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美术基础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1.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老套,但它是让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讲授要做到精讲,语言要有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有美术理论性讲述,还要注重美术的基础知识学习,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美术知识,并能很快掌握。
2.示范练习法。美术是一门视觉学科,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欣赏,用示范练习法正是适用了这种学科特点,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进行同步学习来掌握知识,形成美术技巧,学生能把知识转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出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知识点,做到讲解要有针对性,肯定成绩与纠正错误同时进行。讲解要运用集体讲解与个别讲解的方法,既针对全体学生,又针对个别特殊的学生。这样,对于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好办法。集体讲解时可以运用个别学生的情况为例子,这样,能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3.诱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时,可能学生在很多方面还是不理解,不能掌握所学知识,这时候就要运用诱导教学法,让他们真正理解知识点。学生的思维不尽相同,想象能力也不同,要想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教师就要按步骤对他们进行启发与诱导,让他们学会发现“美”。例如,古今中外有很多经典的画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还有齐白石的画,里面都蕴含了作者的思考和情感,教师要对这些画进行讲述诱导,让学生了解其年代、背景、反映的情感等,更好地揣摩这些画中的精神,画取材于最平凡的事物,但反映的却是一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画更有生命力。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不是简单的绘画、也不是简单的制作,而是包含有雕塑、工艺、广告、建筑等等,既有技术的,又有空间开展的,也有表态的,还是对人的视觉的一种艺术。素描是美术的基础,也是学习绘画的第一步。开始时学习简单的几何素描,对线条的学习是美术的关键。先让学生打好基本功,要让学生有一种乐于写和画的兴趣,这样的美术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美术,而不是简单的应付考试。
三、教师给予学习的指导
1.美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了疑问,教师可能会为了解答学生的疑问放弃教学计划,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说明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中去。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疑问、善于思考。
2.会学比会教更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特别是美术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如果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注重对学法的指导,那么,课堂就会活起来。
四、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本身就是一幅画,所以美术是来源于生活的,美术与生活是同时存在的。生活中有美,美为生活增添了色彩。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放松,激发他们的灵感,让手中的笔画流淌出美妙的画卷。
综上所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美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从基础知识学起,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美术,学会用美的思考去感受美术。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美术教学,美术会成为学生的最爱。
参考文献
[1]雷玲.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的教学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安利民.试论初中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征[J]. 新课程(教研),2010(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课堂评价;评价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建立教师主导性的评价模式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更有兴趣和动力地参与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理应发挥评价主导性的作用,毫不吝啬地夸奖学生,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当学生回答比较好的时候及时赞扬,当学生回答得不太好的时候,也应该做好补充和鼓励,确保学生不会感觉到难堪和气馁。当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在作业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长和不足,进而加以改正。教师要在课堂作业中实施有针对性且全面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对作业评价加以重视,进而不断提高自己。例如,针对平时绘画水平比较低的学生,教师的评价不应该停留在平时的表现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具体作业情况,对作业中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并加以鼓励和引导。
无论是在课堂活动还是在课堂作业中,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捕捉“意外的惊喜”,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特长,以便做好合理引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培养。
二、建立学生主导性的评价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评价虽然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也不能完成构成评价的主体和模式,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导性评价作用,促进学生在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促进教师在学生的评价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发挥教学有效性。
1.建立学生互评的模式
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是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想法的发言者,这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上更能得到体现。引入学生互评模式正是顺应了学生内心的需求,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此外,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互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建立学生自评的模式
实施学生自评模式是尊重学生主体,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在重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评价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当前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通过学生自评,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用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和能力。
3.建立学生评价教师的模式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因为教师的水平、经验和评价手段等原因,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内在因素等的评价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教师很难察觉和发现自身评价的不足,这就给评价有效性带来了问题。实施学生评价教师的模式,可以改变评价的单向性,促进评价成为一种双向活动,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评价有效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而发挥了评价的作用。
三、建立教学过程的评价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课堂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防止传统的终结评价模式的出现。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的多角度性和多方位性,及时规避表面评价和量化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确保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课堂多元评价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学习态度,确保学习习惯、合作参与性、审美情趣、构思创意等被纳入评价体系中来。
2.创意评价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关心学生作品中的个性特征,注重创意评价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挥。
3.作品展示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件作品尽可能地展示出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带动学生对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进而分析不足,发现特长,实现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美术素养的提高。
对于美术学科来说,教学过程中评价模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用心考究,钻研出一个适合本身教学的模式,合理的运用并且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之中,让教学评价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引领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美学修养,展现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导下,课改后湘版初中美术实验教材就是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来确定、设置美术教学。大家也知道现代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包括品德与人格、生理与心理、智力与情感。从这一理想来看,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是单一的,不能局限于教材,应该灵活创作一些新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就提出了这样一条:“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应当有开放的内容,即向教材以外拓展。那就要求美术教学的内容不能是单一的,不能局限于教材。
以我校试行的湘版初中美术实验教材为例,(以下课例均出自湘版初中美术实验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变革:
一、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比如七年级下册《过去的日子》,教学活动是“说说过去的日子中所发生的事情,有哪些情感”,按旧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课根本没有“知识点”。我认为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个性化的观察角度和情感观。又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学生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二、课程内容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桥》一课,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有关桥梁的资料,(有的上网下载,有的去图书馆查找)或者对身边的某座桥梁进行实地考察,以自己的观察方法做出一份有所侧重的考察报告。还有《清晨》一课,当学生的手触摸到陶土,随意地揉、搓、压、印,边做边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学生的心情真可以说是“心花怒放”,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突出学生的情商发展,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大声询问学生:心情怎么样?开不开心?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大力提倡,让课堂有浓郁的“人情味”。
