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创新的方式

科技创新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创新的方式

科技创新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马克思 科技商品 国防科技 创新绩效

《资本论》距今已经100多年,其生命力、影响力和预测力不但没有随着历史发展而减弱,反而被越来越多人认识、理解和接受。这其中,马克思利用劳动价值论对科技商品价值和价格的研究,不仅是一种思想观点,而且是一种宝贵的研究方法,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可以为增强国防科技创新绩效提供对策借鉴。

一、马克思科技商品定价思想的深入把握和发展

(一)科技商品定价的矛盾

“对脑力劳动的产物――科学――的估价,总是比它的价值低得多,因为再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在这里,马克思暗含着这样一种矛盾,即脑力劳动的产物――科技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存在着较大的负向背离。这种背离表现在:价值只会存在于商品中,科技如果作为商品,创造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较多,价值量很大,但在交换中科技商品的价格却往往较低或者不足以补偿生产科技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这里所说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人必要劳动时间,因为区别于一般商品,当一般商品供过于求或者个人必要劳动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也会同样低于个人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个别价值。

(二)科技商品定价矛盾产生的原因

科技商品在交换中价格会较大程度地负向偏离价值,不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因为“再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即再生产科技成果的劳动时间大大低于第一次生产科技成果的劳动时间。再生产科技成果,即指科技成果的学习、模仿和掌握。马克思指出,“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这种劳动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有研究为条件”,科技成果的创造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但学习和掌握科技成果比创造科技成果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少,而且这种少的量非常大。马克思在这里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学习、模仿和掌握科技成果的成本是很低的。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维护科技商品的私人产权变得十分困难,即排除性成本很大。一般商品,不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易,就不能完成交易,不能占有商品。由于科技成果的学习、模仿和掌握成本很低,即使不通过交易,也可以通过极低的成本模仿和掌握。比如,蒸汽机的发明,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劳动,但一旦发明,可以被以极低的成本模仿和掌握。这种情况下,维护科技商品的私人产权变得十分困难,难以排除不支付足额价格的人获得科技商品。二是消费科技商品的竞争性很小。一个人消费科技商品,不会对另一个人消费科技商品产生影响,即不会降低另一个人消费科技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是因为,再生产科技商品的劳动时间很少,一个人消费科技商品,另一个人主体可以轻易的通过学习、模仿和掌握同一个科技商品。

(三)科技商品定价矛盾引发的后果

科技商品定价矛盾不解决,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对此,马克思并没有展开论述,但可以沿着马克思的思路进行分析。从科技商品的供给方来看,市场经济遵从等价交换原则,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得不到补偿,必然挫伤积极性,降低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新努力。从科技商品的需求方来看,既然不需要遵从等价交换原则便可以获得科技商品,那以就会等待他人创造出科技成果后,然后通过学习、模仿和掌握,形成科技商品消费的“搭便车”现象。科技商品定价矛盾对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影响,必然导致科技成果供给不足,使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留有帕累托改善空间。

二、解决科技商品定价矛盾的主要途径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更高的生产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是首要的生产力。“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进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由于科技商品定价矛盾会对科学技术进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设法解决这一矛盾,对知识创新所耗费的劳动进行合理补偿,以便形成激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机制。

(一)对科技成果进行强制性产权保护

国家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成果进行产权保护,赋予创新者在一段时间内的排他性使用权,对创新者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补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者可以享有实施科技成果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在一定时间内,只有创新者可以使用科技成果,这样,一旦将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便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二是创新者通过许可或转让科技成果产权获得补偿。在强制性产权保护下,即使学习、模仿的成本非常低,非创新者也无法通过交易外途径获得科技成果。如果不支付让创新者满意的价格而模仿创新成果,就会受到法律追究和惩罚。非创新者可以通过支付使用费获得科技成果使用权,也可以支付创新者满意的价格获得完整的科技成果所有权。

