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纳米技术的特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对物质的结构研究的越来越透彻。纳米技术便由此产生了,主要对纳米材料和纳米涂料的应用加以阐述。
一、纳米的发展历史
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二、纳米技术在防腐中的应用
纳米涂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一相尺寸在1~100nm;二是因为纳米相的存在而使涂料的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具有新功能。纳米涂料性能改善主要包括:第一、施工性能的改善。利用纳米粒子粒径对流变性的影响,如纳米SiO2用于建筑涂料,可防止涂料的流挂;第二、耐候性的改善。利用纳米粒子对紫外线的吸收性,如利用纳米TiO2、SiO2可制得耐候性建筑外墙涂料、汽车面漆等;第三、力学性能的改善。利用纳米粒子与树脂之间强大的界面结合力,可提高涂层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刮伤性等。纳米功能性涂料主要有抗菌涂料、界面涂料、隐身涂料、静电屏蔽涂料、隔热涂料、大气净化涂料、电绝缘涂料、磁性涂料等。
纳米技术的应用为涂料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用于涂料的纳米材料最多的是SiO2、TiO2、CaCO3、ZnO、Fe2O3等。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粒子之间极易团聚,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纳米涂料不可能象颜料、添料与基料通过简单的混配得到。同时纳米粒子种类很多,性能各异,不是每一种纳米粒子和每一粒径范围的纳米粒子制得的涂料都能达到所期望的性能和功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纳米涂料。
纳米涂料虽然无毒,但由于改性技术原因,性能并不理想,加上价格太贵,难以推广;而三聚磷酸铝也因价格原因未能大量应用。国外公司如美国的Halox、Sherwin-williams、Mineralpigments、德国的Hrubach、法国的SNCZ、英国的BritishPetroleum、日本的帝国化工公司均推出了一系列无毒纳米防锈颜料,性能不错,甚至已可与铬酸盐相以前我国防锈颜料的开发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以红丹、铬酸盐、铁系颜料、磷酸锌等传统防锈颜料为主。红丹因其污染严重,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目前已被许多国家相继淘汰和禁止使用;磷酸锌防锈颜料虽比。我国防锈涂料业也蓬勃发展,也可以生产纳米漆。
我国自主生产的产品目前已通过国家涂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车辆检验站、机械科学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等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分析和检测,同时还经过加拿大国家涂料信息中心等国外权威机构的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无可比拟的防锈性能和环保优势,是防锈涂料领域划时代产品,复合铁钛粉及其防锈漆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鉴定后已在多个工业领域得到应用。
三、纳米材料在涂料中应用展前景预测据估算,全球纳米技术的年产值已达到500亿美元。目前,发达国家政府和大的企业纷纷启动了发展纳米技术和纳米计划的研究计划。美国将纳米技术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2001年年初把纳米技术列为国家战略目标,在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从1997年的1亿多美元增加到2001年近5亿美元,准备像微电子技术那样在这一领域独占领先地位。日本也设立了纳米材料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新五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究开发重点,将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与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保护等并列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德国也把纳米材料列入21世纪科研的战略领域,全国有19家机构专门建立了纳米技术研究网。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改善及人体健康的保障都将做出更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将是一个纳米世纪。
由于表面纳米技术运用面广、产业化周期短、附加值高,所形成的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品、以及对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改造升级,产业化市场前景极好。
