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改良土壤的措施

改良土壤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改良土壤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良土壤的措施

改良土壤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马坡镇 土壤 改良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121-01

1 引言

马坡镇地处江苏重镇徐州市,众所周知,徐州作为江苏省的工业中心,一直为江苏省的工业发展个经济总值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是在工业辉煌的背后,是大量的工业“三废”不经处理或者是简单处理便直接排放近土壤,使得徐州市下辖的乡镇以及周边地区的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在国家提出“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农业部门以及相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对土壤改革方案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关心程度。

土壤改良,顾名思义,是将土壤向一个良好的方向进行改进。这样的做的好处数不胜数,例如,经过科学的土壤改良后,土地可以克服其先天性的不足例如结构上的不科学以及养分的缺失等,同时,经过土壤改良的土地其基本肥力以及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以及菌类其含量明显比普通土地高出许多,对于作物的生长以及其高产增收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根据现代科学的相关理论,土壤改良在不同的地区是有不同的步骤组成的。具体到马坡镇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由两个步骤构成:第一,对于基本农田的土壤改良,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使得土壤的流失量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第二,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对土壤的肥力进行改良,缺少哪一种肥料就加哪一种肥料,如若某种肥料过多,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以及生物学知识和一些现实因素来将其减少,使得土壤的肥力在动态之中保持最佳,为作物的增产增收提供坚实的基础。

2 马坡镇土壤改良的几点建议

2.1 对化肥的使用进行科学控制

当化肥在我镇普及之初,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以及对农作物的反应的快速等无可比拟的优点,使得农民朋友对于化肥的使用量以及频率等都超过了规定值,而且这样的做法持续了许多年。随之而来的便是土地的肥力过剩而带来的土壤质量下降。例如土地的基本形状被改变:盐碱化以及沙砾化等现象在我镇层出不穷。因此,要想要改良土壤,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化肥的使用作出控制。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宣传以及农业技术部门的普及工作,使得农民朋友认识到,只有施对化肥,才能促进作物的生长,以这样的做法从跟上改变其思想状态;另一方面,针对于我镇现今的土壤情况,笔者认为相关的农业技术部门应该指导相关的农户进行土壤改良方案,以便于农业活动长期进行。

2.2 对无毒、可降解的地膜进行推广

在我镇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地膜可以说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黑心厂家为了抢占这一巨大的市场,利用品质低劣的原料来生产地膜,在短时期内的确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却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使用了劣质地膜的土地出现了“中毒”的症状,许多作物生长缓慢甚至减产以及绝收。因此,针对于这一种情况,笔者有以下建议:一方面,向农户宣传可降解、无毒的地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敦促相关的执法部门对一些黑心厂家进行依法取缔,使得市场上出售的地膜能够保障土壤的“健康性”。

2.3 改良灌溉方式

根据许多农民朋友的生产经验来看,许多农田在作物的种植期内采用大田漫灌的方式来对作物进行灌溉。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是不正确而且不科学的。一方面,这样的做法使用了大量的水力资源,使得农业用水始终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对于土壤的肥力涵养以及作物根系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要向改良我镇土壤的基本情况,就必须从改良灌溉方式入手。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情况,以滴灌、渗灌以及其他灌溉方式相结合来对作物进行灌溉,同时对灌溉的频率以及量等具体指标作出控制,通过雨量以及空气湿度等天气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灌溉的科学化来促进土壤结构的转型以及改良,最终促进作物的良好生长。

2.4 施加腐熟肥料来改良土壤质量

以往居民对土壤的改良方法是在土壤里加入家禽的粪便,这样做的方法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因为家禽的粪便中含有许多的化学盐类,这些盐类不仅不能被作物以及土壤吸收成为肥料,相反,这些眼泪对于杂草甚至是土壤内部的害虫有极大的促进生长的作用,使得我镇的农业田间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后来,随着腐熟肥料的相关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将一些有机肥腐熟后加入农田,但是由于一些现实原因,许多有机肥在没有充分腐熟后就被加入到了田间,使得作物以及土壤对肥料的利用率相当之低。因此,笔者认为,从这一角度出发,一方面,政府以及农业技术部门对于腐熟肥料的相关概念以及技术应该加以推广,使得全镇的农户都能够使用这一技术来改良土壤质量;另一方面,从农户的角度来说,应该对这一技术充分理解并且遇到困难时及时向农业技术人员请教。

3 总结

尽管我镇的土地基本情况还算良好。但是作为农业工作者,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因此,笔者建议。首先,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对土壤的改良作出宣传工作,并且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来对宣传工作作出支持,在全镇上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农业气氛,以便于土壤改良工作的进行;其次,相关的农业技术部门应该将一些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送”到农民朋友的手中,使得他们能够真正享用到这一技术,并且在实践中应用技术,为作物的增产增收和增加经济收入作出一定的贡献;最后,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一定要端正自身的态度,如果土壤的质量不加以改善,那么我镇的农业活动是不可能长久发展下去的。因此,农民朋友需要转变思想,积极配合相关的土壤改良运动。

参考文献

[1]周家成.关于对农村土壤改良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07.

