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设计研究

环境设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设计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设计研究

环境设计研究范文第1篇

当前在全球社会高度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2015年赴美进修,实地走访调研后,详细介绍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的生态规划、生态牧场、绿色建筑、可持续景观等设计方法,为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总结得出现代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应遵循所在地区的传统生态特色,大力倡导新能源新技术在校园内的发展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遵循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生态环境。

关键词:

大学;校园环境;自然生态;绿色设计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波莫那市,该校是所实践技能型的公立大学,创立于1938年。学校占地7900余亩,在校学生23000余名,拥有100余个学科专业。同时该校也是全美七大理工大学之一,全美景观建筑学科排名第三的高校,加州州立大学体系的23所大学之一。2015年夏季,我们有幸来到该校进行访问学习,并被这所学校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深深吸引。这所校园坐落于连绵起伏、绿草如茵的山丘上,宽阔的校园、绿色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环境都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整体规划遵循自然规律

1938年W•K•Kellogg先生将自己的阿拉伯牧场捐给加州政府,建立了一所新的大学,这就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学校位于洛杉矶地区的东面,在一片连绵起伏的山丘上,学校后来的整体规划都是依靠这片山丘而建。同时校园布置也是开放式的,不设任何围挡设施,校园的每条道路都能连接洛杉矶地区的城市街道。校园的整体规划是座西朝东的布置格局,校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地,是这所大学的教学区域,布置有各类教学楼、各类实验楼、图书馆、大学生生活区、各类体育场馆、停车楼、停车场等主要教学设施。校园西北面为山丘地带,是这所大学的景观区域,布置学校的接待中心、会议培训中心、各类牧场、各类植物种植中心、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等配套设施。整座校园的道路规划结合了所在地区的自然风貌,并加以利用。在校园平坦开阔的教学区内设计了一条可循环的主干道,路面较宽、方便车辆通行;再通过这条主干道延伸设计出各条次干道,路面偏窄、方便行人通行。这样的规划设计体现出人车分离,以人步行为主,并且降低了校园内汽车的使用,极大方便了师生的出行安全[1]。同时在校园西北面的山丘地带,也依山而建了车辆通行的爬坡道和行人通行的楼梯通道,这样既做到了人车分流,又保护了校园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养殖丰富校园环境

首次进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各类农牧场。主要有牧马场、牧牛场、牧羊场、农作物种植区、花卉植物种植区等。由于学校源自私人捐赠的农场,所以历代办学者都坚持保留这份源于自然的特色区域[2],并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使这些原生态的农牧场转变成学校重要的科研与实践中心。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饲养马匹的阿拉伯牧马中心,这座牧马中心位于学校的东北面,占地面积500余亩。阿拉伯牧马中心设施齐全,包括了340余亩的户外天然牧马场、马驹饲养所、马匹繁殖基地、马匹兽医院、马技表演馆、跑马竞技场和三个谷类仓库。平时在这座牧马中心里,也经常可以看到畜牧专业的大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户外实践锻炼,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的技能。如今阿拉伯牧马中心已经成为美国西海岸的马匹类学科教学、推广、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国际公认先进的饲养和训练马匹的科研基地。另一个就是农作物种植中心,里面包含了蔬菜种植区、瓜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等。它位于学校的东南面,在一片地势平坦开阔的土地上,里面主要种植的是苹果、橙子、西瓜、南瓜、向日葵、玫瑰等农作物。这里也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的课外实践中心,师生们可以在这里锻炼农业类的实践操作技能。由于加州气候十分适合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再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培育,所以这些农作物都生长得很旺盛。同时这些农作物种植区也美化了校园的自然环境,还给学校师生们带来大量的绿色食物。

三、校园建筑的绿色设计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建筑都是遵循当地的自然环境而建造,设计中对自然的阳光、风、水等加以充分利用来减少其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3]。由于学校所处的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的地震高发区,所以校园内大多数的建筑都不高,层数一般是3至4层,且依山而建。最有特色的是1号至9号教学建筑群,这些教学楼均采用木质建筑结构,能够加强建筑的抗震力。并且每栋建筑都采用逐层递增或逐层递减的方式,随周边地形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自然环境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学生服务大楼,这栋建筑是整座校园里最高的建筑。其顶部耸立着高大的三角形结构十分醒目,象征学校追求卓越、拼搏向上的文化精神。再往里走就是学校的图书馆,该建筑采用了有机形式的组合设计[4],将长方形的主体建筑与三角形的入口门厅建筑相结合,最大限度拓展了图书馆的自然采光区域与室内空间,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为了缓解学校师生的停车问题,在校园内设计建造了一座5层高的停车楼,每层可以停放100余辆汽车,并在每层设置电梯和楼梯通道,方便人们上下楼。这样既解决了师生们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学校的土地资源。

