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市场调研

证券市场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市场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证券市场调研

证券市场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证券经纪人制度实施策略

从2001年开始,我国证券业大力推行国外流行的证券经纪人制度,以试图改善国内市场对客户服务的质量,但是制度实施以来,各大券商纷纷惨败,特别第一个推出此制度的大鹏证券非但没有提高公司的业绩,反而目前已经破产,这种在国外证券市场非常成熟的一种制度在我国实施起来如何是这样状况呢?

1国内影响和制约证券经纪人制度实施的因素

从2001年以来,中国券商在推广经纪人制度上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和努力,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种种原因,影响和制约“经纪人制度”发展的因素依然有很多。剥开事件的表面,行业性的经纪人营销模式的失败必然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1.1战略规划不明确

纵观中国券商的发展,在经纪业务方面,多数是以营业部为前沿,无论是最初的赠送礼品或是后来的经纪人制度均是由营业部首先发起,当形成一定规模后总部相应部门方才着手“规划”,普遍欠缺系统的策划。

技术主导业务是证券经纪业务多年来的发展形式,在信息技术应用与业务发展之间,券商更多的是被技术牵着鼻子走,战略规划根本无从谈起。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方面,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会首先受到证券业的关注,只要在系统扩容和方便交易上有可行性,券商便会不惜代价地应用,并且迅速普及。随着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是越来越少的客户、高昂的运行成本、客户(特别是核心客户)流动的加剧,技术投入的边际效益每况愈下。券商对技术盲目依赖的极致是对call-center的热衷。由于call-center在一定程度上与券商原有的电话委托交易系统具有相通性,迅速得到券商以及技术供应商的认同。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国内的call-center系统与国外并无二至,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却有着致命的缺陷。call-center的核心在于其人工坐席向客户提供的专业化信息咨询,其背后是一个由投资理财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而国内券商根本就不具备这一能力,虽然有智能应答,也有人工坐席,能提供给客户的却不过是粗线条的股评而已,因为政策的原因,即使是提供股评也不能带有肯定性的字眼。由于服务内容的缺乏,国内券商的call-center纷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另外,虽然很多券商将建立市场营销体系,推广经纪人制度作为自己的“战略转型”方案,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两者在营销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只是销售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并不能改变中国券商不具备证券业专业技能、无核心产品、无个性化差别服务的现状。这样的状态就如同一个电视机生产企业不能生产电视,既使有完善的销售渠道、有精彩的电视节目,那又有什么用呢?

在进行营销转型时,券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很少有券商真正进行市场定位,因而出现全国券商步调一致说“转型”的场面。券商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客户的需求则是无止境的,因此进行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市场、发现市场机会,根据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是券商有效利用资源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2组织架构上的缺陷

券商现有的组织架构大多采用事业部制,以业务为单元划分的事业部是独立的利润中心,由于不同的事业部的服务对象存在着利益冲突,通过事业部之间的“防火墙”保证了经营上的公正性,有效地避免了风险在不同事业部之间的扩散,但是这样一来也造成了券商三个主营业务的分离。由于受政策影响,证券经纪业务产品单一、创新范围小、业务形态固化,完全依靠交易通道的垄断优势维持经营,而承销业务和自营业务的分离,使券商很难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此外,以职能线、产品线为主导,以地区线为辅助的模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产品分割、职能分割、地区分割的问题。由于各级部门之间利益的相对而言独立性,而管理者又以利润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极易使各部门产生本位主义,忽视长远的整体利益,从而影响各项方案的实施。为了协调这一矛盾,又不得不多设置一些诸如管理总部一类的中间管理层次和中层管理人员,不仅增大了管理成本,也使券商的中间管理层膨胀,损害了组织的运作效率。

从券商管理体制角度来看,事业部之下的区域管理总部体制是一种混合的内部组织结构体制,一方面,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采取事业部制的管理体制,以不同的业务为划分标准,采取“纵向”管理;另一方面,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采取“横向”管理。在实际运作中,这种混合的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此外,券商在转型时多生硬地将营业部的市场营销体系与运营保障体系分开,使前后台工作反复交叉,造成了大量的问题。

