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消费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2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中国结合自身状况,将本届环境日的主体定位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由此可见。绿色消费既是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时代潮流。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严重对立促使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消费倡导的是节能、环保、健康和可持续的消费。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心理偏好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我国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势在必行。
一、绿色消费的涵义
1987年英国出版的“绿色消费者指南”中将绿色消费定义为避免使用六类商品的一种消费,如: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在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等等。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指出,绿色消费是指“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中国消费者协会对绿色消费的定义是:在消费内容上,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食品;在消费过程中,要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在消费观念上,引导人们在追求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绿色消费的涵义,但是国内外学者或机构对绿色消费的基本认识是相同的,绿色消费不仅包括购买绿色产品或享受绿色服务,也包括对“环境不友好”产品的抵制,及在消费过程中处处体现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环保意识,涵盖了与绿色消费相关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
绿色消费有利于弘扬消费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现状
我国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九五”期间,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1999 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6个部门启动了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十五”计划也提出“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适时地将“绿色消费”确定为该年的消费主题,有力地促进了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并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强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程度。
自2009年12月的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概念已经家喻户晓,人们从低温、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现象的频繁发生中的切身感受增强了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认识,并一定程度落实到了行动中。国内众多学者致力于发展绿色消费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关于绿色消费理念的清晰认识随消费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年龄有关,文化程度越高者对绿色消费的内涵更加注重,20-35岁间的年青人对绿色消费认知程度更高。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上的虚假营销宣传及假冒伪劣产品已经在公众舆论层面造成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和行动的障碍。
(二)我国绿色消费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消费在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层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够,各省市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大,绿色补贴还没有完全到位,政府也缺乏鼓励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我国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绿色教育形式也比较单一,使很多消费者认识不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在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两个层面都缺乏宏观调控,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积极性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绿色消费税制还不完善等。
在企业层面,绿色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提供的绿色产品较少;绿色产品价格偏高,制约了消费;绿色产品的宣传、营销手段相对落后,不利于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
从消费者层面看,绿色消费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制约了价格偏高的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成熟,消费仍然比较盲目。
三、发展绿色消费的对策
鉴于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亟需形成一个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位一体的绿色消费促进体系。
(一)政府的作用
1.积极引导绿色消费
政府首先应当将大力扶持绿色产业,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绿色产业;增加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补贴;完善绿色奖励政策;制定绿色采购政策,引导企业对环境的保护。
其次,政府应该大力宣传绿色消费,大力开展绿色教育。通过多种载体广泛深入的宣传绿色消费,培育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同时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绿色教育,推广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最后,政府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绿色标志制度。绿色标志又称环境标志,当前发达国家都在制定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美国的“再生标志”等。我国应积极推行ISO14000绿色标志认证,这既有助于消费者的甄别绿色产品,又有助于我国商品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2.加强绿色消费的调控力度,完善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
政府要规范绿色产品市场秩序,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重点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健全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在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形成强制性的法律约束机制,规范政府、企业、居民的绿色消费行为。尤其是要加强对消费者约束,明确消费者在垃圾分类处理、废旧商品回收、高耗能产品消费等方面应当承担的义务,形成绿色消费的责任约束机制。
3.完善绿色消费税制
我国的消费税具有节能环保的绿色功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扩大征税范围,优化税率结构,改革计税价格模式和征税环节,适度运用税收优惠,引导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
(二)企业的责任
1.增加研发投入,大力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绿色产品是绿色消费的前提。绿色产品的生产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多开发一些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以更好的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2.逐步降低绿色产品价格
由于绿色产品在原料采购、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相应的就增加了研发费用,使其生产成本和价格偏高。由于绿色产品价格偏高,而我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总体还不高,使得相当多的消费者只能消费普通产品。想要扩大绿色产品市场,使更多得消费者有能力消费绿色产品,生产厂家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的降低绿色产品的价格。
3.完善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绿色产品的生产企业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观念;设计绿色产品;制定绿色产品的价格;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做好绿色营销的促销活动。
(三)消费者的响应
消费者要不断学习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提高绿色消费意识,主动选择绿色消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消费者要自觉遵守国家的节能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响应号召,在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过程中,从自身做起,实现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刘伯雅.我国发展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绿色消费模型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9(1).
[2]李实.低碳经济时代绿色消费观的构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
[3]朱顺贤,邱成梁.关于完善绿色消费税制的探讨[J].经济纵横,2010(11).
