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程流程

体育课程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程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课程流程

体育课程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 业务流程 校企合作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要求各地各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推进"校企合一"、鼓励"前厂(店)后校"或"前校后厂(店)",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必然以专业建设为先导,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而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职业教育活动的灵魂,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我校物流专业作为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物流职业人才为目标,依托交通行业、港口物流和海尔广西备件物流中心优势,根据企业用人标准、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培养生产一线实用型人才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专业教学骨干组成的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认真分析生产一线物流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模块。根据物流相关行业企业需求情况,学校和企业共同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具体的职业分析;根据职业岗位对物流专业人才的任职要求,确定工作任务和典型业务流程,形成专业课程单元和相关的课程标准,选取和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能较好地

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技能要求的基于典型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做中学,学中做,做、学融为一体"的原则进行构建。

图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二、基于典型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1、物流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2011年人才需求统计分析,物流人才已进入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列,从高端的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到中层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及基层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物流业高中低端人才全面紧缺。而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对外承诺,在未来短短几年中,我国将全面开放运输、货运及其他物流服务。

随着环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深入,东盟各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南宁、钦州、凭祥等物流园区陆续投入运营,广西物流行业呈现迅猛发展趋势,物流调度、仓储管理、订单处理、货运等一线岗位需求旺盛。截至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总量约为62300人,据测算,"十二五"期间,仅北部湾经济区就急需物流操作管理人员9.58万人,而整个广西物流人才的总需求将达到15万人左右,主要是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一线管理人员匮乏。其人才的需求方向为:港口规划建设与管理、仓储管理、货物运输与、物流配送等专业技术人才;熟悉进出口加工贸易、报关通关的专业人才;展示、展览、交易以及相关咨询、技术培训和物流服务等专业人才。

2、物流专业定位

通过对区内外物流相关企业调研分析,在明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群(岗位群)、业务范围、岗位能力要求的同时,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 面向物流行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和物流管理能力的生产、流通、服务一线操作员和基层管理员,主要从事运输业务、仓储与配送业务、物流营销业务、国际贸易业务、商品储运、客户服务管理、采购、仓库管理(保管、理货、进出库)等工作。

3、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根据物流相关行业企业需求和毕业生职业岗位工作情况,确定物流专业工作项目,及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分析完成对应岗位工作任务、业务流程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见下图示2。

图示2 物流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4、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基于典型业务流程"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课程对接岗位为切入点,学校与企业行家共同对物流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课程标准进行修改,建立基于物流岗位能力对应业务流程的实训项目,整合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实训实习等课程内容,编写专业实训指导书,形成物流业务流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

图3 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过程

5、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建立模块化课程的学习体系

在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物流企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分析,将物流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其中,基础能力模块与专业核心技能模块是必修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是选修模块。

"基于典型物流业务流程"的模块化学习课程体系见下图4。

图2 "基于典型物流业务流程"课程体系

基础能力模块(含专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安排在第一学年,主要是为专业实训打下基础;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安排在第二年,主要是物流6大流程综合实训,同时渗透职业能力拓展模块。

6、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

依托交通行业优势、海尔备件物流中心和港口码头的便利,由5-8名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小组,根据物流行业人才需求与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研分析,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和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岗位对接课程、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完成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配合优质核心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制相应的配套实训指导书和课件,使教材内容更符合岗位技能的要求。

以《仓储与配送作业实务》为例,说明教材开发流程见下图5。

图5 教材开发流程图

7、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物流专业教学特点,构建"任务驱动、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实施以岗位教学、场景模拟教学为主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1)优化教学环境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环境:

①进一步深化与海尔备件物流中心的合作,通过对海尔备件物流中心与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环境的优化,完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②建立融货品采购、进出单据处理、记账、理货上架、标签、盘点、POS机的运用于一体的超市实训环境,使教学突出实践性与实效性。在训练学生体验超市物流流程的同时,熟悉各工作环节的岗位要求和职责,掌握基本的工作技巧和成本控制的意义,学会基本的物品采购、销售、仓库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

(2)改革教学方式

根据广西物流产业及地方龙头企业的岗位标准,针对"基于典型物流业务流程"课程体系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借助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载体,结合3D物流模拟系统,有效地运用新技术实施岗位教学、场景模拟教学等方法,实现教学课程模块化、技能训练流程化、综合实训岗位化、教学手段信息化。

