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体育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高校女生;素质;积极性
前言
大学体育课是各高校课程内容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是普通高校体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的基本途径,高校女生普遍存在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本文笔者根据自己上体育课的总结,分析了影响高校女大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提高高校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体育课教学目标。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京大学这四所大学不分年龄、利用简单随机抽样这一方法,从每一所大学中随机抽取100人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翻看了18篇论文和期刊文献,大量科研理论被得到。
1.2.2 问卷调查法
在这四所大学中总共发放问卷计400份,回收了364份,356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89%。
1.2.3 实地考察法
为了获取更多准确、详实的信息和资料,对西安部分普通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访谈,也结合笔者在多所普通高校里上课时对高校女生在上体育课的现状的了解并做了进一步的总结。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普通高校女生对体育课兴趣的调查
通过在四所高校内的问卷调查,调解结果发现有263位同学对体育课比较感兴趣,其中有100位同学对体育课感兴趣但不愿意实践,7位同学对体育不感兴趣。
2.2 普通高校女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分析
普通高校的女大学生们都有着自己的喜欢的项目,她们的选择倾向主要是形体训练功能、韵律感强的体育项目,街舞、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成为他们的最爱,但是比如体操,田径等这些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她们从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害怕,对这些体育类项目的兴趣爱好程度都比较低。
2.3 普通高校女生体育课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内部因素分析
1、生理因素分析:大部分女生身体素质较差,生理负荷量小,协调性方面相对偏弱,动作也没有男生那么迅速,比较迟缓,力量,速度等方面也不是很好。
2、心理因素分析:恐惧心理最为严重,自信心不足也影响着对体育的喜爱。对于一些运动项目有意思恐怖心理,欠缺一定吃苦耐劳精神一旦失败后,对成败这件事情的认可度,承受能力相对较差。
2.3.2 外部因素分析
现在很多高校女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受到很多外部因素影响。以田径、技巧、篮球等体育运动还是现阶段中小学的主要体育课内容,田径、技巧、篮球等运动长期练习后,就会让很多同学对教学内容反感,这既影响了同学们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同时让同学们也失去度教学内容的兴趣。当同学们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逐渐找回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希望在大学生活中活出新的自己,新的人生,寻找新的自我,但是事与愿违,当前大条件不满足,在中国大学里面,田径和球类依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还是不容易启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不算高。进入大学以后,在所有的体育选修课里面,项目虽然种类齐全,但是由于一些硬性条件的影响,比如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因素,很多同学很不容易选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甚至直接是选不到,但是由于学校的硬性规定,学生们不得不选择自己即使很讨厌的体育项目。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方法基本不变,还是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与以前的体育教学法有几分相似,变化不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里面,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不算很高,并且对体育知识、技能等知识掌握程度并不全面,导致她们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下降,削弱了体育课在她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3.结论
3.1 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体育活动,但在实际生活中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同学并不是很多,学校等有关部门应该对于此情况引起重视。
3.2 影响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因素主要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普通高校女生爱好的体育项目主要有:形体训练类,时尚新颖娱乐化类,趣味性强,负荷量适中的大众化项目。
3.3 女生的生理心理也是影响体育课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体育教师素质、教材教法、课程安排、组织形式等也会对体育课产生影响。
4.发展对策
4.1 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及教师素质的培养
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注重培养女大学生体育能力的阶段和方法。
其次,在大学中大多数体育课老师的文化素质还不是很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是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
4.2 改革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应该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健康权力,选择权,产生快乐体育新观念。
4.3 加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
各大高校要真真正正的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各项管理工作加强,建议将学生课外活动归并合理课程体系:培养体育精英,让她们能组织,带动大家。
4.4 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大学体育中,校园体育氛围特殊重要。在普通高校,学校所有师生都必须转变观念,删除过去的那种思想理念,应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时间来进行教学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运动达到锻炼的效果。
4.5 对运动设施建设不断加到投入力度,实行科学管理和维护。
近几年,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大量的学生涌入大学校园,结果导致很多高校的运动场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达到了僧多粥少的现状,并且在场地维护方面也不是很到位,即使以铬新的场地,在短短的世界内都有可能被破坏掉。因此高校要加大大资金投入力度已经迫在眉睫,让场地设施和器材紧缺等现状在日离开我们的视线。(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成月洋.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兴趣的方法初探[J]体育学刊.2000:48-49
