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阐述创新的意义

阐述创新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阐述创新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阐述创新的意义

阐述创新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体验经济;美学经济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达》的“壮举”。这样的疯狂和痴迷,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绝佳魅力。

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体艺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以现代艺术为内容,以大众传播科学理论为纲领,将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并且,以此对文化艺术本身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来自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文件,因此带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认同意义的概念目前还未产生。我国近年来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仍未采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说法,而是保留了过去的称谓“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描述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这两方面的结合。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的概念[1]。

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2]。以上二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别文化产业的认识中,都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等新传播方式这类要素的创意地位。

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英国将其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交易、工艺品、时装设计、电子出版、时尚、互动休闲软件、影视、音乐、表演、电视广播。 美国依旧版权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联合国则分为传媒、卡通、电影、娱乐、网络游戏、旅游、文化、网络信息、音乐、戏剧艺术、艺术博物馆等。

(二)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认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为新媒体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艺术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码摄影等。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但共通点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途径以及作品的直接互动,通过人的触摸、空间移动、声、光、电等的效果,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联系、融入、互动、转化、展现这五个阶段。首先必须有人与装置之间的联系,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通过与系统和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艺术作品与人的意识之间的转化,最后展现出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效果。

将当代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它已不再仅仅依赖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灵感,而是依赖整个艺术创作体系、艺术传播过程及方式、艺术媒介手法与参与方式等的全面创新。图像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数字化生存”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实语境。

首先,图像成为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时代的图像主要集中于用声、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种,而不再集中于平面中的图像、文字等这类静态印刷物中。“当代艺术及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听觉的感官艺术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这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事实。”[3]

其次,当今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商品的价值已不只是其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的符号消费、仪式消费等,消费也成为艺术活动的基本方式。艺术经纪人出现后,处于艺术家和群众之间,他们了解并熟悉艺术家,懂得艺术欣赏,自身又赋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清楚明白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经验,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传媒形式的变化,艺术的多媒体化以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通过媒介,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艺术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真正可以成为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了艺术创作对生活的传统观念的反应。

(三)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

当今,数字媒体就像是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它以IT 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极大地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影视、动漫动画游戏研发、广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建筑、工业、服装等一系列的艺术设计、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装置等领域,并涉及到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4]。

首先,分解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解为三组概念,即文化、创意和产业。第一,文化(包括艺术)传播借新技术革命下的新形态媒介,提高了传播效率,又增加了受众的审美感受,并通过“点击”、“复制”等形式,扩大了传播的接受范围和接受频次,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从而,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传播特点——交互性。第二,新媒体的使用使创作者的“创意”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提高了作品“创意”的表现力。第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带来了受众的数量激增,创造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使文化具备成为一个产业,并保持盈利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仍然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电影电视广告是新媒体艺术介入较快较多,也是进入大众视野最多的领域;动漫和软件开发业运用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和交互性更多,并且发展主要依赖新媒体技术的个性;随着人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减少以及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日益增加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而旅游会展业,在近年来更加注重新媒体艺术要素的融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新媒体、声光电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大量的美感体验。

转贴于

三、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

首先,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诞生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其核心,并表现出多样性而非同质化、分众消费等诸多特点。新媒体艺术开放、自由、复制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个体喜好以及内心需要的相异,在提高其自主选择权的同时,有利规避了文化产业过去成本高、风险大这一缺点,并通过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保障了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

其次,文化遗产作为地区人群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量丰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共4项,另外,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1175项。物质文化遗产易被破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易保留的特点决定了这两者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而在继续承担文化艺术传播功能的过程中,同时使自身被保护和保留。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功能以及数字化保存方式可以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贡献巨大力量,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流传。

再次,新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它将过去一味依赖创作者才华和名气或者物品历史的文化商品的价值,转嫁到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中,以可感互动的体验增加艺术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金量,可以更加有力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新媒体是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提高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因此,融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艺术要素的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推广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载体

