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肠胀气护理方法

新生儿肠胀气护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肠胀气护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肠胀气护理方法

新生儿肠胀气护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剖宫产;莱菔子;排气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现象。剖宫产技术的普及、麻醉方法的改进、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是剖宫产范围扩大、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1]。剖宫产术后产妇因麻醉、手术创伤、牵拉刺激、术后禁食以及自控镇痛的广泛应用,使肠蠕动减弱,易出现术后腹胀,排气时间延长。肠胀气不仅给产妇带来严重不适感,而且影响产妇的进食和睡眠,又难以早开奶、早吸吮,影响了新生儿喂养[2],因此促进剖宫产术后排气,对产妇和新生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尝试用莱菔子水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排气,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至6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初产妇共100例,年龄23~35岁;孕周36~42周;健康状况良好,无妊娠合并症、消化道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择期手术62例,急症剖宫产手术38例;均为硬膜外麻醉,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采用连续药物静脉输注镇痛。随机按择期、急诊手术各半,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间、新生儿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年龄、手术时间、新生儿体重比较(略)

 

1.2  方法 

试验组:莱菔子150 g加水2 000 ml,先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0 min,弃渣取汁,产妇术后6 h可分次饮用;对照组:术后6 h服温开水。重点记录每位产妇的首次排气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 

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为(17±5) h,短于对照组(25±7) h(t=7.622,p<0.01)。

2  讨论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肠胀气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禁食6 h无恶心呕吐开始进清淡流质饮食,肠蠕动恢复后进半流质饮食,排气后进普食,已经成为常规的护理方案。剖宫产术后患者一般在术后12~24 h内肠蠕动完全消失,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一般在术后48~72 h整个肠道蠕动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而运行,气血来源于水谷精微,术后早期禁食以及恢复饮食后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不足以补充体内消耗的热量以及产后泌乳的营养需求。这对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的今天,极为不利。因此临床上采用一些方法来促进排气,如早进食、早活动、按摩腹部、针刺足三里、合谷穴等,均可使排气时间不同程度的缩短。剖宫产术后(12.28±3.39)h排气是目前国内报道最短的术后排气时间[3],而我们观察的莱菔子水促进排气时间为(17±4.5)h,与之相比略有延长,但与对照组比较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含脂肪油及挥发油。脂肪油内含多量的芥酸、亚油酸、亚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挥发油内有甲硫醇,莱菔子质润多油能润肠通便,有消积滞、化痰热治食积胀满,消渴之功效。剖宫产术后由于手术操作刺激和术中麻醉术后持续镇痛药物的作用,致使胃肠气机紊乱,瘀血停滞。鉴于莱菔子的特殊功效,煎成汤给产妇饮用,可以调节肠胃气机,对抗肾上腺素对肠管的抑制作用[4],促使胃肠功能恢复。另外,莱菔子还含有抗菌物质莱菔子素,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5],产妇饮用莱菔子水对预防术后感染有一定积极意义。经临床观察产妇饮用莱菔子水后乳汁无异味,不影响新生儿哺乳。本文排气时间虽然不及温水足浴+果导口服[3],但优于其他方法,且方法简单,仍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华少萍,胡春霞,莫秀兰.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证动态变化及增长速度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455457.

2 刘朝霞,唐彦芹,郜继革,等.卡孕栓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河北医药,2009,31:2353.

3 彭桂芝,黄瑛,廖滔,等.温水足浴配合果导口服对促进剖宫产术后排气的研究.华夏医学,2005,18:705.

