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建设成效

实验室建设成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建设成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建设成效

实验室建设成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质能;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6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本单一的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了打破这一不利局面,近年来,各高校提出了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的新思想。吉林农业大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于2014年获得批准成为校级实验教学中心,通过该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将实验室进行重组,搭建起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得以整合,使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创新思想,高效利用实验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生物质能方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思路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主要依托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以及学科优势,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突出学科融合,以专业实验课程群的知识体系为主线,搭建不同方向、农业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平台建设应服从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总体建设规划,同时结合专业建设、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活动等开展工作,秉承实用性、发展性的原则,既要切合当前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现状,又要兼顾今后的发展。

生物质能方向的实验教学平台以能源设备拆装实验室、建筑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建筑材料准备室、生物质热化学实验室、生物质成型燃料实验室、沼气实验室、生物质常规分析实验室为依托,依据实验室原有功能,改变传统、分散的实验室建设形式,整合现有实验资源,建设功能相对完善、空间布局相对集中的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具有服务相关或相近专业本科生课程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研究实验的功能,实现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作用。

二、整合资源,构建三层次实验教学平台

依据生物质能资源当前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在生物质能方向大平台下,构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以及创新研究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三层次实验教学平台之间循序渐进,相互补充。既强调实验内容的基础性,又注重实验内容的前沿性,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实验教学系统,力求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主要为验证性、基本操作技术训练等基础性实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规范的基本验技能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完成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检测设备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物质利用技术的相关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强化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利用现有的设备如:伯努利方程仪、综合传热实验台(对流、辐射传热实验模块)、可拆装传热换热强化装置、万能压力机、红外沼气分析仪、自动量热仪、小型氢燃料电池等完成伯努利方程验证实验、不同条件下的对流换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测定实验、筒壁传热影响实验、流量定值控制实验、温度定值控制实验、生物质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测定实验、沼气成分及含量测定实验、燃烧热值测定实验、氢燃料电池产气实验等。

2.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主要为综合性实验,涉及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比较复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及初步的科学思想、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合实验教学平台涵盖了与生物质能相关的专业实验室,包含了生物质能热利用技术、沼气技术、压缩成型技术和检测技术4个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生物质热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和液化技术。生物质热利用技术实验模块是通过管架式灶台柴草锅炉和自制的液化实验装置,完成不同生物质燃烧或液化的实验过程,初步检测燃烧或液化产物的成分、含量并进行相关的计算。沼气技术实验模块是通过简单自制的沼气发酵装置,对不同生物质原料进行沼气厌氧发酵,并测定其成分及含量,计算产期效率等指标。压缩成型技术实验模块是利用生物质秸秆,按照要求风干、粉碎,通过热压机完成生物质板材的压制,或通过小型及大型颗粒机完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加工制造。利用万能压力机检测生物质板材基本参数指标,利用自动量热仪测定颗粒燃料热值范围。检测技术模块是通过我校设备共享平台中的大型仪器设备精确检测实验产物的成分及含量,并进行简单分析。

综合性实验涵盖的内容较多,需要时间较长,仅有的几学时实验课程学时数无法满足。因此,综合性实验项目被安排在独立的实验课程中进行,如:新能源工程综合实验课程,不与理论课程发生冲突,又能完成综合实验项目。

3.创新研究实验教学平台。创新研究实验教学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思想自行设计实验,自主选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二是参与完成教师相关科研项目,在整体实验研究中,开展探究性小实验研究;三是依托各种相关创新大赛,通过团队协作,开展创新研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理论研究等探索。通过创新研究性实验,使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自行设计的实验项目是在现有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新思想,进一步深入研究。可单独进行也可进行团队合作。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创新研究实验,主要依据教师科研项目的需求,设立相关岗位,聘用本科生参与完成科研项目。在整个聘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小实验研究。依托各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大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项目进行立项,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使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创新研究。整个实验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思想和能力。

三、生物|能方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成效

通过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本科生开设的生物质能方向的实验项目数大幅度增加,每学期完成近1600个实验时数,培养学生近100人次。近2年,由本科生申请的多个项目在全国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和不同级别的“挑战杯”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四、结束语

生物质能方向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为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工程类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实验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研究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合理统筹安排实验教学,附属于生物质能方向实验教学平台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实验课题、科研项目等极大提高了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社会竞争力。总而言之,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建光,鲍丽杰,李维卫.高校转型过程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305-307.

