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申请单无检验项目或检验项目不清楚的标本,非本实验室检验项目的标本。
2.姓名明显变更,或出现多个姓名,无法确认标本正确归属的。
3.申请单和标本已经分离,标本容器上又无明确患者标识。
4.空管,标本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见《检验科项目组合及标本保存运输表》)。以下为详细说明:
1)三全或两全组合,总血量少于3ml,离心后血清或血浆量少于1.5ml
2)生化少于15项的组合,总血量少于2ml,离心后血清或血浆量少于1ml
3)生化少于5项组合或单项,总血量少于1ml,离心后血清或血浆量少于500μl
4)尿生化标本少于1ml
5)血氨检测未抽满一管
6)出凝血标本过多或过少,超出允许范围±15%
7)血液常规标本采血量少于1ml
8)血沉标本血量不符合1.6ml
9)尿液常规标本少于4ml
10)尿液沉渣标本量少于10ml
11)大便标本量极少(少于1粒黄豆量)
5.收集容器不正确,如血清标本用了抗凝管,血浆标本错用普通管,用普通大便盒留取培养标本等。
6.检验标本类别不符,如申请单注明血,但送检标本为胸水。
7.标本外部有严重的遗洒、渗漏,怀疑标本可能交叉污染的。
8.经询问确认标本采集部位不正确的或患者状态不适合做相应检查的。
9.输入脂肪乳的患者检测血脂,正在输入葡萄糖的患者抽血测定血糖。
10.经询问,确认标本超过标本允许送达时间的,如尿液沉渣标本送检时已超过2小时,或非晨起第1次或第2次尿标本,如检测项目中包含K、Glu、P、TCO2、LA、HCY、胆红素,则超过2小时拒收,如检测项目中包含Amon的标本血气标本超过30分钟拒收。允许送达时间见《检验科项目组合及标本保存运输表》。
11.经询问确认标本保存、运输方式不正确的,具体保存方式见《检验科项目组合及标本保存运输表》。
12.出凝血项目标本、血常规标本出现凝块。
13.标本离心后出现溶血(除外新生儿、烧伤及血管内溶血患者);对于新生儿、烧伤患者溶血标本,以下项目由于影响较大不进行检测:K、Cr、LD、AST、CK、TBil、DBil、ALP、Glu、P、ADA、凝血1、血清蛋白电泳、cTnI、Myo、CEA、CMVPP65及其它由仪器报警提示溶血干扰测定的项目。
14.严重脂血标本,经电话联系正在或刚刚输完脂肪乳<4h的,若为危急抢救患者,则仅报告急诊项目,但对高速离心后检测仪器仍有报警符号的则不能报告。
15.胸、腹水或引流液标本过于混浊、粘稠,离心后仍无明显变化无法测定的。如有必要可采用肝素抗凝管采集。
16.前列腺液标本量少、盖片不严密标本已干。
17.疑为输液同侧抽血或混有其它液体,经联系后确认标本确有污染或无法确认污染但结果直接提示污染的按不合格标本处理。
18.审核报告时发现标本超过有效检验时间或污染的,也应视为不合格标本,按拒收标本处理,不能发出报告。
19.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CMVPP65)标本的检测必需按照以下要求抽血,否则视为不合格标本:
1)标本的白细胞计数必须>1.0×109/L,否则不能提取足够数量的白细胞,无法检测。
论文摘要 :新疆大学在十余年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实现了实验室建设跨越式发展。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如何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科学化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大学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国内外有关大学积极沟通,广泛调研,以国家“211工程”建设为契机,扎根实际,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校园网,对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信息化、现代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 充分利用国家“九五”“211工程”专项资金,打好基础
1996年,新疆大学“九五”“211工程”立项,全校有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 46个 ,“211工程”所属重点实验室 12个,公共教学有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理化测试中心等公共实验室 6个,公共实验室建设基础落后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条件较差,大部分设备为七、八十年代产品,不管数量还是质量均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科研需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仅 2000余万元。为保证学校“九五”“211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经专家论证,使用“211工程”专项资金 4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
重点建设了网络中心 、计算中心 、电教中心、理化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对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系、地理系、中文系等下属基础实验室也有所加强。通过建设,完成基础实验室新增设备近 1000台件套,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规模到 2000年底达 5000余万元,是建设前的2.13倍,全面提高了学校公共重点实验室基础装备水平,基本保障了全校基础课教学实验的需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 了良好的运行环境。1996年至 2001年,重点购置 了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全谱直读 ICP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液相质谱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毛细管电泳仪、DNA测序仪 、定量 PCR仪、凝胶成像 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近 4o台件套 ,价值 1700余万元,其 中 80%以上按学校规定 由校理化测试 中心统一管理 ,专管共用。
1998年起,我校尝试推行分析测试基金制度,至2000年底,共完成 校 内科研测 试项 目 6210项,校外274项 。虽然投入金额不高,但效果较明显,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积极性,对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
经过“211工程”一期建设,新疆 大学实验室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经过补充和更新,为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构筑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2 在国家“十五”“211工程”支持下。依托地方政府上水平
“十五”期问,新疆大学得到“211工程”专项资金的继续支持,另外,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新疆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4亿元的由政府还本付息的贷款,其中8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 。
2004年 3月 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在新疆驻京办事处签署了共建新疆大学协议。从 2004年起,新疆大学获得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年均 1000万元建设资金的投入。