(二)确保创新者享有人力资本产权

对创新成果进行强制性产权保护的制度设计,不能必然保证创新者的创造性劳动获得补偿。这是因为,计划体制下,科技成果的产权所有者是物质资本投资者,物质资本投资者享有创新成果实施所带来的收益,创新者仅拿到工资。要想使创新者也拿到科技成果实施所带来的收益,就要从人力资本视角重新审视知识分子劳动。马克思承认,知识分子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劳动力可以“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每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受历史条件限制,马克思主要分析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关系,由于普通工人上的体力和智力的存量并不是很大,所以马克思眼中的资本还主要是物质资本。尽管马克思指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由于劳动者还不能取得与资本家的平等地位,以致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而劳动力的价格仅仅由“维持劳动者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但这显然不能够对创新者的复杂劳动进行补偿。

当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凝结在知识分子身上的智力存量也越来越大,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本。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只有把劳动力看作人力资本,才能真正确保知识分子的劳动获得补偿。这是因为,劳动力看作人力资本后,在逻辑上必然要求和物质资本一起享有剩余价值。具体形式有:(1)人力资本入股。比如,企业可以对人力资本主体可以实施股权激励,通过享有运用科技成果带来的剩余收益而对人力资本主体的创造性劳动进行补偿。(2)人力资本获得科技成果产权。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后,可以根据贡献大小,由人力资本占有或大或小的科技成果剩余收益权。

(三)国家支持基础研究政策

基础性研究,比如,一个新的数学定理,一个新的物理学理论,由于不能直接被运用于生产过程,不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通过剩余收益分配的方式对创新者劳动进行合理补偿就比较困难。补偿这些人的劳动,只有通过课题支持、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等其它方式进行补偿。

三、马克思科技商品定价思想对提高国防科技创新绩效的启示

马克思科技商品定价思想的实质是通过对知识分子的劳动进行合理补偿,激励科技创新。国防科技创新是国防科技人力资本创新主体与物质资本创新主体相互协作的过程,人力资本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国防科技创新绩效起着重要作用。提升国防科技创新绩效,必须通过解决马克思提出的科技商品定价矛盾,对人力资本创新主体的劳动进行合理补偿,激发人力资本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一)加强国防科技产权保护

加强国防科技产权保护,是对国防科技成果合理定价的前提。传统国防科研,走的是申请课题――立项――研究――评审――评奖的路子,结果使大多数科研人员的努力集中在争课题、争课题费上,没有把精力集中在提高成果质量上。成果鉴定后,没有申请普通专利、国防专利、著作权、商标权、计算机版权,便谈不上对科技产权的强制性保护,谈不上合理界定国防科技产权,导致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流失。因此,要积极实施国防科技产权战略工程保护,通过国家、军队、科研生产单位和企业等制定国防科技创新战略、国防科技产权保护战略、国防科技产权应用战略全面、长远和主动地对国防科技产权实施保护。将国防科技产权纳入科技创新体系,列入军工企业、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战略中,以此达到从源头上保护国防科技产权的目的。

(二)优化国防科技产权结构

国防科技产权结构主要指国防科技产权在人力资本创新主体和非人力资本创新主体之间的配置方式。传统上,国家独享国防科技产权,这种情况不利于对创新者的劳动进行补偿。因此,必须优化国防科技产权结构,从国家独享国防科技创新成果的一元产权结构向国家、创新单位和创造者共享国防科技产权的多元产权结构演进。从产权界定上,国家要由“收权”向“放权”改变;在收益分配上,要通过利润提成、股权激励等方法逐步增大人力资本创新主体享有实施国防科技创新成果所产生的收益比例;在产权补偿上,由国家控制或征用的技术成果,国家要对创新主体进行足额补偿。

(三)加快国防科技产权实现的平台建设

加强国防科技产权保护、优化国防科技产权结构,实质是通过国防科技产权合理界定对国防科技创新者的相关劳动进行合理补偿。相比传统科研院所,企业和企业型科研院所更容易实现国防科技产权的合理界定。加快科研院所转制步伐,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要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原则,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加快向企业化转制。积极推进军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军事专用性程度高、对国防工业基础重要强的企业,如枪炮、子弹型企业,只有实行国有独资。对于其它类型的企业,则可以灵活推进股份化,利用股份制的良好平台实现对创新者劳动的合理补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1975,(1)