改良土壤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菜田土壤;盐渍化;菌群失调;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46-02

抚宁县深河乡东桐叶村从1989年有棚室生产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种植规模由当年的667~1 333 m2,发展到了现在的36.67 hm2,种植模式由单一的韭菜发展到春提前、秋延后2茬西红柿,重复种植2茬西红柿已持续15年以上。连续种植单一品种造成西红柿线虫、溃疡等病害严重,80%的种植户减产、20%的种植户几乎绝收。为提高产量,增加效益,菜农们一味地大量施肥、用药,然而产量却未明显提高,有些种植户产量反而下降,出现了成本大幅增加,效益反而降低的结果。

菜农施肥方法存在重视化肥、不使用菌肥、轻视微肥、浇水过多等误区,造成土壤恶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土壤恶化主要体现在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土壤菌群失调、微量元素缺乏缺素症严重、土壤团粒结构破坏等方面[1-3]。当前菜田特别是老菜田的土壤亟需改良,解决办法:缓解土壤板结,减轻盐渍化;解决菌群失调;补充微肥;减少浇水次数[4-6]。经过几年的土壤改良,增产效果较明显。现提出简单的菜田土壤改良方案,仅供各地存在以上问题的老棚区菜农参考。

1 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

1.1 成因

长期以来,在许多蔬菜生产区均存在化肥使用不合理现象。有些菜农在施肥过程中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常导致用量过大,除了底肥过多施用以外,追肥量也超过实际需要。因此,施肥量超过标准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过多施用了化肥降低透气性,严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从而导致需氧性微生物活性降低,造成土壤熟化慢,形成板结。作物根系在该种情况下通气性差,容易出现沤根和烂根,更严重的是根系无法下扎,制约了对各种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吸收。由于养分比例失去平衡,引起作物出现缺肥症状。菜农为了保证作物得到所需肥料,就盲目加大施肥量。尤其在设施生产中,施肥后缺少雨水的淋溶,极易产生盐渍化。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后,土壤中盐离子浓度加大,蔬菜根系无法正常吸收水分,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土壤盐害发生初期,表现为地面有清霜产生,后期形成绿皮“青苔”,但是棚室内蔬菜无异常表现;土壤发生中度盐害时,地面出现红色胶状物,干后成为“红霜”,设施大棚内的蔬菜会在生长中期发生少量萎蔫;重度盐害发生时,地面呈现“盐霜”,类似白色结晶,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时,会导致腌根死棵。在温室内的蔬菜定植后难以生根,加重后期死秧。

1.2 解决措施

(1)药剂处理。可以采用汽巴松土精处理板结的土壤,降盐渍化。通过其物理作用,达到输送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透气的目的。松土精用量为4.5 kg/hm2,掺土450~600 kg,混合均匀后在作物根部附近进行撒施并浇水,有利于蔬菜根系下扎,改善其吸收养料和水分的状况。

(2)优化施肥,改良土壤。一是基肥尽可能地增施纤维素多的腐熟有机肥,例如,可施用优质堆肥或厩肥22.5~37.5 t/hm2。复合肥取决于种棚年数,新建棚750~900 kg/hm2,第2年减少为450~600 kg/hm2;4~5年后为300~450 kg/hm2;5~7年后为225~300 kg/hm2;7~10年后为150 kg/hm2;10年以上可以不使用。二是适度追肥,少量多次,并提倡根外追肥。如果一次性追肥过量,将增加土壤中的含盐量,从而抑制蔬菜生长发育。三是平衡施肥,酌减氮肥,增施磷、钾肥。四是施用多种高能生物有机肥或酵菌生物有机复合肥。五是因地制宜,如果菜地土壤氮含量偏高,可在夏季种1茬玉米,可以使土壤中氮含量降低。

(3)大水灌溉,排盐降盐。保护地由于连年种植蔬菜,易造成含盐量偏高,可采用大水沟灌排除盐分,注意灌排水要迅速,并且及时抢墒翻耕,可以有效打破板结土壤,有利于降低土壤含盐量。

(4)种植绿肥。利用大棚的空棚期,种植1茬绿肥,如苜蓿等,利用绿肥对盐分的吸收来降低土壤中的全盐含量,减轻土壤的盐渍化,将土壤中的盐分控制在适宜蔬菜生长的范围之内。在蔬菜种植前,菜农还可以将绿肥翻压到土壤中,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增强土壤对盐分的缓冲能力,促进土壤的改良。