首先,新媒体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一种叫“体验经济”的重要载体。“体验经济”即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行为。众所周知,商品是客观存在即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会给人留下记忆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外在的,但体验是主观存在,即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身体、感情、意识上参与所获得的。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体验是来自每个人的感受与商品之间的互动所得的感情[5]。在这里,大致总结了5种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情绪体验、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等。新媒体艺术交互、虚拟的特点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例如在四维影院中我们亲身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借助声音、音乐、光线、电子影像、机械互动装置、遥控器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打造出幻真的虚拟世界。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体验是借助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使消费者得到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其次,新媒体艺术的低门槛对于美学经济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美学经济指“立足于美学价值,通过向潜在消费群体提供审美服务产品(或将审美要素大量渗透到商品中),以提升商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而获得利润的经济形态”[6]。美学经济的题中之义是强调艺术生活化,通过将美附着在能够更多接触到人们生活中的实用物品或商业服务,来推广美的体验,实现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的普及,从而达到文化艺术的“平民主义”,即平民美学。新媒体艺术使艺术生活化,艺术生活化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以商业形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文化语境的构建契机,就是在这样一种转向中将高雅,高端文化推向边缘、消解它的光环的同时,也将它们的泛化促使形成更加公平的艺术文化共享空间,以便大众容易接受、理解这些艺术文化层面的享受,这无疑可以使社会文化更快更好地整体进步。

四、结 语

新媒体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多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可以尽快步入世界前列的产业类型[7]。我国在推动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对新媒体艺术予以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重视。2005年国务院出台《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有力地推动了电视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我国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超过10 分钟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 分钟以上) ,其中60 %必须是国产片。国家火炬计划批复的全国唯一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这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该基地还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光荣地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创意基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投入以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寻找实现新媒体艺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更多可能模式。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

[2]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

[3] 肖永亮.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现代传播,2005(5).

[4] 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0).

[5] 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

[6]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融合[J].中关村,2010(11).

[7] 金元浦.新技术革命与文化产业[N].膝望新闻周刊,2004-05-24.

阐述创新的意义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并分析了药用软胶囊工艺参数,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软胶囊制剂的产品质量,在药品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软胶囊介绍与应用

1.1软胶囊介绍软胶囊属于比较灵活的弹性胶囊,其囊壳中含有水、增型剂,这三种物质之间的比例决定了软胶囊体积的大小,最早的软胶囊制剂是维生素A、D胶丸,自1933年旋转冲模包囊机以来,药用软胶囊不但在生产中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产量。

1.2软胶囊应用软胶囊在医药的应用中很广泛,既可以用于口服,也可以外用,其规格不同,颜色与形状也各不相同。除了医用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如食品工业、化学、家化用品等)。因为其密闭性好,保存时间长,不易变质,每天一粒,使用以及携带也很方便,所以迅速风靡全球,售价也比普通护肤用品高出许多。

2软胶囊制剂的工艺参数探究与分析

2.1软胶囊制备工艺流程软胶囊在制备工艺中的流程为:溶胶-配料-压丸-干燥-灯检-内包装-外包装

2.2溶胶工艺研究创新软胶囊的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步骤是溶胶,它可以决定能否顺利展开下一个步骤,这个过程改变了明胶的性质。胶囊液体作为中间产品,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明胶囊的质量特性。较好胶液的黏度在3.6衅.OE范围内,黏度大小和质量好坏成反比,差质量的韧性会不足也就不适合用于工业生产。故我们对溶胶工艺进行考察是以黏度为指标的。溶胀胶块是取适量水和明胶于常温减压下溶胀30分钟,然后加入其它一些辅料在69摄氏度条件下搅拌溶解,再在0.07——0.08兆帕压力下脱气直至溶液透明且无气泡,等其冷却后就可以适当的保持室温。

测定黏度即取上述胶块758置520毫升烧杯中,加入240毫升水,加热至大约39至49度,保持并搅拌至其完全溶解,等降温到39度左右时取大约210毫升胶液用恩氏黏度计(周围温度40度左右)进行其黏度的测定,用秒表记下胶液流出时间.用同样方法测出240毫升水流出所需时间,两者所需时间之比值则是样品黏度。