[2]王亚辉.关于军事技术创新主体的思考[J].装甲兵工程学报,2004,(1)

科技创新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理解方式;课堂教学;创新

1.理解体育的功能

1.1本质功能

体育具有多种功能,首先,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对自身有什么好处,才能动员学生参与进来。因此,给学生明确强身健体(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的最本质功能。

1.2政治功能

体育的政治功能虽然与学生的学习并太大的直接关联,但是从某种角度看,让学生了解体育在政治上的促进作用,能够使他们感受到体育功能的强大。因此,主要让学生主要了解以下的两个方面功能即可:一方面是能促进国际交往,提高国家的威望,沟通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表明国家立场并为外交做铺垫。

1.3联谊功能

体育既然能促进国家间相互交流,那么它的联谊功能也可以应用到校与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体育,学校之间通过比赛相互交流,加深友谊来往,促进学科交流。在学校里,学校通过举办各类比赛,可以促进学校内部的团结,增进友谊,班级之间来往密切,增进了解。

1.4娱乐功能

娱悦身心,陶冶情操,则是体育本质功能的又一体现。单将娱乐功能列为一项,目的是说明娱乐功能在当今体育学科中的应用普遍性,学校体育恰恰将体育的娱乐功能最佳的展现舞台,达到了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示,会增强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所以,体育的娱乐功能是对学生启发兴趣爱好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2.体育课堂的现状

2.1时间不够是主因

当前在学校体育中,绝大多数学校仍然保持者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安排三节的学校也存在,不过只是众多学校当中的凤毛翎角。安排一节体育课的学校也多,但更有一味求升学率的重点学校将体育课直接“砍掉”的现象。

2.2新课程标准制度的不完善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学校开始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取消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只有课程标准。但现实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面临的是如何组织与实施体育教学内容成了普遍问题,放羊现象在许多学校仍是主流。因此,制度不够完善仍然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道难题。

2.3对学生兴趣的取舍模糊不清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号召是正确的,体育的精髓不在于是不是玩的开心和痛快,而是是在于对一个学生的身体技能的培训和勇敢坚强的意志培养,如果把一堂体育课以简简单单的看学生是否玩得开心和快乐,体育课则变成了休闲课、放松课,失去了它原本的内涵。

2.4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面过窄

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娇生惯养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报纸新闻中不断有学生因为体育课受伤家长大闹学校的报道,导致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更加谨慎。大部分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倾向避免体操类的技术难度小,没有危险性的项目,如跑、部分球类、徒手操、健美操等一些操作简便的项目,直接的结果就是教学形式、内容的单一,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身体不能全面的得到锻炼。

2.5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左右体育的开展情况

现阶段学校体育有一种现象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学校领导对体育的爱好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开展状况。长此以往就出现了现在的状况,传统体育项目优势学校的名额越来越少,随着领导的更新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发生变化。体育强校的水平逐渐下降。那些一直就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学生体质更是不断的快速下滑,这种状况的出现校领导负有直接的责任。

3.课堂教学创新

3.1思想观念的创新

思想观念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能够通过改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体育的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等良好的个人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的启发点。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在体育课上更多的渗入竞争机制,或者实行激励制度,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体育精神,无疑从根本上能够触动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也使得课堂教学能够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好的进行下去。

3.2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作为主导的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很快就没有了生机,学生也会变得喜爱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对课堂教学创新,教师是关键点。作为教师,同样要在思想观念上不断更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对体育教师本身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3.3创新型学生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进行课堂创新,不光在思想观念上、教师上做文章,对学生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体育课堂的创新不再是由传统的老师设置好课程内容给学生去装、硬套。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去开拓、去发展,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4场地器材的创新性应用