(5)土壤深翻,降低盐量。有研究表明,土壤耕作层(5 cm以内的表层)容易积累盐分,而在25 cm以下的土壤中盐分聚集量较少。根据这一规律,应当在蔬菜收获后进行土壤深翻,通过该方法降低表层土壤含盐量。

(6)大量使用秸秆,改善土壤结构。在蔬菜生产中,地下大量使用秸秆或应用秸秆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从而达到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营养积累的目的。

(7)实行轮作,改善土壤性能。实行不同作物间的合理轮作可以调节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肥效,还可以减轻病害发生。深根性作物如豆类、瓜类、茄果类等可与等浅根性作物如葱蒜类、绿叶菜类、白菜类等进行轮作。

2 土壤菌群失调

2.1 成因

从对于蔬菜生产的利弊考虑,土壤中的生物菌分为有害菌和有益菌2类。土壤中的有益菌可以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而有害菌则容易引起土传病害的发生。由于种植时间延长,土壤中的有害菌繁殖积累,有益菌未相应地补充,造成菌群失调,引起秧苗死亡。

2.2 解决措施

为了平衡土壤中的菌群,不能仅依靠杀菌剂,同时应当采取措施使土壤中的有益菌群得到补充,以此恢复和协调有害菌与有益菌的平衡,从而促进蔬菜稳定生长。目前,可使用家园益微增产菌来补充土壤有益菌,用量为家园益微增产菌7 500 g/hm2+助剂750 g/hm2(助剂的目的是养菌),掺土450~600 kg。1个生长季节使用1~2次,具体根据地块情况而定。

3 微量元素缺乏

3.1 成因与危害

植蔬连年种植很容易导致土壤养分尤其是微量元素,如铁、钙、锌、硼等的偏耗,但是连作是蔬菜种植的普遍现象,由此引发的缺素症日趋严重,对蔬菜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生理病害发生严重,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3.2 解决措施

补充微量元素应当选对产品,掌握好使用时间,并且把握用量。一是底施。底施优力硼锌+瑞绿。优力硼锌补硼补锌,用量为3 000 g/hm2;瑞绿为EDDHA螯合态最稳定的铁肥,用量为750 g/hm2。在整地施肥时,将优力硼锌和瑞绿混合均匀,结合其他肥料共同施入。二是冲施。冲施瑞培乐。瑞培乐里面含锰、铁、钼、铜、硼、锌6种微量元素,含量全,利用率高,使用量少,每次追施1 500 g/hm2即可,配合冲施肥,补充各种元素,解决各种缺素症,平衡蔬菜吸收氮、磷、钾的比例,改变蔬菜品质。三是叶面喷施。叶面喷施微量元素适合于缺素症较轻的生理病害,应选螯合态较好的微肥,以保证其吸收率。补铁选用瑞绿,补钙选用瑞培钙,补锌选用瑞培锌,补硼选用瑞培硼。注意叶面喷施微量元素时,配合果蔬宝(内含稀土等)750倍液共同使用,效果更佳。

4 参考文献

[1] 刘义平.福安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改良途径[J].江西农业学报,2009(9):61-63,67.

[2] 张俊英,赵同科,许永利.氮肥施用与环境质量[J].华北农学报,2002(S1):223-229.

[3] 李春霞,陈阜,王俊忠,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8-70.

[4] 符建平,张丽红,王芳,等.日光温室不同蔬菜轮作体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S1):334-339.

改良土壤的措施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瓜州县现有耕地面积49.3万亩,全县移民区需改造的低产田面积达到22.85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80%,其中:盐碱地面积16.57万亩(重度盐碱地达到7.92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58%;板结地面积6.28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22%。目前,全县6个移民乡分别制定了土地改良、产业培育等规划,依托土地改良项目,积极发动移民群众,采取工程措施、增产技术措施、综合培肥措施、生物排盐、节水技术等措施相结合,2008~2010年共改良土地10.2万亩,其中,盐碱地面积改良6.52万亩,板结地面积3.68万亩,同时,把发展传统产业和特色种植业相结合,使移民乡特色产业面积达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人均从特色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占移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逐步形成移民乡镇主导产业的优势和特色,缩小移民群众与老乡镇居民的生活差距,实现移民乡镇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与工作措施

1.深入研究,明确思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前提,以促进移民乡镇农民增收、增加农业效益和移民乡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盐渍化程度,以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相结合,采取不同的治理改良模式。同时,将耕地综合改良利用与生态培育相结合;将耕地综合改良利用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达到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持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根据移民乡镇土地改良规划,我县分别成立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县上成立由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行政领导小组,各尽其责,协同工作,做好物资调运、人员组织、资金配套落实等诸项事务;农技中心成立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土肥站站长任副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措施的落实、技术培训等工作。