四、可持续性发展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的观赏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但它本质的生态效应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景观设计就十分看重本质,希望能够更多地给学校产生有利的生态效应,这里较有特色的是玫瑰花园与再生研究中心。玫瑰花园的历史悠久,当年是W•K•Kellogg农场的一部分。花园位于学校行政管理和学生服务大楼的正后方,整体设计为圆环型,中间有一座精美的美式凉亭,在花园的各条小路路面上都刻有学校知名校友的名字、就读时间、学习专业等。玫瑰花园不仅景色优美,所种植的大量玫瑰还可以做成茶料来泡茶,有行气活血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制作成化妆品,滋养人们的皮肤。现在玫瑰花园已经成为学校主要的可持续性景观。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位于学校的山丘上,周围都是高低起伏的丘陵,里面主要包含了太阳能电力发电中心、水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垃圾回收处理中心等。美国加州的阳光是十分充足的,学校充分利用阳光优势,在中心所有的建筑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来吸收阳光,在平地上修建了水资源回收与进化的池塘,在中心的北角设置了各种垃圾回收处理中心,这些既能为学校提供再生能源,也能净化校园环境。

五、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启示

在当前全球社会高度重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度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生态环境设计也不断调整和修正其设计思想和设计目的,关注大学校园设计的环境效益和社会道德观念正逐步形成新的生态理念。通过论述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方法及影响,为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

1.坚持传统地区生态特色

校园的生态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地形的多样性、绿化种植的广阔性、人文景观的节能性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校园生态设计时,应尽可能恢复原有的自然平衡状态,保护原有的地方生态环境。对于山林、坡地、田野等自然地形,应依山势随地形而布置,校园建设遵循减少人为影响的原则,依据现状地形作适当平整。对于翠绿成阴的树林、绿草如茵的田野应坚持能留不移、能移不伐,使这些绿化植被自然的形成系统,让绿色生态意识充满整座大学校园,同时也能够在校园内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5]。在美国加州,众多大学的前身大都是来自私人农场的捐赠,这些学校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但大多数至今能在校园内保留下农场、牧场、林场等。学校的历任管理者和师生们一道,精心维护这片绿色的土地,因为这里能够见证一座大学的历史与未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也有近80年的历史,学校的牧场、农场一直为广大师生提供课外的学习与实践,同时这些农牧场产生的农业产品、畜牧产品也成为学校师生餐桌上的食物来源。现今在大学校园内设置的生态农牧场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校园的生态特色,既保护了校园内各类生态多样性良好块区的自然风貌,也有利于生态系统向外扩展,使校园内外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

2.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技术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环境建设依托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实现了生态功能的创新。在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中,通过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打造更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既能减低校园的碳排放,也能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能源支持与储备[6]。在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太阳能发电中心、水资源循环中心等新兴能源技术得到了充分运用,为这所拥有两万余名师生、数十座建筑的学校带来了强大的能源储备,学校可以依靠自身的生态设施解决部分的能量供应问题,同时也能降低户外碳排放。对新能源与新技术的大力倡导,并加以运用给学校带来了清新的校园生态环境,提升了师生们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垃圾处理中心、废弃物回收中心等再生能源项目的投入使用,都有效降低了这座大学校园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学校对周边环境形成超负荷的压力。同时通过废弃物分类回收也能促进资源再生,垃圾焚烧处理也能够为学校提供部分电力。所以,新能源新技术的大力运用要突破传统的校园环境审美观念的局限,将校园的生态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考虑,使大学校园从节能环保向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大力倡导先进生态技术的实验与运用。

3.构建和谐共生校园环境

和谐共生的自然观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共同发展。西方哲学家认为自然世界是“和谐”的,而和谐的世界是由不同的物体构成的。在古希腊人朴素的整体自然观中,和谐自然的世界应体现在多样性之中,“和谐”在希腊文中的本意就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7]。西方社会在20世纪后期兴起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也十分强调自然哲学思想,甚至将目光移向东方,进而认同、赞赏和憧憬东方“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8]。而在美国,1967年设计学家戚克多•巴巴纳克撰写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强调设计要认真考虑地球的自然资源使用问题,应该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服务。所以在美国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基础,运用生态学、建筑学、设计学等原理及方法去优化协调人类、建筑、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波莫那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内部环境设计会直接影响周围地区乃至整个城市。所以该校的环境设计始终将“和谐共生”的发展观放在首位,并坚持人文校园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学校在建设中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如所在区位、地形地貌、各类植被、农场牧场、新能源新技术、绿色建筑等。这些资源构建形成的校园环境含有丰富的生态关系,反映了十分协调的校园生态平衡,以及随着春夏秋冬不同气候状态而变化的生态景色,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身场所。