新生儿肠胀气护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是幽门环肌肥厚、增生致管腔狭窄引起的输出道不完全梗阻。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两孔法为我院治疗先天肥厚性幽门梗阻的常规方法,由于新生儿不同的生理解剖特点,给护理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9月采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两孔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16 例,其中男91 例(78.25%),女25 例(21.75%);平均年龄54 d;平均体重3.2 kg。患儿均有呕吐病史,术前经体格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而确诊;并发症:肺炎47 例,电解质紊乱23 例,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11 例,黄疸19 例,中重度营养不良16 例。患儿术前基本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麻醉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时间15~28 min。

2 护 理

2.1 术前访视

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患儿,评估身体状况,制订护理计划,减轻患儿家长术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小儿心理伤害特别是新生儿心理伤害的最大特点是母爱缺失,因此,缩短手术中与母亲分离时间是小儿外科手术心理保护的原则[1]。向家长简单介绍手术过程、麻醉方法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观察患儿皮肤、黏膜颜色,营养状况及有无并发症,完善术前检查及化验。

2.2 术中护理

2.2.1 用物准备

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熟练掌握操作程序,使吸引器的负压处于20 kPa左右,并选择6号硅胶吸痰管置于手术床右侧,备好生理盐水;提前打开手术间的空调,室温24~26 ℃,湿度50%~60%,变温毯提前预热,使毯面温度设定在38~40 ℃,患儿体温维持在37~38 ℃。高压灭菌后的常规手术器械包,腹腔镜专用器械:气腹针、5 mm穿刺套管1个、3 mm穿刺套管2个、3 mm小电凝钩1个、无损伤抓钳、幽门钳、CO2气腹管等;腹腔镜相关设备:显示器、摄像头、冷光源、CO2气腹机、单双极高频电刀等。

2.2.2 手术方法

一个5 mm搓卡于脐部插入腔镜,另一3 mm搓卡于右上腹置入操作钳。用无损伤抓钳将幽门推离肝脏,暴露幽门;换用3 mm电钩切开幽门浆膜层及浅肌层,幽门中段达深肌层;用幽门钳缓慢分开深肌层,缝合搓孔。若幽门肌层出血可电凝止血,或将长5~6 cm,宽0.5 cm的纱条经脐部5 mm搓卡塞入,轻压止血[2],必要时可用1%肾上腺素纱条压迫,检查创面无渗血、黏膜无破损,排尽腹内余气,拔出套管,依次缝合伤口。分别折叠两个3 cm的正方形纱布块加压搓孔部位,小敷贴固定。

2.2.3 巡回护士的配合

认真做好交接核查,接患儿至手术室,避免患儿哭闹而引起缺氧、紫绀及胃肠胀气,协助麻醉师尽快给予基础麻醉,使患儿熟睡;护理操作要轻柔;由于该病患儿均为婴幼儿,体重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要注意做好保暖,进行各项操作尽量避免身体不必要的暴露;严格执行三方查对制度,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在麻醉进行前应对患儿腕带上的信息,对照病历逐一核查,严防差错事故;注意输液部位的保护,防止液体渗漏,在麻醉诱导后,及时根据患儿体重、血压调节液体输入速度;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摆好患儿,摆放时妥善固定好胃肠减压器,避免脱出,并对患儿予以适当约束;将显示屏、CO2气腹机摆放于患儿左前方,打开电源,连接气腹机、显视器、各种导线、电凝设备;手术部位碘伏消毒后,将新生儿负极板贴于患儿臀部,与皮肤密切接触,同时注意患儿的身体勿与金属接触,以免造成电灼伤,调节电切电凝功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常规建立气腹,二氧化碳气腹压力为8~10 mm Hg(1 mm Hg=0.133 kPa),术中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由于腹腔压力增高,造成潮气量减少,有心跳骤停的危险,须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配合麻醉师抢救;手术结束后,常规清点器械、敷料及置于腹腔内的止血纱条。关闭各仪器,切断电源,及时收好摄像头、各导线,以免滑脱损坏,避免扭曲,损伤光导纤维束。

2.2.4 器械护士的配合

提前20 min刷手,穿无菌手术衣,检查腹腔镜器械功能是否完好,配件是否完整;连接线用一次性无菌套袋套好,固定于手术单上,备好常用手术器械;器械护士提前准备3~4根长5~6 cm、宽0.5 cm纱条,将纱条的毛边处理干净,防止遗落腹腔;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准备术中止血;要掌握手术进展情况,熟悉器械使用方法,准确熟练传递器械;关闭腹腔前,清点器械、敷料、纱条等,手术结束后,认真检查腹腔镜器械有无损坏及零件是否完整,做好清洗、保养、灭菌工作。

