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处理数据的方法。计算机的应用虽然设有改变会计工作的职能,但它却改变了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处理数据的方法。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由许多人共同完成。而使用计算机后,输入一张原始凭证,计算机就可以按预先设置功能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编表等一系列工作。
(二)改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时效性等。使用计算机后,提高了会计信息在上述几方面的质量会使会计信息向多种量度单位发展并在用户需要时迅速检索出来。
(三)改变了会计档案的保管形式,使用计算机后,会计档案将以光盘存放为主,纸介质存为辅的方式。两者在对环境、温度、湿度、防电磁干扰等保存技术条件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在对历史资料查询形式方面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四)改变了会计内部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在电算化条件下,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权限、输入原始数据的校验、数据处理的正确性、数据的储存等方面都要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并且影响非上机操作的手工劳动控制方法和技术。
二、电算化舞弊的现象和手段
(一)篡改输入。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是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以达到舞弊目的。如:第一,虚构业务数据。操作人员虚构经济业务,通过输入虚假的数据达到其个人目的。第二,修改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可以把已有的业务加以篡改,达到其个人非法目的。第三,删除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将输入到计算机内的数据擅自删除。
(二)篡改文件。篡改文件是指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终端修改文件。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有许多重要的原始参数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文件中,如存货的零售价、批发价等,这些参数是计算机程序计算的依据之一,缺少或修改了这些参数,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一般来讲,大多犯罪行为都是采取这种手段实现的。实现在私人计算机上构造覆盖文件,编制自动覆盖指令,实施时,仅需极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其犯罪的意图而不留痕迹。
(三)篡改程序。是指通过对程序作非法改动,以便达到某种不法的目的。此法需要较高的编程技巧,而这些技术仅少数程序设计员或系统维护员拥有。审计人员要想发现此类舞弊很困难。一方面审计人员无法预知何处可能存在错误;另一方面舞弊者可通过设置“软开关”使程序随时恢复“正常”。比如,将小量资金逐笔积累起来,通过暗设程序记到自己的工资账户中,表面上却看不出任何违规之处。
(四)数据偷窃。数据偷窃是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通过改变计算机执行途径的手段实现其个人的不法意图。如私自调用计算机打印模块,打印企业的机密数据和信息;或者直接用拷贝的方式将数据文件保存在非法携带的软盘中。
(五)其他方法。如只以破坏计算机系统为目的的毁坏计算机设备;出于非法意图,通过网络远程连接,监视计算机系统的变化获取会计信息。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分析发现,系统人员一般采用篡改系统程序软件和应用程序、非法操作等手段;内部用户一般采用篡改输入方法的居多,也有采用篡改输出方法的;外来者一般采用终端篡改输入或其他如盗窃、破坏等。
三、防止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措施
(一)加强设计与开发,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控制的功能。当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要对它进行改进,这比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代价也要昂贵得多。因此,应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发现系统缺陷,及时进行程序修改。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取得和开发及对系统开发过程中或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系统文件的安全要进行控制。包括系统软件的购买、开发授权、批准、测试、实施以及文件编制和文件存取的控制。
(二)严格执行操作中的授权行为。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禁止原系统开发人员接触或操作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无关人员不允许任意操作系统;系统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由专门录入人员录入数据;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有关负责人审核批准;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操作人员不仅要规范自己的操作范围,还要通过口令等方式阻止他人越权进入自己的操作范围;尽可能地限制跨期反过账、反结账等逆向操作行为;建立输出记录;建立输出文件及报告的签章制度;建立输出授权制度;建立数据传送的加密制度;系统管理岗位应保持相对稳定,若有变动应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并取消相应授权。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实施方案;高职会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21-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于本世纪60年代由美国神经病学Borrows教授创立,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于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成功地在一些医学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从事多年会计工作的经历和多年会计专业教师的经验,于2006年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上尝试引入了PBL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PBL实施方案,旨在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一、会计电算化PBL教学模式的目标
探索PBL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应用,分析该模式在专业教学中的特点,对学生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软能力。力争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广PBL教学模式,使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PBL教学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观察、学会分享与交流、学会学习。
1.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PBL教学模式重视科室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科室凝聚力的考核。
2.培养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PBL教学模式和说书、说博、说题等活动要求学生不仅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在规定时间内表达出来。
3.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PBL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能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而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利用已有的零碎知识,必须具备系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研讨中会出现新的知识点,而新的知识又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唯一的,每位科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法,与科室成员沟通与交流。