在纳米功能和结构材料方面,将充分利用纳米材料的异常光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力学特性、敏感特性、催化与化学特性等开发高技术新产品,以及对传统材料改性;将重点突破各类纳米功能和结构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检测技术和表征技术。多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高性能的纳米硬质合金等为化工、建材、轻工、冶金等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机遇。各类纳米材料的产业化可能形成一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将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纳米技术的应用逐渐渗透到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将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纳米技术在涂料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促使涂料更新换代,为涂料成为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开创了突破性的新纪元。
纳米涂料已被认定为北京奥运村建筑工程的专用产品,展示出该涂料在建筑领域里的应用价值。它利用独特的光催化技术对空气中有毒气体有强烈的分解,消除作用。对甲醛、氨气等有害气体有吸收和消除的功能,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经测试,对各种霉菌的杀抑率达99%以上,有长期的防霉防藻效果。纳米改性内墙涂料,实际上是高级的卫生型涂料,适合于家庭、医院、宾馆和学校的涂装。纳米改性外墙涂料,利用纳米材料二元协同的荷叶双疏机理,较低的表面张力,具有高强的附着力,漆膜硬度高且有韧性,优良的自洁功能,强劲的抗粉尘和抗脏物的粘附能力,疏水性极佳,容易清洗污物的性能。耐洗性大于15000次,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能,抗紫外线能力极强。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颗粒径细小,能深入墙体,与墙面的硅酸盐类物质配位反应,使其牢牢结合成一体,附着力强,不起皮,不剥落,抗老化。其纳米抗冻涂料,除具备纳米型涂料各种优良性之外,可在10℃到25℃之内正常施工。突破了建筑涂料要求墙体湿度在10%以下的规定,使建筑行业施工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功效,又创造出高质量。
四、结语
由于目前应用纳米材料对涂料进行改性尚处在初级阶段,技术、工艺还不太成熟,需要探索和改进。但涂料的各种性能得到某些改进的试验结果足以证明,纳米改性涂料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
参考文献:
[1]桥本和仁等[J].现代化工.1996(8):25~28.
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材料
前言
自从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上,正式宣布纳米材料科学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开始,纳米技术便一步一步进入人们的生活。纳米科技是研究由尺寸在0.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的体系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从材料的结构层次来说,它介于宏观物质和微观原子、分子的中间领域。纳米技术不是一门单一的新型学科或者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中,其中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对于机械工程学科的技术变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纳米技术运用到机械方面尤其是产生了微型机械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研究的核心技术,很多国家在纳米技术上开始了越来越多的研究。
1.关于纳米技术
所谓的纳米技术就是指用单一的分子、原则制造物质的一种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将很多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作为了基础科学技术,并且成为了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进行组合的重要产物之一,现代科学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介观物理、量子力学和混沌物理,现代技术主要包括核分析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一定会引发起一系列的全新的科学技术,比如纳米机械学、纳米材科学以及纳电子学等等。
2.微型纳米轴承
在没有纳米技术之前,轴承的体积都很大,因此会有较大的摩擦力,一般都是依靠油减少摩擦力,但减少并不意味着可以避免摩擦力。运用纳米技术开发的微型纳米轴承几乎没有摩擦力,美国科学家研制的这种微型轴承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是非常小,该轴承的直径仅有一根头发的万分之一,而运用在机电系统中的其直径更是只有1nm。仅有微型机械的千分之一。其次,几乎没有摩擦力,这种纳米微型轴承的摩擦力比起以往研制的微型轴承,纳米微型轴承的摩擦力都不到其最小值的千分之一。