[4]王渊博.发展绿色消费的现状及对策——以北京市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0).
[5]季剑军.发展我国绿色消费的对策探讨[J].消费经济,2012(3).
[6]袁志彬.中国绿色消费的主要领域和对策探索[J].消费经济,2012(3)
[7]王硕.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N].人民政协报,2012-6-7.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JK01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关键词:绿色消费责任;城市居民;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廊坊市居民绿色消费责任研究》(课题编号:2014023);课题组成员:陈萍、李冬、陈海燕、张清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30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新要求的导向下,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绿色消费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研究的焦点。廊坊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廊坊今后的发展,特别提出“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而廊坊的发展必须把根基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居民绿色消费责任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城市居民绿色消费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思考对策,以期实现廊坊的绿色发展。
一、强化廊坊市居民绿色消费责任的重要性
人们一般认为,绿色消费责任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个人没有什么责任,这是不正确的认识。作为个人消费者,有创造绿色市场,引导绿色生产的责任,保护环境的责任,保护资源的责任,维护社会公德的责任等。强化廊坊市居民绿色消费责任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廊坊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居民绿色消费责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导向下,鼓励绿色消费,正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绿色经济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对绿色消费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居民绿色消费责任,能够促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对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的绿化发挥重要作用,能使消费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
(二)强化居民绿色消费责任是实现廊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廊坊市属于典型的资源欠发达城市。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以人们赖以生存的水为例,河北省人均占有水资源为311m3,不足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廊坊市人均占有水资源265m3,约占全省的3/4,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m3严重缺水线。廊坊地上水基本枯竭,地下水严重超采,已形成3,400km2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不仅水资源利用率很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利用率已达80%,廊坊市平均为40%,而且存在严重浪费现象,每年要浪费掉2.13亿立方水,这样就使本来十分紧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充分认识廊坊市资源严重短缺的严峻现实,大力推进绿色消费,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是缓解资源紧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三)强化居民绿色消费责任是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的需要。当前,廊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消费问题。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个人消费者的权利,而忽视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加之,引导公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过程当中,过多地强调了道德的作用,忽视了相应的法律规制,从而造成消费道德水平在社会中的大幅度滑坡同时,存在着法律制度的盲区。因此,我们只有强化消费者的责任,并将其制度化,才能解决群体中存在的消费问题,从根本上转变我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和不良的消费模式,构建起适度、理性、公正而负责任的绿色消费模式。
二、强化廊坊市居民绿色消费责任的理论根据
就消费行为本身而言,这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事情。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自身的关爱越来越广,对舒适的渴望越来越高,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就连废弃物也使得地球越来越难以消化。传统消费模式所引起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生态灾难问题,以及人们不合理消费对社会风气的毒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致使人们不得不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进行一番严肃的思考。
(一)个体本位向社会本位法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主义的私益性在18世纪自然权利观中出现了权利相对化和权利社会化的重大变化。权利观的变化充分关注到所有权滥用对社会生活的不利,契约自由对契约正义的损害,过错责任使危险极其不合理的分担,从而改革私法制度。社会法学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社会本位的法学价值观。但这并不表示对个人利益的忽视,恰恰相反他们强调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良性互动。个人利益本位与社会利益本位都是权利本位,个人利益本位将社会作为权利的“组合体”,而社会利益本位将社会作为权利的“有机体”,社会利益本位不过是权利本位的现代形式和第二阶段,正是从这一意义,个人利益本位与社会利益本位得以统一。