1.3以短期目标为主的考评方式

由于经纪业务收入是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对营业部的考核多数是以利润指标来衡量,对短期利润的过分强调使营业部很难着眼于长远来谈发展。营销是一个漫长而坚苦的过程,一个营销体系的建设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而券商在进行经纪人营销模式建设时显然缺乏严谨的定位和论证,回报的长期性和考核的短期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1.4“经纪人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经纪人制度大多是由一批券商的总部各部门人员组成项目小组负责制度的建立,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在设计阶段时容易成为设计者的项目,没有考虑到作为最终执行者的营业部的实际情况,使项目脱离实际。而目前,现实就是在营业部极度缺乏营销管理人员和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参照国内保险经纪人制度和国外证券经纪人制度建立起来的经纪人制度根本就无法执行。

2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2.1战略性营销规划

(1)市场调研。首先,券商必须进行市场调研,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类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助于真正地了解市场。目前,券商最迫切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市场调研。客户调研:客户的交易习惯、服务需求、经济状况、交易动机及其他客户基础资料。服务流程调研:调查各业务流程中的服务质量,以改进营销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市场需求调研: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

(2)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事实上,券商一直都在进行自身市场准确定位的努力,希望通过市场和客户的细分来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无论怎么的市场定位,都必须进行市场和客户的细分,必须明确公司的利润将从什么样的客户身上来以及怎样来。从国外券商的经纪业务发展模式来看,券商根据利润来源而进行的市场定位可走如下几条路:①扩大基础量。以较低的收费水平赚取利润,只向客户提供最基本的服务。这个基础量包括客户量、资金量和交易量;②高度专业化。选定优质客户群体,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专业服务,收取不同的服务费用,赚取比较高的利润。这些需求包括不同层次的专业咨询、专业投资理财顾问等;③只提供交易通道。除交易通道外不提供其他任何附加值服务,以极低的价格吸引众多中小客户,赚取超低水平的利润。网上经纪公司即属于这种类型。

2.2调整组织结构

券商的组织架构创新应包括转变盈利方式、优化盈利结构、开拓新的盈利来源、控制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等诸手段。在经纪人制度建设方面,设立独立于原有营业部网络之外的营销体系是最佳解决方案。

全国性的券商应考虑按一定的地理位置将国内市场划分为数个大区,建立大区一级的销售经理制度,由大区经理负责在区域内以每个营业部配备一个销售小组为标准,与原营业部合作,进行产品销售、创新业务推进、区域性投资银行和财务顾问等业务,以实现营业部的营销、服务和综合业务拓展的两个平台功能;建立畅通的研究所、经纪业务总部、营业部、客户之间的服务流程,以及多通道的咨询产品发送流程。

2.3平衡计分卡

绩效评估对于新制度的执行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券商的转型实践中,正是由于以短期利润为考核目标而阻碍了其实施,多数券商的绩效考核还处在“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而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平衡计分卡中每一项指标都是一系列因果关系中的一环,通过它们把相关部门的目标同组织的战略联系在一起;而“驱动关系”一方面是指计分卡的各方面指标必须代表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涵义,另一方面计分卡本身必须是包含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指标的绩效考核系统。之所以称此方法为“平衡”计分卡,是因为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平衡”,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与后馈控制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考核与战略实施过程。

2.4经纪人制度的实施

随着市场的发展,经纪人必将成为券商销售网络中的绝对主角,谁掌握了销售渠道谁就拥有了未来。无论市场怎样发展,客户始终是券商生存发展的根基,经纪人才是客户来源的保证,经纪人在券商中的地位必须得到肯定,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必须成为券商工作中的重点。在经纪人制度中,经纪人是金字塔的塔基,只有塔基稳定了,金字塔才能往上搭建。

