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 教学思考

会计电算化作为边缘性学科,其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的普及,其实践性表现的越来重要。会计电算化在课程内容的要求上以“理论够用”为原则,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国内财会专业的人才必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事业单位采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更好地发展会计电算化,使它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会计电算化教学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实践的地位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会计学、信息学和管理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计算机操作技术为平台,将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融合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技能课程。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和源动力,并始终面对就业岗位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其中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实践教学,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

1.社会需求的外在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及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企业已清楚意识到自己被置身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如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追求目标。为此,企业必须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强化成本管理和效益意识。为适应企业规模化发展需要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行开发或使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面临着要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贴近现实社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操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只有紧密结合实际,才能使学科的发展更具有生命力,因而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2.课程的内在原因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技术性、实操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学到系统的、较广泛的和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学到动手实操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先在学习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实验教学的亲自实践,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实践实操,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程序化,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会计电算化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做好会计工作的信心。加深他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感性认识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既精通计算机又精通会计的复合型的人才,为以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1.会计电算化该学科是基于会计、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会计电算化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包括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以上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开没的,所以,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必须先学好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相关知识,这样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时就能够做到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否则,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学习。

2.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通过工学交替,学做一体化教学,专业知识和实用的岗位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熟悉财务核算与财务分析等相关工作。在课程内容的要求上以“理论够用”为原则,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上。培养学生这一技能,就是通过实验环节来实现,实验环节效果的关键环节在于如何把握好实验教学。

三、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保证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机房设备逐渐完善,改善软、硬件配置,并建设了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并使用最新的金蝶、用友、金算盘等系列的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和实验,同时教师也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软件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会计电算化教学落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那么如何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便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不足:

1.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设施落后

(1)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到位

目前有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专用的实训机房,学生实训只能挤在公共机房里,导致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训课时少,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另外,虽有一些高校设有会计电算化专业机房,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硬件滞后,而应同时配备的打印机、用于打印凭证和报表等的打印纸等几乎没有,使得实训效果差,不能完全满足试验教学需求。

(2)财务软件滞后于实际中的应用

尽管目前高职院校基本建成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试验教学软件滞后,同时在软件售后服务、使用技术等方面也有诸多问题。我院采用用友ERP-U8普及版V3.0软件,版本已相对落后,软件更新也不及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导致软件之间的不兼容,从而增加了实验难度,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学生实验需要的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材缺乏

实验指导书是实验的载体,是学生实验的基本依据。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实验教材五花八门,但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业务资料多局限于账务,功能的单一性,限制了电算化会计进行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方面的教学。

2.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课程框架

课程设置必须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为建立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一两门计算机课程,几门会计专业课程,一门财务软件的操作构成了电算化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没有真正使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工作融合在一起,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没有突显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的重要作用。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方法,目前的教学方法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学生缺乏自,学生还是按老师设好的题目去做。特别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验证式实验教学法。学生按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考查会计信息处理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即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掌握良好,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综合能力和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教学内容单一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仅局限于会计账务核算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还是以总账系统的实验为主,账务处理仍停留在利用单一的会计核算教学软件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制报表的基本操作练习上,教学内容也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例来处理一定时期的少量的经济业务。一般只涉及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学习的范围过窄,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等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少。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措施

1.确立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坚持三大原则: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原则;针对会计的电算化专业的职业特点原则。突破传统的模式,增加校内实验实践课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缩短学生的适应社会的周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要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动向,适时调整好专业课程设置,实现课程设置的动态化。

2.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设施建设

(1)硬件方面

一方面增加设备经费的投入,购置实验必需的教学设备,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试训机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一个模拟企业真实经营环境下的仿真网络财务实训机房。另一方面可以和软件发商展开合作,获得宝贵的实验资料和开发经验,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2)软件方面

适时配备最新的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尽可能与财务软件开发和经销单位形成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由其提供对财务软件和技术服务与指导,及时对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进行更新升级。

(3)加强课堂实践教学

教师要结合实践教学目标要求重新设计和编排教学内容;对应用性强的章节要加大试验教学的教学学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对于理论性强、实用性差的课程内容应减少课时,少讲或不讲。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完善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其中演示教学法是—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讲授会计电算化实操时采用演示教学法演示相应的账务功能模块,加深对步骤、方法的感性认识。还有案例教学法是—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即给出一个企业的背景资料,然后通过会计软件或ERP的实施,实现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电算化。利用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中,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注重教师的“讲”,学生是否有所“学”没有得到重视,造成“教”与“学”分离。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试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该课程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毕业后很难适应岗位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对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头脑中的理论框架变得有血有肉,更加生动形象。在教学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及时结合,即理论的讲授与实践应相间进行,学练相辅,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只有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完备的实验设施,先进的教学方法,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随着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齐伟超.完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思考[A].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4