4.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有重大的突破。传统教学由教师按大纲讲授所有内容,学生以听课和记笔记为主,缺乏主动解决问题,查阅文献的积极性。PBL教学方法的说书说博等要求学生讲,教师作最后的总结,笔记本要求学生自己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经过这一过程,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责任感、豁达的性格、学会展示、学会分享。每周的交流与分享时间,以及科室的存在,让学生承担责任,学会与科员的和睦相处,学会分享是一种快乐。
6.培养学生的抗挫耐压能力。科室之间的反思展示、图片展示、科室展示等,无形中形成的职场气氛,能使学生置身于工作中,增强抗挫耐压力。
7.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PBL新会计老会计博客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需要各科室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8.培养学生的总结与反思能力及换位思考能力。PBL教学模式下,要求所有同学都必须提交周总结,科员总结交科长,财务总监及科长的总结登博客,一次次写作,使学生反思能力就从量变到质变,学会换位思考。
9.打破常规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既有个人的考核,又注重科室的合作,同时还鼓励科员进行创造,重视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好的考核方法。
二、PBL教学模式内容
1.实施对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会计电算化(1)、会计电算化(2)、会计电算化(3)、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税收等作为实施对象。涉及高职一年级及二年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
2.教学模式内容。分为自主学习模块、分享交流模块、精讲模块三部分。自主学习和分享交流模块通过科室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分享与合作相结合,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精讲模块主要针对重点、难点及易错点进行讲解,在自主学习和分享交流之后进行的。
3.PBL教学模式分科办法。模拟会计工作场景,在全班竞选财务总监一位,再竞选科长若干名。教师对班级管理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教师对财务总监实行直接管理,对科长实行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科员接受科长的直接管理,接受财务总监及教师的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然后将班上学生按异质分科原则分为几个科室(6~8个学生为一个科室)。异质分科原则要求从成绩、性别、性格、胆量、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考虑。
4.学习过程。每周,财务总监会组织说书(教材的一章或某节)、说博(博客:PBL新会计老会计)、说题(专业题)等活动。在科室中,在科长的领导下,各科员需要积极主动参与科室活动,以问题为起点,合作学习,共同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科室的成员都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通过不同的科室归纳、积累、整理、分享,展示,形成多样化的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及易错点进行点评及总结反思,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听教师精讲,把所学知识准确地对号入座,更加系统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PBL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一)PBL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1.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是PBL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了解班级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分析整理教学内容两部分工作。通过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及与学生的沟通,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及学生基本情况。包括:班风、学风、性别比例、基础知识,性格,沟通能力,表达及组织能力等。分析教学内容必须作到:以企业需要会计具备的素质为导向,融必具的专业知识为教学中,提炼教学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精讲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调整。
2.课堂讲授阶段。课堂讲授,是基础知识的储备阶段,各个知识点的掌握都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讲授的开始,可以让学生预习,使学生对课程的目的有所了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员主动思考问题,查阅资料。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先通过说书、说题等的方式进行,然后再是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分科讨论阶段。首先是分科工作,每个科室包含学习基础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科室的男女比例,性格的构成、组织沟通能力、是否同一寝室等等要符合异质分科的原则。每个科室设立科长一名。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都要求学生学会各种跳法。个人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室进行交流与讨论;科室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科室间及班级分享与交流。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各科室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及情况,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判断是否进行启发和辅导。教师重点解决全班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都容易犯错的问题及重点的问题,即难点、疑点、关键点。学会做笔记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要求所有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并进行总结与反思、分享。
4.分享交流与展示阶段。每周的分享与展示分为书面和现场两种方式。现场方式为每周根据课时安排15%~20%的时间用于科长与科员的分享与交流时间,主要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分享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及科室的感悟等等。书面方式为每周每位同学的总结与反思,总结本周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和发现的问题或不足之处,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展示(PPT、角色扮演、会计职场场景模拟、VCR等),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在教室墙上、博客或者QQ空间等处进行展示。书面总结与反思分为三个层次:财务总监总结、科长总结、科员总结。其中总监和科长总结由教师展示,科员总结由科长负责展示,科长有权利推荐写得有价值的科员总结进行分享与展示。
5.教师总结阶段。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本周的交流与分享作出总结,解决本周存在的重难点及易错点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检查自己在教学组织中的漏洞和不足,总结能调动学员积极性的方法,修改旧的实施方案。
(二)PBL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解决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反思。工作重心要从课堂上的“表演”,转变为课前的设计和课后的反馈与反思,要求教师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企业财务部门调研,去适应PBL教学模式的需要。