其次,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整个教学过程当然是要老师控制的,问题是,陈旧的课堂教学秩序是被老师严密设计好了的,学生任何打破这个流水线的行为都是扰乱课堂。那么,教师更应该敏锐的捕捉到学生瞬间的疑问和兴趣点,以学生自己的疑问和兴趣点为切入口,从而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更主动的获取新知。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都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有探索研究的氛围,有学生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进行,使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
此外,教师必须创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和会话,就是体验。单向的“授――受”方式应该被我们教师坚决淘汰。要大胆、创新地“用新教材教”,而不仅仅限于“教新教材”。
关键词:中学美术 教学 课堂设计
理学家对学习过程分析过,把学习过程分成了阶段,即引起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这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作为审美为主线的美术教学,不仅有一般学习的共性,又有它的独特之处,美的欣赏的想象延伸,非画面表象所包揽,而美的创造又扩展了作业类内涵,变巩固为创造,变规律为多样化。如果说学是教的基础,那么,教就是学的主导方向,优化课堂设计,就可以更好地激活美术教学。
一、课堂设计要注意过程的顺序性
美术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造的表现能力以及艺术评价能力。这就必须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需要教师去优化课堂设计,它必须是科学的、新颖的,同时也是有实效的。
美术教学,前者为“美”后者为“术”,两者互为作用,怎可截然分开。如七年级第十四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如果按先概念再因素后法则的顺序讲解,必定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效果不会好。如果教师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些立体图像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分析出构图因素,归纳出概念,学生便得到了了解、获得。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立体物象的结构形态和体积量感等要素以直接的动态的方式和最清晰的剖析表达出来,以此来认识构图的可变性,引出构图法则,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同时其他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简图,由于课堂形式新颖,图片的感召力强,容易引起参与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的表现心情益于言表,得到了获得。然后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代替美术语言的表达,以手绘线图像的基本方法为轴心,辐射生活中涉及造型和空间艺术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的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得到了回忆、概括。
这一课融入启美、益智于其中,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感性到理性、具象到抽象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把握住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课堂效果很好。
二、课堂设计要重视兴趣引发和气氛培养
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深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兴趣的提高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学生的兴趣,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激发的,主要靠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气氛而诱导引发,这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同学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同学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三、课堂设计要突出审美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了自己,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第十四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设计要注意巧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擅于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在美术课教学中, 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演绎情境,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着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味。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构想难以实现。而在电脑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就可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创建大量的动画情境: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同时再配以大量表现秋景的色彩绘画作品。当这些大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动画和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学习情感处于极佳状态,再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话语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并与绘画作品所表达的秋日色彩结合起来,感受到了绘画色彩的艺术魅力,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自然、有效地掌握了新知,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课堂设计要注意语言情感和德育的渗透
美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启美功能,被人们不断地所认知,它能塑造灵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一课,作为内容构成作品艺术形象的客观现实生活,作者以典型的例子设计了时期游击队员利用地道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的情景,从而引发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构想,依此作为本课的德育渗透,使之益智、启美,把课堂推向了。知道抗日故事的学生很多,有的还记忆犹新地向大家讲述,可见思想教育应在寓美寓智之中,注重思想感情的融汇和感染,非口号说教所能取代。
总之,美术作品总是运用无声却机智闪光的艺术语言,去打开欣赏者的眼光,用它的生动形象来表达思想内涵,用情感哲理来品味作品的思想蕴含,触及感情世界,以情动人,以此征服人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毕可秉.对美术教学过程的思考[j].山东教育, 2000,(z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优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44-02
理学家把学习过程分成了阶段,即引起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这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作为审美为主线的美术教学,不仅有一般学习的共性,又有它的独特之处,美的欣赏的想象延伸,非画面表象所包揽,而美的创造又扩展了作业类内涵,变巩固为创造,变规律为多样化。
一、关于课堂设计过程的顺序性
美术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造的表现能力以及艺术评价能力。这就必须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需要教师去优化课堂设计,它必须是科学的、新颖的,同时也是有实效的。美术教学,前者为“美”后者为“术”,两者互为作用,怎可截然分开。
如七年级下的《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如果按先概念再因素后法则的顺序讲解,必定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效果不会好。如果教师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些立体图像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分析出构图因素,归纳出概念,学生便得到了了解、获得。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立体物象的结构形态和体积量感等要素以直接的动态的方式和最清晰的剖析表达出来,以此来认识构图的可变性,引出构图法则,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同时其他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简图,由于课堂形式新颖,图片的感召力强,容易引起参与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的表现心情益于言表,得到了获得。然后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代替美术语言的表达,以手绘线图像的基本方法为轴心,辐射生活中涉及造型和空间艺术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的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得到了回忆、概括。这一课融入启美、益智于其中,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感性到理性、具象到抽象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把握住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课堂效果很好。
二、关于课堂设计的兴趣引发和气氛培养
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深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兴趣的提高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学生的兴趣,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激发的,主要靠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气氛而诱导引发,这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同学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同学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三、关于课堂设计审美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了自己,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下的《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关于课堂设计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擅于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在美术课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演绎情境,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着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味。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构想难以实现。而在电脑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就可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创建大量的动画情境: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同时再配以大量表现秋景的色彩绘画作品。当这些大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动画和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学习情感处于极佳状态,再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话语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并与绘画作品所表达的秋日色彩结合起来,感受到了绘画色彩的艺术魅力,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自然、有效地掌握了新知,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关于课堂设计语言情感和德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