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创新对该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1.1 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要求,首当其冲的要建立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人类历史文化组成部分。承载着很高的文化价值。;数学也可以被看作是一门语言,培养理性的思维,用数字符号组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法。数学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途径。使学生已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逻辑推理,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是不容忽视的。
1.2 数学与应用数学在教育中有着积极长远的意义。
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逻辑和定量思维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有利学生形成数学的思想模式。严格的数学素质,学生将在量的洞察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和方法。因此,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2.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
2.1 树立前卫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更加是一个工程。凭借着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完成这项任重道远的任务。传统教育方式和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束缚。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被规律,经验,遏制了自己思考能力的发挥。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创新能力,我们要打破枷锁,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医培养创新能力为优先的教学理念。
2.2 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的创新在高等教育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些骨干力量具备创新的精神,人勇于探索和勤于实践,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2.3围绕创新能力深化教学改革
2.3.1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有所突破。出台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相结合,有必要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全方面现代化人才,采取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具体操作:
首先,加大课程的选修范围,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程门类。
其次,在高校受教育期间。增设文化素质相关的选修课程,为学生的日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实施的主辅修学习系统,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培训计划,实施的第二类课程文化和课余训练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3.2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建设创新型教学内容体系,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反映时代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全面性。有意识的学生发展的客观物质世界的看法,并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
其次,运用年先进的教学方法,告别粉笔的摆书。建立已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到了知识。
2.3.3 组织形式的概念在教育,培训的目标要实现一个特定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评价工作的激励机制的运动机制。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组合,这种模式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力的提升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
2.4 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以保障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评价,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练习的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和评价。激励机制,一方面,教师和骨干的激励机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相应的回报,他们的创新。
关键词: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具备现代的创新观念,摒弃传统的“唯师是从”、“应试教育”等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高目标,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再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首先必须打破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典型引路,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权威,创立地动学说;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提出许多独到见解;坡黑夜驾舟,寻访石钟山,大胆否定前人假说,深得石钟山命名原因;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子……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创新之火。如在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公益广告牌活动中,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制作的广告牌不仅外观精巧、图画优美,而且语言简练、幽默、富有创新意识。“花草有生命,足下请留‘青’”、“不要让我无故流泪”、“静静地来,静静地去”等。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1)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有效地激起他们思想的波澜。思维来源于问题,人只有遇到问题时,只有单靠记忆不能解决问题时才开始去思考。(2)培养口说与笔述这两方面的能力,同样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发言。(3)在书面表达方面,精心选择、安排练习是很重要的。安排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理解地掌握所学过的教材,而且真正的理解要靠全力进行思维。带有比较性的、选择性的、概括性的、创造性的作业题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包括过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人格力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确立现代的师生间,学生间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帮助的课堂教学合作观念。这样,在个体间的合作中就没有了绝对权威,没有了条条框框,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放飞。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激励有利于带来教学创造活力。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据教育部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目前的教育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的真正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一是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成人意识“为主题,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二是开设选修课,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门选修课,这给开展语文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再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四是创办学生文学社。学生自己结社,三人一群,五人一组,你组稿、我排版,闹得不亦乐乎。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
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竞争。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和《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教师要积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实施者,要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树立了创新教育的观念才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学生。专家指出,围绕创新教育,应树立四大观念:一是树立人本教育观念,二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三是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四是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创新教育背景下的英语教师必须树立这些观念。教师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努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因为所有的教育实践,最终都要依靠教师来完成。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创造力的高素质教师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教育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一个由数十名学生组成的班级中,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进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很难找到一种适合全体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但从创新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结构更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若课堂过于强调统一化,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要求个性迥异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也易习惯性的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这将导致学生的创造力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必须鼓励、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分析直至解决问题,最后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加以引导、鼓励和启发,从而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并作出判断和选择,提出自己新的认识。这种新型认识的提出,便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了。学生有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后,老师再有意识地进行多方面的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源泉和原动力。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会有创新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兴趣上打开创新之门。学习兴趣的培养对起始年级尤为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行九义教材的内容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把语言学习的四大要素听说读写有机的融为一体,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尤其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尽可能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Pairwork(结对活动),Groupwork(小组活动),Games(游戏),Sing English songs(唱英文歌曲),Interviewing(采访),Make surveys(做调查),Guessing(猜一猜),Tell stories(讲故事),Model writing(模写),English competition(英语竞赛),English speech(英语演讲)等。