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目前我国城市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的制约,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相当广泛,其中包括道路设计,建筑设计,城市绿化,环境场所等等。然而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是一种纵向管理制度,例如道路交通由市政部门管理,城市绿化却由园林部门进行管理,管理模式分散让城市的限制了设计人员的思路,也让城市管理和设计难以达到整体协调统一。城市可以成立相关的建筑环境设计咨询机构,让其对城市的管理和设计进行协调规划,方便城市建设体现自身特色。
2.设计手法单一,自然因素的缺失,老建筑无法融入整体环境。目前许多城市都进行了零碎的改造,破坏了城市的整体风貌和效果。许多本应素雅的老城市因过度装饰,显得浮夸杂乱,零乱也缺乏整体感。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属建筑上的广告牌,他们的色彩和文字都十分夸张,破坏了城市的建筑轮廓线,浓郁的商业气息也破坏了城市的文明状态和沉着感,同时,广告牌不仅影响人们的视觉,更是留下大量不可回收垃圾,给城市的生态建设造成了隐患。而设计师对国外城市的刻意模仿,使其在设计上常常忽略地区差异,仅满足建筑其功能上的需要,并未考虑整体人性与自然属性的协调,既损害了老建筑的韵味,又破坏了周边自然环境。
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当今我国进入社会发展高速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环境与人的关系越来越重视,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设计也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建筑、体现城市的地域人文特征,民族化风格,时代的个性化和和生态化设计的发展趋势。生态城市的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策略,把人与自然看做一个整体,打破了以人为中心的狭隘思想,以自然生态因素为优先考虑对象,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城市形态的有机性,丰富性和完整性。使城市系统向一个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环境设计中,设计尽可能简洁,避免大量消耗能源,同时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已成为共识。在物质要求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体现居住环境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色。每个城市在历史的沉淀下都会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符号,只有将城市的特点融入当地文化之中,激发人们内心的认同感,才能将艺术与生活相统一,提升居民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三、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人文体现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出来的却是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的消逝。正如吴良镛先生指出的“技术和生产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致使建筑环境趋同、设计平庸、建筑文化的多样性至扼杀。”目前,如何在中国城市环境中体现其地域人文特征成为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任务。城市的建设应尊重和充分阅读当地传统,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汲取精华,设计植根于现代生活,才能体现出本城市居民文化特征的空间环境。地域性的存在促使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地域性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客观的地形地貌上,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态,习惯和方式上和生活于本地域的居民社会意识形态,群体的价值观上。
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人文体现应该注意一下三个重点:一是本土文化元素的应用,城市化和全球化为本土元素进行的创作发展做了良好的依托,本土元素是实现和谐现代城市建设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现在越重视地域性的作品,越被世人所认同,因为这代表了在地域文化的熏陶下,与人们文化语境相和谐。城市的历史建筑和景观根植与特定的文化土壤,其材料,色彩和视觉符号的选择以某种特定的式样呈现,反应了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习俗等。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通常意义上讲都具有高度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设计师们充分阅读和感悟其本土元素,就可以在创作中创新,大胆,灵活自由的使用本土因素,构建出自己的城市风貌。二是注意文化元素与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做城市建设的环境设计前,设计师们应该明确设计目标,对设计目标进行全方位分析,这既是设计的基础,也是体现地域特色的前提。第三是灵活的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人类文化能够进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相交流,设计师可以多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因素,取长补短,对本土的文化因素进行优化。就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而言,西方领先我们许多年,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知识,结构与重组,融入到自身文化特色中,中西合璧,努力需找中西的平衡点,从而形成新的地域文化特征。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当今设计师研究课题之一,是环境设计当中的必然过程。做好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可以在视觉上为人们带来美丽的景观盛宴,更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当然,只有在深入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环境艺术有着宽广的内涵,其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集成系统。在狭义上,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主要指建筑物的空间与环境,其中包括建筑物的室外环境,如绿地、人行道、景观等一切为了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等。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还包括家具、照明、软装饰等一切为美化室内环境而存在的物品。[ZW(]黄刚,王炳华,陈玉发浅析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50[ZW)]文章所指的环境艺术设计既包括室外环境又包括室内环境的组织规划、物品布置?c配置等。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巧妙地将室内外建筑烘托出个性、创新、与众不同的、使人喜爱的氛围。
简单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需要花费工夫的实用艺术学科。