2.教学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执着的精神。学生十几年接受的传统教育根深蒂固,要转变观念非常难,学生会抱怨连天,会经历抱怨了不做、抱怨了再做、边抱怨边做、做了再抱怨、直到做了也不抱怨,这过程需要老师调整心态,扛住压力。
3.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要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都是“有问必答”的学习方式中转变为能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非常艰难,需要对学生鼓励、信任、尊重。特别是会计理论知识特别差的这部分同学,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懒惰的思想较严重,思想转变较慢,接受力较差。
四、PBL教学模式成绩评定
学生成绩可以来源于学生“挣”分。是由个人成绩和科室成绩构成。个人成绩,来源于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参加说书、说博、说题、说软件等展示情况的得分、平时各章节测试及期末的测试等。科室成绩,来源于每月科室申报的各种奖项,比如全勤奖、进步奖等;科室的展示(知识点展示)、团队测试等。科室的成绩来源于每个科员的表现,科员表现直接影响科室成绩。将以上两个方面的成绩所占比例(权重)进行适当配伍,最后以百分制计算学生总成绩。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慕课 教学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慕课改革的意义
慕课是指为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学校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慕课简称为 MOOC,即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慕课以一种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频繁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受到许多学习者的好评,慕课主要具有三个特征,即:开放性、规模大、自主性。借助慕课改革,推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借助慕课改革,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便捷
授课教师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信息在在线教育平台上,学生只要获得相应权限,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在网络上学习课程。慕课将若干知识点简短化、碎片化,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大约播放10分钟,这符合多数学生的学习专注力规律,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在慕课平台里,学生可以观看教学视频、课程讨论、完成并提交作业、互评作业、参加测试等学习活动。
(二)借助慕课改革,能够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依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自己的兴趣自由学习本课程,而且课程进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不懂的内容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在观看课程视频过程中,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 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为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实时交互的平台,体现了信息获取实时、快速的特点。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借助慕课改革,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师借助于慕课的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支撑,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每个知识点分别回放了几次,在哪里停留,停留时间有多久,自测中回答对了几道题,也知道学生哪方面学习有困难,便于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在课堂上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课堂上教师的时间不再主要用在讲授新课而用在答疑解惑,课堂上学生讨论互动、合作学习明显增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四)借助慕课改革,能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慕课是网络课程,提供在线学习,它对教学场地等教学资源的要求不多,而且慕课操作简便,所以一门课程可以允许很多学生同时学习,学生可以较低成本获取知识和信息,同时,减轻教师负担,教师只需要进行教学辅导和教授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众多教学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从而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教与学的双赢。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既介绍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又讲授常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常用模块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各个模块的上机操作,熟悉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掌握各个模块的上机操作的一般步骤。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基础多元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复合型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内容。计算机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内容。信息科学技术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分析原理等。管理科学包括运筹学、生产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可见,本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具有基础多元性的特点。
(二)与时俱进性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接轨,会计工作必须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常在第三学年开设,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到学习会计电算化时,有的已经陈旧过时,会计电算化课程又不能按旧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制度处理相关的问题。此外,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会计电算化从发展初期的单项业务处理到能够完成大部分的会计核算业务,再到目前的集成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需要跟上时展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因此,本课程具有与时俱进性。
(三)实践本位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可以在操作会计软件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亲自上机操作,体会诸如岗位责任、操作权限、操作流程等内容,才能更容易地掌握一些相关理论知识。此外,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会计软件使用和计算机操作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财务软件,才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反复地操作,才能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技能与操作方法。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实践本位性。
三、构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