8、评价模式改革

以"素质、能力、技能"为核心,以技能考核为主要评价方式,突出能力本位,着力构建"三化"的评价模式。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改革原来校内单一的评价模式,建立由学校(教师、实训指导人员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实训教学主要由学校和企业骨干负责、学生顶岗实习主要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负责评价,真正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内容科学化

评价内容参照物流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将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实训教学主要从学生实训表现、实训态度、操作规范与操作水平、实训效果、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主要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敬业精神、胜任岗位、职业素养的情况等进行评价,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评价结果过程化

改革传统评价模式,实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过程监控与形成性评价,做到考评结果过程化,推动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同时,通过组织物流技能大赛,实施赛评合一的评价模式,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目标。

9、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1)参与《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立项》及相关工作,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构建仿真教学和模拟教学平台,与企业合作开发与建设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将专业教学方案、4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案、实训指导书、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视频、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图片、企业项目与企业案例等资源进行共享,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与形式。

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是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从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业务流程为载体,通过对物流行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把握专业人才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这一主线,按照岗位行动领域和工作流程,整合教材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单元,创设教学情景和学习环境,加强实践环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符合中职教育规律,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燕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年(2).

体育课程流程范文第2篇

1.1留学生体育课程定位不够准确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定位不够准确主要体现在:一、体育课程功能定位模糊。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留学生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尚不能明确地知道体育课程对于留学生的具体作用和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楚。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是什么?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树立怎样的价值取向不是很明晰。体育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它是体育课程建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体育课程目标定位模糊会造成体育课程建设的无序与混乱,同时,也会使课程目标与留学生体育学习现实需要脱节,很难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

1.2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比较单调,主要体现在:一、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的武术套路(包括长拳、太极拳、刀术、剑术、棍术、导引)、散打术以及气功为主,并没有过多地将时尚体育内容设置其中,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留学生对多元体育文化的现实需求。二、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留学生课余体育内容主要以体育欣赏、现代舞蹈、体育艺术等为主。而现实中来自五湖四海,对体育文化有不同层次需求的留学生,他们需要的是丰富的教学内容。他们既有体育实践的需要,同时,也有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因此,单调的体育课程内容既不能有效满足留学生体育实践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他们对体育文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会使他们对体育课程学习产生厌倦。

1.3留学生体育课程规范管理缺乏

体育课程管理是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体育课程管理会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将难以保证。我国高校留学生分布很不均衡,一些高校留学生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人数差异较大,这给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带来难度。我国一些高校暴露出留学生体育课程规范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不规范,体育课程教学监管不到位、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以及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不科学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管理不到位。

1.4留学生体育课程发展指向不明

我国每年有约30万左右的来华留学生要接受体育课程的学习。这对于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如何通过体育课程建设,让更多的留学生了解、接受和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挑战在于如何建设留学生体育课程,满足庞大留学生群体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求。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既要把握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同时还要顺应国际教育的新潮流。当前,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思路不明确,主要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课程开设内容,观念陈旧、视野不够宽广,缺乏前瞻性和全球化视野,不适合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多样性发展。

2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困惑

2.1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的差异化不好体现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高体能水平和环境适应能力,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让他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和我国高校学生体育课程目标有相似的地方,但因学生的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其体育课程目标也应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相似的体育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促进其身心以及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其留学生体育课程目标还应包括加深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了解,从而使身心得到陶冶,促进地域以及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但是,这些差异化的体育课程目标如何体现并具体实施?是当前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困惑。

2.2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不好把握

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合理性不好把握,主要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留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现实中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学习锻炼需求会有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就留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调研,留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不仅仅是我国的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他们还对国际流行的体育时尚项目感兴趣,比如:棒球、垒球、飞盘、橄榄球等项目。如此以来,丰富的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不应局限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但是,每个接受留学生的高校体育教育条件不同,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合理把握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就比较困难。

