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在经济核算、决策支持等领域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为会计的管理、记账、结算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辨证地分析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客观地面对会计电算化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对整个经济领域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70年代末期开始, 至今已2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 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 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客观地说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发展真正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指整个会计工作由手工核算和管理,向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设备并运用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现代化核算和管理的整个转变过程。
目前,我国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据199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 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账务、报表子系统及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了手工记账。
二、现有的会计电算化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内部衔接性差及数据格式兼容性差。
(二)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能完全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
(三) 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四)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
三、 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二) 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的关系。
(三)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由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组成。另外,要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从而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和评价依据。
(四)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理想模式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及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为:一是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二是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三是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四是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最理想的管理模式应该是:
(一)财务和企业管理的电算化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二) 财务信息共享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同一单位和同一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
(三) 创建完整的信息系统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以管理为重心的。这决不仅仅是会计账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应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
1、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进行了建国50年来从未有过的重大改革,这使会计核算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需要,和国际会计惯例更加接近,会计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迅速发展,这代表了我国的会计与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国际化发展进程。
2、机日益深人地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使会计数据储存方式、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财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代表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和处理工具的科学化、化进程。
3、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经济合同法、企业法、会计通则、会计准则及会计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与财会工作有关的制度、法规、条例的实施,代表了会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4、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对会计工作的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形成;记帐、会计软件市场等会计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完善,代表了会计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社会化进程已经开始,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变化代表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实质就是在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主要,是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一项起先导作用的关键性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国家、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并颁布实施,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开发各行业适用的、具有多层次和类型的系列会计软件、审计软件,并对其合法性、正确可靠性进行评审,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大量而艰巨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备基层单位要进行大量而复杂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管理工作,主要是提高企业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指整个会计工作由手工核算和管理,向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设备并运用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现代化核算和管理的整个转变过程。
从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将来的发展趋势。
l、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
②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
③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④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的,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 层管理决策和策略。据统计,美国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几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帐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70年代末期开始, 至今已2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 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 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199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 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很不平衡,有 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 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 并彻底甩掉手工记帐。
3、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一、财会管理或管理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 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①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②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③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④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建立并实际运行该系统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关键是;
①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的开发完善;
②会计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迅速提高,建立成型的管理模式;
③企业领导等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观念的建立和巩固;
④做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配套改革工作;
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这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单位和部门,也应该包括其开户银行、税务局以及指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以管理为重心的。这决不仅仅是会计帐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象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
4、近期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1)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门,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帐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同时,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早日赶上来。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改革发展趋势
