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
随着ER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ERP上线后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以往的会计实务能力上,而更看重会计专业人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然而,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长期在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与教学实践,普遍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致使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会计实务在电算化课程中的渗透教学。因此,如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本文结合ERP上线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与实际,总结了近十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实现新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会计专业人才。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 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电算化的学习与操作实践中缺少基础概念与理论支持,更无法将会计实务实践迁移到电算化的应用上,只能照本操作,离开课本、离开课堂,真正上岗时即无从下手,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2. 教材选用单一。
目前,为响应 “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教育有大赛”,适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需求,各中职学校普遍热衷选用用友T3版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教学内容则以技能大赛的大纲为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适应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努力跻身在各级大赛的前沿。我校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虽然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需要,但是,由于现行社会各企业选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仅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用友T3版软件明显不足以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3. 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针对某一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专用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实践的渗透,教学形式单调,使学生将《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4. 缺少实践性教学。
随着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配备与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备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已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但是,由于专业教师普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且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等,致使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此外,由于会计信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等,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延续性的实践性教学时常遇到一定的阻碍与矛盾,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弱,未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创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 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从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①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②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③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2. 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以本校为例,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及《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用友T3版)》,上述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但也存在不足:①教材详尽地介绍了用友T3财务软件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常用模块的应用,但却未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他系统模块学习的需求;②上机指导的实验设计能适应“教与学”的同步,也考虑到了阶段强化技能训练的需求,但却未能有效地与会计工作实际相结合,未能满足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目标要求,使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即无法适应、满足企业日常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际需求。
为使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能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需求有效接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编电算化教材(补充出纳管理系统、往来帐管理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应用知识;补充金蝶财务软件的基本应用知识等)、自编电算化上机指导训练(结合基础会计模拟实操教材、财务会计模拟实操教材及近年会计电算化省赛试题等,编写仿真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实训),弥补了学校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上的不足,既实现了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使学生较具体地体验仿真ERP上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又能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实现理论迁移、技能拓展。
3. 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边讲演边练习” “先讲演后练习” “先练习后讲演”的具体教学方式等,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
电算化是一门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入门容易深刻难”,尤其是如何使学生能不仅熟练应用某一特定财务软件,更要能将其掌握的会计实务知识渗透应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来,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也利于技能的延伸与拓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4. 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近几年,省教育厅推行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同时,应当结合会计工作实践,积极做好经验积累与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素材,更新教学案例,更新自编教材及上机指导训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更新,使会计教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甚至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因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个人经历与发展而有所差异,如何创新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培养中等电算化专业人才,仍需电算化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电算化的教学研究与电算化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李志云,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李志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谢伟文.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2011,(5).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现状问题; 教学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 企业 管理 现代 化的逐步升级,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管理已成为了突出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财经专业的会计信息管理电算化进程,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是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 经济 管理、 法律 、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应用计算机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等复合型会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本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既不应该将本科学生培养成只会简单使用计算机会计软件的操作员,又不应将他们培养成符合计算机专业要求的程序员。
根据这个目标,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这门课应该是会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但在目前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大相径庭,致使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各有不同,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不同,教学目标模糊,就造成了各高校在设置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课程时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另外,各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间短,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如开设哪些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哪些内容,应如何进行循序渐进教学和上机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和技能等缺乏总体规划,这难免造成教学上的混乱。
(二)教学实践环节薄弱、重视不够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应该比重大一些。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对实验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充足的实验条件,如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由于上机锻炼的机会少,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更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师资队伍知识老化
目前,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老化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 发展 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型,不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就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随着sybase、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在财务会计软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erp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深感身上的压力之重。如何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应归属一门会计专业课。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的前提下,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相关的知识,在确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在本专业教学定位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注意知识的连续性与变革性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的连接,软件的安装,软故障的排除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电子 商务、 网络 财务的兴起,对网络基础知识的了解也应该成为财经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
2.《计算机语言》等课程。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工具,学生应掌握一至两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如visual basic语言或c语言等。
3.数据库。主要是access、visual
foxpro和visual basic。会计上的大部分数据采用数据库的形式存放。随着网络的发展,也需要掌握大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等)的基本知识。
4. 会计 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的主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任务和目标建立初步的概念,从而开始主动地学习和形成自己的合理知识与能力结构。重点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能向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员明确阐述本 企业 会计处理的需求,也能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能参与分析和设计本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最好能看懂、能编写、能修改一些简单的 计算 机程序。
5.介绍市场上常用的会计软件。这应该是会计电算化的启蒙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的同时对会计电算化有所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系统中各模块的使用及软件所涉及简单的二次开发的方法,而且应注意讲授主流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及软件中各模块内外的数据传递关系。这对学生理解系统的开发方法非常有帮助。
(二)将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环节相结合
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 )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首先利用软件的初始化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再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实验应划分两部分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采取这种方式,应该合理分配好各部分的教学进度与上机时间,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验包括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则作为教学过程的 总结 和延续,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理论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弥补那些在教学环节没有重视的知识点,对所学课程做综合的归纳总结。
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而采取不同的实验教法,主要有两种:
1.验证式实验教学。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教学实验中。学生按实验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考察会计信息处理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2.综合式实验教学。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调查企业会计部门的会计业务基础上,自己设计具有 参考 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效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
(四)加强实习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同时更要鼓励教师提高自学能力,将会计电算化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只有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会计电算化 发展 要求。此外,高校还可以选择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也可以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把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采用 科学 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理论课教学应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较好。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启发为主,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应该一味的单向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四、总结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老师、学生、企业三方面共同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 文献 】
[1] 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国 管理信息化,2006(4).
