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多媒体利用图片、文字、动画与声音于一体的技术抓住了高中学生的眼球,给他们展示了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强烈地刺激了他们的感官,赋予了他们源自知识的新颖感与惊奇感,同时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新颖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极具生命活力,促进学生融入进来,眼观,耳闻,口述,身临其境地体验异域文化。

案例一:当讲到Frightening Nature单元时,教师可以课前播放《唐山大地震》的视频做引入,将四十多年前的悲痛历史重现在学生眼前,导入问题:“What happened in Tangshan in 1978?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it?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可以自由地搜索、组织及互动交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索者,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高中课堂的快节奏与高密度,可以学习更多的内容,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二、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瓶颈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也会带来许多的不良影响。一方面,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授课,不能正_地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本质属性其实与黑板、粉笔一样,都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将一单元中所有的知识点不经梳理就胡乱堆砌到PPT中,不精心梳理重点知识,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心,久而久之会对多媒体教学产生厌烦的情绪,觉得多媒体的引入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是不利的,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只是做到将Flas、PowerPoint和一些教学视频引入教学中,而不让学生张开嘴去说、去交流,可能会造成“邯郸学步”的反效果。

案例二:就英文歌The Day You Went Away来说,即使听很多遍,但是不自己亲自唱出来,就不可能知道发音是否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张口说,即使听过千百遍正宗地道的英语口语发音,也练不出自己的真本事,反而将自己以前积累的一点口语能力给荒废了,所以创造良好的语境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工作者不可等闲视之。

三、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化

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 转变思想,合理地选取教材,更好地驾驭多媒体技术,科学地、正确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知识的殿堂,并且将传统模式与新型模式相结合,对传统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推陈出新,防止出现“一边倒”的跛脚现象。 案例三: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结构与方式,围绕高中英语介绍Canada的单元,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们自主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进行预习准备,课上以video的形式播放一小段源自Canada的经典电影或网络视频,也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特色的pictures来引入话题,并梳理好文章脉络,总结好重难点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设置在PPT上,侧重人文知识氛围,课后可以布置合理的任务,像口头表述“If you are a travel guide in Canada,please introduce your country to your tourists. ”

总而言之,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新型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合理地使用,这是英语教学走向轻松愉悦、灵活协调、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能够重视多媒体带来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科学正确地使用新工具,就一定可以给学生创造自由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做知识的拥有者,优化英语教学,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上海市徐汇中学史莉莉老师依托综合课程理念,在高中艺术学科教学中尝试以艺术综合实践的方式优化育人,将艺术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的纯欣赏型学习方式和单维度育人目标向综合学习方式和多维度育人目标转型。在《戏剧传情,演绎人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视听体验、分享交流、模仿表演、探究创造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感悟话剧中的造型艺术、台词、形体动作等多种艺术因素及表现手段,并运用所学的艺术因素及表现手段表现生活、创造生活。本课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去掉胆怯,催生自信,将课堂和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整堂课,以艺术实践发展合作学习,增进分享交流;以艺术创造发展个性和创造精神;讲台变戏台,学生变演员,师生同演出,同欢乐;学生从怕说怕演,到敢说敢演,爱说爱演,争着上台演。

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创造美,用艺术的方式美化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情趣和质量,而且让学生乐意在艺术世界中徜徉,陶冶情操、美化自我、修身养性,成为善于感知、探索、创造与反思的人。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袁成兰)

一、案例背景

在艺术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体验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戏剧既是一门观赏性、综合性很强,又是一门着重于实践性的艺术,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实践,才能具有实际的体验感受,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染和熏陶。学生学习戏剧,不仅可以从中感受人生的真善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本案例来自2011年6月1日至6月2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在上海中学方厅举行的上海市高中艺术课程教材培训活动中本人执教的一节公开课,参加本次培训的人员有全市各区县近200名中学艺术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教学内容为《戏剧传情,演绎人生――感悟戏剧艺术中的多种艺术因素及表现手段》。本案例旨在打破传统戏剧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纯欣赏型学习模式,尝试在戏剧教学中围绕多元育人目标进行改革与创新,尝试艺术实践,优化育人。戏剧课上开展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以艺术实践发展合作学习,增进分享交流,以艺术创造发展个性和创新精神,感染、感化学生心灵。

二、案例记述

片断一:体验感受

教师播放《茶馆》片断,学生欣赏和尝试模仿《茶馆》中的角色表演,感受体验人物语言和形体动作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师生归纳台词特点后一同进行气息练习、发声练习、简单台词练习…练习《数枣》:“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儿…”。

