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第1篇

一、在课例分析中求突破

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形成了以下几种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

1.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要求教学行为要不断改进。

2.多人同课循环。指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

3.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4.互动式观课。这是一个横向的同事互动指导活动,既不含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也不含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动指导式观课。

5.邀请式观课。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课,侧重于成果鉴定。

6.反思式观课。教师成为观察自己课堂的主人,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来实现的。

二、在自我反思中求发展

在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实践中,我们的主要策略是:

1.追踪课堂,开展“案例分析式”教研。每学期我校都以“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这样的模式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方式是:(1)教研组通过事先设定共同关注的主题,围绕主题学习理论,形成理念高地。然后切入一个课例,寻找现实与理念的差距,设计如何改进以往做法的上课计划。(2)按改进计划上课,并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共同诊断,引发两难困惑的解释、分析和思考。(3)课后再一起反省原有实际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一次上课,接着再讨论,把整个过程写成报告,如此一学期几次,逐步建立校本研修的知识库。

2.聚焦问题,进行“反思型”校本培训。“反思型”校本培训,主要从“反思的焦点”(你希望改进教学中的哪些疑难问题)―――“思考的方向”(如,有关自身素质能力问题、有关教学物质条件问题、有关教学内容问题、有关教学策略问题、有关教学评价问题等)―――“问题描述及举例”这几个方面对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自觉性。

三、在互动交流中求提升

1.与同伴互动交流。我校大力提倡教师之间开放、合作、协调、支持、共享的专业对话,以求形成教师间的合作、学习团队,达到经验分享、学术互动、专业共生的目的。

我们加强集体备课,走“集团作战”共同提高之路。我校备课以年级组(备课组)为基本组织单位,主要采取“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人人修改、注重反思”模式。具体讲,就是备前充分准备。预先让一些教学骨干进行前期研究,研读相关的参考书和各种相关材料,经过骨干教师的分析思考,向参与者提出集体备课的思考题和查阅的报刊、研读的文章篇目等,且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剖析,明确各人研读的教材重点,让有关教师认真准备。备中注重讨论,让备课充满学术争论氛围。

一是提问法。对集体备课的相关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启发大家思考,引发咨询、争论。二是讲座法。让骨干教师围绕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地做重点发言,以便开阔视野、抓住重点、把握关键、击中要害、提升思维。三是分合法。即讨论形式有分有合,这样既能提高研讨效益,又能诱发灵感思维的火花,激活思维,启迪联想。课后必须反思,反思要把课堂当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以便今后的教学改进。集体备课走出了“单兵作战”的小圈子,走向师师合作的大舞台。这样既能“优势互补”,又能“博采众长”,还为教师打开了多种教学思路。

2.与专家互动交流。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方式:聆听型―――听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学术报告或教育教学改革学术讲座,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提升素质。诊断型―――邀请专家来校,对教师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现场诊断,分析过程,理清思路,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水平。互动型―――通过网络或座谈、对话等形式,与专家就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或互动研讨。带徒型―――邀请专家对骨干教师进行带徒指导,促进他们形成教育教学特色。

3.与兄弟学校互动交流。近年来,我们采用“联片教研”的活动方式,即与本区几所平行学校进行校际间的联合。主要方式包括:(1)确立校本教研近期研究的主要问题,如,用教材教、分层教学等。(2)构建校际展示交流平台,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机会交流。(3)建立校际联合教研机构―――教研联组。(4)围绕课题研究,分工协作。如,我们把同一个研究课题,分成几个子课题由联片学校分头研究、实践,并交流研究成果。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第2篇

一、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

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活动必须同时也是研究活动;复杂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展研究,而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改善自身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提高教学技艺。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其自我意识,使教师理解在教学中的生命价值,实现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共事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事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二、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促使教师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批判性分析者、由教案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智慧的创造者。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中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教师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审视前进路上的每一个“脚印”,使自己的灵魂不再迷茫,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能得以真正落实。

