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校合作共育未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 键 词区域德育;家校共育;新教育;校本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3
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家校合作之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意义早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身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栖霞区拥有素质较高的家长群体,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因此,家校合作一直是栖霞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如何创新家校合作方式,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需要,成为栖霞教育人着力探索的问题。自2012年起,栖霞区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其倡导家校合作共建,实现家庭、学校教育协调发展等理念,为栖霞家校合作创新打开了新的思路。基于这一背景,栖霞区教育局转变行政方式,以“新教育行动”推进区域家校合作的创新发展。
一、理念先行,以课题研究开启区域创新序幕
新教育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认为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1]这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必然将家长纳入其中。因此,新教育倡导家校合作共建,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201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这为栖霞区家校共育进一步作出了明确指引。
为落实新教育理念及指导意的要求,栖霞区教育局以科研开启区域家校协同发展的序幕,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将新教育理念渗透其中。
区教育局提倡以科研推动家校共育,鼓励区内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思考家校合作遇到的问题,组织专题研究,不断提升家校共育的研究品质。如南京市迈皋桥幼儿园开展的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动物园课程中幼儿适宜性发展的支持策略研究”,八卦洲中桥小学开展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家校社共建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中开展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家校互动新探索――均衡视域下家长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等。
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区教育局牵头成立了专家指导团,邀请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许新海、吴勇、许卫国,国家督学成尚荣等专家,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为栖霞区基于家校合作共育的新教育实验专题研究提供指导。同时,区教育局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各校家校合作共育专题研究和实践顺利推进,促进各校聚焦研究,聚力实践。研究经费通过项目评比的形式专款专用,确保经费落实发放。
二、课程统领,以校本研发促进家长深度参与
朱永新教授曾说,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话,课程则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时,才会有教育的精彩涌现。[2]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大领域,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也成为学校品牌创建的主要抓手。多年来,栖霞区一直鼓励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立足本校实际,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以此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在新教育理念指引下,区域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发展产生了新的活力。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区内各幼儿园和学校积极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研发校本课程,引领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实现亲子共同成长。
南京市金箔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栖霞区正是世界最大的金箔生产中心。龙潭中心小学立足这一文化资源,尝试开发“金箔文化”校本课程,希望借此让学生了解家乡,传承文明。金箔工艺的传承源远流长,其技艺复杂多样,正是诸多“身怀绝技”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才使课程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迈皋桥中心小学在“尚美小公民”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对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兴趣。一位在区食品药品监督所工作的家长主动来到学校,为孩子做知识讲座;在卫岗牛奶厂工作的另一位家长则邀请孩子们参观牛奶的生产流程;还有家长主动联系了诸如蜜雪儿蛋糕店、肯德基等负责人,领着孩子们走进后厨,了解食品的制作过程、供货渠道和标准等。
家长的主体参与,拓展了课程场域,丰富了课程内容,推动了校本课程向“深水区”发展。
三、活动促进,以行动创新深化家校共育内涵
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一系列举措,让栖霞教育获得了家长的认可,极大促进了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区教育局鼓励学校和家委会积极合作,基于“新教育十大行动”,创新开展系列家校合作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深度浸入学校教育生活。