2.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协助麻醉师拔出气管插管,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以及有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发生;出现哭闹躁动时,注意保护患儿,防止坠床发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患儿离开手术室,途中注意保暖,将患儿头转向一侧,观察呼吸、面色,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术后3 d内回访,了解患儿病情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3 体 会

新生儿由于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低,病情变化快,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与成人有很大差别,配合新生儿手术,必须了解其发育特点及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避免了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的皮下脂肪较薄,体温调节功能不全,热量易消失,术前皮肤消毒及身体大面积暴露,可使体温下降,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症,还可诱发其他疾病。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暴露,在保暖过程中环境温度非常重要,应在麻醉开始前提高室温,新生儿头部热量丢失占全身的44%,根据患儿情况使用敷料包裹头部,可有效保持患儿体温。注意患儿面色皮肤温度,了解保暖是否适当。尽可能使体温保持在36.7~37.3 ℃。在保暖过程中,观察全身皮肤情况,注意有无压伤、烫伤。

新生儿皮肤娇嫩易损伤,所以接触患儿时动作一定要轻柔。粘贴及去除负极板、心电监护电极片时,要注意保护好皮肤,避免人为损伤;术中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循环,防止皮肤、周围神经损伤。护士需熟练掌握腹腔镜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加强对腹腔镜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如条件许可,可设专人负责。术中积极配合医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儿手术风险,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使患儿平安度过手术期。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两孔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护理、康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因营养不良造成的伤口开裂,在我院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首选的手术方式,根据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病理生理特点,制订合理的手术护理方案,密切配合医生,降低了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减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麻醉苏醒期,使术后恢复快,取得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新生儿肠胀气护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3-151-03

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胚胎期膈肌发育不全,部分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压迫肺组织,影响肺发育和肺膨胀不全,出生后以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儿科危急重症。据报道,在新生儿期的发病率为1/1000~1/3000,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急诊手术还纳腹腔脏器,修补缺损膈肌,恢复肺功能是抢救治疗先天性膈疝患儿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1]。本科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6例先天性膈疝新生儿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就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例新生儿,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4~72h。早产儿2例,足月儿4例。均为第一胎,顺产1例,剖宫产5例。均有极度呼吸困难、三凹征和紫绀等呼吸系统临床表现。2例出现精神萎靡,4例啼哭不止,2例呕吐,1例腹胀。6例患儿经X线和B超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膈疝,均为左侧膈疝。

1.2 治疗方法

入院时查动脉血气分析均存在严重低氧血症。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补充血容量、纠正内环境紊乱等短期术前准备后,急诊在全麻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仔细检查腹腔脏器无坏死后,顺序还纳腹腔脏器,涤纶补片修补缺损膈肌,放置胸腔引流管后关胸。术后行持续胃肠减压、呼吸机辅助呼吸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2 结果

术后1例早产儿因肺本身发育不良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于术后第3天死亡。存活5例,其中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及持续呼吸机治疗痊愈。5例出院后随访8~34个月,生长发育及肺发育良好。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改善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先天性膈疝患儿由于心脏和肺被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所压迫,所以出生后均有轻重不等的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轻者应酌情给予氧气吸入,严重者应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当需要用面罩加压给氧时,应先留置胃管,避免球囊加压通气引起腹胀而加重呼吸困难。严重呼吸困难时应果断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并充分镇静以避免人机对抗所致氧耗增加,抬高床头,头高足低位,使膈肌下降,增加胸腔空间,以利于肺复张。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可肩下垫枕,避免气管弯曲,勤翻身拍背和吸痰。吸痰时应控制负压,以免损伤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早产儿应控制在70cm H2O以下,足月儿应控制在100cm H2O以下。应用温床保暖,保持体温在36.5~37.2℃间。各项操作尽量轻柔,绝对无菌,避免感染。有肺部感染者应行积极的抗炎治疗。

