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网络自学教程

计算机网络自学教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自学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网络自学教程

计算机网络自学教程范文第1篇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快速发展的时代,机械代替人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自动化技术要求逐渐提升,因此亟需革新自动化相关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网络技术的革新,尤其是局域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得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例如铁路智能指挥调度系统、新型建筑的自动化综合系统、航空自动管制系统、全国电网智能监控系统、全国交通自动检测系统等。基于网络化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得到广泛的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工程控制中,比如一些非工程领域:医疗设备的综合自动化操控、人口密度在线网络自动化控制等。工业生产、企业办公、人民生活和农业种植自动化将成为新技术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得到迅速发展[1]。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技术处于不断改革中,网络化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既是技术革新的机遇,也是突破关键技术的挑战。与此同时,自动化生产企业也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录用标准[2]。因此,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须与时俱进,掌握更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更要熟练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技术。自动化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必要性。目前,大多数高校自动化专业都把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必修课来讲授,但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快,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新服务层出不穷[3],这些都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4]。这就要求教师团队,专业系等重新审视当前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1 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

目前,理论课程的教学大多数都是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抽象概念很多,比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包含了层次、功能、协议与接口等抽象的概念,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另外,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讲课方法、实践训练等必须与网络的发展变化同步进行,致使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新的问题。

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偏重点落后

大家知道,TCP/IP已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事实上的协议标准,尤其是Internet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发展,TCP/IP协议被广泛应用与网络技术,所以它的地位显而易见。而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5]。在OSI范畴内,只有在各类协议是可以被实现的且产品之间只有和OSI的协议一致才能互通。也即,OSI参考模型并非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在拟定标准时所使用的理论性的框架[5,6]。目前,一般的教材在介绍网络体系结构时,都是从OSI参考模型入手开始分析,再对比分析引出被公认的“事实上的标准”TCP/IP参考模型结构。这种方法虽从理论上理解起来,逻辑性较强,但基于实际应用,减弱了TCP/IP参考模型的重要性地位。因此,容易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还不太清楚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通信原理。

1.2 理论教学较多,实验训练较少

由于不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往往是课时少,课程内容多。教师遵照所选教材的内容注重安排理论教学的任务。详细分析概念、原理,讲解通信过程,各种算法等。把综合性如此强的课程,更像是作为数学课讲授,结果就导致一个现象: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乏味无趣,心不在焉,教学效果差显而易见。实验课时分配太少,开设实验可以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对工科的学生,动手能力是他们的强项。激发强项唤起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具体的通信机制、组网技术、网络应用等,辅助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

1.3 重分层学习,轻综合实践

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OSI体系结构由低到高分层介绍: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以及应用层[7]。每一层都下大工夫,大力度讲解,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7层学习完成之后,再无下文。不能做到层与层联系整合起来,进行综合实验训练。这样,学生学完之后,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只能做到片面,无法全面地认识,更何谈得心应手地应用计算机网络。

2 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建议

根据目前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在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改进措施。

2.1 网络体系结构以TCP/IP为重

当今的大多数计算机系统都提供TCP/IP,支持IP的路由器几乎连接了所有的网络介质。TCP/IP是Internet的黏合剂,使得Internet能够覆盖全球。所以,讲授的时候,把TCP/IP参考模型作为重点阐述对象,借助范围广泛的Internet来辅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传授。建议以这样的思路讲解核心内容:发展史―主机网络层―互连层―传输层―应用层。以OSI参考模型为指导,穿插在中间,并以实验内容综合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2.2 理论结合实践,实践中穿插理论

面向自动化专业工科背景强的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理解并总结理论是他们的强项。因此,课程安排6到8个实验内容,比如工业控制局域网的组建、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路由器的配置管理、基于TCP协议的聊天程序的开发(串联演示、综合分析 TCP/IP网络的结构、功能和运行原理)、IP地址的分析和配置、模拟路灯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等等。还可以选择穿插一些著名公司,比如 Cisco、华为、Microsoft等在专业认证中所涉及的网络知识与核心技术,充分和实际应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尤其是进一步的明白计算机网络对自动化专业的性质和地位。

