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舆情 研究生思想教育 影响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及当代研究生思想特点
随着科技改革的深化,互联网在我国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网络舆情作为新生术语,已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采用学界的定义: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信息主要来源方式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微博等。
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对于高校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大量的、多元的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舆情的出现对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网络表达既有冷静理性的正向认知,也有盲目从众的反响认知。因此,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重要课题之一。而研究生作为高校中学历层次最高的代表者,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发展、道德观念都更加成熟,但其社会经验普遍较少、年龄段也处于人生就业、婚姻等选择的重要时期,因此网络舆情对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影响研究是有理论及现实的意义的。
当代研究生的思想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宏观政治方面,研究生群体本身具有政治敏感度高、关注国际民生、但主观立场易被改变等特点,使其对网络舆情的免疫力比较低。一些围绕社会事件的网络舆情包含的刺激性信息,往往会触动研究生敏锐和活跃的思维,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从而直接导致高校的产生;在个人道德方面,研究生受过较长时间高等教育,总体道德水平较好,且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但当代研究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为强烈,集体主义道德观念淡薄,对于网络上报道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往往从自己利益角度进行评判,不能够顾全大局;在人生观方面,大部分研究生对人生的追求是积极向上的、有理想的、愿意付出并且有人生规划的,但受到网络中“炫富”等事件影响,很多研究生的人生观发生了偏移,过于功利与浮躁,对其生活和学习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对研究生思想活动有着催化剂的作用。
二、网络舆情对研究生思想状况的影响
基于对网络舆情对研究生思想的种种影响,不难看出现阶段网络舆情在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它本身所具有虚拟性与真实性、同质化和多元化、公共性与私人性、技术性与生活性、即时性与多变性相结合的特质,要求我们在面对网络舆情对于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影响时,既要看到网络舆情正面的推动作用,亦需要对其在明显或潜在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重视。
(一)网络舆情的正面作用为研究生思想状况带来的机遇
1.网络舆情有助于研究生形成主体的自我实现意识
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于国际、国内时政大事,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社会领域的焦点、热点问题等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关注度。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契合了研究生对自我实现的最高思想追求。
2.网络舆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集体意识和公共精神
网络舆情作为社情民意集中反映的重要方式,扩大了研究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代表了研究生的各种利益诉求,体现了研究生对国家政策、政府行为、公共事务、社会世情等种种事项的情绪反应和态度意见。研究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社会事务,提升了他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增强了集体意识,在该氛围的影响下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养。
3.网络舆情减少了研究生就业心理压力
在我国,本科生毕业主要有三大去向选择:就业、求学、出国,到了研究生层次,受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都只有唯一的选择就是就业,随着毕业人数的连年增加,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是缓解就业压力最主要的环节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已逐渐成为快速获取职业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招聘以其快捷、公正、信息透明等特性日益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首选。网络舆情在快速传播信息的同时,还为研究生提供了交流的话题与平台,当对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探讨时,有利于求职者的身心成长。
(二)网络舆情的副作用为研究生思想状况带来的挑战
1.研究生在网络舆情中对海量信息的自我判断
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研究生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载体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政府和学校对这些载体传递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过滤,将不正确的观点、不恰当的信息去除,甚至直接参与信息的制作,充当信息源的角色。而现代网络舆情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多元化与分散化,对于“涉世不深”的研究生如何在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网民所关注的不同主题,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抱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中,正确把握自己,形成明确的自我判断提出了挑战。同时,网络中的信息鱼目混珠,有些不法之徒还利用学生思想单纯、活跃的特点,通过网络舆情煽动其参加一些违法活动,这些都对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网络舆情的发展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挑战
从2009年,一系列高校教师、学生、社会名人的学术不端行为被曝光后,高校要加强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话题此起彼伏。作为研究生,学术研究是必修功课,在这些网络舆情的影响下,是正确认识、规范学术道德行为,还是得过且过,抱着“反正也查不到我”的心理继续抄袭行为,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道必选题目。
三、网络舆情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建立网络舆情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传动机制
研究生的思想虽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们对事情的判断已经形成了一些固有模式。对于死板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即厌烦又有着很强烈的逆反心理。但是,利用新型网络(如建立博客、微博、校园BBS、人人网等)模式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反而会激发他们的情绪与兴趣,因而建立网络舆情与研究生思想教育之间的传动机制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突破的实践领域。
(二)教育者在网络舆情引导中要加强自我参与度
教育者在网络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是教育的领导者,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主要采用言传身教的模式,能够对其有主导性的控制。但是,网络发达的时代,研究生可以接触的信息源甚至比教育者本身接触的还要多,如果教育者不进行自我学习与知识更新,不去网络了解、关心研究生所关注的舆情,那么这思想教育将失效。因此,教育者必须自我参与到网络舆情当中,在分享切身体验与感受的过程中完成教育的过程。
(三)引导研究生合理利用网络舆情带来的就业资源
网络舆情对职业决策的影响是显著的,特别是类似于金融危机这样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的全球性重大事件的发生,负面消息较多时更为明显。就业的话题是研究生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收集、分析、整理网络相关信息,尊重研究生自行选择的前提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同时,一定要讲究引导策略、引导艺术和效果,发现积极因素,使网络舆情中关于就业抉择的引导工作更具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8):79-82.
