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护理总结

新生儿护理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护理总结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对策

【中途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59―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随之加强,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不断上升。产科新生儿护理是具有特殊要求的护理,护理人员肩负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患者及家属也对护理服务技术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护理风险水平高、护理情况复杂、后果影响大等特点,决定了产科新生儿护理的高风险性【1】。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对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期促进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减少护理纠纷。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我院产科新生儿病房新生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综合质量记录表及科室差错缺点登记本上的记录,对本组新生儿住院期间的的护理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包括新生儿筛查、疫苗接种、健康宣教、新生儿日常生活、新生儿皮肤护理、家长投诉等情况,按照护理安全事故的大致类型,划分为意外事故、护士纪律事故、差错类事故和投诉类事故四类;根据本组新生儿护理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对其出现的原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较低、护患沟通不足、服务态度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

1.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 由科室负责人和护士长、护理组长等建立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工作组,对护理风险进行逐级分层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时刻注意护理安全,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隐含具有预见性,采取针对的护理措施;加强规范化操作,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和标准进行护理服务,减少人为因素;建立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安排在职教育、进修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护理风险评估和处理体系,对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妥善处理,对潜在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

2 结果

本组100例新生儿中,出现12例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现,新生儿皮肤问题、健康宣教及服务态度等问题是导致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强针对性预防护理。

3讨论

3.1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3.1.1环境因素 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新农合医疗、医保等项目的推动下,基层医院的发展加速,接受的产妇越来越多。部分基层医院存在着发展过快,硬件设施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不能满足产科新生儿护理的需要,导致工作出现各类漏洞,如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导致的新生儿护理工作不及时,管理混乱导致的新生儿护理水平差,甚至导致新生儿丢失等严重的护理安全问题【2】。

3.1.2护理人员配置不够,缺乏足够责任心 产科护理工作繁重,临床护士不足,导致护理工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更不能达到预定的水平,成为新生儿护理风险的安全隐患之一;部分护士缺乏责任心,不能体会新生儿家长的心情,对家长要求不理睬;不能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导致新生儿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造成不良后果。

3.1.3院内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较差,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特别是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需要格外加强注意;进行侵入性操作如呼吸道清理时,需要保证仪器的消毒灭菌合格,操作轻柔,避免感染;护理人员要做好自身清洁,加强对手部的消毒处理。

3.1.4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3.1.4.1抢救制度执行不到位 产房、病房的急救药品及器械维护不到位,未对其进行仔细的清点和及时的补充,导致在对产妇或新生儿进行抢救时出现药物不足的问题,延误抢救时机,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护理安全事故。

3.1.4.2脐带制度执行不到位 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脐带处理规定对脐带进行处理,没有及时告知并要求产妇确认新生儿性别,容易导致新生儿抱错、产妇记错新生儿性别等严重的护理安全事件,引起护患纠纷。此类事件在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造成较多的护患纠纷,对医院的社会公益形象造成较大的损伤,需要加强注意。

3.1.4.3查对制度执行不合格 新生儿病房患者较多,陪护家属多,情况复查。若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洗澡、疫苗注射等操作时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极容易导致新生儿抱错、药物重复注射、错误注射和漏注射的问题,引发护患纠纷。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母婴同室;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母婴同室是现今产科医疗中对新生儿重要的护理方式,已经大量用于临床中。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新生儿在出生早期,对其进行充分的抚慰和接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起到一定的作用[1]。除此之外,早期对母亲和新生儿进行关怀能够减低一些相关的疾病。我院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260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260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的130例的产妇中,年龄在22-39岁之间,平均为(28.8±4.2)岁;孕周在36-41周,平均为(38±0.8)周;新生儿体重在2200-3950g,平均为(3300±550)g,其中71例是男婴,59岁是女婴。对照组的130例产妇中,年龄在21-37岁之间,平均为(27.5±3.2)岁;孕周在36-41周,平均为(38±0.7)周;新生儿体重在2150-3900g,平均为(3200±450)g,其中68例是男婴,62岁是女婴。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分娩后进行30min的清洗,然后放在产妇的胸前,使母婴能够尽早的接触,同时尽早对母乳进行吸吮,促进吸吮反射,同时帮助母婴建立感情,指导产妇通过抚摸、拥抱以及轻吻等方式对新生儿进行刺激,使其对母亲的刺激产生回应[2]。通过分娩后的处理,将新生儿放在母亲旁边,实施24小时母婴同室。同时留一个护士进行一对一指导,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正确护理,包括喂养、沐浴、更换尿布、脐部护理以及更换衣服等。其别要主要喂养的过程,产后的24小时内应每隔两个小时哺乳一次,按需哺乳,同时在哺乳时要用语言和其交流,通过声音和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流,帮助新生儿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3]。对于初产妇来说,要通过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细心的讲解关于新生儿护理的知识和技巧,使其能够快速的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4]。此外,护士还应定时进行查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修补,帮助产妇正确处理,同时向上级医生报告,帮助产妇早日恢复健康。对照组的产妇进行非母婴同时的护理方法,也就是说将母亲和新生儿分离,只在喂养时将新生儿交给产妇。