2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我国开始注重环境艺术设计时间比较短暂,有二十年左右。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人们才开始从能够生活的观念转变为享受生活的观念,开始从住房问题注重住房环境问题。目前,虽然有大规模的人员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但可惜的是,并未出现太多的经典设计作品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城市监管机制限制了环境设计的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主要由相关主管部门完成;另一方面,环境设计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雕塑设计等未能征求公众的意见和想法。此外,我国在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内容仍很陈旧,未能跟随社会发展进行改变,很多学校的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思路,这导致有很多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过于遵循国外的设计方式,设计作品并不具有实际应用性,也不能体现本土文化特征。
此外,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领域中必定存在的一门实用艺术学科,设计师除注重实用外,还应注意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自然的融合性,创作出和谐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
3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社会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类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的发展危机。我们不应一味模仿西方设计风格,而是应当在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设计师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公众生活品质的提升,结合本土历史背景、区域特点等自身环境因素,创作出人文与生态和谐的作品。
31人与自然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类大量开发土地,开采资源,加上人口剧增,能源消耗,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目前已经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如何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其实跟环境艺术设计也是息息相关的。设计师有责任在到处都是建筑环境的问题上,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相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控好每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既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又不浪费资源。
这一持续性发展设计发展趋势,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
32以人为本,设计更多体现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视觉服务性和实用服务性。视觉服务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实用服务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是环境艺术的最终享受者,环境艺术设计其实就是为了人类自身。设计师应当广泛了解大众对于环境艺术的需求与心声,创作出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符合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艺术作品来。这样的设计发展趋势也正代表着人类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不断进步,也代表着人类开始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深入了解人的本质,最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艺术美感受,让人们感受到更人性化的环境服务。例如沈阳师范大学的道路上的小桥,可以让学生们直接从小河流的一边穿到另一边,缩短了步行距离。小桥不仅赏心悦目,更为学生们带来便利的交通。
这以人为本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的光明大道。
33追求无害化生态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基于自然、人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其中自然环境是最大的基础因素。资源是有限的,很难循环再生,甚至无法再生。我们在使用自然资源时,应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创造生态环境艺术作品。同时还要注重防止资源利用带来的污染,应当选择绿色无害化资源,避免有害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
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应当追求无害化生态设计,使环境艺术作品在走进自然的同时,还能改善环境,给人类带来健康绿色、环保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努力追寻的目标,是现在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之一。
34设计趋于时代化、科技化,体现先进性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目前也达到了一定的设计发展高度,人们转变思维,学会享受这一发展成果。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建筑设计,而是应当学会将高科技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今艺术发展趋势的环境作品来。其中3D影像、投影、LED显示屏都可以加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里。只有让这些新技术不断涌现,才能推动环境艺术走向更高的层次,丰富环境艺术作品。
因此,设计趋于时代化、科技化,体现先进性,这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35个体与整体的合理把握
环境艺术是整体,由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两个个体构成,在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上,既互相结合,又互相矛盾。我们先从环境艺术的个体分析,自然生态要素上,地势、气候、地理位置我们无法从设计上改变,但是人文上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甚至是深层次说,设计美学、设计观念与宗旨,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和改变。再将两个个体找到共同之处,做出一个结合点,从而构成环境艺术整体。这样既有个体的个性美,也有整体的完整美。
因此,个体与整体的合理把握,是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追求的设计观念趋势。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基础即为生态控制论中的持续自生,渐渐发展成为国际化术语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关于人类生产的一切都存在可持续发展,所以,就广义上而言,必须和人们生活相适应,不会产生过大的危险,并能实现长远发展,有利于人类世界的进步,在制约人们需求的同时又能和人们的需求保持平衡。可持续发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生存环境,也是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共同需求。
