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的主要方法

创新的主要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的主要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的主要方法

创新的主要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教学 方法创新

Moral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thod innovation

Luo Wenchuan

【Abstract】The young are in the period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world view, the philosophy and the value view, so the moral education on them must have the pertinence, the particularity and the actual-effect quality and the school should adopt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naugurate a new complexion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Keywords】Moral educationMethod innovation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对他们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性工程。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他们的道德教育要注意针对性、特殊性和实效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创德育教学的新局面。

1.坚持三个统一。

1.1“虚”与“实”结合,坚持大道理与小道理的统一。德育教学要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含糊的。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对学生讲大道理存在一种虚实脱节的现象。

1.2“高”与“低”结合,坚持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德育教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必须坚持高格调,强调前瞻性。任何道德观念的产生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因此,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来确定具体的目标与方法,解决好“高”与“低”的矛盾。

1.3“同”与“异”结合,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过去,受传统文化中大一思想的影响,德育学校过于求“同”,导致在内容上“一个调”,要求上“一个样”,方法上“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造成了令学生厌的局面。随着国门打开,又出现了忽视“同”而放任“异”的错误倾向。因此,德育教学要处理好“同”与“异”的关系,做到因人而异、因势而异、因事而异,形成德育教学的多格局、多模式,从而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

2.实现三个转变。

2.1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了解社会的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由静态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开放的思维方式转变,他们的眼界更宽、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情况也更加复杂。因此,德育教学必须强调针对性,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多角度、多侧面地开展工作。

创新的主要方法范文第2篇

1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我国经济大幅度提高的过程中,对于房地产的建设和投资也较大,使得建筑行业大幅度升温,我国在这种环境下,建筑业的学者对于建筑的相关研究逐渐变得重视起来,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1.1在建筑创新方面缺乏理论的指导方向,系统性较差、随机性也较大、智能化程度远远跟不上先进性的科学技术。

1.2对于创新的周期较长、效率低下、稳定性差,对于建筑的发展没有很好地起到促进作用。

1.3创新的时候大多数依赖于突来的灵感,对于其的可靠性较差。

1.4在进行创新的时候由于现实的环境和创新需要存在矛盾,大大阻碍了创新的发展,另外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创新的时候依赖于感性与灵感或者建筑设计经验,这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如今社会创新的发展。

2理性之选。在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时候必须有合适的创新思路,要是想有合适的思路必须有核实后的方法去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是思路、方法正确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想要的目标。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去思考,那就不能形成科学化、理论化、智能化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种条件下可拓学必定成为我们的理想选择。

二、什么是可拓学与可拓建筑设计

可拓学是由广东工业大学蔡文先生创立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是将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内部的结合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体系。它能很好的描述各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在于建筑设计创新结合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论思维框架,这个框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拓论。可拓论是整个可拓学体系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可拓逻辑、可拓集合和基元理论等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2可拓方法。可拓方法是可拓学中解决问题矛盾的方法,也是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他可以对建筑中的各项因素进行可拓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可拓变化。可拓方法主要包括拓展分析法、可拓变换法、共轭分析法、优度评价法和可拓思维法等。经过这些分析方法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形成创新思维框架,更加理性的设计创新建筑。

3可拓工程。可拓工程是在可拓学中的实际运用,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可拓工程主要表现在可拓建筑策划、可拓建筑设计、可拓城市设计等方面。

三、创新与建筑设计创新

1创新。创新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改进措施,通过改进可以形成一种在原来基础之上或者更新型的超越原先的事物的新事物。这种创新包括新方案新设计新技术等等。

2建筑设计创新。建筑设计创新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人文、社会、生态、艺术等等,他把这些因素融入在一起形成符合这些因素的新的多体系、多层次、多维度的一种建筑。

四、可拓建筑设计创新与方法的研究内容

对于在建筑学中的可拓建筑设计创新主要是研究其范围、方法。只有确定了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研究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去寻找下手点,只有好好的研究其创新的方法,才能知道从哪一个点进行创新的研究工作。

