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字:政治基础知识记忆方法复习规律

有人说,思想政治课是一种“说教”,其实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而其中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是占有人类认识成果、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而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基础知识都需要学生强加记忆才能完成的。

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一切智力活动都是从记忆开始的,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记忆力和人的其他能力一样,虽然包含某种先天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后天的努力,使之得到提高。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可分为识记、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识记是通过感觉器官吸取知识经验,保持是将吸取的经验加以保存,再现是在需要时候,把贮存的知识经验提取出来。识记是记忆过程中的最基本环节,我们只有先获得知识,才谈的上保存和提取运用这些知识,因此,要想提高记忆效果,必须在识记阶段多下功夫。心理学家根据实验结果,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两种,机械识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死记硬背”;意义识记,则是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识记材料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材料加以吸取。

识记的知识点,并不一定都能在脑子中长久的保存下来,因为大脑除了保存之外,还会发生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在最初进展最快,以后渐次减缓。例如在学习的二十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一点八。可见,为了尽可能多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当进行复习,复习也并不是一味的反复温习,其中也有一些规律。

间时复习优于集中复习,间时复习就是在两次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也就是分期进行复习,集中复习就是连续不断的复习同一材料。交替复习优于连续复习。如果我们在识记和复习了某一知识点后,紧接着学习相近的学科,那么这两次学习就会互相干扰,使识记的效果下降,而且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似性越大,记忆效果越差,还容易弄的混淆不清。

临睡前进行重点复习。心理学实验证明,入睡前学的东西保持的最久,因为在睡眠期间,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普遍的转入抑制状态,所以学习或复习的材料不会受到其他刺激作用的干扰。但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如果仅靠睡前那段时间是不够的,我们可以把特别重要的和特别难记的材料放在临睡前复习,至于一般的学习内容,则可以用交替复习、间时复习等方式来减少记忆的相互干扰。

理解促进记忆,记忆加深理解,理解是记忆的条件,记忆是理解的归宿。有人说“我听起来都懂,就是记不住”,其实这是没有真正的弄懂,也没有掌握记忆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加强记忆。

1.归纳记忆。就是把某一知识要点相关的方面归纳起来进行记忆。例如,在讲人民民主这个问题时,这里的基本概念很多,但如果把人民民主归纳为人民民主的领导力量、阶级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实质、特点和优点,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基本职能、历史任务等几个方面,不但容易记,还不容易混淆。

2.压缩记忆。就是把一个较长的概念或原理压缩为几个字或一句话。如党的基本路线压缩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压缩为“一个转化三个才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压缩为“三改一加强等”。

3.比喻记忆。就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把深奥的原理表达出来。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比喻成脚和鞋的关系,用“羊吃人”来比喻资本的原始积累等。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教师要把握中考命题方向就必须研究新课程标准。领会中考说明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掌握中考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从而确定准确的复习方向。

中考备考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考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因此掌握并扎实地实施科学的复习策略是中考成功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考备考复习经验,总结出一些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的规律,与大家分享。

一、心理因素对中考复习的影响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研究,绘成了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曲线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即“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是普遍性,而不同的人遗忘曲线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导致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记忆特点。另外,还与当初学习知识时的理解程度有关,理解得越深刻,就越难以遗忘。这一规律告诉我们,教师在设计复习计划之前,先要调查了解学生遗忘知识的情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好合适的复习起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动力,决定行为的发生和方向。如果机体的行为没有动机的驱动,这种机体就是被动的,不会去主动习得,外界的强化也就不会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刺激效果。中考复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强化刺激的过程,目的是要让学生强化已习得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要让这一刺激取得成效,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复习动机。而这种动机就是让学生在复习中获得成就感,使其在满足中得到快乐,学生才就会继续努力使这种动机持续。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别,要想使每一个人都享受到成就感的满足,就必须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制定预期目标。制定目标时,要遵循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的预期目标才有最佳的激励作用。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应肯定他们,让学生有成就感。

二、中考复习中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1.知识系统

中考复习是将学生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再认识,并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而非简单地再现。因此复习时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重视基础

复习要抓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知识的内容、来由、应用和联系等;而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就是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答的题目;基本方法和经验的复习则是在综合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间接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3.精选问题

复习课中必须精心考虑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

4.学生为主

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三、中考复习的几个阶段和具体措施

1.第一阶段,基础复习

这个阶段主要是按教材内容的顺序复习。可将初中数学知识分,为部分,即: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统计概率。从结构上来说,包含知识的重现、例题分析、习题巩固和小测试。