由营业部直接经营客户的年代很快就会过去,作为现有利润中心的证券营业部,转型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结轨,制度的创新是必然的,因此,各券商应强化“变革”、“危机”意识,形成“客户导向”、“流程导向”、“团队合作”,以先进可行的策略完成其制度的创新,提高整个证券业经纪业务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求.海外证券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美]弗兰克.J,法博齐.资本市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证券市场调研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国的证券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主要业务由证券经纪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变。伴随转型,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逐渐增加,投资品种不断创新,但是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使得证券公司的客户服务也成为了行业竞争的重点。目前,证券公司推出的投资产品及相关服务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证券行业需思考的是如何准确高效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证券公司只有准确捕捉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习惯,以此为导向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才能吸引和留住客户,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实现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理论依据

顾客导向是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的首要影响因素。顾客导向是企业的价值观,坚持顾客导向的企业能够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企业能够始终关注顾客的需要。为了能够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顾客导向企业会主动收集有关顾客需求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以恰当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反映。对于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来说,他们会特别注意顾客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以及消费行为,以此作为新产品开发和营销手段创新的依据,任何脱离顾客实际需求的产品生产或对市场的主观臆断都将导致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的失败。而对于证券公司来说,经纪业务和理财业务都属于是无形的投资服务,那么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投资偏好等特征就应该成为其“顾客导向”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为了了解证券公司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投资行为特征,在借鉴现有成熟问卷以及对有丰富经验的证券投资者咨询的基础上设计了初步的调研问卷,并通过预调研的结果,对调研问卷的相关问项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正式问卷。调研问卷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投资者的基本信息;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投资产品的满意程度;投资者对证券公司相关服务的满意程度;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点。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利用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2015年7月10日~8月5日对保定的部分投资者进行了调研,主要采取随机发放和重点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9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3%;重点访谈投资者25人,累计18个小时。

(二)投资者对证券公司产品的满意度。在调查的证券投资者中,22%的投资者购买了基金;65%的投资者购买了股票;18%的投资者购买过债券;32%的投资者购买过理财产品。48%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提供的投资产品不满意,不满意的投资者中55%的投资者认为证券公司的相关投资产品不符合自己的投资偏好,28%的投资者认为证券公司推出的投资产品种类较少,可选择性不强。通过交叉联立分析,仅有19%的较低收入、较低投资比例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的产品丰富程度表示不满意,这部分投资者以购买股票和基金为主;但是33%的较高收入、较高投资比例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的现有产品不满意。

(三)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服务的满意度。关于投资者选择证券公司的理由,60%的投资者是由于低佣金,55%的投资者由于服务好,20%的投资者由于种类多样的投资产品,11%的投资者认为证券公司离家较近,咨询较为方便。在所有被访者中60%的投资者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证券投资相关知识,其他投资者的学习途径各不相同,22%的投资者通过相关书籍学习;29%的投资者通过杂志学习;41%的投资者通过网络获取;仅有8%的投资者通过证券公司了解学习相关知识。在较高收入、较高投资比例的投资者中,41%的投资者系统地学习过证券投资相关知识;而对于较低收入、较低投资比例的投资者,仅有26%的投资者系统地学习过。在调查的证券投资者中,55%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服务不满意,通过交叉联立分析,42%较高收入、较高投资比例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提供的服务不满意。对于不满意的原因,60%的投资者认为证券公司没有主动服务意识,使想要投资的投资者没有投资方向;30%的投资者认为证券公司的服务方式有待改进,传统的业务推介方式亟待转型。

(四)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征。对于风险偏好,38%的投资者能接受10%以内的损失;38%的投资者能接受10%~25%的损失;17%的投资者能接受25%~40%的损失;6%的投资者能接受40%~50%的损失;1%的投资者能接受50%以上的损失。而在个股走势的判断和交易上,5%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判断能获得较高收益;85%的投资者认为自己的判断虽然正确,但往往操作失利;8%的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没有把握。对于模糊厌恶,94%的投资者偏向于投资已知的不确定类型;对于后悔厌恶,97%的投资者趋向等待一定的信息到来后才做出决策,即便获取的信息对决策并不重要;符合后悔厌恶的投资者有具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大家追涨的股票。进一步通过交叉联立分析发现:60%的投资者更愿意承担相对更高的风险以获取更高收益;78%的投资者相信自己的判断,但判断往往是错误的;92%的投资者偏向于投资已知风险的投资产品。84%的投资者更愿意承担相对更低的风险以获取稳定收益;64%的投资者认为自己对于投资并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85%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从众性。