课后,组织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如:English interest group(英语兴趣小组),English corner(英语角),Watching English movies(观看英文影片),Listening to broadcastings(听英语广播),Reading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其次,利用教材中典型的人物和事例来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行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中许多内容是最为生动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抓住时机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例如,JEFC第三册介绍了美国发明家Thomas Edison童年的故事,教师在教授这课时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爱迪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乐于创新的精神。试想,假如爱迪生当初墨守成规,不问那么多奇怪的问题和从无数次试验失败中获取成功经验,他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吗?能为我们作出这么巨大的贡献吗?爱迪生不怕失败和挫折,勇于进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又如JEFC第二册第39课中有个关于乘电梯的问题:"Why doesn't 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 文中也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因此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问题让学生积极展开讨论,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寻求所有可能的答案。
4 利用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外语绝非崇洋,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世界,以便更好的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旦凡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中西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差异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并非洋的东西皆好,要学会明辨是非,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从中汲取精华,弃其糟粕,便在此基础上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创新学习,以后无论身在何处,别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汉语才是自己的母语,由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才是我们学习外语目的所在。学习英语有助于思维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对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的语序是相反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容易受母语定势思维方式的影响,不习惯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写作中,学生首先想好汉语,然后再按照汉语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叫Chinglish,存在着许多错误,不符合英美人的语言习惯。通过不断的学习,这样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此外,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谚语说:"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及,这将是教师肩负的一项艰巨而持久的重任,我们将竭尽所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左焕琪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8,27出版。
[2] 《英语教学策略论》,王笃勤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1出版。
财政学是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突出地位,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要在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改进财政学的教学方法与实践环节,提升本科院校经济学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133-02
1 前 言
方兴未艾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的时代,由此可见21世纪迫切呼唤创新人才。然而创新人才从何而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责任在教师,主体在学生。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创新能力也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作为经济学主干课程之一的财政学应该担当起这个重任,在日常教学中培养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打造课堂高效创新环境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时代给予传统教育方式的革新,已经成为高校主要的教学工具,《财政学》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减少板书时间,增加课程信息量,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传统教学难以容纳的信息量。例如在讲解财政学中税收与税制这一章节内容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运用动画形式展示税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共同探讨自己身边的税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和探索。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提出创新性构想,对财政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提出新思路,培育创新思维。
3 采取案例分析,锤炼学生创新思维
经济学大类本科创新能力培养,最主要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财政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初步具备经济学的创新思维方法与应用能力。日常生活中有形形的经济现象,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与问题,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方法,要能够从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型思维培养的目的。案例教学是培养这种创新思维方法的好工具,案例分析能够让师生从理论结合实践、历史联系现实的多维次角度,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是一个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课程内容的讲解中要经常引入时效性强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经济理论的思考,不能拘泥于书本理论。教学内容设置要结合国家政策的变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课程内容与国家经济形势紧密联系。
比如在讲解财政学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搭配这一问题中,可以针对近些年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措施展开讨论,特别是针对2007年次贷危机后出现的国际国内经济衰退、南方特大雪灾等问题,国家出台的各种经济调控政策是如果把财政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国家通过“四万亿”中央与地方投资,上马一些大型公共基础设施,这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表现,另外央行也适度放松银根,辅以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来抵消一部分国内经济衰退的负面效应,当然这些政策也会有一些不良后果,比如财政负债上升,财政效率下降等,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讨论,这样将宏观调控这一个大的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另外,这种正向与逆向并举的思维训练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启发案例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更优的政策搭配方案,打开思维的空间,并进一步引出新知识学习来解决问题,最终通过坚持不懈的培养、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形成主动去探研新知识、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方法,这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4 适当设计实证课题,加强创新学术训练
财政学是一门经济理论为主的基础学科,但实证性的内容也很多,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结合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特别是《财政学》课程,适度设计一些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实证课题训练方案,提高学生经济计量模型的处理能力以及实验上机来完成中国财政学基本问题的检验,通过上机操作去更深刻的理解财政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财政学相关实证计量模型课题,备课中加入理论教学容易忽视的课题设计环节,并提高计量经济实证课题的含金量,让学生在做这些课题时不是对课本理论的简单重复,而更多的是提供具有中国经济特征的新课题,使学生课题中学习新的知识,产生新的创意和灵感,在完成课题中形成创新思维,打好良好的经济学术基础。例如在学习财政收入规模这一部分后,给学生设计《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动态变化实证分析》课题,特别是针对我国从1994 年开始实施了分税制的改革,通过市场秩序的整顿以及分配格局的调整,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率从而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随之提高,因此,在中国财政收入决定理论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可以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以1994年为分界点,讨论变化前后的中国财政收入的变动,这是对财政学经典理论的中国化,学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并且鼓励学生在实证中发现新的问题,仔细修改论文并投稿或者以此为基础申请学校课题,这是在变化中思考,是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产生创新行为。
5 结合实习实训,打造学生创新舞台
学生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来源于他们对未知的探求,来源于操作实习、实践。在财政学教学的后期培养中,尽可能多地增加与财政学相关实验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及社会实践活动,尽量多地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其个性才能,增强自信心的形成,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生活热情,产生创新的动力,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新提供一个舞台,让创新能力得到日常学习、生活的检验,比如在年度的实习实训安排中,要适度加大与财政学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现实中体会到财政学学科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把财政学学习中得到创新性思维方法深化为实际运用能力,让社会成为学生创新的广阔舞台。最终通过财政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创新型高层次财经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培勇.一体两翼:新形势下的财政学科建设方向——兼论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融合[J]. 财贸经济,2002(12):33-35.