2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环境艺术该门专业的综合性较强,重点是规划环境艺术工程空间上的内容,在整合所有创造性的设计构想的基础上,规划设计造型设计、环境设置、空间装饰设计和选择材料颜色等,大大提高综合性设计方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其范围包括自然、人文等各种环境。该专业密切关系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弘扬地域乃至国家民族的文化,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必须保持强烈的情感,和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生活服务给人类,有利于帮助人类创造具有视觉审美功能的生活环境。
3环境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基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视角,概括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的基本概念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即为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始终贯穿居住环境的绿色概念,唯有在建立人、建筑和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系统中,建立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结构,由此可见,建立健康系统和自然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最近一些年来,生态建设广泛应用呼吸式幕墙、覆土种植、太阳能集热发电板等手段,人们将来的生活必将朝着生态建筑形式发展,并且人们就此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加深了人类生活的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结合保护和发展文化传统,显示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逐渐发展功能和情感并和自然保持一致,能有效平衡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这是设计者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现代生活追求的是生态城市、绿色生活,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环保是现阶段各个领域关注的核心,和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必须重视节约能源,促进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当前亟待纷纷改善的问题包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绿色节能建筑等。
4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4.1培养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
由于社会进步和发展,极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更加丰富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内涵,并且日益增强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提高了人们对环境恶化的预警。在此形势下,也逐渐深化了环境艺术设计内容的丰富和范围的拓展,进而进一步关注借助技术的优势对环境进行改造,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在环境设计师看来,环境艺术设计即为寻找人和环境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的本质,并探究如何实现二者的和谐共存,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即为利用和居住者展开积极交流,建立和自然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由此可见,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理念即为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且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受教者的核心理念之一即为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受教者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即为将这一理念深深根植于受教者的心中,并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应当让受教者对可持续的生态化审计理念进行确定,景观设计不单单是绘画简单的平面图案,或者堆积景观元素,而必须全面考虑“社会”、“历史”、“人文”、“生态”等方面的内容。让受教者深刻领会到人工设计及建设对其所在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的各种影响,充分增强受教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保证资源消耗的最小化,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破话,达到最佳生态效益,才显示其设计的合理性。
4.2对传统的工程技术类课程进行整合
虽然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交叉性学科,包含科学、艺术、工程和技术各个方面的内容,然而环境艺术设计对形式过于重视,而忽视技术的现象较为严重。尽管近些年已经开始积极探究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课程体系,然而依然不够重视包括农学、生态学、植物学在内的环境科学和材料学、构造学、结构施工在内的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就算建立相关的课程,主要也是开展课堂理论讲授,仅有一两次现场参观,使学生拥有感性认识,但是很少涉及如何结合这些工程技术知识和设计方面的研究。该类技术类课程教学和设计课教学对学生探索和创新可持续环境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亟待从课程体系改革着手,在生态可持续设计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整合传统工程技术类课程。首先,必须构建全方位的生态素质教育,传授普通的生态知识,提高环保思想,传授生态伦理学相关的知识,积极建立良好的生态观念;其次,和建筑构造、建筑环境、装饰材料和构造等工程技术类课程,在各种类型和各种深度的课程设计题目,将生态思想及其相关设计知识和理念传输给学生,对生态建筑、生态城市设计案例进行正确分析,促进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案例深刻地内涵,并灵活应用在实践当中。
4.3突出开放与整体性的教学模式构建
关键词:环境艺术;社会发展;特质
1 环境艺术的特质
环境意识的觉醒,很大程度取决于生态危机向人们发出的警示。然而地球是人类所共有的,必须通过对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分析,对公众进行普及性教育,才能有效的控制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建立起共同维护人类共有的空间,科学地、自觉地与自然相处,并使其为人类更大限度地服务。