区教育局将传统的行知活动分为“社区行知”“校园行知”“民俗行知”等板块。社区行知活动,由学校组织学生走近社区,开展行知活动。如走近“农家书屋”,品味书香浸润的童年;走进社区老人家庭,体味“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温情。校园行知活动,请父母、社区走进校园。“民俗行知”则是系列行知文化活动,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非遗产文化、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行知行动”激发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体自觉。
例如,家长组建了“新父母志愿者联盟”,家长志愿者轮流担当校园“安全员”,每天在上学、放学时段维持秩序。学校则邀请家长志愿者担任活动“导航员”,参与班级活动,和老师、学生一起定方案、排节目、布置环境、做道具、摄影等;还有家长应邀担当课堂“助教员”,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如今,区内各学校“每月一事”主题月活动已成为栖霞家长高度关注的大事。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在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学校都会举办主题活动,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
南京一中马群分校“每月一事”主题活动贯穿学生的初中生活。初一“入校礼”,以“走进一中,追寻梦想”为主题,强化学生升入初中后身份、行为、思想的转化;初二“青春礼”,以“原色青春 精彩启程”为主题,关注学生步入青春期之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给予正确的引导;初三“志学礼”,以“志于未来,学在今朝”为主题,与中考动员相结合,让学生明确“自信”“责任”与“担当”,为孩子今后的人生补充正能量。学校邀请家长积极参加活动,通过开展相关讲座,帮助家长把握孩子成长的重要节点,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一起成长。
由此,师生、父母携手,行知在社区家庭,建立友好关系,孕育公民素养;行知在栖霞名胜,了解家乡巨变,涵养家乡情结;行知在大学校园,感受人文底蕴,种下梦想火种。学校、家庭和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孩子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四、平台创新,以数码社区整合区域德育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支持。“新教育十大行动”之“建设数码社区”,倡导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霞区教育局整合行政部门网络资源和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资源,携手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构建CCTALK数码社区,为家校共育提供多元化服务。
区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加强网站建设,推动全区各校通过了数字化校园评估考核,建立起立体化家校互动合作网络体系,制定了以校园网平台为核心的短信通知平台家校联系制度、家委会制度、各种形式的家访制度等。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创意的做法和案例。
以家校论坛为例,除了常规的通知、作业公告、信息共享之外,更有“小故事、大道理”系列主题,与家长沟通和分享教育理念。每学期,区内各学校都会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举行新父母论坛,共同讨论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论坛内容都会及时上传至网站,与家长分享。2016年南京栖霞・台湾彰化海峡两岸“行知教育论坛”在晓庄师范学院附小隆重召开,栖霞区以“家校共舞,助力儿童核心素养发展”为主题,阐释了栖霞教育共同体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成立一年来的所行所思,并从公益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活动内容、社会效应等层面,简述了公益讲师团今后的运行思路。这一内容上传至沪江网后,引起了师生家长的极大反响。
为了更好地整合互联网资源服务家长,区教育局经过努力,实现全区入驻“沪江在线”网络课堂。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千人培优”等特色课程和家长课程,将学习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只要借助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无论孩子和父母在哪里,都可根据需要,在线预约课程,自由授课。许多家长只要有时间便会陪着孩子一起在线听课、上课,对学校教学有了进一步了解,满意度不断提升。
如今,区内学校各班均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各类通知、反馈班级情况。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则及时向家长和社会介绍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情况。目前,学校正在开发基于微信平台的APP,通过手机实现家校论坛的功能,让父母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掌握家庭教育新理念。
“新教育”理念下推进家校合作的行动探索,极大提升了栖霞区家校共育的品质,也让栖霞教育人对于如何更好地传承行知思想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构筑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