3.因地制宜、完善技术要求

从改良技术要求看,耕地综合改良治理,应以治水为先导,以培肥地力为核心,治“旱、涝、盐、碱、薄“等障碍因子为目标,首先针对耕层薄瘠渗漏层土壤粘重的实际,采用深松机械深耕翻、中层爆破等工程技术措施,破除或松动粘重层,增加土壤渗透性;二是着眼于区域水盐平衡,对水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建立流域完整的灌溉制度及排水、排盐系统,防止盐分进一步表聚,注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建立新型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用水不当而引起盐分重新分配和地质因素造成的盐碱地的发生,同时,加强在土壤肥力、墒情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工作,为各项改造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三是针对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实际,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等耕地综合培肥建设,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耕地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技术措施

结合土壤调查结果,确定了如下改良技术措施:

1.工程措施

根据渗漏层粘重出现层位、厚度,采用深松机械深耕翻结合人工耕翻、机械挖掘、中层爆破等改造措施,破除或松动粘重板结层,增加土壤渗透性。

2.增产技术措施

建立以高产玉米、耐盐性啤酒大麦、棉花、油葵、甜菜等种植生产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移民乡镇群众增产增收。

3.综合培肥措施

针对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实际,逐步推进以秸秆还田、复种绿肥、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为中心的综合培肥技术,提高耕地有机质养分含量及耕地地力水平。

4.着眼于区域水盐平衡,应用生物排盐

防止盐分进一步表聚,采用引种盐地先锋植物,推广红豆草、毛苕子覆盖种植等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生物排盐。

5.从控制灌溉定额入手,开展节水技术

推进膜下滴灌等新型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体系建立,解决由于用水不当而引起盐分重新分配造成的盐碱地的发生。

6.加强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

为各项改造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促进区域耕地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取得的成效

1.经济效益

通过对移民乡镇土壤改良技术的推广实施,使移民乡镇地下水位下降,耕土壤盐分降低,产量得到提高,以小麦为准,改良后产量水平如下:高标准改造移民乡镇粮食产量达到250公斤/亩,亩增产粮食在30公斤以上;综合改造移民乡镇粮食产量达到150公斤/亩,亩增产粮食在20公斤以上。

2.生态效益

通过土壤改良技术的推广实施,将大大改善移民乡镇基础设施条件,有效地遏制移民乡镇土壤盐渍化发展势头,提高了移民乡镇土地改良的效率。

盐化指标:在0~100厘米土层内全盐含量:轻度盐碱地0.4~0.7%,中度盐碱地0.7~1.1%,重度盐碱地1.2%以上。通过相应治理措施,全盐量控制在0.4%以下。

耕地综合培肥指标。通过实施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耕地综合培肥技术,使移民乡镇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层深度增加20~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3g/kg,速效氮增加30mg/kg,速效磷增加5mg/kg。

节水目标。通过行之有效的节水农业生产技术,使移民乡镇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节水率提高30~35%,提高农业用水的再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

3.社会效益

通过在移民乡镇推广先进的土壤改良综合治理措施,在各移民乡镇建立一定规模的综合培肥高标准移民乡镇和示范移民乡镇,辐射带动我县其它乡镇,开展广泛技术培训,使我县移民乡镇农业节水科技普及率达到8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30%以上,为提高移民自身素质,发展移民乡镇农业经济奠定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1.土壤渗漏层粘重、板结、排水不畅

根据实地调查和现场挖掘土壤剖面分析,大多数土壤剖面中下部均大量出现青白淤积层,质地粘重、渗水不畅、透气不良,不仅严重浪费水资源,也易造成土壤盐分大量表聚,加之风蚀作用的影响,土壤表层覆盖着风积物,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生产能力和毒害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结果显示,在各移民乡镇灌水8天后不渗水,20天以后难以下渗的问题较为普遍。

2.土壤耕作层盐渍化问题突出,急待改良培肥

移民乡镇因多是荒地开发,土壤表层普遍含盐,盐渍化危害问题突出。经实地调查统计,现有耕地中,土壤PH值达8.5以上,盐化土壤面积达6.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4.2%,其中轻盐土0.76万亩,中盐土1.23万亩,重盐土1.81万亩。区域土壤中全盐含量在0.5~1.5%,整体评价为中、重度盐渍化,同时,区域的土壤碱化度也较高,多在9.96~46.38%间。

3.土壤养分含量极低,急待培肥提高

根据省农科院化验室和我站化验室提供部分样品测试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偏大,在1.37~1.52g/kg ,说明土壤粘重程度较高;土壤养分含量除速效钾较高外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8g/kg的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在0.13~0.47g/kg的水平、全磷含量在0.21~0.28g/kg的水平、全钾含量在1.27~2.61g/kg的水平、碱解氮在8.6~30.7mg/kg的水平、速效磷在1.1~4.9mg/kg的水平、速效钾在62.82~229mg/kg的水平。总体养分评价结果,除速效钾含量较高外,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低,需要完成土地复垦工作后,通过大量施用有机肥,实施配方施肥技术等培肥增产技术,尽快提高有机质,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