随着新千年新世纪的到来,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遍及全球,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微型计算机大量涌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信息革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已经使广大会计人员切身体会到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精确性和效率。而未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将会对以采集、处理和报告与企业财务活动相关的信息为主要职能的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最为直接、最为深刻和最为广泛的革命;将形成对会计系统结构、会计方法、会计实务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挑战。
1目前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
(1)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进行了建国50年来从未有过的重大改革,这使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需要,和国际会计惯例更加接近,会计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迅速发展,这代表了我国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化、国际化发展进程。
(2)电子计算机日益深入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使会计数据储存方式、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企业财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代表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和处理工具的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3)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经济合同法、企业法、会计通则、会计准则及会计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与财会工作有关的制度、法规、条例的实施,代表了会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4)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形成,记账、会计软件市场等会计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完善,代表了会计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社会化进程已经开始,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变化代表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其实质就是在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主要内容,是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一项起先导作用的关键性工作。
2会计电算化的深层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实质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3.1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②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③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④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的,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层管理决策和策略。据统计,美国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入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几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帐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3.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2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199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3.3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1)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门,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账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同时,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早日赶上来。
(2)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档次,便于数据传输汇总,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网络化的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准备;并为将来联成更大的计算机网络打下基础,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社会效益。
(3)抓紧开发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而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核算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进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战略决战。核算电算化后,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加强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预测和决策、事中管理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切实将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从手工状态提高上来。
3.4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①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②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③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④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建立并实际运行该系统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关键是:①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的开发完善;②会计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迅速提高,建立成型的管理模式;③企业领导等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观念的建立和巩固;④做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配套改革工作;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这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单位和部门,也应该包括其开户银行、税务局以及指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以管理为重心的。这决不仅仅是会计帐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象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1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J].会计研究,1997(11)
2邱寒.会计软件设计如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J].会计研究,1998(4)
3葛家澍.迎接21世纪密切关注国内外财务会计的新动向[J].会计研究,1999(1)
4王治安,向显湖.面向21世纪的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J].经济学家,1999(2)
5李国良.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北京财会,1999(11)
6赵伟.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7)
[关键词]新形势;会计电算化;制约因素;实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22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1
会计电算化,也称为计算机会计,是将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事务中的简称。具体指利用某种特定的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代替人工完成会计的工作过程。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会计电算化经历了尝试、自发、稳定发展及深入发展等4个阶段。但就目前形势看来,如果我国想要尽快进入普及阶段,仍然困难重重。因此,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建立一个全面的新财务系统,仍然是一个比较遥远的目标。
1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1.1 具有计算机的一般特点
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为基础工具,具有计算机的一般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其运算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计算精度准、存储量更为广阔。除此之外,计算机强大的“记忆”功能以及逻辑判断能力也高出了人类的处理水平。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处理比手工会计的效率更高,质量更有保障。
1.2 突破传统状态
传统的手工会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会计电算化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局限性。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存储数据,时间上使会计核算不止在事后而能在实时。空间上,计算机的互联网高速传播功能使会计电算化能够实现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以及网上支付、催账、报税等多项功能,使会计管理不再纠结于地点。并且,电子计算机有极高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可以更为详细地输入及输出所需要的数据。
1.3 财务管理更加集中化与自动化
电子计算机按照相关软件程序处理会计信息,比起人工运算错误率更低。一般在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中,除了一部分数据的录入工作需要由人工完成外,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由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的,并且都为集中处理,自动化程度很高。同时,计算机所能实现的数据共享,也可以使会计工作更加方便。