[2] 王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和教改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03(3).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所有的会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课程,但都是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通常一周六节课,个别学校一周四节,一个学期上完。学院硬件条件好的院校,六节课的课时里面,四节上机,二节理论;硬件条件不好的院校,二节上机,四节理论。实际上初级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很多,一个学期六节的课时学生根本学不完,很多学校的教师只教了学生“总账”系统,个别院校最多再增加个“职工薪酬”系统或“固定资产”系统,而还有“往来账”系统、“供应链”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均没讲授。其中“供应链”系统包含内容很多,而这些内容在企业应用非常广泛。另外,中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设也势在必行,社会上这方面的考证非常多,但几乎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该课程。
(二)课程实训、实习力度不够
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有较多的实训环节,对整个会计操作通过电脑来掌握知识重点、难点,而目前大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以及师资是难以满足该实训操作的。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效果欠佳。会计电算化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教师既掌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的原来是学会计专业的,他们会计业务处理较为熟练,但计算机知识水平有限,对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管理、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经常力不从心,有的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整个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较为得心应手,但会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二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基地校外几乎没有,校内的实训也只是做题,与真实的情境相差甚远,仿真度太低,所以用人单位往往倾向于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刚毕业的大学生苦于没有工作经验而就业难,究其根源是我们的教学系统与外界脱节的关系。
(三)课程理论知识与职业资格证书脱节
会计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砖。学生在校期间,要取得会计证需要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会计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的考试。而许多院校没有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的课程。中级会计电算化证也没有对应开设课程。另外,各院校之所以开设一些专业扩展课,也是从学生个性出发,方便学生更好的就业,但课程设置并没有与学生考证有机结合起来。学校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没有紧跟职业与就业岗位要求而动,造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造成学生考证过关率低,对口就业困难。
二、构建课程设计和实践新思路
(一)建立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加实训的方式开展,并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分别采用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观摩教学法、总结归纳法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同时要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采用模块分段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整体的把握。教师以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传递程序作为讲解对象,把理论内容分类成模块形式,把每一模块所对应的实际操作讲解清楚,边讲边操作,使学生弄通弄懂。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在旁边辅导,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规律,让学生熟练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实际操作。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职能岗位等。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可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所完成的会计资料,在指定的财务软件环境下重新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操作实训。
(二)完善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
1.建立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征,应建立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实验室配备相关电脑软硬件,购买正版财务软件用于学生的实训操作。针对本课程,确立电算化主管岗位、会计岗位、出纳岗位、系统操作岗位、审核记账岗位、电算审查岗位、系统维护岗位等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按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内容体系。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两者并重,加强学生的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困难可以向带自己的企业师傅或指导老师请教。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熟练职业技能。企业在和学生接触中提出企业用人需求,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不断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顺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让企业能较快找到合适的人才。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对电算化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经常交流经验,使培训收到实效。一是培训内容既要包括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又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的新思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会计电算化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对不同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三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深入软件生产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及时掌握专业软件的发展动态与内在体系结构。四是专业教师应深入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各个单位的实际应用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师资队伍建设除了要加强培训外,电算化教师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撰写电算化相关教材和论文。配合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该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让教材能更贴近学生,使该门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总之,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配备先进通用的财务软件,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资水平,将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的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洪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赵晓煜.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3]赵海兰.谈《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实务》教学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4]刘照军.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管友桥.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09.11.
[6]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李玲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8]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18.
