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教学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媒体教学误区
1.拿来主义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因特网上的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有些教师常常利用网络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不做任何修改,就直接用于自己的课堂,顺着别人的思路来进行自己的教学,对教材不作深入研究,形成教学上惰于思考的习惯,这与抄袭没有两样。
2.过于花哨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有的教师为了尽可能地用不同的媒体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课件内容繁多,图片、声音、文字的色彩不停变幻,使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虽说注意是知识的门户,但是往往学生注意的并不是教学内容本身,导致原本设计的一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在45分钟内无法完成,更谈不上高效了。
3.过分依赖
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师少说少写,很多教师对此过分依赖,不管是比赛课、教研课还是平时上课,几乎都要用到多媒体,如果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有的教师甚至会束手无策。
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面对这样的误区,怎样才能优化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高效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适:适时、适量、适当。
1.适时
“适时”就是找准切入点,相机而用。如课前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感画面容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一节课不同时间出示多媒体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如一位教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出示由《背影》改编的电视小品《背影》,教师最后讲解课文;而另一位教师一上课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小品《背影》,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最后教师讲解。同样一节课,出示的先后顺序不同,产生差别较大的教学效果。后一位教师的应用显然高明得多。多媒体用在该用的时间事半功倍,用在不该用的时候则画蛇添足事倍功半。
2.适量
多媒体的使用要做到适量,过分依赖多媒体会适得其反。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其价值应是为师生所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帮助。而什么时候需要这种帮助,要看是不是不用就不行。要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每一节课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防止内容过多,形式过多,看而无用的现象发生,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生效果。
3.适当
(一)易操作原则
在设计、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一是操作步骤不要太繁琐,课件的使用不需要太多的预备知识,最好都以可执行文件的形式存在,使学生既可以在网上直接浏览,也可以下载使用。二是操作界面不要太复杂,操作按钮要清晰易见,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不能让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付如何操作上。
(二)形象化原则
在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时,应想办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三)模块化原则
从总的方面讲,在制作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统筹计划,整体考虑。但在具体制作时,则要分步、分块实施,也就是把每个教学科目分解成数个模块进行设计、制作,然后再连成一个整体。对课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在维护时可以直接对某一需要改动的模块进行修改,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课件不断更新所带来的麻烦。
(四)小型化原则
由于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教学信息、答疑解惑,网络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施。在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大小对教学将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制作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一方面要减小课件体积,对课件的容量加以规定,使每一个课件都不超过规定的大小;另一方面,对较大的课件可以分割成若干小的模块,分别制作并建立链接,以此减小课件的体积。
(五)网络化原则
各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能仅仅局限于独立使用和完成某一单一的任务,而是要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首先,各教学科目之间要进行链接,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之间自由转换,提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在每一学科内各知识点与资料库之间建立链接,使学生在学到某一知识点时能够找到与之相关的各类资料。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优化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就是要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信息,并在系统中有机结合,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其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学生特征,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件设计
分析学生特征就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生关于当前概念的原有认识结构和原有认识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作为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以便使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更有针对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只有注重对学习者的研究才能有的放矢,课件的设计思想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因而课件的教学设计要特别注意对学习者的一般特性进行分析,掌握学习者在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整体特征。从各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其次,应当根据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组织教学内容,过于困难的内容都不易被学习者所理解和接受。只有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朝着最优化的方向进行。
(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精心设计脚本
在设计脚本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三个因素,即教学内容,教学特征和社会需要,在教学内容确定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知识点,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的层次。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必须分析课件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把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找出各个知识点,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方式。不同的联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结构,不同的教学结构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其次,编写文字脚本。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形成有序的课件框架。再次,编写制作脚本。制作脚本是在吃透文字脚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编制中,应针对教学需要,根据多媒体的表现特点,综合编排图片、影像、声音等素材。制作脚本是课件制作的基础,制作脚本编写完成后,整个课件的形状基本上就出来了。因此,对制作脚本的编写必须认真细致,考虑全面。
(三)合理选择与设计媒体信息,进行开发
在具体开发中,第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选择何种工具软件,将直接影响到制作课件的质量,因此应根据课件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加以正确选择。常用的软件有多媒体编辑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字处理软件等;第二,要精选设计素材。一个课件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各种素材的质量和丰富程度,这就要求掌握大量课件设计素材;第三,要抓好制作合成。制作合成是将脚本变成课件、使教学思想付诸行动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符合教学目的、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的CAI课件。