六、结语

“崇尚自然、回归田园”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生态设计的特色,这所学校也是美国加州众多高校中的一个代表。这些不仅仅只是培育孵化出“硅谷”,同样也拥有生态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每年都能够吸引全世界众多师生前往学习访问。目前在社会高度重视人类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大学校园环境的生态内涵正得到快速的发展,并成为未来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原则和趋势。

作者:刘波 史青 单位: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谢浩.适应地域特征的校园生态设计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06(12):55-58.

[2]刘华东,腾华忠,刘新田,等.美国高校的校园规划建设与后勤管理措施[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61-63.

[3]毛琳.美国大学校园道路交通景观设计探析[J].华中建筑,2015(9):117-120.

[4]张晓燕.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4(3):192-193.

[5]张健.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美国大学校园规划——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14-115.

[6]杨修明,赵辉,陈杰,等.美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技术解析及思考[J].建筑节能,2014(12):17-20.

环境设计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06-01

一、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首先由指导教师按照所指导学生人数与选题数目为1:3的比例建立题库,然后由学生进行选题。教师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实际项目选题。与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2.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3.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4.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二、毕业设计作品要求

(一)标书一本,A4规格,横排左侧装订,26页以上,主要包括封面、封底、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成品效果图等,全硬质封面、封底,并设计版面,彩色打印。

(二)展板一张,规格:1200mm×2400 mm,输出时最低分辨率:72dpi。展板中不少于6张电脑效果图,6张手绘效果图,展板正标题统一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届**专业毕业设计”,副标题自定或指导老师拟定,并设计版面、装裱;需要模型展示也可提交模型。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必须提交展板版式的JPG压缩图形文件一份;有模型展示的,提交模型照片;上述电子文件刻成光盘上交,光盘为每人一份。光盘上要注明:毕业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姓名。

(三)如果项目较大,可以由几个同学组成设计团体集体设计,但图纸量必须按以上图纸量乘以人数。

(四)按专业每人必须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可由三种展示形式组成,即展览版面、印刷册页、模型(建筑或工业产品)或各类包装等。

(五)提倡毕业设计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作品应尽量突出创意新颖独特的个性化设计。

三、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度

(一)确定毕业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二)动员阶段。毕业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要组织动员。通过动员,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配备指导教师阶段。要选派或聘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应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四、毕业设计答辩及评审标准

为使各组在答辩时把握的尺度相对一致,评定标准分别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

(一)优秀(90分-99分)

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独创性,设计主题突出,很好地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表现手法熟练、多样,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二)良好(80分-89分)

观点正确,设计构思新颖、严谨,具有一定独创性,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三)中等(70分-79分)

观点正确,设计构思严谨,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四)及格(60分-69分)

观点基本正确,设计构思一般,有设计主题,进行了设计元素的提取与推演、空间节点的功能分析、人物流线分析、采光通风分析,表现手法较熟练,标书册子精美大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环境设计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RSS个人信息环境设计

[分类号]G250.7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个人信息环境则指与个人信息需求相关的信息资源、信息交流渠道等各种要素的总和。目前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总体呈现数字化、网络化和开放式的特点,与个人信息需求相关的信息资源、信息交流渠道等各种要素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和繁杂性,这给用户创建能满足个人信息需求的个人信息环境带来了许多困难。尽管如此,根据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来满足其信息需求的努力与探索却从未停止。自1997年以来,个性化服务在现代图书馆得到普遍重视,个性化服务系统得到了发展。如MyLibrary、Active learning、Alerting system、个性化信息环境(PIE)等。但这些系统的资源、服务受制于某一特定的数字信息服务系统,不同系统相互独立并且定制服务技术是专用的、非标准,其实际应用效果表现为:不能适应用户所处的信息环境,个性化功能不强、主动性不强、服务形式单一,只能满足用户极少部分信息需求。究其原因,在于系统设计初衷就是以图书馆为出发点,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与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因此,它们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必然受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等的限制,与用户实际的信息需求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建立个人信息环境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来设计,以达成个人信息环境的信息资源符合个人的要求与性格特点、交流渠道多样、信息服务提供者繁多、个人具有信息选择权与信息组织权的目标。即个人信息环境设计就是要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其所处的信息环境,组织、定制、并分门别类地聚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等。必须指出,现阶段关于个人信息环境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个人信息环境的概念、组成要素、体系结构,基于信息需求层次的可满足性及创建工具介绍,对用户进行个人信息环境创建的核心问题――个人信息环境设计则鲜有论述。本文就基于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展开研究。