2000年,原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大学。在院系整合的基础上,为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减少重复建设和条块分割,强化资源共享,我校对 100多个实验室进行了整合。经过整合,有公共教学中心 4个,教学实验室54个,并建设了校内实习基地 6个 ,校外实习基地 82个,建成省 (部)级重点实验室 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 ,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实现了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
为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资产管理处依托校园网,搭建了基于WEB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www.gzc.xju.edu.cn)。该系统采用先进、易用的 B/S架构 ,不仅将全校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单价、厂商、购置 日期、管理单位、使用人等信息公布到互联网上,还实现了跨 3个校区仪器设备信息 网络录入、审核 、查询等。理化测试中心也专门建立了相应网页,将所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各项信息公布到网上,并附设备照片、设备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校内教职工、其他高校、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有关人员 ,可 以通过电话预约或网络预约方式测试样品,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为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的管理 ,学校于 2005年重新修订了实验室管理制度 ,出台了新疆大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内容包括“新疆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新疆大学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新疆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关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校内外有偿服务的管理办法”、“新疆大学分析测试基金发放的有关规定”等。
通过重点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截止2005年底 ,学校单价 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4亿元,生均占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优秀标准;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实现了校内资源开放和共享;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建立了校、院(系)两个层次的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并逐步建立重点学科 的信息、环境、名师名课等共享资源体系,形成了学校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为自治区的社会繁荣、各民族共 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以“211工程”三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正式立项实施。2006--2007年,在国家财政部发改委以及 自治区专项资金到位前,新疆大学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对“211工程”三期建设的 6个重点学科所属实验室进行了重点建设,主要购置了学科发展急需的小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套设备等,为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新疆大学完成 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2007--2010年规 划。从2007年起 ,累计已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1950万元。
2007年底,“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计划”(2007--2010年)正式启 动,在自治 区重 点建设 的 16个紧缺专业 中,新疆大学就有 8个 ,获得自治区专项建设资金 2800万元,其中大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 。2008年,国家财政部、发改委 以及 自治 区专项资金都陆续到位 ,为充分发挥“211工程”三期建设 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相关仪器设备 的购置、维修等 ,在学校原有的“新疆大学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办法”和“新疆大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基础上,国有资产与后勤管理处起草了“新疆大学 ‘211工程’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暂行)”、”新疆大学 ‘211工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暂行)”,为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大型设备的管理水平 ,我校参与了高等学 校仪器设 备和优质 资源共享 系统 (China E—quipment and Education Resource System——简称为CERS)项目进行 的 CERS“十一五”调查及预申请,其中新疆大学 申请入围大型设备 7台套 。如 申请 成功 ,将极大地提高本校大型设备的利用率,增强对新疆地区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与周边地区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争取到一定的项 目建设经费及设备维持费。
“十一五”建设过程 中,我校将重点放在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上 ,与其他高校也进行了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实验室资源整合方面下了更大的功夫 。2008年 ,我校获批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3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实现 了历史性 突破。截止 2008年底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突破 2.5亿元,是 1996年的 12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 结束语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新疆 大学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与许多一流大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在 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扎扎实实抓建设 ,促管理。当前我校要以“211工程”三期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使我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一个 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秦骁强,刘静,程远征.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与质量保证 [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9):201.