1.1 客观性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创造的,反过来它又影响、规范着人的生活行为和质量,这是主、客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基本关系。既然环境空间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必然会时时影响着作为主体的人。就是说客观环境对人有一定影响,而且是客观的经常性的影响。它们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人为的空间环境好比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艺术家一旦创造出艺术品,其审美心理过程已消融,凝聚于“结果”,却又由欣赏者承续于欣赏心理过程之中。社会美、自然美较之艺术美,各有其自身的特殊现象与特殊本质,但既然社会、自然艺术均为认识的客观对象,或作为审美主体的感受对象,这些客体之间也具有一般本质。种种艺术现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当然包括空间环境,他们的美与不美,不以审美者的主观感受为转移。因此,这种客观的空间环境,每时每刻地、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
1.2 历史性
世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城市化历程,有不少是艰难甚至是痛苦的过程,诸如人口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都要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中解决,我们应尽量避免他们所走的弯路,在研究创造出新的生存空间的过程中,探求量和质的尺度和标准,建立新的环境意识。人居环境体现时代风貌,也反映一个时代的科技进步水平。设计观念的更新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价值取向。一个时代的建筑、雕塑等所有艺术门类的审美情趣、材料及加工工艺不可能超越自身的历史背景。城市是载体,这个客观存在是人类聚居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形式,是物质和精神因素的反映。这种物态的空间标志着自身的时代所能解释的物质和精神的躯壳。这种有文化价值和科技价值的深层含义使人们得到了人类活动的印记。人类共同的文化情感将先辈们经过创造性劳动获得的时代科技发展的标志凝结成某个城市的永恒标志。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罗马的斗兽场和水渠、北京的紫禁皇城等无一不是当时时代物质和精神的最高凝结。
1.3 参与性
环境艺术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其特点之一就是公众的参与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发展必将建立在文化价值的取向上。要建立一种环境设计的价值观,就要求我们确立文化的价值观。这是维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生存条件的提高,除了物质条件外,还需要有精神文化的不断融汇,而人的精神文化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关系着环境的艺术化处理,关系到物质环境的管理和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形成了地域性的民俗、习惯以及社会伦理。行为和价值观,这种地域的文化特点具有某种历史的延续性,它积淀到一个时期的社会观念文化上,于是“观念的环境艺术设计”便打上观念的印记。更因为人类的聚集、社会、形态、经济、技术具有层次性,是由具体的人来把握,并由此产生行为作用,使得公众参与环境艺术构架已成为定式。
2 环境艺术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改善和建设的实施是一种意志和决策的结果,同时也是群众参与的结果。现在,每个城市的执政者每年都提出为市民做几件实事,达到几项目标,都是社会群众参与,产生共同意志和计划的结果。应该看到,对人类所共有的空间环境的改造,有群体的参与、公众的参与,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群众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离开这个群众共同的文化约定,个体就不能有所作为。群体的参与最重要的是创造文化。群体参与是个人不断接受经验和价值意识的过程。当一个新的群体共同价值意识开始形成,任何个人都希望了解别人,了解社会,了解新的文化意义,这些因素反映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正是孕育新的规定与规范的过程。在新的环境中,群体会根据社会经济物化的形态― 生存环境,按照新的群体关系和新的生存方式修正自己。人们在新的群体关系中,在群体参与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由群体共同构建的共同社会价值意识,体现了社会群体共同的经验、知识、情感和意识,它既是价值的共同认知,又是价值的取向。作为群体文化和积累的价值心理倾向和观念倾向,是一种历史价值意识。如社会共同认可的建筑模式,反映出群体对这种模式的价值态度和价值标准,也是群体一个时期共同参与和文化积累的结果。由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任何群体参与,不论是自觉的或非自觉的,都具有共同认可的一个价值系统。当今之时代,人们对空间的改善和提高会产生许多不同的价值认可,但当我们面对新的建筑物、新的环境艺术的时候,应该意识到,我就是参与者。这种参与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提高有密切关系。因此,群众和个体的参与,其程度愈深,其内涵的凝聚力和价值也愈显突出。城市规划和环境空间的改善,在一个地区来说,越是开放,全社会参与程度也愈高,其渗透作用也愈大,城市规划的层次就愈高。这也正是目前普及环境艺术教育之根本所在。城市人群对居住环境的认可,反映了该城市的市文化品味的提升,而城市文化品味的提升,对居住在该城市的民众和谐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创造高尚、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也是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3 总结
环境艺术是由多种艺术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贯穿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始终的广义的艺术观念。不是人为物质环境诸如建筑、室内空间、室外空地等的补充设计。环境艺术在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他艺术门类不具备的特点,它不同于某种单一艺术,也不是单纯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绘画等的机械合成,具有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循环特征,受到环境的限定和制约。
参考文献:
[1]殷京生编著.绿色城市[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关键词:人文文化,环境艺术,应用
0引言
人文文化属于思想领域,环境艺术设计是具体的一门科学技术,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但两者也有共同性,这就需要我们发现其中的共性并加以利用。人文文化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在不同领域内容也是各异,所以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是复杂的,因此在应用中我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人文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差异性
首先,两者所属的领域不同,从环境艺术设计所属的门类来看,是具体科学学科,即环境艺术是属于科学,所以在考虑人文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时首先考虑的是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人文文化属于思想领域,具有意识性,这与科学的严谨和技术性是有区别的,因此科学与文化的差异决定人文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未必能完全重合。其次,从两者的价值追求来看,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空间的艺术手段来予以实现和打造;而人文文化是追求“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的传承。
