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服务业研究

现代服务业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服务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服务业研究

现代服务业研究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2008年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制造业长期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沿海地区受土地、人力资本等要素成本提升的影响,加快了其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本文针对目前湖北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助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关性曲线,着力研究湖北在承接沿海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实现湖北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实现更大附加值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制造业 相关性曲线 协同发展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探讨

关于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Horst Raff和Marc von der Ruhr(2001)基于国际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分布作了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追随下游制造业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倾向。波特(2002)认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有专业化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即需要有高端的现代服务业与其匹配,而高端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端制造业对其的需求。

国内学者中,郑吉昌(2004)提出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业构成工业生产中间投入的重要部分;二是制造业企业活动外置带动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何勇(2006)认为在买方市场的大格局下,有形产品的服务内涵不断延伸和丰富,产品服务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小产品、大服务”现象将从现在的中间产品为主向最终消费品领域扩散,从大件耐用消费品向一般消费品延伸,客户从以企业为主转向以消费者为主。张云朝(2008)认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好的城市,基本上也是新型工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所以,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已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这是以新型工业经济为基础,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新型生产方式。汪永太(2008)指出制造企业为求进一步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在原有核心业务基础上,为客户提供融入现代高新技术的、与产品相关的、高附加价值的现代制造服务,企业的服务外包和现代制造服务使现代服务业得以快速发展。

胡景岩(2008)则提出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关性曲线,认为服务贸易的价值明显高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微笑曲线是在货物贸易的微笑曲线之上,而且两者的间距有拉大的趋势。货物贸易增长速度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呈正相关。货物贸易曲线和服务贸易曲线附加值分布都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货物贸易中以自动化产品、电信设备、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工业明显在货物贸易曲线的两个高端,而服务贸易同样也是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及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为代表的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在服务贸易曲线的两个高端。

本文研究的是湖北在承接沿海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实现湖北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实现更大的附加值,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因而本文试图借助于胡景岩提出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关性曲线,找到湖北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湖北省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目前,湖北省服务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偏低。以2008年为例,湖北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86.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5%,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远远落后,低于北京(73.2%)、上海(53.7%)、广东(42.9%)、浙江(41.0%)这些较发达省市,甚至低于重庆(41.0%)和贵州(41.3%)这些西部省市。湖北服务业内部结构仍亟待调整。其中,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增加值中占比仍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像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这些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在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中占比仍较低。

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至2009年这三年湖北制造业中以电子通信、信息软件、仪器仪表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861亿元,占比30.5%,到了2009年,虽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至1331.1亿元,但其占比却下降为28.1%。

本文在胡景岩提出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关性曲线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湖北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体情况,得到图1。根据图1可知,服务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的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等与制造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的微电子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光电子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产业、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等的相关度很大,即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信息工业等越来越依靠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持。而具有高附加值的制造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湖北省服务业中代表高附加值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金融保险业占比较少,与此对应的制造业中代表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也较少。可见湖北要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制造业的附加值提升,同时更好地利用沿海制造业内迁这一契机,就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同时促进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延伸,使湖北省内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

促进湖北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放宽市场准入并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湖北科技信息发达,教育水平高,省会城市武汉市是全国第三大教育中心,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但目前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小,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因此湖北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在政策上放宽市场准入。比如,规定只要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均向社会资本和外资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新办服务企业,注册资本按法定最低注册标准执行,并允许以注册商标、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服务企业;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包括用水、用电、用气费用等优惠,以及进一步清理涉及现代服务业的行政性收费。此外,在软件企业资格认定工作中,湖北省也应灵活处理,适度放宽。因为在当前国际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外包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软件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这与软件产品开发是截然不同的运营模式。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要求从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且销售额占到一定比例,这无疑会阻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因此,湖北省应适度放宽对软件企业的资格认定,才能进一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积极构建服务型制造模式

服务型制造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模式,它包括面向服务的制造和面向制造的服务。服务型制造以服务提升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于一些消费者难以操作或者需要定期维护的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制造业。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一些著名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向服务转型实现了效益和业务规模的大幅增长。

目前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600多家,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331.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28.1%。湖北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代表性的企业有武汉邮科院、凯迪电力、华中数控、安琪酵母、凡谷电子、光迅科技、新华光等。要实现湖北高科技产品制造业服务型制造模式的构建,就必须促使这些企业拓展业务空间,提供“产品+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以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顾客服务。

(三)积极承接服务外包

当前软件业、电信运营业、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媒体公关业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方兴未艾,湖北应积极提升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在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方面应加大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力度,鼓励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与跨国公司、外包企业合作,完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同时启动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工程,加强紧缺人才的职业培训,并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湖北的服务外包企业还应建立激励机制来吸引并留住人才。湖北虽地处中部地区,但如能提供相对较高的薪金,必然会吸引大批服务外包人才留在湖北。在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应建立完善严密的信息保密制度,并将信息安全行为纳入公司的组织管理范畴。在建设服务外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方面,湖北应针对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捆绑在一起发包的趋势,建立软、硬件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目前由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发起,武汉光谷软件园内30多家软件企业联合共建的湖北省数据库测试平台已初见雏形,武汉光谷软件园已提出建立中国服务外包交付中心,争取到2015年实现软件产业总收入500亿元的目标。借助联盟这一平台,有利于解决湖北服务外包发展速度滞后,服务外包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四)突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的作用并促进集群式发展