2结果

通过对两组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观察组产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文通过对所选的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比较母婴同室和母婴非同室的护理情况,观察组的产妇和新生儿各项指标均优于非同室护理组,这就表明在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母婴同室护理方法,可以使母婴关系更加紧密,保证母婴的健康,同时提高护理的质量。通过研究发现,母婴同室不但能够增强产妇自身的免疫能力,同时还能降低母亲产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5]。由此可见,推广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护理方式,在护理过程中融入情感关怀和人文关怀,转变过去母婴隔离的喂养方式,鼓励产妇进行积极的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护理,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同室还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现一些早期易感疾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9):843-844.

[2]薛春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工企医刊,2010(03):934-935.

[3]王静.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健康指导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4):82-83.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第3篇

1护理中的问题

1.1空气污染

受传统观念及习俗的影响,产妇在产后不敢开窗通风,加之产妇恶露、出汗及大小便的异味常导致空气十分污浊。尤其在夜间,新生儿的出生使家属、朋友等探视陪伴者众多,各种细菌病毒也随之带入病房,而新生儿免疫防御机能尚未成熟,易致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1.2 事故隐患

刚出生的新生儿,特别在1~2d内,由于有少量羊水残留胃肠道内或喂奶不当,常引起呕吐、呛咳,甚至窒息[2];新生儿的手脚圈、胸卡被家属随意放置易致混淆;为方便产妇喂奶,婴儿床依附于产妇床边,当产妇床上下摇起活动时,可能发生新生儿坠床、手外伤的危险。

1.3营养失调

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吸吮刺激乳汁分泌的知识,认为“空吸”只能使新生儿体力下降;有的给予奶瓶喂养致新生儿对的错觉,影响母乳喂养;有的则认为新生儿长时间睡眠,不能打扰其睡眠,造成吸吮次数少,新生儿饥饿,营养缺乏。

1.4缺乏日常新生儿的生理知识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肿胀、女婴出现阴道分泌物及少量出血等再现缺乏了解,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1.5对新生儿护理缺乏科学知识

受长辈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在新生儿皱褶处涂抹民间的矾灰致使新生儿皮肤受损;②使用大黄水为新生儿“清胎热”导致新生儿呕吐;③对新生儿脐带暴露不理解;④对新生儿筛查、新生儿游泳、抚解缺乏了解。

2护理对策

2.1医护人员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健康卫生知识宣教

严格探视陪伴制度,谢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及其它传染病的探视家属入室接近新生儿,最好实行陪客一陪到底。每日早晚开窗通风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0C,湿度55%~65%;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2次,紫外线消毒1次,每月做好菌落监测,母婴出院后床单位等消毒处理,防止院内感染。

2.2新生儿护理

对刚出生的新生儿,特别是1~2d内的,哺乳后30min内宜侧卧,让其头偏向一侧;也可喂奶后应轻轻拍背致吸入的空气排出,减少呕吐,新生儿的手脚圈、胸卡应齐全佩置,以免混淆;产妇起床活动前,先妥善安置好新生儿,确保其安全。