(1)在溶胀过程中进行时间的考察把明胶分别与适量的水在正常的温度减压下进行溶胀O,29,59,119mln,然后加入处方量的甘油及其他辅料,在69℃的恒温震荡水浴锅中搅拌溶解,在0.07一0.08MPa真空泵压力下间歇式脱气,直到明胶溶液澄清透明没有气泡生成,趁其热度将其倒入烧杯之中,等到冷却之后再取出,并测定其粘度。结果:随着溶胀时间的延长,粘度有减小的趋势,其中溶胀时间为29min、59min、119min,粘度较接近,omin时即采用热溶法,粘度最大,这可能是由于充分地溶胀使得溶胶时间缩短,粘度相应减小,考虑到生产实际与成本29min即可达到要求。

(2)真空泵压力的考察把适量水与明胶在常温减压条件下溶胀29min,再加入处方量的甘油及其他辅料,在69℃的恒温震荡水浴锅中搅拌溶解,分别在0.05一0.06Mpa、0.06一o.07Mpa、0.07一0.08MPa真空泵压力下间歇式脱气,至明胶溶液澄清透明无气泡,趁热倒入烧杯中,待冷却后取出,测定粘度。结果:随着真空泵压力的增大,粘度有减小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压力增大,使胶液中的气泡较容易脱干净,溶胶时间缩短,粘度相应减小,因此选择0.07一 0.08Mpa为最佳真空泵压力。  (3)对胶皮的厚度考察胶皮的薄厚对胶丸成型及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胶皮过薄,使胶丸耐硬度差,易在净烘时或运输中产生破漏。结果:软胶囊有随胶皮厚度减小,崩解时间缩短的趋势。实际生产中发现胶皮厚度为0.6mm时,胶丸容易破裂,因此选择既能将内容物包封严密,又能有效缩短崩解时间,0.7mm即可达到要求。

(4)对溶胶的温度的分析与考察把适量水与明胶在常温减压条件下溶胀29min,再加入处方量的甘油及其他辅料,分别在59℃、69℃、79℃的恒温震荡水浴锅中搅拌溶解,在0.07一0.08MPa真一空泵压力下间歇式脱气,至明胶溶液澄清透明无气泡,趁热倒入烧杯中,待冷却后取出,测定粘度。结果:溶胶温度为79℃时,其粘度最大,其次是59℃,69℃。这有可能是明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较大,其随着溶胶的温度增加,粘度也随之而增大,与此同时,低温溶胶使得溶胶时间延长,胶液长时间处于受热状态,致使粘度增大,所以选择69℃为较佳溶胶温度。

(5)溶胶工艺验证试验按单因素筛选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溶胀时间为30min、溶胶温度为70℃、真空泵压力为0.08一 0.09MPa,制备三批胶液,以粘度为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三批胶液平均粘度为3.64,与预期值接近,说明该工艺稳定可靠。

(6)干燥温度以及干燥时间的考察如果在温度为39℃以上对其进行长期加热,就会促进在明胶分子中肽链的水溶解断裂,致使明胶的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进行软胶囊干燥的过程中,要遵守低温干燥的原则,且干燥的强度不要过大,温度也不要过高,如果干燥不当会导致破裂、粘连等不良现象发生,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产品的质量。结果:囊壳含水量和软胶囊崩解时间几乎是成正比的,随着燥时间的延长和干燥的温度升高,囊壳的含水量就变得越来越少,这样以来其崩解的时间就会变得越快,当囊壳的含水量早9%以下时,软胶囊在9分钟以内基本上能迅速崩解。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其囊壳的含水量越低就会越好,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如果囊壳的含水量过低的话,胶丸就会变得坚硬,而且容易脆裂,对贮存、服用、包装以及运输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因素。所以要选择选择25至30摄氏度的温度对其进行干燥7至9小时直到囊壳的含水量为8一10%即可达到要求。