关于知识的重现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一点一点地重现,让学生同步跟进。其次,教师按知识的特点分类归纳,然后再发给学生填写。最后,课前让学生自己查书、归纳知识点,将课本上重要的知识列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再结合教师的归纳一同重现知识内容。这几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例题分析的时候,所选例题一定要符合新颖、典型的特点。在讲完知识点和对应的例题后,一般要以相应的练习题作巩固,以加深学生的领悟。当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巡查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让已经学会的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去评讲,会提升学生的兴奋度;或让学生以小组等形式回答,活跃课堂气氛。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根据中考试卷的题型特点,分为选择、填空、初级解答、中级解答和高级解答五个方面。这个阶段的复习不能面面俱到,而要将每个题型中的同一种知识点,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设题,重点放在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总结上,如函数的问题有几种题型,问什么,怎么答等。复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出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变式出题”,这样就能使学生探究规律,掌握方法,形成经验。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考物理;力学试题;备考;建议

一直以来,高中物理给教师的感觉是教起来费劲,给学生的体会是学起来困难.高考物理成绩普遍不太理想.近年来,一线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也加大了高中物理学科的研究力度,不断剖析学科特点,深入研究主要症结,试着寻找一条科学的教与学之路.在研究中总结出了很多成果,如,明确了物理学科是研究、学习物质世界理性,进而根椐物质世界所遵循规律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特点.指出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就必须有科学的头脑,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深厚的数学功底.由此可见,物理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办到的,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可能的提高成绩是物理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

一、调整心态、清楚题型

力学知识在高考中出题的比重较大,试题难度较大,常常打破章节界限,综合命题.所以,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调整好学习心态,全面复习力学知识的所有知识结构,可以把力学知识划分为具体的版块,逐个攻破,例如可以划分为:牛顿定律、动量与能量、振动和波、力学实验、质点运学等版块.对每一版块都要在吃透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历年高考试题,有重点的复习每个知识点可能出的题型,例如,①静力学一般会出选择或实验而不出大的计算题,其中的受力平衡问题是重要考点,应重点复习;②匀速圆周运动主要是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出计算题的可能较大,尤其是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载人飞天技术的发展,圆周运动与动量能量、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定律相结合的应用题,应该作为复习重点;③牛顿定律是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它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如人造卫星问题、超重失重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等,该知识点容易和其他知识点结合出题,应有针对性的多做一些练习.

二、查漏补缺、重点整合、强化错题的复习

深入复习一个阶段以后,在进行复习时,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再进行普遍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才是考生最关注的问题.此时,考生应该快速浏览书中的所有力学知识点,对理解不透彻的或出现过的错题中的一些知识点重点复习,强化训练,争取做到“看到相关知识点就能够想到可能出哪些试题,可能与其他章节的哪些知识结合”、“看到试题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能够立刻挖掘其中隐含的力学原理,明确试题的考察点”,例如,看到式子“mv1+mv2=0”,就应该想象到,可能会考察“炮车打炮弹”、“原子核衰变”、“人船模型”、“人跳船”、“炸弹爆炸”,“人跳车”等物理现象.

建议学生将练习过程中所有的错题编制成错题集,曾经的错题代表当时对该知识点掌握的不深刻或不会此类题型的解决方法.错题集中的每一道试题都认真复习,寻找错误的原因,如果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的错误,需要回到书中,把相关理论原理再进行复习整理;如果是通过物理现象看不到物理本质,不理解试题中的物理思想,就可以多找一些相同类型的试题,加强训练,做到举一反三;如果是知道解题思路,但是相关数学知识比较差的话,就要认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

三、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辅导教材

辅导教材是学习好物理力学知识的前提,好的辅导材料胜似一位好教师.因为,辅导教材都是一些有经验的专家编写的,教材里汇聚了教师多年高考辅导经验及知识积累.书店里相关书籍琳琅满目,侧重点不尽相同,学生只有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那些最适合的优秀辅导教材,完善力学知识结构,掌握力学的学习技巧.