四、调研数据反映的问题

(一)客户对证券公司提供的投资产品不了解,满意度不高。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发现,股票仍然是大多数投资者投资的对象,一方面说明这种传统的投资品种被大家所熟悉和接受;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证券公司的其他投资品种还不为投资者所了解,未能成为投资的首要选择。以至于造成接近半数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推出的投资产品不满意,认为证券公司推出的投资产品不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而这显然与证券经纪业务向综合理财服务的转型不符。

(二)客户对证券公司提供的相关服务满意度不高。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发现:超过半数的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提供的服务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集中体现在证券公司未能提供主动的客户服务。开户证券公司吸引客户的问项中,优质的投资产品和相关服务占到吸引客户原因总比的51%,可见优质的产品及相关服务对于证券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三)证券公司的投资产品及服务与投资者投资行为特点不符。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发现:收入较高,投资比例较高的投资者对投资有着自己的思路,喜好在投资前明确投资风险,并希望受到专业机构的指导,渴望获取更多与投资相关的讯息。收入较低,投资比例较低的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较少,从众心理较强,不能独立做出投资决策,希望借助专业机构的帮助。面对两个需求完全不同的阶层,证券公司未做区分,使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没有针对性,不符合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点。

五、证券公司投资产品和服务问题原因分析

(一)证券公司对客户分析不到位。在客户开户、交易、投资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和数据,而证券公司是完全可以获取这些关键信息和数据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证券公司仅仅利用这些数据作为业务收入计算的依据,而并没有深入分析,因此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投资习惯、决策方式等投资行为特征并不了解。由于投资者在投资行为特点上存在显著差异,对投资产品和服务也有各自的需求,当前证券公司并未做到市场细分,因而推出的投资产品以及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二)证券公司的顾客导向不具体。顾客导向是企业的价值观,应该渗透到企业战略、企业运营、员工行为等方方面面。各家证券公司都在企业核心理念、企业文化中标榜与顾客共创价值,但是却在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等关键环节中忽视了顾客导向的作用和具体的贯彻执行。客户的投资需求是证券公司产品的研发方向和服务的创新方向,在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时,证券公司未对客户的投资行为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使推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没有针对性,不能准确地适应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三)证券公司的创新体制不完善。目前,证券公司的产品创新主要在总部层级完成和实现,前期的顾客调研基本没有,而作为最了解顾客、最了解市场的营业部没有任何产品创新的权利,造成了新产品不适应市场的情况。而且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各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征多有不同,也造成了一种产品难以适应全国各地的投资者,加上证券公司对当地目标市场的挖掘具有一定难度,使得新产品不一定适应新市场。

六、证券公司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对策建议

(一)分析投资行为,明确市场需求。证券公司在开发新的投资产品前,应充分了解投资者的需求,对于现有客户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客户投资信息分析其风险偏好、投资习惯等行为特点;对于潜在顾客,则可以通过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或者通过市场调研,掌握顾客投资意愿的第一手资料,以作为产品开发的依据。另外,证券公司也可以针对当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调研,掌握其投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介投资产品,并不断跟踪客户投资记录,把握客户投资动向。

(二)加强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创新。在证券市场竞争中,投资者需求不断更新,经验越来越丰富,需求越来越高。证券市场产品日益丰富,顾客有了更多的选择,服务成为了争夺客户的重要手段。服务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证券公司还应明确服务创新的方向,任何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投资需求,能够为顾客创造投资价值的服务都是有效的。证券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客户接触投资产品前,针对客户的投资行为特点,以顾客导向为依据,为客户提供合理、周到的产品推介,力求推介最适合客户的产品;二是在与客户达成交易后,要实时跟踪客户投资动态,为客户提供与产品相关的研报及资讯,主动地与客户定期沟通,把握客户投资心理,并将相关数据整理记录,为以后阶段的客户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证券市场调研范文第3篇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目标