在多年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工作中,针对本课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教学实践,深入的教学研究,总结出基于慕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渐进化”教学模式即:“视频放映-网上互动-课堂交流-上机实训-网上测试-考核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一)视频放映
进行慕课教学,首先要放映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应知识点的微视频。观看视频是学生进行慕课学习的主要手段。慕课课程上线后,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应知识点的微视频以及辅助学习资料,阅读教师设计的学习指导书,根据学习任务单完成课前作业。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慕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都是可以实现的。学生借助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针对自己没有听懂的环节,反复收看某个微视频片断,学生在学完慕课资料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整理出知识点,并发现疑问之处,可以在同学间进行讨论。针对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网上向教师请教,或者将这些带回课堂上和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互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与时俱进性,因此,随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调整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更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慕课视频的制作要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二)网上互动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基础多元性的特点,该课程应该借助慕课平台,提供网络交流的空间,满足学生的广泛求知欲。例如:教师可以创建讨论互动区,不限制注册人数,不设学习时间,没有固定学习空间,从而为学生大规模参与学习与互动提供了条件。学生可将有疑问的问题提交到讨论互动区,向教师求教或者提出讨论,主讲教师或相关成员每天要留出一段时间在网上和学生交流,使学生的疑惑和提问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反馈。此外,还可以借助微信群、百度贴吧等与学生互动答疑。答疑的过程不再是由教师主导,而是集体式、开放式的,问题也可以由在线的其他同学代为解答,教师对已解答的问题只进行点评或补充,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这样,就会进一步将学习由课堂上延伸至课堂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学习,利用一切可学习的时间,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课堂交流
课堂教学之前,学生通过观看会计电算化课程理论与基本操作教学内容的慕课视频,进行了该课程有关知识点的预习。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课堂活动的主持人,又是教学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应当重点解决学生提出课程预习中没有理解明白的疑问。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被动型教学方式,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主动型教学方式。同时,根据本课程基础多元性、与时俱进性的特点,课堂上应该多补充新内容、新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根据本课程实践本位性的特点,课堂上应该突出讲解上机操作的注意事项。让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从静态知识传授的过程转变为动态智能开发的过程,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培养起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促进教师不断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上机实训
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实验课程为主,具有实践本位性的特点。实验课教学一般是在计算机房进行。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上的实训任务,参照实训教材进行练习。教师应当现场指导实训。在计算机房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根据教学要求分别安排为会计主管、制单会计、出纳、稽核会计、记账会计、报表会计等角色,然后模仿企业的实际情境,引入与会计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例后,由学生依据自己担任的角色,分别上机填制对应实训业务的相关原始凭证或者记账凭证、账簿资料等原始资料,直至完成各自担任角色的工作任务。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或者与其他学生、教师讨论,来完成工作任务;一轮完成后,可以安排一次测试,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掌握得好,可以进行角色轮换后的训练,否则,推迟进行角色轮换,仍然进行原角色的训练,直到全部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有岗位的业务操作为止。
(五)网上测试
会计电算化课程网上测试之前,需要先建立本课程的测试题库。测试题库分为进阶测试题库与期末考试题库。设计进阶测试题库,是为了监控学生在慕课学习平台上的注意力,检查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而设立的,在每阶段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进阶测试题,只有进阶测试题回答正确的学生才能继续观看后一阶段的视频,这类似于网络游戏的“闯关”设置。期末考试题库包括课程的理论部分试题、实验部分试题。理论部分试题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实验部分试题通常以业务操作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创建某公司的账套、填制相应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等。鉴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基础多元性、与时俱进性的特点,应当广泛搜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有关的试题资料,使测试题库不断得到充实、更新。此外,由于课程还具有实践本位性的特点,还应当根据具体真实的工作案例,创造一些仿真模拟的业务操作题,以充实测试题库。
(六)考核评价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评价应从多角度进行,主要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技能成绩。总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30%,实践技能成绩占10%。期末考试既要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要测试学生的上机操作技能。期末考试也实行百分制,其中,理论知识部分分数为50―55分,操作技能部分分数为45―50分。平时成绩取决于平时的学习表现,主要从观看视频、课堂参与、上机实训这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可以依据慕课平台的有关记录进行评价,慕课平台记录了学生登录、点击、作业、发帖、讨论的每一次过程和内容;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可以从课堂作业与测试、课堂讨论、课堂展示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学生上机实训的情况可以对实验课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实践技能成绩可以从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情况、参加技能竞赛的情况等进行评价。总之,根据本课程实践本位性的特点,在期末考试成绩与实践技能成绩中应注重对操作技能的评价,同时兼顾本课程基础多元性、与时俱进性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评。J
参考文献:
[1]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呈.“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
[2]杨旭辉.“慕课”教学模式下动态教学资源的生成与利用探析――
以苏州大学为例[J].新西部, 2014,(10).