课堂教学的创新,少不了对场地器材的创新应用。一个学校的场地器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级的拨款和学校的财政状况所限制。因此,广大的体育教师就要在场地、器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在器材上多做文章,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让有限的场地、器材等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5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重中之重。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一体育项目或者运动形式立即产生兴趣或者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独特和创新。

3.6师生关系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让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新的课堂气氛将会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创新。

4.总结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创新,关键是要从学生的层面去帮助其理解体育,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体育,为什么要进行体育,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体育在个人的心中是怎样的存在方式。通过其对体育的理解,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的挖掘。建议领导层能够从现实情况出发,制定有效合理的体育政策,改善学校体育目前的困境。作为体育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创新方面要从自身出发、从学生出发,推陈出新,完善体育课堂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不断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才能使体育课更好的开展下去。这样做是一切为了学生,同时也是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林森.如今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2]朱红如.新课改下中学体育创新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7(48).

[3]李贵奇.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浅析[J].科教文汇,2008(5).

科技创新的方式范文第3篇

作者:李威 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为进一步鼓励科技创新,新加坡政府还专门设立了“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旨在国家研究、创新及创业的策略上为政府提供有关咨询。此外,新加坡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商共同投资技术起步公司,按比例支付中小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技术咨询费用等。增加研发投入,支持重要领域新加坡政府把信息通信、生物制药以及微电子列为最重要的发展领域,给予高强度的投资支持。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公布的《2010年全国研发调查报告》指出,2010年新加坡政府研究和发展的总开支为65亿元,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人数同比增长6.4%。[3]在制定的2010—2015年科技五年规划中,把研发投入再增加20%~25%。新加坡政府将生物产业作为未来的第一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中心、食品生物技术中心及生物科学中心。新加坡政府控制的生物风险投资就至少有12亿新币(约6亿美元),吸引了海外生物巨头,诸如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AG)、瑞士特制化学品生产企业LonzaGroupAG等在新加坡建立战略性基地。新加坡还将在未来五年,拨款37亿新元(约28.4亿美元)推动生物医药研究,并设立新的一站式中心,加强该领域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据《联合早报》2011年6月21日报道,新加坡政府将投入1500万元的资金,与业界合作发展流动科技的商机和空间,扩大商业用途与竞争力。此外,新加坡的高校、科研单位提供小额的资本鼓励学生、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业。重视科教事业,引进精英人才在过去30年中,新加坡的科技与教育支出在国家各项经费开支中仅次于国防预算,居第2位。新加坡崇尚精英教育,投巨资设立政府奖学金培育精英人才。从2000年开始,新加坡政府每年拨款5亿新元,通过国家科技局选拔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去海外留学,计划10年内培养1000个生命科学博士,支援新型的知识和研究密集行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提前布局,为晶圆制造、精细工程等新兴产业储备高端人才。其中“,清洁能源奖学金”计划耗资2500万新元,将在5年内资助130名海内外硕士或博士,为清洁能源培养一批未来的产业领导者。此外,新加坡政府在海外广泛设立“联系新加坡”的据点,作为吸引和引进海外专业人才的前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领军人才聘请到新加坡工作。