[关键词]独立院校 会计电算化 对策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逐渐向电算化、网络化处理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的增长。独立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窗口,如何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院校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关于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成为推动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一、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存在着争议,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和掌握怎样的技能?一种观点认为,应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因为现在软件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单位可以直接购置,主要是一个操作使用的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教学重点应放在编制程序上,除了能操作软件以外,学生更应该具备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和维护相应软件的能力。那么作为独立学院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很多独立学院一味照抄母体学校,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但独立院校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学生资源都不同于母体学校,因此一味照抄母体学校显然是不合适的。
另外,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主要是以核算型会计软件为主,以完成会计日常事务的处理为基本目的,但就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而言,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这种核算型会计软件已逐渐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在企业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趋势,所以要跟上形势就必须将教学软件提升为管理型财务软件。此外,还缺少会计网络运行系统和网络技术知识的介绍。随着互联网、远程通讯的发展、应用、普及,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了空前影响。网络会计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解决会计信息远程传递、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技术手段,网络会计将成为今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
2.教材混乱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独立院校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比较混乱,有的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手册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有的用地方财政部门编制的会计电算化岗前培训材料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甚至还有的用计算机应用知识性教材代替会计电算化教材。并且所教授的财务软件与学生手中的教材不配套,有的甚至没有可参考的书籍。另外,许多电算化教材只提供一种会计软件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比较。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面对市场上种类众多的会计软件,无所适从,对全面理解会计电算化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不全面,课程安排也不合理,并且上机课时不够,特别是学生实训的课时不够,学生通常只能完成总账和报表部分的实训,对于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进销存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不能得到实训。
3.教学手段落后与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独立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大部分采用传统的讲授+上机练习的教学方法,上课讲授的部分内容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理论、结构组成,缺乏应用性,而上机则是对某个商品化的软件某个功能模块操作流程进行练习,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轻视理论教学,认为只要上机会操作就可以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了深厚的理论知识是学生今后更好理解和应用会计电算化,而不是只会用一种财务软件,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次,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主要以粉笔加黑板为主,在少量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也主要是采用一些静态的画面,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够,与学生的交互性也不强。
4.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考核方式不合理
在目前的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足50% ,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课。并且许多学校实验室只装一种财务软件,教师也通常只教学生使用一种财务软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其他财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这造成学生只会使用一种财务软件,如果换其他财务软件,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动手,也就是学生对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另外有的教师把上机任务布置下来后就全部放手让学生做,自己什么都不管,对于有的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进行单独辅导,或者没有很好地监督学生让他们一个一个的做,这就造成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下去就干脆不做,抄袭现象严重,一个班通常只有几个学生能完成练习,大部分学生不会,因此教学效果低下。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重要,仅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不足以检验学生真实水平。
5.没有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的好处就是把课件放在网络上,学生随时都可以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答疑,《会计电算化》如果没有网络教学,学生只听一遍不容易记住,特别是教师操作演示的部分,这就造成教师前面讲,学生后面忘的现象,教学效率低下。而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并不重视网络教学,因此没有一个好的网络教学环境,这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是不利的。所以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研究应在着眼解决这些问题基础上,对以上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探求一条适合独立学院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二、相应的对策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前提,没有目标就象船在大海航行没有指南针一样失去前进的方向,所以一门学科首先要明确它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但目前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存在着争议,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和掌握怎样的技能?一种观点认为,应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因为现在软件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单位可以直接购置,主要是一个操作使用的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教学重点应放在编制程序上,除了能操作软件以外,学生更应该具备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和维护相应软件的能力。那么作为独立学院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很多独立学院一味照抄母体学校,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但独立院校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学生资源都不同于母体学校,一味照抄母体学校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要制定出自己特色的教学目标。结合独立学院的特定,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既具有扎实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又能熟悉财务软件操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规范教材体系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要想教好这门课,教师要选择好一本适合学生的教材,并且要让学生材。另外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理论教学部分内容应包括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基本概念、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核算制度与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的特点与功能结构、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与措施、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与审计等内容进行教学。会计电算化实践课教学应着重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
3.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途径,目前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做法,但最多采用的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法、虚拟现实教学法、娱乐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笔者在长期独立学院的教学中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三段二处一网”教学方法,即理论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讲授教学阶段、演示教学阶段和课堂实训教学阶段),实践教学处在两个不同地方(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并以网络教学作为补充。
4.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
合理的考核方式是有效地检验学生水平的标准,目前的考核方式是基本的卷面的理论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检验学生动手能力,而《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重要,所以单纯理论考试不是有效的考核方式。笔者在多年的独立学院的教学中总结出一套有效检验学生水平的考核方式,即考试分为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三部分。理论考试采取试卷库方式,主要侧重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技能考核采取上机考核,可以将考场设计成模拟“现场”,然后规定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处理适合本“角色”的业务;综合能力的考核可以采取问题讨论、答辩、评论写作、企业调查等有创意的新颖的考核方式,真正使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同时,还应结合会计电算上岗证的考证,例如参加“用友能手”的考证。学生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40%,技能考核成绩占40%,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占20%。
参考文献:
[1]王晴,王建华.会计电算化教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王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及教改思考.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3]郭文燕.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探讨.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课程 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运用电子计算机及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工作方法。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尤其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比较先进的情况下,已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
1.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2.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的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3.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应安装先进的ERP 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②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电算化实践教学,高校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二、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训操作也是按教师固化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比已远不能适应。近些年,许多高职院校(包括我们学院)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最适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