[3]曹卫忠,崔晓雪,周平,杨旭,于淑萍.“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5,(04).
[4]王艺寰.浅析“慕课”对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 2014,(33).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易错点 正确解析
一、引言
本学期我校主要针对会计类专业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该课程周学时为4节,教学采用用友U8 V10.1软件,学生配备《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在学生实际操作中针对目前开课的68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操作中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调查问题见附件调查问卷)。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80份,收回调查问卷680份,有效调查问卷680份。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统计数据: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我们清楚地知道学生在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不同操作者登录系统管理所拥有权限混淆。
授课过程中,当发出修改账套或者引入、输出账套口令时,很多学生表面出盲目,不清楚进行不同操作时应该用哪位操作员登录。因此,经常出现修改账套时,学生提出“修改”按钮是灰色的,无法操作;引入、输出账套时,学生提出“引入”、“输出”按钮是灰色的,一些学生在“账套库”中进行账套引入、输出,进而影响下一次账套使用。
2.建立账套时,账套信息设置错误。
在建立账套过程中,创建账套号、启用会计期间、设置账套主管、企业性质、行业性质、设置编码方案等经常有学生出现错误,这些错误并非因为知识点未掌握,而大部分是因为学生粗心大意导致的。
3.输出账套时,各式问题层出不穷。
(1)账套输出时,登录系统管理的操作员不正确。有些学生接到输出账套口令时,不明确应该用哪位操作员登录系统,进而无法正确输出账套。
(2)账套输出时,不能输出到指定位置。有些学生在输出账套进行路径选择时,往往忽略选择到指定电脑盘内指定文件夹中,造成输出成功但是无法找到输出内容。
(3)账套输出时,输出位置不正确,导致下一次账套无法引入。正常账套输出时,是在系统管理中的“账套”―“输出”进行的,输出成功的账套显示“UFDATA.BAK”和“UfErpAct.Lst”;有些学生由于登录操作者不正确,在系统管理中的“账套库”-“输出”进行,输出成功的账套显示“UFDATA.BAK”和“UfErpYer.Lst”,而“UfErpYer.Lst”无法正常引入账套。
4.账套修改时,不明确哪些信息可修改哪些信息不可修改。
有些学生由于建账时粗心大意,导致一些账套信息错误,事后想要修改账套,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明确哪些信息是可以修改的,哪些信息是不能修改的。
5.企业应用平台无法登录。
企业应用平台无法正常登录主要表现在:(1)操作员编号录入不正确。如有些学生想用账套主管登录,不同账套主管对应的编号是不一样的,考试时,有些学生经常习惯性地记住课本上的账套主管编号,盲目以该操作员登录,存在无法登录现象。(2)密码不正确。每位操作员都存在对应的口令密码,很多学生设置口令时不走心,造成登录时忘记密码而无法登录,系统提示“读取数据源出错:口令不正确”。(3)账套选择不正确。正确输入操作员及密码后,还要选择正确的账套。因为在操作权赋权中,操作员和账套是存在对应性的。(4)操作日期输入不正确。上述选择都正确的,有些同学无法登陆是因为操作日期输入不正确,系统提示“不存在的年度”,主要是由于登录日期与系统启用日期不一致引起的。
6.编码设置错误导致部门档案、人员档案等无法增加。
许多学生不清楚编码方案的设置和企业应用平台中部门档案、人员档案设置有什么样的关系,由于编码方案设置的问题,导致部门档案、人员档案等无法录入,系统提示“不符合编码规则”。
7.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设置时出现××非法。
基础设置时,一些信息是可以在已存信息中选择的,许多学生不习惯选择已有信息,习惯于自己录入,经常由于打字错误、简称与全称不符等问题造成现存信息与已存信息出现冲突,引发系统提示“××非法”。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正确解析
1.不同系统管理登录者对应的权限解析。
会计电算化操作中,登录系统管理主要有两位操作员:一位是系统管理员(admin),一位是账套主管。
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可以进行“账套下的建立账套、引入账套、输出账套”,“权限下的”角色定义、增加用户、操作员赋权等操作。
账套主管登录系统管理仅可以进行“账套下的修改账套”,“权限下的”操作员赋权操作。
2.建立账套时,避免账套信息设置错误。
在建立账套过程中,任何一个账套信息都要按照实验资料设置,在录入账套信息时一定要认真、细心,切记毛毛躁躁、粗心大意。尽管这些信息录入并不存在难度,但是一些信息是不可逆修改的。比如:账套号、启用会计期间、企业类型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旦发生错误,便无法修改,只能重新建立账套。
3.输出账套时,避免各种错误。