[2]曾润喜.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9(8):187-191.
[3]夏雅敏.大学生网络表达特征及引导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1):71-74.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国栋,刘新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赵美玉,李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时玉平,李纯辉,付伟,麻吉河.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14.
[6]王学风.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45-48.
对于网络思想教育的研究,一般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经历了初步探索、主动建设与深入发展三个时期。对于一般的地方高校而言,限于信息网络软硬件建设限制,网络思想教育的起步一般都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开始的。然而,在网络思政教育整体推进、不断取得成果的同时,由于各地各校的情况不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目前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地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很多高校建立了“红色网站”,主动占领了网络这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兴阵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学校不仅建立了如先锋网等思政教育类的主题网站,同时,学校也整合了校报、广播台等传统媒体,通过数字化处理后放到网络上。这一举措拓宽了学生的获取信息来源,增强了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一项针对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对校园思政网访问情况的调查显示:超x~96%以上的学生至少每学期都会浏览1次校园网:72%的学生每周都会关注一下校园网上与学校相关的新闻报道;而仅有13%的学生会每天浏览校园网。调查认为.网站页面呆板、形式单调、内容上大而空、说教味浓等原因是造成了学生对思政类网站访问不积极的原因。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教育类主题网站都存在着不够重视网络思政教育,单纯依靠以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对网络思想教育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与技术准备,重视网站技术建设而忽视网站内容建设,网站点击率偏低等问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很多思政教育类网站的定位不够准确:一部分认为网络思政教育即思政教育网站建设。认为单纯地建设和维护好一个思政教育主题网站,上传一些宣传资料即是做好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还有一部分则认为网络思政教育即传统思政教育在网络上实施,即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进行施教与受教的接受式灌输过程。
我认为,网络思政教育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作为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注重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对网络思政教育认识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运用网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思政教育类网站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根本原因。
三、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1.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式。
观念创新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先导,着力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教育的新理念,主动超前地实践和探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才能掌握网络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制高点,才能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打开思路、明确目标.从而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取得切实的效果。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不可或缺的教育新途径、新载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管是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管理者来说,还是对广大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有必要将网络思政教育放在学校管理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这样,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才能向全体师生有效渗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增强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就是要根据大学生认识和接受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的信息量大、图文并貌和具有平等的沟通平台等特点,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包装,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努力使这种吸引力保持长久和稳定。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贴近师生、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实际,多开办一些针对性强、互动性强.有新意、有品味的栏目和节目,丰富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着力打造校园网络宣传的知名品牌,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努力开创网络宣传的新局面。打造优质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我认为可以通过丰富以下两个方面来得以实现。
第一。把网站设计得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比如可以在网页上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还可以开办一些如“教学问答”、“心理咨询”、“校长书记信箱”等互动栏目。此外,还应该将网站的界面设计得清新怡人,能够较好地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浏览网站过程中感到“很好玩”、“有意思”。
第二,注重网站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将网站内容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格调高雅的网络文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缺乏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站和内容,难以对广大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不断加强对网站内容的更新,不断开发出与学生网络生活相关的新技术和新花样,可以始终保持受众对网站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也是吸引上网者反复访问站点的动力之一。
3.强化教育载体交互性。加大传播方与接收方的互动沟通交流。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重在正面的宣传教育,但更多的是通过情感交流的形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来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最大特点及优势.是突出了其教育双方的平等,从而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特点。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之所以低下,使学生厌烦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它总是把受教育者放在被动接受和服从的位置上。所以,网络思政教育要想改变上述情况,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同时处于网络这个自由而平等的世界,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身份的平等性,即在互联网上,人们没有时空、民族、文化、等级、年龄、性别等的限制,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即“网民”,他们可以与任何人进行自由的交流和交谈,庶民百姓甚至可以与国家元首直接沟通与交谈。