2.3 Internet时刻为学生服务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硬件价格日趋低廉,基本上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了计算机,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所以学生可以很方便的登陆Internet来查询教材上没有及时更新的前沿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课后布置网络在自动化控制中最前沿的话题,学生通过查询、调研、分析和理解掌握学科动态。让学生课堂作个小报告大家一起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了解了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自学网站如图1所示。利用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丰富课堂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自学教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类比;虚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79-02

一、引言

我院主要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各专业都安排了《计算机网络》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知识难,实践知识又受网络硬件设备的制约,应用性也很强,具有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而对于电子信息类等非计算机专业来说,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设置往往偏少。如何在偏少的教学学时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是我们课题组老师一直以来研究的一项难题。

我院所设置的五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偏向于硬件方向,但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更新慢,教学手段采用传统的黑板,加上网络硬件几乎没有投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为了转变过时的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学校“突出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坚持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教学改革及实践

本课程的常规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的参考模型为线索组织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从物理层开始,依次讲到应用层。以信号为载体,数据为表现形式,去传递网络信息,以期待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网络基础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不理想。结合网络发展和应用实际,为了激发学生认识网络、研究网络的兴趣,做了以下改革。

(一)教材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本院各专业中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任选课两种形式,因此在选用教材上遵循优秀、权威的原则。外文版教材采用Andrew S. Tanenbaum编写的《Computer Networks》,该教材是按OSI七层参考模型来介绍,内容详尽充实,英文描写简单易懂,方便阅读。中文版教材采用谢希仁编写的《计算机网络》,是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选用的优秀教材之一。

(二)结合考研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

作为专业基础课的《计算机网络》是针对自动化专业而设立的,采用英文版教材,理论课学时数只有40。由于英文原版教材不能完全符合该专业计算机网络偏向应用的特点,在教学大纲修订中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增删,同时把教材内容划分为四个等级,依次表示精读、必读、粗读和略读。划分等级后,学生能够根据教学重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既有利于掌握课程大纲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翻译的能力,达到选用外文教材的目的。

作为专业任选课的《计算机网络》是针对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设立的,采用中文版教材,理论课学时只有24。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重新组织,以期达到使学生能够“懂、建、管、用”网络的目的。既理解网络基本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又掌握一定组建小型网络的工程技术,还可以学会管理、配置甚至维护网络,从而在学会网络基本应用的基础上,为更深一步的网络应用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学生几乎每天都处在计算机网络的包围中,选课、查成绩、购物、检索科技文献等,一边感受着网络技术的变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一边抱着对计算机网络的浓厚兴趣来学习这门课程。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改革如下:

1.采用多媒体+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标,重新制作教学课件,力图体现内容的主线和突出重点;每章突出讲解三个重点知识,将这些知识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英文句子表达出来,并且对关键术语进行中文标注和解释。充分利用flash等电脑动画效果,对难以理解的章节内容用生动的动画来演示,从而可以激活课堂的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避免课件全文本造成视觉疲劳,引发注意力分散,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让教学过程有节奏感,避免了单调和枯燥。

2.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入为主,类比讲解为辅,加强师生互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章合适的单元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比如:把教材3.2节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和3.3节Elementary Data Link Protocols这两节结合起来,设计三个问题启发学生逐步深入理解:

①How to estimate whether the message is right or wrong?(怎样判断信息出错?)

②How many kinds of states are there in the wrong messages?(出错信息有几种可能状态?)

③How to deal with those wrong messages?(信息出错后怎样处理?)