结语:最近几年,研究开发软胶囊制剂在中药新制剂中已成为热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所分析、总结的软胶囊特征以及在今后发展的前景,在中药软胶囊制备与研究时,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阐述创新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演化博弈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700370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载体。联盟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快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开展合作,可实现创新资源的合理分工与有效衔接,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能源、化工和装备等产业组建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于创新技术在产业内转移和扩散产生了重要影响与示范效应。由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在联盟运作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的典型问题是联盟在合作过程中因为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联盟成员之间因缺乏信任致使创新效率并不高。本文试图从演化博弈论的视角探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互信关系以及如何提高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创新效率。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基于经济学角度的信任研究常使用博弈工具,适用于个人间、组织间的信任分析,而对信任的宏观研究则适用于社会学以及社会学解释的框架与方法。本文所研究的产业战略联盟群体信任属于组织间信任,因此,选用博弈工具,认为产业战略联盟成员在获取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以利益最大化为准则寻求合作。

近年来信任问题已成为战略联盟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由于战略联盟信任研究本质上属于组织间信任,因此,战略联盟信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组织间信任的研究成果[1]。战略联盟的信任问题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信任的定义与分类。目前信任的概念还未达成共识,许多研究者在界定与梳理信任概念。如Zaheer等[2]、Das和Teng[3]与Andrew和Steven[4]。二是信任的作用。研究者非常注重信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作用程度的强弱。如Preet等[5]与Spector 和 Jones[6]都研究了信任对联盟绩效的影响。三是信任的影响因素。很多学者发现信任具有难以创造和易于损害的特点,存在一些促进信任的建立与损坏信任关系的因素[7-8]。四是信任的发展阶段。Lewicki和Bunker从动态视角考察了战略联盟信任关系发展的阶段模式,包括计算型信任模式、了解型信模式任和认同型信任模式[9]。Andrew和Steven也在研究中指出联盟成员随着认识的加深,信任水平及功能不断发生变化[4]。

以上研究丰富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任相关研究成果,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不乏博弈论,但是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任关系的博弈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假设不同联盟成员的相同策略带来的收益相同。而实际上由于企业规模实力、联盟地位和专用资产投资不同,其预期收益难以等同。二是假设不论对方采取何种策略,自身采取不信任策略时的预期收益为同一数值。现实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般都包含惩罚机制,当部分联盟成员采取信任策略,采取不信任策略的联盟成员在事后会受到惩罚。由此可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任研究还有许多值得完善之处。

二、产业创新技术战略联盟信任的特征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任关系属于组织间信任,但不同于一般的组织间信任,其是一种紧密型网络组织间信任。战略联盟信任并非基于偶发交易而形成的脆弱信任,而是基于重要战略利益合作的演化信任。战略联盟信任关系随时间推移,将产生正向或反向两种演化结果。这种演化特征符合社会生态学的生物进化机理,因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任研究应充分考虑个体间利益关系与系统网络可能出现的冲突,在保证个体利益的前提下,为尽可能提高网络系统的整体生态进化,使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需要促进网络生态的稳定进化和性能优化的策略。目前大部分相关研究都是应用合作博弈讨论战略联盟的博弈过程,但是局限于合作博弈存在的不足,如理性经济人假设等,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引入复制动态微分方程,强调战略联盟中组织与组织间的群体动态博弈过程,构建带有惩罚因子的信任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群体信任关系的演化路径和演化结果,以期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研究。

三、问题描述及模型假设

假设1: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社会生态网络,网络中这种关系是不对称的。其模型可用有向图PSEnet{G,R}表示,其中,G表示战略联盟组织,R表示联盟成员之间的关系。