3.纳米材料运用
合肥大学研制成功了纳米新型陶瓷刀具,这标志着利用纳米材料制作新型金属陶瓷刀具的问世。这项研究史载金属弹词中加入了纳米氧化钛从而细化品粒。因为对于品粒的细化可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甚至断裂任性。同时,这种纳米技术的应用也大大优化了其力学性能,纳米材料加入到传统的金属陶瓷中对其力学性能来说是个很大的提供,刀具的寿命也提高到2倍以上。
4.纳米耐磨复合涂层的应用
由于纳米材料的颗粒之间往往都存在着库仑力、范德华力,有些颗粒甚还与化学键结合,这也就导致了陶瓷的颗粒极其容易团聚,并且颗粒之间越小其进行的团聚就越紧,也就使其应有的性能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问题也就能够通过施加机械能和化学作用这两种力式来进行解决,但是,硬团聚的颗粒之间紧密结合,仅仅通过化学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其辅助很大的机械力,这些机械力主要包括剪切力和撞击力。
5.纳米技术马达
纳米技术马达的最新一代是由一家美国公司生产的,Mano Muscle公司生产这款纳米技术马达首先亮世于中国的深圳,从体积方面测量,新一款的纳米技术马达仅有传统电磁马达体积的二十分之一。其功率能够负载大约四千克的重量,使用寿命更是达到了100万次,性能如此良好,但其长度却不到一根火柴杆的长度。该马达通过采用纳米技术制造的智能材料,将传统的铜、铁、磁等材料替代,因此,新一代的马达相比于传统马达具有许多优点。重量更轻,几乎没有噪音,而制造成本也更低。目前这种微型马达在机械中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主要运用于汽车的电动车窗方面。
6.纳米磁性液体用于旋转轴的动态密封
通常静态的密封都是采用橡胶、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O”形环作为密封元件。旋转条件下的动态密封一直是未能解决的问题,无法在高速、高真空条件下进行动态密封。纳米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磁性液体密封技术的产生。南京大学已试制成水基、烷基、二脂基、硅油等多种类型的磁性液体。在电子计算机的硬盘转处已普遍采用磁性液体的防尘密封,除此之外磁性液体还可于制造新型剂,巧妙利用磁场原理改善效果。纳米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举不胜举,通过以上这些新型技术的产生,我们不难看出纳米技术对于机械工程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相对于传统机械工程来说,也正是因为纳米技术有很多优势才能取得这样显著的成果。
6.1纳米磁性液体在旋转轴中应用的尺寸效应
在纳米技术领域,其显著成果之一就是在旋转轴中,对传统的尺寸单位进行了缩小,以前的计量单位级为毫米,而今则是纳米级,而1纳米仅相当于1毫米的百万分之一,如果运用在机械工程之中,那么机械的体积会因为纳米技术的应用而极大的降低,在此基础上就有了微型机械为代表的新型机械的诞生和生产。实际上,这种微型化并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尺度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更多的是指可以成批进行制作生产微传感器、集合微结构、微驱动器、微电路等处置装置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
6.2 纳米磁性液体在旋转轴中应用的摩擦性能
纳米技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其摩擦性能,在机械工程中,特别是结构和尺寸比较大的机械,由于摩擦力的影响,各种轴承对会因摩擦出现损伤,对机械的磨损非常严重。而纳米材料,则几乎处在一种无摩擦的状态,非常好的克服了摩擦的问题。
6.3 纳米磁性液体在旋转轴中应用的材料以及多元化
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原材料能够以一种更加微小的形态出现,而且性能强大。其首先不仅改良了传统的材料,同时通过采用纳米科技,更多更新的新材料也不断涌现。磁性液体密封技术证明了磁性液体能够能够被磁场控制的特性,另外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向其添加一定的微量元素,还能够使材料获得更好的效果。
7.结语
纳米材料在机械工程中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模式的运转,显示了其强大的科技含量,但是在其运用中,我们仍有很多方面亟待解决:如何准确表征纳米材料的各种精细结构;怎样从结构上分析、解释纳米材料的新特性;能否利用某种标准来预测微区尺寸减少到多大时,材料表现出特殊的性能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仍需深入研究,以便纳米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机械工程领域。
参考文献:
关键词:纳米技术;食品工业;应用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on food and food industry is introduced. Recent advances of the nano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 food packaging, food analysis is elaborated. The developing prospect of the technology in food industry is given.