1 RSS的特点及其在个人信息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即站点与站点、站点与用户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的XML格式,它不仅格式标准而且具有出色的简单聚合功能,在资源共享应用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通用性、可订阅性以及较强的聚合能力和信息推送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资源共享应用。目前RSS的内容可以是站点更新的全部介绍,可以是数字资源更新的内容提要,还可以是数字资源的检索结果等,用户只要借助某种RSS阅读器对其订阅,无需访问相关网站,就能了解相关内容并获取相应全文。随着RSS应用的发展,RSS阅读器不仅可以用来订阅支持RSS的新闻、Blog、Wiki、Podcasting、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基于主题或关键词的论文等,还可以用来创建个人门户,进行多平台统一,并对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开放获取资源以及其他各种Web2.0应用提供链接支持。例如,目前不仅大多数网站提供了对RSS的支持,而且愈来愈多的其他基于互联网的数字资源也提供了对RSS的支持。如中国期刊全文库(CNKI)、Wiley InterScience、ScienceDirect(SD)、Spri,ngerLinker等可在期刊浏览页面实现期刊的RSS订阅,甚至提供基于主题或关键词的RSS订阅。也就是说,现在人们借助RSS阅读器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信息定制和信息聚合,而且可以借助RSS阅读器对不同信息服务与平台、不同信息交流渠道进行定制与聚合,从而创建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个人信息环境,即RSS为基于用户需求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提供了基本技术框架与工具。

2 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2.1 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的目标

2.1.1 集成、便利

个人信息环境应该包括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例如:①个人关注的新闻、Blog、Wiki、Podcasting;②图书馆的通知、通告及各种信息推送服务;③可合法利用的各种数字资源,包括商业性和开放获取的;④可合法利用的各种信息服务平台;⑤惯常使用的信息交流渠道等。目前,这些资源、服务、平台及信息交流渠道总体呈分布式,用户在利用过程中必须分头进入,有时还需反复选择,利用麻烦。所以,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必须充分利用RSS阅读器的各种功能,集各种要素于一体,使用户对资源、服务、平台和交流渠道的利用只需通过一个集成入口就能实现,达到集成、便利的目标。

2.1.2 个性化、专业化、不冗余个人信息环境中信源的主要特点是信息噪音大。例如,随着愈来愈多的网站及基于互联网的数字资源对RSS的支持,基于RSS订阅的同类信息迅速膨胀,信息过载已经成为用户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又如,不同的信息服务机构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平台,各种Web 2.0应用提供不同的信息交流渠道。因此,个人信息环境设计不可避免地要对资源、服务、平台和交流渠道等进行选择、取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因此,人人都有其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需求。所以,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的第二个目标是个性化、专业化、不冗余,以满足用户对个人信息环境的个性化、专业化要求,同时避免信息过载、同类平台重复设置、信息交流渠道杂乱繁多的局面产生。

2.1.3 结构合理、符合个人爱好

目前不同网站、不同数字资源支持RSS的内容和程度各不相同,在这种复杂的RSS信息支持环境中,如果不加整理,直接进行资源、服务、平台和交流渠道的定制和聚合,则创建的个人信息环境会处于杂乱无章的混乱状态,这同样不利于用户有效利用。因而,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网站、不同数字资源支持RSS的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不同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类型的差异性,不同平台和交流渠道的差异性,用户利用信息资源、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的偏好,使个人信息环境设计达到结构合理、符合个人爱好的目标。

2.2 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的原则

2.2.1 基于桌面 目前,RSS阅读器主要有两种:在线的WEB RSS阅读器与基于桌面的RSS阅读器。

在线的WEB RSS阅读器,如Google Reader,其优

势在于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以获得RSS阅读的便利,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订阅、组织、收藏自己感兴趣的基于RSS的知识信息并保存阅读状态。但是,这种RSS阅读器本身不具备网页收藏功能,虽然它能借助IE浏览器的收藏夹进行网页收藏、聚合,但两者不能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使用过程中,必须在两个不同的系统中来回更换。此外,人们在利用在线RSS阅读器工作时,必须先进入相应网站或打开相应应用程序,然后进行用户认证,步骤烦琐。显然,在当前相当多的资源、服务、特别是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并不支持RSS的情况下,利用它进行个人信息环境设计,不能达到集资源、服务、平台和交流渠道于一体的目标。

