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校企项目结合 电气自动化 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419;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GB2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8-01
在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对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民办高校转型与校企项目结合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气化专业与企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对应性。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以校企项目与学校实践课程多元结合为基础,根据企业项目的需要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和深度,真正形成“产教结合、以产促教”的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1.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现状
电气自动化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当前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状况如下:(1)实践教学设备是购置厂家生产的成品实验装置,而这些设备功能单一,只能进行“简单验证或非真实器件模拟”的实验,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技能训练要求达不到。(2)电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一个项目的全周期开发包括:设计、制造、施工、编程、调试、维护等,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实践内容与工程实践相差甚远。(3)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缺乏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相关实践知识,实践的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体现。
2.校企项目结合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校企项目结合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从实践教学设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做到“产教结合、以产促教”的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实践教学设备
解决实践教学设备可以从实践教学场地入手,校企合作建设的实践场所分为校内共建实践场所和校外实践场所。校内实践场所主要针对专业基础课及理论性强的课程,重点为后期实现整个项目的教学打下基础,校外实训场所分为一般见习性实训场所和实践技能顶岗场所。通过对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践教学设备落后、一些具有工程性的实验无法开展的实际问题。
2.2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以一个项目的全周期进行开发,包括:设计、制造、施工、编程、调试、维护等。具体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掌握生产过程的工艺性能及被测参数的测量方法,以及被控对象动态、静态特性,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第二阶段,进一步掌握相关硬件知识;第三阶段,学习系统设计的软件;第四阶段:学习一个完整项目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如控制电路、操作面板等),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管理、监控程序及应用程序的设计)系统的调试及实验。把整个项目开发中的图纸、程序等有机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学习与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3实践教学师资
师资方面,采用校内、校外教师结合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才负责专业课程的讲授和实训指导,并外聘为专业的讲师,保障校外教学的正常有序,并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对于校内教师通过企业学习熟悉并拓展了专业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找到教学与企业实践环节上的差别,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向,认识到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明确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通过企业学习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4 实践教学考核
实践课程考核,以具有一定工程性的项目为主,考核评分以项目设计全周期开发过程为主要情况作为评分依据。
3.结束语
民办高校转型与校企项目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整个项目全周期开发为基础,以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实现职业性和实践性,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达到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智林: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第128-129页.
[2]邓海鹰,施华,龙艳红,等.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8):208-209.
[3]马书英,刘晓宁: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测绘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期,第89-91页.
[4]张秦伟.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育,2014(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控制系统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1 引言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始终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国内GDP总值也不断地创造新高,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扶持和发展,我国在电气自动化等高新领域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电气自动化在众多技术领域中充当了指挥者的角色,成为高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关键。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在自动化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减少了劳动力的成本和劳动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同时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发展起步较晚,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信息具有集成化这个特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可以对所控制的信息做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管理和拓展,在纵向方面,企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该系统对下属部门,如财会、人力、技术等部门,进行实时数据的提取和存储,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解决,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困难,方便了企事业单位及时有效的掌握各种有效信息。在横向方面,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对其控制的自动化设施和相应的技术起到了提升促进的作用,模糊了原有的固定界限,完善了结构软件和通信能力。
其次,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所使用的语言具有标准化的特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发展至今,其已发展成为以人机界面为主流,以Windows NT和IE为标准语言规范的技术。语言的标准化为整个工程控制系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得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更加的容易。正是因为其方便灵活的这个特点,它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新用户所接受。
再次,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监控方式具有集中化的特点。由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所有的功能都放在同一个处理器之中,这就造成了大量信息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在此,处理器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过量的信息,便会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的运行速度降低。集中化监控的联闭锁所采用的都是硬接线,而且反复接线所造成的系统杂乱会造成整个系统控制性降低。
3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未来趋势
3.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统一标准化
这里所指统一标准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管理的标准化和接口的标准化。在未来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满足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将开发系统与运行系统分离,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标准化管理不仅可以保证通信数据的传输流畅而且保障了控制元级件到办公室环境间自动化的整体通信。对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系统的接口建立PC系统的标准化接口,确保了软硬件数据交换和通讯过程中产生的难题。
3.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化
要想提升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必须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对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将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主要是低端的产品,已经不适应我国日渐繁荣的市场局面,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相关生产和维护技术人员应该尽快打开思路,打开科技创新格局,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3.3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市场产业化
一个产品的价值最终会落到市场上去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也不例外,该控制系统要想实现大发展不仅仅需要在科学技术上有所革新有所创造,还必须要保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在合理配置资源的情况下,努力与市场接轨,研发出能够在市场中有足够竞争力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
3.4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生产安全化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决定着用户对产品的可用性与满意度。在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可能就是该系统的安全性能,不仅仅是控制系统的安全,还包含在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从硬件设备到软件设备,从工厂的设施层到网络层,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全与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与研究。
3.5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操作人员的技能专业化