当接到输出账套指令时,需要知道正确的账套输出应该在系统管理当中进行。仍有个别学生说到账套输出只是单纯单击企业应用平台中的“保存”按钮,予以保存。正确输出账套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账套输出应该用系统管理员(admin)登录系统管理进行操作。
(2)切记账套输出,是在系统管理中的“账套”-“输出”进行,输出成功的账套显示“UFDATA.BAK”和“UfErpAct.Lst”两个文件。
(3)账套输出路径选择中,一定要选择电脑盘内指定文件夹,当系统提示“输出成功”,就可以直接在某指定电脑盘的指定文件夹中找到输出账套。
4.账套修改时,明确哪些信息可修改,哪些信息不可修改。
账套修改,首先必须明确:只有账套主管才有修改账套的权限,其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可以修改、哪些信息不能修改。
(1)不能修改的账套信息有:账套号、启用会计期间、企业类型;
(2)可修改,但不能随时修改的账套信息有:分类设置信息、数据精度信息;
(3)可修改,并可随时修改的账套信息有:账套名称、所有单位信息。
5.正确登录企业应用平台。
成功登录企业应用平台要求输入正确的操作员、口令、账套及操作日期,缺一不可。
(1)根据业务需要登录操作员。不同账套、处理业务不同登录的操作员不尽相同。这里需要每位学生记清每位操作员的编号及权限,如果登录时突然忘记操作员编号,可以在系统管理“权限-用户”中查询操作员对应编号。
(2)每位学生在设置操作员口令时一定要用心,记不住的可以用笔记在笔记本或者书上,以备以后随时查询。
(3)后期对于账套的应用越来越多,一节课可能引入几个账套,登录某账套进行操作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账套,避免将几个账套做混。
(4)操作日期输入要正确。当上述选择都正确时,切记输入的登录日期必须与系统启用日期一致。
6.部门档案、人员档案等编码应与编码方案一致。
授课时应加强学生编码方案设置重要性的讲解,让学生明晰编码方案的设置与基础设置中部门编码、人员档案编码等必须保持一致,否则无法正常录入。当出现系统提示“不符合编码规则”时,学生应该立刻想到是编码方案出现错误,要加强学生这种映射反应培养。
7.避免录入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设置时出现××非法。
基础信息录入时,对于一些已存信息尽量采用选择勾选方式,避免由于打字错误、简称与全称不符等问题造成的不合法现象。此外,仍需强调的是学生做题的细心程度,尽量避免打字错误造成的不合法现象。
四、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重点在实践,正因为对于该课程的定位,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与学”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操作中,对于一些相关理论原理的讲授不够深化,没有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中的关联性,由于一知半解而在操作中经常出现问题。针对以往在该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授课中我们应该在以下两方面予以加强。
1.加强学生理论学习,让学生理解软件中各项操作的关联性。
在未来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在理论方面的讲授,每个学生必须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业务处理过程,清楚掌握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性,只有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当某一模块出现问题时,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想到是否上一相关模块存在问题。通过关联追索,找到存在的问题。
2.突破学生盲目操作的困境,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仅仅是单纯的机械操作,照着操作步骤自己会操作,撇开操作步骤或遇到新的经济业务时就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学生针对经济业务的训练,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现在做的这项操作是在进行什么样的会计业务处理,保证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经济业务能够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遇到问题往往不是回顾理论知识与核对实验要求,也不善于检查自己的操作步骤,而是急于找教师来帮助解决问题。在教师找出问题所在时,学生往往不关心找出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只是等着教师将问题处理好。这种只在意临时解决当前发生的问题,却忽略了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的学习模式,直接会导致在下次即使遇到相同的问题也依旧没法解决。
二、考核评估方法过于偏重理论或实践操作
考核,一方面是为了教师检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检查学习效果。会计电算化的考核方式,如果偏重于卷面考试,则由于实践操作的局限性很难在卷面考试中测试出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如果是账套操作实践考试,又很难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做出评估。考核评估方法的模式设置,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三、改进措施的探究