2.3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不好确定

我国高校留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体质差异较大,各自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十分广泛。在这样的前提下构建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困难较大。主要体现在:是以体育学习过程评价为主?还是以体育学习结果评价为主?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是以定性评价为主?还是以定量评价为主?这些评价方式如何体现尊重留学生的体质差异、文化差异等。西方国家体育教学倡导的是自由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而我国体育教学则是“填鸭式”教学,在规定的框架和模式下开展。基于此,更不好构建科学合理的留学生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3我国留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3.1明确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目的以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切实增强他们的体质水平,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留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使他们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体育文化,使体育课程成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体育教师组织留学生参与各种运动项目体育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留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留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体育生活方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要树立以学生参与性、锻炼过程为主,以运动技术、技能训练为辅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愉悦留学生的身心、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文化交流、促进留学生心理健康。

3.2完善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就是要以纲要形式编写留学生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并以指导性文件形式规范和约束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与管理。各高校应编写《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留学生体育课的性质、目的及基本任务。各高校要制定留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确定体育课程授课对象和课程内容。例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确定、学制和学时安排等。体育课的类型要明确,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要构建留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在课程考试内容、学习成绩评定计算方法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并具有可操作性。要认真选编体育教学内容,吸收体育学科领域新知识,及时补充、更新教材内容,选择正规权威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留学生体育教材。

3.3不断丰富留学生体育课程内容

我国高校留学生体育课程设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课程内容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内容的竞技性与健身性相结合、内容的传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体育课程内容只有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才能满足留学生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求。因此,新时期,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就是要不断创新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首先,从广大留学生的体育兴趣出发,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内容设置主要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兼顾考虑流行体育项目。其次,要为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体育课内容“菜单”。比如: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类;时尚体育项目类;身体素质拓展项目类等,让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自由选择。最后,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来满足不同体质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地域学生的多元化体育学习需求。

3.4明确留学生体育课程发展方向

体育课程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考试改革

课程考试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同时又具有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和反馈与激励的作用。因此,考试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确定考试的内容与方法,正确发挥考试的功能,既关系到课程教学的质量,又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我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数学目标,既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又不同于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它要求在兼顾学生理论基础之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针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工程流体力学》,我们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课程考核方式方面的改革探索。

通过《工程流体力学》的学习,学生应熟悉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水力计算方法,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工作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该课程对学生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普遍反映难学。这不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乃至日后工作都造成较大影响,而且使期末考试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而且需要对课程考试进行改革,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一、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

1.考试方法单一

该课程以期末笔试考卷作为主要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最多是将平时上课的考勤记录纳入考核成绩当中。单一的笔试试卷的弊端是机械死板,强调对基本概念与原理记忆的考核,忽视了对应用能力的考核。学生习惯了教师考前划重点,突击复习的备考模式,基本靠死记硬背获得高分,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根本没有理解,更不可能有综合应用的能力。

2.考试内容单薄

教材是教师命题的主要范围,教材以外的知识往往被排斥在命题范围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主,在考试内容上仍依赖教材,不出学生没见过的题目,必然会使学考分离,也扼杀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试形式固定

期末的考试形式无非闭卷与开卷两种,但《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只以一种形式进行考试,必然会缺失对课程某种能力的掌握程度的考核,考查得不全面。

二、改革考试方式的研究

1.增加实践环节考核

考试不应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传授的基本知识理论,可根据课程与专业特点,增设课程实践动手环节,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将部分章节留给学生自学,查阅资料,撰写报告,比如孔口与管嘴的出流问题,教师适当引入研究方法,提出某工程应用要求,由同学自学完成各种管嘴的分析、计算,提出应用策略。

2.丰富期末考试内容

对于期末试题的内容,不再拘泥于教材,更贴近于日常生活。例如问答题中有这样的题目: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试用伯努利定律解释其中的道理。再如选择题:当陨星在天空中下坠时,其划过的白线是什么?备选答案有流线、迹线、等势线、等流函数线。以上两道题新颖生动,比单纯地考查伯努利定律和流线与迹线的概念更具有创造性,更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内容上也应适当体现油气储运的专业性,比如可以在拱顶罐模型上考查静力学基本公式的应用,在输油管线上考查水头损失的计算,等等。

