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校合作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肺结核 预防与控制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结核病人发现数据来自于县结防机构结核病人登记本和项目报表;可疑者登记和查痰数据来自于县综合医院初诊病人登记本和实验室登记本;转诊数据来自于结防机构和综合医院转诊单和转诊登记本。
方法:①成立苍山县结核病归口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召开了启动会,就网络直报技术操作步骤进行培训,完成基线调查工作。②行政干预:县卫生局在项目启动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肺结核归口管理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将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工作和结核病网络直报工作纳入综合医院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加大对综合医院归口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③人员培训:重点内容是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项目各类登记表、本、卡、单的填写说明,网上工作操作流程。④对综合医院督导:结防所组建由2名专职督导员和3名兼职督导员组成的督导小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督导方法,重点加强了对综合医院在结核病人的发现、登记、转诊、报告方面的督导力度和频率,随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每月按时向综合医院反馈网报病人追踪及到位情况,督促综合医院相关科室做好登记、转诊、上报工作,并及时兑现报病费。网络直报员的工作:结防所设专职网报员和兼职网报员各1名,日常网报工作由专职网报员负责,节假日两名网报员轮流值班,保证网络全天畅通,1天3次上报、下载疫情。⑥网报病人追踪:为开展对非结防机构报告但未到位的可疑病人的追踪工作,结防所开通了专用电话、配备了督导车,固定了2名专职督导员负责追踪病人。
效果分析
2005年11月~2007年6月各级综合医院通过网络向结防机构报告肺结核病人1314例,转诊1314例,转诊率达100%,剔除280例,其中转诊到位762例,到位率73.69%。未到位272例,追踪272例,追踪率100%,追踪到位204例,追踪到位率75%,追踪未到位占25%;在追踪未到位原因分析中,因姓名、地址不详等查无此人者占62%,死亡占10%,外出占24%,误诊占4%。
在各级医院网报的1314例可疑病人中,共确诊肺结核393例,其中涂阳的340例。
涂阳病人发现及来源比较:2004年就诊230例,转诊183例,日常推荐9例,其他3例,合计425例。2006年就诊239例,转诊232例,日常推荐49例,其他4例,合计524例。
讨 论
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合作,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开展以后,不但提高了病人发现率,而且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人流失,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发现一个,诊治一个,管理一个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家长 家校合作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拥有专门的教师以及齐全的教学物资。同时,教育的过程具有计划性与系统性。家庭同样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小学生的教育与影响作用不可小觑。
一、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现状
1、班主任及家长对合作教育重视不够
一方面,复杂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安排挤占了与家长交流的时间,一方面,也有少数班主任认为自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指导者身份与家长进行沟通,影响家校合作的效率。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严格的关于家校合作方面的管理规范,也没有关注到班主任投身家校合作积极性的调动。因此,难以保证时间上与效果上的强化。学生家长方面,少数家长认识狭隘,片面关注学生成绩,而不愿意将家庭的特殊性告知班主任,错失一些良好教育机会。此外,许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学校就负有指导与教学的义务,在家校合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绝大多数小学家长因其年龄正处于家庭事业双重负担时期,受工作压力,社会环境影响,与班主任合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2、地位不平等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因为小学生教育问题而相识,产生合作关系,在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应站在平等合作教育位置上。但在实际教育合作过程中,班主任往往更加主动,家长则更多的处于被动地位,既不知道什么时候参与到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也不知道如何参与配合教育。长此以往,家长与班主任在沟通中缺乏有效性,甚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出现。
3.沟通方法缺乏科学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益进步,从家访形式到现在的电话或手机短信形式、微信群形式,都可以看出家长与班主任沟通方法逐渐多样化与便捷化。但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班主任片面倚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即短信、微信等聊天沟通工具应用,而忽略了传统家校合作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传统的家访或者电话沟通方式下,家长与班主任在教育思想、情感表达上更生动直接,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独特优势是现代信息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二、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改善对策
1、大力宣传家校合作教育,强化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对合作教育的认识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方面要向小学班主任以及家长大力宣传家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现状总结,在实践中探讨出适合地区与学校特色的家校合作模式,增强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对合作教学的认识程度。如通过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邀请校外教育专家开展教育讲座等,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实际现状与需求,鼓励家长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教师及家长对合作教育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关注家校合作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积极作用,对合作教育工作开展与落实成效显著的学校与个人进行表彰与宣传,提升区域群众对家校合作教育的认识度。
2、建立各级家校合作机构
家庭与学校是教育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因为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而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具体实践中,仅仅依靠学校与家庭自发的进行合作,很难保证合作的协调、监督、指导得到落实。这就需要建立各级家校合作的组织,自上而下的推动家校合作组织建立,提高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具体来说,可以成立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带动家长与班主任共同参与到小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在各区域内进行推广,层层递进,构建配套的家校合作组织体系,以促进各地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的开展。
3、不断创新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3.1 确立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
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增加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家长委员会成员可以与班主任共同参与决策班级事务。例如新学期一开始,计划班级内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学生的午餐管理、对学校的管理建议等等。此外,家长委员会可以较好的发挥优势资源,协调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矛盾,搭建沟通平台,而学校对于家长的认可与尊重,也使家长对合作更为重视,合作教育效果更显著。
3.2 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会
如培训型家长会,邀请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请某位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教育心得等。展示型家长会。帮助小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也使家长看到自己子女的进步,并对班级整体情况,自己子女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3 举行开放课活动