社会学法学的这些主张对于消费者社会责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坚持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对独立性的观点,倡导社会本位,强调社会责任或社会合作,同时又不忽视个人利益的存在,而是更注重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协调发展作为法律的终极关怀。私权主体享有权利的同时应承担社会义务,但社会义务设定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限制个体权利,而是为了个体权利更有效、充分地行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根植于人性的共有成分之中,它是个体人与社会化的人在社会中的对立与统一的表现,而法只不过是对此予以确认与调整而已。这些法学思潮对消费者责任在当代的最终确立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所有权社会化观念的形成。消费者责任的确立与所有权社会化观念的形成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西方近代的所有权由于坚持实行所有权绝对原则,赋予所有权以绝对效力,结果造成社会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贫富悬殊、劳资对立、财富浪费等社会问题纷至沓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社会矛盾的存在促使人们对所有权观念的改变,并开始对个人主义的所有权制度进行检讨和修正,以能缓解上述社会问题日趋剧烈的程度。在这种背景下,在所有权法律制度上出现了一些相应的调整。
随着社会本位的权利思想的确立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物的社会效用而非其绝对的支配。也就是说,所有权的观念经历了从注重所有到更加在乎其利用、从关注其个体目的到所有权的社会目的的观念的更新。这使人们认识到作为一个消费者占有了属于社会的有限的资源,它所拥有的财产不仅是经济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应当发挥相应的经济和社会作用。这也促进了所有权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现代转变。
(三)社会存在论根据的要求。马克思认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是一种合群动物,而且是离开了社会就不可以独立的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是来自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他受到社会共同体的照料,并面向共同体存在。对人而言,存在就意味着与他者共存。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存在和发展。在社会关系生活中,人发展了自身的群体性、合作性和归属性。
消费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一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行为过程。人的消费活动绝不只是单个人的私事,每一个消费者通过消费所实现的劳动力再生产,既是社会生产的终点,又是社会生产的起点。个人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消费环节,作为社会文化构成的一种现象,消费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因此,人在满足需要的消费过程中,或者说消费客体的主体化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对这种关系处理得正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消费的这种社会相关性,内在的要求个人消费者的责任,把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发展紧密统一起来,以便合乎人类目的性的消费活动得以顺利展开。规范居民消费责任,目的在于平衡消费者个体利益的合理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使消费者对于社会整体利益承担义务。
三、廊坊市居民绿色消费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中国绿色消费的含义内容,为了了解廊坊市民绿色消费的现状,笔者自2014年3月开始到2014年6月结束,历时4个月时间,利用访谈法和观察法获取调查资料。调查对象主要为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10名教师,廊坊第十小学、第十三小学、廊坊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万庄石油矿区各10名家长进行了开放式问题访谈调查,访谈问题主要涉及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笔者还深入金桥小区、和平丽景小区、万庄石油矿区进行社区环境观察,日常生活加强城市道路环境观察。基于以上调查及观察资料,总结廊坊市民绿色消费现状如下:
(一)城市居民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比较粗浅、片面。从相关问题回答的统计数据看,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不清楚或没听说过绿色消费,在听说过绿色消费的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对绿色消费的认识仅是消费绿色产品、不浪费等,对绿色消费内容的认识比较片面。说明廊坊市民基本对绿色消费缺乏深刻认识。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模式,目前已成为世界消费发展的大趋势并日益成为我国消费发展的主旋律。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绿色消费包含3层含义:一是消费者在消费时要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要注意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实现消费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垃圾问题严重,回收再利用机制尚未形成。廊坊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围村围城现象较为普遍。小学学校附近乱扔垃圾现象严重。社区安置的垃圾桶多数和城市道路上安置的垃圾桶一样仅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有的社区垃圾桶甚至上述两类也不分,社区居民基本对生活垃圾不分类。更不用说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廊坊市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很低,回收再利用的机制尚未形成。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基本上没有回收利用起来,且收集和流转的组织化程度更低,没有形成垃圾回收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根据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的调查,垃圾资源化潜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也不断增长。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玻璃被视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应不低于33%。