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业行业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纺织企业 节水技术改造 供水系统 生产工艺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组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纺织生产国家,纺织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很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例如:服装、化纤产品、丝织品、呢绒、棉布、棉纱等等。染整加工体现了纺织面料手感、功能性、色彩的关键环节,纺织企业中很多纤维的加工必须经过染整工艺,因此,对行业产品质量而言,染整加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纺织染整企业主要集中分布于五省,分别是福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在纺织工业中,不能缺少染整行业,但是,生产中的废水排放造成环境水污染严重,我们通过图纺织工业各类废水排放量,可以看出纺织行业已成为防治污染刻不容缓的对象。其中,福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五省的染整废水总量已经占到全国染整废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九十。在纺织行业废水排放中,化纤生产废水量占到百分之十二,染整废水占到百分之八十,其它纺织废水占了大约百分之八。
一、印染生产节水技术改造项目
本文以某科技纺织有限公司为例,对其印染生产线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改造规模会对技术经济指标、营业收入、生产成本、投资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公司在考虑了生产成本、企业经济实力、采用设备和技术、印染生产节水潜力等因素后,对改造规模进行了确立。1、废水利用系统技术改造,采用生物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过滤+混凝沉淀工艺,利用了经过废水处理站处理的废水,水洗、印染生产过程的冷轧堆等耗水量较大的前处理生产环节需要用水一万立方米/d,能够有效节约用水三百万立方米。2、生产设备、工艺、循环用水系统节水技术改造,设备以及循环用水系统的改造有冷却水回收二次利用、烘燥机冷却水回用、水洗单元追加水量控制、冷却水系统等。其中,冷却水回收二次利用改造包括烘焙、定型、拉幅等;水洗单元追加水量控制改造包括丝光机、水洗机、烧毛机等;冷却水系统改造包括预缩机、扎光机等。生产工艺采用生物酶退浆、涂料染色、冷堆染色等工艺改造。通过以上工艺改造,每年可节约蒸汽四万吨,减少了蒸汽用量的同时,还可节约用水达二百六十五万立方米。3、供水系统节水技术改造,为了减少水量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可根据工艺涌水量大小,对供应水量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供水系统改造为自动变频低压、恒压供水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改造,每年可节约六十万度电,能够节约用水二十五万立方米。通过实施改造项目,纺织企业能够提高水体使用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水体污染,在改善该纺织企业所在地区水流域环境质量的同时,水系环境也得到良好恢复。
二、印染生产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内容
结合企业现有印染生产实际以及印染行业发展的趋势、现状,我们对废水回用系统、设备及水循环用水系统以及供水系统节水等进行技术改造。
(一)废水回用系统改造
处理水经过加药、混凝沉淀等处理,去除了非溶解性有机物。后送入V型过滤池进行过滤。再降低浊度后,在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中去除有机物,最后对其进行消毒后,进入回用水系统中。1、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为了去除悬浮物、非溶解性污染,降低BOD与COD。提高COD去除率,并提高混凝效果,从而有效去除有机附着物。2、V型滤池,利用过滤材料将废水中所含杂质进行分离的技术就是过滤,在进行深度处理时,过滤的作用第一是进一步去除细菌病毒、重金属、COD、BOD、浊度、悬浮固体;第二是去除化学澄清过程和生物过程中上浮的或未能沉降的胶体物质和颗粒。过滤可根据其过滤材料的不同分为多孔材料过滤和颗粒材料过滤。V型滤池的得名因其以两侧进水槽为V字,V型滤池反冲洗耗水量低、运行周期长、出水浊度低。采用V型滤池进行过滤,进一步去除细菌病毒、重金属、COD、BOD、浊度、悬浮固体。3、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可以将V型滤池出水中的溶解性油类物质及有机物迅速分解、氧化,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将长链打断成短链、将环链打断为直链,使其改变化学特性。经过严格的计算,臭氧的加入能够有效去除COD,消灭细菌的同时,进一步降解异味。4、生物活性碳吸附器,污水在经过臭氧强氧化作用后,可以采用活性碳吸附器进行内部人工分层,增加臭氧利用率,分别形成生物活性碳和臭氧活性碳2种体系。
(二)设备及水循环用水系统改造
1、冷堆染色
该工艺具有清洁生产、污染少、成本低、节能、节水等特点,不存在染料泳移现象,上色率高,环境污染小。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有效降低处理废水成本,提高染化料上染率。最重要的是,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能够节约水资源,不经气蒸和烘干,节水达到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该工艺流程为:坯布翻缝;烧毛;冷堆;漂白;丝光;冷堆染色;水洗;拉幅定型;纳米抗菌。
2、涂料染色工艺
该工艺具有污染小、降耗节能、流程短、高效率等优点,有效节约工业用水,染色后不需要水洗,对环境污染小,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与常规染色工艺相比较,该工艺节约蒸汽百分之六十四,节约电百分之三十五,节约烧碱百分之百,节约涂料、染料百分之二十九,节约用水百分之九十五。该工艺流程为:坯布翻缝;烧毛;酶冷堆;浴法练漂;丝光;涂料染色;拉幅定型;纳米抗菌。
3、生物酶退浆工艺
该工艺可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下应用间隙和轧蒸的退浆工艺,对PVA于淀粉混合浆料非常有效,通过一百摄氏度条件下气蒸四分钟左右,就可将织物含有的淀粉浆料完全分解,大大降低水耗与能耗,与传统工艺相比节水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该工艺流程为:坯布翻缝;烧毛;酶冷堆;浴练漂;丝光;冷堆染色;水洗;拉幅定型;纳米抗菌。
(三)供水系统节水改造
供水系统改造为全自动变频低压、恒压供水系统。为了便于链接远程中控室,该供水系统具有RS485通讯接口。该系统提高了水泵使用寿命,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节能高效、恒压精度高,实现了远程控制及监控。该系统工艺流程为:水压传感器;控制器;控制变频器;电动控制阀;流量计;用水。水压传感器把用户管网水压反馈到控制器,在经过控制器运算处理后,控制器对变频器频率的高低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控制变频器为了使水泵电机的转速适应用户用水量的变化,调节水泵电机,恒定管网压力,电动控制阀则增加了节水的效果,进一步对用户用水量的变化进行控制。超声波流量计基于微处理器,具有很多特点。1、实现热量测量;2、通过集电极开路电路或继电器输出累计脉冲;3、流量累积功能可对前六十四次断电、上点时间进行记录;4、能够显示日期时间、积累量、流速、流量等。5、安装简单便捷,优化智能信号自适应处理;6、使用工作环境广泛,具有抗干扰设计、可靠性高,可视界面操作。供水系统改造可根据工艺用水量的大小,对供应水量进行自动调节,其为全自动变频低压、恒压供水系统,每年可节约电力八十万度,节约用水二十五万立方米,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三、结束语
介绍了纺织企业印染生产节水技术及其改造项目,该项目符合国家纺织产业政策规划及企业发展需要。公司资金实力较强,管理技术规范,能够顺利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和社会影响效果显著,相关配套设备节能环保,工艺技术可靠、成熟,本项目的改造是可行的、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J].染整技术,2012(7)
关键词:工业三废;行业差异;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21-03
0 引言
