和猪贩子。所饲养的猪品种以洋二元、洋三元为主。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面积在逐年扩大,散养户和小规模场仍采用自然。综合各养殖场的情况,饲养1头猪成本为1 200元,其中仔猪成本450元,饲料成本650元,人工、防疫等成本共100元。养猪场饲料成本占养殖场总开支的比例为70%左右,猪苗成本约占20%,其他成本如人工、防病、治病、运输等占10%左右,自繁自养的成本略有降低[1-2]。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全县刚刚起步,目前共有生产使用发酵床面积为2 000 m2,另有近4 000 m2的发酵床正在建设中,县业务部门正加大力度推广这一新技术。

1.3饲料

颍上县地处淮河中游,颍河、淮河交汇处,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种植区域上分旱粮区和水稻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全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10万hm2以上,玉米种植面积近2.67万hm2,全县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3]。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养猪场采取猪复合预混料加当地的麸皮、玉米、豆饼(规模较大猪场使用豆粕)。许多饲料生产厂家直接派业务员深入养猪场推销饲料,指导配方。养猪场在选择饲料添加剂配方时多从饲养效果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因耕地紧张,大多数养猪场很少种植牧草养猪,为降低生产成本,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农副产品作为主要原料。

1.4管理

近几年,县级和大部分乡镇都成立了养猪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有70%左右的猪场加入各类协会或合作社。为杜绝传染病发生,规模猪场都设有消毒室、消毒池,并尽量减少外来人员进出,防疫、消毒意识逐年增强。县业务部门每年举办2~3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宣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养殖技术,结合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组织技术人员进场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近90%的养猪场都办理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建立健全了畜禽养殖档案。

1.5疫病

85%的猪场对病死猪都进行无害化处理。为预防传染病发生,绝大多数猪场都有一套消毒免疫程序,并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等预防性药物。由于近年来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对动物强制免疫高度重视,各养殖场积极配合,使一些重大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特别是猪瘟、猪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免疫率均在100%[4]。除去政府提供的强制免疫疫苗外,大多数养猪场都能自购有关疫(菌)苗,按程序及不同生长期进行免疫,使其他疫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2存在的问题

制约规模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用地难,颍上县是平原地区,一般只能利用基本农田的土地发展畜牧养殖;二是贷款难,银行贷款手续繁杂,且养猪场固定资产不能作为抵押物;三是治污难,中小猪场得不到项目扶持,资金困难,无力建设治污设施[5]。

市场行情波动、生猪疫病是养猪业的主要风险,具体表现为: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地方品种皖北黑猪基本绝迹;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劳动力减少,使散养户越来越少;饲料原料及猪预混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报酬增加,养猪成本提高;乡、镇级疫苗冷藏设施不足,对疫苗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3发展对策

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投资在“十二五”期间应继续实施;政府应在规模场用地难、贷款难等方面出台可操作性意见,将养猪场用地列入土地修编计划,将养猪场圈舍等建筑物纳入担保抵押范围;规模养殖场治污工作应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解决,农牧环保部门做好协调工作;政府强制性动物疫病免疫的范围应适度扩大;政府对乡镇冷链建设体系应予重视,投入必要资金,充实硬件设施,以确保疫(菌)苗质量和免疫效果;对服务于畜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重点提高服务水平;省级农牧部门与农牧大专院校联合,对规模场进行高层次技术培训。

4参考文献

[1] 虞华,虞丽娜.2011年生猪市场回顾及2012年形势展望[J].湖北畜牧兽医,2012(1):16-19.

[2] 武志军,焦光月.大同市生猪养殖概况及发展前景[J].中国畜牧业,2012(1):88.

[3] 赵延俊.高寒地区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及效益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2(1):68-69.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态养猪;养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22-01

有研究表明,我国猪肉消费量占各种肉类总消费量的50%以上,为了满足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政府加大了对养猪产业的支持。目前,养猪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我国畜牧产值的60%,养猪业已经成为农业经济中的主要产业之一。因此,保证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生态养猪应运而生,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猪肉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 生态养猪概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以养猪场、家庭农场、公司+农户等形式为主的生猪养殖产业正朝着形式化多样化发展。畜牧产业规模不断发展,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带来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有研究表明,一个万头养殖场每年排污量高达3万t,对环境造成了重大污染,如果不能对养猪场的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也会成为人畜共患病、畜禽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的重要传染源。生态养猪是在保证猪基本生存权利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恢复猪的拱食习惯的一种养猪模式。生态养猪涉及动物营养学、农作物栽培学、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养猪学等学科行业。生态养猪以养猪为主体,将猪粪进行科学处理并应用到农牧生产上,形成一条低投入、高产出、污染小的良性循环养猪方法。相对于常规养猪,生态养猪将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和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建颍乡生猪养殖现状