Keywords: Nanotechnology; Nanofood; Food industr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纳米技术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nm~100nm)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物质在纳米范围内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体积效应等普通粒子不具有的特性,这使纳米技术在许多新型功效的食品、具有特殊功能的保健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许多国家和食品生产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纳米技术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这也使得纳米技术近年来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突飞猛进。
1 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纳米粒子表面效应即物质粒径变小,比表面增大,对促进物质腐败的氧原子、氧自由基和其他异味分子吸附增大,使包裹在其中的物质保质期增长。这一特性使纳米技术在保鲜、抗菌膜及纳米级可食性膜的制备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具有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食品包装具有低透氧率、低透湿率、阻隔二氧化碳和具有抗菌表面等特性,这能有效阻止食品腐败变质。美国的安姆科(Amcol)公司研制出了能够有效吸附啤酒中香气成分和阻止外界空气的侵入,使啤酒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的啤酒瓶。甘瑾等用添加了纳米SiOx的紫胶复合膜用于崭瘫O剩能增加气体透过性,保持水分和营养成分。马李一等用添加了纳米SiOx涂膜水晶梨,能使水晶梨失重率降低,营养成分流失少。在枣包装膜中添加纳米Ag、纳米TiO2等,枣的软化、失重及褐变均得到显著抑制。高艳玲等发现添加了纳米级ZnO的薄膜,对常见污染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广泛用于食品包装。曹雪玲等发现纳米银胶对牛奶、馒头和西瓜变坏后产生的微生物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黄凌燕等发现用纳米抗菌材料包装能有效抑制马铃薯呼吸强度,降低失重率,减少营养成分流失、抑制细菌生长。蒙桂娥发现添加了SiOx的壳聚糖可食用膜能使橘子的保鲜期延长到40天。刘贺等研制了一种添加了中性纳米SiO2的可食用大豆分离蛋白膜,对豆腐干具有较好的保鲜和抑菌效果。
2 纳米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快速、灵敏地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是目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纳米技术在食品品质分析检测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纳米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卢福广结合新型纳米材料制备了四种高性能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对苯丙氨酸样品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Bhattacharya S研制的纳米传感器可将微生物检测时间降低至几小时甚至几分钟。汪学英等研制的纳米功能化修饰膜能在1h内检测出牛奶细菌浓度。白丽娟研制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电化学适体传感实现了对多种蛋白同时检测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韩乐通过构建纳米微悬臂梁传感器,实现了对牛奶中李斯特细菌的特异性检测。谌志强研制的纳米压电免疫传感器能在4h内实现对大肠杆菌O157:H7高灵敏度检测。Kirchhofer等筛选出能调节绿色荧光蛋白(GFP)构象及光谱性质的纳米抗体,利用纳米抗体增强荧光强度来提高食品检测的灵敏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纳米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保健食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把营养元素及功能物质微细加工到100nm以内,形成纳米级的营养物质或功能性成分。食品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纳米化后,比表面增大,易缺乏、不易吸收的钙、铁、锌等营养元素与小肠充分接触而容易被吸收,极大地提高了人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谭翔文等发现纳米钙是一种良好的钙源,喂食纳米碳酸钙的大鼠血钙、肱骨长和重明显高于喂食传统钙。陈鸿武等发现给糖尿病小鼠补充一定量的纳米硒,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赵成萍等认为纳米级维生素能增加与胃肠道细胞的有效接触面,使纳米维生素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都得到很大提高。王璇制备的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能提高荷瘤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直接损伤肿瘤细胞。
采用纳米包覆还可以将多种功能性成分结合形成复合型保健食品。维生素C纳米脂质体经果胶包覆后,橘子汁的储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性明显提高,且具有了明显的抑菌效果。柴云等采用纳米包覆方法将退黑激素包覆于环糊精纳米环状孔中,再与豆粕提取物复配,既可增加退黑激素的化学稳定性,又能结合大豆异黄酮特性,使二者起到互补的积极作用。
4 展望
纳米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食品工业的进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重性质。因此,我们在研究纳米食品加工工艺、营养学特性等方面问题时,有必要对纳米食品对人类的潜在性影响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探讨,同时利用与纳米技术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以及食品包装技术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控制与监控,为人类在食品工业中合理应用纳米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Coles D, Frewer L J. Nanotechnology applied to European food productionCA review of ethical and regulatory issues[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34(01): 32-43.
[2] Li H, Li F, Wang L, et al. Effect of nano-packing on preservation quality of Chinese jujube(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inermis(Bunge)Rehd)[J]. Food Chemistry, 2009, 114(02): 547-552.
[3]高艳玲,姜国伟,张少辉.纳米ZnO/LDPE抗菌食品包装材料研制[J].食品科学,2010,31(02):102-105.
[4]曹雪玲,陈静,李艳薇,等.纳米银胶的制备及对食品的抗菌性能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01):256-257.
[5]刘贺,王夷秀,赵宇,等.负载中性纳米SiO2及Nisin对可食性包装膜的性质影响[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128-132.
[6]卢福广.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在药物与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2.
[7] Bhattacharya S, Jang J, Yang L, et al. Biomems and nanotechnology basedapproache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entitities[J]. Journal of RapidMethods & Automation in Microbiology, 2007, 15(01): 1-32.