应该认识到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如果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三)城市居民传统消费模式引发的消费问题比较突出。传统消费以追求人的需求的最大满足为中心,消费时这种需求是否合理,是否适度,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被考虑,消费水平的高低,例如穿名牌、住洋房别墅、开高档轿车,常常成为衡量人们身份与地位的标准,其结果造成极大的浪费。如当今青年人的结婚场面愈来愈大、愈来愈豪华。婚前大置嫁妆,大送彩礼,嫁娶之日大摆宴席,耗资惊人。一些公费医疗中滥用药品、不必要的化验,大白天开着电灯,办公楼里没有人还在转动的电扇、未关闭的空调等,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忽视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量使用有磷洗涤剂、洗洁精以及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引起水质恶化等。传统消费已经给廊坊市带来了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恶果。曾经廊坊以城市环境引以为傲,而2013年位列中国十大空气最差城市。境内几条河流都水质较差,市区龙河、八干渠水质也污染严重。廊坊市环境形势面临挑战,虽然治理重拳频出,但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其实,环境的恶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甚至连吃一顿烧烤都会产生很多有毒物质。只有全社会提高责任意识,才能将治污环保落到实处。
四、强化廊坊市居民绿色消费责任的对策思考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绿色消费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急需提高城市居民绿色消费责任的意识,构建立体化教育网络,提升绿色消费责任感,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规范和可操作性,以应对廊坊市资源浪费、环境保护日益严峻的现实。
(一)多形式、重实效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绿色消费责任意识。通过调查得知,了解绿色消费概念的被调查者,其绿色消费信息多来自电视、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体,缺乏对绿色消费信息的深入了解,并且大众媒体较多还是提醒人们注重在消费中维护自身权益,对个体消费者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倡导比较少。在调查中,只有20%的被调查者在购物时考虑到环保因素,25%的被调查者在处理废弃物时符合环境要求。鉴于此,首先要继续发挥廊坊主流媒体曝光率高、覆盖率广的优势,加大宣传社会公众人物绿色消费行为的力度,广泛传播个人消费者绿色消费责任的理念,会对个人消费行为产生示范性积极影响,进而对整个社会消费责任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13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地积极响应,上行下效的积极作用可见一斑;其次对书籍、杂志等能够深入介绍绿色消费的媒介加大绿色消费内容的投入,可以把绿色消费做成专题重磅推出,详尽介绍绿色消费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具体内容体现,使廊坊居民能够掌握全面深入的绿色消费知识,提高绿色消费意识,增强绿色消费责任。公交移动媒体可以滚动播出倡导绿色出行的宣传片。人民公园、文化艺术中心、自然公园等人流量大的休闲场所,可以利用宣传册向居民宣传绿色消费责任。充分发挥社区的宣传和群体性示范、影响作用,社区宣传内容重居家绿色生活、垃圾科学分类,借助丰富生动的社区活动,通过评选社区“绿色消费之星”、“垃圾分类能手”等宣传、倡导社区居民积极进行绿色消费。
(二)构建立体化教育网络,提升绿色消费责任感。笔者在调查中对学校附近的垃圾印象极为深刻。早上,小学附近香肠签子、豆浆或粥杯、剩包子馒头、塑料袋随处可见;放学时段,各种广告纸满地。这种现象的改观最终要靠教育实现。绿色消费责任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才能提升实效性。社会方面要大力宣传,如上,不再赘述。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不仅教知识,更要教做人、做事。绿色消费的知识要进入课堂,教师要讲清楚绿色消费的背景、内容和行为规范,尤其规范要具体可操作。要使学生情感、道德、意志受到熏陶形成知、情、意的统一,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学校的绿色消费责任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子女的责任意识形成和健康成长,校方可以通过家长会或亲子活动向家长传递绿色消费责任的知识和具体可行的行为要求,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道德品质上要高标准严要求,给子女树立好榜样。相信,只要长期坚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和联系,三者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必然会提升责任感教育的实效,并将起到长期和持久的效果。
(三)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消费者。政府是绿色消费的规范者、引导者和监督者。绿色消费理应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成为一种制度。实践证明,制度的权威来自刚性,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价值在于实效。新的形势下,政府要加强绿色消费制度建设。笔者从绿色消费责任角度设想构建以下制度: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押金制度、价格激励制度、预付处理费制度、经济奖惩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绿色消费责任的构建。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责任追究;要制定完善的消费者责任规范体系,建立起将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化的价格体系;要不断健全消费行为监督机制,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对不合理的超前消费、破坏性消费和奢侈品消费课以高额的消费税,加强对违反制度行为的严格惩处,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效性。
总之,绿色消费责任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消费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这决定了居民绿色消费责任的建立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缺乏精明能干的管理者,但缺乏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但缺乏不折不扣的执行。廊坊的发展需要认真做好每个细节,需要每一个廊坊居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最终从中获益。
主要参考文献:
[1]丁南.从“自由意志”到“社会利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2.