证券投资学课程作为金融保险专业的主干课程和财务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以研究证券投资活动为主、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性科目,具有应用性与实践性。而开展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录。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操作性,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基础化与系统化理论教学与应用化与操作化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证券投资学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目标则是以改革为手段,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际学习中以及升级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理论知识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培养。最终通过全面有效的能力考评方式,充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促进全面人才培养与能力考评方式的建立。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考核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课堂考勤

课堂考勤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帮助其养成守时守纪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学生的出勤率与其所学知识情况具有直接联系,如果学生出现出勤率过低的情况,就说明其多次错过课堂教学,可以侧面反映出该生极大可能出现知识缺漏,且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同样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学生自主总结计算应用和案例分析能力的考察,通过课外作业教师能够了解学生自身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与综合案例分析能力。同时,通过课外作业完成情况,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日常学习态度。

(三)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可以为学生提供走出校门,了解证券市场的机会,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在教师所提供调研的单位进行实地调研,能够更好地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在调查过程中,企业调查方案需要先由教师进行审阅,并在指定时间内由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并上交调查报告。

(四)阶段测试

阶段测试本质上就是将教学分为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知识部分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了解学生该阶段知识掌握情况。在阶段测试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该阶段主要知识内容选择测试范围,避免由于测试内容超纲或脱纲,导致测试结果与学生实际能力出现偏差。同时在开始阶段测试过程中,教师需要参考实际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个人实际能力,合理设定测试方式。

(五)上机操作

上机操作过程中可以选择抽签方式,令学生上机进行实践。上机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课程内培训项目内容的掌握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考核,了解学生实现能力情况,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严重的时间问题,教师就应当选择合理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补考,并加强实践方面的训练。

(六)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在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由4~5名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并在5~6周的时间内,通过课外任务的方式完成一份综合性行业或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个人能力进行资料收集,并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自身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通过小组作业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而最终的作业成果则是学生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另外,在学生实际开展小组作业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根据学生需要及时的进行相关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完善自身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能力提升。

三、证券投资学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效果

(一)提升学习积极与主动性

良好的课程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中,学生容易出现缺乏上课兴趣、难以积极互动、缺乏探究能力等情况,在实际学习中难以发现自身问题,自然也不能够推动个人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的提升。而通过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教师在考核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评定方式更加透明化。学生为获得良好的考核成绩,在日常学习中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个人学习效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实现个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针对高校学生而言,由于其学习空间较为自由,在实际学习中往往会迷失学习方向。而在新型考核方式下,学生为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就会更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际学习中,克服以往懒惰消极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并利用小组作业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研究计划,并在小组作业中学会如何协同分工。而利用课外市场调研,则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从实习调研任务出发自主拟定调研提纲与调研问卷,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最终通过考核方法改革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考核,最终产生积极反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二)促进教学有效性和效率

在传统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往往由教师决定课堂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也难以真正把握学生学习情况。课程考核方式的有效改革则能够改变以往单纯基础知识考察的考核形式,真正将基础知识考察与实践能力考查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得出更加全面的考核结果。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为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就会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而在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利用先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将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的进行效果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学生知识基础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真正跟上教师教学节奏,回答实际问题并参与到知识讨论中,充分发挥个人主动作用,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且,此类课程考核方法能够令学生在学习学习中充分利用个人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良好的课程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推进教学方法进步,同时也能优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程知识。在进行课外小组作业布置时,教师通常会选择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或上市投资分析报告为主要形式,并将调查报告书作为主要研究成果,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调查报告撰写情况,在学习教学中添加更多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实现证券市场实现利益与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案例分析。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证券分析师的市场分析报告或公司分析报告,引导学生对市场或公司进行分析,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最终通过考核方式对学习教学产生积极的反作用,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之间更密切地联系起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实践性的考察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学生知识性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协调配合能力的有效提高,使其学科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证券市场调研范文第4篇