刚过去的一年对学校来说非同寻常。这一年,我们有非常难得的机遇,振兴和加强初中成为整个教育关注的焦点,我认为,一旦我们没有能够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成为虹口区乃至市知名的品牌学校,那么我们将不仅愧对学校那么多前辈们的期待,而且,我们可能连学校未来的生存权都会葬送掉。所幸的是,我们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靠我们自己,克服了并校引起的管理困难、克服了学生来源质量不尽理想的困难、克服了由来已久的财政困难、克服了学生人数过多引起的场地太小设施较差安全隐患过多的困难、克服了生源锐减招生困难和人员富余的困难,我们不仅没有被困难击垮,在一年的乐观情绪和充分的自信中,学校反而一越而成为令整个教育界瞩目和震动的新兴学校,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教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先后亲临我校指导工作,一年中我们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各区县和兄弟学校教育代表团达47批。我校由一所被兄弟学校同情的学校一变为关注和争议的对象,成为令许多名校恐惧的竞争对手。一年中我校师生共获各类市区级奖项308人次,共213项,学校所获荣誉的数量和级别为办校以来之最。初三毕业年级完成预定的升学指标,小学一年级完成招生任务,生源数量和质量都是近年来最高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总满意率达78.66%,年投诉率共76起,小于千分之三。教职工对学校很满意和较满意率达97.56%。今年暑期学校克服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筹资金150万用于第二期办学设施改造,进一步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今年也是我校创收最好的一年,学校年总收入达3399452元。今年也是教师福利待遇最好的一年,奖金福利达3729288.60元,含学校承担的四金1298654.82元。今年十二月中旬,由我校独立编撰的初中仿真练习题库共五册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我校还将承担三十二册的一课一练编撰任务,预计明年五月将面世,这一举措一方面打造了学校品牌,另一方面锻炼和培养了我校教师的命题能力,为这些教师成为学校引以为豪的名师创造了条件。今年年底,学校在近几年中首次实现财政赢余,为明年学校进一步振兴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今年区教育督导室对我校进行了督导检查,被评为优秀,全区共l2所学校被评为优秀。今年12月初,我校正式被区教育局认定为重点扶持的初中,将在未来三年内受到政府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副区长亲自联系我校。我相信,我校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战略决策,有全体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学校一定有美好的未来,一定能成为名校。
总结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我认为我们做对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却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坚持以校为本,走自主发展道路,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做的三件事分别是,一、我们围绕办学理念以校为本作出符合校情的战略选择,我们的战略选择是学年度的管理与合作年,学年度的学习与服务年,学年度的质量与创新年。在管理合作年中,我们初步建构了教育服务诚信体系,这一体系包含四个内容,1是作出质量承诺,2是制定质量管理制度,3是改革质量管理部门,4是建设校内人才市场。这四个内容中,我们已和五个年级的家长签订了质量承诺书,质量管理手册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信息室、开发室、主管室、质管室四大部门已独立开展工作,部门间的磨合已日趋成熟,校内第一次竞聘活动已顺利完成,竞聘上岗的教职工工作十分努力,团结协作风气日盛。正是通过管理与合作年,我校成功地完成合并任务,并成功地管理了64个班级,为今后其他学校的“关停并转”树立了典范。今年下半年的学习与服务年,是我校围绕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初步完成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的关键一年,预计这一年中,将发生许多真实的思想观念冲突,我认为思想观念冲突是改革中必然的过程,我希望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与争论,我校将形成教育服务观念,为下一学年的质量与创新年打下思想基础。
二是我们努力实施民主管理,为学校中教职工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们加强了校务公开工作,实施民主决策,改革了教代会制度,初步改变了学校管理方式,我相信,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人性化、扁平化、同心圆式的现代民主管理模式一定会在学校形成。
三是我们在努力塑造学校文化,努力形成学校共同价值观体系。我们正在形成学校和教职工的真善美的三个世界,即求真的知识世界,向善的人际世界,美好的心灵世界。学校文化积淀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许需要广大教职工一趣努力花费五至十年的时间才能初步形成。
我们努力在做的三件事,已带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我想学校的崛起将不是偶然的,而是持久的。
为了有效地带领这所学校成向成功,这一年中我个人做了以下几件事:
1、我坚持读书学习,我认为校长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个职业,如果是一个职业,我必须具备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一切素质,我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把握各方面的信息,使自己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感觉,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始终在时代前列,才能领导这所学校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我坚持不懈地吸取哲学、经济学、历史、教育、企业经营管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读书、思考、写作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2、我努力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努力由教师转变成时代所需要的教育思想家、学校经营者,这一角色转变要求我做两件新的工作,一是学会传播、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二是学会开拓市场,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我认为这两件新的工作更符合学校利益。为了做好这两件新工作,我几乎不参加各种各样的应景的应酬活动,放弃了许多休息的时间。
3、我在努力使自己保持清醒。首先对自己的言行保持清醒,虽然我个人的成就和知名度为学校带来了一些收益,这所学校的无形资产在增值,使我心中充满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后的喜悦,但是,我清醒地知道,是这所学校中每一个人的努力造就了我,如果我不能更努力地将学校命运与自己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不能与这所学校荣侮辱与共的话,我的所谓名声也将会被轻易毁掉。第二,对这所学校的现状保持清醒,我清醒地意识到学校的办学行为与我们的理念之间存在着多么大的距离,我们才起步不久,如果我们不能每年有所进步,那么,我们的所谓名声也将不会长久。因此,我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关键词】校本研究;小学教育;身心发展