在整个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研发、安装和使用的环节,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对操作和使用人员的相关培训。在将来,必须在一开始便让他们熟悉整个流程,不仅仅需要让他们知道如何操作,还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么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真正准确地掌握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和操作技能以及维修保养的相关知识,提高系统的利用效率。
4 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议与展望
电气自动化的高速发展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企业的关注,电气自动化水平越高,人类智能化水平就越先进,因此,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事关重大,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它的进一步合理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与全球数字化系统相互结合。这项技术可以将以全球数字化为依托的大量高分辨率、实时的、多维动态的数据导入到这个系统中,再将之与网络结合,形成一种无处不在的体系。
第二,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生产研发企业与相关高校之间的合作。将企业与高校形成一种互助的形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平台和科研优势,对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研发改善,高校可以借助企业这个实践平台,走进企业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互帮互助,共同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和教学方案,加快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升级换代。
第三、创新现场总线技术,节省系统成本。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所采用的网络技术主要运用了现场总线和以太网,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智能化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为企业的设施的互相通信提供所需的渠道,将顶层信息和生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根据这个特点去进行设计和实施可以节省安装材料和成本。
总之,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要想长远地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地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地分析市场的需求,以满足越来越专业化的市场和客户。与此同时,还不能忽视对产品安全性能的保障,培养专业化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统一标准,完善体系。此外,从技术人员入手,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使得专业化人员理论和实践同时发展,利用所学知识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使我国屹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林。
参考文献:
[1]金永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12,(4):262-263.
[2]张军,李楠.浅谈电气控制系统(RCS)的应用和发展[J].自动化博览,2004,21(6):66-69.
[3]林跃,秦岭.纳雍发电总厂ECS方案解决方法的探讨[J].贵州电力技术,2003,6(7):3-5.
[4]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115-11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企业;应用效果
电力企业的发展是基于生产能力增强、电力供应范围扩大的前提下,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可以通过科学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从而满足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实现现代化转变的重要目标[1]。电力企业属于公共基础设施类企业,在保障社会用电安全、供电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电力系统的电压及电流强度相对较低,对采用机械控制进行自动化管理,虽然尚未达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标准,但是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本方向与思路[2]。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支持。计算机在处理事务方面的速度加快,网络技术也基本发展成熟,这就形成了计算机控制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这一时期是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形成的基础阶段,但是由于当时的应用范围较小以及研究深度不高,再加上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得计算机处理速度无法与电力系统需求相匹配[3]。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微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加上遥感技术、远程监控技术、集成控制技术等技术的共同应用,完善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为现代电力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与价值
电力自动化技术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使得我国电网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自动化服务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涵盖技术广泛: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应用了许多不同的技术,且多数技术在现代工业企业中都有广泛使用。此外,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软硬件进行不同的设计,需要结合使用场所、行业需求来设计,这就对操作人员的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过度依赖电子技术:一个全面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其采集信号、运算处理以及执行结构等功能的实现都与电子技术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存在过度依赖电子技术的问题[4]。
2.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价值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现代电力企业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力企业。在电网规模逐渐扩大以及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发挥其智能化和系统化的优势,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5]。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使得电力系统中的各功能得到拓展与升级,能够丰富电力企业的经营范围,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的具体应用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于电力企业中,在电力系统配电及变电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电网配电和变电的效率,保障供电的稳定性。
3.1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智能电网: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且智能电网是计算机技术中的基础技术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各功能实现中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升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6]。自动调度技术:自动调度技术是一项基础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协调电力系统各部位之间的共同运作,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承担着管理电力系统中所有设备、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监控设备运行状况、自动化故障检测等功能,能够有效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3.2 PLC技术的应用
PLC技术是在机电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运行编程实现命令执行,并通过记录和计算系统各项数据,从而执行编制的指令,从而促使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提升。收集、处理信息:PLC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收集系统运行数据,同时筛选出异常信息进行独立分析,在数据的支持上进行计算处理,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控制系统顺序:PLC技术能够有效记录电力系统的各模版资料,从而分析各模版运行情况,有效调节电力系统各部位的运行状况。模拟闭环控制: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各因素的影响,例如电流、电压以及开关状态等方面,而PLC技术能够通过模拟闭环控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故障,从而尽早发现系统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控制开关:PLC技术能够通过控制系统开关来控制电力系统信号的输入与输出,有效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4 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应用的策略
4.1 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要想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应用水平,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促使F代电网的结构和模式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同时,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许多挑战。为了保障电网的运行安全,管理层需要调整自身的思想观念,从而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的应用范围。
4.2 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
首先需要明确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点明显,但系统结构也比较复杂,导致操作的专业性大大提升。因此,通过健全电网电气自动化系统,有效明确操作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进一步提高电力网络的系统化水平;然后要加强人员管理,严格控制操作工作的合理开展,从创新电气自动化方法方面出发,通过改进自控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将创新与奖金挂钩,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4.3 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结构复杂,且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重视检验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检验职员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大优秀操作人员的引进。加强检验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助于提高电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效率。
5 结束语
新时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电力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电力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现状、企业特点等方面,加紧技术更新和优化,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现阶段电气企业普遍应用的技术之一,在推动电力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陈文庆.试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23(15):105-106.