刚开始,在教师的一番煽情后,同学们都是跃跃欲试,但又碍于面子,显得十分紧张,生怕说错了,被听课的老师和同学笑话。教师适时鼓励并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要求大声把自己的声音送过去,看谁能让整个阶梯教室的所有老师和同学都能听到你的声音。同学们渐渐地丢掉了胆怯,大声练起来,于是教师便进一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大胆进行台词练习。通过练习,学生的声音、气息的控制有了明显的提高。

片段二:模仿表演

学生欣赏感受人物性格:松二爷的胆小、常四爷的正直,再模仿表演体验表现手段:语言与形体动作。在欣赏总结后,师适时点拨,学生主动要求到大家面前表演,教师再提示把前面练习台词的声音响亮、气息控制,运用到语言表演中。

学生表演总结:不但是语言表现重要,在动作上也要把人物表现出来。松二爷说话时弯腰弓背,常四爷说话时坐的直、坐的正。教师在学生表演中提示学生自评与互评发现自己的问题,理解后,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认识。

学生忘记了自我,忘记了课堂,进入到情境,投入到角色,演得逼真传情。如表演胆小的松二爷:两手作揖,身子战战兢兢的;正直的常四爷:说话底气十足,理直气壮,无所畏惧,甚至女扮男装也演得活灵活现的,同学们简直把自己当成真的松二爷、常四爷了。教师参与其中,担任角色,与学生一起体验人物的性格。师生同演出,同体验,艺术实践打消了教师的顾虑,催生了学生的自信,诱发了学生的表演欲,同学们在台上充分表现自我,创造自我。

片断三:探究创造

教师提供素材:酒驾入刑,学生感受到酒驾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学生运用所学的艺术因素及表现手段创编,分组准备,再表现“酒驾事件”片断。如镜头一:学生表演喝酒后肇事的现场。镜头二:学生表演高晓松酒驾事件在法庭上悔过的现场。教师指导学生在一组表演后,从戏剧艺术的综合艺术因素及表现手段上进行了评价,学生体会表演的效果后,再换一组表演,使学生不自觉地运用戏剧的专业水准要求自己。学生们在表演中深刻地体会到酒驾的危害。

三、案例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者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一步步尝试参与一系列的艺术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实践,发展合作学习,增进分享交流,以艺术创造发展个性和创造精神。实践证明:艺术实践,优化育人。

(一)在艺术实践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视听体验、尝试模仿、创造表演等一系列综合艺术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戏剧的台词和人物形体动作的视频后,让课堂变戏台,学生变演员,身临其境,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进行气息练习、发声练习和简单的台词练习体验,特别是让学生体验话剧台词之前,先带领学生通过“绕口令”的活动体验了一把戏剧学院学生的基础课程,而且绕口令《数枣》的辞令选择让学生很容易在愉悦中获得成功的感受,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创造自我的机会,教师也能寓教于乐,参与其中,与学生融为一体,整个课堂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学生从怕说怕演,到敢说敢演,爱说爱演,争着要上台演。

(二)在艺术实践中还给学生主体地位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高中学生思维发展日趋成熟,他们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艺术审美经验。课堂上,教师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还给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视听、体验、思考交流、尝试模仿、创造表演,使学生真正成了艺术活动的主人。在形式多样、情趣盎然的审美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艺术的教育与熏陶。

(三)在艺术实践中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在视听体验中,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交流体验后的真切感受、感动和感悟,分享艺术之美。在语言、形体动作的模仿表演中,师生合作,同台表演,有的扮演胆小的松二爷,有的扮演正直的常四爷。表演后,学生又通过互评和自评发现问题,反思完善。反思导致的反馈力量,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推动了后续的表演。

(四)在艺术实践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阶思维模式;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85-02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及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与教育专家始终致力于探索思维能力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关系等问题。在"指数爆炸"的社会知识大背景下,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活动已经拉开帷幕。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授之于鱼"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解决、自觉怀疑及主动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需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高阶思维能力,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为培养学生创新性及思维独立性创造有力条件,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在数学能力,让学生得以将自身的才华充分的发挥出来。在此背景下,探究高阶思维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现实的价值。

2.高阶思维模式的概念

高阶思维是一种基于思考原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阶思维的研究角度不同,其具体定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通过大量文献阅读,结合本文研究实际情况,本人更认同布鲁姆的"分析、评价、创造"学说与钟志贤教授的高阶思维学说,即:高阶思维是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所表现的"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

3.引高阶思维模式入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策略

3.1 融入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实施高阶思维教学。

3.1.1 主题及课时内容。

主题:函数的运用与计算

课时内容: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计算方法,能将简单的生活事件数学化,能自行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学函数。

3.1.2 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电费计费问题。

阶梯电价的实施,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通过电费的计算,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

按照国家规定,城市居民的用电量分为3个档次。以石家庄为例,其现行阶梯电价政策如下:第一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18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电价水平。其中:不满1千伏用户电价每度0.52元(居民用户电压一般为220伏);1-10千伏用户电价每度0.47元。 第二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181度-280度,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提高0.05元。第三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281度及以上,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提高0.30元。

问:建立居民用电量与其应交电费数之间的关系函数;若居民当月用电量为120度,则其应缴纳电费为多少?