即在特定的时间里,邀请家长到学样听教师上课,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班主任可以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开放日活动安排,了解家长的意愿,并确定时间与地点,编制家长问卷,通过对小学生听课、就餐、休息各方面的综合了解,总结反馈意见,了解家长的想法,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3.4 开展亲子活动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少先队入队仪式等,不仅提供班与任与家长及时沟通机会,也使家长参与学校教学过程,使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4、丰富沟通方式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家长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家校通、群联系。针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家访形式,电话形式进行及时解决。而对于一些常规性问题可以通过便条,家校联系手册联系家长教育孩子。沟通方式多种多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结语:
当前,我国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更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以合理的期望对孩子进行培养,却又缺乏科学的经验。而家校教育则较好的弥补了这些不足。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可以为我国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研究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中凯.章亚希.“家校合作”中家长主体缺失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8)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小学;存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270-02
家校合作是近年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新时期教育是一个开放体系,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则是关系到学生未来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家校合作的手段也更加丰富,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然而家校合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进一步提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意识,增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历,对新时期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策略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和讨论,以供广大教育同行参考。
一、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机制
任何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都需要有具体的制度作为其良好运行的保障。家校合作这一教育模式涉及到全体家长的参与,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全面合作起来并不容易,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定规章制度的难度,造成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家校合作无章可循,即便花费大力气制定出新的管理章程和监督机制,也不一定能与学校传统的管理体系相吻合,因此还可能缺乏可操作性,存在执行难度大、流于表面化或处于较低的层次等状况,严重影响到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每所学校都应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办法,对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所有管理人员都做出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对于学生家长,要明确其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在家校合作的岗位设置、人员职责及考勤制度、学生应遵守的规则、合作关系管理办法、合作教育操作规程、合作资料管理以及合作档案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建立起一整套行政、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有条件的还可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家长分别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细则。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具体落实,还应当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已有实践证明,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管,能确保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利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也应出台一些与家校合作有关的指导性文件,如采取适当的考评激励措施,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将家校合作成效与年终考核、先进评选、职称评定等挂钩。在落实具体制度过程中,各级专门管理机构对所属人员进行日常检查或抽查,对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都要进行有效的考核监督。
二、成立专门机构,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很多的中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认识不够,常常是遇到此任务时才被动地将这项工作交给相关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做法,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目前我国的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多数城镇中小学班级的学生数超额,再加之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值加大,造成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不仅要面对超额工作量的任务,还要面对教学改革的各种挑战。繁重的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工作已使得教师超负荷运转,再让他们走向社会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必然力不从心,只会导致部分人对家校合作失去兴致和热情。
成立家校合作管理的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明确机构中各部门的职权和分工,可以有效地避免合作过程中的组织松散、管理混乱等问题。家校合作直接关联的两个主体是家庭和学校,它们的合作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协调,目前家庭一方主要有家长委员会,而校方也必须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和沟通,并对家校信任方面进行宣传,进一步创设合作的氛围。实行新型的家校合作,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专兼职家校合作人员队伍,使之能熟练地为家校合作提供指导和咨询,为此需要做的工作有给教师补习与家校合作相关的理论和技能,一些相关内容还应充实到有关课程当中;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科学的人才培养观等方面培训,帮助其摒弃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传统教育理念,远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提高家长的人格素质,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
三、构建网络平台,拓展互动空间
传统的家校合作渠道有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簿、家长开放日、个别约见等,其中家长会和家访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两种合作途径。这些传统的家校合作渠道在增进家校沟通、加强家校交流与合作方面确实起到积极作用。然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家校合作途径的弊端日益显露。如家长会的内容单一、互动空间太小,大多是教师反映学生在校的行为与成绩等,成为教师个人的“舞台”;家访需要耗费教师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且时机不容易把握好,在当前教师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实现全面的家访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是应用最广泛的联络沟通工具,也可以在家庭与学校间架构便捷的合作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可开设专门的家校合作栏目,开通家校信箱、制作班级网页、建立班级博客、成立班级QQ群、搭建微信平台等。这些合作方式能够让家长方便地与教师及其他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分享交流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同时教师也能够借助这些方式与家长主动沟通,告知学生在校时的优异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家长合作商讨应采取的教育对策,有效地实现了家长与教师的及时互动。
四、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家校统一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社会。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然而当前中小学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通常次数较少,且无法提供家长参与的环境;通过网络的沟通也不能够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到学校的真实情况,在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方面有其局限性。