2009年,江苏省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的同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2009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340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6.1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3.4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4∶54.1∶39.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与2008年相比,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0.33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5.62万吨,烟尘排放量减少0.4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减少4.10万吨。可见,江苏省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的治理亦取得显著成效。工业三废的排放是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国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方铭等(2009)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了广东省人均GDP和三废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广东省的经济与环境污染仍呈上升趋势,近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明显的环境经济效益。张明龙等(2010)主要研究了国外治理三废的新技术,说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治理三废问题,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科研力量,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梁星等(2010)对北京市各区县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建立了北京市三废处理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和环境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产业结构为出发点,研究部分重点污染行业之间三废排放的差异,希望能为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政策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
2008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对于三废行业污染情况作了以下统计。废水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电力业,这4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为112.2亿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废水排放量的52.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工业废气排放最严重的三个行业,其工业废气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统计行业的75.8%、81.4%、67.5%和84.9%。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方面,超过60万吨的行业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这4个行业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统计工业行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68.0%。由此可见,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均属于重点污染行业。但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性,江苏省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经济发展和三废排放指标所占比重均较小。2008年,这三个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317.83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为328.7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0.49%和4.64%。所以,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选择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六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的工业污染的行业差异进行分析。以下是2004-2008年江苏省主要污染行业的三废排放和工业产值数据。由于2007年部分数据缺失,全省废气总排放量由统计行业数据加总求得,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数据由水泥制造业数据取代,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数据由火力发电业数据取代。
近年来,江苏省工业生产连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7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但是对于具体行业来说又是存在差别的。从图1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本文研究的6个重点污染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为稳定,而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纺织业在2005年以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主要是由于随着我国出口欧美纺织品数量的增加,欧美对我国出口的限制愈加苛刻。2005年5月,美国对7种中国纺织品设限,欧盟也宣布对2种中国纺织品设限,纺织服装业的国际贸易争端逐步升级,纺织业出口受到影响。我国的电力生产能力中燃煤火电比重超过七成,所以煤炭供应及价格问题成为制约电力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2003年煤炭需求量和产量快速增长,煤炭供应由过剩转为紧缺,2004年煤炭供应紧张程度升级,需求快速增长拉动了煤炭价格的上涨,煤炭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了2005年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近年来,虽然煤炭行业的产量在上升,但是供需之间的不均衡状态依然存在,电力行业销售收入增幅下降,企业利润下滑严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钢铁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主体。近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剧烈影响,以及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上涨,钢铁行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给我国的钢铁行业带来转机。从国内钢铁行业的大环境来看,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4.7%,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58%。
图1 2004-2008年部分重点污染行业的经济贡献率
注:经济贡献率指某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与统计行业规模以上总产值(现价)的比值。