在创新方法方面一般有四种创新方法

1基于原型借鉴的发散法。

2基于中介融通的传导法。

3基于属性变换的共轭法。

4基于要素充公的可拓法。

五、可拓建筑设计创新与方法的研究意义

在我们研究可拓学的时候发觉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理论与方法与其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可以成为建筑设计的创新理论与方法的理论基础,通过其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建筑设计创新与方法的探究工作。从独特的视角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创新思路,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促进三个交叉学科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在我们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的时候将可拓学引入其中,可以有效地丰富创新的理论体系,在进行理论创新的时候可以以可拓学为基础,充分发挥理性思维的成分,为建筑设计创新铺垫一条崭新的道路,能够大幅度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创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在可拓学帮助建筑设计创新的同时也间接的开拓了可拓学和创新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三个学科交叉增长。

2扩展建筑设计创新的思维框架。在进行建筑创新的时候关键是思维的扩展,可拓建筑设计就是为整体的建筑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的一个学科。它能够让我们的创新思维更加趋向于理性,整合整个建筑设计中的各项因素,捕捉到思维灵感,构建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框架,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理性思维,保证其稳定性和科学性。

3完善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论体系。可拓建筑设计创新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通过静态和动态相互结合的方法,将内部各种关系和需要考察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再一次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方法、体系的构建,从而形成稳定的方法理论。因此将可拓学有选择的放到建筑设计创新中去可以在其创新的过程之中给予指导作用。

4发展建筑设计创新的理性化方法。可拓学是在逻辑学和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理性学科。她能够用模型的方法将事、物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并能将要进行的事和物描述出来,形成形式化、定量化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样在与建筑设计创新等问题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会用一种较为理性的方法去看待建筑设计创新。能够按照这种方法将环境、资源、对象和目标有序的联合起来形成一种非常实用的理性创新方法。

5奠定建筑设计创新智能化的基础。目前国内使用的众多软件都是绘图软件或者是形体推敲软件。我们在进行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的时候可以在可拓学的基础上为电脑的软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建立计算机数据库,这样将会奠定建筑设计创新智能化的基础。

创新的主要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归纳是方法。该方法一般是通过分析、比较和总结个别现象所蕴含的的规律,上升为一般的设计创新方法。个别的、不同的建筑设计往往具备了某些共同特点和规律,并且能指导一般的建筑设计。如我国的对正脊两端的木构架建筑设计,经过千年建筑设计总结,发展为后期的龙吻设计形象。第二,演绎式方法。演绎式方法是由共同的建筑设计方式具体到个体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具有极强的严密性,如哥特建筑必须按照教堂建筑的结构限制来进行设计,窗洞要小,外窄内宽。第三,归纳-演绎式方法。该创新方法被称作立假说式方法,调归纳式以及演绎式方法相互融合作用的逻辑思维类方法,也是研究新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方法。如柏林国会大厦的设计,既接受了历史主义风格的指导,另一方面又因地制宜,为满足采光、通风、节能等要求而设计出新的玻璃采光穹顶的建筑形式。

(二)非逻辑思维类建设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联想式方法。该法是通过人对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特点进行类比,并且将这种相似迁移运用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思维过程。如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理念就是来源于建筑师对海面的联想,通过联想对比提出了新的建筑设计形式。第二,灵感式方法。灵感式方法主要是建筑师们在经过长期的建筑素材积累以后,经过某些事触发突然顿悟提出新的建筑设计形式或方法。如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中国的佛塔形象。第三,逆向思维式方法。所谓逆向思维式方法,是同一般建筑设计定式相反而提出的合理的建筑设计创新效果的非逻辑思维类方法。如巴黎庞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的形体艺术设计,一反传统的建筑设计定式,其将建筑内部的所有结构、设备、交通全部暴露出来,而且挂满了各种样式和风格的管道,富有独特的建筑魅力。

二、专业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环境类创新方法

第一,自然环境式方法。建筑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其建筑形态、功能和风格受到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如南方建筑和北方建筑从风格、功能和形态上都大相径庭,主要是当地的自然气候的迥异造成的。南方建筑显得轻巧通透、朴实自然,功能上注重遮阳、通风、防湿,而北方建筑则多注重采光、保暖,以平房、四合院等建筑为代表,外观显得大气磅礴。故而建筑创新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因地制宜。第二,建筑环境式方法。建筑有时候不仅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还要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系诶套,我们需要将单个的建筑设计创新置放于整个建筑群落的风格环境去思考,学会与当地建筑群风格像融合,不能冲突。