[2]王国强,赵月琴,朱永飞.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155—159.
[3]徐洪民.加强条件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开放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54-156.
[4]章奕晖.加强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监督与管[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3):93—95。
[5]夏春阳,袁欲彬,王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新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05(3):18-19.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职能与分工 资源共享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65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与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本科教学实验的深化改革、以及高精尖实验仪器的大量引进,促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职能分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现今,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积极探讨和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合理地解决,才能积极促进实验室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推动高校的教学工作稳定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1 高校实验室的职能与分工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主要分为本科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以及开放式公共共享平台实验室。本科教学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学实验任务,通常以院系为单位,由专门的实验人员负责准备实验用品及讲解操作。科研实验室相对较独立,主要以学术带头人组建团队,参与团队的教师相互合作,实现小范围的资源共享及联合培养研究生。而开放式的公共平台实验室,通常实验室里配备价格较昂贵、操作复杂以及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高精尖的大型仪器。针对上述各类实验室,只有明确实验室的职能和分工,才能根据实验室的定位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2 高校实验室现存的若干问题
2.1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良好的实验室依赖于高效的管理,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转和开放的重要保证。现今,许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观念相对比较陈旧,虽然针对实验室管理制定了很多规则,然而,这些规则更多流于形式、照本宣科、模仿其它实验室的规则制定样式,不能切合实际指导实验室运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反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进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2.2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对于大型仪器的购买以及重点实验室的设备建设均有大幅度提高。然而对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人才引进却始终没有足够重视。目前,实验室管理队伍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普遍学历较低,缺乏相对的专业知识,这将导致一些贵重仪器的使用率降低,而仪器应有的功能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
2.3 本科教学实验模式及教学实验仪器相对落后
高校现行的实验课模式,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授课教师制定好实验内容,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给出的具体操作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最后验证该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这种传统的实验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高校的实验室仪器的购买主要集中在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上,而对于本科教学实验仪器的投入比例相对较低,从而造成本科教学实验室仪器陈旧,远远跟不上技术的进步与理论的革新,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和现代科研及企事业单位的研发接轨。
2.4 仪器重复购置,共享程度不高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硬件条件。目前高校在科研实验室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配备了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价格昂贵的大型精密仪器,也包括一些简单的常用设备。然而,由于购买前没有对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评估论证,导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甚至有些仪器长期闲置不用。另外,对于购置回来的大型仪器,大多直接下放到学院或科室管理使用,因而没有能够实现全校范围内的共享,这也是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及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
3 针对所存在问题的几点解决办法
3.1 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切实可行的政策及管理方案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主要应涵盖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其中应对大型精密仪器提出特殊的管理方案。另外对于学生申请使用实验室的流程以及开放实验室的一系列措施均应有明确的规定。
3.2 引进实验室管理人才,提高实验室人员整体实力及业务水平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对实验岗位人员的引进数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现有实验室的发展需要。由于大量精密仪器的引进,一些高端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这就要求实验人员不但要有足够的数量,更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各高校一方面要设立更多的实验人员岗位,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才能吸引和引进高学历、高水平、有经验的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另一方面要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现有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水平。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解决目前面临实验室管理人才短缺及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3.3 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
本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必要课程。只有在这个基础环节上与现代科技相适应,才能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为培养优秀的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应调整实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同时,及时更换老旧的实验设备,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