[2]李有志,冯家勋,张永成,梁锦添,王邕,何勇强,樊宪伟.新形势下实验教学平台和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03-106.

[3]孙智杰,李勤,邓玉林,刘芳,曹群.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128-131.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in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

―An Example on Direction of Biomass Energy

LI Song,CHEN Li-mei,WANG Qi,DONG Liang-jie,LIU Chun-hui,LI Jin-she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118,China)

实验室建设成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

一、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快速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差强人意给高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很大一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不会写程序。究其根源在于目前我国高校对于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仍然普遍偏重于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再生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和掌握它需要进行大量的上机实践。实践性教学是指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通常有两种落实途径:一是随堂实践,即课程作业、实验、上机操作等;二是集中实践,即社会调查、各类实习及见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目前高校的上机实践多数仅满足于对部分理论知识的验证,对于具备针对性或直接面向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训练还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近年来我校已经逐步加大力度,积极修订教学培养方案,增设了部分课程的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效果喜人。并且积极与多家用人单位联合开设校内外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实践。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显成效。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标目的是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即独立编程能力和项目合作开发能力。一方面,能够利用所学语言和平台设计小型软件,同时能够按照项目分工,负责人的统一安排下,在技术上服从既定的设计方案完成模块的开发,并做好相应的文档。良好的责任心、解决问题的独立编程能力和分工合作制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必须重点培养的内容。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内涵如图1所示:

二、实践性教学的组织

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一般应包括3个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外实践,分阶段实施。课程实验在学期开始1至15周结合理论课针对知识点练习,课程设计安排在16至18周进行,校内外实践可以安排在假期、课外和大四的第二学期进行。(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注重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讲授的知识,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小”算法,局限于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具体的算法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为后一阶段的课程设计做准备。教师指导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包括标识符的规范化命名、注释语句的广泛运用、编程语句的缩进格式、帮助文档的使用方法,逐渐形成编程思想。为了配合实践性教学,最好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者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选择对应教材。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顺利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学习内容,获得成功的体验。(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一阶段模拟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设计,一般安排在课程学习后几周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安排组长(项目负责人)1人,项目负责人组织讨论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小组人员进行分工,如果是一个小的阶段项目,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完成所有内容,完成后选出最好的作品上交。如果是一个大的项目,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设法完成。该阶段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老师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讲解了知识点,但学生还面临很多细节要解决,他们得到了开发新的解决方案的权利,只要能完成项目,使用何种方法取决于学生。他们可以在互相协作的同时巩固新知识,由于是在实践中学到的,记忆十分深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任务是设计难易适当的项目,全程进行辅导。选择课题时,不宜太复杂,应尽可能让大多数课题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般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班级管理系统、教材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就业反馈跟踪系统、水电费管理系统等,这些课题的要求学生比较清楚,在校内即可进行客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因为涉及到数据库、界面、网络通信、硬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至少准备一本项目开发类指导书作为参考。(3)校内外实践。校内外实践是学生到软件研发企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全程参与项目开发的过程,一般利用假期实习和大四第二学期实习,因为经过了课程设计,学生基本掌握了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和一般方法,进入软件公司后就能够较快地进入程序员角色。让学生到学校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参与程序设计工作,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编程能力和职业能力。这个阶段主要由企业专家负责,导师协助管理,共同完成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

三、效果的考核

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效果的考核既要考核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也要考查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考查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纪律性等。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可以采用分阶段考核,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得到总成绩。在课程实验阶段,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每一次操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评分,重点考查其规范程度,对于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可以适当加分,并在全班展示,让设计者讲解思路,为其他同学提供启示。课程设计阶段的考核由指导教师组织,在项目的每个阶段开始,教师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向学生介绍本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在项目每个阶段结束,教师都会对学生本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估。在阶段评估的时候不仅要考核知识的熟练运用,而且要考核软件工程管理的规范性。对于考核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不拘一格,如现场答辩、随机抽题、项目论文等。最后的课程设计分数将是每一个阶段评估结果的综合。