虽然《湖北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中明确提出了要“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依托,突破性地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襄樊、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载体,以随州、十堰、荆州、荆门、恩施等城市为支撑,建设承接武汉核心区、辐射鄂西北和鄂西南的两个区域业中心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湖北尚不存在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

之所以要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群式发展,是因为企业的集聚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许多有利的条件,比如能够获得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并建立信任机制,能够促进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扩散。目前,武汉城市圈具有强市弱圈的明显特征。武汉周围卫星城市规模小,发展速度慢,城市之间联动性较差。汽车、钢铁、医药等产业在武汉城市圈虽有生产优势,但企业已经习惯远购远销,武汉城市圈消费品市场上至今仍是以外省商品为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着力于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集群式发展。要重点建设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服务聚集带,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要重点发展制造业的上游、下游相关产业,增强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同时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为企业和产业依据市场规则向某些区域聚集创造条件,比如打破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在物流、知识产权、环保、工商管理、技术监督、商品检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的地方保护。

参考文献:

1.胡景岩.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关性曲线―国际服务贸易评论[C].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2.汪永太.现代服务业兴起内在机理与中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第二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安徽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张云朝.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研究―第二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安徽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财贸经济,2004(9)

现代服务业研究范文第2篇

    、交通枢纽作用显要,具有良好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优厚条件。2011年,徐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0亿元,环比增长13.5%,其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是1440.06亿元,环比增长14.5%,居江苏省第一,增速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从上个世纪90年代,徐州市的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等行业逐步发展,近年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功能格局逐步优化,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增强了对其它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

    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产业特色鲜明、资源整合能力强、空间相对集中、服务集成、高效连通等特点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集聚区的建设有利于较高效率地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加快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加强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的实现,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城市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现代服务业集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较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机理与对策研究上,而对于类似徐州这样的省域边缘城市研究少之又少。如程大中(2005)研究强调了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1];魏巍,原毅军(2006)则以珠三角、长三角、渤海经济圈和东北工业基地为对象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环境,将区域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分为了区域环境因素和产业特质环境[2];李娟(2010)提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包括了市场化程度、产业化、城市化、优秀人才和国际化水平几个方面[3];毕秀晶(2010)以上海为例,通过绘制三维图,分析了上海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空间特征及机理[4];刘斌(2012)则在分析上海生产业集聚的基础上,提出其“两轴三带多圈层“的空间集聚模式和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5]。本文以徐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特征的分析,找出目前影响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主要问题,试图为徐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发展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徐州现代服务业中大部分行业市场取向改革和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较慢,如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由于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很好地吸引外资及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现代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就不能像制造业那样迅速改善,服务业总投资中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大大低于第二产业;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带来的城市规模偏小和居民对服务需求不旺等,都是影响徐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此外,土地和水、电供应的紧缺,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因素,也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集聚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

    2.1 市场化程度不足,缺乏动力

    市场程度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空间聚集。徐州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很多投资者难以进入,只因为进入壁垒比较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此外,一些供不应求的行业、价格明显高出国际市场的行业、不仅服务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的成本效益也难以真实反映,加上2011年徐州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920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135元,较低的收入水平限制了居民消费以及现代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扩大与规模。

    2.2 城市化滞后,缺乏需求基础

    由于现代服务业产业特性决定,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才能赢利增加,多数的企业聚集才能成为产业经营,另外,很多此类产品需要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对时间与空间的要求高度统一。根据统计资料,徐州2011年城市化率为53%,相比中等国家60%的标准,还相当落后,也就是说,徐州目前的城市化率还滞后于大部分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另外,由于徐州的服务市场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与促进发展的体制与法律环境,都会制约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发展。

    2.3 制造业粗放式扩张,导致生产型服务需求不足

    徐州长期以重工业与机械制造业为主,但其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低,对第三产业需求不旺。但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物流与营销、研发与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与金融保险服务、财务法律中介等生产型服务需求的拉动,它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制造业链条上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分工、分离与专业化,因此徐州长期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制造业刺激生产需求未能更好地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 2.4 人力资本缺乏,科技落后 现代服务业集聚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与科技的支撑,而徐州相对于苏南、苏中的城市水平、地理位置都存在

    着明显的劣势,尽管徐州拥有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多所大专以上院校,但是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去经济基础比较好,收入比较高的苏南城市,这些问题导致徐州人才严重缺乏,没有人才与技术的支撑,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显得举步维艰。