1研究教师行动,直面教师成长
教师,是学校的资源和力量。因此,教师的教学教研应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精致教学、合作教学、反思教学,促进教师教学严谨、业务娴熟,展现教育的风度。
1.1精致教学
机车小学把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四环节作为精致教学的中心内容,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要正确、严谨、认真、创新。比如上课,提出了“一个遵守、一个提倡、一个要求、一点希望、一个反对”的“五个一”。 所谓“一个遵守”,即遵守因材施教、教无定法的教育理念;所谓“一个提倡”,即提倡讲练适度;所谓“一个要求”,既要求必须把应知应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重难点讲明白、讲清楚;所谓“一点希望”,即希望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激情;所谓“一个反对”,即反对以练代讲。对于作业,提倡分层次布置作业和面批,要求学生建立改错本,教师建立“作业批改札记本”,充分发挥其反馈、归类、纠错、针对性强的作用。
1.2合作教学
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同上一节课、“听说评研”研究课、风格展示课等,多渠道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让合作成为一种习惯。比如集体备课,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案,决定课堂优化的重要环节。学校领导深入到各教研组指导教研。同时,让教师看到集体合作的功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和教研,从而养成习惯。对于同上一节课,使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得到锻炼。教师之间有差异,差异就是很好的资源。大家在比较中学习,在借鉴中提高,有利于形成教学特色和风格。互助合作教研,则把范围由教研组扩展到全校,发挥团队功能,达到了拓宽视野、共同研修的目的,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研究学生素质,直面学生成长
学生,是学校的活力和希望。为此,学校树立“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厚德博学、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为学生的未来人生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这是校本研究聚焦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
2.1特色教育
考虑学校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打造出了“一棋一球”体育特色、“小记者站”写作特色和音美艺术特色。
机车小学在1986年开设围棋班,成为铁道部围棋基地,先后培养了周鹤洋、梁雅娣等一批国手。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小棋手,多次在省、市、区围棋比赛中力拔头筹。学校网球队起步于2003年,是洛阳市首家短式网球训练基地。一批网球小明星脱颖而出,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声名鹊起。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热爱。
“小记者站”写作特色,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它为学生搭载了跳出课本亲近生活的一座桥。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为飘着墨香的铅字,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劳动结出丰硕的成果时,又会共同产生巨大的动力,变为更加努力的奋斗,甚至变为有目的的追求和攀登。这对学生人生目标的奠定大有益处。“音乐美术”艺术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小画家、小歌星、小舞蹈家、小弹奏家,频频在省、市、区艺术节上拿大奖。
2.2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是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师生间互相尊重、理解、赏识和激励,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学校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发展目标,诸如:特别爱读书,洋溢着书卷气的学生;特别乐群,与同学团结友爱的学生、特别有热情,充满阳光气质的学生、特别自信、落落大方的学生等。只要学生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各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学校评选“机车之星”,搭建平台,诱导学生一步步、一点点进步,逐步发展到最好的自己。
3 研究文化环境,师生共成长
开辟中欧教育合作
新境界
举办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是中国教育部于2015年底提出的倡议,目的是为保持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双方主席的交流频率,及时就中欧人文交流的热点和重点开展面对面磋商,进一步推动中欧在人文交流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务实合作。倡议还提出邀请机制欧方主席瑙夫劳契奇与会,得到了欧方的积极响应。
10月11日上午,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务院总理向会议致贺信。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由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主持。来自中国、欧盟成员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大使和教育部代表,以及中国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中方大学校长及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和欧盟都是当今世界重要力量。深化中欧合作,符合中欧各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助于欧盟保持团结、稳定与繁荣,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经济复苏增长。