基于桌面应用的RSS阅读器不仅具有频道订阅、增册、保存功能,而且具有收藏夹功能。它通过频道订阅、增册、保存功能可以实现对基于RSS的知识信息的订阅、组织和收藏,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知识组织与管理平台;它通过收藏夹对相关Web2.0应用的链接,可以构建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交流渠道;它通过对不支持RSS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服务平台的链接可以实现知识搜索与获取。换言之,基于桌面的RSS阅读器能够适应目前复杂的RSS支持环境,实现对不同资源、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的简单定制和聚合,达到集资源、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于一体的设计目标。此外,基于桌面的RSS阅读器只需用户开机启动阅读器就可工作,使用简单方便,更重要的是它是与机器绑定的,如果用户是阅读器中定制和聚集的各种商业性数字资源的合法用户,用户可直接链接相关内容的全文。所以,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要遵循基于桌面的原则。

2.2.2 信息内容密切相关,平台渠道优化组合个人信息环境要真正达到个性化、专业化、不冗余的目标,首先在资源选取上,必须切实做到与个人研究方向、兴趣及关注重点密切相关,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水平、能力定制自己关注的信息资源,建立与个人兴趣密切相关的个人核心期刊集合、个人专题研究资源库等知识信息集合,以便尽可能减少对无用信息、资源的关注,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取确实能解决个人信息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避免同类平台重复设置、信息交流渠道杂乱繁多,真正做到量少质优,优化组合。

2.2.3 分类聚合个人信息环境设计中涉及的资源、服务、平台和交流渠道来源极为复杂。比如,个人关注的期刊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电子期刊库、不同网站,个人研究的课题可能有数个不同数据库涉及,个人经常使用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可能有多个。所有这些,如果不加区别地利用基于桌面的RSS阅读器进行简单的定制与聚合,则会出现用于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信息需求的资源、服务、平台和交流渠道混杂一处的无序局面,形成一种不利于用户有效利用的个人信息环境。因而,个人信息环境设计时必须遵守分类聚合的原则,即要分门别类、同类相聚。比如,利用RSS频道将自己常用中外文电子期刊定制并聚合到同一个RSS组别并予以命名,建立个人核心期刊库(见图1)。

3 基于RSS用户个人信息环境设计实例

利用收藏夹将个人常用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分别定制并聚合到不同收藏夹中,并对收藏夹和每一平台或信息交流渠道予以命名,建立个人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的集成人口,如图2所示:

根据上述设计目标和原则,结合个人学科背景(信息技术与图书情报)、研究专长(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利用)、当前研究项目(基于用户需求的数字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研究)和个人利用信息资源及信息交流渠道等的习惯与特点,笔者利用基于桌面的周博通RSS阅读器对个人信息环境进行设计,主要包括5个部分:

3.1 核心期刊

利用RSS频道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定制并聚合个人经常浏览的12种中外期刊(见图1)。

3.2 专题研究资料

建立了与笔者当前研究课题“基于用户需求的数字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研究”密切相关的专题研究资料库。专题研究资料库根据主题的不同,下设web serv,ice、RSS、widget三个子专题,每个子专题的内容都是不同数据库同一主题检索结果的定制与聚合。本例中的内容就是利用RSS频道将SD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中题内检索词分别为web service、RSS、widget的检索结果的定制与聚合(见图1)。

3.3 信息服务平台

利用收藏夹将个人常用的集成信息服务平台、文献传递平台和图书馆馆藏检索平台、个人借阅情况查询平台定制并聚合,可构成个人信息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检索查询体系与文献保障体系,图2中“信息服务平台”由“集成信息服务平台、文献传递平台、馆藏及借阅情况查询平台”三个文件夹构成。这里,“集成信息服务平台”是基于读秀的,即鲁东大学图书馆几乎所有的电子资源包括图书馆的OPAC已与读秀海量的元数据库进行了整合,用户利用读秀进行统一检索时,检索结果中鲁东大学用户合法使用资源部分可直接链接至全文,检索结果中鲁东大学用户无合法使用权的资源,该平台会通过其自身集成的文献传递子系统向用户提供相应文献传递服务;“文献传递平台”则是从鲁东大学图书馆提供的5个文献传递平台中选择了其中的4个既能满足自己的源文献需求同时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平台,它们构成了个人的文献保障体系;“馆藏及借阅情况查询平台”则直接链入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可检索查询图书馆馆藏和个人借阅情况。