2.2 江苏省部分重点污染行业三废排放差异分析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江苏省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的总量稳居全国前三,与此同时,三废排放也在不断增长,以增长最快的固体废弃物为例,2004-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由5774.00万吨增长到7091.33万吨,增长了22.81%。而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各行业的三废排放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行业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贡献率不同。由于不同行业在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治污投入等方面的差别,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是存在极大差异的。从图2可以看出,废气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08年这三个行业的废气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2.25%、19.40%和9.80%;而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废气排放所占比重较小,均不足2%。图3表明了各行业废水污染的贡献情况,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2008年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5.81%和22.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废水排放所占比重是最小的,仅占1.30%。而通过对图4的分析可以看出各行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的贡献情况,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排放比重较大,2008年这两个行业的排放比重分别为43.67%和27.28%,而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所占比重均较小,2008年这三个行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比重均不足3%。
(2)各行业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贡献率发展趋势不同。从图2、3、4可以明显看出,纺织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废气排放贡献率,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废水排放贡献率,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固体废弃物排放贡献率,都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发展趋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废气排放贡献率,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废水排放贡献率,均为下降的态势。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体现以上两种变化趋势的,都是各行业中排污比重较小的污染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行业次要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是较小的。纺织业的废水排放贡献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固体废弃物排放贡献率,都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的趋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废气排放贡献率,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废水排放贡献率,呈现出了曲线发展的趋势。以上提到的这两种变化趋势情况,均为各行业的主要污染物。这说明各行业的主要污染物的治理工作应该是今后工作亟待加强的。
(3)各行业主要污染物的贡献率和其经济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不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废气排放贡献率,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废水排放贡献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固体废弃物排放贡献率,都位于三废排放贡献率的前两位。尤其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其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贡献率都比较高,是应该重点研究的行业。对比各行业的经济贡献率,可以得到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其一,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经济贡献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个在前文已经做过解释,而其主要污染物的贡献率却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经济贡献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主要污染物的贡献率亦随之上升或者呈现曲线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注意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就是其中的一种研究方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最早是C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研究北美自山贸易协定的环境影响时,参照经济学中的库兹涅茨曲线提出的,其基本涵义为: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了环境污染的急剧加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控制环境污染的意识、能力和投入逐渐提高,污染物排放逐步趋缓,环境质量逐渐变好。按此涵义,在二维平面空间,以经济发展为横坐标,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为纵坐标,则二者之间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按照环境库茨曲线的假设,社会发展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而前文的分析表明,江苏省部分重点污染行业的三废排放远没达到这个水平。
3 结语
以上研究表明,本文列举的6个重点污染行业,其经济经济贡献率是有差异的,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但是近年来纺织业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在三废排放方面也存在极大的差异,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废水排放是最严重的,各行业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均呈现出明显上升或者曲线变化的趋势。结合经济发展和三废排放指标进行分析,江苏省重点污染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目前的情况是,江苏省重点污染行业的经济发展和污染物排放在同步增长,或者是经济贡献率在缩小而污染贡献率却在上升,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的今后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应当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投入减少废弃物排放,防治环境污染,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江苏抓住战略机遇期、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方铭,许振成,董家华.广东省工业“三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J].环境管理与科学,2009,34(10):46-49.
[2]张明龙,张琼妮,章亮.国外治理“三废”新技术概述[J].生态经济,2010,(2):124-126.