3.1.2 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 患儿入院时即绝对禁食水,为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而引起和窒息,患儿头应偏向一侧。留置鼻胃管并行负压吸引,必要时抽取胃液,减轻胃肠胀气对肺的压迫。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并记录,如引流液的颜色变为鲜红色或咖啡色时,应高度警惕胃肠坏死可能并及时手术治疗。

3.1.3 观察一般状态和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状态及反应程度,触摸四肢皮肤温度,观察末梢循环灌注情况,触摸皮肤弹性度,了解有无脱水。及时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和经皮血氧饱和度。观察患儿呼吸状态和呼吸频率,及有无三凹征发生。视诊双侧胸廓起伏和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有无腹胀发生,听诊肠鸣音,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应给予开塞露灌肠。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h出入量,维持内环境平衡。

3.1.4 营养支持 正确评估患儿营养状况,应用全静脉高营养,补足代谢及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纠正负氮平衡。必要时给予新鲜全血、红细胞、血浆、白蛋白及球蛋白,纠正患儿贫血和增强抵抗力。补足液体量,但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短时间内容量负荷过多而引起心衰。

3.2 术后护理

3.2.1 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 由于胎儿期间肺组织受压迫,导致肺发育不全,患儿出生后肺功能降低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和缺氧。由于气管插管及吸痰等侵入性操作的进行,增加了患儿肺部感染的机会,因此各项操作应遵循无菌原则。查血气分析、监测内环境,警惕患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时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本组1例早产儿因肺本身发育不良,术后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而于术后第3天死亡。

新生儿的肺储备能力和缺氧耐受性差,即使很小量的气胸也可能导致死亡。新生儿胸壁薄,呼吸音传导性好,单靠听诊很容易漏诊气胸,尤其是对侧气胸。当患儿气道峰压明显升高及拔出气管插管后有三凹征及缺氧表现者,应高度怀疑气胸存在,及时行X线检查并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术排出胸腔积气,促进肺复张。

3.2.2 护理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抬高床头30°,拔出气管插管后抬高床头60°。可使腹腔脏器下移,增加膈的活动度,增加肺活量,促进肺复张。还可减轻疼痛及促进胸腔积液的排出。

3.2.3 胃管护理 行膈肌修补术时,需将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还纳入腹腔,增加腹压;部分患儿可能发生嵌顿疝需切除部分腹腔脏器;所以患儿术后均有腹胀发生。为降低腹压,减轻腹胀,本组患儿术后均予禁食水,行持续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期间,负压引流盒应低于床头,保持胃管通畅,并观察胃液量、颜色及性质并准确记录。妥善约束患儿,并向家属做好健康宣教,避免患儿牵拉导管。重视口腔护理,每天至少2次,避免口腔感染。观察腹胀减轻及肠鸣音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排气后开始进食。饮食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尽量母乳喂养。首先经胃管注入少量温水,如无呕吐和腹胀发生,可逐渐过渡加量。如吸吮无力,应保留胃管,经胃管注入。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如便隐血试验阳性应继续禁食水。

3.2.4 体温的护理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多,因此术后容易出现体温不升。术后应放入温床保暖。床温设定在28~30℃,湿度50%~60%为宜。如无温床,可加用棉及热水袋保暖,但水温不宜超过50℃,防止烫伤。各种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散热。

3.2.5 循环监测 由于大量腹腔脏器还纳入腹腔后,解除了对肺的压迫,早期可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导致患儿循环障碍。应用强心利尿及呼气末正压治疗可防止复张性肺水肿发生。本组6例患儿术后立即静推西地兰和呋塞米,并加用5cm H2O的呼气末正压,均无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由于出生后患侧肺不能充分复张,肺动脉压力下降不明显可导致动脉导管持续开放,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甚至可引起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为防止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应使用镇静和肌松剂,充分镇静,防止患儿躁动;并保持适当的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28~35mm Hg间。同时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尿量及内环境变化。本组2例患儿由于缺氧、心脏受压及纵隔移位可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表现为尿量小于1mL/(kg・h),血压低于80/50mm Hg,四肢冰凉,末梢循环灌注不良,给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2~5g/(kg・min)持续泵入,2例患儿均于1天后病情明显改善,四肢变暖,血压回升,尿量达到1~2mL/(kg・h)。