(四)注重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形成双向交流系统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从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起到强化,矫正的作用。形成性练习可以设计成问题提问的形式。可以有三种方式,即提问方式,应答方式和反馈方式。提问方式用于是非题,选择题或填空题;应答方式要求一题一答, 适当给予提示,使得有较多的功机会,对应答结果判断应与评分结合;反馈方式对学生的应答给予反馈评价,根据不用的情况分别做出“指出错误”“要求重答”“给出答案” “辅导提示”等不同形式的反馈。
反馈使教育传播过程成为双向交流系统,使教育者了解到信息的传递结果,并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对自身的教学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以不断增进教育传播效果。教育者应重视并善用反馈,有效地控制教育传播活动,使之朝着最优化的方向运行。
网络型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虽然其广泛的使用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如需要高速传输的校园网络为物质保障,学生需要熟练的上网技术和文字录入能力,其普及还有待时日,但是网络型多媒体课件是网上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组成,其既可以实现传统课件的功能,又具有网络优势,因此是未来课件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只有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与调整,才能使教育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教学的动态过程最佳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使用原则
一、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把多媒体使用成高级的黑板。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多媒体当成了一块无尘黑板,仅用它来显示板书,忽略了多媒体的其他非常丰富的功能。实际上,所谓多媒体教学,其实叫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以数字方式将表现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图、文、声、像、动画以及活动影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加工、传输和呈现,用户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使用,以便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不难看出,如果仅仅把多媒体作板书演示,那真可谓“大材小用”了。
2. 过分追求课件花哨,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果说把多媒体当成黑板使,是因为教师不会使用,如果把多媒体课件弄得绚丽夺目,光怪陆离,那就有可能是在炫耀本事了,当然最终起到的作用可能只会是画蛇添足。曾见到过这样的语文多媒体课件,有十分漂亮的背景图片,有可爱的动画,还使用了交响乐作为背景音乐,不过这些图片、动画和音乐都与课文内容没有多大关系,如果说是用来渲染某种氛围、营造某种气氛的话,那也无可厚非,可事实是这些图片、漫画和音乐用在这里起不到渲染氛围、营造环境的作用,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与其费劲不讨好,还不如把多媒体就当成高级黑板。
3. 课件的使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课件制作得过于周全,甚至也包括推理思考的过程,这样的课件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说得严重一点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4. 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多媒体当成是教师的替身。现在很多课程都配备了教学光盘,其中包括了从课程讲解分析到课后练习的全部过程,因此有的教师干脆用它代替课堂讲解与分析,让学生看电视节目一样地浏览一遍就算结束了一课;也有教师对课堂实际情况估计不足,出现课件与课堂相脱节,结论牵强因而学生不服等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了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原则,供大家参考。
二、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原则
1. 教育性原则。课件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制作课件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教育性是课件制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那些纯粹取悦视听而又于教育教学无益的内容是多余的,应该舍弃。
2. 选择性原则。选择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课题的选择,即选择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文;二是对具体内容的选择,即在一课所有的内容中选择用多媒体展示的内容。
首先是对课题的选择。并不是所有课题使用多媒体教学都是最好的,有的课程内容用传统方式或许更省事、更直接,那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不必再煞费苦心地去用多媒体。其次是对具体内容的选择。对一些难讲又必须讲的,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呈现的信息,运用多媒体课件所具有的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对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多媒体形式生动直观地模拟展现出来,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没有必要把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全都搬上去,对多媒体呈现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目标。
3. 速度适中、信息量适度原则。由于多媒体课件是事先做好的,上课时,教师少了传统教学的板书、展示教具等环节,因此速度很有可能会比平常教学快,但学生思考的过程和平常一样,学生做笔记的速度也和以往一样,并不因为我们用了多媒体教学就提高学生思考和做笔记本的速度,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中的速度进行教学,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活动的时间。
4. 启迪思维原则。启迪思维,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语文教学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不应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障碍,而应是引线,它要点燃学生的无穷智慧,启迪学生的广袤思维。
5. 灵活性原则。教学进程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也不可能像演戏一样不行就重来。实际教学进程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制作得再好考虑得再周全的课件都不可能完全预测教学进程,因此常见到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往预设的课件上“诱导”,出现“牵强附会”的情况,因此制作和使用课件都要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原则。
然而现行的多媒体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为了赶时髦,很多老师愿意花很多时间制作课件,其实有的课件是不必要的,有些用传统媒体就能解决的问题也用多媒体演示。还有的课件内容华而不实,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频繁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下面我就物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谈谈看法。
1.多媒体的应用应该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首先,多媒体教学对教学设备的要求高,投资大,不易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普及。尤其是一些边远、贫困的山区学校,更无法实现。有些学校多媒体设备不齐全,设备演示效果差,宜选用传统教学手段,待多媒体教学条件成熟后再推广。
其次,以教师本身的素质为出发点。有些教师多媒体操作技术不够娴熟,课堂上操作不流畅,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先进,“赶鸭子上阵”,课件制作粗糙随意,结果学生看不清、听不清,教师也讲不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多媒体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绝不能为了使用某一课件而以其为中心,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必须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才能深化主题,这是任何电子媒体所不能代替的。为了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力求简化操作过程,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适时调整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掌握好多媒体使用的量与度。
从实际出发还要求指教师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有些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就不要放在多媒体上做演示。不容易解决问题的课件就不要花太多的精力研究,用传统媒体可能会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不同的媒体,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组合教学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电化教学,它是指在一个班组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合理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组成一个双向传播的教学媒体群,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多媒体组合教学在应用教学媒体上是有要求的,它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与功能,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优化、组合,并且必须准确选择和把握教学媒体在课程中的最佳作用点。所谓最佳作用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最适合发挥教学媒体作用的教学环节与具体教学内容。也是多媒体组合教学应用于该课程中的切入点。多媒体组合教学从媒体角度看,它不仅包括现代教学的媒体如计算机、录像机、投影机等,而且包括传统中的板书、讲述等个人媒体。