1.4 财务管理趋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国家财务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软件基础功能规范》这两份文件中,规范了各企业财务部门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因此,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系列步骤较传统手工会计相比,都可以更加标准、更加规范。
1.5 会计信息存储的电子化与科学化
1998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详细说明“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版会计档案”。然而信息时代的发展迅速,电子档案管理的法律规范和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保存纸质版会计档案的意义并不是那么大了。2015年12月11日,新出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提到了使会计凭证实现电子化管理,使会计信息存储更加科学化。
2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着手会计电算化,至今已有40年的历程。会计电算化的成长一路艰辛坎坷,但发展缓慢也并未阻止它的脚步。
2.1 第一阶段:初步尝试
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
2.2 第二阶段:自发阶段
从1983-1988年,是会计电算化全面推广热潮的阶段,也是会计电算化推进最为缓慢的阶段。技术上的发展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是这一阶段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3 第三阶段:稳步发展阶段
1989-1996年,会计软件产业诞生。这一新兴产业的出现,为这一阶段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保障。1998年8月,我国首届会计电算化的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召开,会上详细提出了会计软件通用性的实现以及有关措施,在我国会计软件市场进行市场调控,极大推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4 第四阶段:深入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会计软件向ERP软件横向发展,探索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管理有了初步成功。这一阶段是创新发展的阶段。
目前,90%以上的国内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是我国自行研发的,这足以证明会计软件已经成功地成为我国较为成熟的新兴产业了。
3 会计电算化的制约因素
3.1 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隐患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存储、收集、传播信息更为方便快捷,但同样,信息被盗取的风险也随之升高。黑客的入侵、计算机病毒的侵蚀、系统阻塞等都可能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混乱甚至瘫痪。并且,会计数据的传输也很有可能被未授权人员进行非法拦截或修改。
从计算机本身来分析,机器在运作的过程中,其准确性可以说是高于人类很多很多,但对于机械故障、零件损坏等无法通过其自身来解决的情况一旦发生,也极有可能会对会计信息造成损坏。
3.2 高级财会人员短缺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又要精通财会理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就目前而言,我国虽然会计行业的人才众多,但培养出具备以上条件的高级财会人员却并非易事。并且,不难发现,高级财会人员通常都要有至少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能达到标准,这样人员的年龄就要限定30岁以上,寻找起来也就更加困难了。
3.3 会计软件发展模式具有局限性
会计软件为了适应各企业的财会机制,必须做到通用性。这样一来,通用型的财务软件虽然方便财会人员使用,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通用型在核算型财务软件中普遍性强,在管理型财务软件中普遍性则不高。再者,通用性不利于形式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另外,个别会计公司为摆脱通用性的缺陷,强调自己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众多会计软件不能兼容,使用方法差异很大,给会计人员的使用也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3.4 会计人员思想陈旧
20世纪90年代,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年代。美国在会计电算方面步入较高的发展阶段,并始终处于国际最高水平。然而我国计算机的应用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同样我国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也比较薄弱。很多人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会计在进行核算时简单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从而减轻人员的工作强度。实际上,电算化的实施是从本质上改变了核算方式、数据存储方式和数据输送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会计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是不可或缺的必要阶段。因此,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对财务管理的应用与发展在某一方面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5 会计电算化管理基础相对薄弱
会计电算化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等,使财务管理更加便捷,但也同时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必须拥有严格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因为,如果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人员上岗工作的时间混乱,人员分工不清晰,偶有会计道德迷失的员工会趁机偷取数据,造成企业财务泄密,使会计电算化运行不健康。这种现象在个别中小型企业时有发生,电算化管理基础的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
4 应对会计电算化制约因素的有效策略
4.1 提升各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
企业管理人员引导着企业发展方向,只有他们能正确地重视会计电算化,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很好的提升。重视为首要,实施要紧随。实施电算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向人才市场积极寻求高级财会人员,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将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实施完善。
(2)制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未来规划,计划布置详细,行动才能有目标。
(3)对已有的会计员工进行电算化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实施需要的员工是一批复合型人才,如果全部向市场招聘,消耗费用巨大,只有利用现有人才进行培训,才是最方便的途径。
(4)建立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
4.2 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律及法规
对于会计电算化来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现有相关法律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才能使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更加标准和规范。对会计软件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要细致地对商品软件进行检测,并且开发出打击软件非法越权的功能。
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给会计电算化制造出一个安全实施的环境。
4.3 建立规范的会计软件市场
国内会计软件竞争激烈,国外财务软件对国内市场跃跃欲试,因此在这种情势下,我国建立一个规范的会计软件市场指日可待。
会计软件的规范性必定要体现在我国实施积极有利的形势政策上。
(1)坚持创新,抓住软件技术发展机遇。不论是开发软件,还是生产其他产品,只有创新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我国要建立规范的会计软件市场,除了有广泛的适应性,照顾其他各国的语言外,更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与他国相竞争。
(2)加强服务意识,扩大市场份额。加强服务意识就是要把服务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来实施。目前,国内企业在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就只有更换会计软件。这样的行为带来的伤害不只是一方,企业受到损失,同样软件公司也失去了一些市场份额。服务应是中国软件行业的首要保证,没有服务、缺少服务的软件不会永远立于软件市场的前列。
(3)开发网络审计系统。网络审计是对以往电算化审计的时空观的又一次突破,是现代审计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发展。从我国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和网络审计的发展形势上来看,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是开发网络审计系统的首要任务。
5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5.1 会计电算化得到普及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在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三个月后都能实现计算机运行代替手工会计。并且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跨越,人们对电子技术的依靠日益严重,会计行业也必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而得到发展。普及会计电算化终将不只是一个目标,而会转变成现实。
5.2 实现“网络财务”
我国软件公司为适应各企业运用科学理论改善经营的要求,提出了“网络财务”的概念。网络财务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一体化,并实现远程操作等在线财务管理。总的来说,它将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融为一体,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现“网络财务”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必要趋势。
6 结 语
人们生活的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网络飞速运转的社会。在这种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诞生、发展以及普及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人们力所能及的就是推进会计电算化的深层次发展,制定好目标,规定好政策,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做好充分的准备。
虽然,会计电算化发展形势一片光明,但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人为的出错和舞弊总是不能杜绝。因此,人们对技术追求的同时,更要严格把关管理制度。严格的制度和高标准的技术才是完善会计电算化,使之普及推广的唯一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柏小燕.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和注意的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9).