[2]陆国斌,王忠孝.《新编会计电算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蔡传勋,王振武.《会计信息系统》[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师贤.《新编会计电算化中级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5]郭楚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探讨[A].《商情》2012-4,刊号:CN13-1370/F;

[6]孙伟力.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6).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 培养模式

0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实验实训室的短缺产生矛盾。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微型企业,一方面是国家要求中小微型企业必须设置会计岗位以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使得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财务、会计相关岗位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毕业生一毕业就能独立上岗,独当一面。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作为企业不愿意在员工的培养上花费成本,用人单位在录取新员工时,都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些企业甚至还将是否有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作为是否录用的标准之一。会计属于专业性较强的管理活动,管理需要实践的磨砺来积累经验,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很难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就业市场的严峻,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的瓶颈给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挑战。从学校的实践教学到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无缝对接“,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用人单位会计岗位操作技能的需求。解决了毕业生找工作难,企业招人难的问题。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在培养的过程中,以学校实践教学和企业定岗实训为主要教学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增强就业竞争力,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环境,整合教学资源,坚持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定位,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基础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2.1 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 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体。课程设置的优化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综合教程、出纳实务、纳税实务、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教程六门课程优化为核心课程。这六门核心课程全部参加院级课程改革。除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出纳实务是专业基础课程没有与其他课程整合以外,将国家税收、税务会计、抄报税系统整合为纳税实务课程;由用友财务软件公司与专业教师联合开发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教程(初、中级);由用友财务软件公司与ERP沙盘实训专职教师共同编写ERP沙盘模拟实训教程。对以上课程的优化和整合有两个目的,一是教学资源的优化分配,配置优秀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基础课程的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学科素质;二是由企业一线专家与专业教师联合开发实训教程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充分地结合了企业专家的职业经历和教师的专业素质,所有的教学都在实训室进行,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不仅仅硬件设备的铺设和实训软件的应用,关键在于实施人员智力的贡献。

2.2 精品课建设是课程体系质量的关键 精品课的建设是课程改革的深度延伸。无论从课程架构、课程内容的丰富以及精炼上、课程资源库的链接等等都要上新台阶。精品课的建设不是有某一个专业教师独立能够完成的,而是由专业群的教师联合企业一线的专家共同进行的,而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维护和升级。以上六门优化的核心课程首先应该建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其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教程和纳税实务应该申报建设为省级精品课。这是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的方向设计的。总体来讲就是要体现“精”和“标准”。

3 根据课程的特色,分模块实验实训室建设

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大规模的定岗实训很难落实,这和财会岗位工作特点相关。用人单位的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是企业的商业机密,不会对外公开。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用人单位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不情愿接受财经专业的实习生顶岗实习原因。即使有部分用人单位愿意接受中期实训的学生,但是提供的实训岗位很有限,很难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大规模的实训要求,而且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对口,无法完成实习内容,实习过程也很难控制,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实习变成企业廉价使用劳动力的一种借口。此外开发能够满足较大规模实训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很多就是“挂挂牌子,装装样子”,并没有具体的实施。会计电算化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室建设的理念应该是以学校为主,企业顶岗实训为辅,企业共同参与开发实训课程并实施。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大规模的中期实训,同时实训内容也符合企业会计岗位技能需求的特点,这是切实可行的。此外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有针对性,应该根据课程的特色,分模块进行实训室的建设。下面以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为例说明分模块建设实训室的特点。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基础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会计核算流程的理解要准确,对会计专业术语的解读必须到位。这门课程必须选派技术专精且有丰富的从业经历的会计师来担任课程的实训指导,配合主讲教师做好该课程的分岗实训。有些学校让刚毕业的研究生来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这完全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误解。本实训室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实际操作标准,将教学标准与企业技术标准相结合,将标杆企业的企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来,作为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室的载体。内容从会计基本书写规范的演示及模拟实验到各种会计报表填制的演示及模拟实验,还有凭证之间的传递的演示,以及凭证、账簿和报表的装订等演示,都突出了两个特点:演示和模拟。突出模拟,从教具和课时量安排上满足学生的模拟训练,做到教会为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