关键词: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安阳市
1.安阳市文峰区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分析
1.1 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和态度概况
1.1.1 对绿色食品的认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50%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是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并授予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32.78%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是指生产期间无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13.89%的居民认为只要是无污染的食品都是绿色食品,仅有3.33%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是指有较高含量的叶绿素产品。由此看来,绿色食品还是受到居民的关注,该地居民听说过绿色食品的比例较高,而且对绿色食品的定义有正确的理解。但是对绿色食品标志的认知有57.22%的居民选择“不知道”,有42.78%的居民选择了“知道”,由此可得出,安阳市文峰区居民对绿色食品标志的认知水平不平衡。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居民对绿色食品概念停留在初步阶段,特别是对绿色食品标志的认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地政府对绿色食品的整体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在对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生产方面,长期以来要求的都是数量型与基本营养型,我国的宏观政策远不如国外,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关注也如此。此外,对绿色食品进行宣传,通常是企业应该做的,但是企业却往往忽视了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因此不能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导致许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短缺意识。
1.1.2 对绿色食品的态度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现在市场上的绿色食品,60.56%的居民选择“基本放心”,27.78%的居民选择“不放心”,仅有11.66%的居民选择“很放心”。对于当地居民购买东西时是否注意观察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调查结果显示,56.67%的居民只注意观察生产日期,不注意绿色食品标志,25.55%的居民选择“什么都不观察,直接买”,仅有17.78%的居民注意观察绿色食品标志。另外,通过这次调查得出,49.44%的居民对绿色食品的接受程度选择“可以考虑是否购买”,选择“喜欢,很愿意接受”的占36.67%,有11.11%的居民选择“不考虑购买”,仅有2.78%的居民选择“根本不了解”。可见,绿色食品在安阳市文峰区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以上调查结果可得出,虽然有目前市场上有大多数消费者放心选择绿色食品,但仍然有很多人担心绿色食品的质量问题。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得出由于绿色食品市场监管措施不健全,对产品生产地的环境、农产品投入生产、包装和标识等方面出台的标准条例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绿色食品质量良莠不齐。
1.2 绿色食品消费行为特征
1.2.1 购买频率
在调查中发现,居民选择多次购买绿色食品的占27.78%,有28.89%的居民从未购买过绿色食品,可见其购买频率不是很高,甚至有相当的消费者从没有尝试过,偶尔购买的居民占43.33%。由此可见,该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有非常好的发展市场,这部分消费者属于潜在消费者。在调查中发现安阳市文峰区绝大部分居民都有购买绿色食品的意愿。
1.2.2种类特征
调查显示,81.67%的居民购买绿色食品种类指的是蔬菜水果类,有11.11%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的种类是农林加工类产品,仅有7.22%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种类是指饮品类产品。由此可见,居民对绿色食品种类的了解是很欠缺的,认为绿色食品的种类是很单一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当地居民对绿色食品缺乏深刻的了解,以致分不清绿色食品到底包括什么种类;另一方面则是当地市场上出现的绿色食品种类本身不多,加上企业及销售商也没有对产品进行定期宣传。
1.2.3获得绿色食品信息的途径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5%的居民获得有关绿色食品的途径是通过电视广播了解,有11.11%的居民选择是通过报纸杂志了解,此外有13.89%的居民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绿色食品,比如亲友介绍和自己通过市场上的实物对绿色食品进行了解。由此可见,消费者了解绿色食品信息的途径还是比较多样的,但仍以传统媒体为主,各种新媒体在宣传绿色食品方面应用还是明显不足。
2.安阳市文峰区居民绿色食品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2.1 性别因素
从调查结果发现,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女性占23.47%,而男性在这一比例中占13.04%。这种消费差异,是与女性在家庭消费中担任的角色紧密联系,女性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愿望远远大于男性。这说明性别因素对绿色食品消费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2年龄因素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在30~40岁之间的居民购买绿色食品的频率最高,其次是20~30岁之间的居民,而50岁以上的消费群体却没有经常购买甚至没有买过。由此看来,中青年消费群体比老年消费群体更愿意接受和购买绿色食品,因为他们思想丰富、感觉灵敏、敢于创新、富于幻想、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习俗偏见、容易接受新颖事物、追随时代潮流。然而,老年消费者在购物时具有怀旧和保守心理,对新鲜事物难以接受,消费往往具有惯性。
2.3教育因素
调查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居民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占48.00%,大专学历者占23.12%,高中及中职占12.2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极少数购买过绿色食品。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影响着个人品味、价值观、获取信息和做决策的方式,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在一般情况下,受教育水平高的消费者更容易有意识的了解与健康消费相关的信息,并且把它们付诸行动进行购买。而对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来说,对新观念的的接受程度是缓慢的,必要一个时间相对较长的顺应过程。因此,受高层次教育的消费者将会成为现有市场主要购买力。