从近几年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实践性教学改革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走入社会即可迅速融入开发团队,而我们广大教师将一如既往的遵循本校办学思路:积极研究高等教育和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趋势,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强化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突出能力培养型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应用能力的创新性;立足人才需求动态,结合自身实际,主动转变教育思路,更新教育观念,及时调整学科方向和课程设置,推进教育创新。围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综合应用能力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杨静,王浩,方宝富,姚宏亮,张晶.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2005

实验室建设成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本院校;电路;课程建设;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38-02

一、引言

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着重讨论集中参数、线性、非时变电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因而它也是电气专业考研的唯一初试专业基础科目。

省内外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对于电路教学大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并已取得许多成果。由于三本院校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对于适用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为主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电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研究等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工作可以做。作为一名这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二、修订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由于三本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适当增加工程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修订教学大纲,促进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是电路课程建设的核心。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协调好知识和思维能力、工程能力的关系。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路分析、双端口网络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互感耦合电路分析、一阶动态电路分析、二阶动态电路分析、非正弦周期性电路分析以及均匀传输线。教学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入工程实例来更新和扩充课堂内容,体现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突出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理论和工程意义,实现原理、方法和应用的有机结合,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了解一些较前沿的新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情感。(2)教材内容合理编排。由于本院校电路课程授课对象是三本电气类专业的学生,因此,教材内容应侧重于强电方面,增加工程应用中的强电知识,适当删减弱电知识,保证教材内容要深入浅出,适当减少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包括工程应用很少的定理、某些计算方法的原理推导等,同时,与理论相配套的例题解析要足够。(3)教学内容应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应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可增加大量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例题和习题。这些扩充的内容不要求学生掌握,只是给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自学留下足够的空间,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工科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本学院的电路实验单独设置1.5个学分。对于电路课程,应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的地位,完善实验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加强设计性实验内容,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课程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训练动手操作技能,而且在接触实践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原理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学院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修订《电路实验指导》书。取消一些纯验证性的内容,增加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设计性实验不给出具体电路或参数,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和参数,通过实验结果,体会电路定理。它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使学生变被动地机械操作为积极主动地研究、设计和创新。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譬如,在学习了动态元件的内容之后,有的学生从运放可以构成加法电路,联想到应该也可以构成积分电路,于是不仅设计出了积分电路,而且悟出了验证的实验方案,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路的正确性。

2.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将多媒体授课和黑板板书有机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图文并茂,信息量大;但缺点是学生难以记笔记。因此电子教案应当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用板书补充必要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3.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以硬件实验为主,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电路,有效地将虚拟实验与实际硬件设备相结合。各种仿真软件如Multisim等引入实验教学,强调理论、模拟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学会正确连接电路,认识电路原理及各种仪表的正确使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加深他们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对于一些不容易的电路输出特性,通过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得出直观的输出曲线,根据我们所学的经典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到底是否正确,学生可以在软件上进行仿真。对于电路的演示主要应用于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中,比如对于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形式,学生一般不容易搞清楚几种阻尼形式,我们可以通过软件上显示RLC电路的输出波形,根据电阻阻值不同引起响应形式改变的特点,实时改变电阻阻值,使得响应形式发生变化,进一步掌握过阻尼、欠阻尼和临界阻尼三种响应规律。再比如在正弦稳态电路功率和能量求解中,可以直观地查看R、L、C元件功率和能量波形,理解L、C元件在电路中不耗能只储能而R元件在电路中不储能只耗能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后续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等电类课程中对复杂电路的分析、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也使实验室设备损坏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四、新编《电路学习指导》讲义

针对三本院校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不强、完成课外习题困难等特点,本专业特编写一本补充教材《电路学习指导》讲义,其主要内容包括电路教材各章重点总结,各章难点分析,列举几道经典例题,各章习题解答,借助于这些资料,学生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的学习理解更加透彻。便于学生自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现在湖北省三本院校较多,工科专业院校大多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专门为此类学生编写的电路课程学习辅助教材。《电路学习指导》讲义经过一段时间试用后,经修订改编即可正式出版,可推广到同类学校同专业学生使用。

五、结束语

由于三本院校的电路课程教学的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改革的同时,要考虑到教学的可操作性、连续性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需要。论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等方面,对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对电路原理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一些成效,探索了一种既能达到电路课程教学目标,又能够使工科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关源.电路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裕能,夏.电路[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邓碧玲.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62-63.