[8]汪学英,顾锋,尹凡.原位制备纳米功能化金电极快速检测牛奶中的微生物[J].分析化学,2012,40(05):657-662
1人工纳米材料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1.1人工纳米材料为生物大分子结合人工纳米材料是基于纳米技术而言之上成功的,其在组成上以高分子和胶体构成,在尺度上界定在lnm~100nm范围内。人工纳米材料是人工制造的化学用品,种类很多,在环境中所表现的特征是建立在其组合形式基础上的。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成分居多,具有许多生态特征。由于其具有生物大分子的强烈结合性,会与生命物质强烈结合,并以其显著的亲脂特性、配位特性和体现出来的极性效应而渗入到体内。从人工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来看,其比表面积大,众多的原子吸附在粒子表面的周围,使得相邻原子缺少而导致许多空键存在。这就意味着人工纳米材料化学活性极强,特别是吸附能力非常强。人造纳米材料的这些物化性质对于人体和环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这部分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人工纳米材料被称为“纳米污染物”。随着纳米时代的到来,这些人工制造的纳米污染物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要做好防护工作。
1.2人工纳米材料可以产生高级生物的毒性效应人工纳米材料的污染物以纳米级存在,主要在于其强大的吸附性而导致其吸附被大量的污染物而被掩盖,因此具有潜伏性。经过长期的化学结合而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化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就会污染到环境。纳米污染物在特定的环境狭隘,会渗入到器官内且浓度不断增大,使得毒性效应显性化。如果纳米污染物进入到生物链中,特别是进入到食物链环境,经过高位富集后,就会使纳米的生物性发生毒性效应。纳米污染物不仅具有组合复合性,而且还具有迁移性和扩散性。在任何的环境中,都会存在着多种化合物,它们以各种形体存在,相互之间协同,对环境不断地改变,以使环境成为符合化合物生存的环境,由此而成为复合污染体系而难以控制。纳米级的物质尺度小而吸附力极强,具有较强的迁移性,特别是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极大的扩散力。从物理性质上来看,这种扩散的形成是基于布朗运动和介质涡流而促成的。如果在纳米分子的表面所吸附的颗粒物携带有生命体,就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发生扩散性的污染效应。
1.3人造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而导致污染范围扩大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类掌握了纳米技术而将其在生活中普及。基于经济理念而运用纳米技术所生产的各种消费品,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纳米材料,纳米污染物也开始接近人体,威胁到人体健康。纳米污染物融入到生态环境中,很容易与人类的皮肤接触。皮肤对于宏观的颗粒物具有阻挡性,但是纳米级的材料粒径仅为头发丝直径的1‰,已经纳米碳的直径仅为0.5nm,这么小的颗粒通过简单的扩散,就会穿过皮肤屏障和肺血屏障而渗透到人体中。纳米颗粒之小,对于人类的呼吸系统具有强大的侵袭力。当纳米污染物进入到人体的肺部,就会在肺泡上逐渐沉积下来,透过细胞而扩散到人体的全身,对人体的各项机能具有极大的威胁力。纳米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毒性,美国著名的毒物学家欧博德瑞斯特(0berdorster)经过研究提出,在一些聚四氟乙烯材料中,直径低于20nm的颗粒性物质会在空气中漂浮,严重污染环境,并直接或者及间接性地渗入到生物体中。欧博德瑞斯特通过实验证明纳米污染物的危害,将实验用的小白鼠放置在悬浮着纳米颗粒物的环境中,大约15min后,小白鼠就会死亡。但是如果环境中的纳米颗粒物直径超过120nm,实验小白鼠就没有产生发病效应,依然存活。
2解决纳米环境安全问题的途径
目前运用纳米技术制作的人造纳米材料还没有在社会中普及,但是其对环境安全的威胁已经引起关注。纳米技术的运用是为了能够使人类更好地生活,对于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则需要从学术角度以技术性评估,并做出安全评价,这就需要对纳米技术以及人造纳米材料在应用领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认识。纳米材料研究的学科覆盖面广泛,除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外,包括电子学以及交叉学科也会有所涉及,在对人造纳米材料进行安全性评估中,就要材料的纳米负面效用进行综合性评价,以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措施。在纳米材料生产中,处于工业环节就要把好环境风险关,以防止纳米污染物泄露于环境中。建立纳米风险监控系统,并制定出泄露风险标准、安全操作条例,在纳米材料的运输上也要按照规定执行。此外,还要注重纳米材料的回收,在生产人造纳米材料的同时,要发展纳米材料绿色处理技术,以避免人造纳米材料在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对于纳米材料的使用要予以控制,强化纳米废弃材料的处理,大力开展纳米材料的防护研究,以提升纳米材料在应用领域中的安全性。
3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电子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微电子产品的核心便是芯片,而随着IC设计与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元件的尺寸越来越小,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半导体芯片的尺寸、性能及稳定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生产出尺寸更小、功耗更低、性能稳定性更好的半导体芯片成为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为微电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纳米电子技术