为更好地实现家长能参与学校办学的管理和监督,应切实加大校园面向家长的开放力度,创造更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条件,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家校统一。具体的做法有增加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的频率,并且改变通常由教师为主导的方式方法,可采用交流、对话讨论、专家报告、参观游览等多种形式,给家长提供更多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利用家长的自身特长或职业特点等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使家长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也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
五、转变家访观念,优化合作环境
家访曾是学校通过教师主动与家庭沟通的重要方式。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小学普遍注重学生课业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很多学校出现班级人数超额、学生居住日益分散等客观因素,再加上部分学校和教师有了网络沟通更加方便能取代家访等错误认识,使得家访这种传统的合作方式被疏远甚至放弃。然而,家访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更加信任的合作关系是其他联系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有些对孩子教育的更深入的探讨,对学生家庭环境的更直观的体验,甚至通过直接情感交流感化学生心灵,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则必须面对面地进行沟通。
现代的教育体制要求学校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念,要求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因此这种家校合作关系不仅是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是接受家长对学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家访实现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同时,现代教育也要求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小学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了解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而便于因材施教,通过家访能充分了解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从而为其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许多优秀的教师常常通过家访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校外表现,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并指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使学生能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氛围中,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信息的交流,也有情感的沟通,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也有的教师家访不很得法,也有的家长不善于配合,有时也会造成几丝尴尬和些许遗憾。但是只要教师能根据家访对象的客观条件进行思考,并注重家访方式的选择,往往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六、结束语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家校合作在中小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走向更广泛、更深入的家校合作已成为提高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更大需求,家校合作策略也必须通过不断地发展完善才能更适应时代的需求。这也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水平,需要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善,才能找出适合中小学自身发展的合作策略。
参考文献:
[1]盛天和.家校合作:教育和谐的必然状态――上海市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下):25-28.
[2]蒋文龙,曾谦,马晓倩.利用网络博客探索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216-217.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has obtained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Influenced by the diversit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attern the teaching arrangement, problems may include how to guarantee the teaching goal,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plan,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communication,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and so 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anagement.
关键词: 校企合作;教学实施过程;问题;对策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76-03
0 引言
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尤其是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校企合作过程是利用校企双方不同的教育资源与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来达到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的过程,由于在此过程中校企双方付出的资源不对等,校企双方合作层次的深浅,校企合作方式的多样化,企业的业务特点与业务变更等等,造成院校教学计划安排的不能与企业需求同步,企业现场教学资源准备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把物流管理专业在5年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总结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
1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情况与方式
近年来,我国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取了多种形式,主要包括:
①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专业以海南农村信用社企业订单为主要依据,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实施人才培养,实行产销衔接。内容包括人才规格要求、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实习实训、教学评价和毕业生录用等方面。②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参观或顶岗实习。高校与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制订专门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行弹性学制,安排学生参观企业现场或顶岗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习引导理论学习。这种形式在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中都有应用。③参股加盟模式。1992年10月,为了适应扩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华南农大应邀加盟温氏集团,开创了农业产业化领域校企合作的先河,首创了高等院校持股加盟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形式以股份为纽带,将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该形式主要应用于合作技术研发领域。④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讲课。这种方式操作容易,教学成本低。
上述校企合作形式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均得到相应的益处,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校企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一线教师在执行中还是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问题。
2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总结
在借鉴以上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分别与12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采用校企共建课程,统一考核的管理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汇总如表1。
3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1 校企合作稳定性问题 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关系到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价等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是校企合作双方最基本的“契约”证明。通过对上述基础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统计如下:我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企业,五年以上的有三家,占25%。三年以上的有四家,占33.33%,一年以内的有6家,占50%,其中57%分开的原因是利益博弈不均等,29%是企业领导变更,14%是企业业务变化导致。
上述数据表明,校企合作的过程要么是企校双方的短期利益所致,要么是学校与企业领导建立的个人关系所致,因此在短期利益完成或者变化后,以及企业高层的人动后,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就会给一线带队教师带来较大的困难,下学期的课程怎么去完成呢?