3.4 常用数据库

在日常使用中,个人常用数据库往往只占图书馆数据库的极少部分,但它们却常常分布于不同栏目。这样,用户在重复利用某个或某几个数据库时,每次都必须先进入图书馆网站查找该数据库的超链接。这种过程的一次次重复,给用户利用数据库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时间浪费。为此,我们借助RSS阅读器的收藏夹设立了“常用数据库”文件夹(见图2),将个人常用的4个数据库:SD、Springerlink、CNKI期刊全文库、万方博硕论文库定制与聚合在一起,构成个人信息环境中的常用数据库体系。这样,在利用这些数据库时无需一次次进入图书馆网站的不同栏目查找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链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5 信息交流渠道

个人信息环境中,信息交流渠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日常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实际需要,我们借助RSS阅读器的收藏夹,建立了“信息交流渠道”文件夹,对笔者常用的博客、微博、社会性网络服务(sNs)及网上投稿系统建立了超链接(见图2),构建了能满足个人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交流渠道。

4 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的评析

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基本上满足了用户

个性化、专业化、集成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要求,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满足需求、功能齐全、结构合理、便于利用的有序的个人信息环境。但RSS毕竟只是一种简单聚合技术,它在个人信息环境设计中,由于其本身的不足与限制,还存在种种问题。

4.1

在知识聚合过程中受聚合对象的限制

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知识聚合。基于用户需求的知识聚合就是根据用户要求将涉及相同知识点的文章、文摘、网页、新闻等通过订阅或其检索结果订阅聚合到一起,构成某个知识点系统全面的知识汇集。然而,目前RSS支持环境极为复杂,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只能因地制宜,所以,其知识聚合是不完善的,不能完全达到用户的希求。不过,利用RSS阅读器收藏夹建立包括集成信息服务平台在内的常用信息服务平台集合和常用数据库集合,可有效弥补此缺陷。所以,个人信息环境设计中利用RSS阅读器收藏夹能有效突破基于RSS的个人信息环境设计在知识聚合过程中受聚合对象限制的瓶颈。

4.2 基于桌面的RSS阅读器是与机器绑定的

基于桌面的RSS阅读器是与机器绑定的,也就是说利用基于桌面的RSS阅读器进行个人信息环境设计而创建的个人信息环境是与安装该RSS阅读器的计算机直接绑定的,用户在其他机器上不能利用该信息环境。为了弥补此缺陷,一种方案是开放该机的远程访问控制权,用户通过远程访问途径利用该信息环境;另一种方案是利用在线RSS阅读器创建一个不包含“信息服务平台”、“常用数据库”的后备个人信息环境以供不时之需。

环境设计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设计理念;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97-01

一、中国当代城市环境的现状与认知

中国当代城市环境的现状分别体现在两个方面的矛盾上:

一是发展与设计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民用与商业建筑飞速发展,却忽略了建筑体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设计,导致建筑群体本身与周围生态、人文环境的不协调,造成城市人居环境的日益恶化;同时,许多城市盲目建设“形象工程”,大兴城市公共艺术,在追求艺术趣味的同时缺乏对人文历史的传承、公众参与的研究,反而影响到了城市的形象定位。

二是现代文化同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现代城市中,古老而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建筑正逐渐消失,剩下清一色的西化建筑,从材料到装修,从整体到细节,本土文化和民族传统特色的内容少之又少。加上大量模仿、克隆的“作品”,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都造成了视觉上的污染,包括豆腐渣工程的频频现身等等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都成为了城市环境中的败笔,甚至使整个城市丧失了生命的灵性。

二、城市环境设计理念的探求

(一)心理学角度上的设计理念探求:现代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制约情绪以及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环境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环境设计不仅要能满足城市生活的基本功能需求,还应该能够满足城市居民追求积极心态的各项心理需求,城市的环境设计要考虑到环境的心理导向。

(二)传统文化角度上的设计理念探求: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犹如尚未深入挖掘的宝藏,例如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道教“无为”的自然观,意在为人处事都要尊重自然,与自然相统一,不以主观臆断而为之;又如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堪舆学文化等等,都可以加以借鉴和深入研究。