[2]熊丽斌.会计电算化发展若干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B).
[3]周⒑欤赵安琪.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2016(7).
[4]曾萍.浅析会计电算化中“记账”与“反记账”功能的运用[J].现代营销,2016(7).
[5]林娜.浅析中小企业有效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5).
关键词:传统会计 会计电算化 现状与措施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是会计领域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主要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通过网络来实现会计工作;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跟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所有工作。例如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发展;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规则制度的制定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电算化的产品软件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也更适合现阶段的会计核算和企业管理的需要。国外国内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过程,早在1954年10月,美国电子计算机进入到信息数据处理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软件被应用到会计中并在不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也是初级阶段,第二阶段的数据处理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还有第三阶段的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个阶段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最迅猛的阶段。而在我国发展比较晚,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发展阶段(1979-1988年),我国计算机从1985年的诞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应用于科学技术,而会计电算化的起点是从1979年;第二阶段是政府推动发展阶段(1989-1998年),在这十年里会计电算化逐渐走向了成熟,竞争力也逐步改善;第三阶段是市场化发展阶段(1999年以来),这个阶段会计电算化由政府管理转向成为行业协会自律,会计软件趋于管理型并且向ERP转型。
会计电算化的引进之所以是一次变革,不仅仅是核算工具的变化,同时是会计处理方法等一系列的改变,但是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传统的会计是怎么样的一种记账方法。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了解,所谓传统会计,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价依据的会计实务。由于它在西方国家沿用已久,所以称为传统会计。传统的会计就是账户先生,管好并记录收支即可。其操作主要依赖纸张,笔墨,算盘,计算器等。它的特点是,它所履行的主要是对投资者的会计责任,特别是资产的经营职责,强调收益的计量,强调成本归属和流转观念。它的基本流程是依照获取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生成财务报表的进行,核心在于对账,不同的会计人员负责登记不同的账簿,为了验证账簿的记录是否正确,如平行登记的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账簿需要定期核对,当明细账与总账的数据核对不同时如错位、漏记、串户、重复登账等,则必然有一方或双方出现了错误,当不存在数据发生错误时,其结果应是相符的。所以,各个账簿之间的核对是必须进行的,也是很有效的查错方法。但是这种传统形式下数据信息大量重复,它所包含的会计信息量几乎等于各种总账、明细账及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和。而且针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性,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的登记形式、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
接下来,我们可以谈论当下各企业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企业购买的专用或是通用的会计程序软件,由会计人员及相关财务人员来操作,然后由计算机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导出资料来完成会计工作,也就是大部分的数据处理分析由计算机代替了人脑来完成。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信息处理的集中,信息存储的集中,收集信息的多元化,提供信息时间的多元化,提供信息形式的多元化等。电算化会计中,所有账户用科目代码标识。账簿可根据每笔分录的科目代码及其隶属关系进行汇总和分类,并随时生成日记账或明细账。全部会计核算工作由计算机统一完成,使各种账簿及报表之间的相互核对以及控制数据正确性的作用变得毫无意义。综上简单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会计电算化和传统会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者有许多的相近的地方,如以下几点:
1.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遵循的共同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定,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采用复式记账作为记账方法,即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3.遵循相同的会计法律制度。会计工作的前提就是要严格遵守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从措施、技术、制度等各方面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舞弊作弊的发生。
4.系统具有相同的基本功能。要想达到系统的目标,任何一个信息都应具备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输入、存贮、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5.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财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规定的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会计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有了新的突破,二者的区别正是会计电算化得以发展的必要。在这里我简单的谈论几点差异:
1.电算化会计中的会计资料的存档是一套新的方案。传统会计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以及报表等资料,每个单位在每个会计期间都要定期将会计资料加以整理并且装订成册,都要按一定的要求存档,这样浪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和存储的空间,查找起来也很不方便,又易于被毁坏。遇到有关部门来检查工作时,我们的会计人员还需要在堆积如山的档案存储库中翻找所需的资料。现在,随着计算机在会计行业中的运用,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电算化会计档案都存放在软盘或硬盘等设备中,这些设备的存贮密度,是以往任何一种会计档案所不能超越的,查询速度快、检索能力强,会计信息传递十分迅速。
2.电算化人员是既懂会计知识又懂计算机操作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手工会计人员只是单纯的专业会计人员。