3.2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与教学计划安排的冲突问题
从表1基础数据可以看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利用企业资源完成一到两门课程的教学,在企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时间安排一般根据企业的工作时间定,而不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而学校的教学计划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具体规定着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因此在企业的教学过程安排就会与其他在校课程安排相冲突。
那么能不能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提前把到企业教学时间的空出来,其他课程停课呢?答案是否定的。由于企业的业务特点、企业内部管理、以及校企双方的合作深度等原因,导致企业接收学生教学的时间不能提前半年确定,通过与表1 12家校企合作企业的合作经验表明,没有一家企业能在半年前确定到企业教学的时间与地点。这就导致专业教学计划在安排的困难性。
3.3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岗位单一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中,教学过程我们主要分为“理论、实践、提升”三段式教学,而在企业教学过程中,主要也是实践操作的过程,学生跟着一线师傅在岗位上进行独立的操作,由于教学计划安排在企业实践的时间有限,加上出于稳定企业生产次序的考虑,以及受个别企业的业务特点或内部保密管理需要限制,单个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岗位很难覆盖企业绝大部分的岗位,而大部分岗位又在教学内容之内,因此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就会面临实践岗位的单一性。
3.4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企业现场教学资源支持问题
由于单个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岗位单一,很难覆盖企业绝大部分的岗位,而大部分岗位又在教学内容之内,因此如何把单个学生的未涉及到的岗位内容与操作方法进行与本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串联,从而掌握整个工作流程,即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对学生技能的“提升”阶段。在此阶段,需要校方的管理人员即教师的融入,教师在掌握整个企业的相关操作流程,以及了解了对各流程中的关键点后,经过梳理总结,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及时的进行与所有学生一个互动式的沟通,让不同岗位的学生主动的把各自岗位内容进行串联、整理、总结,而达到提升的目的。这就需要企业提供一个非生产营运下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包括是否能腾出当天具体岗位操作的部分时间进行讲授,及是否能提供适当的教学场所与教学设备,而这些恰恰是不被很多企业重视,甚至无法提供相关资源,造成教学内容不完整、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3.5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企业一次性容纳学生数量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企方,一般都是运转较成熟的中小企业,学生作为新手,在企业的实践操作又是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独立操作,企业出于对质量控制及过程把控方面,甚至是安全方面的考虑,一次性同时能容纳学生的数量非常有限,从表1数据统计,只有二家即83.3%的比例可以一次性容纳所有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一般院校一个专业年级的学生如果按两个班来算的话,就有100人左右,企业一般一次性难以容纳,这也直接给教学组织带来更多的问题。
4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针对校企合作稳定性问题对策 校企合作过程,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生产工艺与管理,而职业院校一般在科研与技术开发积累不够,能够为企业解决技术方面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合作过程学校的受益更为明显,从而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导致企业一般很少主动的联系学校合作搞教育。尽管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了多渠道多元化的开展合作模式,但是稳定性依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合作双方付出资源不对等,合作双方利益博弈不均等。
鉴于此,职业院校如何在资源,尤其是资金方面有限的条件下与企业合作过程利益均等化,提出几点建议如下:①有目标的选择合作企业。校企合作不能盲目合作,否则除了稳定性不能保证,而且会给后续的教学实施过程带来诸多的困难。学校选择企业,应选择内部管理规范且有内容学习的企业,员工的流动率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进行衡量。②把合适的企业引进来。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实训场所都建设得相当不错,可以利用学校的土地空间、廉价的基础设施,一定的科研积累,以及充足的劳动力,在体制允许条件下,引入一两家适合学校教学工作开展,且满足盈利的企业,达到利益均等化。③建立合适的机制把合适的师资力量调出去。借鉴部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借调”模式,把合适的师资力量借调到合作企业中,不仅解决了学校师资知识结构的更新,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4.2 针对企业教学实践与教学计划安排的冲突问题对策 由于教学计划无法提前安排好个别到企业教学实践的时间,但是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交流,能大概确认在某个月内,因此在这个月内,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应尽量少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以便在确定该课程在企业教学时间后,可以弹性的协调其他课程课时安排。
根据以上对策,需要同专业各任课教师加强沟通与协调,做到所谓的“无界化”管理。同时受此影响,每学期的企业教学实践课程最好只安排一门课程,否则教学计划很难协调。
4.3 针对企业提供岗位单一的问题对策 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次序,及尊重企业内部管理的前提下,可以在前期和企业协商好至少提供每个学生有两到三个的岗位轮换,然后把不同岗位的学生分作一组,一个班可以分为7到10个组,每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实践完后,进行开小会,把各自的岗位内容与流程通过口述与书面的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最后再把不同的岗位内容与流程进行串联(前提是教师应在学生去企业实践前要明确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从而解决教学内容需要的,而企业又无法提供各岗位都进行轮岗的问题。
4.4 针对企业现场教学资源支持问题对策 此方面主要是校方教师参与管理与教学的需要。企业的现场教学资源支持主要包括教师讲授时间(包括企业教师与校方教师)的安排,教学场地与教学设备的提供。在时间安排方面,有的企业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及下班之前有例会,可以利用此例会进行答疑与讲授,有的企业没有例会的,可以与企业沟通,让同组学生在下班前半小时,在企业提供的场地内进行沟通交流,而教师也可在此期间进行答疑与讲授。部分企业不能提供投影仪的,教师可自带电脑分组进行答疑与讲授,能提供投影仪的,教师(包括安排企业教师)可定期进行答疑与讲授。