4.田间防护林不配套,将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移民已栽植了大量的农田防护林,但树龄小、防风能力弱,但立足我县实际,每年降雨稀少,气候干燥,风沙侵蚀问题突出,加之土层粘重、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树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保证移民乡镇持续稳定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建设适应各移民乡镇实际的田间防护林带等,对提高移民乡镇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六、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全县各级都要把土壤综合改良治理培肥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切入点,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扶贫办、发改委、农牧局、财政局、新农办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科技局、林业局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瓜州县土壤综合改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局,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指导落实,并成立以县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农技中心主要技术骨干力量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的技术服务小组,强化技术支撑。把土壤综合改良任务纳入各乡镇、部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落实奖罚激励措施,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技术指导到位

农、林部门要在土壤综合改良实施期间,利用各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土壤综合改良治理培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县、乡技术人员要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田间、深入农户,了解土壤综合改良实施情况,围绕土壤综合改良等基本内容,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施肥用肥问题,确保服务到位与实施效果。

3.争取资金扶持,保证措施落实

全县各级要紧紧抓住移民乡镇被列入全省扶贫重点乡发展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筹集资金, 确保土壤综合改良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发改、扶贫办和农牧等部门要将土壤综合改良列入项目科技措施主要内容之一,多方争取移民扶贫资金予以扶持,加快移民乡土壤改良步伐,保证计划顺利实施,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4.搞好示范片建设,展示示范效应

各乡镇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安排一定面积的示范,做到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作物都有500~1000亩以上的示范片。示范片要选择在公路沿线、集中连片、排灌良好的地方。同时,每个示范片还要安排3个以上的对比试验,示范片要实行统一管理,做好田间观察记载,不断积累和完善土壤综合改良配肥参数,以向农民群众展示土壤综合改良配肥效果,促进辐射带动作用。

改良土壤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盐碱地 改良 银川平原

土壤盐碱化问题是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战略问题[1]。在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土壤盐渍化问题异常突出[2-4]银川平原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燥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强烈,易造成土壤积盐,因此在历史上便是盐碱化地区。该地区的盐碱化问题也一直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1. 盐碱地现状

据有关统计结果,在整个银川平原,惠农区和贺兰县盐渍化耕地面积较大,分别占其耕地总面积的39.5%和41.7%;平罗县、银川市和大武口区盐渍化耕地面积最大,分别占其耕地总面积的45.2%、46.1%和54.7%。统计分析表明,平罗县耕地表土平均含盐量最高,达到2.15g/kg;其次是大武口区,平均含盐量为2.10g/k;惠农区耕地表土平均含盐量为1.80g/k,其余各县市耕地表土平均含盐量均大于1.50g/k[5]。据张源沛[6]等人的研究,银川平原表层土壤属于非盐化土、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土和盐土的土地面积分别为0、1,508.8、3,614.9、982.6和78.6km2,总体属于中度和轻度盐化土类型,且呈现一定的盐分表聚趋势。

2. 盐碱地形成成因分析

2.1 气候与地形土壤因素

银川平原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地下水位高的地带土壤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面后,强烈的蒸发使盐分表聚,土壤逐渐形成盐土。而该地区土壤多为粉砂质,结构比较松散,透水性强,毛管孔隙直径大小适中,地下水借毛管上升速度快、上升高度大,地下水临界深度大,土壤易产生盐渍化。银川平原地下水滞留蒸发作用使地下水含盐量增大,矿化度升高,地下水位较浅,造成土壤盐渍化。

2.2 人为因素

人为活动是诱发和加剧盐渍化发生的外部重要因素,银川平原发生次生盐碱化的一个主要人为因素是不合理的灌溉。灌溉作为最普遍的耕作活动,如果灌溉方式和用水量适当,则不会对土壤地下水位产生影响,只是补足土壤饱和含水量。但气候干旱时,土壤蒸发加大,使土壤含水率下降,引发地下水上移,土壤中的盐分也随水分运动。水分蒸发以后,盐分则在土壤表层积累,盐分离子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发生土壤盐碱化[7]。而银川平原多采用引黄河大水漫灌,如同发生洪涝,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

3. 改良措施

3.1 工程措施

可在银川平原现有的灌排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改进该体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并应定期加强明沟清淤,保证排水畅通。在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的地区可采用深沟排水。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大水漫灌淋洗盐分。据笔者试验,在盐碱化较重的地方,春季灌2次水较灌1次水含盐量下降10%―20%。因为通过淡水漫灌,使盐分随水分下渗到土壤深层或进入排水沟排掉,从而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含量。