关键词:SA8000标准供应商
经济全球化的取向下,不同国家的企业为达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劳动力成为了最具创造力的资源。统一劳动标准是形成全球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必然选择,SA8000标准的出台恰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本性和发展趋势。
印度作为纺织品的出口大国, 在与中国在全球的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竞争中一直是不可以忽视的力量,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日益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无论对中国还是印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印度纺织业与服装业的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对中国的相关行业给予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一、 SA8000标准简单介绍
针对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到一些使用童工或者难以保证员工基本利益的企业采
购商品, 1997年美国的经济优先权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CEP)成立了经济优先权委员会认可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Agency ,CEPAA), 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 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制定者称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标明的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完全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该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其依据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标准体系。凡是违背社会责任标准的企业,都不得进入跨国公司的企业采购名单。
二、 跨国公司采购商品强制遵循SA8000标准的原因
跨国采购实体对于他的供应商一直要求在满足基本的货物供应的基础上,有更全面合作, 这对于相关的采购实体同样有着这样的需求,因为能获得长期的较大规模的定单对于供应企业来说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对于纺织品与服装企业这样的需求更加强烈。
在这种力量的对比和搏弈的状况下,强大的发达国家跨国采购公司相比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具有相对的优势,我们来看一看跨国公司越来越强制供应商通过SA8000国际标准认证的原因:
第一:遵守法律的需要。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文件要求商业性质的活动必须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有所考虑。
第二:增加自身竞争优势。对于环境和社会的活动的优先积极地考虑为跨国公司增添了先行者优势。
第三: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避免了工作环境对于身处其中的劳动者受到伤害的风险,以及因为环境问题给产品质量带来的潜在风险。
第四:维持一贯的经营理念。大多数著名跨国公司都把对环境、社会的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他们在供应商中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不仅仅因为供应商是他们的生产链,而且也是他们的价值链,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和经济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利益和形象。
第五:维护公司品牌形象。避免遭受社会各界的道德指责,避免遭受损失,不得不向供应商推行社会责任守则,以此来约束供应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道德行为。
第六:寻求守法的合作伙伴,降低投资风险,使他们在获得低成本优势的同时并不损害自身的整体利益。
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正是在这种内在的理性转变和外在的社会运动与制度化进程的共同促动下形成的,它不单单是企业家个人的良心发现,而是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才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
三、印度纺织业的现状
纺织与服装工业是印度最大的外汇收入行业,占印度2005年GDP的8%,占全国工业
生产总值的20%。为3800万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仅处于农业就业人数之后,排列第二。印度的纺锭数也仅次于中国,占全球纺织工业的15%。
开始于1991年的印度经济改革极大地促进了90年代印度经济的迅速增长,其中表现
较强劲的是印度的纺织和服装工业。政府大力鼓励任何形式的产品出口,使得印度的私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工业的扩张对于居住在其附近的居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班加罗尔,2006年城市人口达到610万,它被视为个印度的硅谷,软件出口量占
全国总量的35%,同时也是最大的服装生产地,在这里存在着诸多的损害工人权利的情况。工人的工作时间达到每天12-14个小时,中间仅仅有很短暂的休息和用餐时间,而且还要遭受责打和漫骂,即使生病和怀孕也不可能获得休息的时间。服装厂的厂主通过各种方法克扣工人的工资和福利,甚至养老金。这种情况在印度的其他地区也有着类似的发生。
另外,特尔普原来是一个乡下地区,通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印度的纺织工业的中心。该地区的最大特点就是集中了纺织工业的生产链上的诸多环节:纺纱、织布、漂白、染色、印花、刺绣、针织,具有了纺织业的垂直和平行分工的双重特点。使得南部各地区的人来到这里找寻工作,这里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工资收入非常低,只有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一半。每周7天,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是这里的普遍现象。产品销售价格的低廉,也使得雇佣儿童从事产生成了一种必然,因为儿童的工资水平是成年劳动力的四分之一。从另外一方面,儿童剥夺了成年人的劳动机会,就使得家庭的收入越少,引发了日益扩大的贫困范围。
再者,印染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染料对于水域的污染,使得这里的居民饮水问题也突显出来。农业的灌溉用水同样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反过来印染业又需要干净的水源的供应,而被污染的周边水域已经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用水,这又制约了纺织业的持续发展。
在法制的层面上,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联邦成员和政府出台了多达165部的有关劳工的法律和制度。自从1948年以来,全面劳工法就对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健康,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尽管这些政策和措施是强制性的,但是执行上还是有着诸多的问题。
综合上述的原因,使得印度政府和纺织企业的所有者对于纺织业的未来发展开始关注。
四、印度纺织企业实行SA8000国际认证的状况
印度的纺织与服装企业主认识到进行SA8000国际认证和的必要性。作为欧洲和美国许
多知名品牌的主要供应商,几乎所有的欧洲品牌要求执行本品牌的生产规则或要求通过的国际SA8000认证;其次,一旦获得认证,其工厂被采购商现场抽查的频率将大大降低,使得工厂有更多的时间组织规范化生产。再者,工厂主动地参与国际认证,以提高自身的良好社会声誉,以获得采购商的青睐,从而为未来定单的获得创造了可能。最后,企业主也意识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期待能够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也使得认证的主动性提高了。
然而,在认证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障碍需要克服。首先是工人的知识和理解上的障碍,
SA8000要求企业主和员工的全方位的理解其中的政策,因为认证中有这些方面的提问回答过程,但是由于工人的基础教育薄弱,使得工人的培训时间花费较长。工人大多数是第一代来自于乡村的女性,她们对于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认识非常浅薄,并且就业的未来前景不明确,使得她们不太愿意配合工厂在不取得报酬的状态下花费时间参加培训。然后,除内部认证的准备外,从外部聘请专家来共同参与也是设计合理的执行认证的程序也是企业主所担心会影响生产的进度。再者,认证的费用一般在2000-3000美元,而且所有的认证费用全部由本企业自身承担,这对于每位员工的平均月工资支付仅为50美元的印度纺织与服装企业来说显然比较高了。对于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不敢贸然投入资金进行SA8000的认证。
五、对中国的启示