4 “双师型”、“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的培养

建立“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工学结合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手段。“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要立足根本。一是本土化,通过送出去的办法,培养自己的“双师型”的教师,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二是要引进来,将岗位的精英人才引入课堂,与“双师型”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取长补短,分工明确。学校的兼职教师是教师队伍的补充。由企业的技术能手或专家担任。教学内容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讨论商定,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包括课程的市场调研、实训室建设方案等必须有企业专家的参与论证,并将讨论的结果提交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立的教学咨询委员会的批准方可实施。此外实验实训室要配齐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加强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并配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教学讲义和实训指导书由专业教师组织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在教学活动中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参与授课。

5 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5.1.1 课程体系的不健全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矛盾突出。很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依然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教师只是就所教授的课程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理论课时和实践课程也是随意划分,没有具体的实践实训指导书,即便是有也是单元之间的简单复制。没有很好的整合课程资源,教师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学生的知识结构简单,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层面,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这是课程体系不健全所造成的。此外受学科系统性、专业局限性、前导后续课程不符合课程层次的逻辑关系的制约,很难在实验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导致课程实践教学缺乏连贯性和融合性。所以说,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能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会计岗位技能要求的“零对接”目的,能否为学生营造仿真的职场环境,与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设置的合理、课程内容的精炼、课程教学主体的交流密不可分。

5.1.2 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综合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尽管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和有着较丰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但是高职院校的连年扩招,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师资严重缺乏。每个会计教师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的辅导,没有精力科研,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心得的交流和彼此的借鉴,更别说外出培训学习或者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了。工学结合实训室的建设必须培养一批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让专业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善以及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综合应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高职院校的教师们相互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开展教学比赛,课件设计比赛,一线的名师的教学示范活动,积累实践教学经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素质。

5.1.3 没有建立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教”与“学”效果的评价与考核,教学评价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从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到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设计标准化管理、教学手段应用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等教学评价活动,没有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相配套。评价成为走过场,没有标准,没有制约,实践教学效果到底如何没有完整真实的反馈意见,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5.2 建议 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实验实训室建设着重学生实际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与企业会计岗位技能需求是相吻合的。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定位必须准确。与培养目标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总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等必须为这个目标服务。

6 结语

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建设目标就是要培养企业会计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实验实训室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环节。整合资源、遵循“互惠互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政策优势,吸引企业资金、设备和管理经验等的投入,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多方位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曹志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

[2]蔡秀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形式-模拟实训[J].会计之友,2007(8).

[3]刘兴增.关于高职高专会计实训教学改革的构想[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

会计电算化实操教程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笔者根据21世纪职业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就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与认识。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经济管理学科,经济发展得越快、越好,会计就越重要。会计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是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为一体的。所以在课程设置、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实现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以及会计职业教育课程本质的回归。通过课程的合理优化设置,使学生成为一个进修有基础、求职有技能、创业有潜力的实用型人才。

一、现有会计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仍受普教模式影响下的职业教育,有些尚未脱离学科体系的藩篱。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文化课为重、专业课为辅,尤其是对专业实践课的缺乏,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教学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训的场地,无法进行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师只能向学生灌输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校内的专业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在这种以学科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受挫,其效果可想而知。不少毕业后的学生是“只动口不动手”,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专业设置定位不准,目标不明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校在给其定位时往往一味强调“做会计”、“做账”,不注重能力、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认为只要学会基本会计核算就行了,不用进行素质教育。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偏向于单一性、理论性、片面性。其实这种理解是很不科学的,把专业局限于某种工作岗位,忽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导致学生在今后很难胜任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

3.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实训教材缺乏

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与当地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市场变化和制度调整相挂钩,学校“闭门造车”,按传统上课,组织教材。结果是不少学生出去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还有,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企业有权对本企业的会计资料实行保密制度,不愿意被本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所用,所以学校在进行专业实训时经常无法得到真实的实训资料,造成模拟实训资料的缺乏。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里的总体构想

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具有高中文化和相应专业知识技能,在生产、管理、工作一线的基层管理工作人员。应能胜任出纳、收银、仓管、成本核算、材料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

1.课程设置中应遵循的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原则。职业教育最本质目的就是解决受教育者的就业问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决定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专业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一原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使所设课程与今后就业紧密结合,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会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即使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再好,如果不会填制会计凭证、不会登账等这些专业工作,也无法就业。这也是职教与普教的区别所在,所以光学不练是无法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只有在不断地专业实践中,才能学会并真正领悟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才能获得感性的认识,再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并进,相互补充,实现“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专业教学形式。在专业教学中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课时比大约为1:1‑