3.完善期末成绩评定

考核总成绩中适当比例计入期末试卷成绩、小测试成绩、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课后作业、课前提问、平时出勤成绩,综合评定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只占50%,其他五部分各占10%。对于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闭卷形式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题型可以是填空、判断、选择、问答和简单计算。通过开卷形式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可为一些综合性的计算题和分析题,如:简单管网的计算、简单管网系统运行工况的分析等。对学生容易不认真对待的作业和出勤两项,做出详细的规定。在课后作业方面,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次作业。如果发现作业雷同,此次成绩记为0分。每缺交1次作业,直接扣3分;缺交3次作业,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在出勤方面,缺席1次,直接扣3分;缺席3次以上,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多元化全方位地评定学习成绩,不但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保证公平公正性,降低考试的功利性。

三、考试改革的实施与探索

新的考试方式在油气储运09级与10级实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上课无人缺席,同时杜绝了不交作业及抄袭作业的现象。(2)学习热情高,效果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善于思考,与教师的知识探讨增加。学生普遍反映对于流体力学知识的掌握扎实全面,在日后专业课的学习中受益匪浅。(3)整体成绩与08级对比有所提高,及格率升高,优秀率升高。

新的考试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增大教师的工作量,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多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考试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所以在已尝试的考核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充实完善,使《工程流体力学》的考试更能促进学生平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的优与劣,并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程远鹏,白羽.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08,210.

体育课程流程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d by Work Process

CHEN Xuan, GUO Yue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listic operating post and the structure of ability and knowledge needed, we structure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can improve the carrier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Operating post,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urriculum system

1 高职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

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掌握国际物流与货运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国际货代操作管理、国际商务单证制作、报关与报检、国际货运保险与理赔、国际货物运输管理与规划、仓储管理等工作岗位能力以及初步具备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 国际物流岗位群的素质和要求分析

通过大量走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的地方物流企业,我们对国际物流管理岗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共100份,调查结果显示,国际物流岗位群主要包括:销售业务员(95%);海运客服(72%);空运客服(43%);海运操作(85%);空运操作(52%);报关报检员(60%);制单员(75%);仓库管理员(87%);堆场操作员(87%);等等。除此之外,调查还显示了对于求职者的学历、英语能力、计算机办公能力、外贸业务能力以及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资格证书等方面的要求。

3 国际物流岗位群对应的能力与知识结构

3.1 能力结构

(1)市场营销能力。能进行国际物流市场营销,开展物流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揽货、业务销售,并能进行销售合同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

(2)英语应用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口语,并能操作国际货代、报关报检英文单证。

(3)信息处理能力。能熟练操作国际货代软件、报关报检等软件,熟悉物流信息和技术平台,掌握EDI/GPS/RFID等技术。

(4)物流规划能力。具备设定初级的物流运作,能够确定物流网络合理的空间布局方案。

(5)运输控制能力。能够完成国际物流运输路线的确定、运输工具的选择,特种运输的处理方式,集装箱堆场管理的能力。

(6)库存管理能力。能够对商品进行出入库操作,分拣、包装、做好库位分配,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

(7)报关报检能力。具备正确缮制报关单、报检单的能力,并熟悉各种货物报关流程,并能配合海关查验,缴税和放行。

(8)国际货代能力。能够完成整箱或拼箱货的管理,办理海运租船订舱、航空订舱配舱、单据准备、货物交接发运以及码头的调度和配载工作。

(9)公关与应急能力。能够巩固、维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和组织形象,随时应对国际物流业务中的各种突发事件,保持客户持久满意度。

3.2 知识机构

(1)市场营销与物流基础知识。掌握物流营销知识,对物流市场施加作用和影响,促成潜在客户转化为现实客户,满足客户各种物流需要。

(2)国际贸易及单证知识。了解国际贸易操作实务与国际结算知识、充分掌握国际物流业务中涉及的运输合同和单证。

(3)国际货代及通关知识。掌握国际货物海运、空运和多式联运流程,熟知国际贸易运输的重要海运港口和航线以及海关法规。

(4)仓储、配送知识。了解商品出入库知识和仓库合理化的措施,掌握商品流通加工、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知识。

(5)物流信息管理知识。掌握物流信息系统(LIS)管理知识,熟悉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储存、传输、整理的各种手段。