论文内容摘要:目前,期货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期货信息的内涵、来源及需求主体,指出应构建由直接营销、间接营销、网络营销构成的期货信息营销果道体系,并提出具体的期货信息营季肖策略。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农产品、金属等商品的进出口规模日益庞大,大宗商品和证券市场巨幅波动现象频繁出现,国内实体经济和证券市场参与者对于运用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套期保值的需求急剧增加。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发展机遇前,期货市场也从2003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新品种不断上市,股指期货也正式推出,期货市场交易规模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2003年至2007年市场交易量年均增速达到了52%,而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速更是达到了76%。到2007年末,市场交易量达到7.2亿手,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40.97万亿元,首次超过GDP总量。

随着国民经济和期货市场迅速发展,期货信息的重要价值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视充分利用期货信息,有助于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和投资计划,可以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利用期货信息可以改进宏观调控部门的决策机制,推动国家调控部门积极使用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等各类衍生产品信息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使其政策深入契合现代市场运行规徽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具有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及信息开发功能;有助于我国争夺国际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的定价权。

期货信息的内涵及其来源

(一)期货信息的内涵

期货信息是指与在期货交易所进行的期货商品交易有关的任何信息与数据,以及能够直接或者间接传达全部或者部分前述信息与数据的任何形式的描述。期货信息包括:一是特定的交易规则下,于期货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交易市情(如商品报价最小变动幅度、停板额等),交易行情(如市场走向、报价单位、供求关系、品种规格质量性能、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异等)以及其他与期货交易直接相关的信息,比如统计信息(月度统计、库存周报、交易排名、结算参数表等),合约历史数据,交易记录信息等。二是不属于交易活动直接内容的期货信息,包括: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交易所业务规则等在内的期货规则类信息评论、分析、报告、预测等产生于期货交易过程外的非交易类期货信息;影响期货交易,但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诸如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相关行业发展状况等其他相关信息。

(二)期货信息的来源

期货信息主要有如下来源:期货交易所运营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原生信息;出于运营和管理的需要,从期货交易所之外采集和输入的原态信息;出于综合服务的需要,即对前两类信息进行再次加工和深层次处理及商品化应用的产品性信息。

期货信息最终是以信息产品的形式(如交易数据、历史数据、研究报告等)提供给用户,主要由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及期货信息供应商提供。

期货信息需求分类及其主体

期货信息的社会需求可分为以下几种: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对于期货信息的需求。政府部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价格管制、市场监管、政策制定的需求来搜寻、获取期货信息。期货市场投资者对于期货信息的需求。即投资者从期货投资决策的直接需要出发来搜寻信息、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期货业务管理需求。为了业务决策的需要而产生的信息需求。期货公司为进行某项业务的考核而进行的信息搜集与比较等等。研究需求。期货机构附属的研究部门或高校、专业科研院所为了进行与期货市场有关的研究也会产生对信息的需求。以研究为目的而产生的信息需求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业务拓展或决策支持需要而进行的研究;另一类是纯粹的学术研究,其目的是进行知识生产与创造。上述信息需求中,投资需求是最主要的核心需求。

由期货信息的社会需求可知,政府、投资者、期货中介、期货监管机构、科研院所等期货市场研究机构构成期货需求主体。

期货信息营销渠道

我国期货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期货信息营销渠道体系。期货信息作为一种信息商品,其营销渠道无疑具有信息商品营销渠道的共同特征。笔者认为,我国期货信息营销渠道体系应由如下三种销售渠道模式构成:直接营销渠道;间接营销渠道;网络营销渠道。整个期货信息营销渠道体系如图1所示。

(一)直接营销果道

直接营销渠道是指产品生产者将产品直接供应给消费者或用户,没有中间商介入。直接营销渠道是信息类商品营销渠道的主要模式。直接营销的方式比较多,但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合同分销;自行分销;联营分销。作为一种基本的营销渠道,直接营销渠道应在期货信息营销渠道体系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

期货信息产品的原始生产者和提供者是几大期货交易所,随着期货交易所的公司化发展(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已经进行了试点),未来势必需要建立自己的期货信息经营机构,这些经营机构需要建立自己的期货信息直接营销渠道。