    3.发展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原则与途径

    结合徐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坚持与布局规划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增强规划的严肃性,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形成层级结构分明、功能完整突出的服务业空间布局架构[6]。其次,坚持与优势资源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发挥徐州人文、旅游和制造业三大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旅游、物流、文化和社区服务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会展和信息服务等具有市场潜力的服务业。再次,坚持与品牌工程、项目建设相结合。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走特色之路,错位发展,力争形成相对优势,培育特色品牌。要以服务业重大项目为载体,特别要加快推进产业带动性强的功能性项目建设,发挥导向性作用[7]。   为了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的主要途径有:

    (1)增设类。对已经国家、省和市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动漫、商务、设计、软件、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园区(基地、中心),增设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改造类。对中心城区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老建筑物保护开发,且已初步形成集聚规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通过规划指导,设立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提升类。对通过市场整合、信息化改造、电子商务、功能完善等提升服务功能的集聚区,通过规划指导,设立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培育类。通过制定规划,培育一批产业基础好、功能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设立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根据以上原则与途径,徐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将沿着正确的轨道有序健康地发展,结合各个产业特色,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的空间耦合多样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

    4.发展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对策

    4.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不断推进规划水平。徐州应从发挥本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地编制本地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点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着重围绕徐州重点打造的六大现代服务业和七种集聚区基本形态,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楼宇经济的发展,适应产业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宽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专业门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促进一批中介服务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依托高速铁路、城际列车和空港建设,形成立足本市、服务周边、辐射淮海经济区的商务服务体系[8]。徐州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无论是发展数量上还是区内企业的规模层次上,与苏南苏中兄弟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徐州市拥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仅占全省总数的2.3%。各地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工业还有较大差距,亟需提高这方面的认识程度和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4.2 不断完善,扩大辐射

    要完善集聚区配套服务功能。徐州要进一步加强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各项服务配套功能,大力提升集聚区对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如徐州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加大自己对周边省份的辐射能力,发展物流及服务外包业,目前徐州已经具有徐州软件园、淮海综合物流基地、香山物流园与八里国际家居博览中心等四个物流业集聚地。

    4.3 政策倾斜,优化环境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必要的扶持,提升集聚区建设和项目运作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徐州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建设问题,连续多次召开政府工作会议,并与2011年3月出台《徐州市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对集聚区建设给予优惠条件与政策倾斜,为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4.4 吸引外资,科学发展

    要强化招商引资。要紧紧抓住国内外资本加快向服务业领域转移的有利时机,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导向,按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关联性较强的企业入驻。例如,徐州已经形成了6个初具规模的生产型集聚区,具体是邳州大蒜批发交易市场,丰县木业市场、新沂农副食品批发交易市场,睢宁科技创业园区,江苏盛联科技创业中心等。

现代服务业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融合绩效;复合系统协调度;灰色关联度

一、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回归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利用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对本国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则将加工组装环节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中国装备制造业多方面融入了全球价值链,但却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的压榨掠夺为代价,融入的是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在此大环境下,装备制造业必须寻求转型升级,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其中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指导意见提供了契机。

自2012年以来,服务业占GDP比重连续超过第二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展现了巨大潜力,同时其大体上符合广义虚拟经济“满足人心理需求”(林左鸣,2011)的特征。在物质财富得到极大满足,不断追求心理上对个性化创新、服务体验需求的今天,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有利于装备制造业产品实现更高的价值、满足更高要求的市场需求、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之势日渐明晰。与美国的“再工业化”不同,我国工业发展需要服务业的大力支持(黄永春等,2013)。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生产业在其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作用不容忽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其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目标(綦良群,2013)。但其融合的效果如何,融合是否改善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环境、有效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还有待深入研究。

关于产业融合的绩效,国内外学者根据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等财务指标,近年来还有较多学者用库兹涅茨定义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徐盈之,2009)等等。Neely(2008)从制造业服务化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实行制造业服务化后的经济收益变动。张振刚等(2014)从空间溢出的角度研究,认为生产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通过技术和服务等高级要素的投入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而中国装备制造业在GVC中处于被俘获状态,难以升级(徐宁,皮建才和刘志彪,2014),因而也有学者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融合的作用。

综上所述,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问题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鲜有从全球价值链地位这一角度定量分析目前融合绩效究竟如何。因而本文首先构建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来判断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复合系统整体融合发展的协调程度;在对整体融合绩效有一定判断的基础上,以绩效目标即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为参考列,以测算出的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度为比较列,构建灰关联模型,探究装备制造业与分行业现代服务业融合绩效,寻求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方向。

二、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整体协调度分析

(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构建

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表现之一是二者的协调发展,即在“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EMI-MSI)”复合系统中,两个子系统及子系统元素之间相互配合,逐渐协调,促进共生的过程。以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为基础,借鉴王英(2013)的研究成果,构建“EMI-MSI”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来研究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及其演化趋势,以判断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总体绩效。