(二)意象类创新方法

第一,形象式方法。该创新方法一般指的是通过创新建筑的外部形象来突出建筑的风格和理念。关于建筑形象的创新,主要有建筑形象的变异,建筑形象的组合以及建筑形象的还原。建筑形象的变异主要是早期建筑设计师为了在建筑中融合自己的某些理念而发生的,如19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的红屋;建筑形象的组合主要是不同的建筑物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新的建筑群落,如矶崎新的“空中城市”的建筑群落概念;建筑形象的还原,现代主义的发展推动者人类生活的革命。传统的构图经过简化、抽象使人们获得了基本的建筑形象的表现手段,相对于日益繁复的建筑形式,这种简化、还原的建筑形象创新方法也会带来良好的效果。第二,空间式方法。空间式方法一般涉及的是以建筑内部空间的创新作为主要方面的创新方法。建筑内部空降创新包括单一空间创新和多空间创新。单一空间创新包括尺度与体量、形状与比例、围透关系、分隔处理上的创新处理。多空间创新则包括空间的对比与变化、重复与节奏以及衔接与过度。第三,功能式方法。随着人们的建筑理念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建筑的功能主义改革趋势越来越明显,设计师可以在揣摩建筑应具备的功能基础上进行功能建筑创新,指导对建筑设备内容、各房间构成的设计。

(三)科技类创新方法

第一,结构技术式方法。该法是指利用建筑科技的相关结构技术,以实现建筑设计创新,其是建筑设计实现突破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如“大跨结构技术”、“高层和超高层结构技术”。如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建筑设计采用了悬挂体系的结构创新。第二,材料技术式方法。材料技术式方法一般指的是设计师利用建筑科技的相关材料技术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的方法。建筑设计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是不同的,不同的建筑材料有不同的性能,以及与材料性能相符合的空间形式和表达,如古代的树木材料;现代的石头、水泥、玻璃以及合成建材,都可以用于实现设计创新。第三,设备式技术方法。该法一般指的是利用建筑技术的相关设备技术的革新而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建筑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其它设备,如采暖设备、通风设备、采光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创新与建筑设计的创新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三、交叉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自然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仿生学式方法。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

及工作原理的科学。仿生学创新主要从形式、结构和功能三大方面进行建筑创新。形式仿生建筑创新主要是设计师将某些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引入建筑设计的创新,如弗兰克.盖里在日本设计的鲤鱼形的鱼味餐馆。结构仿生主要是设计师将动植物的某些内部受力结构原理运用于建筑设计当中,如薄壳建筑结构的原理就是借鉴了蛋壳的受力原理。功能仿生法主要是设计师将动植物的某些生命功能原理引入到了建筑设计中,如伦敦的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其螺旋式的外形建筑设计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海绵的运动机理。第二,生态学式方法。生态学式创新方法主要有结合生态环境法、引用生态技术法两个方向的创新途径。在结合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创新上,如英国威尔斯国家植物园大型玻璃温室,设计师们将温室设计的非常环保,最大限度的透明,阴影范围最低,游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内部环境。在引用生态技术法的建筑设计创新上,建筑设计创新可以在利用声、光、电的技术基础上,引进生态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建筑创新。

(二)社会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心理学式方法。心理学式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心理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综合运用心理空间设计方法。在基于心理空间的建筑设计创新上,主要更多地是考虑许多心理学原理,如一个竖向的平面或者墙,能够满足人类固有的自我防御倾向,其中顶界面心理空间设计是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方法。在综合运用心里空间设计方法上,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不同人的心理需求,综合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建筑心理空间设计。第二,社会学式方法。社会学式方法更多地是考虑了人文社会元素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如民族元素,不同的民族的建筑设计时会考虑大量的民族元素,如傣族的竹楼建筑设计,穆斯林的清真寺建筑设计,欧洲北方民族强调建筑的军事防御性要好等;历史传统元素也影响建筑设计创新,如西方建筑设计或多或少带有宗教元素,东方建筑追求风水宝地。

参考文献:

[1] 贾兆平. 浅谈建筑设计的六种方法[J]. 今日科苑. 2010(02)