二是思想交流上的平等性.就是在网络上,尽管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可能不同,但他们交流的是信息、思想,在这种交流上他们是平等的。网络的权威是凭借着能力和魅力树立起来的,而不是以社会等级或官位、职称作基础。
三是参与政治的机会的均等性,即在互联网上,无论是平民还是总统,只要你愿意,就都可以发表言论,参与讨论,谁也不比谁的机会多,谁也不比谁的机会少。通过平等对话、沟通理解,求得互识和共识.最终促进交往双方政治思想境界的提升。
4.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上舆情引导机制,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
观点多样,是网络舆论的一大特点。对高校来说,校园BBS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对社会焦点问题发表意见的集散地。网上舆论引导成为巩固意识形态的有效形式,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校园BBS必须严格执行实名制注册,加强信息人的责任意识,控制甚至消灭境外敌对势力和社会上低级趣味的有毒有害信息的,以此提高校园论坛的品位,提升网站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97-01
一、引言
2014年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实地考察,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几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几点要求无疑对思想教育的辐射效能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当前,我国高校非常注重思想教育工作,将思想教育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有利于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对就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在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关此方面的学术研究仍存在很大空缺,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这些问题都使得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研究是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及大学生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关键的。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中的思想教育有关问题研究
(一)以大学生为主体,激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简单讲就是大学高校利用政策讲解、文化熏陶等手段对大学生开展有计划的思想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的树立职业价值观,积极解决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思想上的困惑,从而使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有所提高,做到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其作用通常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思想教育的功能维度,另一个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维度,当今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价值观念具有较强的趋利化等等,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思想教育的难度。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思想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首先应切实做到思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这里也就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真正发挥思想教育在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潜力的作用,使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的外在驱动变为更为科学的内因驱动,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立足长远。
(二)探寻合理的开展途径,创新思想教育观念
在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价值取向教育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爱国情操以及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阶段高校都注重促使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想更好的发挥思想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就要对思想教育的内容、开展的途径以及开展进行不断完善丰富。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呈现出价值理念多元化的不良现象,这使得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出现偏差。因此,应将现代高校思想教育从“务虚”向“务实”转变,积极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具体的展开途径应注重对思想教育内容进行丰富,同时对思想教育手段以及途径进行优化,做到提高大学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使大学生知行合一,不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学思想教育的主要观念应放在大学生人生规划的确立、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创新以及增强大学生改造世界的能力方面,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三)融合发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扎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当今高校应将可利用的一起资源整合起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专业课资源、思政教育资源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开张过程中应做好对大学生的心理调适教育,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注入有益的“正能量”。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有注重大学生学习意识、正向发展意识以及感恩意识等的培养,做到使其能够自我创新发展。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更加的从容自信。同时,思想教育还应做到使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得以强化,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等。
三、结论
当今社会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了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关思想教育应该发挥其在这方面应有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教育有关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指出了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展开形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选择。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人们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人民群众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仍很局限,只是对基本概念的简单了解。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要依靠全民的参与,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全民性的循环经济思想教育。