2.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从同行这面镜子中深刻认识自己,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其类型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话。包括信息交换,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读书汇报,彼此交流看过的书、观点及心得体会;经验共享,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深度会谈(课改沙龙),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专题讨论(辩论、质疑、答疑),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二是协作。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在合作中不断受到启发的。教研组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反思最主要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促进教学的有效内部组织形式和教学研究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三是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要通过“老带青”、“结对子”等互相合作形式发挥积极作用,以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现象,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公开课展示,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3.专业引领。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迫切需要研究人员提供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以此丰满自己新课程理念的“双翼”。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而研究人员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处于新课程研究信息的交流中,在经验、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实施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专业引领,一是隐性的专业引领,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二是靠专家、学者及援疆教师的指导,包括学校与大学、教研机构、援建城市、内地学校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建立研究或实验基地,指导学校的教改实验和推行研究者的实验成果。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第3篇

我校的校本教研充分发挥了25名学校兼职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初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我们亲身的经历和感悟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兼职教研员是理论学习的带头者和指导者

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兼职教研员等骨干使一线教师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带头者,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二者关系的重建。带头学习理论,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及谈话渗透等方式对急需解决的专业理论、边缘理论、跨学科整合等问题进行引领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我校的兼职教研员基本上就是这样带头学习与交流指导的。

二、兼职教研员是校本培训的研究者和承担者

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兼职教研员首先要掌握研究的技巧,结合本校实际,以问题咨询、课例指导、现场示范等形式与一线教师近距离对话,才能对许多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教学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交流校本培训的基本要素、操作方式以及组织实施等技术上的指导,帮助其他教师构建新的认知途径和知识结构,从而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

三、兼职教研员是外出交流学习的领先者和踊跃者

外出交流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使教师开阔眼界,增大信息反馈量,获取许多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因此,学校首选的就是能起到领航作用的兼职教研员等骨干名师。作为兼职教研员应该踊跃报名参与,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尽快地兼职更新与提高。

四、兼职教研员是集体备课的主备者、帮助者与合作者

在我校的校本教研中,集体备课是我们的传统策略,作为备课会上的参与者,兼职教研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较高处理教材的专业水平首先当好主备者,也可以适时地自觉地去帮助其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完善备课,当好其他教师备课的帮助者和合作者,以收到教研相长、资源共享的效果。

五、兼职教研员是培养青年教师的义务者和志愿者

由于名师与教研员在专业领域的特长,使他们能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因此效果较显著。

六、兼职教研员是教学反思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在我校的校本教研中,学校教务处及教研室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常常督促备课中有反思、上课后有反思、检测后有反思等“八反思”活动。在这些反思活动中,兼职教研员是反思和研究的先行者,始终走在反思活动最前列,由于兼职教研员的反思深刻、准确、到位,带动广大教师也形成了校本教研中实事求是的良好反思氛围。

七、兼职教研员是调查分析的主持者与领航者

我校的师生调查活动和教学质量调研评估反馈工作,常常借助于教研室、年级组和学科教研组展开。但参与这些工作的主要人员仍然是学校教研室的兼职教研员。兼职教研员们工作认真,态度严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与教研活动的健康开展。他们是这项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也是自觉者和领航者。

八、兼职教研员是报告交流中的示范者与优胜者

校本教研中报告交流可以促进教师间教研相长,促进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在这些活动中,具有较强教研能力的兼职教研员等骨干教师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专业特长,以促进大家的相互学习与研讨,为青年教师等一线教师作出榜样。五年来,我校举行的“校内课题经验交流”和“课堂有效教学经验交流”等多项交流活动中,均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研员带头参加,也带动了部分青年教师在报告交流中获胜。