创新的主要方法范文第4篇

1.1柔性设计

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灵活性,所以柔性被做为来适应不同场合的使用特性。除此之外,柔性设计还要经过不断地改良,通过不停的更新来保证其具有的使用周期达到理想值,同时还要求其环保性和节约性。建筑材料就比较符合上述特性并且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受大众的支持。其实,建筑材料设计就是以柔性的理念来构建的。

1.2虚拟建造

现今的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不断更新。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上,计算机应用技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计算机软件在现代建筑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其中就有现代建筑常用的CAD软件。在虚拟的软件环境下我们可以构建自己所想象的空间立体结果,这个通常被称为虚拟构建。这种构建与人机友好界面、具有一定的编程思想,这些使其得以快速发展。

1.3功能仿真

现代建筑依靠科学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分析建筑设计通常要设定一些边界值,然后利用CAE技术来实现对其的研究,这个研究从抽象到具体、从不确定到确定,是计算机技术与建筑设计方法结合产生的特点。电脑的性能一般较好,这样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虚拟构造的模型,进行对建筑的功能仿真。

2现代建筑设计的构成分析

2.1建筑功能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它所代表的是所建建筑的使用要求以及建筑用途。现代建筑除了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技术外,构成要素与传统建筑基本相同,都是由木材、石材、钢筋等建筑材料构成。大多数建筑的建筑功能是居住,其应用时间一般较长,所以对建筑的耐久性要求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建筑的建筑功能还应满足实用性、适用性以及安全性,这些是建筑师必须考虑的。

2.2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筑手段,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技术保障。一般而言,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有关键性作用,它提供技术保障。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它在建筑设计中也很重要,要严格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按照建筑物理的一般要求,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设备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整合与设计,以更全面的考虑与分析问题。

2.3建筑物的艺术形象

人们建造房屋不仅仅是为了居住,还为满足视觉等精神面的享受,建筑艺术形象就是因此而诞生的。建筑艺术形象包括建筑细部处理、立面构图、光影变化、材料色彩、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等,这些综合因素创造了综合的建筑艺术效果。其中,建筑外部造型设计着重追求整体建筑形象的新、特、奇,表现建筑的外在魅力,突出自我并且要求一定的亲切感。与此不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则主要以舒适实用为原则,以最大程度的实现空间利用为目标,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建筑设计为基础。

2.4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

一般而言,现代建筑所需的资金较大。在现实中,建筑发展的主要阻力也是资金不足问题,因此,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也变得非常重要,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问题。因资金问题,建筑构造设计处处都要考虑经济合理问题,包括选材、加工、应用等各个方面,要最大程度的使经济合理就应就地选材,减少运费;注意节约木材、水泥以及钢材三大材料,并且要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的整体造价。建筑技术经济问题主要存在于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结构形式选择、基础类型选用、层高与层数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以及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等方面。根据科学的统计,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工程造价可以降低5%~10%,同时还可以提高建造效率。

3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3.1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综合性设计原则主要从建筑设计功能、要素、相互关系、发展历史以及结构组成方面进行考察,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要进行基础性综合分析,其分析目的是将每一个层次的考察结果具体的反映到应用过程中,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建筑设计整体与部分的高度统一;整体性设计原则则是将建筑物从细小部分进行整理与规划,在部分与整体中形成相互依赖、结合以及制约的关系,其目的是科学展示建筑工程设计运动规律以及系统的特征。

3.2动态联系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联系设计能将考察对象具体的融入到建筑环境和建筑系统中。环境是现代建筑工程设计的外界条件,这一体系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形成与发展,并且它与建筑工程设计外界系统相互影响。动态联系原则主要是指探究系统变化、内外联系、活动方式及系统发展方向时,进行建筑体系调整以及建筑相关运作规律。

3.3有序性与结构性原则

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由于系统整体上具有有序性和层次性,同一层次的系统常存在相干性的关系。所以,在工程设计中必须科学区分每一个环节的使用功能及相互关系特点。除此之外,建筑工程设计的结合方式一般采用结构式,它是建筑性能的核心载体。