[4]侯文,李玉凤.“电路原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J].北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101-102.

[5]丁西明.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3):63-65.

实验室建设成效范文第4篇

要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应更新观念,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注重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教好课,还应结合课程特点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及企业的项目需求中去。不断关注企业的技术需求,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教授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的教师,应加强学生课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各项比赛、科研活动、企业技术难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同时教师自身也会得到提高与发展。在教师观念更新的基础上,还应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以保证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长期有效开展。同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保证课外科技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以及课外创新实验室的管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教学计划以及规章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改革、补充与完善,如在教学计划中,对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了明确规定,并根据情况给予不同学分。在教学计划中突出了实践环节,同时在相应课程计划中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2积极改善实践环境

近年来,利用学校发展及我院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改善实践环境。如,我校与中国联通汉中分公司合作,汉中联通在学校提供并安装200多万元的通信基站及附属配套器材,基站在为学院教职员工及学生提供优质网络覆盖服务的同时,也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立了可供教学使用的大型通信平台;当然也方便了学院对公司开展科研、提供技术服务和职员基础知识培训等工作。此外,先后建成了计算机信息处理实验室、单片机及DSP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现在正在筹建现代信号处理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成,将大大有利于相关课程实践环境的改善,同时,部分实验室对学生在课外时间免费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课程课外制作实践。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能充分反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实验平台。这给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3课程实验方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一些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较大改革。改革后,课程考核更加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如:电路设计CAD课程,取消了以前通过试卷来决定学生成绩高低的方式,而更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学生学完该课程后,要求每人做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的PCB板,学生自己转印、腐蚀,同时提交一份制作过程的完整报告。通过这样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制作能力,避免了以前应试教学高分低能的弊端。又如,对单片机课程实验也做了较大改革。单片机实验最早是在实验箱上,集中时间做实验,后来实验改为规定周数,规定时间段,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在限定时间内来实验室在面包板上自行完成实验。而现在单片机实验则进行了更大改革,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统一购买板子及芯片(如网购),然后自己焊接并完成每个项目实验,如A/D,液晶显示等。这样使学生了解了每个芯片的价格,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及实际动手能力。

4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4.1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带领学生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去,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企业急需解决的各项技术难题。茶叶、木耳、天麻等作为陕南特产,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如应陕南茶园发展需要,开展了陕南茶园土壤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构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陕南茶园发展土壤环境监测的一些关键问题。另外,还根据地方企业的一些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诸如传感器自动预载机研制、电解锌车间酸雾回收工程、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研发与设计等、这些项目的开展,极大地解决了地方企业发展的各项技术难题,同时学生与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4.2加强与企业的技术交流与沟通合作为了加强学生对企业生产实际的了解,通过讲座的形式,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解企业实际中的技术问题、产品设计问题以及设计中所使用的软件。从学生对各类报告的反馈信息来看,他们对这样的报告会兴趣最浓。教师深入企业实际,以实际产品及技术难题为课题,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共同研究、实验、解决企业的实际技术问题。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通过这些实际措施的采取,大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与汉中联通、中航电测、陕飞等十几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

5大力加强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主要通过下面几种途径来加强课外科技活动开展。

5.1积极开展科技活动讲座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常开展科技活动讲座;讲座分为两类。(1)由院系主办,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例如就学生关心的大学生创新实验(UIRP)立项、电脑鼠走迷宫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的赛制、规则、特点作介绍,对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等进行讲解。讲座特别强调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科技活动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融会贯通。通过讲座,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低年级学生尽早参与各类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2)由我院学生社团主办,如电子科技制作协会、嵌入式协会等,主要是学生自己制作的一些电子产品、仪器仪表等的展示及讲解,这些讲座更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欲望与信心。