3.1.3 课后延伸。

(1)让学生以自己家每月电量消耗为依据,根据当前阶梯电价制度,计算自己家中最近6个月的应交电费总量。

(2)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件,对其进行思考,以此为依据设计一道数学函数题,并对其进行解答。

3.1.4 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将阶梯电费的计算,纳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式地导入了高阶思维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能够在计算阶梯电费的同时,深入分析函数的应用,为同学们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方法、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3.2 融入快速思索问题情境,实施高阶思维教学。

3.2.1 主题与课时内容。

主题:集合之间的包含、并、交等。

课时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能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3.2.2 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快速思维,脑筋急转弯。

问:两个爸爸两个儿子,最少可以有几人?

很多学生第一反应是4个人,这时向大家强调一下问题问的是最少,学生开始开动脑筋,开始小声商量。随着教室内讨论声音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说是3个。接着问"为什么是3个?""因为有一个人即使儿子也是爸爸"。这时引入课堂内容,告诉学生,集合具有互异性。在一个集合里不能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元素。互异性虽然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简单知识点,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很容易出错,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只是知道这个知识点,但

是没有真正理解。通过上述一个小问题,将互异性的概念传输给学生。这个问题会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似乎某个地方被开发了的感觉。

3.3 课后延伸。

3.3.1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地方可以体现集合元素的互 异性。

3.3.2 自己设计一道能体现集合元素互异性的题目。

3.4 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脑筋急转弯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将集合元素互异性的概念、内涵引入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为学生建构了全新的知识框架。通过对已有问题的分析和思索,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必将得到大大提升,而通过举一反三式的教学延伸,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也能够得到拓展。

4.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高阶思维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有着及其重要的促及价值。本文仅列举了两种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应,引起更多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阶思维教学模式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燕清,张红霞. 数学高阶思维及其培养初探[J].钦州学院学报,2009(6)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高中算法;C程序设计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之后,教育部在召开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加强中高职衔接,优化三二分段教育”。“衔接”的本义是指事物相互连接或承接之意,“中高职衔接”意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连接或承接,为实现最大的教学效率,以最小的教学消耗而使中高职形成递进、系统的教育关系。衔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教育体系内部的衔接。

我校紧跟教育发展需要,于2006年招收技师预科(高职预科)班学生,扎扎实实学好两年高中课程后直升入技师学院,现有技师预科班五个年级800多学生,而直升入技师学院已就读的06、07、08三个年级学生有300多人,我校在2006年开办技师学院(高职)以来,截至2008年已经办学三年,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完善了专业课程的设置。技师学院(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培养方式等方面,及早对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和具体分解,避免理论课与专业课及技能训练的重复,然后有针对性地技师预科所学课程进行相关设置,使得中高职教育衔接有一定收获,进一步提高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

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实现。而技师学院程序设计课程中最关键的算法知识便与高中算法部分有了衔接。以此为契机,我申请了市教师个人小课题,重点是找出二者的衔接点,整合并加以利用,为学生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学习算法挖掘潜在条件,乐学爱学,学以致用。

二、应用流程

笔者应用实施的流程见图1,具体过程如下:

1.前测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自制问卷进行前测。问卷主要调查了学生高中段毕业学校的性质、对算法思维的感受、对经典算法的了解程度、对计算机解题一般步骤的理解、本学期成绩采取评估方式等。经前测发现,毕业于技校中职的占80.5%,来自普通高中的占19.5%,对算法思维的感受、对经典算法的了解程度、对计算机解题一般步骤的理解等三个问题回答“不清楚”的占77.5%,而对本学期成绩采取何种评估方式,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平时学习表现,这说明还未开始学习,学生便对算法学习态度不坚定,畏难情绪严重。

2.找出衔接,设计教学案例

先查找资料,经过分析找出二者的四大衔接点,再将有效衔接的部分制作成教学案例,应用于教学。

(1)对高中算法知识整合,提炼出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保证知识点的衔接

先对高中数学必修3和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中有关算法、算法的表示和算法实例进行归类重组,提炼出与程序设计教学相关的内容,然后在备课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整合,形成清晰完善的教学大纲和计划。