五、增强联盟成员信任关系的策略

1评估战略联盟专用资产投资

关系专用资产投资主要包括只能用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投资和信息管理系统等软硬件投资。由于关系专用资产投资的特点是专属性强且沉没成本较高,可以将其看做潜在信号显示机制,表明联盟成员的合作态度与可信承诺是否具有长久预期。关系专用资产投资规模越大,表明被这种关系锁定的程度越高,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从战略联盟群体信任的角度来看,为了使联盟趋于正向演化,应将投资与收益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结果。我国现有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高校与科研机构通常以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转化为专用投资,企业在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方面投入较大,对于无形资产投资额的评估必须精确合理,否则会因资产评估争议致使互信程度降低,影响联盟持久合作的积极性。

2增加战略联盟超额收益

与专用资产投资相对应的是联盟成员共享联盟创造的价值,互惠行为是信任产生的基础。这意味着最终的剩余要按照适当比例进行分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超额收益由联盟成员共同合作获得,各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和信息,获取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经济性以及促进组织效益的增长[10]。根据以上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超额收益应当是以激励相容为核心构架的均衡结果。有效的激励相容不仅代表着联盟成员均可取得合理的合作回报、拥有极大的合作意愿,同时也代表着失信的惩罚机制可以为联盟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作实际情况来看,最敏感问题之一是如何分配共同研发所得的知识产权成果。对这一问题,较为稳妥的解决方法是在联盟契约中提前界定研发成果的归属。广东省白色家电创新联盟的具体做法是构建“专利池”,联盟成员通过交叉授权许可的方式利用“专利池”中的成果从事研发与商业活动,不但削减了企业的专利使用费,也避免了联盟成员因专利对抗而导致的损失。

3强调战略联盟背信惩罚

当联盟成员的失约成本足够高时,机会主义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极小,这是背信惩罚机制存在的意义[11]。履约成本既能够筛查事前逆向选择行为,又能筛查事后道德风险。当联盟成员为合作项目投入专用性资源或能力时,则其他成员必须遵守契约条款,即背信惩罚很高,就几乎不会发生套牢或溢出现象带来的敲竹杠问题。可是现实中纯粹的自动履约机制只是“一种极端的安排情况”,单纯依赖于经济利益或社会规范实施的履约成本往往并不十分有效。在此提出的背信惩罚机制由两种构成:第一种是使用经济赔偿机制作为违约行为的惩罚来规制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第二种是使用声誉贬值机制造成背信者声誉受损,从而减少其交易成功的可能性,并由此达到经济惩罚的目的。

六、结语

本文采用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群体信任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任关系均衡状态包括彼此信任与互不信任两种。通过参数分析得知,能带来更多超额收益的专用资产投资以及严厉的背信惩罚将促使联盟成员采取信任策略,有助于联盟向稳定合作演化。这种基于计算的信任模型以经济预期为前期,但是将信任定义为主观概率的观点不能解释信任水平的形成,无法通过求助计算型信任来满意地解释信任的社会规范基础。联盟成员考虑特定信任行为的前提条件需要进一步确定,才可以使计算型信任观在解释信任行为选择依据时更具说服力。

参考文献:

[1]Ngowi,ABThe Role of Trust Worthiness in the Formation and Governance of Construction Alliances[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7,42(4):1828-1835

[2]Zaheer,A,McEvily,B,Perrone,VDoes Trust Matter?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on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1998,9(2): 141-159

[3]Das,TK,Teng,BSTrust,Control,and Risk in Strategic Alliance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J]Organization Studies,2001,22(2): 251-283

[4]Andrew,CI,Steven ,CCThe Coevolution of Trust,Control and Learning in Joint Ventures [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5): 586-599

[5]Preet,SA,Masaaki,K,Arvind,STrust and Performance in Cross-Border Marketing Partnerships: A Behavioral Approach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6,27 (5) : 1005-1032

[6]Spector,MD,Jones,GTrust in the Workplace: Factors Affecting Trust Formation between Members[J]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4,144(3):311-321

[7]Ya,DLBuilding Trust in CrossCultural Collaborations: Toward 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2,28(5): 669-694

[8]Nielsen,BBThe Role of Trust in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J]Management,2004,7(3): 239-256

[9]Lewicki,RJ,Bunker,BBTrust in Relationships: A Model of Trust Development and Declin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3): 438-458