自2005年5月31日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正式向社会推出,有关推广工作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2005年10月17日下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与加拿大哈森贝公司、香港林麦集团在北京签订了 CSC90000T认可实施协议。这标志着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推广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就坚定了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感。
首先,要加强对于纺织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企业家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对做得好的企业及企业家作出表扬,大力宏扬企业家的精神。
其次,进一步推动我方CSC9000T的国际认可度,引入国际通行的管理和认证管理模式完善认证管理和推广体系,使得该认证成为国际权威性的纺织品与服装认证。
再者,加强企业员工的劳动法规和自我权利的教育,培养依照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劳动者,为社会责任认真的工作创造民众基础。
最后,政府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的援助和技术的支持,为企业的该项认证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例如引入法律团队为获得认证的企业提供法律的保障。加大环境部门,劳工部门,医疗卫生部门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作用。通过多方的努力,相信纺织和服装业的国际化一定更有保障。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小珂. 趋势与挑战:国际贸易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探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2005 .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出我国2007年和2012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情况,通过测算得出我国2012年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量整体高于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量。纺织、服装业、化学工业、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较为严重,尤其是化学工业和纺织业。针对此现状,进一步提出我国应该对贸易政策进行改进,实行更加完善具体的低碳化贸易政策,从而达到减少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投入产出法;出口贸易;隐含碳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很快中国跻身于贸易大国之列。然而,随着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日趋严重。2007年,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2013年,中国碳排放总量超过欧美总和,占全球的29%。并且,我国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过欧盟。2009年的“十二五”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2015年的“十三五”提出,我国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世界碳排放大国, 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社会压力。
一、概述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把隐含碳排放逐年增长的原因都大多数归因于国家产业结构不够先进,生产技术、方式相对落后,产品升级换代速度慢以及国际环境组织划分碳排放责任不公平等,而对于出口贸易的增长促使隐含碳排放量增加这一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本文从我国出口贸易的角度出发,对贸易量的增加影响隐含碳的排放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出我国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出口贸易量的增加。想要减少隐含碳的排放量,关键要对我国的贸易政策提出改进措施,必须完善我国的低碳化贸易政策,例如保持出口平稳增长,推动出口结构升级。根据不同行业碳排放量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出口限制政策和措施。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作用,并且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的WassilyW.Leontief教授创立的,即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入来源与产出去向排成一张投入产出表,依据该表来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计算消耗系数,再根据消耗系数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涉及到两个最重要的概念: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个部门在生产单位产品时需要消耗的各个部门产品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是指部门与部门之间除了直接消耗外,还需要通过中间产品消耗某一产品,称作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则是某个部门在生产单位产品时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的总和。
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将CO2直接排放系数转化成CO2完全排放系数,从而得到隐含碳的排放系数。然后,用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量乘以隐含碳排放系数,得到出口产品中总的隐含碳。再减去直接能源出口中隐含的CO2,即可得到我国出口中的隐含碳。
具体指标如下:
1. 直接消耗系数:amn=qmn/Qmn(m,n=1,2,3,4……k) (1)
其中,amn表示n类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生产每一单位的n部门的产品所直接消耗的m部门的产品数量=生产n部门全部产品所直接消耗的m部门的产品数量/n部门的总产量。将amn记作矩阵A。
2. 完全排放系数:B=A(E-tA)-1(2)
其中,B表示完全排放系数,A表示直接消耗系数;t表示国内投入品中占投入的比重,且t=1- [m部门的进口额/(m部门进口额+m部门的总产值-m部门出口额)。(E-tA)-1称为扣除进口产品影响的里昂惕夫逆矩阵。
3. 中间投入产品i的能源消耗强度:xi=Xi/Pi(3)
其中,设xi为生产单位产值的i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量,Xi代表产品部门i全年的能源消费总量,Pi代表产品部门i在同一年份的总产值。Xi和Pi 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
4. 最终产品部门j的隐含能源消耗强度:Cj=Σbij*xj(j=1,2,…,14)(4)
其中,Cj表示在生产单位产值的j类产品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中间投入的i(i=1,2,…,14)个部门的能源消耗强度之和。已知中间投入品i的能源消耗强度xi和生产j类产品所直接和间接消耗的i类产品的价值量。
5. 最终产品的出口产品的隐含碳
Qj = Wj*Cj*M(j=1,2,…,14)(5)
其中,Wj表示j类产品的出口额,M表示某一年单位能源消耗量的CO2排放强度
6. 全部出口产品的隐含碳:
z=ΣQj(j=1,2,…,14)(6)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
1. 我国2012年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量整体高于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
2. 14个行业中,除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两个行业,在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比2007年有下降趋势以外,其余的12个行业在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3.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在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占据了大部分比重,大约70%左右。
4. 2012年,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洹⒓扑慊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的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量比2007年有巨大的增长幅度。
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测算后,通过得到的数据,分析出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虽然贸易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但是,贸易量的增大是促使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愈加严重的重要原因。