功效系数EC(efficacy coefficient)是序参量对系统有序性的贡献,指标Va对系统有序度的功效系数EC(va)表示如下:

(二)复合系统协调度指标选取

在计算协调度之前,首先要建立“EMI-MSI”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产业作为子系统,从规模、结构、绩效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两个产业的发展水平。规模层面,两个子系统选取了产出规模和就业规模两个指标,从产出和劳动力两方面来反映其规模大小。结构层面,EMI子系统由装备制造业中技术密集型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产值占比来反映,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值占比的增加意味着装备制造业结构的不断优化;MSI子系统由相对更符合广义虚拟经济性质的服务业(第三产业中除传统的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产值占比来反映,服务业中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等更高层次需求的行业产值占比越多,意味着服务业更具有现代性和广义虚拟性。绩效层面,现代服务业子系统绩效指标为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现代服务业产值与从业人数之比);装备制造业子系统的绩效指标则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角度来考虑。

由于全球化分工的趋势,我装备制造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发达国家凭借其规模和技术优势,占据了价值链中的高利润、高附加值环节,而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锁定在附加值低的组装加工等价值链低端的局面。而服务业作为高知识、高技术行业,其与价值链两端的设计研发、品牌服务都有着密切联系。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符合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升级的趋势,因而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角度考察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融合绩效。Lawrence J.和Lau(2007)利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提出了一个国家出口对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效应的计算方法,其中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表示了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影响,其利用投入产出表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为直接增加值的行向量,为国内直接消耗系数,(1-AD)-1则是我们熟知的列昂惕夫逆矩阵。Bv即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反映了一国出口的获利能力。我国是装备制造业出口大国,但“大”而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出口产品的增加值有多少是源于本土,出口究竟为国内企业带来多少利益,Bv指数从一定程度上能有所反映,间接衡量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EMI-MSI”复合系统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复合系统协调度计算

1.数据来源和说明

根据上文的指标设定,装备制造业子系统中的产出规模、就业规模及装备制造业结构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装备制造业完全国内增加值基于WIOD数据库中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根据式(5)计算得出(由于投入产出表更新的限制,2013、2014年的数据为根据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的结果)。2002-2014年装备制造业的Bv指数如图1所示。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十年来有着先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一段时间,我国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尤其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出口的重点之一,但其嵌入的主要方式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进口中间产品组装加工再出口,因而国内增加值不断降低;2005年后,我国的国内增加值系数开始回升,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我国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渐渐弱化,2009年后又有所下降。整体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BV指数在0.7左右,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现代服务业子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或根据年鉴中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复合系统的具体原始数据见表2。

2.计算及结果分析

首先计算功效系数,本文的指标均为正指标,因而根据式(1)进行计算,为防止计算几何平均数时有0值出现影响结果,借鉴张延平(2011)的做法,将2002-2014年各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浮或下调10%作为a和β,计算出的功效系数如表3所示。

然后分别计算出装备制造业(EMI)子系统和现代服务业(MSI)子系统的有序度及“EMI-MSI”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图2的结果得出关于“EMI-MSI”复合系统的以下结论:

(1)装备制造业(EMI)子系统和现代服务业(MSI)子系统的有序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略有不同。MSI子系统有序度从2002年的0.0841到2014年的0.8051,有序度明显增加,也印证了现代服务业在多个指标层面全面良好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序度起步较高,但后期明显增速缓慢,甚至在2008年后出现了轻微下降。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如何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也成为核心问题。

(2)横向来看,2008年之前EMI子系统的有序度整体高于MSI子系y,说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业的有序发展。2008年后,MSI子系统的有序度超过了EMI子系统的有序度,说明装备制造业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弱化,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EMI-MSI”复合系统协调度在2003-2014年间从0.0658上升至0.5474,整体朝着协调有序的方向发展,且08年之前上升速度较快,此后有所放缓。

总的来说,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正协调有序发展,但2008年后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较慢,现代服务业则发展迅速,二者融合有助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三、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分行业融合绩效分析

(一)灰关联模型构建

关于产业融合的绩效,有许多学者采用传统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本文融合度是基于投入产出表计算,数据有“少数据、贫信息”的特点。常用方法如回归分析等都需要大量数据,且样本要服从某种概率分布,计算量大,还可能呈现结果与定性分析不符的情况,不适用于本文的研究。而灰色关联的方法弥补了以上几点不足,通过参考列与比较列曲线在几何形状上的相似度来分析关联程度的大小。本文借鉴刘思峰等人(2010)提出的灰色相似关联度的方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记参考序列为本文的绩效指标,即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标,本文选取完全国内增加值来表示;记比较序列为装备制造业与分行业服务业的融合度,由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

(2)进行初始化操作,将数据整理为长度相同且皆为1-时距序列,然后求始点零化像。

(3)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相似关联度s:

(4)通过灰色关联度进行序关系分析。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角度选取绩效指标,计算其与融合度的灰色关联度,以其大小排序作为各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产业融合绩效的评价。也就是说应用相似关联度来分析序列之间的关系时,本文注重的不是灰关联系数本身大小,而是大小的排序,即排序靠前的融合与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关系更紧密。

(二)序列的指标选取

1.参考序列指标

本文的参考列即我国装备制造业绩效目标――全球价值链地位,具体选取的指标为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By),其计算方法及结果前文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2.比较列融合度计算

本文的比较列为装备制造业与各服务业的融合度。关于产业融合度的计算,国外普遍采用的方法有赫芬达尔指数法(HHI)(Gambardella和Torrisi,1998)、相关系数法(Fai F,Tunzelmann VN.,2001)等,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度进行测算。

本文所指的装备制造业采用常见的七部门分类法,研究的现代服务业行业主要包括:交通物流服务业(对应I-O表中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信息服务业(对应I-O表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对应I-O表中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业)。将42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合并,然后基于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的概念用下述公式计算融合度(吕慧文,王英,2016)。

由于我国投入产出表每五年编制一次,之后的第三年会编制延长表,目前最新的投入产出表为2012年。考虑到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本文主要使用了2005、2007、2010、2012四年的投入产出表。将四年的投入产出表按对应的服务业行业划分合并,计算装备制造业与分行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度,具体计算结果见表4。

(三)融合绩效灰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几何形状来判断不同序列之间是否紧密,通过关联度来反映序列之间的相互关系,且注重的是序关系而不是关联度大小。计算我国装备制造业Bv指数和分行业服务业融合度的灰关联系数e,结果如表5所示。

可见,2005-2012期间,ε3>V5>ε1>ε2>ε4,说明在本文研究的现代服务业中,金融服务业(X3)、科技服务业(X5)和交通物流服务业(x1)的灰关联系数明显大于其他,装备制造业与其融合和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关联较大;而前期发展较为迅速的信息服务业(X2)和租赁商务服务业(X4)则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绩效较差。广义虚拟经济性质较为突出的金融服务业和科研技术类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灰关联系数分别为0.9738和0.9485,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附加值的提升离不开逐渐发达的金融系统和科研技术水平的支持。我国近几年金融系统不断完善,科研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备受重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但在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业中,产品设计及核心研发的技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能有效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设计研发环节,装备制造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因而,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金融服务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依旧是主要融合方向。其次,我国近年来交通物流服务业发展瞩目,装备制造业与X1的融合度与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灰关联系数为0.928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尤其得益于此。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交通运输业、物流仓储业的需求不断上涨,高铁和大飞机项目由于其技术含量较高也有益于提高装备制造业整体附加值;因而,与现代交通物流业的融合对于装备制造业提升价值链地位、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改善国际形象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前期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度较高的信息服务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近几年融合度下降,且对装备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发现,在二者发展初期,装备制造业为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反映在装备制造业对信息化和商务服务业的中间投入;而二者逐渐发展成熟之后,还没有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作用。我国信息技术近几年不断普及和发展,国产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国内占领一席之地的同时也逐u走出国门,但其对于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作用仍没有明显改善。商务服务业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等行业,属于人力资本密集行业,具有高知识、高附加值的特征,装备制造业与商务服务业融合有利于其企业管理、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但目前商务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还没有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基于投入产出表测算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度,以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为绩效目标,分别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和灰关联法测算了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的融合绩效。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趋势显著,二者的复合系统协调度逐渐有序;但装备制造业发展落后于现代服务业,需要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以提升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从分行业融合绩效来说,各行业融合度有差距,与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融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显现出一定效果,交通物流服务业也表现不俗,而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从与价值链地位表现出的关联性来看并没有达到良好效果,其融合方式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改善。我国装备制造业如今虽然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中来,但由于缺乏自身技术和品牌上的竞争力,仍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价值链治理。要想突破低端锁定的局面,实现价值链两端的升级,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良好融合是一种有效途径。

关于如何通过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提升其价值链地位,本文有以下建议:

(1)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现代服务业整体具有高知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属性,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加强装备制造业与其融合有利于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升级和价值链地位提升。

现代服务业研究范文第4篇

摘 要 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普遍性趋势。它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其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行业如现代物流业,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省的重要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的含义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省的意义

1.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减轻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国际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随着制造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降低吸纳就业的能力。而这一阶段,正是行业发展壮大,吸纳就业的上升期,大批人力向现代服务业生产转移,是我省由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强省的根本条件,也只有实现了人从其业,才能奠定社会稳定的基础。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保持经济稳步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

河南省实现人均GDP1000美元后,服务业发展处在一个加速期,未来1015年,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增长中主要亮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河南的投资环境,提升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3.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绿色GDP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属于绿色行业,与制造业相比,能源消耗少,一般不产生污染。因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减轻自然环境损害,减少自然资源依赖,发展循环经济。