3.3 重视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3.3.1 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患儿应放入单独病室,使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注意通风,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控制探视次数和人数,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定时为患儿叩胸拍背,雾化吸入,帮助患儿排痰。

3.3.2 预防褥疮 衣物及床单应柔软、干净。定期翻身,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每天至少温水洗浴2次,便后及时清洗会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促进患儿舒适,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以利于早日康复。

先天性膈疝是新生儿期危急重症之一,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由于对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并发肺发育不良的认识提高,部分学者认为在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延迟手术时机,等到肺发育成熟后再手术可降低术后死亡率。但是大部分学者仍坚持急诊手术,诊断明确后即手术,修补缺损膈肌,解除腹腔脏器对肺的压迫,术后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有利于患儿肺发育,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2]。本组6例患儿均行急诊手术,术前经短期呼吸支持和纠正内环境紊乱,术后1例死亡,存活5例远期预后良好。新生儿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全,储备能力差,再加上膈疝导致的严重缺氧,手术死亡率高,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和严密监护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3-6]。

[参考文献]

[1] Chiu PP,Ijsselstijn H.Morbidity and long-term follow-up in CDH patients[J].Eur J Pediatr Surg,2012,22(5):384-392.

[2] Tovar JA.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J].Orphanet J Rare Dis,2012,7(1):1-15.

[3] 钱富华.新生儿先天性膈疝2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2218-2219.

[4] 王伟杰,吕俊英,陈鲜威,等.新生儿先天性膈疝52例诊治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O12,19(18):13-14.

[5] 陈中献,刘文英,熊忠讯,等.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9(26):457-458.

新生儿肠胀气护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睡眠障碍;原因分析;护理

现代的麻醉观点认为,麻醉不光是保持患者的持续无意识状态,还需要而进行期间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观测。小儿患者因为在年龄、生理解剖情况情况等方面不同于成年人,如何使小儿患者能够顺利的完成全麻手术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笔者对我院采用全麻麻醉的小儿手术治疗患者例,其中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有25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7月~2011年12月采用全麻麻醉的手术治疗患儿252例,其中男性患者144例,女性患者108例;年龄2d~11岁,平均4.4±1.6岁;其中新生儿患者3例,婴儿患者38例,幼儿患者31例,儿童患者180例;手术部位:腹部手术患儿共106例(42.06%),颅脑手术患儿共46例(18.25%),胸部手术患儿共20例(7.94%),其他部位手术患儿共80例(31.75%)。

1.2 护理

1.2.1 麻醉前护理 手术前1 d手术护士要对手术患儿进行访视,对手术患儿的心理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了解,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不同的心理状态作出相应的心理安慰[1],减少手术患儿对手术的的恐惧及陌生感。将手术间的温度调整到24-26℃,相对温度调节到60%左右,并准备好术中所需要的各种液体、器械、急救药品、吸引器等,并将手术室内的各种环境、设备及相应准备介绍给手术患儿的父母,同时暗示手术的主刀医生及同台的麻醉医师具有高超的医术,增强患儿父母对手术的信任感,可以帮助父母解除各种疑虑,密切的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小儿手术患者特别是婴幼儿手术患者最大的手术心理伤害是手术中需要与母亲分离,因此,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题,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即婴幼儿与母亲的分离时间,是小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心理保护的基本原则。为了有效的缩短母亲与手术患儿的分离时间,避免患儿因为剧烈的哭闹而造成缺氧、嘴唇发绀及胃肠胀气等症状,手术日当天让家长陪伴手术患儿至手术室正门口,手术室护士接患儿并在手术室门口协助麻醉医师对患儿先进行全身的基础麻醉,待患儿在母亲身边熟睡后,再将其接入手术室[2]。

1.2.2 术中护理

1.2.2.1 严格核查制度 手术患儿进入手术室时,接患儿护理要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手术的名称及部位、术前用药情况、检验结果等资料,要特别注意询问患儿的禁食水的时间。