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愈加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贸易量的增长,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净出口国。通过对中国出口隐含碳的测算,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导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逐年增长。这表明,出口规模的大小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庞大是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比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之庞大,由于我国是制造大国,因此我国的进口贸易规模稍微偏弱。更重要的是,进口贸易伙伴国早就完成工业革命,加上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结构较为优化,碳排放强度低于中国,所以,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的增长大大高于进口商品隐含碳排放量的增长。要想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能够得到有效的缓和,那么,我国就必须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口,同时,也需要更进一步优化出口贸易的贸易结构。另外,化学工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以及交通运输业这几个高污染企业占据了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的60%~70%,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需要对这些部门的改进尤其加以重视。
四、对策及建议
基于以上的研究讨论,针对贸易量的增加促使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逐年增加这一原因,提出如下建议:
我国应该对贸易政策进行改进,实行更加完善具体的低碳化贸易政策。
首先,我国政府应该确保对外贸易政策的连续与稳定,有了稳定的贸易环境,才能保持出口的平稳增长,提高我国的科技技术,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处于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要从制造大国迈进制造强国之列。因此,面临加速升级换代的制造业,除了面临发达国家对生产技术以及产品市场的高标准、高要求的压力,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生产的压力。国家和政府要继续按照实情调整实施适合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对于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要准确调控他们的出口规模。各企业各部门也要不断通过生产技术创新等手段争取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进入生产价值链的高端。
其次,促进高污染制造产业的换代升级,对高排放的产品出口要进行必要的限制,需要实施低碳化贸易政策。针对化学工业、纺织业等高污染行业,对其生产出的产品在出口时征收相应的环境关税。另一方面,需要鼓励进口替代政策,加快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本国国内企业的节能减排。
最后,我国各行业也应该对自身的生产技术进行不断创新,生产出绿色、低能耗、低排放的产品,减少出口碳排放量,从而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大目标,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原磊磊,吴水荣,陈幸良,陈勇.国际贸易中隐含跨境碳转移环境责任分担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2015(27).
[2]赵玉焕,刘月.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8).
[3]高金田,董博,许冬兰.基于隐含碳测算的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4]杜运苏.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21).
关键词:低碳纺织;信息化;碳足迹计算;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了温室效应和资源危机等难题,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雾霾天气日益加重,沙尘暴频发,水资源日益减少,这充分说明了世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根据最近几年《纺织工业企业年度综合数据表》[1],不难得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式仍相对粗放、能耗和排放缺乏约束。当前,纺织行业也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人民币不断升值、世界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因此,为了克服困难不断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应该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我国纺织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走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倡导和实施低碳制造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才能促进纺织产业的科学发展从而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竞争力。近年来,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推动和发展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本文从信息化技术的角度出发,将“低碳制造”的相关理念引入纺织行业企业信息化服务之中,对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以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为例,设计和开发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1低碳纺织概述
1.1低碳纺织和纺织低碳
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人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2]。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瑞典、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如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一些高碳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消耗,以不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取得一种双赢的局面,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不断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对低碳经济进行研究,发现其基本观念主要有两个:(1)进行低碳化的经济活动,在生产、分配、消费及交换的各个环节做好温室气体尤其是CO2的减排工作,尽量降低其排放浓度,争取达到零排放。(2)将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实现生态化,以确保绿色、可持续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纺织业的很多大品牌企业都开始进行低碳发展模式改革,开始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加大低碳产品的研发力度,引领了低碳经济的发展[3]。低碳纺织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热点关注话题,通过Google搜索“纺织低碳”,出现了100多万条信息。但是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一吨棉花、一吨纱线,甚至是一件衣服在生产过程中到底产生了多少碳排放,不得而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国际上也没有形成权威的评价标准。因此低碳指标、低碳纺织和低碳服装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由于我国纺织业服装的产业链较长,其中涉及的相关环节也较多,因此,在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评价和量化时,工作较难开展。为提高评价与量化准确度,深化低碳意义,必须深入厂家,进行详细的调查,科学选择评估方法,准确计算碳排放数据。实际上,纺织低碳是对环境问题的包装,以往,纺织业将关注重点放于污染与排放上,而目前,则扩大到气候层面对企业环境进行测评。企业对能源的使用与工艺的更新以及排放等是低碳的最终分析指标,强调的根源即节能减排。这与国家长期倡导的环保及产业优化问题相协调。在国际市场贸易保护战中,针对纺织服装业制定的法律与法规非常多。低碳刚好能够为发达国家构筑壁垒,以碳标签等形式高额征收进口产品关税。现实表明,随着低碳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已产生相应的变化。