2.3讲解乳汁分泌的生理知识、早吸吮及母乳喂养的益处

乳汁产出的数量和产妇足够营养、充足睡眠、愉悦情绪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3],早吸吮能促进乳汁分泌。新生儿出生后,尽快放于产妇胸前,实行母婴皮肤接触,促进早开奶,并要求产妇30min内给予吸吮,给新生儿以按需哺乳,每24h需8~12次或更多,每次20min以上;教给产妇如何唤醒新生儿的方法,指导具体的哺乳方法及,使之熟练掌握。母乳中含有大量抗体、丰富蛋白质和脂肪、多种免疫物质、矿和质、维生素和酶,是新生儿最佳天然食品,其他任何食品都不能替代,母婴同室内禁放奶瓶、及奶粉。

2.4帮助产妇及家属了解新生儿的生理表现,解除她们的心理压力

2.4.1观察新生儿体重及时加强喂哺

生后1~3d,由于新生儿进食少,水分丢失及胎粪排出,会出现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10%,10d左右恢复正常,如体重下降超过10%,要观察产妇乳汁分泌量和新生儿吸吮情况,加强新生儿喂哺。

2.4.2讲解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由于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肝内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常出现生理性黄疸,5~6d达高峰,10~14d自行消退,而不需处理。

2.4.3讲解新生儿的生理变化

新生儿受母亲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生后2~3d会出现乳腺肿胀现象,2~3周后消退,产妇不要用手挤压;女婴出生后5~7d阴道可出现分泌物或少量出血,类似月经来潮,持续1~3d可自然停止。

2.5传授科学的育婴知识,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新生儿皮肤很娇嫩,皱褶处极易受损,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应每日晨沐浴1次,沐浴后不能用矾灰或爽身粉,因为容易堵塞皮肤毛孔,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皱褶处过厚的胎脂可用无菌石蜡油纱布轻轻擦去。要勤换尿布,大小便后用温热水清洗臀部,预防红臀的发生。

不得随意给新生儿“清胎热”,由于胎儿在宫内受羊水中物质的刺激或通过产道时接触含菌的粘液,出生后新生儿会出现结膜水肿或炎性分泌物,可用氯霉素眼液滴眼,3次/d,一般2~3d后治愈。而用“大黄水”、“金银花露”等是无科学依据的,且新生儿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不适极易引起呕吐。

暴露脐带护理是指新生儿出生24h后不需包裹脐部,用消毒棉签蘸75%医用酒精擦拭脐轮和脐线端,1次/d即可,这样操作方便,容易保持脐部干燥、清洁,也能预防感染。

新生儿筛查能及早发现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肾上腺功能亢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游泳可增强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促使胎便尽早排出,黄疸及早消退,营养早吸收,还可激发新生儿的脑神经发育,增强心肺功能;抚触可刺激新生儿的淋巴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平复新生儿的焦躁情绪,减少哭泣,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母婴间的交流,令宝宝感受到母亲的关怀与爱护。

参考文献

[1]李华,新生儿综合护理的体会[J]。临沂医学院学报2006,(27)197-198.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风险管理;黄疸;蓝光照射;新生儿;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4-0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是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新生儿皮肤组织娇嫩和好动等因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明显增加,导致新生儿家属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操作规程,降低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护理投诉和护理事故,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我院768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②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体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均诊断为病理性黄疸;④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为(240~589) μmol/L;⑤新生儿符合蓝光照射指征;⑥新生儿均为早产儿;⑦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新生儿有蓝光照射禁忌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共302例,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142例)和护理干预组(16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构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找出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分析主客观因素,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组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学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学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风险意识和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常见风险种类与控制手段

1.3.1 呕吐窒息 常见原因:①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②蓝光照射过程中喂养方法不当。控制手段:①加强巡视,观察新生儿意识、瞳孔、体温、心率、呼吸、前囟门张力、肌张力、尿量和皮肤颜色等情况,一旦出现呼吸、面色青紫等分泌物梗阻征象,及时处理;②使新生儿的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头胸抬高15°~20°改善新生儿肺循环和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1.3.2 眼罩脱落 常见原因:①新生儿眼罩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乱动;③新生儿在蓝光箱内头部汗多,易滑脱,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眼罩,利用宽薄棉弹力带制成固定全棉不透光的黑色眼罩,完全遮盖眼睛,避免眼罩脱落。

1.3.3 反复穿刺 常见原因:①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一;②新生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③新生儿血管充盈度差。控制手段:①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穿刺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做到静、慎、准和快;②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前先与新生儿多接触,减少新生儿烦躁不安和哭闹现象。