通过第一个问题来启发引出“纠错检错编码”内容;通过第二个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引出“数据帧”可能出错和丢失,需要进行确认,而“确认帧”也可能出错和丢失;继而引出第三个问题,即出错后如何处理,从而引出以下内容:引出数据帧和确认帧要至少用一位进行编号,超时要重传等。最后以“停止等待协议”为例,把以上三个问题讲述清楚,讲述透彻。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可以启发学生跟着教师同步思考,师生互动性好,课堂气氛活跃。

网络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网络原理又比较抽象,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抽象的网络原理与生活中的实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比如讲解网络层间协议和服务的关系时,可以借助飞机出行的实例进行类比;讲解网络层和传输层功能不同的时候,可以借助邮局收发邮件和家庭收发邮件进行类比,不仅生动直观,再逐步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相关技术细节也就水到渠成。

三、实验教学改革及实践

我院计算机网络实验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都比较落后,改进如下:

(一)修改实验大纲,调整实验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的一环,它主要用于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老的大纲内容陈旧,新的大纲修正如下:保留一个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个综合性实验,增加一个仿真设计实验。

(二)引入sniffer嗅探工具

验证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初步感性认识;综合性实验引入sniffer嗅探工具进行抓包,让学生从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到物理层逐层分析各层网络协议,切身体会计算机网络协议。

(三)引入packet tracer仿真工具

由于本院网络硬件缺乏,仿真设计实验引入packer tracer仿真工具进行组网设计,既可以加深理解有关的网络原理与技术,又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消除实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既节约硬件资源和资金,又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之,实验内容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实验方法上引进虚拟网络实验室,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参与互动,由被动变主动,培养更好的网络动手能力,从而在实践中掌握网络的基础理论。

四、教学模式改革

本课程不仅改革了理论教学内容,而且也改革了实践教学内容。在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身边的网络资源。一方面在我校的BB教学平台上上传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授课课件,以方便学生查询;另一方面上传优秀主讲老师的授课视频、方便上课没有听懂的学生进行“补课”。任课教师和学生还充分利用QQ群进行教学沟通,不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总之,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三个环节既相辅相成,又互相交融,在这样时空的平台下,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了多元、多环节的教学模式。

五、结束语

本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以问题导入、类比讲解、师生互动为主要方法,引入虚拟网络实验室,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再配合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了“懂、建、管、用”的教学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自力.基于问题学习的计算机网络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刘松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2013,(11):99-100.

[3]陈建.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网络仿真工具的应用[J].网友世界,2014,(16):158.

[4]张敬伟,杨青,等.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经验[J].计算机教育,2012,(09).

计算机网络自学教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研究型;意识教学;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分类;网络高层应用;OSI模型:网络协议;通信原理;常用网络互连设备和传输介质;局域网、以太网、因特网特点和组网技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网络的比较、产品和协议的选用、网络的配置技能。课程的概念、专有名词、外文语词较多,具有技术发展快,课程的实践性、技术性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广、规范程度较弱等特点,在课程学习中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创与创新意识以及实际组网技能意识。为此,在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注意实施研究型学习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强化学生的法治、安全和社会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素质能力和涵养。

一、实施基于研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1.1 研究型学习法。在教学中实施研究型学习法的目标是实践教学与任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实践与自学能力。实施过程如下:1.教师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布置学习任务;2.给出学生完成课题所需要自学的参考书目或参考网址;如在本人的空间主页放置自学内容以供参考学习通过网络联系方式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3.每个学生均完成工作后,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得出评价结果。

1.2 实践教学法。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验部分至少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实验教程中需要严格按实验教学安排进行,明确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等。对每一实验环节严格验收,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二、培养信息的学习、获取与处理能力

2.1 自主学习与提高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网络高层应用有较浓厚的兴趣,而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等理论部分感觉较为枯燥,为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从网络的应用追溯到网络体系结构,如文件下载实际上是对网络协议的规范与遵守,并对协议的组成,以日常生活的现实内容进行对比,引申出知识点,如我国的母语普通话的基本构成,就与网络协议的语义、语法、定时间形成较强的对比性和可参照性。同时,努力改变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任务要求,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网站地址。如网易学院、千源网、教师本人的空间或FTP站点。