3.4 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大型仪器
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使学校现有大型仪器信息公开化,是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大型仪器的有效途径。以往很多大型仪器使用信息较为封闭,而网络共享平台的建立有效弥补这一缺陷,甚至可对校外用户开放,增加仪器利用率。
4 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只有针对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推动学科建设和高校整体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 实施工作 执行情况 困难和问题 工作建议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央财政于2008年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的设立和实施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提供了持续稳定支持,对推动重点实验室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创新性的自主研究和自由探索、吸引优秀年轻人才和对外开放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实验室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面提升。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专项经费的实施情况、执行进度和具体效果,帮助管理决策部门和相关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笔者面向有关高校对专项经费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总结如下:
1 专项经费执行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对象涉及47所高校、12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合建),调研内容主要包括:2008-2010年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等。
根据调研结果,截至2011年上半年,各高校专项经费执行情况较好,平均执行率为81.17%,其中专项资金执行率为100%的重点实验室有7个,执行率在90%以上的实验室有43个,执行率在70%以上的实验室有100个。
2 专项经费实施基本情况
相关高校自获得专项经费支持以来,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高度重视专项经费的使用、组织与实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并全力推进专项经费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
2.1 注重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所调研高校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管理模式,基本保证了专款专用。有些学校为加强管理,专门成立了校级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管理部门,并形成了相应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据统计,40%的高校成立了校级专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专项资金实施的重大问题,组长多由校级领导担任,成员由科技、人事、财务、资产、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等部门的负责人担任。70%以上的学校将科技处作为牵头部门,全面负责重点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
2.2 明确经费使用,规范管理监督。为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保证资金使用效益,各相关高校根据科技部要求和财政部下拨的年度专项经费指标,将专项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按用途分类实行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制订重点实验室日常管理和运行的经费支出计划,同时,优化经费管理模式,加强经费使用的过程管理和考核监督,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在实践中,各高校形成了符合各自特点、灵活多样的具体做法,例如,北京大学专项经费的重大支出必须经过教授联席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实施,从制度上保证了经费支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专家咨询组监督与评估专项经费使用情况,促进提升了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2.3 合理设置项目类别,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相关高校根据各类专项经费的建设内容及目标进行项目设置和资金分配,并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和经费实施办法,以发挥专项资金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设备购置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例如,北京科技大学通过设置自主研究项目支持有潜力科研人员开展持续深入的基础性和交叉新兴学科研究,并以此为种子基金推动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和承担;北京理工大学定期通过信函和网站向国内外开放课题指南,积极鼓励相关研究领域人员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南京农业大学将专项经费的60%用于设立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系统性研究的固定化支持自主研究课题上,促进了人才团队的培育和成果的持续、稳定产出。
2.4 强化使用效率,注重绩效评估。专项资金使用“零余额”的账户管理方式,这给高校经费管理带来难度和挑战的同时,也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财务管理带来了机遇。所调研高校高度重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在充分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经费使用额度和经费支出预算,明确各项经费使用的责任、验收和审计主体,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经费执行效率,确保专项资金的高效、安全使用。同时,为加快执行进度,重点实验室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经费的使用。例如大连理工大学财务处与实验室按月整理经费使用状况并形成明细表,定期通报给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与实验室经费使用责任人,以方便随时掌握经费的执行进度和状况。东南大学定期通报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对使用进度较慢的责任人分阶段及时提醒并实行负责人约谈制,确保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复旦大学定期对于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于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北京理工大学与课题负责人签订承诺书,办公室人员按月督促和提醒加快经费的使用和验收报账。
3 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中,多数高校严格依照科技部制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完成科学研究任务、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为目的,按照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办学资源的效益发挥、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原则实施,基本做到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但是,由于专项经费的实施时间较短,在具体实施思路和方式上缺乏一定的借鉴经验,导致在专项资金实施工作上存在的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3.1 专项资金的拨付时间与实际使用存在矛盾。由于专项资金采用“零余额”管理模式,经费使用时效性强,而不同类型项目或课题需根据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相应支出,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项目或课题经费的支出进度可能与经费计划支出不一致,容易导致突击盲目花钱的现象。