指出,教育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欧教育合作传统悠久、基础深厚、前景广阔,正有力助推人文交流成为中欧关系愈加坚实的“第三支柱”。双方顺应这一潮流,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框架下,首次召开教育部长会议,进行面对面、全方位交流,必将促进中国与欧盟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耕耘中欧关系希望的田野。
希望与会代表充分发掘中欧教育交流合作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为更好服务中欧经济社会发展,构筑更加紧密持久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刘延东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近年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步入全面提速新阶段。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下,教育政策对话深入开展,学生交流规模不断扩大,为增进中欧人民了解和友谊、深化中欧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延东指出,支撑国家发展,应对全球挑战,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中国将坚持教育优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她倡议,双方应放眼长远,服务中欧关系大局,开辟面向未来的中欧教育合作新境界。要加强政策沟通,推进人才联合培养与合作办学。推动标准联通,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分互认,逐步实现学位互授联授。推进语言互通,为中欧合作培养更多语言人才。促进民心相通,深化各领域合作,为中欧关系健康发展夯实民意和社会基础。
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欧方主席,欧盟教育、文化、青年和体育委员瑙夫劳契奇宣读了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联名贺信并致辞。共有来自欧洲34个国家的教育部长、高层代表、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参加开幕式。
据悉,目前中国与欧盟国家签署80多项双边教育合作协议,在欧盟成员国合作设立131所孔子学院,学员62万多名,中欧在华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574个。
教育合作共筑未来
本次中国-欧盟国家教育部长会议以“共筑通向未来的中欧教育合作之路”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水平,服务中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推动中欧学分互认,促进中欧学生双向平衡流动”“加强学校体育交流,发掘中欧教育交流合作亮点”等4个议题,分享了各国有关政策和措施,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交流合作广泛交换了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是未来教育的一个核心要素,要走出现有教育的边界,把更多的利益相关方纳入进来,这样才能在教授学生技能时更有效率,同时,要让教育系统更加国际化,如果能够让教育系统灵活开放,这对于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非常有帮助。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分享了中国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他指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让创新的活力为双方合作注入新动力;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质量标准的进步为双方合作提供新保障;要推动中欧学分互认,让留学人员的增加为双方合作搭建新纽带;要加强学校体育合作,让体育的出彩为双方合作增添新亮点。他表示,中方将进一步梳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与欧盟及欧洲各国合作的计划和方案,在工作层面做好沟通,把建议落到实处,真诚希望能够更多、更好地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服务于中欧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共同服务于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不断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出新贡献。
目前,中国与欧盟机构及欧盟28个成员国建立了稳定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欧盟建立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与欧盟委员会及英、法、德、意、爱(尔兰)、芬等国建立了定期磋商机制,与法、德、意、荷、葡等19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欧教育交流与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自2007年建立了中欧教育政策对话机制(司局级)以来,双方共召开6次政策对话会议,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课程学分互认、学生学者流动项目和科研合作等领域深入探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与欧盟的教育政策交流。
欧盟成员国是中国学生学者出国留学主要目的地之一。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欧盟国家的留学人员总数为303451人,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24%,比2014年增长了7.5%。2015年前往欧盟国家留学人员的总数为123018人,占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23%,比2014年增长了29%。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7961人,占当年公派人员总数的37.7%,比2014年增长了21%。