1.2低碳纺织体系结构
纺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均涉及低碳纺织技术,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资源消耗与碳排放为其主要内容,同时对技术、经济等予以兼顾,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与优化[4]。低碳纺织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低碳纺织包括一个实现目标、一个过程控制和3项内容[5],而为此实施提供支撑技术的则是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低碳纺织的目标是在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利用低碳技术和低碳管理进行碳排放控制,以及对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控制,要求在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优化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而3项内容指的是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各个环节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低碳资源、低碳产品、低碳生产、水资源以及废弃物。其中,低碳资源又包括了低碳原料和低碳能源。典型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及其各类投入产出如图2所示。低碳纺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信息量极为庞大,涉及数据大量而丰富,类型庞杂,数据获取难,分析更难。因此,企业要有效实施低碳纺织模式,就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而信息技术系统的架构及其运作方式最为关键。本文将以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作为支撑技术,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出发,综合集成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从事各项活动的人员、技术、管理、物料流、能源流和信息流,从而有效地实施低碳纺织模式。
2低碳纺织产品开发
2.1低碳纺织的发展措施
2.1.1产品层面的措施在产品层面上,低碳纺织的发展措施为:(1)主要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并适度地混用化学纤维材料。(2)服装生产的优化,服装企业应紧跟新技术变革趋势,不断创新生产工艺,研发新型面料、染色剂、加工工序等,以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低碳管控。(3)推行简易产品的绿色包装。2.1.2渠道策略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转化需要通过销售渠道完成,产品周转次数越多,由此所带来的碳排量随之增大,因此,要实现流动环节上的低碳管控就需要完善销售渠道,减少产品周转频率。2.1.3价格策略纺织品企业应优化产品定价,销售环节中应该强化产品自身价值及呈现给消费者的效用价值,弱化对价格的敏感性,而且,鉴于低碳消费中消费者存在趋大众、随趋势的心理因素影响,这势必驱动其内在消费动机,企业可加以引导,刺激先期消费者,以此实现低碳纺织品消费市场的拓展和延伸。2.1.4促销策略低碳纺织产品的促销策略主要有:(1)普及低碳消费理念。(2)强调利益点。(3)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通过组织以多元化的产品促销活动,逐渐向消费者渗透低碳产品的优势,从而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2.2产品碳足迹计算
“碳足迹”,或译“碳足印”,盖指每个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以CO2的影响为单位),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6-7]。它是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数量的一种方法。碳足迹理论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并得到广泛的研究应用。因此,它也成为供各组织和个体评价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贡献的一种方式。在面向低碳的纺织产品设计时,应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对产品碳足迹进行估算和预测,综合考虑经济目标和减排目标,选择平衡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设计方案。为了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3年了ISO14067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简称ISO碳足迹标准)。中国纺织工业开展纺织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和评价,可以参照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理论,重点进行工业阶段的碳足迹即工业碳足迹的研究[8]。该标准旨在为产品碳足迹的量化、通报和核查制定更确切的要求,提供清晰和具有一致性的叙述方式,是一项有关碳足迹的评估、监测、报告和核查的国际通行标准。参考该标准,本文将纺织产品碳足迹计算分为4个步骤。2.2.1绘制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图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图为产品碳足迹的数据收集和计算提供了基础,它列出了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料、活动、过程和产出。首先我们需要把产品的功能单位分解个各个组成部分,然后确定这些组成部分所涉及的活动,如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等,并通过过程图表达功能单位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纺织产品过程图的绘制,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数据,是一个反复更新、不断完善的过程,直到所有的输入都被追踪到可归因于该产品的碳足迹国际标准排放为止。纺织产品过程图的绘制过程,需要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所涉及的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和管理者进行沟通,协调完成。2.2.2碳足迹核算边界定义核算边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产品碳足迹计算的范围。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包括时间、空间边界两种。时间边界指的是被核算产品生命周期起始点间的时间跨度,空间边界指的是被核算产品时间边界内所包含的全部物质投入和产出。一旦发生边界变化,就会造成核算结果波动现象,核算边界一致性是核算结果具有可比性的条件。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时间边界起始点分别为人造纤维生产、动植物培育与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空间边界是要求计算与碳足迹核算相关的物料投入清单,包括生产设备、建筑、人工费用等。一般情况下,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以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交通碳排放可排除在边界之外。通过估算值和即时获取的数据,决定一个碳排放源是否可能是实质性排放,并为进一步的数据收集确定优先序。2.2.3收集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在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材料用量、活动和排放因子等,都属于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收集的范畴。为了减少碳足迹计算和评估的偏差和不确定性,所收集的全部数据都要遵守数据质量的规定,并且还要选择高质量的、能够获得的数据。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数据是计算纺织产品碳足迹的关键数据。活动水平数据是指在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所涉及的全部的废弃物、使用的能源和材料。排放因子指的是消耗单位质量物质产生的温室气体量,主要用于体现某种物质温室气体排放特征。通过初级活动水平数据或次级数据可得到这两类数据。所谓“初级活动水平数据”,指的是那些能够从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直接得到的数据。而从产品生命周期所包括的过程中直接测量以外的来源获得的数据,通常就归为“次级数据”。次级数据的来源相对较多,包括对同类过程或材料的平均或通用测量数据,以及部分核查属实且与规范相一致的数据,也可以是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的次级数据,以及其他合格出处数据,还可以是相关经验研究、数据库、参考文献、专家意见等。2.2.4计算纺织产品碳足迹纺织产品碳足迹可以看作是纺织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之总和。而各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该阶段所有活动的材料、能源和废物涉及的活动水平数据乘以其排放因子。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基于纺织产品典型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可以构建如式(1)所示的纺织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模型。