(6)公共关系与应急处理知识。具备基础公关知识,了解国际物流企业的行为主体和功能,具备敏锐的应急管理意识和综合应急管理方法。

(7)国际物流地理知识。掌握国内外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地理和经济,了解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相结合等方面的内容。

4 构建基于工作岗位流程的国际物流课程体系

4.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模块设计专业骨干课程,合并有关课程并适度增加课时量。如模块②可以设计“进出口贸易(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08页)操作实务”课程,涵盖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模块③可以设计为“报关报检综合实务”,根据办理报关报检手续的相似性,让学生触类旁通,区别对待。报关英语、货代英语可以合并为“国际物流综合英语”课程,集装箱运输管理与国际多式联运可以合并为“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课程。

表1模块化课程体系表

4.2 增加专业技能课和职业素质选修课

现代国际物流需要复合化人才,可增加 “物流市场营销”、“港口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应急管理学”等课程作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课或职业素质选修课。

4.3 增加实训课程

在原有 “国际物流企业认知”和“ERP”实训课程的基础上,再购买最新版本实训软件,增加“国际货代实训”、“报关报检实训”、“外贸单证实训”、“国际运输与保险实训”、“国际物流综合实训”项目,并在校外实训基地开设“国际物流顶岗实训”。

4.4 调整课程时间

课程的安排时间要考虑到各课程的内在联系和学生考证之间的关系。如“进出口贸易操作实务”可安排在第一学期,为学生打好基础,“国际货代实务”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报关报检实务”要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方便学生报考“国际货代员”、“报关员”资格证书。

4.5 选择适用教材

目前市场上优秀的国际物流教材还不是很多,可依据国际物流工作岗位流程自编教材进行教学。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应选择基于这一思路编写的 “十二五”高职规划教材。

上述课程体系注重职业素养综合培养,强化了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通过上述课程体系整合,已基本构建起基于工作岗位流程的高职国际物流课程体系。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项目:《基于工作岗位流程的高职国际物流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JXJG-09-33-6,主持人:郭跃;课题参与人:陈旋、汤健、刘锋华、严茂辉

参考文献

[1]张智慧.试论《国际物流》课程教学改革[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王贵斌,靳荣利,高芳.国际物流岗位群分析及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体育课程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博雅汉语》:案例分析;案例描述

一、主题描述

当前,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的流行于课堂教学,很多教师都喜欢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老师比较直观的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老师也大大的避免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板书设计教学。由此看来,多媒体教学确实方便、快捷。我认为,一味像这样教书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真正的老师应该承担起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老师应该有一中高度的务实精神,成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当然,我也不是要完全否认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应该用于课堂教学,但多媒体并不等于整个课堂教学。

据有经验的教育专家们的再三呼吁。老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该认真的考虑一下是否这堂课要是用到多媒体,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如何设计多媒体,多媒体在整个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一系列问题。该案例的课文选自高级综合《博雅汉语》,针对留学生高级班来进行教学,课文的题目是《一诺千金》。

二、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观摩课,授课老师是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某某某老师,听课的人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高级四班的外国留学生,一部分是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09级和2010级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本次上课的时间是90分钟。

老师首先和同学们问好,然后进入今天的正题,老师面对全班同学问:“承诺’、‘言而有信’的近义词是什么?有哪些近义词?”要求同学们发挥想象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刚开始时,同学们一言不发,只有一名同学能勉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见这位同学是对课文进行过预习的。那位同学的回答是‘讲信用’,老师接着又进一步引导要用一个成语来进行概括,同学还是不能顺利的回答出来,经过老师的再三提醒,终于引出今天的正题“一诺千金”。老师再引出今天的正题后,对刚刚积极回答问题的那位同学进行表扬,同时也向其余同学询问他们课前预习课文的情况,从刚刚的几分钟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其他同学肯定没有预习课文。接下来老师向同学们呈现幻灯片,第一张幻灯片的内容是课文的标题:第三课——一诺千金。因为刚刚的导入已经涉及到这篇课文的名称了,所以老师就快速的进入到本文的生字词的讲解,本篇文章的生字词比较多,老师对它们进行了一一讲解。在讲解生字词的过程中,老师都把课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用幻灯片来呈现,有时会点名让一些同学对它们进行造句,对一些比较难懂的、比较抽象的生字词,老师会在幻灯片上配以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同学们方便理解。就比如老师在讲解‘蹒跚’这个词的时候,老师首先是纠正同学们的发音,发音纠正完以后就让同学们造句,有些同学造句出现了问题,就说明了他们对‘蹒跚’这个词语不了解,老师就通过图片来加强同学们对该词语的理解。图片上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画面:‘应该老人住这一拐杖正在一瘸一拐的慢慢行走。’像那样的一个过程就是‘蹒跚’了,顿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明白了蹒跚这个词,并且可能会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很难忘记。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讲授,尽管老师在执行着她的教学任务,但我们始终都不能肯定她的教学效果。从学生们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班大概有十名同学左右,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同学很少很少,几乎从上课开始到结束都是按一位同学在回答问题,那么,其他的同学呢?为什么不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呢?经过我的分析,我发现了是因为老师没有很好的发挥出老师的作用,去引导学生学习。老师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都是盯着幻灯片给同学们上课,她也没顾及到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只管自己一人在那里唱独角戏。原因在哪?毫无疑问,幻灯片在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效率。