建设基础实施,优化研发环境近年来,新加坡政府重点建起了生物医药园、资讯传媒园等先进的研发设施,为科技人员提供世界一流的研发平台设施,增加新加坡对外国企业和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新加坡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科技平台综合设施,如硅谷、裕廊工业园和纬壹科技城等,购买世界领先的科研设备并邀请国际一流科学家提供咨询服务和管理,促进了科研设备更新换代、科学管理和共享服务的现代化,特别是把各类科技人才、专家和企业家都集中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工作、交流和娱乐的环境。同时,新加坡政府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研发基地和实验室,如新加坡启汇城吸引了14个当地和跨国公司的重点实验室落户,以促进跨学科研究与多样化合作,帮助新加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球布局投资,主攻科技开发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提出“新加坡资源无限”、“环球城市”等理念,鼓励国民走出国门寻找商业和科技开发的机会。新加坡积极在中国、印度、印尼、越南等地区参与开发工业园。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中新双方财团合资的开发公司负责对园区进行成片土地开发,并依靠新加坡招商网络吸引了大批欧美企业,使得每平方公里投资强度达到约15亿美元。[4]据有关部门统计,新加坡2011年的海外直接投资增长强劲,年比增长9.7%,达到317亿新元。此外,新加坡也致力于保护和推动专利和创新产品发展,2005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新加坡设立其亚洲第一家区域办事处。未来10年,新兴信息技术是新加坡政府首要发展重点,其海外投资发展的重心放在感应技术、生物识别、纳米科技等产业,由此带动国内信息通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1.坚持自主创新,实施科技规划目前,我国科技发展已经进入了重要跃升时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但在一些战略方向和关键共性领域还需进一步制定具体的科技政策,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以强化国家科技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提高我国整体的科技创新水平。同时,要积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政府还应从财政税收、金融服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确保科技创新的各项计划实施。2.增加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环境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虽然我国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的比重已有明显提高,但是2011年的1.76%仍旧低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2%目标,更远远低于新加坡2.61%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因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研究与开发平台、工程化与成果转化平台和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等方面的建设,提升科研基础条件。同时,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使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科技创新环境。3.加强科教事业,注重人才建设人才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根本。为了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新加坡设立了生物医药研究理事会和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学校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还利用重点研究院与研发中心培训和储备人才。同时,新加坡政府还与国际著名的科研机构和中心联合培养人才,以使研发能力能更快地追上国际水准。新加坡在发展科教事业、培育各类科技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科技创新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方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概述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不仅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更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形成初步的认识,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需对学生珍贵的生活经验表示尊重外,同时还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大量的教学实例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明显已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这一现状对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教学创新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离不开正确的课程评价。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评价放在一起,也可将日常评价和期末总评结合在一起,一味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教学效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不正确的。本文列举了以下几种教学评价方式,如学完输入法后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绘图软件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用绘图软件完成一幅画作等。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自主学习的探究模式对学生将来深入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十分有利。

二、小W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五个步骤,即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师生合作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践操作与知识巩固、学生作品展示以及课堂内容的整理与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营造这一氛围的关键在于合理教学情境的设置。以绘图软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一些绘图软件绘制的画作引入本章节的学习,并让学生对画作进行评价,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2.师生合作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并将自己定位为起辅助作用的角色。在课堂中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与沟通,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实践能力。

3.实践操作与知识巩固

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往往会对本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此时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清学习思路并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4.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结束后大多数教师都会及时布置一定的作品任务,因此,教师需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可综合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这三种评价方式,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除需给予肯定外,还需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进步的喜悦。

5.课堂内容的整理与总结

课程结束后教师与学生需一起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探索与研究,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三、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方法

1.课程导语创新设计

新课伊始,教师的引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首先需关注课程导语创新设计。小学生处于求知欲极其旺盛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课程导语设计,并吸引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文字编辑”章节的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文字编辑只要会打字就行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认真。还有些学生在遇到不会的地方时就会放弃,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对此教师可多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为例,让信息技术不再蒙着神秘的面纱,并让学生更加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增加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尽管小学生的求知欲极其旺盛,但他们却很难坚持到底。正是由于学生这一特点,教师持续讲解与管制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课堂上要启发、辅助学生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需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信心技术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将学生的疑问重新抛给所有学生,让大家分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将交流结果反馈给教师后再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学之间还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孩子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极具好奇心,且拥有极强的可塑性,信息技术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时需牢牢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丁俭.浅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J].考试周刊,2010.