2.2 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软件虽然不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中,但在给学生布置课题的过程中我有意让学生使用这些办公软件完成网络结构图与原理图的制作与理解,以达到辅助应用。

2.3 网络交流与沟通能力。对于课后和扩展内容,可以采取了各种网络通讯手段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如:E―mail上交下载课后作业、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课后作业接收与解答疑问等。各种网络通讯手段的使用不但实现了异地教学的可能,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和意识,并能便利、快捷地攻取课程资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对几个著名的搜索引擎熟练使用,并比较其特点,掌握搜索技巧,在实验中也适当安排了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实验内容。

三、强化网络素质意识

3.1 网络法治意识。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当前网络上传输的内容有文字、程序、多媒体等。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的规定,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本身就属于法律保护的作品的范围,则文字、程序、多媒体也应当属受保护的范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及道德意识,勿侵犯他人权益,滥用网络进行媒体传播与恶意拷贝。

3.2 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问题课程中,文化安全问题不在教学内容范畴,往往被计算机的使用者忽视。网络上的假新闻、假消息、信息战、网络攻击等,都给整个网络环境带来危害。在辅导课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网络安全有关内容时,向学生及时进行抵制不良信息的教育,对于同学中要求讲授网络攻击软件,网络限速软件,盗号软件等情况,只对涉及到课本知识的同类软件的运行原理进行介绍,并强调要合理运用,不影响他人。

计算机网络自学教程范文第4篇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有很多的高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就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必要环节。本文就是把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内涵作为切入点,分析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作者的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

新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对人们的影响更加深远。在高校中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需要将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管理,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人才得到全方面的培养。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内涵

所谓计算机网络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将学习的中介转化为计算机,强调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从本质上来看,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教学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人才。只是计算机网络教育是把计算机作为授课的中介,教师通过网络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网络教学课程本身和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1]。但是,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常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计算机网络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把计算机网络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视角,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常规课堂的最大区别是教师和学生不用局限在同一空间内,在不同的空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

二、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渐渐走入高校教育体系中,成为高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旧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观念缺乏科学指导

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是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教育起步较晚,在一些技术性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是对国外经验的照搬,并不能结合我国高校教学的实际,这往往就会出现教学模式固定、单一,学生在学习之后容易形成单一的思维模式[2]。此外,没有形成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理论,在实际教学操作中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这就使得教学并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认识也不客观,往往夸大了网络教学的作用,而且将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分离开来,忽视了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管理。

(二)教学管理模式不合理

在高校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将计算机自身的特点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讨,使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形式能够更加丰富、变化多样。就目前的时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计算机网络教学在实践操作中必然要将多学科的知识引入其中,在教学中出现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现象,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需要的。而且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师生特点的不同,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并对教师的讲授方式和学生的自学模式都进行调整。但是就目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育课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固定单一,不能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较为单一,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漏洞和不合理性。

(三)教学管理体系不完整

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前提,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验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常规教学管理体系较为合理、科学,但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开设时间较短,整个教学体系中还有不少问题和缺陷[3]。因此在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管理中,虽然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渐渐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在课程的基础数据、对教师的监督和对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还不完善,这对未来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发展很不利,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效率都有着直接影响,严重阻碍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不断发展。

(四)远程教育管理力度不够

因为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师生必须处于同一空间的局限。但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将教学的范围拓宽、教学规模扩大的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使高校对教学的组织以及检测的管理、控制水平渐渐减弱。而且计算机网络教学在新媒体时代的教学背景下可以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分离开来,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自律能力较差,而且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远程教育的管控力度,但是就高校的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对远程教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管理力度。