(三)管理学角度上的设计理念探求:管理学与设计学相互学习借鉴更是设计理念创新的一大亮点。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管理学的范畴涉及面较为广泛,从广义上讲,城市环境的建设依附于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其中,管理部门的管理流程和设计师、规划师的设计流程之间的配合和监督如何做到合理化、科学化就成为设计理念中的创新环节。

三、城市环境设计方案的几点建议

(一)城市环境的功能性布局和定位应充分考虑宜居性的心理需求

宜居性的心理需求是指除了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使用功能以外,还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追求与享受。这就要求设计者和规划人员在城市环境设计的方案中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加以深入研究和创新,使城市的环境设计方案不只停留在空间、体量、尺度、色彩等形式美学的表层上。设计人员要深入了解居民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需求,研究城市居民的各项行为特点,掌握认知和使用空间的科学规律,并在方案的制定中首先考虑城市居民的行为需要,其次考虑形式美的法则,进而进行环境空间的功能布局与设计。

(二)城市环境设计方案应考虑生态与人文系统的整体性

城市环境的设计方案应该着眼于整个城市环境的总体质量,重视开发项目间的有机整体联系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性。具体来说,现代城市环境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环境的情感表达,同时结合当地的生态系统,保留当地的人文特色和地域特色,将城市的环境作为有机整体来对待,从而进行方案的优化设计,以传承和创新为主,打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城市宜居环境。

(三)城市环境设计方案应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转变

城市环境设计在强调视觉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生态效益。人与环境从来都是息息相关,唇亡齿寒,可以简单地说:城市的环境建设理念应融入“天人合一,道法天然”的生态自然观。这既是各级政府与环保部门今后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时代赋予环境设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四、结语

总之,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作为一个实体的空间环境,她的命运很大程度取决于城市规划设计。如何解决城市环境设计中发展与设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革新与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着重于提高城市宜居的环境质量,而不仅只是形式的美化和改善,仍需要我们设计师和规划人员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

环境设计研究范文第5篇

一、生态危机的出现引发起了人们对现代住宅建筑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灾难,引起了世界多种学科领域专家的强烈反响,诸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进来,为克服生态危机献计献策,许多生态理论相继出台。其中“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理论的重大突破。“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苦人民的需要,将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加以限制。

二、现代住宅建筑生态环境设计

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主要分析两方面:气环境设计研究以及光环境设计研究。

1、气环境设计研究

我国的总体建筑布局较多的考虑了生态因素,但是,对环境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气流组织考虑较少。有良好的室内通风的条件的建筑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整体通风组织基础上,对于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住宅的相对位置会影响住宅区内的局部大气环流的改变,相对位置设置如果不合理,会促成“冬季恶性风流”的滋生,造成对人们活动的安全问题。

(1)室外气环境系统设计研究

底层架空设计:现代住宅尤其是高层住宅的生态设计可以在住宅地表或群体配合中,形成开放空间,以架空、脱开等方式,给住区创造相对开敞的体系,有利于视野、气环境及人与自然接触界面的改善。

建筑形体设计:立面掏空设计一一即在建筑物中部或者相应位置处,设计一快开洞的空间,使气流可以从中穿过,减少建筑物的阻挡而产生的风压和空气绕流,从而避免“恶性风流”的产生。目前,住宅小区的设计一般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建筑的构造、外形、高度基本相同,忽视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搭配可以改善小区内通风环境的特殊效果一一将住宅错落布局,建筑物的高度不必统一,根据不同的位置,气流移动的规律,使住宅高低错落,从而使气流均匀深入小区内部。

生物气候设计将绿化树木、围墙、防风网、隔断或拱廊等设计用于建筑易产生气流剥离的角落及周围,可起到遮蔽作用。实验证明,围墙的开口部分在小于40%时,对降低风速有利,遮蔽物越长、高度越高则效果越好。树木在住宅建筑的两端向外延伸时,可加强房屋的通风效果,当住宅迎风面的窗前种植树木时,如果树丛把檐口挡住,则会把风引向顶棚。但如果树丛距离外墙有一定距离,那么吹来的风很有可能大部分超过窗户从屋顶穿过。建筑物外表面利用构架、阳台或者线脚的凸凹变化,可以减弱气流的剥离,最大可以达到30%。

(2)室内气环境系统设计研究

通风换气的方法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自然通风设计:自然通风是借助于热压或风压使空气流动,使室内空气进行交换,而不使用机械设备。一般应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不仅节省设备和投资,而且更有利于健康。即使在冬季适当地进行自然通风或者换气,也会防止病毒的传播。在夏季,自然通风则有利于人体发汗,增强自然透风舒适感。