[2]胡正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23(18):147-148.
[3]康波.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企业,2016,34(9):166-167.
[4]付明乾.浅谈电力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创新[J].科学时代,2015,46(2):32.
[5]杜继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45(10):302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无功补偿;应用研究
一、关于电气自动化的研究
电气自动化,是指涉及电气技术、电气设备、电力自动化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原理与分析方法的技术。它所涉及的科目包括:电力基础、工程数学、C 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电力电子技术、高等数学以及自动检测技术等。
二、针对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
(一)无功补偿的含义
所谓无功补偿,就是指在电子供电系统中起到提升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升供电效率及改善供电环境。在大的供电系统中,无功补偿可以用于调整电网电压及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在小的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主要被用于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
(二)无功补偿的工作原理
无功补偿的工作原理:电力系统的供电功率可以分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种,其中无功功率不能进行远距离的传输,为此对于一些下属用电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功率可以进行就地补偿。无功补偿是通过在供电系统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的方式进行的,无功补偿设备可以与电路中的用电设备以及配电变压器等相互抵消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以达到从整体上减少无功功率的目的。它主要是把感性功率负荷与容性功率负荷装置两者连接在同一电路,使能量在两种不同的负荷中间进行相互交换,进而使得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感性负荷需要的无功功率。
(三)无功补偿技术的实现路径
无功补偿技术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一是电容器、固定滤波器以及电抗器调压技术的有效结合;二是晶闸管调节的电抗器与固定滤波器的有效结合;三是电抗器与固定电容器相结合形成单调谐滤波器;四是可饱和的电抗器与固定的滤波器相结合。
三、针对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问题之一―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第一点是在发电企业中有很多无功潮流不断地涌向高压的变电站,通过输电线路不断地输送到低压变电站和中压变电站,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远距离运输无功潮流问题;第二点是很多电力企业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合理地配置无功补偿的合理容量,有些变电站的无功补偿电容是整个机组的投切,完全没有办法按照负荷的实际变化需求完成就地平衡的目标,很容易出现低负荷时无功倒送,高负荷时无功补偿的功率低的状况。
(二)问题之二――无功补偿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无功补偿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四项内容:第一是谐波问题:饱和或者静止电容器都具有一定的抗谐波能力,但当谐波含量过大时,会对电容器的寿命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电容器的过早损坏。同时由于电容器对谐波有很大程度上的放大作用,因而也使得电力系统的谐波干扰更为严重。
第二是补偿方式问题:是当前很多电力部门或者用户对于无功补偿的出发点,只注重补偿功率的因素,没有从根本上立足于降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损耗问题。
第三是无功倒送问题:无功倒送在电力系统中是不允许的,尤其是在电力系统负荷低谷的时侯,无功倒送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电力系统电压的偏高,产生大量的无功功率。
第四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电压调节方式的补偿设备所潜在的问题:有一些无功补偿设备是跟据电力系统的电压来确定无功投切量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证用户的电能质量,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言却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线路的电压水平是由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决定的,当线路电压的基准偏低或者偏高的时侯,电力系统实际的需求可能会和无功的投切量相差很大,从而出现无功过补或欠补的现象。
(三)问题之三――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很多电力企业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其主要表现是:电气自动化技术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操作知识,比如说,电气技术、电气设备、电力自动化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原理与分析方法的技术。但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很多电力企业缺乏专业的电气自动化与无功补偿技术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电力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没有统一的招聘标准,而且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招聘流程中简化了实践操作的步骤。
四、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一)措施之一―要采取措施加强客户的侧管理
要加强客户的侧管理,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强对客户侧无功补偿方面的节能降耗与管理的宣传,在最大程度上让客户意识到无功补偿技术的重要性;二是要在实际的生产与运用过程中,加强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使得客户明确强化无功补偿的应用,可以降低有功功率的损失,从而减少电费的花销。
(二)措施之二――无功补偿装置在设计与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无功补偿装置在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一是要选择适合电力系统运行的电力电容器,并且要正确无误地使用额定电压的电力电容器;二是在设计电力补偿电容器的过程中,要减少电力系统的谐波对电力补偿电容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无功补偿装置的安全运行能力;三是要选择合适的补偿控制器以提升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质量与水平。
(三)措施之三――采取措施提升电力企业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电力企业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无功补偿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并增加相应的实践机会,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二是要聘请专业人员在企业内部召开电气自动化技术与无功补偿技术相关知识的讲座与演讲等活动,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实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目标。
五、结语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在供电系统、高速电气化的铁路牵引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无功功率增加、负序与谐波含量增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因此,加快对电气自动化与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薛双苓、王磊.试论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29).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办学模式 高技能 培养