1.3.4 针头脱落 常见原因:①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③新生儿家属护理未到位,新生儿自己拔除;④新生儿头部汗多,不易固定,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必要时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

1.3.5 皮肤损伤 常见原因:①身体突出部位保护未到位;②新生儿躁动哭闹导致保护措施脱落;③新生儿长时间保持同一。控制手段:①戴上柔棉手套和足套,以新生儿手指或者脚趾伸屈不受限为宜,手套以罩至腕关节为宜,而足套长度则以罩住踝关节为宜;②定时变换,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交替使用,尽量不要俯卧位,减少双膝关节与光疗箱玻璃硬板摩擦导致擦伤。

1.4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

1.4.1 基础护理合格率[1]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新生儿进行测评。

1.4.2 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 由新生儿家属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来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病情重和黄疸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新生儿还常常伴有贫血、呕吐、拒绝哺乳和大便颜色浅等临床表现,部分新生儿甚至出现“核黄疸”,预后差,给新生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3,4]。迄今为止,蓝光照射治疗是病理性黄疸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然后经胆汁和尿液排泄到新生儿体外达到缓解新生儿症状的目的[5,6]。但是,由于蓝光照射给新生儿带来诸多改变,新生儿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明显增加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此,探寻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领导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发现: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慕贤,黎俊红.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6.

[2]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3] 郝英,王小莹,李梅,等. 新生儿黄疸对婴幼儿发育商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27-28.

[4] 许秀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合并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166-167.

[5] 毛英,钟丹妮. 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 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6] 郭丽军.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17(26):58-59.

新生儿护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呕吐;新生儿;生长发育

Clinical study of nursing intervenes in alleviation of vomiting in infantsSUN You-guang.Department of tokology of Yi Shui Central Hospital, Lin Yin ,Shan Dong province 276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es in prevention of vomiting in infants. Methods180 cases of newly borne babi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Serials of extra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exerted to patients in the observed group and conventional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to the other group. ResultsRatio of vomiting, body weighs loses level of blood glucose, jaundice was lower in the observed group and the different were significant. 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early stage were essential to infants to decreases the ratio vomiting occurrence and benefit their growth.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e; Vomiting; Infant; growth

呕吐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它可因新生儿消化道生理解剖特点;新生儿在宫腔内或在分娩过程中吸入或吞咽大量羊水、阴道分泌物或母血;喂养不当等多种因素所致。新生儿一旦发生呕吐,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困扰着医护人员及家长的难题。为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新生儿呕吐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结果降低了新生儿呕吐发生比例,减轻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减少低血糖和生理性黄疸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7年6~7月间足月、自然分娩、各种生理指标正常(排除消化道梗阻、畸形)的新生儿180例,其中男婴102例,女婴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新生儿出生后住母婴同室,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执行护理干预,即分娩前由护理人员组织产妇及家属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并示范新生儿喂养具体技能、技巧,家属相对固定;选择具备高度工作责任心、爱心、事业心,接受过新生儿护理专业系统培训并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护理,各班人员相对固定并熟悉新生儿详细情况,认真交接班;产程中胎头娩出时立即有效地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出生后并注意保暖;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左右实施母乳喂养、1 h喂哺10%葡萄糖10~20 ml、2 h喂哺10%葡萄糖15~20ml,无呕吐者继续按需母乳喂养或给予人工代乳喂哺;出现呕吐又无吸吮无力者,在护士严密观察下继续给予10%葡萄糖10~20ml与人工代乳10~20 ml交替喂哺(出现呕吐时护士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理症状和体征及早处理,防止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发生)至呕吐停止;新生儿取头高脚斜坡15°~20°角右侧卧位,更换尿布时抬高臀部不宜过高;准确记录喂食哺乳次数及量、呕吐发生次数、呕吐物性状及量;每日测体重;测血糖值(血糖的测定:使用德国罗氏血糖仪监测新生儿出生后0,2,6,12,24h的血糖值.低血糖的诊断标准: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血糖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呕吐例数比较新生儿呕吐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比较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2.3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血糖水平比较新生儿低血糖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2.4两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比较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3.1新生儿呕吐大多数因分娩时吞咽羊水而刺激胃部所致,其临床特点为新生儿出生后24h左右反复多次呕吐,呕吐物为清水混有浅黄色片状、絮状物,为非喷射性呕吐,无发热,无感染及其它表现[2]。由于羊水较黏稠,其成分为胎脂、胎儿脱落的毛发和少量白细胞、尿酸盐及其他有机、无机盐等,此类黏稠物紧贴于幽门处而使胃液下行不畅,持续刺激胃黏膜,引起频繁呕吐。临床实践中常会遇到因新生儿反复呕吐而进食少,而出现脱水、生理性体重下降、低血糖等症状,严重者因未及时补充液体而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休克;家属及护理人员高度紧张,惧怕因反复呕吐而发生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或突然发生窒息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本文观察研究均为正常足月经阴分娩新生儿(排除消化道梗阻、畸形),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加强新生儿护理知识宣传普及教育,专人科学合理喂养与护理,使新生儿取头高脚斜坡15°~20°角右侧卧位,重视新生儿呕吐时严密观察,及时实施母乳喂养、喂哺10%葡萄糖10~20 ml、2 h喂哺10%葡萄糖15~20 ml等一系列护理措施,使呕吐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新生儿呕吐24例中,22例经过护士细心监护在24 h内停止呕吐,2例在48 h经儿科大夫会诊行1%碳酸氢钠洗胃1次后停止呕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了呕吐发生率、缩短了呕吐持续时间短、减少需洗胃治疗病例,表明利用10%葡萄糖10~20 ml喂哺起到冲淡、稀释、清洗胃内黏稠液的作用,同时通过新生儿反复呕吐又达到了洗胃的目的[3]。