九、兼职教研员是优等生培养中的点拨者和探索者

在校本教研中优等生和特长生培养研究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研策略,如何提高优等生及特长生的比例应该是广大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我校的优等生和特长生培养中,广大教师多年来进行了较为广泛地探索与研究。这其中学校的兼职教研员的探索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兼职教研员是整合校本课程的开拓者和创新者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第4篇

一、集体备课概述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平等交流,积极探讨,集体研究,合作攻关,达成共识,真正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集体备课主要有两种操作模式:其一,整体提高模式,主要包括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该模式主要应用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之中,该模式有多名执教教师,目的是促进该年级该学科内所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其二,个案辅导模式,主要包括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堂跟踪、课后交流五个环节。个案辅导模式主要应用在跨年级教师的备课之中,该模式的执教教师只有一名,目的是促进主备课的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学校集体备课的实施流程

本研究所选取的×学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每个年级同一学科的执教教师大多是同一名教师,因此,×学校采用的是集体备课中的个案辅导模式,并追加了一个教后反思环节,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课堂跟踪、课后交流和教后反思六个环节。

1.个人初备

×学校每次备课选定一名特岗教师作为主备课教师,其他教师作为辅备课教师,备课内容是该主备课教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活动由教研组组长提前通知该学科全体教师在备课前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思考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教法。

主备课特岗教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包括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对学生能力和已有经验的细致分析,最后形成教学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辅备课教师在集体研讨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初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接到主备课特岗教师的教学设计后,要认真推敲,并就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辅备课教师可以通过旁注、圈点,对知识点进行解说和教学方法更换,也可以通过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一个大教学板块的变动,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对主备课特岗教师的教学设计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2.集体研讨

研讨的中心内容主要包括:先由主备课教师进行说课,围绕自身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资源利用等备课的各环节逐一讲述自己的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说课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环节。然后由辅备课教师共同研讨、集体交流,各抒己见,补充完善。最后由主备课教师根据研讨意见结果,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在研讨的过程中,还要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这是特岗教师向有经验教师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特岗教师专业入门的最佳途径。

3.二次备课

集体交流之后,主备课特岗教师综合集体的意见和建议,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整理,形成二次教学设计。

4.课堂跟踪

主备课特岗教师将二次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实践教学中。辅备课教师同时跟踪旁听,对二次教学设计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记录。

5.课后交流

在二次教学设计应用后,主备课特岗教师和辅备课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想法进行即时交流探讨。辅备课教师要指出本节课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还有哪些不足,鼓励主备课特岗教师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

6.教后反思

课后主备课特岗教师可通过反思的方式对自己做出评价,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拟定课后教学反思。反思要求在分析、总结这堂课的基础上及时修正备课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

×学校通过实施集体备课,在短期内特岗教师明显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正如访谈中一位特岗教师所言“集体备课引领着我尽快踏入了教师行业之门”。

三、集体备课对特岗教师专业入门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特岗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水平的意识

集体备课要求主备课教师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如在个人初备环节,主备课特岗教师要达到深入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板书等教学常规内容,必须明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而在特岗教师中,有部分是非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不高。因此集体备课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同时,集体备课也可以帮助师范专业毕业的特岗教师回顾已有的教育理论,温故知新。

2.有利于培养特岗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

肖川博士说过:“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在实践岗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及时地进行教学的调控,矫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教统一。在集体备课各个环节中,特岗教师都要及时做出相应的反思:在初备阶段,主要是对自己个人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在集体研讨阶段,在集体讨论、交流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重新审视,并根据集体的意见做出修正和完善;在课后交流阶段,对自己教学方案实施后的教师集体的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进行再审视。及时的自我反思,有利于提高特岗教师的教学水平。

3.有利于培养特岗教师的科研能力

集体备课实际上就是一种如何完善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由于集体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认识上的结晶,这种认识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中主要是挖掘主备课特岗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并设法予以解决,这就要求主备课特岗教师要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学习和研究。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提高特岗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逐渐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学的实践者,而且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学的研究者。因此,集体备课有利于培养特岗教师科研的意识。