3.2 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管理不够合理。目前,部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按照财政部有关文件进行招投标,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对于分期付款的仪器设备,依照合同约定未支付尾款的,无法进行设备报账,影响经费执行进度。
3.3 开放性课题经费使用方式有待改进。实验室设置的开放课题由非实验室人员承担,课题负责人有不少非本校或者外省市科研人员,而按照现行规定课题经费不能外拨至承担人所在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开放课题经费使用和报销存在困难,影响了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
3.4 部分学科更新设备需要不能够及时满足。部分学科(如生命、信息等)发展速度较快,对实验设备更新的需要较为强烈,但是,现有相关管理办法只允许每年提交一次设备购置或更新申请,限制了上述学科的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
4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专项经费的实施主体分为两个层次,财政部、教育部作为宏观管理主体承担制定政策、分类指导和进行绩效评价的职责,各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校作为具体实施和管理的主体承担着微观管理、自我评价和基层创新的职责。如何进一步提高两个主体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和实施水平,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进一步做好专项经费实施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两个主体承担职责和具体分工的不同,笔者分别提出如下建议:
4.1 针对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建议
4.1.1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和拨款方式。由于专项经费按照“零余额”方式管理,在每年的年底经费要使用完毕,而距离下一年度拨款还有一段时间,因此给实验室的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建议部分经费可跨年度使用,适当延长其中少部分经费的使用期限,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同时,为适应快速发展学科(如生命、信息)实验设备更新的需要,建议在一个评估周期内做两次设备购置的申报工作。
4.1.2 进一步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边界和范围。目前,依托单位和多数实验室均参照国家基础类纵向科研项目的支出比例来使用,造成经费实际使用与目标实现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既能突出专项资金的导向性,同时明确经费使用的若干边界和范围,以利于实验室健康持续的发展,提高专项资金效益。
4.1.3 改进专项资金外拨机制,促进学术资源共享。根据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所有开放课题经费不能下拨到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这大大增加了课题负责人用于经费核算的时间和物力成本,建议将用于开放课题的经费按照任务完成情况分批划拨到开放基金承担者所在单位,降低经费使用和核算的难度和成本,提高设备和资源的开放共享率。
4.1.4 增加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培养和引进水平。为引导并保障科研人员安心基础研究工作,吸引年轻科技人员投身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建议适当提高人员经费比例或设立专门人才培养和引进基金,鼓励部分科研人员围绕实验室研究方向进行自主性探索,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学者在实验室从事开放课题研究,为实验室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针对相关高校的建议
4.2.1 完善专项资金的体系化建设。目前,国家对学校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主要由“985”工程、“211”工程、“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等国拨资金组成,是提升高校学科创新水平、科研综合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学校整体条件的经济来源。上述专项资金建设内容互为条件和基础,相辅相承,密不可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建设体系,不能割裂单独发展。各相关高校应根据各专项的建设内容和目标,从学校战略发展全局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统筹配置,不断完善现有经费管理体制,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真正使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办学能力和效益上水平。
4.2.2 加强以科研基地为核心的科研创新能力一体化建设。专项经费的设立归根结底是用于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相关高校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是学校自主创新体系的重点组成部分,也是汇聚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的重要载体,如何真正发挥其作用,形成领军人才――科研团队――重大项目――创新基地一体化建设格局,对于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综合发展水平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在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稳定支持外,应为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优化学校学科总体布局进行战略谋划,重点考虑充分利用专项经费,资助有潜力、并与“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的研究方向,加大扶持力度,筑就高校新的科技高峰。
4.2.3 加大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人才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专项经费设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用于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潜力的青年科研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各学校应制定灵活有效的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机制,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要侧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资助,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人才评估体系,在实验室范围内设立更多的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科研项目,让青年教师有机会、有能力在科学道路上健康发展。
4.2.4 加大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培育力度。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学科和科研特点,对部门专项经费的使用进行调整和完善,更要凸显重点学科布局和发展,重点支持前瞻性创新性的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加大问题导向类项目的培育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和科研发展相对接,培育一批原创性科学研究项目和研究队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光明日报,2006-
02-10.