1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就随着提高。然而中学生消费容易受虚荣、攀比心理的影响,尤其是一部分中学生消费看广告、跟名牌,盲目地攀比,而且许多商品买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和主要消费力量,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是否正确,对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学校进行循环经济思想教育,改变中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提高对再生产品的认可度,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绿色消费、科学消费。必须把循环经济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通过学校教育,让“循环经济”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付诸于学生的行动,引导广大学生节约资源,遵守社会公德,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现状
对中学生进行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研究,必须首先了解中学生的循环经济意识。为此,从淄博市临淄中学抽取高二级部12个班做了问卷调查,调查从2015年4月开始,5月结束。共发放问卷613份,回收有效问卷585份。其中,男生274人,女生311人。调查问卷从循环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中学循环经济理念教育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侧重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状况。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中学生对循环经济理念的认知情况,在取得实际信息的基础上,直面存在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的开展。循环经济知识、理念获取渠道方面调查显示,对于循环经济一词有50.9%的学生听说过,有49.1%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在这50.9%听过的学生中,又有72.6%学生是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渠道获得了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息,有24.2%的学生是从学校其他各门课程中零星获得,仅有3.3%的学生是从专门的有关循环经济的专门课程中获悉。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教育是关键。但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下,从课堂上获得的有关循环经济的知识远远不够。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循环经济知识的学习并不系统,只是零星地掌握了一些知识,甚至连循环经济这个词都有一半的人没有听说过,而听说过的人又大部分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等渠道获得的。这说明对于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和循环经济理念的培养还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卷调查显示,淄博市临淄中学学生全部都上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且详细地介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但在随后对各个班级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规范,由于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问题,活动课只是根据各种教材中所自带的要求,间接地开展了本课程(各学科教材在每一个单元之后,都会提供与本专业内容相关的活动课题,以供教师及学生探讨);有的把开班会组织学生讨论等活动也看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方面对于废旧物品的看法,可以直接反映出目前中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循环经济观念。对于废旧矿泉水瓶的归类问题,有4.1%的学生认为属于垃圾,60%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来兑换一点儿钱,25.1%的学生认为还具有其他的使用价值(如作为饮水瓶或制作工艺品等),10.8%的学生认为可以作为生产原料。由此看出,在实际生活中能把生活现象与循环经济理论联系起来的学生相对较少,观念仍停留在一般的生活习惯中,认为废旧物品只能用来换钱或进行简单的再利用。85.1%的学生虽然知道废旧物品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这些价值体现在哪里并不清楚,还没上升到把这些废旧物品作为生产资料再利用的理念上。在垃圾分类方面,83.4%的学生做不到,15.1%的学生偶尔做到,1.5%的学生从来不进行垃圾分类。损坏物品进行维修再利用方面,46.7%的学生能做到,23.5%的学生偶尔为之,29.8%的学生从来不进行维修,都是直接换新的。75.6%的学生会因为写错几个字而撕掉整张纸,20.8%的学生偶尔会这样,仅有3.6%的学生从来不这样。12.3%的学生购物会自带购物袋,30.9%的学生偶尔会,56.8%的学生做不到。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很难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3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的途径
2014年《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普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创设循环经济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创设循环经济教育校园文化环境,让师生置身其中,真切感受、体会,引导师生自觉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合理规划校园的各种设施设备、草坪和水源、宣传栏等,控制校内污染,让校内资源循环起来,保持校内环境的干净、整洁,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增强循环经济教育的效果。学校宣传部门必须充分发挥传播校园文化的主渠道作用,用多种形式来宣传与推广循环经济理念。设置宣传专栏,展示有关循环经济理念的文章;在校园网站开设专题,组织学生进行循环经济大讨论。教科书的循环利用学校应鼓励学生循环使用教科书,引导学生保持教科书的整洁,方便学弟学妹重复使用。开设跳蚤市场,引导学生将自己用不到的图书资料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销售”,让其循环利用,发挥最大效用。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又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开展循环经济教育讲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循环经济教育讲座,主讲人可以是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结合本地区践行循环经济的实践,让学生了解当地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成绩,对发展循环经济充满信心。同时也要认识到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对策,坚定地走循环经济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铺平道路。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体验教育2011年,我国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正式展开。通过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循环经济的宣传、交流平台和教育培训基地,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循环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因此要广泛开展循环经济教育,扩大公众参与度。只有消费者愿意选择循环经济产品,才能形成绿色消费市场,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为此,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尤其是要加强中学生循环经济思想教育,使广大消费者树立资源节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养成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王保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途径的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2):1-4.
[3]陆安.德国环保教育引发的思考[J].环境教育,2010(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