4.5 针对企业一次性容纳学生数量的问题对策 从数据统计的结果看,83%的企业无法一次性解决所有学生到企业实践学习,而对学生的培养又不能只对少数,如何最大化的利用企业资源,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享用企业资源,根据我们的经验,有以下两点:
①实行分批轮换制。首先把所有班级学生按企业接收计划人数分为若干个批次,在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次序前提下,与企业协调企业的接收计划人数应最好便于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的实施。一般把一个班分为两批左右,一批20到30人,每批到企业的实践学习在10个工作日左右(根据教学计划需要及企业要求可延长或缩短),在一批完成后,由校方指导教师再带着第二批进行轮换。
②实行带头人分批轮换制。教师在到企业调研时,可以安排5到10个较为优秀的学生一起参与调研,学习,甚至做为企业的员工提前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中,时间在一到二周,然后再把所有剩余学生按第一点要求分批分组,再把提前参与的学生分到每个批次每个小组,作为带头人,负责对该批该组进行过程监控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庆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1(10).
家校合作合作意识沟通渠道一、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首先要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1.统一思想。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长心灵的寄托,是家庭未来的希望之光;同时孩子在学校中,是学校学习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骄傲的资本。我们正因为孩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密切了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只有深入密切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尊重理解。家长与学校,特别是家长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家长要理解教师,教师的行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教师要关注50个左右的孩子,难免有疏漏错误;教师也是普通的人,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顾等。同时老师更应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切,重视沟通的方式与技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承担学生产生问题的责任,渴望家长的密切配合。
3.明确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意识到自己教育的力量,以及家庭教育影响的深远,不能把教育的责任一味的推卸给学校,要配合学校的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学校应积极地营造开放、互动的家校合作氛围,在制度上和财力上予以保障,使家长参与、监督学校的权利切实落实,使家校合作有效开展。
二、拓宽家校合作的沟通渠道
家校沟通的渠道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传统渠道,也有校讯通、微博、微信等新时代的交流渠道。我们要发挥各种渠道的作用,拓宽家校沟通的路径。
1.创新传统家校沟通的渠道。我们不仅开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活动,还赋予班级权利,可以创新这些渠道的活动形式。如家长会:有“头脑风暴”交流会,以主题讨论形式,沟通解决孩子的问题;成长展示会,将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汇报给家长听,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艺展示会,以展示孩子、家长特长为主要内容,激发兴趣、挖掘潜能;经验交流会,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做经验交流;亲子交流会,为亲子间交流感情、增进理解创设条件。等各种形式。
2.运用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新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家校合作沟通的渠道,如电话、校讯通、微博、微信等的联系,各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利用以上各种新的沟通形式。如微信,家长与老师之间可以互发微信,增进了解;也可以在微信上展示孩子在学校、家里出彩的一面,给孩子点赞,让孩子的优点不断的扩大;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核心作用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桥梁,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我校建立了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下一层次总体上服从上一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但也赋予各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不同的权利。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来源成立片区家长委员会,如三桥片区家长委员会,处理这一片区共性的问题。家长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名、常务委员若干名,根据各层次实际情况确定人数。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热情支持学校工作,并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
2.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并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就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积极向家长宣传解释学校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协助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发挥全体家长的优势和特长,与学校紧密协作,在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校外教育实践等方面,积极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
四、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
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占主导地位,而这个主导的具体体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能力。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把家校合作的内容作为安洲中学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在新教师职前培训中增加家校合作的内容,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家长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对在职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时,要侧重家校合作的技巧和策略的培训,运用丰富的具体的案例,在受训教师之间,在教师与培训者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开展讨论,提高能力,增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