3.2加强新生儿观察护理,改变喂养方式可减轻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程度,新生儿出生2~4 d常因大小便、皮肤及呼吸水份的蒸发及摄入不足等原因,可出现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本组调查发现常规对新生儿呕吐(排除消化道畸形)给予禁食,加重了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增加了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机会。我们对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均实施母乳喂养、1小时喂哺10%葡萄糖10~20 ml、2小时喂哺10%葡萄糖15~20 ml,如无呕吐继续母乳喂养或给予人工代乳喂哺;对呕吐又吸吮无力者24例在护士严密观察下继续给予10%葡萄糖10~20 ml与人工代乳10~20ml喂哺下效果显著。据报道胃排空是在进食水后5分钟开始,而葡萄糖可在新生儿胃中停留10分钟以上,并且能被直接吸收利用[4],同时交替喂哺人工代奶,及时提供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结果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3.3新生儿呕吐常规处理措施为暂禁食,待呕吐停止后2小时方可正常喂养,如果反复呕吐持续24小时以上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洗胃等处理,这样护士只是被动的执行医嘱,失去了护士主动观察病情提供主动服务的工作积极性,更不能及时给新生儿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及水份,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葡萄糖是新生儿大脑代谢主要的、基本的能量来源,新生儿低血糖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5],而观察组则改变原来禁食做法,改为由护士主动多次喂哺10%葡萄糖与人工代乳,以达到利用胃排空促进胃内黏稠物排泄的目的,减少洗胃给新生儿带来的刺激与痛苦,消除家属的不安情绪,依靠专业人员的精心护理与喂养,结果显著降低了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3.4新生儿出生后2~3d,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正常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6],观察组由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发生生理性黄疸发生例数少儿为28例,而且出现生理性黄疸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晚,黄疸消退快;而对照组则因禁食,又不能及时补充水份等致使胆红素排泄减少,在体内过多积蓄,致使生理性黄疸发生例数多为46例,并且黄疸出现早、消退延迟,因此给新生儿及早补充水份,喂哺10%葡萄糖在新生儿生长发育中非常重要。

4结论

通过观察分析加强对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呕吐、低血糖、生理性黄疸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程度,为新生儿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同时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4-156.

2周素芬.洗胃治疗新生儿呕吐.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111-112.

3董盛霞,樊 平.喂哺10%葡萄糖治疗新生儿羊水呕吐的效果观察.护理杂志,2004,1(2):6-7.

4钟国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3-121.

5刘春华.84例新生儿低血糖的观察及护理.护理研究,200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