[2]朱静华.高校女生体育课现状及培养的探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刘大海.高校课外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在现如今各个领域都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挤进名牌高中去接受更先进的教育,初中生要面临的压力往往来源于中考。然而,学生在初中阶段要接触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并不简单的学科,这更加增加了学生的脑力负担,甚至很多学校占用体育课时间用于学习中考的文化课,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学习事倍功半[1]。因此,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要使学生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还有使其达到身心放松、智力拓展以及人生观的引导。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保证了大多数孩子的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现在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体育课不如文化课重要”的错误观点,致使家长或学校占用体育课堂时间,或者不能够安排充实的课堂内容。因此,发现体育教学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施策略才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全民身体素质是国之根本,因此体育教学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当今教育质量要求的标准,在学生课程增加和老师加班加点、兢兢业业的同时,课程质量却没有提上去,就说明没有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然而,问题往往存在于多个方面,学生上课质量的体现是结果变量,而老师的教学行为是过程变量[2],往往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只关注结果变量而忽略了过程变量。因此,应该从学生、老师和制度等三方面去分析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才是最重要的。
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初中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兴趣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身心、培养技能。现如今,好多学校的体育老师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通常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理论性教学,后期课程在操场上进行项目训练[3]。课程的单一和枯燥通常会使学生厌烦,从而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而且,因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个人爱好不尽相同,所以让所有学生整个学期都学习相同的项目,会降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缺乏积极配合的意识。体育课离不开跑步,一般课程开始前,老师都会安排800米跑步给学生作为课程的开始。但是有些学生不喜欢跑步,甚至采取装病、请假等来应付体育课,这就使得体育课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老师一般不会学生的不配合,不论是否真的有故不来的学生记为缺课一次,期末测试会对其适当减分,这也对一些学生的表现造成了不公平。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无法体会到课堂的乐趣,更对体育考试过于敷衍,这都源于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的不重视。
(三)教学评价体系落后。学校的教学评定体系一般是针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制定的,在期末时,体育老师会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出勤以及期末考核成绩进行评定[4]。这时,就忽略了学生对老师教学表现的反馈。在没有意见反馈的情况下,体育老师还是会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三、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出自于三方面:教学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制度,因此必须从这三方面下手,总结出应对措施。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改革后的教育模式主张学生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支持个性发展,所以应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给予学生选取体育课项目的机会。首先,在集体的理论授课之后,让学生填报体育课项目志愿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使体育课更具有娱乐性。其次,在每次课程结束前的十五分钟,体育老师可以组织体育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到轻松感与愉悦感。最后,在期末体育测试中,除了基本的跳远、跑步之外,可以增加趣味运动赛,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给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课程,让其明白体育课的意义,不仅要锻炼学生身体健康,还要引导其团结合作的意识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二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鼓励其个性发展且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特长。只有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其配合体育老师的活动安排。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体育教师这个职位不是简简单单带着学生进行活动,而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尽量能够随时改变教学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完成教学任务。在得到学生对老师的反馈意见后,对于表现突出的老师适当进行表扬,鼓励这种“以学生为主”的工作态度。因此,健全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使得体育教学课程更加有效开展。
在新课改的今天,初中生的生活与想法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他们身处于快速发展的新世纪,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再适用。因此,通过分析当今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积极性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三方面总结了优化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友斌.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58-59.
[2]秦兴波.“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03.
1.1对体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有这样的认识: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不是主干课,学生就是要努力学习文化课,体育课无关紧要.正是由于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因此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老师也不认真备课,不努力钻研体育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上体育课就像放羊,都不重视.再有就是中考、高考也不考体育,因此学生们经常占用本来学时数就已经很少的体育课,来学习其他文化课,经常这样就导致恶性循环.由于不重视体育教育,多数大学生入学时,不知道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体型保持得最好.总之,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体育运动来保证身体的健康.
1.2课程设置单一化、呆板化
目前,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课程都是按照学期课程统一设置的,在教学计划中固定下来.这就导致训练的内容单一,教学活动枯燥,学生厌学思想浓重,这样后果就是:学生上体育课就想活动活动身体,但对体育课程学习不感兴趣.再有就是体育课的特点是露天上课,这样就受气候的影响,刮风下雨、冰冻雾霾、风雪交加等天气就不能正常上课,导致连贯的教学活动中断,因此有可能不能完成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不能学到完整的体育科学知识,不能更好地用体育教育科学知识指导身体的锻炼.