1.2.2.2 静脉通路的护理 患儿建立静脉通路后,根据手术的不同部位选取不同的静脉对患儿进行穿刺,于穿刺处留置静脉输液针。对较胖并且皮下脂肪较厚的婴幼儿,进行正常静脉穿刺比较困难,如有必要可以选择颈外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可静脉通路上接接T型延长管,以利于患儿的静脉输注给药。对输液量及滴速进行控制,新生儿应该采用微量泵输液。一般患儿按10mL/(kg・h)的速度进行补充,术中密切注意患儿的出血情况、血压及尿量等指标,随时对患儿的输液量进行调整,避免由于输液不足或输液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配制静脉输注药物时剂量一定要精确[3]。

1.2.2.3 气管插管的护理 术前禁食6-12h,婴幼儿喂奶停止4h,术前2 h所有患儿禁止喂水。常规准备好负压吸引器并进行调试,确保吸引工作正常,使其吸引压力保持在10 kPa左右,连接好吸痰管后放置于手术床右侧进行备用,术中随时对口鼻腔以及咽喉部的各种分泌物进行清除。小儿全麻时正确的平卧手术:肩下采用泡沫垫垫高,头后仰并且偏向一侧。如果患儿呼吸不畅,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以帮助患儿呼吸。

1.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等到患儿的呼吸、循环处于稳定状态后,将患儿送至麻醉恢复室进行恢复,转移途中注意患儿的身体保暖,备好氧气袋,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观察手术患儿的呼吸及面色,以保证患儿的安全。做好与恢复室护士的交接班工作[4]。

2 结果

所有患儿在围手术期均给予精心的护理,无因护理事件造成的患儿影响,术前及术后患儿均未出现不安、恐惧、哭闹等表现,手术均顺利完成。

3 讨论

患儿极宜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当周围的环境发生改变,周围出现陌生的人员,均会感觉到不安及恐惧感,造成患儿出现不安、哭闹等表现。护理人员术前及术后应该给予患儿十分热情的体贴与关怀,并鼓励患者,让患儿的精神放松,并与患儿的家长沟通,一同帮助患儿放松心情,提高患儿的医嘱遵从性。

综上所述,对围手术期小儿全麻患者进行精心的个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意外的发生,缩短手术的时间,是手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新生儿肠胀气护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产力异常;分娩;护理

临床上异常分娩的发生率主要和产力异常有关,护理干预是有效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从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产力异常分娩产妇30例,对其产力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9岁。以胎位异常或头盆不称、精神因素、针静剂或静痛剂药物的应用为诱发疾病的原因。

1.2 病因分析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1.2.1 病因分析 多为几项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精神因素、胎位异常或头盆不称在高龄初产妇中较为多发,产妇多因精神过度紧张或恐惧,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呈紊乱的状态,同时因产妇产后对镇静剂或镇痛剂大剂量的不恰当的应用所致。

1.2.2 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产妇体力的消耗因产程延长而逐渐加重,精神上也存在一定压力,临床可出现肠胀气、疲乏无力、尿潴留的症状,对宫缩可造成影响。患者病情重时还可造成酸中毒、脱水发生;膀胱在第二产程延长时,使耻骨联合与胎先露压迫时间过长,易导致尿道阴道瘘和膀胱阴道瘘的发生,阴道检查、胎膜早破或肛诊均可使感染的机会增加,宫缩乏力可造成产后出血、胎盘发生滞留等。

1.3 护理干预

1.3.1 常规护理 健康宣教:向产妇及家属就产力异常的知识做简单介绍,指导产妇合理进食、规律休息、有效保存体力,及时将大、小便排出,依据患者情况给予导尿和灌肠。合理应用药物:依据患者情况,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和静脉输液。鼓励患者深呼吸、行背部按摩等对疼痛采用支持性措施进行缓解。支持护理:向产妇解释各项操作的目的。鼓励家属给予产妇身体和情感的舒适,运用松弛、暗示及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降低宫缩痛。随时向家属及产妇告知产程进展的情况,消除其恐惧心理和思想顾虑,树立分娩的信心。环境护理:为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设置舒适、安静的分娩环境,对产妇提供心理支持。