近年来,欧盟来华留学人员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年,欧盟成员国来华留学人员总数为45125人,与2014年基本持平,占2015年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1.3%。其中3027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比2014年增长了12%。
当前中欧教育交流的重点项目主要有:
人文合作研究方面:中欧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联合研究项目(中欧调优项目)。根据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后续行动计划,为配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加强中欧高教体系兼容性,消除中欧高校人员流动障碍,实施结果导向的教育,教育部于2013年与欧方合作,启动了中欧调优项目(Tuning Study),开展中欧课程学分互认试点研究。
目前,项目二期已正式启动。双方选择了物流、信息工程和护理三个方向,由重庆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和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执行,预计2年完成。
人员交流方面: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欧盟窗口)。自项目设立以来,截至2015年,共有851人获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欧盟窗口)奖学金来华学习。2016/2017学年,录取该项目新生140人,其中,本科生4人、硕士研究生35人、博士研究生4人、普通进修生90人和高级进修生7人。
学生主要分布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38所高校。专业涵盖汉语言、社会学、新闻学、国际关系、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学等。
合作办学方面:截至2015年底,中欧双方在华合作举办本科以上层次的办学机构和项目近400个。中国和欧盟共同支持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等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旗舰项目,也是中欧高等教育合作的典范。
“对话”机制加深合作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机制成立于2012年。此后,我国与中东欧16国教育合作驶上“快车道”。目前,在“16+1合作”框架下,教育领域有“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和“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两个机制。
前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分别于过去3年在中国重庆、天津和波兰华沙举行。中东欧各国均派代表出席了前几届政策对话,对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合作共同面临的挑战、学历学位互认、校企科研合作及学术成果转化,以及如何继续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各国教育务实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加深了了解与共识。
自教育政策对话机制成立以来,16国参与“16+1”教育合作的热情不断高涨,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受益水平不断提高,对我国教育理念、政策和倡议充满期待。经过三届探索总结,中国-中东欧教育政策对话逐渐形成“教育政策对话+高校联合会会议+配套活动”的固定搭配,机制化特征显著。其中,教育政策对话主要是部长级对话,旨在引领和推动多、双边教育交流与合作,总结成果,讨论挑战和应对之策,确定未来合作的重点方向和领域。高校联合会是“政府搭台、高校唱戏”的平台,旨在推动双方高校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果和项目,不断加强“16+1”教育合作的吸引力和普惠性。
10月11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来自中东欧国家的教育部长、大使和教育部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
会议以“人文架桥,教育筑梦”为主题,围绕学分互认与学生均衡流动、语言教学合作和区域国别研究、青年创业创新教育、特色学科与特色学科人才培养,以及学校体育交流合作五大议题开展对话交流,具体讨论研究在“16+1”合作框架下,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与中东欧16个国家教育领域的务实合作。
会上,与会代表密切结合本国和本地区实际,就各自国家的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广泛交流了意见,对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研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对加强合作提出了建议。
陈宝生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年,教育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对中欧共建文明伙伴关系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双方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蓬勃发展,在校际合作、学历学位互认、双向留学、语言教学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双方互补性强,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潜力巨大。
尊敬的王校长,各位高新区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荣幸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原实验小学优秀毕业生,楚雄天人中学2020届高三刘宇同学,在刚刚结束的高考成绩查询中,以优异的成绩冲进云南省文科前50名行列,勇夺2020年楚雄州高考文科状元桂冠!
刘宇同学2015年从实小毕业到我校就读初中,在2017年的中考中,以总分楚雄州第一,云南省第三的优异成绩获得“2017年楚雄州中考状元”!高中三年继续在我校深造,在本次高考中不负众望,再夺“楚雄州高考文科状元”,再创两校历史的新辉煌!
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教育培养密不可分!实小一直以丰富办学经验为支撑,为天人中学输送优秀人才,两校在特色发展之路上不谋而合,两校情谊如金石之交!再此,我代表天人中学全体师生对实小的全体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