[2]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8] 531号,2008-12-26.
关键词:科研实验室;实验员;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实验室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科研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高校的科研实验室迅猛发展,科研条件明显改善,科研质量大幅提高。科研实验室是高校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科研实验室代表一个学校的科研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1]。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密切相关,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2]。同时,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工作,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和改进,进而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教学科研服务水平。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神经工程实验室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依托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神经病学学科,形成了一支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神经科学交叉背景的科研团队。研究团队包括科研人员10人和实验技术人员1人,以中青年为主,均具有博士学位。本实验搭建了多通道神经信息采集和处理平台、脑片和单细胞膜片钳平台,以认知功能与认知障碍的脑网络机制为切入点研究认知和认知障碍相关的神经信息检测与处理,探索脑网络与神经调控机制。本实验室大型仪器面向校内外开放,因此需要更科学合理的管理。现结合本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经验,从实验室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实验用品管理和实验室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1安全是科研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
科研实验室通常具有人员密集、仪器设备长时间运行,生物试剂和危险化学品使用频繁等特点[3],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严重威胁科研人员的生命,给国有资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实验室安全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针对实验过程中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生物安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问题,根据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参考其他实验室的成熟管理经验,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和符合本实验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1.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是保障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基础,是实验室科研工作稳定顺利进行的关键[4]。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新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实验员、研究生及本科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过培训后,新进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其次,对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和科研技术的集中培训,使其掌握科研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了解实验室的空间分布和功能、实验室研究方向、仪器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落实安全责任到人,并组织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再次,建立科研人员的完整档案,包括安全教育、实验室培训、研究课题和科研成果等信息。新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需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号、联系方式、参与和承担课题名称等信息,由实验管室理人员登记备案。实验室还为每一名实验人员建立一个数据库,包括其实验的原始数据,编写的程序、发表的论文及其他实验相关的文字、样本资料,为科研成果统计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1.2严格生物安全管理。近年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科研中,实验动物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588号,2011),统一规划统一采购,采购动物必须具有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实验人员须注重动物福利,从事动物实验时,穿戴白大衣、无菌手套、口罩等;当天实验结束后,动物尸体用塑料袋包装好并密封后,放入学校动物实验科学部指定冰柜储存。塑料袋上应标记动物数量、实验时间、操作人以及动物处死方式,以便学校动物实验科学部统一处理。手术器械使用后一般用次氯酸钠消毒和高温高压灭菌消毒的方式处理。另外,针对科研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分类,如使用过的废弃针头、刀片、膜片钳实验所需的玻璃电极用完后应放置于利器盒中,由学校专门处理;针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不得随意排到实验室的下水道,应该分类存放在专用废液桶内,桶外须粘贴明显标签标示桶内废液种类和主要成分等信息,以便学校定期统一回收。1.3加强危险化学品和气瓶的安全管理。贯彻“安全第一、总量控制、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针对本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保证实验室师生的人身安全及科研工作秩序,创造良好的实验工作环境,防止实验事故发生。本实验室建立了从申购、领用、使用、回收、处置的全过程记录和监控的管理制度;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五双”管理,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台账、双把锁”。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遵循“用多少、买多少、先进先用”原则,建立危险化学品的档案,包含危化品的品种、CAS号、数量、用途、安全技术说明书、台账等信息。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周进行巡检,做好检查监督工作。另外,加强实验室承压气瓶的安全管理。本实验气瓶有氮气、混合氧(95%氧气+5%空气),高纯氧(99.999%),在气瓶表面均有明确标识(惰性/助燃等),采用气瓶架竖直放置气瓶,防止倾倒;在气瓶开关位置均加有安全阀。每次换气前检查气瓶的使用期限,对于超过检验有效期的气瓶及时退回送检,建立气瓶的使用、更换等档案。