2.4 职业因素
研究表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行业,餐饮服务业和医疗卫生业可能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平时需要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政府机构人员在政策信息方面了解得更多;教育研究机构的人员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和关注水平比较高;政府、企业管理人员寻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所以,从事这些行业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更深,购买动机越大。调查结果显示,职业为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等的居民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占48.46%,职业为政府以及企业一般工作人员的居民占50.12%,自由职业或个体商户的居民偶尔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相对来说较大,而下岗或无业的居民从来没有购买过绿色食品的比例占最大。
2.5 收入水平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居民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占51.23%,月平均收入在3000~5000元占36.72%,月平均收入在2000~3000元的占18.19%,而月平均收入在2000以下的居民很少购买绿色食品。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支出模式与消费结构,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支出模式与消费结构也会随之而变化。该结果与恩格尔定律是相符的。该定律表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支出所占比例会趋于下降,但对于一定的食物消费,会越来越追求其质量和品质,收入水平越高的居民,对食品质量和品质的要求越高。
2.6 价格因素
在绿色食品价格调查中,其中有47.22%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10%以下能够接受,44.44%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10%~20%能够接受,6.11%的居民认为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价格高20%~30%能够接受,仅有2.23%的居民能够接受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高于30%。以上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居民愿意在一定范围内为优质的、安全的、高营养性的绿色食品支付比普通食品更高的价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会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一个企业在决定自身产品价格时,要充分考虑市场上由消费者心理倾向所反映出的价格标准。
3安阳市文峰区居民绿色食品消费推进建议
3.1整顿规范绿色食品市场
为了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合格优质的绿色产品,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也为了我国绿色产品市场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得到提高,在规范绿色产品市场上需要加大整改力度。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在绿色产品生产标准和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提高效率,统一规定绿色产品标志,严防“假货”,严格要求企业按照绿色食品标志的申请和认证规范实施,。其次,地方当局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对绿色市场的有效监督、管理。有了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和有效监管,才能真正提升消费者对市场绿色产品的信任度。最后,加大国家执法机构在假冒伪劣产品的执法力度,同时,消费者协会也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投诉受理,帮助解决消费者在绿色产品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3.2利用绿色广告,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利用绿色广告,是宣传绿色消费、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的一种有效方式。采取绿色教育的方式去培训绿色消费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在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等各级学校开展绿色课程,灌输绿色消费意识,引导他们进行绿色消费的实践;二是通过消费者协会在当地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创办绿色消费主题活动,号召居民积极参与活动并关注绿色消费的知识,使绿色消费观念在居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通过电视节目或者采取公益广告、网络宣传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宣传绿色消费思想,对绿色消费知识进行普及。采取以上措施,既能使众多消费者充分意识到绿色消费对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利益,自觉选择绿色消费,也能提升广他们在购买绿色产品时的鉴别能力,提高他们的选择能力,确使绿色消费的质量得以保证。
3.3政府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政府应该适当补贴重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当地政府可以引进国内外具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食品产业重大项目,通过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对相应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与此同时鼓励具有实力的知名的食品企业参与建造特色食品产业园区。政府可以建设当地食品产业信息平台与食品工业数据库,给当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提品和技术上的信息支持,还可以对当地绿色食品龙头生产企业开展渠道营销和品牌营销给予支持,对于企业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的市场建设、品牌培育等支出,根据企业当年在市场上的销售额增长情况给予补贴。另外,对获得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以认证费用全额补贴,对绿色、有机食品标志使用费用给以一定比例补贴。
[参考文献]
[1]晁伟鹏.消费者社会责任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2]李晓东.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营销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2013.