5.2加强课外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首先由院系提供场地,各种测试仪器保证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是师资的配备。由部分教师具体负责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由专任教师负责课外科技活动元器件的领取,并且采取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方式。最后是制度上的改革,教师指导课外科技活动在年底算入部分工作量,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也记学分等,这样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5.3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汽车大赛、嵌入式比赛等课外科技竞赛为龙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除了这些赛事外,我院每年还承办全校电子设计比赛,通过这些比赛的宣传、组织,赛前的培训与指导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6进行导师制与认证相结合的改革试点

积极进行导师制与认证相结合的改革试点。具体改革思路是,首先学生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在二年级时对报名学生进行测试,并从中抽出30多名学生进行改革试点,采用导师制教学方式,将这些学生分给每位教师指导,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是中级以上职称。每位教师带1~2名学生,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师科研,担当教师的科研助手。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学生的学习计划,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在课外,由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带学生去企业调研。试点班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本行业的常用软件,且毕业前必须通过一门认证考试,如电子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等。同时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及其他重点高校资深教师,结合一些新产品,给学生进行新技术、行业规范讲座。

7结束语

实验室建设成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转型 实验室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37-01

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言,指出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转型。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日益凸显,专业对口就业率下降,大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每况愈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高校转型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地方高校转型即克服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加强应用性和技术性,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性人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实习、实训,离不开实验室。因此,高校转型过程中实验室的建设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1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很多只是建设最基础的实验室,缺少专业实验室,学生的操作技能停留在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而一些综合性的、应用性的操作没能得到很好锻炼。以应用化学专业为例,有的学校实验室仅限于四大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室,而缺少专业的实验室,应根据应用化学专业所设定的方向建立专业实验室,使学生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当然,各学校应用化学专业方向是根据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设定的,比如,青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方向设了海洋化工与制药、现代工业分析与检测技术、绿色化学与绿色产品设计三个方向,设有应用化学专业“平台实验”+“特色实验”,平台实验体现3个方向的共性是应用化学,而特色实验用来体现培养的分工和差异[1]。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积极筹措资金,根据专业方向建设专业实验室,通过专业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性型人才,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实验室的资源优化与整合,提高利用率

实验室是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基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实验室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优化资源、整合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减少对实验设备的投入、节约资金,又能减少实验用房。现代学科彼此分科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应打破实验室“分割”的现象,以教学实验室为主结合专业学科特点与建设需要进行资源重组[2],把功能相近的实验室进行整合,实现院系间的实验室合作。以河池学院为例,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制图实验16学时,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图实验16学时,这两门实验课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相差不大,假如这两个学院各自单独建设一个实验室,实验室的利用率过低,资源大大的浪费,整合为一个实验室,教学资源就能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实验室用房不足的压力。

3 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辅人员的作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很多都是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来的,实验员队伍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实验员有优秀专科毕业生留校,或者本科生毕业的学生,整体水平学历层次低,二是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比例不高,能够真正挑大梁的人员不多。三是实验员缺编严重。由于科技的发展,各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手段在不断的更新,新型的大型仪器陆续进入高校,对实验员的要求不仅仅是满足于教学,而是技术水平要相应的提高,需要掌握对大型仪器的操作及日常维护的技能。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有计划安排实验员出去学习、培训,提高实验员队伍的学历、职称,配置部分适用于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总体上提高实验员的素质,适应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的需要,充分发挥实验员在教学、科研及应用技术型人才中的作用。

4 创新管理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管理观念创新是指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打破现有的管理模式的束缚,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学校转型是培养人才模式的转变,重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实验室的管理基本上是上课时开实验室大家上课,下课了,锁门下班。这样的管理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不适应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课时间是有限的,在这个有限时间内,学生只能按老师规定的内容进行实验,但很多学生希望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解决一些在实验过程中的疑惑问题,或者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实验、做一些课题研究。因而,应该打破原来上班开门、下班关门的管理模式,增设开放实验室,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得到锻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总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次教育大调整,转型过程中实验室建设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此,要做好长远规划、统筹兼顾、保证基础、突出重点,使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及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群,赵昔慧,李志国,等.青岛大学本科应用化学专业特色方向与专业实验的确立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5(2):116-1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