3.手工会计中,无论是在填制凭证,记账、过账或结账还是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等方面都很容易发生数量和金额计算上的差错,在结账前需要进行对账,确保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在电算化会计中虽然也需要对账,但对账的方法和形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可以根据事先编程好的程序自动完成这些工作,一旦结账完毕,任何人不能做任意修改。
4.在手工会计中,企业中数据信息在量上和难度上都在增大,因此造成处理费用单位成本也越来越大。而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的处理,硬件与软件的投资基本上是一次性的,因此随着数据处理量的增加,单位成本只能越来越低,一直下降,而且计算机能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会计数据实时处理。
5.会计期末信息的报告方式不同。传统会计需要财会人员从账簿或其它资料中提取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查找、加工、分析、计算、合计等,审核无误后,按报表使用者的需要编制各种类型的报表。而电算化会计系统只需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提前找出来,加以运算,就会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自动生成想要的财务报表,有效提高了财务数据分析的科学性。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相比有更多的优势,但是还需要发展。我国现在电算化的发展现状是这样的,就电算化的应用领域来看,发展不均衡,不仅东西部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小企业之间在水平、深度和广度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就会计电算化的人员来看,人才很大程度上不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的需要,在不少企业中,很难找到既懂会计知识又懂计算机的专业人员,他们只是让过去的老会计、出纳出去学习培训一段时间,根本不能够灵活的操作会计软件,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还必须找专门的维护人员,可是维护人员只懂得计算机却不懂会计知识,维修起来也很困难,两类人只有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工作起来很麻烦。就会计软件的发展来说,我国的市场规模有限,缺少高档次的会计软件,财务软件有专用型和通用型,但无论是哪种,它们信息采集的局限性都受到控制,不能同时满足各行各业各单位的财务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开发的软件有金蝶、用友、安易等,但是随着ERP软件的发展,它们将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这些公司还在不断的探索研究软件,将其不断的升级更新。还有就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不够完善,表现在系统内部衔接性差,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也不高,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存在矛盾,实用性不够强,用户本身存在着问题等。
会计电算化的变革是有效的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们针对它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应对的措施和解决的方案。
1.提高思想认识。在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改变了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信息的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的程序,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改变了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以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因此,各级领导和财政部门应高度重视电算化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给企事业单位带来的巨大作用,使会计电算化能够快速普及提高。
2.加强符合人才的培养。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计算机和企业管理的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利用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的预测,决策和内部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我们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以及懂得二次开发利用的技术人才。一个企业要想发展,要想盈利,要想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加入能够精通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熟练的进行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加工,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真正向管理型、智能型和网络化发展。
3.促使会计软件向管理型转变。管理型会计软件是一种为辅助实现管理功能而设计的信息系统,主要是在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基础上,依靠计算机存贮的数据和建立的相应的经济管理模型,为决策、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一个好的会计软件不但要适用核算功能,同时,也要为预测经济活动提供信息的功能。并且应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报表格式自由设置的功能,从而满足不同管理层的需要。
4.结合实际。为了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应制订完善的实施规划。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的购置、软件的开发、会计人员的培训、资金筹措及组织管理等许多方面,其中会计电算化人才匮乏是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实施规划,促进会计电算化再上一层台阶。
一次变革就是一次新的突破,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模式是相互联系的,但是新的成果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增强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加大发展力度,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要培养出一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有用人员,要培养高科技高素质高能力的计算机人才,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该不断加强和改善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一些不符合电算化的制度应该在会计法规中废除掉,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制度来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同时在电算化事业方面我国应该积极的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初级会计电算化》 .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2]覃惠.《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