关键词:价值观 环保意识 绿色购买行为
引言
消费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王国猛等,2010)。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影响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绿色购买行为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对策(王国猛等,2010)。
价值观是判断什么是重要的能力,它告诉人们什么是好的、重要的、有用的或适合的(T. Ramayah et al.,2010)。因此,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环保问题。我国已经对消费者行为有一定的研究,例如王国猛等(2010)对个人价值观、环境态度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及环境价值观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研究;黎建新(2006)对绿色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龚继红等(2012)对绿色购买行为中绿色信息影响效应的研究;孙剑等(2010)对绿色食品信息、价值属性对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但价值观、环保意识作为消费者内在对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研究在国内还存在不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价值观、意识和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关系。
研究变量分析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不同的价值观必然导致不同的行为。Follows(2000)定义了三种价值观:自我超越、保守型和自我提升价值观 。自我超越是由反映促使人们超越自私程度的价值观组成。保守型反映了维持现状的要求,而且它确保了与他人、体制和传统的关系。自我提升反映了人们加强他们自身个人兴趣的程度。
环保意识。意识是感觉、感情、动机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是个体对自己状况和活动的认识,人借助自我意识来分析思想和行动,并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监督和控制。因此意识直接影响行为。大数学者认为环保意识就是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主观认识以及行为倾向。
绿色购买行为。综合一些学者的观点,绿色购买行为应该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考虑到产品的环保属性,即指对绿色产品的购买行为(黎建新,2006)。
研究模型与假设
根据已有的研究,本文提出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理论模型(见图1)。
价值观与意识。人的价值观是在家庭和社会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因此,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因此,提出假设H1:价值观对环保意识有正向影响。
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目前,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绿色消费已经得到全社会关注。个人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提出假设H2:价值观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正向影响。
意识与绿色购买行为。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是紧密相连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意识作为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必然会对其构成影响。因此,提出假设H3:意识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正向影响。
研究方法
(一)样本收集
本文以江苏省消费者为对象,共发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90%。其中,男性125人,女性145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6.3%、53.7%;18岁以下7人,18-44岁183人,44-59岁59人,60岁以上21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6%、67.8%、21.8%、 7.8%;家庭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下:16人,800-1499:29人,1500-2999:7人,3000-5000:83人,5000元以上45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5.9%、10.7%、35.9%、30.7%、16.7%;大专及以下97人,本科96人,研究生76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6.3%、35.6%、28.1%;学生86人,老师40人,企业职员83人,公务员26人,其他33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1.8%、14.9%、30.7%、9.6%、13%。
(二)变量设定与测度
价值观主要涉及自我超越、保守型和自我提升3个指标,环保意识4个题项,绿色购买行为包括4个题项。各观测变量运用李克特的5级量表测度。
(三)主要分析方法
运用SPSS分析价值观与环保意识关系、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环保意识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通过考察回归系数、回归方程系数等,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和作用。
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研究表明α系数检验标准为:0.6-0.65(最好不要),0.65-0.7(最小接受值),0.70-0.80(相当好),0.8-0.9(非常好)(Devellis R F,1991)。本文研究发现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的α分别为0.79、0.822和0.8。总体α达到0.881,系数均超过 0.7,表明量表有良好的信度。探索性因子表明累积解释达到64%,各指标项旋转因子载荷均超过0.6,且KMO为0.849,P
(二)均值、标准与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为考察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的关系,对各主要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价值观与环保意识、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环保意识与绿色购买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4、0.401、0.542,这表明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三项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由结果可以看出,除对电池担忧、会为绿色产品支付更多、会由于生态原因转买其他产品和自我提升价值观以外,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各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各指标标准差数据不大,指标间差别也较小,这表明调查数据内部收敛性很好。Pearson相关系数中,大多没超过0.6可知,本量表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适合进行回归分析。
(三)回归分析与假设验证
本文以价值观为自变量,环保意识、绿色购买行为为因变量;以环保意识为自变量,绿色购买行为为因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法来检验理论假设。
1.价值观对环保意识影响的回归分析与结果。表1回归结果①表明,对电池污染担忧受三种价值观的影响都比较大。②表明,三种价值观都对会去买可循环利用的商品有影响,但自我提升的影响较自我超越与保守型的影响小。③表明,两种相同的产品,会选择危害较小的产品受自我超越和保守型的影响较大,自我提升对其没有影响。④表明,会避免购买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受三种价值观的影响,但保守型价值观较其他两种价值观的影响要小一些。四项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程度(P