三、促进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

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由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对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的不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首先,要以宏观的、全局的眼光来看待计算机网络教学,这是进行教学和促进计算机网络教学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在高校中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是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把应用现代化的科技以及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标志,把我国的教学实际作为开展教学的基本条件,把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作为教学的基本精神。尤其强调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还在发展完善的阶段,因此就需要借鉴外国的优秀的教学经验,但是并不是对经验的盲目照搬,而是要同高校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特色[4]。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使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这种形式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的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在线平台获取信息,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总结形成完整的系统。但是同时也要注意,虽然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教学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的课堂教学,而且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借鉴常规的课堂教学的优秀经验。

(二)不断创新和改进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为了能够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媒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冲击和启发,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自身的特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而不是一味照搬外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多样的呈现,使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理解出现问题的具体情景,同时教师还要能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资源,例如检索问题的资源或是链接,使学生能够培养起自主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教师还要及时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进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使教学模式不但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还能使学生所接收的知识更多样化,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制定合理的网络教学管理

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结构的不断优化,要求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不断优化教学结构与教学内容,并制定合理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管理规范。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规范,就使得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时遵守一定的教学原则,这是教学活动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5]。在高校中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规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率等都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计算机网络教学涉及的范围较广,环节设置复杂,为了能够保证教学对培养人才的有效性就需要一定的管理规范,及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与监督,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控,能够实时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

四、结束语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渐渐进入新媒体时代,为了满足时展需求和教程变革的要求,就要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加强管理。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教学将会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作用,需要对现有的网络教学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使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需要参与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晖.以实践和创新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149.

[2]曲本庆,马寅强,王忠宽,辛萍.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考,2014,(2):64.

[3]张剑飞,高辉,马晓梅.试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3):53-55.

[4]刘萍,白翠梅,黄小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2,(23):71-74.

计算机网络自学教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线网络;课程设计;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过企业调研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同时专业论证整合的能力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对无线网络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能力拓展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第五学期开设,共40学时,其前导课程为《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综合布线》、《网络设备配置》,后续课程为学生在企业的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1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的设计理念:以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进行课程项目设计与开发,形成从简单到复杂的系统化教学项目,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网络工程师标准为依据,以学习者为主体,融‘教、学、做、评’为一体的”课程模式,充分体现学习领域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设计思路:《无线网络》是溶合无线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嵌入系统的一门新型课程。这门课程代表了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方向。这门课程包括了无线网络的基本传输技术、各种不同无线网络的架构及其标准协议。主要是要研究这些网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且加以验证。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无线传输技术;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及其应用;无线个人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开发方法;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路由体系、网络和移动管理、mobile IP技术(包括mobile IPV4和mobile IPV6);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数据溶合、路由、安全等技术、无线网络中的传输协议性能、评价及其改进

根据项目包含的知识点或技能,将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以任务驱动实施教学(任务设计卡、任务考核表等);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无线网络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循环中灵活采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 课程目标

该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的能力拓展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无线网络的基本传输技术、无线局域网、无线个人网、ad hoc网、移动网络、传感器网络等网络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初步学会分析和研究这些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网络仿真等方法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且加以验证。无线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技术,要求能追踪前沿技术并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授课、作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自学提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项目教学为核心。在建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基础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了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创设“教学做评”一体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课外教学法、 “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和四阶段教学法等可行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多方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重视引进和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积极运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络实验室等现代教学设施与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实训。充分运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注重校内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保证了学生百分之百在毕业前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

4 课程实施条件

我院历年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学院制定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并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也根据学院的政策和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使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1 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我院对电子信息类专业非常重视,与企业共建实训室多个,其中本专业专用的实训室包括:1个网络设备实训室、1个综合布线实训室、2个网络操作系统实训室、2个网站开发实训室等。

4.2 网络中心实训基地

学院网络中心负责整个学校的网络维护和管理,其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与本课程岗位任务具有一致。为学生在校内实践提供了非常好的实习基地。

4.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方便学生实训操作,吸收和消化教学内容,本课程还包括一系列的有关教学支撑材料。这些教学资源包括:(1)电子课件;(2)电子教案(单元设计);(3)实训指导书;(4)典型应用案例分析;(5)实训操作视频演示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