[2]白恩来.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财政学》课程教学效果[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4): 70-72.
[3]朱虹,蒋承.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与地方财政能力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1(20).
[4]汪传雷,乐亚鸣.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探索[J].中国市场,2013(17).
[5]全毅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的教学定位与课程体系创新[J].中国市场,2013(10).
【关键词】毕业设计;多元化选题;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137―03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大学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1]。然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1)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养成以创新为己任的思想观念,勇于冲破传统和专家权威的条条框框;(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大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打好创新能力的基础;(3)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掌握自学的必要方法[2]。
一 构建多元化选题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始环节,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难度是否适宜等需要严格把关。科学选题不仅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以及潜在的创造力,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际应用性。我们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以符合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选题先进性、能够因材施教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为原则,构建了一个多元化毕业设计选题平台。
本系统将选题分为四大类:应用性研究与设计、理论性研究、创新创业设计及其它等,主要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本着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及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则,教师与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双向选择。选题平台的整体功能描述如下:
(1) 应用性研究与设计模块:主要由实践性极强的选题项目构成,如毕业实习项目、社会实践项目、就业取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通常大学生在大三后期参与到这些项目中,而这些项目往往来源于社会生产和社会实际需求,既有科研与工程训练背景,又有较强的实践价值,能达到既有专项训练又有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2) 理论性研究:主要由博导及其他教师在研课题中的子项目构成。一般来说,博导都有既定的专业研究方向和项目,并且理论性都较强。选题时,根据课题的工作量,确定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共同完成,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在研项目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这种题目对学生和指导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为课题的下一步该如何走,教师和学生都在探索中。但是,这种题目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创新创业设计:主要通过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创新团队、孵化中心等团队活动来实施创新创业类的毕业设计任务。科技竞赛和创新团队活动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于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建设,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3]。如:国家教育部等主办的学科竞赛、江西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江西财经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4) 其他:主要由指导老师根据专业发展前沿或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仿真选题;或是学生能够根据个性化发展和社会调查结果自主选题。教师出题既要考虑学生所学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兼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还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一定挑战性的,也有相对容易的选题。学生自主选题时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鼓励基础好的学生自拟题目,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选题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向学生传递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探索和辨析能力。我们强调要敢于创新,敢于选那些看上去很高深的项目。而一旦项目确定,我们要鼓励学生对很前沿的选题,敢于在没有路的地方自己踩出一条路;对比较新的选题,能试图在已有路的基础上,找出一条新路;而对那些很普通的选题,依然要追求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做得跟别人不一样。这种创新意识,如果学生掌握了将是终生受益的[4]。
二 构建多元化实践基地,营造创造性思维氛围
在高校,学生毕业设计的常规实践基地就是学校提供的各种实验室。然而,在实验室里往往造就了“闭门造车”式的毕业设计或通过各种渠道抄袭或拼凑的毕业设计。为解决这个问题,校方应该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建设是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应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抓,通过理顺体制、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使实践基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
(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应该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示范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要针对不同功能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开放与共享形式,对有效利用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时间,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元化毕业设计选题系统中理论性研究项目、创新团队项目、教师仿真选题、学生自主选题均适合在校内实践基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应是毕业设计的主战场,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足够数量的实践基地,以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相关企业或单位作为实践基地,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走出去自主寻找实践基地。大学生可以依托社会实践单位、毕业实习单位以及就业单位等作为实践基地,在这类实践基地完成的毕业设计更具社会价值,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饱满学生的创新精神。目前,我们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企业实践基地,例如:南昌先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思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同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南昌)基地、北京浦奥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步步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文修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道恒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华财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