加强产时监护:对母体的生命体征、胎心率、宫缩进行密切观察,对异常情况进行早期发现,以降低胎儿窘迫及母体衰竭的发生率,特别是产妇在使用前列腺素或宫缩素时,对胎先露下降和宫颈扩张情况进行持续评估,对产程进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1.3.2 心理护理 积极主动和产妇及家属沟通,对其顾虑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并以亲切、耐心、理解、平静的态度给予安慰和支持,打消产妇的思想顾虑,了解相关产程及护理和治疗程序,促进分娩顺利进行[2]。

1.3.3 护理干预在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中的应用 对胎头已为衔接表现,无头盆不称情况,宫口开大>3cm,可行人工破膜,对羊水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在500ml 5%葡萄糖液中加入2.5U缩宫素,初始为8滴/min,后缩宫素的滴数依据产妇宫缩强弱情况进行有效调节,每分钟需控制在40滴以内,对宫缩状况进行维持时,最好宫缩间歇为2-3min,持续40-60s。需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对缩宫素的静滴进行观测,严密记录血压、宫口扩张、心音、宫缩及先露下降情况。产妇为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需做好手术前准备,备好急救物品。若头盆在第二产程呈相称状况有子宫收缩乏力出现,为加强产力可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胎儿出现窘迫征象应尽量将分娩结束,胎头已过坐骨棘平面但颅骨无明显重叠者,可行胎头吸引术或产钳协助分娩,若情况严重可选择剖宫产术。可将20ml 25%葡萄糖液加入10-20U缩宫素于第三产程胎肩娩出后静滴,对产生出血进行预防。对胎膜早破、产程长及手术者应积极预防其出现感染。

1.3.4 护理干预在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中应用 产妇为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时,应对子宫收缩情况进行调节,使其正常极性及节律性恢复,可应用镇静剂,产妇休息充足后多呈协调性子宫收缩表现,但头盆不称及胎儿窘迫者应禁用镇静剂,及早实施剖宫产术。为避免病情加重,禁止缩宫药物在子宫收缩成协调性恢复前应用。

1.3.5 护理干预在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中的应用 孕妇有急产史者,需早于预产期1-2w入院待产。避免在临产后灌肠,积极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和接产的准备。可指导产妇在娩出胎儿后每次宫缩时张口呼气,禁向下屏气,将分娩速度减慢,对会阴进行消毒,为接生准备时间。对新生儿坠地或急产来不及消毒者,需对有无感染征象进行观察,包括有子宫压痛、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等情况。对新生儿尽量及早给予破伤风抗毒素肌注,另外给予维生素K10mg肌注对颅内出血进行预防。对外阴和阴道情况产后做好密切观察,及时缝合裂伤并预防感染。

1.3.6 护理干预在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中的应用 对造成子宫痉挛性狭窄环的原因仔细查找,以做到及时纠正。可按依嘱在胎儿无窘迫征象时,给予10mg吗啡或100mg哌替啶肌注,对异常宫缩在给予宫缩抑制剂自然消失后,宫缩呈正常恢复,可等待自然分娩或行阴道助产。若子宫痉挛性狭窄经以上处理后不能有效缓解,胎先露部较高,宫口未开全,或胎儿伴有窘迫征象,均及早实施剖宫产术。若胎儿在宫内死亡,需对宫缩情况进行缓解,以对母体不造成损害的前提下,以阴道助产对死胎进行处理。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均成功分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小结

产力包括腹壁肌收缩力、子宫收缩力、膈肌及提肛肌收缩力,子宫收缩力为其中的主要部分。在分娩过程中,子宫的对称性、节律性及频率、强度过弱或过强及极性不正常,均为子宫收缩异常的范畴,临床上简称为产力异常。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和过强两种,以协调性和非协调性来划分,并依据出现症状的不同时间,又分为产程开始即出现的原发性、产程进程后出现的继发性。临床上异常分娩的发生率主要和子宫收缩乏力有关。对产力异常的孕产妇在围产期进行密切观测,有针对性地依据不同的产力异常类型进行护理干预,改善了母婴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