3.2 农艺措施

在盐碱较重的地区,如有明显盐斑结皮,可在春耕以前将盐结皮刮掉,降低盐分含量。如若地势高低不平,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激光平地仪进行激光平地,该措施有利于增加灌水均匀度,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土地平整后可进行深松耕,翻耕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

3.3 化学措施

可根据具体情况,向田间施加一些可以抵消盐碱化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石膏、氯化钙、等进行化学改良,其原理是利用离子间的代换作用,如Ca2+的增加可以减小可交换性Na+的比率。银川平原近几年用脱硫肥改良碱化较重的盐碱地,效果比较明显。

3.4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最有效的改良盐碱地途径之一,耐盐植物能够改良盐碱地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植物能增加地表覆盖,减缓地表径流,调节小气候,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升,防止返盐;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盐分向地表积累;植物根系生长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及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中和土壤碱性。植物的根、茎、叶返回土壤后又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根际微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抑制盐分积累[8]。银川平原的耐盐碱植物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经济作物枸杞,油料作物葵花或饲料作物高粱等。通过多年种植耐盐碱植物,便可以有效降低盐碱含量。

小结

银川平原盐碱地的形成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对其进行改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采用包括水利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措施进行综合改良,但又得针对具体情况突出重点改良措施。对盐碱地改良不能急于求成,坚持多年改良。同时要转变思想,将盐碱地改良由“改良”向“预防”转变,采用各种措施,防止该地区产生新的盐渍化,巩固多年的盐碱地改良成果。

参考文献

[1] Zhou S W,Zhang G Y,et al. 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selenite and hydroxyl ion of variable charge soil surfaces: II. Kinetics of hydroxyl release [J]. Pedosphere,2003,13(3).227-232.

[2] 朱庭芸.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32-38.

[3] 张俊伟.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及发展方向[J].农业科技信息,2011(4).63-64.

[4] 鲁春霞,于云江,关有志等.甘肃省土壤盐渍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01,10(l).99-102.

[5] 董锋.宁夏引黄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调查与抗盐植物选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53-59.

[6] 张源沛,胡克林,李保国等.银川平原土壤盐分及盐渍土的空间分布格局[J].农业工程学报,2009(7).19-23.

改良土壤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耕地质量;土壤质地;灌溉设计保证率;有机质;土壤改良剂

中图分类号 S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48-04

Project Measures on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bout Dry Land Reform Paddy Field

Yue Xiaosong

(Jiangxi Provincial Bureau of Coal Geology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am,Nanchang 330001,China)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dry land actual situation,and taking steps as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soil improvement project,agricultural and chemical measures,soil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affected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was changed ,farm irrigation was guaranteed and drainage was good,soil texture,soil profile form and soil pH was suitable for rice growth,in the same time,soil organic content was raised. accordingly,cultivated land quality of dry land reform paddy field was improved.

Key words:Cultivated land quality;Soil texture;Dependability of irrigation designing;Organic matter;Soil amendment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由原来单一追求耕地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十二五期间,全国土地整治的工作目标中明确指出,经整治后的基本农田提高1个等级[1]。近年来,为落实中央关于“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江西省开始着手实施“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项目。如何提高改造后水田的质量,真正达到“占优补优”,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耕地质量的好坏主要通过农用地分等体现,可以用等别的提高程度说明耕地质量提升的情况[2]。在江西省耕地质量等级因素指标体系中,水田分等评价因素包括土壤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土壤因素涉及土壤质地、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环境因素包括排水条件和灌溉保证率。本文主要根据晚稻分等因素确定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的工程措施。

1 灌溉与排水工程

充足的水源是实现旱地改水田的先决条件,良好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是保持水土稳定和提高水田地力的重要措施。根据项目区所处的工程类型区、所属工程模式和作物类型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排涝排渍标准。

1.1 灌溉工程 尽量以地表水作为水源,若地表水缺乏但地下水丰富,可利用地下水,新建机井工程抽水灌溉。旱地一般以天然降雨为水源,灌溉缺乏保障。旱地改水田先寻找水源,再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确保水源充足或水源的可供水量大于水稻的需水量。以水库、河流为水源的农田,当水源水位不能满足渠道自流灌溉时,需新建提灌站进行提水灌溉,或在河道中布置节制闸以雍高水位。

1.2 排水工程 在对排水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确定项目的承泄区,承泄区不仅要有足够的容积或泄水能力,还要符合自流排水要求的水位条件。平原区地面坡度平缓,旱地改水田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易引发涝灾渍害。丘陵区地形起伏,排水条件较好。根据排涝和排渍标准,计算相应的流量。前者用以确定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后者作为满足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地下水排水流量,以此确定排水沟的沟底高程和排渍水位[3]。为提高灌水均匀度,同时便于田块积水尽快排出,在平原区修筑条田或格田并进行田块平整。平整后,格田内相对高差不得超过±3cm。丘陵区因地制宜地修筑梯田,加大田块梯田化率[4],沿等高线修成田面水平、埂坎均匀的台阶式田块,平整后的田面基本水平或向内微斜,可拦蓄降雨,防止水土流失。