并不是选择那些难度较大的辅导教材就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用的辅导教材,推荐那些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探究能力有所侧重讲解的复习材料,推荐那些难度不是很大的复习材料,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加强对力学实验的复习

力学实验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充分显示了物理学科 “以物明理”的道理.认真分析历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整个高考物理试卷中实验分数一般设置在17分左右,力学知识经常考察的内容有:卡尺的使用、验证四边形定则、打点计时器(包括纸带分析)、平抛运动、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等.日常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后四个实验的原理与分析的复习,尤其是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分析问题,在多个实验中都用得到.高考命题最注重的是知识技能的迁移,对于涉及共性的问题最有利于迁移.最后两个实验近年出的不多,冷门知识点很有可能出现在试题中.

作为物理教师,首先,要夯实高中物理基础知识,传授物理思维方式,对各版块知识应该有层次的加强练习,尤其是力学知识;其次,要鼓励学生不怕不会做、不怕成绩不理想的不服输精神,增强学生学习高中力学的信心;最后,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历年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的考点,结合当年考试大纲,有重点的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力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一、复习课要遵循目标性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通过复习,巩固和深化哪些基础知识,如何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什么方法,总结什么规律,培养哪些能力,本节课解决哪几个问题等等,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据此安排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训练题目,落实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目标,转化为对学生的三维目标,每节课上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作为教师还要分析教情,调查学情,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课程标准拟定好学案。学案一般包括复习目标、方法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式提纲、针对性回顾练习题、重点剖析与合作探究题、变式巩固与达标升华题、课后反思等。复习目标要明确、简要、准确;方法点拨要贯穿整个学案;

二、复习课应遵循基础性原则。在中考复习中,必须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紧扣教材,对照说明,降低起点,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上;放在对知识进行归类,对要点进行梳理,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上。习题设计要以低中档题为主。首先,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控制速度、减缓坡度、降低难度;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课本的前言、后记、正文、注解都要读。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其次,要下工夫将未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容弄清楚,求得明确要领原理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

三、复习课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复习课是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要做到内容上不遗漏,要求上不降低。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类整合,使其条理化;在知识回顾的基础上学生自己编织知识网络,或者在教师检查提问、引导的同时,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孤立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要根据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将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起纵横联系,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将概念、原理纵横梳理,形成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准确的"图景"。

四、复习课要遵循主体性原则。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我整理、自我构建;要尽量多地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反思、消化吸收。社会政治科目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但我们很多老师,包括我总是难以割舍“包办”的心态,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告诉学生有关知识点在某本教材某页的某段,其实这是在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试着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查找教材,然后鼓励自主阅读。虽然“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但我认为值得,因为学生在经过思考和其他同学的纠正后,反而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更深刻了。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能更好地理解考点及灵活运用知识

五、复习课要注重启发性原则。针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解题思路,要精心设计、巧妙点拨,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或引导学生联系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挖掘其内涵与外延;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变式,总结规律,揭示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提高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课堂就是一个重要阵地,在复习课上我认为一个善于启发的老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享受到了启发式教学带来的点滴喜悦。比如,在分析中国近代逐渐落后的原因时,我没有直接问学生:“你们认为近代中国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而是问:“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了? 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中国的落伍完全是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造成的。’你们认为呢?”稍做改变的启发马上引起了学生参与思考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一、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政治的考题从大体上可分为基础知识题和应用题。不论是哪一种题,都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十分熟悉。因此,在中考复习中,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首先,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课本的前言、后记、正文、注解都要读。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其次,要下工夫将未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容弄清楚,求得明确要领原理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第三,将概念、原理纵横梳理,形成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第四,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清楚、准确的"图景"。

二、要讲出知识的规律

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没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是不可能的。因为练习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应用性,要在练习中总结各种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

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试题,有相当一部分材料来源于"我国四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领域,因此,要讲活时政热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五、学会放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社会政治科目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但我们很多老师,包括我总是难以割舍“包办”的心态,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告诉学生有关知识点在某本教材某页的某段,其实这是在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试着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查找教材,然后鼓励自主阅读。虽然“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但我认为值得,因为学生在经过思考和其他同学的纠正后,反而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更深刻了。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能更好地理解考点及灵活运用知识

六、注重设问,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提高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课堂就是一个重要阵地,在复习课上我认为一个善于设问的老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复习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享受到了认真设问带来的点滴喜悦。比如,在分析中国近代逐渐落后的原因时,我没有直接问学生:“你们认为近代中国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而是问:“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了? 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中国的落伍完全是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造成的。’你们认为呢?”稍做改变的问法马上引起了学生参与思考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注意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因为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去想一想,一旦想出来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当然,让学生想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则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