2人文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统一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使命是健康地体现环境的优美造型,并使生态环境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贯彻人文文化因素是完成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原则,因为人文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理念和原则,这些都将使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因人文因素而丰满,而更具生命力和艺术价值。同样的,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物质载体,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必然是需要外在的物化形式予以体现和实施的。
3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人文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辩证统一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想要体现环境优美的造型,体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融入人文文化,要考虑人们的现实需要,使创造的作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只有与当下的文化因素相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附加价值。如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缺乏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这样的作品必然是失败的作品。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融入人文文化。
4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原则
4.1环境艺术设计应充分的体现人文文化的人文价值
我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体现人文文化的人文价值,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又能够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与环境在空间上的协调性,通过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既能够满足人们舒适性和适应性方面的要求,又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应当融入当下人们所需要的人文精神,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设计应当研究人们的文化需要,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不断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实现科学与文化的结合,从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4.2环境艺术设计应根据人文文化的差异来不断的调整其表现形式
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作品都有它的表现形式,而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人文文化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人文文化来调整设计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和人文文化的特性,研究两者的差异与共同点,从而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和个性化创造,使环境艺术设计既能体现其独特性,又能体现其人文性。进而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附加价值。
4.3注意区分人文文化交叉学科或价值观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人文文化范围广泛,内容繁多,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是复杂的。而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许多学科和领域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区分人文文化与其他领域,从而能够区分不同的价值体系与价值观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如与人文文化有交叉部分的人体工程学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与人文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区分开来。同时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在这种差异中不断的深化人文文化与其他领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而能够不断的挖掘出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内涵,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理论基础,从而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持续发展。
4.4保持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独立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其自身的发展虽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到底其仍旧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要保持发展的独立性。要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在吸收其他领域与学科优秀因素的同时又能保持自身的独特性,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就需要与时代接轨,与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相接轨。
5总结
人文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虽然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但两者之间的联系确实非常的紧密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需要融入人文文化的内涵,而人文文化也需要借助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外在的物化作为载体。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现实的需要,因此我们应重视人文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邢莉莉.人文主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入和矛盾[J].参花(下),2013(09).
[2]钱丽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解析[J].大众文艺,2011(23).
[3]栾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科技与人文的融合[J].现代装饰(理论),2011(08).
[4]谭晓云,苏广鑫.论“天人合一”观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