(2)程序框图和算法语句的衔接

相较于技师学院程序设计教材,高中算法中对算法描述工具—流程图的介绍更为详细实用,将高中算法知识深入浅出的书写风格在技师学院程序设计课程中延伸下去,通过对比比较将更完善的算法和算法优劣思想展示出来,拓展学生知识深度。同时将各种算法语句进行比较,点出C语言编程的优势。

(3)所用编程语言和编译软件的衔接

高中数学必修3中使用的是BASIC语言编程,“算法与程序设计”使用的是VB语言编程,而技师学院程序设计使用C语言编程,相对应使用的编译软件也不同。通过对比将程序语句用不同语言描述,注重高中算法知识的迁移和自然过渡,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课件的衔接

高中算法配有完善的课件,其中包括算法执行过程的流程图演示,形象生动而直观,还有VB语言编写好的所见即所得的程序,其更接近于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学生更好理解。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应重点研究利用该课件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加学习信心。

3.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设置

从问卷结果出发,选择对算法知识了解较多的1001和1002班作为实验班。而1004和1005班作为对照班。四个班级来自中职和普高的比例适当,并无太多区分。

4.课堂教学+上机实践

笔者在备课环节就设计好教学案例,但是否有效仍需在教学中验证、改进和完善。程序设计类课程具体知识点理论性过强,单纯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趣,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就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想让学生能参与其中,那学生必将沉浸其中引人注意的案例上才有可能去钻研学习。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数学中涉及到的案例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所以所举案例基本上以数学原型为主,并适当加进数学算法的实用性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高中算法知识,使学生对二者形成对比,更好的了解C语言编程的优势。

5.卷面成绩对比分析

在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这个学期中,笔者认真实施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根据详实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表1数据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卷面成绩中有一定体现。在前测中两个班基础水平差距不大,但学期结束学生成绩差距较大。

三、总结和探索

中高职课程衔接必将是今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作为一线教师应抓住机会,创造条件,为职教改革献计献策,敢于尝试。笔者多年来从事程序设计教学工作,深感程序设计课“难教又难学”的现象屡屡发生又无良计改变,所以在自己能改变的小的方面做些尝试,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算法部分有针对性,并且感兴趣的话,这种知识良构状态也会在以后学习中延续,技师学院教师的任务是不停的“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不断的对比、展示、练习、感受,学生定会有所改变。这是技师学院程序设计教学与高中算法部分衔接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在今后的日子里仍将针对不足之处继续钻研和探索,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传统课堂教学正常实施的情况下,引入微博、QQ空间、QQ群等集体学习讨论的网络平台;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小组评价或者电子档案袋评价,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等。

参考文献

[1]许梦日,任传贤.高中数学“算法初步”部分与高校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4(1).

[2]宗世英,宗世哲.普通高中课程中的“算法”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

[3]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作者简介: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中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95-01

一、导学案引导下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数学课程标准理解不深

《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纲领性指导,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数学对这一过程进行认真阅读和学习。但是当前一些教师对《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和理解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数学教学活动效率低下,难以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同时导学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以《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如果不能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教学很容易导致教学活动脱离教学目标。

由于对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认识不足,一些教师不能很好掌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学校案例形式单一,教学思想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多样性不了解,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影响了具体的教学过程质量。

2、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不够深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且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会不断出现,这是教师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实现教学矛盾的积极转变,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依据导学案进行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课本知识,也需要教师具有教学相关知识,如教师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合理掌握,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等。但中当前教师因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整体教学的效率不高,甚至对导学案的使用越来越依赖于教师的研究。同时师生关系和教学风格等内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过程中对导学案的使用,所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就会导致导学案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出现诸多问题,进而影响教学目标无法在效完成。

3、对导学案本质把握不到位

很多中学数学教师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错误认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足,尤其对于情感目标的把握无法进行有效衡量,导致一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教学情感目标定位。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完全熟悉学生的情况,没有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在教学中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实际上,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走向教学的另一个极端,导致教学和学习效率低。因此,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合理控制,进行科学引导和指导,精心选择和充分利用教学案例。

二、加强导学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1、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理论和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导学案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学习指导,而且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合理化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进行导学案教学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角色变化,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并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导学案引导下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以消除学生认知矛盾,进而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加强对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实现教学的专业发展,从而消除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

2、创新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需要提供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实现学生的合作探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共享,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丰富教学经验,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合理编写和使用导学案

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这是编写导学案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其次,教师要熟悉和掌握教学顺序,包括教学单位设置,教学材料及相关知识,摆脱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掌握写作框架,进而针对学生的差异问题实现因材施教策略。同时,在导学案的准备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案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进而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调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传统教学模式由于片面强调升学率,并且忽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导学案教学模式则是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统筹考虑“教”和“学”两个过程,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红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 王瑞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