2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本实验室设备累计总值达5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贵重仪器设备14台,均加入学校贵重仪器共享平台,面向校内外开放,每台贵重仪器每年累计机时超过850h。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贵重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大型仪器,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包括设备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合同、装箱单等)、操作规程、操作使用和维护等的记录。同时负责对仪器使用者进行培训、疑难解答和考核等,只有参加培训并且考核通过的老师和学生才有权限预约后独立操作相关仪器,为他们以后的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实验操作基础。对没有通过考核,或者违规错误操作的人员,超过2次取消其使用权限。对于人为破坏仪器的人员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办法》规定,追究其责任并要求赔偿。对于实验室常用的小型仪器设备,本实验室采用研究生参与、以老带新(高年资学生带低年资学生,即博士带硕士,硕士带本科)的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研究生一起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等事宜,保障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和常用仪器分别建立档案,包含仪器的配件与专用耗材及其说明书、操作规程与使用记录等信息,存放在指定位置,方便调用和借阅,避免由于实验室人员流动造成缺失。另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发挥科研实验室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平台作用。
3建立高效、节约的实验用品购买和领用管理办法
实验用品包括生化类试剂和实验耗材,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统一从学校对应网上平台订购。实验室的办公类设备和耗材通过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网上商城采购。生化试剂和耗材通过天津医科大学实验用品管理平台订购,该平台规范了实验用品采购途径,同时便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用品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可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送货及时、售后达标的供货公司购买。对于常用且易于保存的试剂耗材,如口罩手套、微电极接口和电极丝等可以一次多订购一些,实行领用登记制,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实验支出,又能避免实验用品缺失,耽误实验进展。实验试剂耗材等实验用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给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5]。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依据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试剂耗材领取、使用和回收的制度并监督实验人员切实执行。领用后的试剂耗材必须分类存放,并标记领用人、名称和开启时间等信息,特别是需要冰箱冷藏或冷冻的试剂,根据说明书安全存放和使用。
4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文化
实验室文化是一个实验室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实验室发展的灵魂,是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其高效运作的必然要求[6]。本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田心教授是人事部审批回国定居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和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专家。田心教授具有高度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全体实验人员,紧跟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办学思路,把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与学校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培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文化。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实验人员为出发点,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术方面,学生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课题研究方向,鼓励自主发展;在生活方面,关心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同时实验室设立激励机制,定期奖励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学生,奖励发表科研论文和申请专利的学生。经过多年发展,实验室内部形成了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实验室文化。这种文化是实验室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提高了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实验室成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朝实验室制定的目标一致努力。
5结语
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科研和学科发展,进而影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并且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安全培训,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实验室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专业知识,掌握仪器设备维护方法和更新换代动向,并妥善管理实验用品,辅助实验室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文化。总之,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任务极其复杂和艰巨,意义重大,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给科研人员提供有效的服务,以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展开。
作者:刘迢迢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周云涛,张原,张双才,等.浅析高校科研实验室培育及评价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86-189.
[2]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02-205.
[3]谷淑波,贺明荣,樊广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J].实验室科学,2013,16(3):193-195.
[4]赵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