近年来,建颍乡不断加大对生态养猪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生态养猪技术,建设了许多生态养猪场。2014年生猪出栏6.01万头,同比增长5.7%;年末存栏4.2万头,同比增长1.4%。全乡规模养猪场16个,其中建颍乡班草湖生态养猪小区占地66.7 hm2,有5个国家扶持规模养猪场,建有10栋标准化猪舍和26.7 hm2精养渔塘,四周开挖了超过3 000 m的循环围沟,是养殖小区与外界的屏障。小区建有600 m3沼气池1个,利用沼气发电,实现小区用电的自给自足。加上全乡其他308家微型生猪养殖户,有效地带动建颖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1-2]。

3 生态养猪发展模式

由于每个养猪场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生态养猪的模式也各不相同。猪―沼气―农业是生态养猪的主要模式,现在生态养猪的各种模式基本都是以此为核心,根据各养殖场的特点进行改造的一种半封闭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建颍乡现已形成猪―沼―林(渔)、猪―沼―菜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生产经营中,他们采取了统一引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四统一”管理模式,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无论采用何种生态养猪模式,沼气都是生态养猪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对生态养猪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沼气发酵,不仅可以将废弃物中含有的有机碳分解为沼气,也可以将废弃物中的氮、磷等元素溶入沼渣中,提高肥力,同时可以有效地消除废弃物的恶臭和寄生虫。生态养猪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发酵处理产生的沼肥,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也可以用作鱼类的饵料。

4 促进生态养猪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4.1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生态养猪的管理和领导,将生态养猪产业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工程来抓。在落实生态养猪扶持政策的同时,各级政府应该将生态养猪的养殖场规模纳入土地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中来,并优先安排其用地。二是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生态畜牧发展规划,明确畜牧业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并根据生态养猪场的排泄量,扶持相应的农林业,实行农牧、林牧相结合。加大对生态养猪的宣传力度,并有计划地组织生态养猪企业进行技术学习,提高生态养猪技术,保持生态养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的生态养猪所需的土地按照农用地进行管理,对于个人或者企业兴办的生态养猪场使用的土地实行分类管理,对生态养猪企业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3]。

4.2 完善生态养猪产业体系

由于近期国内生猪价格一直较低,加上兽药价格以及工人工资等不断升高,导致养猪成本不断加大,许多养猪场濒临破产,严重制约了建颖乡养猪产业的发展。如何降低养殖成本,促进养猪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保证生态养猪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管理体系和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良种繁殖技术体系,保证生态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生态养猪饲喂管理,促进猪肉品质的提高,要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饲料生产、饲养以及管理体系,为生态养猪提供安全、优质的饲料。三是建立有效的卫生防疫体系,加强乡畜牧兽医站的职能,让兽医定期防疫到户,减少生猪死亡率。四是加强生态养猪粪污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财政、金融等部门继续加大对生态养猪产业的倾斜,减少贷款手续,帮助企业和养殖户多方面筹集资金。对那些因自然灾害出现困难、急需要贷款的养猪户,政府可担保贷款,联合银行上门对接[4]。同时,加大养殖保险工作力度,解决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的后顾之忧。

5 参考文献

[1] 刘猛,王桂荣,王慧军,等.中国生猪饲养的发展出路:生态养猪[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8):254-258.

[2] 杨应川,张玉成,白长新,等.生态养猪实验及其技术推广可行性分析报告[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3):76-77.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猪肉;产品加工;防疫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及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人民对猪肉消费有着一定偏好,自古以来猪肉就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导品种,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猪肉屠宰、深加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猪肉消费及生产加工业进一步增长,并在短时间之内跃居世界肉类生产及消费的大国,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产量剧增的背后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将焦点放在产业化与安全防疫上,保证猪肉产品的整体质量。

一、猪肉产品加工问题及处理对策

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各种猪场种猪频繁调动,猪病变得越来越复杂,为我国养猪行业造成了极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

1.消毒问题

在消毒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消毒药物浓度越大效果越好。消任何消毒药的浓度配比都有一定合理性,正常情况下不管是带猪消毒还是环境消毒,正常浓度配比就可以达到抑制病原菌繁殖的目的;其次,消毒药物浓度配比不准确。生产过程中配制消毒液不利用固定容积的容器进行称量,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配制出来的消毒液其浓度普遍不准确,不仅起不到消毒效果,还会对操作人员及猪只造成不必要的危害;第三,消毒不到位。工作人员经常在消毒上走捷径,药液喷洒不均匀、消毒速度过快等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消毒方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疫苗免疫问题