4.有利于培养特岗教师的合作精神

集体备课,是一个集体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综合学习活动。因此集体备课还有助于形成特岗教师的合作意识。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教师主体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119-02

如果要给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做个标签的话,“变革”将是其中最醒目的一个。在教育领域,各种变革、改革更是如火如荼。如何才能在如此不确定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正如卢乃桂所言:“在诸多教育改革和学校变革的政策与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成为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样,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只有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永立潮头,甚至成为变革的引领者。那么,针对农村英语教师这一群体该如何进行自我修炼,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呢?

笔者将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归纳为主体因素――教师自身发展的意识和需要,客观环境――来自于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国家相应的政策保障两个方面。内因是关键,教师的发展,起决定性的是作为主体的教师本人。所以笔者将从教师主体角度来思考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基于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依据现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可操作性及现实可能性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立主体自主发展的观念,提高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

1.学习相关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通过在职培训、校本培训、专家讲座及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理念,掌握进行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从自身实际出发,规划自己的发展。可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短期(一年内)、中期(三至五年)、长期(五至十年)的专业发展目标。在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后,制定出行动方案。

2.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并自觉积极学习。

在人类社会进入终身学习的今天,英语教师要培养引导学生取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自己就应该首先具备终身发展的自觉性。由于英语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使用英语又是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相互交流,使得英语教师永远都面对着一门“发展性”的学科。为此,英语教师要提高“自我发展”的自觉性,自觉地去寻找学习机会,成为一个“自我学习引领者”(self-directed learner),以适应英语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

3.主动反思,养成自觉的反思习惯。

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而教师也是通过在专业活动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反思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加合理。M.J Wallance认为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而教学实践与循环反思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了教师发展的过程。

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反思问题上存在反思时间、内容上的不足,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其次,应该对农村英语教学理念、新教材与农村英语教学实际的适切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从而也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反思活动可以是个人独自的行为,也可以是集体互动的行为,既可以独立的进行,也可以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更加自觉有效地进行。在平时的教学中,行之有效且简便易行的反思方法有:

(1)反思日志

即教师就自己的课堂实践的某些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这是最直接、最简易的反思方式。鉴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张的现实,反思日志在时间上没有必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可以一日一记、几日一记、一周一记,考虑到英语教学的特点,也可以在一个单元甚至是一个话题的学习结束以后进行。从形式上来讲,反思日志可以不拘一格,教师可以依据个人的喜好和习惯自行选择。常见的形式有:评点式,在教案各个栏目相应的位置,针对实施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言简意赅评述和批注;提纲式,比较全面的评价教学实践中的成败与得失,经过慎重的分析而提纲挈领地列举出;随笔式,把教育教学中最典型的、最需要探讨的时间集中起来,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炼,进而写出个人的感想和认识,形成完整的文章。

教学日志贵在坚持,不在话语多少,关键要养成这么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农村地区使用数码摄像机进行课堂实录,也是一条很好的反思方式。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录像、录音的观看、倾听,最初教师关注的可能只是自己的教学仪态和声音等外在的内容,但是搁置一周或更长时间,重新观看欣赏时,教师所关注的就会转移到更深层次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策略问题上,如此反复,教师会在不断的思索、推敲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这是最为简便易行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或课后10分钟的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简短的交谈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意见和感受,及时调整补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4)发表网络博客

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个人博客,写心得,记感受,这样既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其他老师互相交流,博采众家之长。另外,这种方式更加活泼有趣,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成长进步,也能更持久。

二、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专业发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提高自身素质。

合作与交往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合作交往。

1.教师间的合作与交往

教研组或备课组,是教师经常性活动的专业小区,是教师行为的最直接环境,也是教师专业活动中微观的心理环境。教研组或年级组的集体修养水平构成教师关系状况和心理气氛。

具体到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应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师间的合作与交往,有效发挥基层教研组织的引领作用。