1.3缺乏对学生体育训练的指导
当前,我国的大学体育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要把体育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育科学创新能力等并不关注,这样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起到负面的影响.现在在我国大部分大学体育课中,很多学校的大学生都存在着学生盲目锻炼,并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体育运动来保证身体的健康,也就是缺乏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训练的科学指导.
2改进策略分析
2.1增加教学内容,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是:体育课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内容单一且呆板.为此我们要增加教学内容,有多种教学内容供学生进行选择,而不是盲目地只是依据个人的爱好来选择某个项目,这样就会使得个人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还要增开一些交叉学科的体育教育课,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加一些娱乐性体育,使得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最后,还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这样可以提升学校对体育的关注度,推进学校加大体育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体育文化大环境的建设.
2.2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自我及他人间的相互评价,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力.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学期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课堂效果严肃有余,自由、活跃不足.上课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厌学气氛浓厚.这种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发挥教师的水平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方法单一,不够灵活.因而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有一个选项的范围,采取合班、分组、分项、分能等方法,使学生各尽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体育课程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需要丰富和发展,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
2.3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学的核心,所以,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规定课时内教完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确保教学质量,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需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为此,学校应努力提高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或体育相关参与者的专业知识,使体育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学校体育改革的大潮中,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3总结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160 — 02
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是关系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1〕为充分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对体育健身知识、时尚体育的需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应该根据各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2〕可是,由于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认识不够,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又比较陈旧和缺少,以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投入资金不足,使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受到影响。单一的体育课程内容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掌握的科学健身方法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体育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部分高校虽然有良好的体育设施,但由于体育教师缺少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使许多体育场地器材被闲置,没有充分发挥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服务的作用,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高等院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分析,可以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提供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最终达到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目的。
1.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价值分析
1. 1可以拓宽体育课程研究的领域,促进体育课程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完全是前苏联的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体育课程资源以竞技体育为主。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课程资源,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并且制约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必须加快拓宽体育课程的研究领域,为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时尚、休闲的体育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达到丰富大学生健康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通过研究将提高人们对体育课程的深入理解,拓宽体育课程研究的领域。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将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丰富和发展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将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促进高等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促进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 2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以及竞技体育之间的联系
学校体育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局限于校园内部,体育教师要根据上级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统一授课,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是排球、足球、篮球、田径、体操等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与社会体育的需求相隔甚远;各级学校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在完成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后,都在闲置浪费;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难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出现,并得到传承与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现实的存在,虽然学生学习的是竞技体育项目,但是通过学校培养的竞技体育人却才少之又少。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出现了各自为战的现象,制约了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学校体育是实现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前提和保障,如何确保广大的青少年在学校体育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对体育促进健康的正确认识,掌握多种科学健身的方法,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的融合与发展。而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打破了学校的空间界限,使更多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等,通过提炼、加工等改造成为新颖的大学体育课程资源。使时尚新颖的体育项目在大学校园得以光大,使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得以传承和发展。
1. 3有利于促进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以及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
体育学科在很长一个时期基本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发展状况,阻碍了体育学科的繁荣与发展,影响了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3〕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促使体育与校内其它学科的资源以及校园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融合与发展。如,射击、拓展训练等体育课程的开设,加强了对学生的国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技能;传统养生、运动康复等体育课程的开设,既提高了学生对身体健康知识的掌握,又加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使体育学与医学、人体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得到了融合与发展。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校的各种体育社团组织学员人数剧增,新的体育社团组织不断成立,推动了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价值分析