2 土壤改良措施

2.1 结构改造 结构改造也就是土壤质地及剖面构型的改变。由表1可知,最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质地为壤土。旱地的土壤质地有壤土、粘土和砂土。对于耕作层土质为粘土时,为防止田块板结,应采取掺砂改造。对于耕作层土质为砂土时,掺入粘土,降低砂土的松散深度和通气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剖面构型为通体砂时,可考虑外运粘土,将其构型改造为砂/粘/砂;对于通体粘的构型,可外运壤土或砂土,将其结构改造为壤/粘/粘或砂/粘/粘。也可结合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将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5],作为旱地改水田的表土。

2.2 地力保持和提升措施 土壤有机质是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决定耕地的内在质量[6]。地力保持措施为表土保护,地力提升措施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

2.2.1 表土保护 表土保护包括表土剥离和表土回填。表土层位于土壤剖面的上层,厚度一般在20~40cm。表土层与其他土层相比肥力较高,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生物累积作用,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高,包含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比如氮、磷、钾、钙、锰、铁、铜等[7]。因此,表土层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表层土壤的肥力,在进行田块平整前,采取机械或人工措施,将表土进行剥离。待田块平整后,再进行表土回填。平原区表土保护采用的方法有条带复垦表土外移剥离法、条带表土外移剥离法和分层平移表土剥离法[8]。丘陵区梯田表土保护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表土逐行置换法和表土中间堆置法[9]。

2.2.2 测土配方施肥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肥规律,确定肥料配方,推广施用专用配方肥[10]。农业化肥过量、少量或盲目施用都达不到对土壤增肥增效的目的,甚至会降低作物的产量。根据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制度有规律地对土壤样本进行长期、周期性的监测和田间试验,掌握水稻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进行土壤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总结田间试验和土壤养分数据、根据土壤、气候等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作物的施肥配方;通过试验对配方反复进行校正和改进,最终确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施肥配方。

2.2.3 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提高田间持水能力和土壤抗蚀性能。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饼肥、绿肥和河湖泥是良好的有机肥。其中,绿肥是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肥料,如紫云英、红花草等。绿肥还田有干耕湿沤和水耕水沤两种形式。采用干耕晒垡、湿沤,既减少了还原产物对水稻的毒害,避免引起水稻生理病害,又能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养分释放早,能适时适量供给水稻所需养分。此外,农作物的秸秆是重要的肥料品种之一,秸秆含有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硫等元素。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增产措施。据测定,秸秆还田3年后,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翻耕还田比翻耕不还田分别增加2.0%~8.3%、2.9%~4.7%、0.1%~3.1%、10.7%~23.5%,以速效钾增加的幅度最高[11]。秸秆还田的形式有多种:(1)粉碎翻压还田。把秸秆通过机械粉碎,耕地时直接翻压在土壤里。(2)覆盖还田。将秸秆直接铺在土壤表面。(3)堆沤还田。将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或用铡刀切碎,洒水使其湿透,然后混入适量的或已腐熟的有机肥,拌均匀后堆成堆,上面用泥浆或塑料布盖严密封即可,15d即可直接施入田中。(4)过腹还田。利用秸秆作为饲料喂牛、马、羊等牲畜,经牲畜吸收后,以粪尿施入土壤还田。秸秆还田因其释放养分较慢,一般作基肥用,还田的数量要适中,同时在还田时应适量增施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

3 农业和化学措施

3.1 耕作措施 丘陵区主要采用等高耕作、深耕、深松、留茬播种等耕作方法[12]。等高耕作的耕作方向应基本沿等高线,有利于保水保土。江西省属于多雨地区,耕作方向应与等高线呈1%~2%的比降,适应排水,并防止冲刷。坡面从上到下,每隔一定的距离,还应沿等高线修筑若干道土埂,在土埂上撒播草籽,减轻水土流失。深耕、深松、留茬播种的目的是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耕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入渗能力为原则,一般为25~30cm。平原区可以采用免耕技术、深松技术来解决由于耕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土壤板结和退化问题,尤其是粘质土底层的通气性和渗水性很差,更需要深耕深松,增加土壤孔隙度。