科技创新的方式范文第5篇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1)体系结构抽象,偏重理论教学: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以教为主的方式来授课,偏重理论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严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无法得以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也得不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创新教学模式,对计算机实验课程和操作课程只是进行象征性的开设,易造成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知识理解困难,过于注重理论也使得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很差,难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网络人才。

2)未考虑学生水平,教育一刀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计算机专业一刀切的模式教育学生,因此教学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在现阶段的中职院校,学生们有的从贫困的农村来求学,有的来自大城市,地区差异导致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水平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状导致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遇到诸多困难。计算机网络就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最基础的课程,它还涉及到一些诸如计算机接口的专业课程。随着计算机教学不断深入,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的专业术语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计算机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2 对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进措施

现阶段,我国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基础、社会政策等多方面的限制,在教学和培养方式上也存在一些诸如:教法单一、学生理论不足、实践能力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中职学校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为了全力塑造我国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网络技术性人才,我们在日常计算机教学中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实训教学管理,改进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

在实训教学中,我们要确保计算机及其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操作系统要与实训的内容相互符合。与此同时,让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实训计划来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比较浓厚的计算机操作氛围,使得学生在一个环节真实、教学设施优良的计算机实验实训教室里进行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教学设备是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最基本保证。对于不同的计算机实训教学的要求不同,对教学设备的使用也不一样。比如:在学习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的实验中,一些教学实验的项目至少要用到五台路由器,而有的项目则只要三台来完成实验。在计算机实训的教学中要用到的交换机及路由器,他们的总价能高达好几十万元人民币。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验,会用到多台的诸如防火墙之类的网络设施;而一个网络用到布线的实验,则要用到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试验墙。所以,中职院校要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认识,重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这是保障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前提。

2)加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将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仪、幻灯片和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网络技术实现现代化教学,这些对我们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在网络设置好服务器地址,我们的学生能够方便的将资料下载,并且上传保存,作为远程学习的资料。教学的方式不断多样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积极思索应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可以运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对于课程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配置OSPF路由协议,我们可以利用构建校园网等典型案例来分析,让中职学生掌握怎么创建OSPF区域,理解协议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授课的时候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讲解会出现困难,这时我们运用到多媒体的课件,把课件以动画的方式进行播放,使得教学内容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既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度,教学的趣味性也得以加强,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教师根据实验课的内容给学生设置作业习题,引导学生讨论说出结论,以此弥补个人的学习不足,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我们对一些网络设备教学只重视对其工作原理的讲解,往往忽视了细节应用部分。比如说对于网卡这个设备的讲解,教师会一如既往的向学生讲解网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它的性能指标等一些理论性的网络知识。其实教师在对于网卡的教学中,应对将网卡的分类和各类型网卡的性能以及如何安装等知识结合起来讲解,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不会觉得枯燥,也能指导实践。我们中职院校的网络教材中的应用技术中介绍了www服务、电子邮件、FTP等等网络理论知识,对于电子邮件的使用协议和工作原理这些内容非常枯燥,在教学中比较难懂,此时可以结合网络邮箱对邮件的收发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邮箱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体验邮箱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功能。将理论与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即使纯理论计算机教学也变得张弛有度、绘声绘色,符合职院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特点,学校应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学习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明确学习方向和努力的热情。

4)针对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许多有别于传统教学思路的模式得到实施。其中有如下几个可以借鉴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模式。一是项目教学模式。对于中小型的网络建设的教学,我们将服务器的建设作为一个个的项目来完成。通过项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也传授了学生操作技能,还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有效的去解决项目中发生的问题。二是分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计算机专业一刀切的模式教育学生,因此教学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在现阶段的中职院校,学生们有的从贫困的农村来求学,有的来自大城市,地区差异导致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水平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状导致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遇到诸多困难。 因此,在实施网络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测试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努力程度等,将学生按照计算机能力分为ABC等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包括作业、考试、操作等按难度进行区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进行区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觉学习的乐趣,加大努力程度和学习的热情。

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中职学校在硬件上做出一定的投入;需要广大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将各种专业术语、概念、原理等知识运用网络时代科技发展提供的便利手段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需要教育单位大胆实践多种教育模式;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为中职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转化吸收和技能熟练度。总之,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需要多发合作、共同出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昉.政府主导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J].凯里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