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和传递的教学信息各有所长,能否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关键在于组合设计,即根据学科性质、内容和目标,有效地组合,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实施。多媒体的组合教学设计方法的理论是“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的二维层次模型”。该模式认为任何一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来看,可分为五个方面即事实学习、概念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原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并且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事实和概念的学习是指掌握前人的经验,具有继承性。这时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讲授,学生的任务主要是记忆。可考虑的媒体有:教师的讲述和讲解、板书、投影胶片等;技能的学习是指操作性教学。这时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示范操作,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操作练习。可考虑的媒体有:教师的讲述和讲解、板书、录像等;原理和解决问题是指思维教学。这时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思考和寻找答案。可考虑的媒体有:教师的讲述、CAI课件、投影、录像等。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媒体,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之前,应对所教的每一堂课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媒体,优化教学效果,而不是一味追求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只有注重多媒体的组合教学设计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3.加大对多媒体硬件、软件环境的建设
2013年江苏省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教育的信息化将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所以各地应该加大对多媒体教育的投入,实现对教育资源的优化。但是这并不是要求各地跟风,盲目购置新设备。
在多媒体软件环境的建设中,并非所有的教学软件都需要购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下列方法加强软件环境建设:(1)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学所需的各种素材及相应开发工具的投入,为教师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打下基础;(2)可以通过各种奖励的方式鼓励教师自行开发课堂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软件;(3)可以由学校可以组建CAI课件小组的方式让专业教师与计算机编程人员进行沟通。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互联网进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课件。
4.虚拟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有机结合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验可熟悉各种元件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任何模拟实验都不能代替的。例如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a-F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a-m关系)时,不少教师为了省事,上多媒体课用虚拟实验代替学生的分组实验,这实际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利于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如研究a-F关系,a-m关系,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测出数据,根据学生的数据,利用Excel的作图功能,迅速通过计算机用图线显示a-F的关系,a-m的关系,仅在实验数据处理时用了课件。这样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物理实验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无法让学生做的或者比较前端的科技实验,可以用计算机拟。总之要强调的是多媒体是“辅助”课堂教学,不可“喧宾夺主”,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使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5.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有些毛病是经常出现的而且是很难解决的,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避免多次犯自己的或别人的错误。下面就举些常见例子和解决的方法。
(1)课件制作耗时多,影响了备课的效率与质量。
目前,大部分教师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最少要三到四天。课件制好后,教师还得想方设法使课件演示与教学同步,无形之中占用了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法的时间。所以,使用多媒体并没有降低教师的劳动量,反而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的教师却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便是备课。事实上,备课既是一个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又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师。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局部的过程,不可能代替备课。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相对延长了备课时间。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有时不得不因为这种有限而对某些备课环节“偷工减料”,备课质量的下降也就不可避免了,这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素材的积累和交流。要从全局研究教材,备课可以一起协商解决,有必要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2)多媒体教学节奏较快,学生缺乏思考时间,师生互动形同虚设。
多媒体课信息量大,画面不断切换,学生应接不暇,总是埋头抢记笔记,真正思考领悟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堂含金量自然就降低了。此外,为了顺利流畅地演示课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停留的时间较短,课堂显得相对紧张,提问也变成了一种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自问自答,师生互动形同虚设。如果一堂课没有教师的热情引导,缺少应有的思想感情交流,师生互动就会被阻隔,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这个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能只为了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不顾学生的感受,要恰当控制课件的量与度。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突出一个“课”字,即课件应适用于课堂教学,服务于课堂教学。课件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工具,无论它的作用有多大,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主体甚至全部,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时只是照着多媒体课件进行复述和简单的解说。
不深刻剖析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不注重启发学生,不仅不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要立足于课程和学生而不是多媒体课件,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只是师生教学的工具和伙伴,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不能整堂课只充当一个幻灯片放映兼解说员的角色。
二、互补性原则
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也有明显优势。首先师生互动,亲和力强。它是一种师生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既有知识的传播,也有行为的示范,更有情感的交流。其次传统板书,直观灵活。它的即时重现力强,内容增删容易,字体大小变化,能提纲挈领,揭示课堂学习的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对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板书轻松地掌握教学的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因此,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是相互补充和达到完善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逻辑思维、注重启发学生的知识,选择讲授与板书相结合的传统授课方式;而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可选择运用恰当新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生动形象,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理论,更主要的是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师生之间那种饱含人性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才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的必由之路。完全跟着课件走,被课件左右,就难于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