2.价值观对绿色购买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与结果。由表2结果⑤可知,三种价值观均对以后会买绿色产品有较大影响。⑥表明,三种价值观均对会推荐他们购买绿色产品有影响,但自我提升相对较小。⑦表明,消费者会为绿色产品付出额外的努力受自我超越和保守型价值观的影响,自我提升价值观对其没有影响。⑧表明,消费者由于环境原因购买其他产品受自我超越和保守型价值观的影响,但不受自我提升价值观的影响。四项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3.环保意识对绿色购买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与结果。由表3可知,环保意识各变量对绿色购买行为各变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而且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P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以上实证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价值观对环保意识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升个人的价值观能有效的加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价值观对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升个人价值观,可以促进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环保意识对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促进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
消费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源头,所以绿色购买行为对促进环保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绿色购买行为的研究也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结果表明,影响消费者最大的节目是新闻,其次是公益广告和披露性节目。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在政策方面,可以增加环保性公益广告的投入,以此来加强消费者环保意识,继而达到促进绿色购买行为的目的;环保部门加大对企业环保行为的透明度,公正地公布各个企业的环保行为,在新闻和披露性节目中增加对污染企业的报道,让消费者清楚了解各企业产品的污染情况,为他们的购买行为提供参考;媒体对环境情况报道,使消费者了解现在的环境情况,提高其环境危机感,以此来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价值观和环保意识都是长期形成的,所以要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一种科学的消费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个人价值观、环境态度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24(4)
2.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等.环境价值观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环境态度的中介作用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
3.T. Ramayah, Jason Wai Chow Lee, Osman Mohamad. Green product purchase intention: Some insights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0(54)
4.黎建新.绿色购买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
关键词:绿色消费 环保 消费行为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消费者逐步意识到他们有责任去购买有益于环境的产品,并更为慎重的购买绿色产品或生态产品。对此的认真对待不仅有利于自身健康,还有助于为子孙后代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绿色产品或生态产品的同时便会产生绿色消费行为,并且与此同时消费者自然而然的会抵触那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产生。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因为环境保护的原因而改变习惯的消费行为,并将慢慢终止购买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以及扩展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下的市场机会,研究焦点便集中在如何有效促进绿色消费行为这一研究主题。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也越来越显著。这不得不促进更多群体去主动认识绿色消费行为及其他们的重要性,不管是当代大学生,城市居民还是农村消费者都有对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责任。
2、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
2.1、绿色消费行为的概念
绿色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兼顾实现购买目的和减少环境损耗的消费行为,是一种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消费方式。在以往文献中,绿色消费行为的称谓并不十分统一。一些学者采用“生态消费”(Ecologicalconsumption),而另一些研究者采用“绿色消费”(Greenconsumption)的说法,经过学者们的分析对比,“绿色消费”与“生态消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本文采取了“绿色消费行为”(Greenconsumptionbehavior)这一名词,而另一些文献采用了“绿色购买行为”(Greenpurchasingbehavior)的说法,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2.2、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里,研究者对理解绿色消费行为主要从人口统计变量、个人环境知识储备和心理因素三个不同视角做了大量的研究。一些学者通过人口统计学和社会经济学变量进行研究,以检验此类变量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另一些学者考察了个人关于环境问题的信息量和知识,探索个人环境知识储备是否会影响绿色消费行为,还有大量学者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变量展开研究,重点考察了价值观,环境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消费者感知效力等因素对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未有定论,一些研究者认为人口统计变量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不具备显著相关,另一些研究者则发现某些人口统计变量,如性别、收入状况、教育程度等与绿色消费行为有一定关联。环境知识以及价值观、环境态度等心理因素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亦不尽相同,但有基本共识,即,上述因素会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现有研究中较少采取心理过程视角分析绿色消费行为,但促进绿色消费行为需要清楚消费者内在的心理变化,并在不同的心理过程予以不同的刺激因素以诱发绿色消费行为,因而,本文认为开展对绿色消费行为心理过程的分析十分必要。
3、国内外的绿色消费的兴起与发展
3.1、西方的绿色消费
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商品经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和规模,极大地刺激和诱导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与需求。事实证明:单纯的“双赢”观念,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需求满足的期望值和敏感度,从而促使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使产品过早地陈旧和淘汰,最终导致浪费现象泛滥,充斥在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物质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利用,其后果是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长远利益甚至是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在《寂寞的春天》(RachelCar-son)一书在美国出版后,人类得以开始认识现代经济行为。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社会相继爆发以“绿色产品”为消费主导的“绿色革命”,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绿色相关观念的关注。接着就是目的改善生活品味的消费观念―“绿色消费”诞生了。尤其1987年《绿色消费者指南》在英国出版在四周内成为最畅销书,推动了人们的绿色认识和绿色热情。起到了唤醒消费者的环保责任的作用,从而使“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