(二)间接营销梁道

信息的间接营销渠道是指信息商品生产者利用中间商(信息人、信息经纪人)将信息商品供应给消费者或用户,中间商介入信息商品交换活动。间接分销渠道的典型形式是:信息商品生产者—信息人、信息经纪人—消费者。信息经纪人就是充当信息产品生产者与信息产品消费者中介的中间商人,是联络信息生产者(卖方)和信息消费者(买方)的中

介,按信息生产者的要求推销信息产品和招徕信息用户,并以收取一定佣金为目的的信息营销中间商人。间接营销渠道的优点:有助于信息产品广泛分销。缓解生产者人、财、物等力量的不足。间接促销。有利于信息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提高了生产经营的效率。期货信息商品的间接营销渠道建设,应对合作商进行充分评估与筛选,最大限度的利用合作商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目前,期货信息主要由期货交易所提供给信息供应商,由期货信息供应商提供给最终用户。未来,这种间接营销渠道势必会强化,成为期货信息的主要营销渠道。 (三)网络营销果道

网络营销全称是网络直复营销,属于直复营销的一种形式,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由于其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沟通便捷、反馈迅速等特点,因此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信息产品的非物质性决定了信息产品的营销更适合于网络营销方式,期货信息作为一种信息产品,网络营销也将成为其重要的营销渠道之一。期货信息产品的网络营销渠道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应用各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手段。

高度重视期货信息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重视网站电子商务功能子系统建设,完善网站功能,重视栏目规划,优化网站页面布局,努力提高网站浏览量。重视网络期货信息服务产品网络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产品定价、服务反馈等方面的研究;充分应用搜索引擎营销、电子邮件营销、网络广告等多种网络营销手段,扩大期货信息的电子商务网站知名度与影响力。

期货信息营销策略

未来的期货信息服务市场上,采用合适的营销战略是进行期货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期货信息营销宜采取以关系营销为主、网络营销为辅的营销策略,树立服务营销、4C营销等营销理念。

(一)确立以关系营销为主、网络营销为辅的营销策略

关系营销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概念,最早由伦纳德·贝里(LeonardBerry)提出,“关系营销就是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营销观念中吸引新顾客仅仅是营销过程的第一步”。作为一种营销战略,关系营销是营销战略两极序列的一端,其重点是维持和强化已有的顾客关系。

期货信息服务具有对客户的锁定性和关系持续性的特点。同时,期货信息服务的目标客户群和服务对象相对固定和专一,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数量有限。因此,在期货信息产品营销策略上,不仅要不断地吸引新客户,更要保持和维护好老客户,促进老客户的持续购买,而且,后者比前者更重要。现有的国内外证券期货信息营销体系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关系营销在期货信息营销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关系营销无疑应在我国期货交易所期货信息营销策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网络营销作为一种非常适合信息类商品的营销方式,也应在期货营销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未来,随着期货交易的日益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营销的重要性将日益体现出来。

(二)树立服务营销、4C营销等营销理念

确定期货信息营销策略后,还需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理念,即充分创新营销理念,树立并应用4C营销、服务营销等营销理念。

4 P营销理念强调的是“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而AC营销则强调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加紧研究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洞Consumer wants and needs),不要卖自己能制造的,要卖消费者所确定想购买的产品;暂时忘掉定价策略,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与欲求所须付出的成本(Cost );忘掉渠道策略,应当思考如何使消费者方便(Convenience)购得商品;最后,忘掉促销,重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Communications)。应该从期货信息用户的角度出发,经常进行市场调研活动,分析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以追求客户满意和追求企业发展来确定期货信息业务发展策略和定价策略;建设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系统),完善用户数据库,实行客户关系管理,向用户提供满意、周到、快捷的服务。

期货信息营销需要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充分完善用户咨询、市场调研等工作。此外,还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营销人员的金融知识素养,培养其专业服务能力,提高整个营销队伍的团队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三)建立并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证券市场调研范文第5篇

一、河南资本市场的现状与不足

与其他省区特别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发展速度和水平等方面,河南省资本市场都存在不足。

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小且比例失衡。河南省通过股票市场获得的融资规模占全国融资规模的比重不到3%,与河南省GDP占全国6%比重的现状不相适应,资本市场内部失衡的现象较严重。河南省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发展滞后,在全国所占份额较小,没有起到辅助股票市场调整河南产业结构的作用。