(3)实用原则。会计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经济管理专业,且有很鲜明的时间性。任何一个人在专业学习上都无法做到一劳永逸。会计专业的准则、制度、核算方法会随着经济活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就有70%左右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所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要尤为重视实用性。学校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之与新准则相配套。同时也应开设一些实用型的相关专业课程,如会计电算化、珠算、点钞、市场营销等技能类课程,也可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开设一些其他相关的财经类课程。总之,要建立一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课程体系。

2.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1)以能力本位制为主线,指导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职业高中的会计专业应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企业第一线,培养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首先,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其次,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会使用会计软件;再次,具有胜任出纳、会计核算、统计等工作的能力和具备珠算、点钞等技能;最后,能编制主要财务报表和分析能力,具有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等。所以,应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有效地筛选、整合、强化,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筛选,就是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对不符合现代产业结构的课程或内容进行删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对实用价值差,偏重深奥理论的阐述进行去除。整合,就是将有些相关专业的各门课程都涉及的相同或相近的学习内容,根据他们的内在联系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避免了重复性学习,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中学到的会计基本理论,在第一学年就已进行系统详细地讲解.在《企业财务会计》第一章中又出现大部分重复、类似的内容,那么在教学上就可以采取回顾复习性质进行简单学习。同时对于教材中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置换前后顺序。如在教学《基础会计》的“会计凭证”与“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这两章时,可以按学生认知规律:从“实践理论”,先讲后者再回过头来讲前者。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就更能接受会计凭证这一章的内容。强化,就是以实践能力为中心来组织编写教材,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着“宽基础,重实用”的宗旨,精选课程内容,要注重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渗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嵌入,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成熟,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加强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要加大实践课的教学比例,专业课程应占全部课时的70%左右,其中专业实践课应占专业课时的一半,构建起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做到两点:一是专业教授与技能实践训练相结合;二是专业实践训练与市场需要、岗位要求密切相关联,具有针对性。实行边理论边实践,理论学习为实践技能服务。如在《基础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就可以这种形式进行有效地单项模拟实训,在《基础会计》中涉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知识可以通过模拟资料进行填制,为以后的综合实训、见习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3)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课程模块。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对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结合学生边认知边理解的思维,实行边学专业理论边进行专业技能操练的模式。改变以往的三段式教学,按功能不同将专业分成四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考核实训模块和德育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模块教学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更加细化,专业方向课程里的组成项目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对于选修部分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同时在专业基础模块里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然后学校根据意向和需要选择专业方向课程。课程模块设置立足强化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集实用性和灵活性于一体,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更具有社会性和发展性。(课程模块示意见下页“课程模块结构示意图”)德育基础模块:针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提高、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自主就业的创业精神,同时进行会计职业人格教育。文化基础模块: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熟练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培养自主锻炼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创业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模块:旨在根据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宗旨,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该模块是与专业考核实训模块组合成一体化的专业模块体系,课程教学上无前后顺序,应是相互加强、相互呼应、相互结合使用。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丁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本模块还设有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方向进行自由选择。

专业考核实训模块:该模块重在综合实训、考证、见习和顶岗实习。单项技能实训应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进行;考证主要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以三年制说,该项教程放在第三、四学期进行第五学期安排综合实训、见习。顶岗实习放在第五、六学期进行。

三、我校近年来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上的尝试

1.改革常规试卷题型

试卷内容与题型以技能操练为主导,本着理论教学为实操服务的专业教学理念。在《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考试中,加入操作题,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形式完成实操,此种类型题材占的分值约为50%-60%.试行后效果显著,学生动手能力提高。

2.专业课程与考证相结合

以前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免考而直接领取会汁从业资格证书,从2005年开始实行了“领证必考”.所以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加入《财经法规》、《会计基础》课程等,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领到“上岗证”。不用再参加社会培训,直接就可上岗。同时,由于本地保险业最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急需大量专业从业人员。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从今年起开始进行保险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工作。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I

3.自编《创业者会计指南》校本教材

该校本教材是本专业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特征及当地企业对专业学生的要求而编写的。书中分为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还配有相关练习,以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去除冗长、深奥的理论知识,以实践为主导,是对现有专业课程的一个有效补充。

4.使用会计实训教学软件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