2. 1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是“三基”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按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进行体育课程学习,完全不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体育的需求。体育教学形成了“专家设计课程、教师教课程、学生学课程”的模式。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实施“三自主”选课。体育课程“三自主”选课的实施,充分挖掘了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拓展了课程内容,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调动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使广大体育教师根据自身体育专项特长,主动专研新颖时尚的体育项目,改造传统的体育项目,争取开出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程,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需要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体育技能水平,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4〕。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5〕首先,增强了体育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师被动地执行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的体育课程计划,制约了体育教师专项特长的充分发挥,降低了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体育教师根本就没有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造和开发的意识。新《纲要》的实施,使体育教师主动要求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课程开发意识。其次,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排球、足球、篮球等传统的专业技能,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学生对你的体育课表现出“不喜欢”,学生不选你的课程进行学习,促使这部分教师必须重新进行体育专业技能的学习,有的教师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但是,这种压力促使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最后慢慢转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而且,这种动力是持续的、源源不断的,是随着大学生的需求而不断升华的。第三,提升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总结,不断进行反思和提高,才能不断提升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2.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兴趣是学生进行体育课程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丰富多彩,为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大量现代的、时尚新颖的、休闲的、与社会体育相适应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给青年大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信息刺激和思维刺激。这既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的能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可以通过选课系统,自主选择喜爱的体育项目来学习。面对新颖、时尚、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学生如何对体育“三自主”选课进行正确的认识,如何选择体育项目来学习,如何看待体育成绩的获得,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体育“三自主”选课的有效性。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体育“三自主”选课认识的教育,采取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课程学习。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体育实践能力、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小结
随着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如何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改革的关键所在。新颖、时尚、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是连接这两个方面的纽带。加强对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分析,可以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是决定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可以拓宽体育课程研究的领域,促进体育课程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以及竞技体育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4,(03):53~56.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北京:2002,(09).
〔3〕魏秋珍.大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02):69~70.
【关键词】民办高校 立体化 体育课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 武汉工商学院 等9所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和民办高等职业学校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仔细查阅了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等书籍。
2.问卷调查法
为搜集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本文共设计出教师和学生的两份不同问卷。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等相关地统计软件,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所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归纳与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立体化体育课程模式的释义
具体来讲,一部分体育课堂有别于以前的教学方式,是以论点式、讨论式、小组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课堂效应。另一部分是指由学校牵头,有组织的举办小型多样的与课程教学相呼应的并且有专业教师参与指导课外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体育协会活动、小型体育比赛等各种特色体育活动,达到要求或考核合格,给予一定的学分,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有机结合的模式。
三、 结果与分析
(一) 湖北省民办高校办学特征明显,办学经费有保障,设备设施齐全,师资结构合理,对于实施立体化体育课程模式有基础保障。
民办高校是指利用非国家教育财政经费,由社会团体、企业、组织、个人等承办的,并经教育部门审批通过的高等学校,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湖北省民办高校的特色鲜明、办学经费充足、师资队伍水平较高、设备设施较为齐全,办学水平处于我国民办高校的平均水平之上,满足立体化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的基础保障。
(二)国家各项政策大力支持
2014年1月22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强调,“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广泛深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国家相关部门关于加快学校体育改革和强化课外体育锻炼相关政策的颁布,为湖北省民办高校立体化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三)教师专业素养有力保障
体育教师扎实地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运动技能的深入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对8所民办高校354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如果体育教师参与指导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有68.4%的学生明确表示肯定会或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而不会或肯定不会参加的学生只有29位,只占调查人数的8.2%。
(四)学校体育设施的基础保障
体育设施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基础性保障。丰富的体育设施为体育课程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拥有丰富的体育场地资源,为“晨光两校”计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为立体化体育课程模式的实施增加了可行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至上而下,建章立制
在立体化体育课程模式中,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是全校性的,所以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至关重要。更何况在我国特有的垂直管理体制下,由上往下推动一项活动发展的力度,比由下往上申请开展的力度和效率都会提高很多。
(二)破除壁垒,通力协作
在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或者是各学院只需要根据学生总体培养计划安排体育选修教学的课时。然后由体育系的教师根据相关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内容,并组织实施。最后,再由体育教师将学生成绩反馈给各学院,纳入学生的学分体系。
(三)充分调研,按需设班
为保障立体化体育课程模式的有效实施,增强学生体育参与的主动性,发挥体育的本质功能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网进行和服务,欢迎光DYlw.NET联系方式QQ 712086967],同时为避免体育资源的浪费,各学校应在实施该课程模式前期,对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场地场馆的拥有量和体育师资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获取详实的资料和精确的数据。
基金项目:湖北省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立体化体育课程模式构建(课题编号:201501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