纳米(nanometer)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一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空间内,通过特定的技术设计,实现原子或分子在纳米例子表面的排列组成,从而制造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或器件的一门高新技术。纳米微粒的独特结构能使其产生小尺寸、宏观量子隧道、量子尺寸等多种效应,其材料表现出光、电、热、反射、吸收及生物活性等许多特殊的功能,作为介质扩散气体的速度极快,颗粒与生物细胞的物化作用很强,能很容易进入细胞内,且在使用时用量小、附加值极高,能够赋予材料意想不到的高性能。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其在各个领域内都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的尺寸不断缩小,集成电路的集成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生产出能够适应电子元件及集成电路发展要求的半导体芯片,有着诸多特殊功能的纳米技术开始被应用于电子领域,纳米电子技术由此而生。
纳米电子技术是纳米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微电子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条件下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纳米电子学是微电子学继续向更微小的世界的延伸。
纳米电子技术是以纳米粒子的量子效应为理论基础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也即是当电子元件的尺寸小到纳米量级时,其加工技术、运行机理等都与微电子器件有了极大差异,采用纳米技术研制出来的分子器件,不仅能够克服半导体加工工艺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与基于硅集成电路上的器件相比,其在传感、灵敏度、集成度等多方面都有更好的性能。
纳米电子技术应用现状
纳米电子技术虽然兴起的较晚,但其发展极为迅速,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纳米电子材料和纳米电子元件的应用上,同时这一技术在现代医学中也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 纳米电子材料
当前常见的纳米电子材料有纳米半导体陶瓷材料、纳米硅材料和纳米硅薄膜,其中基于纳米技术的硅电子材料一起能耗低、运行时间短、反应速度快及运行可靠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的优点,较为完美地契合了现代社会对电子技术的发展需求,与同等材料相比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且随着科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成本也有所降低,在电子领域内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 纳米电子元件
纳米电子元件是在集成元件和超大规模集成元件的发展基础上开发研制出来的,当前利用纳米电子学已经研制成功了包括单电子晶体管、纳米发光二极管及超微磁场探测器等在内的各种纳米器件。
3. 纳米电子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电子学的发展离不开包括生物学在内的基础学科的贡献,而现代电子科技产品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也推动了基础学科的发展。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电子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医学领域中,彩色多普超声诊断仪、伽马刀、磁共振成像(MRI)等高科技医学产品的问世及应用,都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应用了纳米技术的电子学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将会把人们对于微小生物体的研究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纳米电子技术发展前景
1.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是由石墨碳原子层卷曲而成的,其自身的拓扑机构及极好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使其在光学、机械性能和电子特性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应用碳纳米管可以推动单电子器件和纳米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其本身也是当前世界科学领域内研究的重点。
2. 纳米硅薄膜
硅在当前的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世界上的半导体器件有95%以上都是由硅做成的,纳米硅薄膜的工艺程序与硅器件及集成电路是相容的,其发展将为量子功能的进一步研制提供基础,并推动纳米电子技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3. 纳米生物电子
将纳米技术、电子技术与生物芯片相融合,其研制出的最大成果是纳米机器人,这种基于纳米电子技术的机器人能够进入到人体的血管中,成为人体内的清洁器,清除体内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证人体新陈代谢,为人体健康提供了更高的保障。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