机械通风设计:居室机械通风方式一般结合浴厕通风一起考虑,厨房排油烟机的排风和补风系统一般另外考虑。这种方式居室机械通风的工作流程是新鲜空气从位于起居室的起风口进入室内,污浊的空气从浴厕被抽出。浴厕排风机的排风量除了要满足浴厕本身的换气次数外,还要满足所有负担的客厅和卧室的通风,二者取最大值。居室需要通风时,打开浴厕排风机和居室的进风阀,此时,居室和浴厕处于为负压状态,室外新鲜空气经居室通过门下百叶、门缝流向浴厕,通过排风机排出室内。

2、光环境设计研究

(1)影响室外光环境的因素

建筑物的密度和布局:日照、自然采光对居室意义很大,并且影响居室的小气候,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高楼大厦占据城市的土地面积较少,却能提供较大的生活空间,这对于环节城市用地紧张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楼房密度过大,造成日照和天然采光的不足,这在住宅建筑非常突出。在高纬度地区,因为太阳光线折射,要想获得相同的日照时间,住宅密度必须比低纬度的地区低。如果要求居室冬至日有2h日照,则住宅前后2东楼的检局必须为建筑高度的2.8倍。

室外光污染:噪光是对人体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异地影响和危害的光线,噪光污染主要是白光污染和人工白昼。镜面玻璃建筑物玻璃的反射比阳光照射更猛烈,反射系数达到82%-90%,比毛面砖石类外装饰建筑墙面的反射系数大10倍左右,大大超过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力下降,产生头晕目眩、食欲下降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病症。

(2)室外光环境设计研究

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建筑物的配置、间距或者形状造成的日影形状是不同的。对于行列式或者组团式的建筑,为了得到充分的日照,必须考虑南北方向的楼间距。对于需要同一日照时间的建筑,由于其纬度的不同,南北方向的相邻楼间距是不同的,纬度越高,需要的楼间距就越大。由于有其他建筑的阻挡,有的地方在一天中都没有日照,这种现象成为终日日影,这样的情况都应该避免。

建筑物周围的阴影和建筑物自身阴影在墙面上的遮蔽情况,与建筑物平面形体、建筑物高度、和建筑朝向有关。正方形状和长方形是最常用的较为简单的形体,最大的优点都是没有永久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情况;L形形体的建筑会出现终日阴影和建筑自身阴影遮蔽情况,同时,由于L形平面是不对称的,在单一朝向上因转角部分连接在不同方向上的端部,其阴影遮蔽情况也有很大变化,也会出现局部永久阴影区;凹形建筑在南北方向和东西场地没有永久阴影区,但是在各朝向上转角部分的连接方向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自身阴影遮蔽的情况。正方形和长方形体形如果朝向为东南和西南的时,不仅场地上无永久阴影区域,而且全年无终日阴影区和自身遮蔽情况,单从日照来考虑是最好的朝向和体形。

(3)室内光环境设计研究

传统的天然采光设计:顶部采光--顶部采光时,光线自上而下,有利于较为充足与均匀的室外光线,光效果自然宜人,在现代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经常采光,缺点是直射阳光和辐射热问题;侧向采光--根据窗的位置,可分为单向采光和双向采光,以及高侧窗采光。双向采光能够使室内环境获得较为均匀充足的光线,但在很多情况下,受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双向采光。单向采光比较容易实现。采用低窗时,靠窗附近的区域比较明亮,远离窗的区域比较暗,照度的均匀性差。采用高窗,有助于光线射入房间较深的部位,提高照度均匀性。现在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已开始大量运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大片的玻璃面使整个侧面都成为采光面,把大量天然光引进室内,改善采光效果。

三、现代住宅建筑生态环境的未来前瞻与反思

1、未来前瞻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可利用的材料和工具越来越多,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人们对住宅建筑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对住宅建筑的气环境、水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步。

2、建筑生态环境设计的反思

高技术的大量应用存在着弊端,使人的主体性收到限制与异化,而且带有极高的经济负担,所以高技术应该转向适当的技术;片面的强调生态技术是不科学的,建筑更注重与自然,文化,美学的多维融合。

总之,住宅建筑生态环境设计应该在研究人文科学的同时,加强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在探讨艺术的同时,注重技术的运用;学会从生态角度探索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将生态学、文化学、哲学、艺术学、建筑学、环境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Min-Jian,Land appl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in china.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7

[2]J-L.Bourgeois and C.Pelos,Spectacular Vernacular:The Adobe Tradition.New York,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