针对会计电算化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要求,既要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同时也是为了学生真正学会使用财务软件。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的改进能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实质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方面,简单探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为了预防学生由于对课程中涉及到的基础会计与手工帐知识的淡忘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涉及到相关内容的时候,进行手工帐知识点的简单回顾,预先提醒学生注意复习相关知识点,着重解释该知识点与电算化系统的区别与联系。例如:手工帐中人员安排与电算化系统下用户角色和权限的设置的区别与联系;凭证类别和限制类型的选择和凭证保存时错误提示的分析等。
2.虽然会计电算化和手工帐的操作原理与流程近似,但学生的注意力多在如何操作,而不是在为何需要该项操作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做好操作步骤建立在理解操作理论的基础之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算化与手工帐的对比举例说明,更加清晰地理清从手工帐到电算化的理论理解思路。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与限制,让学生更好理解电算化软件的设计原理。这样,操作步骤的学习就能从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出发,更好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教学中遵循从“理论——操作——理论”,先解释理论知识,了解操作的目的、要求与步骤;再由“操作”回归“理论”,通过操作中步骤设计与出现的问题反射出理论原理。既方便学生在掌握实践方法的同时不忽视理论知识,又有效提高了学生在该课程上的学习效果。在实践课程中,通过布置两个账套的作业:第一个账套主要在理论课程及教材中的账套演示之后,让学生了解和尝试操作步骤,进行“理论——实践”的练习;第二个则是不同于教材的一个新的账套作业,引导学生在练习操作的同时回头思考操作原理与操作步骤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由“实践”回归到“理论”。
3.会计电算化操作由于电脑软件的介入,将手工帐中的计算,汇总等步骤交由软件完成,从而使人们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脱离出来。反过来说,电算化操作更加精简,不像手工帐有完整细致的操作流程;因此,操作过程中的影响数据结果的因素更加隐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步骤的操作原理与发生错误可能造成的后续影响都要有全面的认识,才有可能及时地找出错误原因并做出改正。这不光要求教师对操作理论的详细解释,同时还要对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予以提示,指导学生如何在发现问题后,作出推断原因与检查更正,尤其是一些电算化操作中不可逆的操作步骤,更要着重提醒学生注意。比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建账时间一旦确定不可修改;薪资管理子系统人员类别数量设定为单个后,不可改为多个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专门设置一个常见问题板块,针对这节教学内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集中解释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更正操作的方法。
4.课堂教学时的讲解方法也可以有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验课的部分,学生进行账套练习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由于个人操作或硬件软件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快速分析可能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找出问题所在进行更正;教师不但需要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了解,更要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操作问题的原因有着丰富的经验。教师的指导不仅仅是单纯的帮助学生排除问题,而是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如何排查问题与更正操作,直到能独立解决问题;才让学生从“学”到“会”,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