2.3低碳纺织产品方案决策模型
纤维生产工艺、纺织工艺、织造工艺、织造工艺、印染工艺等不同决定了纺织品组成材料的不同,与产品结构、成品生产工艺、包装方式、销售策略、回收工艺等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产品方案。通常,不同的低碳纺织产品方案有着不同优缺点。在对低碳纺织产品进行开发时,产品方案的选择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过程,除了需要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还应该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等各种因素。基于绿色设计评价与优化的指导思想,可以建立低碳纺织产品开发方案决策的0-1目标规划模型,使之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各种预期目标。
3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框架模型如图3所示。基于该框架模式,不难看出,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4层:应用层、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信息系统运作层以及数据层。最底层为数据层,主要由低碳标准库、低碳材料库、低碳知识库、低碳纺织产品方案库、纺织产品生产过程数据库等组成。数据层所包含数据库中的知识和数据需要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需要他们通过信息化服务系统不断完善和更新,以保证这些知识和数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主要实施的是整个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活动过程中涉及的包装运输、纺纱织造、印染、销售使用、纤维生产、回收处理等碳排放数据管理。低碳纺织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层是以纺织品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为基础的,是纺织企业实施和实现低碳生产的核心层。低碳纺织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层主要包括4大模块,它们分别为低碳纺织知识服务系统、纺织产品碳足迹计算和评价系统、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以及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单元系统。前三者共同为企业的低碳纺织战略的运作提供保障,而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单元系统则可以支持将企业的低碳纺织战略有机而系统地集成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更为有效地执行和实现低碳纺织。
3.1低碳纺织知识服务系统
低碳纺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企业要实施必然需要与之相关知识。现实表明,实施低碳纺织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为之提供支持。因此,在当今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和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并构建了基于Web2.0技术的知识协同管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知识共建、知识有序化和认知导航3种功能。
3.2低碳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管理。从广泛意义上讲,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包含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天然(人工)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因此参与该生命周期过程的所有企业都应是该系统的用户,这些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管理有必要让他们来共同完成。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输入数据包括原料、辅料、电、水、燃料、设备、人员、厂房等,输出数据包括产品、半成品、废水、废物、废气等日常产出情况。3.3低碳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系统生命周期法是产品碳足迹计算评价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纺织产品,具体地讲,就是以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作为参照评估计算纺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产品碳足迹计算评估结果是低碳生产的重要参照,它是实现纺织企业低碳生产的核心,评估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工具和方法。(1)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目前,国际上评价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方案有很多,其中较为权威的就有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3年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ISO14067,以及CarbonTrust的产品碳足迹评价系列规范(PAS2050系列规范)。(2)建立低碳纺织的标准、原材料、输入、输出、能源使用和化学品信息等数据库。这些数据既可以是在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测量获得的初级活动水平数据,也可以是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中的次级数据,以及从其他可靠来源获得的数据。(3)选择合适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确定合适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完成从输入、输出数据到潜在影响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数据的转化。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混合分析法等。(4)专业的碳足迹计算软件。基于低碳纺织产品碳足迹理论,结合企业自身的产品特征,开发相关软件进行纺织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评价,如绘制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的碳热图。这可以使过程变得便捷,从而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4结语
本文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所面临的日益严苛的“低碳”壁垒问题,结合低碳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对“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和开发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我国纺织与低碳制造研究还远未成熟,与国外的研究体系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我国“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研究朝智慧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来利,杜冲,吴雄英.纺织产品碳足迹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3(6):114-118.
[2]杨光勇,计国君.构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低碳足迹供应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5-74.
[3]高秀丽,卢洁琼,朱进忠,等.棉织物综合能耗与碳足迹计算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2016(10):63-54.
[4]方精云,朱江玲,王少鹏,等.全球变暖、碳排放及不确定性[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10):1385-1395.
[5]刘飞,曹华军,张华.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王珏.服装绿色设计理论及评价体系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5.
[7]王来力,杜冲,吴雄英.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分析[J].纺织导报,2011(1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