三、案例分析

1、该案例的优点:

(1)刚开始的导入做得比较好,时间也把握的好,遵循了教学有效性的导入原则,差不多用了2分钟左右进行导入,老师设计问题设计得很巧妙,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那只是昙花一现,很快课堂的气氛又沉闷下去了,只有个别同学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原因是什么呢?可能就是课程量大,学生难以接受这么多生字词,其次可能就是幻灯片在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本来教授生字词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就比较枯燥,老师还尽量讲解很多生字词,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当前的学习状况。(2)图文并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再现性、可控性、强大的交互,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这次观摩课中我们发现老师用意是好的,但她没有弄清楚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她只是一味的在讲她的生字词,没有调动学生这个主体学习积极性。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幻灯片发挥了一个最好的效果就是在对那些比较抽象的词语讲解时,能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和理解难度。就比如老师给他们将‘蹒跚’一词时,幻灯片此时就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2、该案例的缺点

(1)从这次观摩课中,我觉得老师在处理生字词的教学上是存在问题的,她没有正确的来思考如何教对学生的的帮助会大一些,我所看到的好像是她在完成她的任务一样进行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有三条有效性的教学原则:第一,有效果。第二,有效益。第三,有效率,根据这三条原则,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根本就没有本着这三条原则来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在这次的观摩课中,我们没有看到老师有任何新颖的东西交给学生:从学生那里,我们看到的也只是学生在被动的学习。因此,我认为老师既然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就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做到让学生喜爱和尊敬,这样才能反映出老师的价值和意义。

(2)老师的教学完全用多媒体取代了纸质的课本。从这次观摩课中,我发现老师自始至终都没有叫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看第几页等等,她完全是把全部时间和全部精力都依赖于多媒体上,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教学行为,课本是学生学习

的重要载体,“圈点”和“批注”又是汉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而课本无疑为学生的记写提供了最为适宜的活动空间,老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反而以多媒体替代了学生应有的记写活动,形成了一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畸形课堂模式,甚至削弱和剥夺了学生借助教科书书写的权利,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书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还会严重地让学生们增加书写错别字的次数。

(3)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老师课堂的提问比较少,原因是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老师只光顾着把教学内容讲给学生,至于学生学会了没有老师从没有想过,老师就不停的向同学们展示幻灯片,直到两节课结束了老师还没有讲完生字词。

四、建议

1、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备课,既顾及到优秀的学生,又要顾及到不优秀的学生,做到兼顾学生们的群体差异。

老师这种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完全就是把每一个学生都认为是优秀的学生,而结果并不是这样,从整个课堂的气氛就可以看出,只有个别同学经常发言,其他学生都是被动的在听、在学习。

2、控制幻灯片的张数,做到恰当使用多媒体。

老师认为这堂课有必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应该控制幻灯片的张数,而不是无节制的在那里只顾播放幻灯片,忽视了学生的存在,这样很容易造成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的局面,所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幻灯片的张数,以6-7张为宜,而且每一张幻灯片的技术要做到精炼,要充分考虑到对留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不要过分追求幻灯片的图像效果,以免汉语课变成了美术课或者是艺术欣赏课。

3、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有适当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