3.2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推行合理的耕作制度,实行用养结合。土壤若长期种植一种作物,会造成养分单一。水田要积极推广和扩大油-稻-稻或肥-稻-豆的种植面积,并种植绿肥,把用地和养地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已经老化的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3.3 化学措施 土壤改良剂是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它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13]。袁颖红等通过试验土壤改良对红壤土壤水分进行研究,表明改良剂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能有效减少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并提高作物产量[14]。王志玉等发现土壤改良剂(MDM)能提高水稻出苗率、平均株高和平均单株分蘖数[15]。通过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剂(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和人工土壤改良剂(如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来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保护土壤耕层,防止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后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作物根系生长的条件变差,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16]。江西省旱作土壤中红壤所占比例较大,呈酸性或强酸性,pH值平均为5.1[17]。而最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pH值为6~7.5,旱地改水田后可利用石灰或土壤调理剂对红壤进行改良。施用石灰可以降低土壤酸度,补充Ca、Mg营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养分循环能力,从而改善根系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18]。采用石灰改良措施,应根据土壤pH值监测结果,合理确定石灰的种类、用量、施用时期。采用土壤调理剂时,应根据土壤检查理化指标施用。

4 实例分析

江西省某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区地貌为低丘,最大最小高程差约15m,地形坡度小于6°。项目区原有耕地种植的旱作物为花生,花生靠天然降雨灌溉,有2条排水沟进行排涝。项目区旱地改水田后以种植双季稻为主,项目区属于鄱阳湖平原岗地类型区、岗地低丘工程模式[19],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5%,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3d暴雨,雨后3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项目区外一水库除了灌溉其他水田外,富余的水量可以满足项目区双季稻灌溉需求,可作为该项目的水源,并以项目区外原有坑塘作为排水承泄区。因田面高程高于水库水位,故新建提灌站提水灌溉,同时布置沟渠以利于灌排。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梯田,并对梯田进行平整,同时,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进行表土保护以便地力保持,表土保护厚度20cm。

项目区土壤为红壤土类,其剖面呈块状结构,紧实至坚实,质地重壤至粘土,红棕色或浅黄色。理化性状:有机质1%,全氮0.05%左右,磷、钾严重缺乏,pH值为5,呈酸性。土壤剖面构型为重壤/粘土/均质红土。若从土壤剖面构型上提高耕地自然质量分,需将底层的均质红土更换为壤土,这将耗费较大的人力财力,经济上不可行,故不改变土壤剖面构型,在耕作时进行等高耕作和深耕。根据最近几年江西农业大学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表明,高产水稻所需氮(N)、磷(P2O5)、钾(K2O)的比例以1∶0.5∶(0.8~1.2)为佳[20]。该项目拟每1hm2施用氮磷钾肥量分别为180kg、90kg、180kg,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过腹还田作为基肥,或在晚稻收割后,种植油菜或绿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针对土壤的酸性,可施用1 500kg/hm2的生石灰进行改良。经过连续3年的培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得以提高,pH值逐步达到适合水稻生长的范围。旱地改水田前后各影响因素的自然质量分见表2。由表2可知,采取工程措施后,该项目旱地改水田影响因素的自然质量分均得以提高,耕地质量得以提升。

5 结论

该研究采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土壤改良、农业和化学等一系列措施,其中,灌溉排水工程解决了原旱地水源不足及涝渍问题;土壤改良中将土壤质地和土壤剖面构型进行结构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采用一些耕作措施增加土壤入渗和保水保土能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以提高土壤的肥力;采用生石灰或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这些工程措施使水稻的自然质量等分分值得以提高。因影响水田质量的土壤因素和环境因素得以改变,故旱地改水田的耕地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海洋.“十二五”时期中国土地整治工作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3):4-9.

[2]郧文聚.土地整治规划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3]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4]魏洪斌.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5]朱成立,侯淑楠,忻海飞.江苏省宜农未利用地开垦土壤改良模式研究[J].灌溉与排水学报,2010,29(2):50-53.

[6]蒋千顺,罗新民,杨地雄,等.邵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改良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10(1):57-59.

[7]魏祥,韩霁昌,张扬,等.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壤改良办法――以白水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53-55,73.

[8]DB22/T2278-2015,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技术规范[S].

[9]TD/T 1012-2016,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S].

[10]陈红金,黄承沐,张耿苗,等.诸暨市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状况及技术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649-1651.

[11]钟洁.肥东县耕地质量提升主要措施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7):85-86,98.

[12]GB/T 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S].

[13]袁颖红,黄静,周际海,等.改良剂对旱地红壤水分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30(1):171-177.

[14]窦玉清,许立峰,王树声,等.土壤结构改良剂研究现状及在烟草上的应用展望[J].中国烟草科学,1999(3):33-36.

[15]王志玉,刘作新.土壤改良剂MDM 对草甸碱土和水稻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2):33-34.

[16]孟远夺.我国农田土壤酸化状况与治理措施探讨[J].中国农技推广,2014,30(6):38-39.

[17]刘勋,贺湘逸.江西红壤科研进展与成就[J].江西农业学报,1991,3(1):66-75.

[18]蔡东,肖文芳,李国怀.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20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