阐述创新的意义范文第4篇

糖糖是满了6岁,妈妈觉得他不太懂事、怕受欺负留下来多读一年幼儿园的男孩子。刚来我们班时,恩恩不和任何小朋友说话,上课永远只坐最后一排最左边的位置,不喜欢回答问题,也从不和小朋友发生矛盾。有时会让人忍不住的怀疑,他会不会有些自闭。10月我们上了比比课第一单元第一节《悲伤与快乐》,我们让孩子们画一件让自己悲伤的事情和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情,糖糖画了一张让人震惊的画,在他的画上有两个圆圈表示的白云、一架直升机、一辆坦克和9个战斗而死的流着鲜血的人,画面形象栩栩如生,把人物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让恩恩来解说他这幅画,他只说:“把他们全部杀死就很快乐”。看了糖糖的画和听了他的解说,我的心里特别的紧张和担心。由于恩恩拒绝更多的表达,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会画这幅画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我们只能通过画画来了解糖糖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画《我的幼儿园》、《我的家》、《游乐场》等等。在《我的家》这幅画里每个人做着不同的事情。通过和糖糖断断续续的交流,我才知道画里的糖糖在玩电脑、爸爸妈妈在分享美食、奶奶爬楼梯到楼上照顾妹妹。画里的糖糖没有人陪他玩、陪他说话。和在幼儿园里一样孤独,而和他交流只是一台电脑。我明白了糖糖不愿意说话的原因,来自于他的家庭。后来我和糖糖的家长交流了很多次,原来有了妹妹以后,一家人花了很多心思在妹妹身上,觉得恩恩大了,有些忽略他的感受,也没去思考过糖糖不愿意说话和与人交往的原因,糖糖发的恩恩喜欢上玩游戏“我的世界”,比比课里就是画的令他感到开心的游戏情景。一次次的交流,糖糖的爸爸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多陪陪恩恩。

在幼儿园里,糖糖依然不喜欢说话,和他交流也是爱答不理的。我知道糖糖喜欢画画,所以我坚持用画画和他交流,糖糖不开心时,我告诉他:“不想说话时,可以不说话,如果愿意的话,就想用画画的方式告诉我,我很想知道你为什么不开心”。糖糖很快就会画出他伤心的样子,有时还会画出不高兴的原因,然后我们一起来试试我们比比课里学会的应对办法,看看会不会有用,在我们一起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我还会故作夸张,常常逗得糖糖大笑。三个月的比比课学习,恩恩改变了很多,愿意和我说话了,我们的交流不仅仅在画上,也可以通过语言来沟通了。我想只要家园携手,共同努力,用心倾听糖糖的心声,糖糖会一定会变得乐观开朗。

和孩子说话,最重要的是用心观察、认真倾听,为孩子提供全心全意的陪伴。在这个充满未知的时代,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轨道,拥有同一频率,才能被孩子接纳,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阐述创新的意义范文第5篇

>> 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医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跨国公司R&D国际化对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的影响 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医药产业的思考 论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 中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我国医药产业内贸易探讨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SWOT分析 医药产业合作创新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医药产业研发现状与瓶颈分析 我国医药产业内贸易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新时期我国医药产业安全对策分析 技术创新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浅析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2009.

[8] 牛珊珊.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

[9] FARRELL M.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 . Journal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General),1957,120(3):253-290.

[10] 罗艳,曹景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11] 周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2] 侯祥鹏.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基于流程的分析框架[J].现代经济探讨,2009(12):48.

[13] 邹鲜红,黄健柏.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

[14] Thomas,Lager. Sven-Ake,Horte.Sueeess factors for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Proeess technology in Proeess industry.Ini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02,13(3):158-164.

[15] PeterJ.Sher,PhilY.Yang. The effects of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nd R&Delustering on firm Performance:the evidence of Taiwan’ssemieonduetor industry.Tech-innovation,2005(25):33-43.

[16] 魏后凯.企业规模,产业集中与技术创新能力[J].经济管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