一、发挥五年一贯学制优势,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自然衔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迅速且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强弱电相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是“宽口径”专业。据调查,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江苏省的加工生产企业更多,电气自动化高职高专人才需求数量更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及专业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在对江苏地区各类相关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面分析职业岗位对高职学生专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制定了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实现了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自然衔接。
中职培养目标(我校):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电气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的中等电气技能人才。
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我校):
培养面向电气自动化行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年制高职培养目标(××高职院):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常用生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从上述三个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看出,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中级技能型人才,突出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注重的是一线的生产实施和组织。考虑到江苏电气企业生产的实际,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技术、生产管理人员的匮乏,可适当担负一些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五年制高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并适当提高了技能操作的技术含量,学生能担任一定的生产设计工作,通过较长时间的综合训练,更加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目标;三年制高职相对目标定得更高,接近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由于学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只能是具有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所以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综上所述,由于五年制独特的学制优势,使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现实,我校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高级工证书的获取率接近90%(前提是获得中级证书、间隔两年),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二、强化中高职课程的沟通与衔接,统筹安排,避免教学内容的断层与重复
我们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电气自动化领域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建立了以技术体系为主的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实行课程综合化;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课题化或项目化);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实行项目化。统筹规划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有效避免了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断层和重复现象。
中职开设的主要课程(我校):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英语、电机与电气控制、PLC、电子CAD、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工厂供电、钳工实训、电子实训、电工实训、电机拆装实训、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级、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五年制高职开设的主要课程(我校):
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机械常识、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基础;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编程及应用技术、单片机接口及应用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组态控制技术、电气制图及CAD技术;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钳工技术训练、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工测量)、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电气传动及调速系统实训、维修电工中高级实训、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三年制高职开设的主要课程(××高职院):
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制图、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电子设备结构工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检测与转换技术、调速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英语等专业课程。
分析以上课程设置情况,中职与三年制高职有接近70%的课程是重复的,而且有许多内容完全相同。而五年制高职采用五年一贯制统筹设置课程,按照工作任务和生产流程组织教学内容,有效避免了中职与高职衔接中的重复和断层现象,并且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内容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另外,五年一贯制高职若与三年制高职相比,则更具有效性。我校五年一贯制课时总计为5484学时,其中公共文化课学时为1330学时,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时为2080学时,选修课时为614学时,企业实践课时为1310学时,毕业设计课时为150学时,入学教育与军训课时为60学时。从课时分配情况来看,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不弱于普通专科,而在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则明显强于普通专科。
三、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实践,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根据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我校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技能”的原则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必要途径,通过实训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很快适应电气自动化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我校建立了由辅实践课程、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及实习制作实践课程等四个系列构成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第一系列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编程能力和使用计算机作图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第二系列的实践课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基础,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初步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在实践中了解、认识、理解各类电子、电气元件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达到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第三系列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面对问题独立思考、制定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能力,达到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第四系列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制作等实习实践课程,是根据就业岗位及企业需求,制定相应的实习任务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个过程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的能力,并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写作科学报告的能力,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