多元化毕业设计选题系统中应用性研究与设计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均适合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三 采用多元化指导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工作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要求,它是一项综合性、规范性、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教师的指导工作从选题阶段,经过调研阶段、开题阶段、设计阶段、论文撰写阶段直到最后答辩阶段。当然,教师首先要从毕业设计的“主体”地位转向“主导”地位,学生必须是毕业设计的主体。而学生主动实践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要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到实践的各个阶段中。整个指导工作因人而异、因不同阶段而异、因项目而异,积极采取多元化指导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
1 对应用性研究与设计项目的指导
这类项目涉及国民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对有些问题,理论创新性不一定强。但由于是具体的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有特定的应用背景,因而往往要求制定特定的解决方案,从而具有应用上或技术上的创新性。鼓励那些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者正在就业单位上班的同学结合实践单位的生产实际来选题。这类项目还可以由实践单位派出一名创新能力较强的老师与校方指导老师共同协作完成指导任务。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清问题的背景、需求和现状。在学生调查研究弄清楚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由学生提出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只提出参考性意见或建议,使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得到真正的锻炼。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真正完成具有创新性的毕业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 对理论性研究项目的指导
这类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理论创新性比较强,选题主要来源于一些博士或专家长期的研究领域。他们可以将其理论研究项目分割成子任务下放给本科生去做。应该鼓励那些有一定科研基础的同学选此类题目。
这类研究往往由一个研究小组人员构成,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确定研究方向或题目:可以是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或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也可以分析前人已做的工作和方法,研究可能的突破口或创新点。然后做大量的国、内外该方向的跟踪调查,阅读有关文献,跟踪国内外进展情况,再确定设计方案和实验方法,最后反复进行实验和测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熟悉科研活动的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
这类项目应站在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对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多种可能性的探索与尝试,勇于挑战和尝试,使设计成果立足于对当代的指导作用与应用价值。学校已经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营造了较好的教育环境,如:大学生孵化中心、各个学科的创新团队、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另外,鼓励并挑选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校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例如:我院自2001年以来开始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来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据实际数据统计,2001-2008年我院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获得全国一等奖12项,二等奖5项;而江西赛区一等奖21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6项。这些经过训练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眼光敏锐、态度积极、能够冷静思考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来参与这类项目是再合适不过的。
通常创新创业活动可以从大二、大三的学生中展开,可以是为某一次竞赛、某一项创新活动或创新团队的组建而经过多向选择成立的学生团队。这里的多向选择包括:学生之间的组合、指导老师之间的组合、学生和老师的组合。指导老师鼓励学生将其毕业设计选题定于这些创新创业项目。指导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消化新知识,更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创新创业的研究方向定位于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应用型项目。对于这类项目指导老师应抓住设计指导重点,教授工程设计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总之,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科学指导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将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融入到毕业设计中,开发出颇具创造性的毕业设计项目。
4 对其他项目的指导
这类项目大多由教师根据自身科研水平和实践经验出题,要求教师能结合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来出题;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详实的调查研究,根据社会人才的需求自拟毕业设计选题,然后指定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前者的优点是指导老师熟悉相关领域,能很好的掌握工作量和难度;后者要求自拟题目的学生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够结合学生个人优势和兴趣来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对于第一种选题,由于学生完全是在指导教师的思维框架下进行工作,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受到抑制,很多同学很难提出创新点。因此,在指导方式上应采取两种措施:首先,指导教师和学生采用双向选择的办法互相选定;然后,指导老师狠抓调研,如果对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弄清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解决方法的优缺点,自然而然就有自己的思路和自己的解决方案。
对于第二种选题,由于是学生本身擅长的领域,指导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和调研,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重点难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判断。这个过程应该是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指导老师主要帮助学生把握工作量和创新点,定期对学生指导并检查其进度,在学生遇到难题时通过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或电话、E-Mail、QQ等对学生进行提示性指导。这种指导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施以不同的指导。最重要的是: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科研能力来指导学生设计,并构建毕业设计具体方案和目标。教师应以创造性思维和自身科研素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学生作为毕业设计工作的主体,应在已有条件基础上,综合应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创造性地安排毕业设计具体环节。大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研究题目的确定、方法的制定、独立设计、对问题的质疑与分析、自拟实验方法并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实验,从而培养大学生能够创造性提出新思想、新观念。
四 结束语
在高度知识化、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注重科学技术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因此,毕业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参考文献
[1] 肖亮,韦志辉,吴慧中.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团队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93-94.
[2] 张杨,文俊浩.探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6(7):73-75
[3] 鲁保富.论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3(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