(1)校本教研

由于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的推动,校本教研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里得到应用。在笔者看来校本教研应该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作为选题范围,以本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互动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结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改变学校的实际情况的活动中。中学英语教师是处于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于一线的中英语教学最具有发言权的知情者,同时他们也是英语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英语教师的角色不应仅仅停留在知情者与消费者的层次,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而对一线教学的耳熟能详就是他们具有了从事英语校本研究的优势。对一线的英语教师而言,要积极的参加到由本校教研组负责建立的课题中,教师形成合作课题或子课题,经过教师的反思与研究,探究所遇到的问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

(2)集体备课

可以在本学科组内进行,也可以在本年级组内进行。时间安排上以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为宜,固定或灵活的备课地点,有教研组的成员轮流主持或有选出备课组长由其负责,并且要有学校教研室具体负责的教研员参加,做好每次教研活动的记录与整理。一般而言,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课题――个人自备――集中议题――专人整理――反复修改――共同使用。具体而言,个人自备要突出重点,不仅要设计好教学方案,还要写好教学心得与反思,阐述自己设计的理由与意图,列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以供大家讨论;集中议题要充分体现出“议”,可以采用“问――说――议”相结合的动态形式,大家在激烈的讨论与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集体议课后还要落实专门的人员进行整理,提出不同的方案,并在整理的方案处留出空白,做个性化的修改。整理后的教案还要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修改。

(3)合作(互换)上课

即同一学科组集体研究备好一节课,并做出明确的分工,相互协作在同一个班级上课。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同一堂课内领略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这也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示和同学科教师的竞技的机会。交换上课是在同教研组内,就同一节课,组内教师交换班级上课,使教师体验不同班级上课的感受。这种方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交换上课也适用于“师徒传帮带”或教学能手上的引路课。

2.教师与校外专家学者的引领与合作

由于教师同事间交流的同质性特征较强,仅仅是同一层次的互助与横向的交流,而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纵向引领,就有可能导致横向交流囿于相同水平的反复,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在农村地区,由于学习资源与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专家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丰富的体验和实践知识,蕴藏着许多的教育智慧和经验,如何将自己的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或者说将自己的感性的体验理性化,使之能成为与人共享的资源,对广大普通的教师而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良好习惯,还应有专家的引领和提升。

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有:

(1)合作研究

即专业研究人员进入学校,观察教师的教育活动并与教师一起“交谈”有关的教育问题,比如听课、评课、专题讨论等。并细心观察学校尤其是教室里发生的“教育问题”。交谈是合作研究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合作研究中的交谈重视专业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提问、相互交流,双方实现互动互补。而不是由研究人员单向的灌输式的讲解,权威式的,独自的“引领”。

(2)学术专题报告

主要是针对教师平时最关注或最困惑的话题,如任务型教学如何开展,怎样对学生实行有效的测试,整体阅读、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等,相关的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就上述问题举办学术专题报告,使得教师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方针政策,了解教育发展的、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

(3)教学现场指导

这也是最有效的、最受教师欢迎的一种形式。专家或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对教学进行“临床指导”,这对教师的帮助是最大的。

(4)课例教研

即以一个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的教学研究,是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展开的一系列研讨。提供研讨的课例不是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罗列和展示,不是优质课观摩,也不是应付评比、评估的“作秀”课,而是课前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引发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进行深度思考的教学课例。“课例”教研模式的重点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及其情境的变化来引导教师通过研究提升专业水平。

总之,只有具有高度自我发展意识的教师,才能够清醒地看到自身专业发展的不足,从而产生对更高水平、更完善状态的企望和追求。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主动地在探索创新中改变自己,实现自我发展的超越。在不断地自我修炼和广泛地合作交流中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完善,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卢乃桂、钟亚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7(3)

2 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郑金洲.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 曾爱华.课例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J].江西教育,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