二、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

以2007年为例,我省邮电、金融、房地产和科技四大类现代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仅为1710.35亿元,占我省GDP的比重为11.3%。

(二)现代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偏低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我省传统服务业的比重明显高于现代服务业,2007年,我省第三产业只占到生产总值的28.9%,远低于同期第二产业的比重(见表1)。

(三)现代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劳动力的比重过低

2007年底,河南从事服务业的就业人员为1365.4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3.7%,与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基本持平。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从业人员为24.21万人,金融业从业人员为22.3万人,房地产业从业人员为9.8万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为11.6万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2万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5.5万人。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人员尚不足整个服务业的两成,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一,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近9个百分点(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

三、我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措施

(一)进行制度创新,消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

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打破服务业中的垄断经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行业的准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欧继中,2007)。要积极支持非公有经济在发展服务业方面与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

(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含量

要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和渗透。大力推进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郑州有“商城”之称,可以通过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组织手段、管理方式来改造和提升原有的商业企业水平。

(三)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

加快培养我省急需的金融、保险、信息方面以及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人才。省内各高校应增设紧缺专业,拓宽人才引进途径,合理配置人才。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现有服务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王趁荣,2007)。

(四)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符合我省特点的现代服务业

根据我省目前的特点和优势,可大力发展以下几个行业:

1.现代物流

要按照《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纲要》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物流设施,建设物流园区,扶持现代物流企业,着力打造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和公共物流信息三大平台,构建完善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确立郑州在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地位。

2.旅游业

发展旅游业一要严格按照《河南省旅游管理条理》及其实施细则监管旅游市场,净化河南旅游软环境。二要加大投入。三要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

3.信息服务业

发展信息服务业一要构建完整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现有通信资源,加快网络建设,建立为全省发展服务的统一开放、高效快捷的多媒体公用信息综合传输平台。

下面以现代物流业为例做详细的研究分析。

四、具体行业研究分析

(一)我省物流业现状SWOT分析

如表2所示。

(2)通过物流技术的标准化和运输、仓储、配送等的信息一体化,加快建成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得发展 (1)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低

(2)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经营多年已有一定基础,随着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纷纷进入河南,河南本土物流企业将面临着市场份额减少、优质客户流失、物流人才流失的威胁

(二)对策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加快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步伐,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兴办新的物流企业。

(2)重视人才培养。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和河南财经学院等高校目前已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但新设专业培养人才周期较长,政府部门应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使其尽快从其他专业嫁接培养,快出急需人才。

(3)科学规划城市连锁超市与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城市规划应结合城市商业连锁与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城市区位条件,科学预测城市商业连锁与物流发展规模,合理分设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基础设施。

(4)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继续加大财政、土地、税收、价格、投融资、市场准入等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重大物流工程建设、物流资源整合和骨干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2006.09.08.pub.henan.省略/zwgk/system/2006/09/07/010004945.shtml.

[2]欧继中.加快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企业活力.2007(6):66-68.

现代服务业研究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能级提升势在必行。近几年,我国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其政策导向不断强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正在对产业经济的诸多部门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旅游业同样面临着这一不可回避的形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探讨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要素特征以及新的增长态势。

一、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现代服务业是我们国内的提法,先后在党的报告和政府文件中正式使用,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也没有确认现代服务业的界定范围。提出“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有着特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实质上反映的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一种新认识。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的特点。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划分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又称战略业[1]。也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生产业,即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其可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产业、经纪业、广告业、律师业、租赁业、通讯业、物流业、咨询业、会展业、后勤业等众多行业[2]。根据以上界定,旅游业是否属于现代服务业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和知识性含量较少,受信息革命的影响,部分行业采用了一些信息网络技术,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业并不具备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其次,旅游业发展成为大众性的产业,至少是19世纪中下叶,并不算新兴产业,应该属于传统服务业。有的认为,旅游业是一项综合产业,它涉及的行业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依托现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发展起来的,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等,应该属于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知识产品的现代服务业。同时,旅游业也属于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进行,高度依赖信息源和信息流,特别适合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是符合现代服务业特征的。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需要作深入的辨析。首先,旅游业从属于服务业,一直都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众所周知的。如同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历史阶段一样,旅游业在形成期就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相互关联的传统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部门(行业)结构中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包括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行社和休闲娱乐等部门,显然应该归之于服务业中比较初级的生活服务业。随着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进入到成长期,一方面,旅游业的原有基础部门需要得到现代化的改造和提升,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传统的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面临着现代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以及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洗礼,有一个逐步转型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延伸和扩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及和生产职能外包,旅游业的服务对象也扩大到了生产者,出现了许多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节事旅游、拓展培训旅游和旅游咨询、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因此,旅游业不能简单和笼统地划归为传统服务业或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是依附着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样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必须进行动态分析。其次,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除了传统的核心业态之外,旅游业是众多相关产业交叉重叠的行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关联度很高,如需要通讯、电力、金融、保险、物流、中介、设备、环卫、地产等产业部门为其提供生产资料和要素服务。尤其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业更是受到生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创意服务业的明显影响,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产业融合是在工业经济时代高度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原来形成的产业固定化边界进行一定程度调整的结果[3]。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导致产业之间更多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产业融合必然引致旅游业内部结构论文格式向更高层次升级,优先发展生产者服务,从而真正纳入现代服务业体系。旅游业正处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的过程中,目前,旅游业总体上依然包含了传统服务业的内容和现代服务业的元素,有着显著的二元结构特征,即当先发的或传统的产业部门还在发展的时候,后发的或现代的产业部门就出现并发展了。以发展的眼光看,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会愈益凸显,旅游业部分或整体转型升级为现代服务业的趋势还将进一步显化。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精心培育和加快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