4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阶段分析

4.1准备阶段

众所周知,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是建立在仔细考察创新客体基础之上的。就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来说,其首创性可能源于客体自身的各方面之上,因此,创新客体各方面的集合就是现代设计方法创新的可行性空间。虽然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多个创新角度,但并非每个建筑设计在各个角度都可以达到创新的成果。因此,在主体应用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时,要对创新客体在相应方面具备创新条件与否进行注意,若不具备创新条件,那么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便无法成立;此外,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行性空间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换言之,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点并非完全固定,其范围可能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扩大或者缩小。即使在现代建筑设计的某个创新点之上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但是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工作人员还是要运用相应的创新手段,对原有设计方法予以创新。因此,对建筑设计客体创新的可行性予以一定的了解,是开展方法创新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重要起点。

4.2选择阶段

在知道开展创新的客体具备创新可行性之后,需要进一步将对于所需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上的选择给完成。一个优秀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成果在其选择阶段也必然是成功的,在这一点和普通建筑设计是一样的。但是,普通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产生也可不产生创新的成果,但是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创新建筑设计的方法,因此,在研究之中必然不会将偶然产生出或者无意识产生出的建筑设计方法创新成果归入到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中,其能够有效的保证选择的有效性;通常而言,目标的有效性选择能够直接涉及到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主体。在创新目标的选择以及选用的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间是相互对应的。这符合科学方法论里对方法认识的相关内容。

4.3实施阶段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实施就是采取适当的创新手段,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中的相关内容予以科学的改造,从而形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结果可是多方面的,这就显示了事物发展之中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1)朝向肯定自身的方向发展;(2)朝向否定自身的方向发展。开展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创新的过程予以控制,使得其能够朝着肯定自身的方向不断发展,从而达到成功。积极而有效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成功率。控制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需要众多方面的作用,在设计方法创新的过程控制必须要满足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要求,因为其发展的多向性,所以应该选择一个方向作为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向。

5结束语

创新的主要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

在大学教育逐渐变成了大众化教育而造成学生良萎不齐、差异增大以及社会经济行业发展给专业教学带来新挑战的背景下,教学方法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是工具和手段,是达成教学目的的“桥”和“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受到教师教育观念、管理方式以及社会氛围等因素影响,教学方法创新难有实质性推进。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观念启动—树立教学方法创新意识

教育的创新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重点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创新作为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科学合理的理解和意识的树立,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创新指的是教学力一法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立足于现有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还有教学条件的保障等方面,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在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同时,在培养思维方式上也具有重要的独立价值。目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寓教于乐、知行结合等教学原则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改进。高校教学方法创新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符合创新人才成长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相配套,并根据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教师现代教学理念的真正树立。

二、素质撬动—提高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依靠于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才能和教师的素质。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谦虚的态度来组织教学活动,并具备利用先进技术的能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穿针引线的支持能力。教学改革是社会变革与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当代教师要深刻感知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教师要本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每个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和加强人文素质修养,掌握创造思维方法,提高管理能力;教师应该拓宽专业知识面,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而且还有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新问题,创造性地丰富当前教育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在教学中,不拘泥于已有的方法,敢于提出和运用新的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使其成为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把不断学习的新知识及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如果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当学会运用自我归纳概括能力并参考有益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做出冷静正确的处理,以谋求教学理论的发展。

三、管理推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目前高校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回报率低;教学设施与条件保障不利;教学方法创新难以获得立项等问题。高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及实践尚未形成一种氛围,还处于一种教师个人自行摸索的阶段。高校应营造一个适合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大环境,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与良好的创新环境离不开的。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十分重要。营造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所需要的良好环境,需要合理的教学管理。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教学方法创新的物质支撑条件问题及教学与科研难以协调的问题尤为突出。教学管理中大学教学应体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同样地,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也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因此高校管理中,在进行职称、业绩评定时,应处理好教学指标与科研指标之间的关系;理好岗位津贴与课时酬金分配的问题;教学方法创新的资金支持问题;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及活动不健全的等问题,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四、硬件促动—应用现代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学发展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和重要标志。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师应该真正实行以讲授为主向以辅导为主转变,使全体学生学习相同内容的教学方式向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转变,最大可能地扩大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并切实加强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信息时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具直观性。高校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各种现代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掌握教育理论和技巧,完成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