上市公司数量少,后备上市公司资源培育不足。截至2004年底,河南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5家,分别占全国和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总数的2.17%和9.69%,低于全国其他各省市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数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与同处于中部地区的有56家上市公司的湖北、41家上市公司的湖南、44家上市公司的安徽等省份也有不小差距;河南省的A股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224.5亿元,仅占全国的2.7%;流通市值254.37亿元,仅占国内市场流通市值的2.18%,占全省GDP的2.9%。这与河南省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6位的地位极不相称,也说明资本市场对河南省国民经济的渗透力还不够。同时,河南省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也不足。上市后备企业是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全国各省市都十分重视上市后备企业的发展,而截至2006年4月河南省已辅导备案的拟上市企业只有19家。

上市公司分布不均衡。从行业分布看,河南省上市公司过分集中于机械、电力、金属和非金属、汽车、食品纺织、医药等领域,高科技上市公司较少。能体现河南优势的上市公司,如资源、旅游、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很少,这对河南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产业分布情况看,河南的上市公司产业分布集中度很高,大多集中于第二产业,没有一家属于第一产业的企业,这与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属于第三产业的仅有郑百文,也被山东三联重组。这种产业分布状况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要求不相符合。不难发现,河南的上市公司对河南产业结构调整贡献不大。从地域分布看,河南省尚有开封、鹤壁、南阳、濮阳4个省辖市没有上市公司。

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和规模偏小。尽管河南省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优质企业,业绩出众,但从整体上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上市公司重视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力度不够,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思路单一,资本扩张能力不强,没有发挥出上市公司应有的资本运营优势。

河南省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力量不强。到20世纪末,河南尚没有一家综合类券商,广布全省的证券经营机构达数十家,但均规模不大,实力赢弱。直到2002年11月8日中原证券才在原河南财政证券公司、安阳信托公司证券营业部合并重组的基础上组建成功并进入了中等券商行列,但总体实力仍属国内券商的“第三世界”。由于资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业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河南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

投资者数量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数量偏少。一方面,河南省投资者开户的比例明显偏低,不仅低于东部各省市,而且低于中部的其他省区。另一方面,河南省的证券市场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发展严重不足。这种投资者结构既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二、加快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路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大意义。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建立国有资本进退流转的机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加快股份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各类企业改制上市,催生和培育大企业集团;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融资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有利于壮大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目前河南省仍然有许多企业对加快河南资本市场发展认识不足,轻视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缺少资本运营意识。这已成了河南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快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对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大意义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二,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河南资本市场规模。河南作为一个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大省,发展资本市场的任务非常艰巨和复杂。我们要抓住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大好机遇,开拓进取,在充分利用交易所进行融资的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和河南实际,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不仅要加快股票市场的发展,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探索如何利用私募市场和场外流通市场进行融资,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企业融资和资本流动需求的多层次交易体系,进一步扩大河南省资本市场规模。

第三,要培育上市资源,增加河南省上市公司数量。要增加河南省上市公司数量,必须采取措施培育河南省上市资源。一是要确立上市资源的开发和培育重点。根据河南省实际,应以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为切入点,对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和培育,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尽快形成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充分发挥郑州、洛阳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作用,制定和实施鼓励高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培育出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上市,以改变河南省上市公司中无高新技术板块的现状。要加大河南省优势产业的境内外上市规划,培育粮食、房地产、旅游、文化、金融、自然资源等行业和产业的上市公司。河南省郑州、洛阳、焦作、开封的旅游资源有明显优势,应给予足够重视,重点开发和培育上市资源。同时,要对拟上市重点公司给予经济和政策支持。要制定配套措施,促进河南省拟上市公司的上市进程;根据河南省拟上市公司运作的实际情况,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具体而实际的政策支持。此外,要重视对企业中

高层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可以组织资本市场培训班,使企业中高层人员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和知识,了解和熟悉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也可以组织专家到企业开展资本市场调研并给予企业上市以指导,指导河南省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