二、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动因与要素特征

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旅游业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产业,在中国是与改革开放伴生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可支配时间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加上旅游交通、通讯工具的革命,大众旅游得以兴起,这是旅游业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旅游业继续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旅游业从面向大众的生活服务业向新兴的生产服务业转变,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因为只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才会将其运营活动的一部分职能外化,从而导致诸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的兴起。现代旅游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的功能强化与职能外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服务内部化”向“服务外部化”转变的结果。因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利用现代旅游服务业来完成这些职能,在效益和成本上能优于企业或社会组织自身来完成。其次,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又从市场的角度提出了对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求。现阶段旅游者的经济实力与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倾向非常明显,因此,如何及时向旅游消费者提供快捷、方便、灵活、周到、健康、舒适的高技术含量和高知识含量的旅游服务,便成了传统旅游服务业升级换代的市场驱动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特别有利于对偏重生活服务业的

旅游业传统供给方式的改变,无论是以设备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自动查询和预订系统、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旅游电子商务;或以人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导游服务、饭店服务、餐饮服务、旅游交通服务等;还是作用于人的有形服务,如旅游接待服务、登记和结账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有形服务,如饭店的行李寄存服务、洗衣服务等;作用于人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教育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保险和贷款服务、旅游汇兑支付服务等,无不渗透着现代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运营方式的改造和影响,这是提升传统旅游服务业素质的必然途径。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新生事物,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综括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增值性由于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具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和高人力资本等现代服务业要素,因此决定了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无形智力投入较高而有形资产投入较少,其增值途径除了直接创造价值外,还有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增加无形资产等间接途径和作用。如现代企业的一些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使旅游业为生产者提供第三方会展、商务等专业服务成为可能,从而形成某种经营功能的规模化效应,促使企业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又如旅游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和信息服务,可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创造可观的价值。再如会展的策划和营销、旅游广告的宣传运作,致使企业的品牌声誉和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改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就随之上升。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大于传统旅游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更为广泛和显著,因此,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和附加值。2.高层次性如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服务业是产业经济高度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的优化升级。现代旅游服务业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旅游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不可否认,旅游业从一开始就是以普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端的生活服务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旅游业总体上不断趋向高端化,然而,传统的服务业态毕竟长期占主导地位,旅游业内部存在着明显的低质结构,亟待调整改变。以生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和高度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会展、奖励、商务旅游的高端性是毋庸置疑的,以此为契机,现代旅游服务业自然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高层次性还表现在服务对象转而成为生产者主体,如企业和社会组织职能外包的旅游消费者,无论是会展和奖励旅游者还是其他商务旅游者,在中国都是极具成长性的高端市场主体。3.高功能性如果说工业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产出经济”,那么,服务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功能经济”。因此,相比较而言,服务业更注重服务功能或效用而不是物质数量。现代服务业的作用更是表现为其在为现代经济和社会活动服务中的特定功能。如会展旅游、奖励和培训旅游等,应是企业的内部职能,现在却可以委托旅行社或专门的会展公司来做,独立为一种专门的服务业。随着某种经济或社会活动中某项局部功能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专业化运作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得以体现时,该功能就会从营运主体中分离出来,形成专业的服务机构,为需要该功能的营运主体提供服务。以会展、奖励旅游为主的现代旅游服务业即具有这样的专业分工带来的强化功能,体现为生产者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很大效用,使企业或社会组织越来越对其产生一定的专业依赖性。4.高技术性现代服务业是依托高科技和信息化发展起来的,同样,现代旅游服务业也是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支撑的,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对旅游产业的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信息是旅游产业的血脉。”[4]如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进行,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质是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及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业是信息资源密集型和信息技术依赖型产业。一方面,现代旅游服务业是由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催生的,如会展、商务旅游等,另一方面,信息和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旅游服务业态,如旅游饭店的现代化设施和网络预订系统、旅行社现代管理运营流程、旅游景区或主题公园开发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等。其次,高技术性还反映在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得以广泛运用,推动了旅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5.高知识性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起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更需要高人力资本的投入。这是因为对现代旅游服务业所发挥的特有功能只有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经营管理者才能有所认识,同时,企业的一部分内部职能之所以会进行外包,除了降低经营成本之外,就是因为这些职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胜任。现代旅游服务业强调的就是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文化体验,这已贯彻到整个旅游活动的前、中、后各阶段。如对旅游网站和咨询服务或导游服务的评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能否提供高知识含量的服务。至于为生产者服务的会展旅游、奖励旅游或商务旅游更是知识和智力密集的高端服务产品,是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超级秘书网