不同猪群接受不同的疫苗接种为猪场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有效的疫苗免疫可以达到净化猪场、抑制猪场疾病发生的作用,但是当前的猪场生产之中还存在很多误区:首先,免疫程序问题。制定免疫程序必须按照当地疫情发展规律及猪群的整体健康情况,不能对某个地区、某个猪场的程序进行套用;其次,疫苗运输与保存不科学。不同猪场基础设施不同,疫苗采购与保存不规范将会使疫苗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失效,利用这种疫苗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疫情的出现;第三,疫苗免疫操作不规范。由于猪场监督力度不够经常会早操作中出现没有严格按照说明稀释、针头长度不合适、使用疫苗前未充分摇匀等。

3.生产规范问题

首先,引种、隔离不当。新引进的猪种如果隔离措施不当,将会严重威胁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引进猪种时一定要合理安排圈舍,并与其他猪进行超过15天的隔离饲养,并随时观察其健康情况,如果隔离期没有疾病发生,才能混群饲养;其次,病死猪、胎衣处理不当。必须设置专门处理病死猪与胎衣的场所,集中对病死猪及胎衣进行焚烧或深埋。

二、猪疫病监测与防治问题及对策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逐渐从谷物消费朝着肉类消费转移,这为养殖者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发展空间,面对当前我国猪肉产品的发展现状,其中疫病监测及防治问题是影响猪肉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1.疫病监测不及时

在当前的集约化养猪环境下,应定期或经常性的展开猪场疫病检测工作,随时监控猪场内的疫病发生情况、疫病净化水平及免疫质量,为猪场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依据。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更要加强疫病监测与防疫,以便发现苗头及时进行处理。同时,还要定期针对猪场内使用的消毒剂、疫苗质量进行检测,确定疫苗与消毒剂的有效性。如果不能及时的将以上工作做好,就不可能做到真正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情况,也就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大大影响了猪群的健康成长。

2.发生疫病时未及时采取措施

如果猪场遇到了传染病或者怀疑其有传染病发生,这时必须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尽早做出诊断,如果不能确诊或原因不明,应该将病猪资料送到相关部门进行紧急检验,如果确诊了是传染病,这时一定要快速采取措施在全场进行封闭及消毒,并对全场猪群进行免疫,患病猪只要进行隔离治疗或者屠宰、焚烧。猪场内健康猪应紧急接受预防接种,并针对已经污染的场地、环境及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相反,很容易会延误最佳的治疗及防疫时机,甚至造成猪疫病的蔓延与扩散,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3.防疫对策不完善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养猪防疫就是兽医分内的工作,并且防疫也是季节性的,然而集约化猪场养殖的防疫工作确实全年的、全方位的。在防疫工作中不仅要进行常规的消毒及免疫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猪场猪只的管理,保证所有猪只饮食、营养的均衡性,不断优化猪场环境。猪场内很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的发挥直接相关,所以集约化猪场防疫工作必须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防疫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我国养猪事业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获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从整体上来看集约化程度非常高,猪生产性能也有了一定提高。然而纵观当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猪产品生产及免疫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养猪事业的快速发展,甚至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必须及时采取综合防治对策,以保证猪生产工作可以正常进行。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与落实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防疫体系中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才能将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发挥出来,为猪场生产效益的提高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徐玲玲,李清光,山丽杰. 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基于猪肉供应链的实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04:142-147.

[2]符利辉. 湘潭县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J]. 湖南畜牧兽医,2016,03:6-8.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第5篇

(二)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加大对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的培育力度,发挥其标准化、工业化养猪的导向作用,促进其在孙集建设祖代场后,按照公司在我县的总体规划,继续在我县扩张规模和档次再提升,争取在我县建设1~2处父母代猪场。同时,按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组织建设,将猪场建设成农场式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示范区,带动我县养殖户走工业化、标准化、生态循环化养猪路子,使我县由生猪大县向生猪强县转变,努力建设成为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同时,加大对孙集乡引进的占地面积1000亩的国际生态观光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的培育力度,该项目该项目投资过亿元,养殖规模为10000头。力争将其打造成集黑牛健康养殖、生态农业、牛肉体验等于一体的以农村和农业为载体的新型畜牧生态体验产业。

(三)以疫病净化为抓手,提高动物疫病控制保护水平。一是围绕三次强制免疫工作,明确防控重点,力争在动物疫病净化上取得新突破。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级负责,逐步推进”原则,加快全县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进程。二是完善监管机制,力争在兽医监管模式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畜禽饲养场的监管模式,充分整合和发挥村级防疫员队伍资源优势,实施“量化监督”,扩大监管范围,提升监管效率,促进防控工作开展。三是夯实防检疫基础,力争在基层动物防检疫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继续乡镇示范兽医站的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推进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继续推乡镇兽医站示范站基础设施建设和2处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建设。

相关期刊更多

猪业观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今日养猪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湖北畜牧兽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