三、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高端生产力正在积聚,新的业务增长点逐渐形成,出现了旅游产业高度化发展、融合化发展、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就是代表生产业的旅游新业态的兴起。1.会展旅游会展产业起源于欧洲与北美,如今已毫无疑问地成为最具活力的全球性产业之一。尽管我国会展业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出现,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之后,我国会展业更以年平均20%的增幅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由于会展活动的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会展旅游是以会议和展览为目的的旅游,属于公务或商务旅游的范畴,这是典型的为生产者服务的被用作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在中国,会展旅游是新兴服务业,一些大型旅行社或旅游企业已从原来主要为市场终端旅游消费者服务,转向中间服务的会展旅游业务,纷纷成立专门的旅游会展公司。连最大的旅游网络商携程有限公司也在传统的机票、酒店、度假业务之外,新增了集团服务。上海最近还专门成立了旅游会展推广中心,以争取更多的国际会展。所有这些都说明,会展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旅游新业态。2.奖励旅游奖励旅游是从广义的会展旅游中脱颖而出的专项生产。它肇始于国外发达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界和旅游界的青睐和重视。奖励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级产品形式,也是服务经济与生产业日益成熟的表现。奖励旅游的对象不是家庭或个体消费者,而是现代企业的集体生产者,因此它属于生产或生产者服务范畴。它不同于最终消费,而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从而产生新的使用价值。奖励旅游作为“生产性”旅游

,由企业或其他组织出资购买,经常是一种豪华的、由旅行社全部代办的综合包价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介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而拓展的新业务,有其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随着不少大型外资企业纷纷涌入,奖励旅游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现今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和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也开始以奖励旅游的方式来作为对员工的激励和褒奖,因此,开展论文格式奖励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和专业公司越来越多。但我国奖励旅游还只是初露端倪,作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走向仍需要大力扶植[5]。31商务旅游是指有别于会展奖励旅游的一般商务旅游活动,是建立在商务活动基础上的以专业人士为主的一种具有工作性质的专项旅游形式。商务旅游成本由公司而非个人支付,因此,它仍然属于生产者服务范畴。商务旅游客户具有逗留时间长、往来频繁、消费水平高等特点,相对大众旅游属于高端旅游客户群体。由于现代商务活动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专业知识密集,旅游企业要向商务目标客户提供系统的全方位服务,不仅含有传统旅游服务内容,如交通、住宿、餐饮、导游等,还包括咨询、设计、管理等更多更全面的增值服务,特别是融入电子商务技术,一系列商务流程都能通过网络业务方式来实现。以最大限度满足商务旅游的企业或组织的个性化要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旅游产品。近年来,中国国际旅行社、康辉国际旅行社、锦江国际集团先后与美国著名旅游集团运通、罗森布鲁斯、英国BTI合作,借鉴国外较成熟的商务旅游运作方法和模式,开辟我国极具成长性的商务旅游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商务旅行及相关费用高达103亿美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商务旅游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此外,为社会组织或政府部门的公务差旅提供专业化管理,也是商务旅游业务发展的趋势之一。41节事旅游在国际旅游研究中,节事活动专指以各种节日和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节事旅游大多属于政府或社会服务性质,如国际旅游节、国际艺术节、传统节假日庆典、重大体育比赛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同企业化运作和生产者服务有关,或者说是对生产者服务的一个有效的必要的补充。与常规旅游活动相比,节事活动吸引旅游者为某一观看或庆祝目的从各地短时间内聚集到旅游目的地,具有旅游团体规模大、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等特点,使得举办活动的城市或地区旅游设施和文化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产业联动效应十分明显,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地方和民族节事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旅游者。随着杭州休闲博览会、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51咨询旅游咨询旅游是指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旅游项目规划、策划和设计类的创意产业。它是为了满足企业与社会组织职能外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生产者服务。当前,旅游经济正在成为公认的注意力经济、形象力经济和创造力经济。加快和全面提升中国旅游的规划与策划水平,已成为中国建设旅游强国、实现中国旅游业新的跨越的当务之急。旅游业历来被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过去偏重以资源、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为主的旅游业,现在知识、智力、管理、创新、品牌等无形资产开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存亡。旅游业越来越需要以智力来贯穿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开发、运营、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景区的加快建设,以文化创意见长的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纷纷成立专门的旅游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或旅游咨询公司,承接大量全国各地的旅游发展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业作为现代旅游服务业中的新增长点,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芳.访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胡启恒[N].科技日报,2004-06-29.

[2]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