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调解员工作职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司法所工作
1、指导以司法所为重点,深入开展处置突发性群体民事纠纷工作,完善预警、预案预防工作机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经常性工作,不断强化司法所在化解、预防、减少和处置突发性群体民事纠纷的能力。
2、加强指导,进一步强化和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依照《宁波市新一轮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标准》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抓好司法所硬件和软件建设,推进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年内争取司法所全部达标,1-2家达到省“示范司法所”标准。对司法所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司法所要积极参与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在加强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司法所建设;通过司法所建设确保综治工作中心中有关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
3、抓好队伍建设。利用综治中心建设的契机,努力争取配好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同时做好培训工作。首先是加强对司法所长的培训,到经验丰富,工作先进的单位参观学习,开拓眼界,拓宽工作思路;其次继续做好司法所内勤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省厅开发的司法行政系统电脑软件的应用,分别指导,确保其正常应用。第三是抓好司法所新上岗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就工作职责,业务技能和工作方法进行系统培训。
二、人民调解工作
1、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大力加强人民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结合“综治进民企”活动,指导民营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调整充实调委会力量,逐步将一些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调解员进行调整,聘请一些有威望、年纪较轻、素质较高、责任性强的人担任调解主任,对工作不力的调解员也要做到及时调整。发挥街道、镇调委会作用,提高涉法纠纷、群访纠纷和群体纠纷的调解实效。
2、加强调解干部的业务培训。按照司法部《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组织骨干人员参加培训、以会代训、以案析法、现场观摩等方式抓好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和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继续协调江北区人民法院,分批组织人民调解干部参加民事案件庭审旁听。
3、认真抓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首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农村调委会建设。要规范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纠纷活动。积极开展调解室的规范化建设活动,搞好调解室的软件、硬件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学习、例会、登记、考评、统计、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市局确定的书面调解协议制作范围、内容和要求,规范制作调解协议,协议书一案一档,按规定备案。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奖励机制,对人民调解员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和典型的宣传力度。出一期十佳人民调解员风采宣传画册和十佳人民调解协议书样本宣传册。
三、安置帮教工作
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努力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好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省府150号令和市政府127号令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区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作用,理顺关系,加强衔接与协调。
2、积极探索安置帮教有效途径。继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帮教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做好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会议期间归正人员的走访帮教工作。努力把重新违法犯罪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年内帮教率达到95,安置率90以上,年度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
3、狠抓安置帮教工作八项制度建设,实行对归正人员的分类管理,组织对全区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检查考核,对先进进行表彰。
我们××县位于××省中部,××市东北部,幅员面积4238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辖11个乡镇,76个村,500个自然屯。近年来,我县切实把“调访一体化”工作作为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措施来抓,以“调访一体,强化基层,稳定全局”为重点,原创: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力度,创新工作措施,完善推进机制,做到了预测预报、接待调处有机结合,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使一大批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工作中,我们主要是狠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调访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积极构建党政齐抓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调访一体化”建设摆上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县委书记×、县长××同志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调访一体化”工作,并提出明确意见。成立了以主管县领导为组长,组织部、人事局、编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办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调访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调访中心,在县司法局挂牌子。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并在司法所设立调访办公室,实行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访办“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基层司法所所长兼任调访办主任。并做到了“五有”:即有领导、有人员、有牌子、有制度、有屋子。各村、社区分别设立了专兼职调访员,屯、居民组分别设立了调访信息员。全县初步形成了县有调访中心、乡有调访办、村(社区)有调访员、屯(居民组)有调访信息员的四级调访工作体系。二是保证资金投入。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支付工作人员的报酬和奖金,仅调访员工资待遇方面,县财政每年就拿出近16万元。目前村级调访员每人每月100元,乡镇员每人每月300元,并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经费由县财政统一划拔,由乡镇调访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同时,我们积极改善基层调访机构办公条件。经过协调,乡镇、村级调访组织办公场所及设施由各乡镇、村负责解决。目前,全县11个基层司法所共有23间办公室,有统一制作的工作流程图17块,摩托车8台,电话8部,微机3台。三是配齐配强人员。为保证在调访一体化建设中有人管事、能管好事,我们切实在人员配备上狠下功夫,全力抓好“兼、调、聘、培”四篇文章。所说“兼”,就是县司法调解中心由县办主任兼任主任,办1名副主任、司法局1名副局长兼调访中心副主任,各乡镇司法所所长兼任乡镇调访办主任。所说“调”,就是将11个乡镇的14名员统一调整到乡镇司法调解办公室,划归司法所管理,使司法所人员与人员合二为一。所说“聘”,就是采取“三荐两考”形式,为76个行政村、7个社区和1个街道择优聘用调访人员144名,其中老党员、老支书、老干部有58名,占总数的40.3%。同时,根据村屯及居民组大小,按照每20户至50户村(居)民设1名调访信息员要求,全县共聘用了827名基层调访信息员。所说“培”,就是加大队伍的培训力度。采取县司法局、县办培训乡镇人员,乡镇司法所培训村屯人员的办法,先后举办了30期调访人员培训班,培训基层调访员和调访信息员4000余人次。目前,全县业务用书《人民调解员必读》达到每村一本,2006年还征订了《人民调解》杂志120余份。同时,对基层新聘用的调访人员上岗前,县办、县司法局围绕司法行政业务知识等内容,联合组织统一的业务培训,进行了统一的考试,经考试合格后统一发放了《调访员工作证》,实行持证上岗。
二、把完善推进机制作为“调访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切实规范工作行为。“调访一体化”建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党委和政府形象。为保证规范有序地运行,我们坚持从创新工作机制入手,不断完善推进措施。一方面,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针对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的实际情况,将《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帮教组织工作职责》等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人员情况九方面34条制度统一制作成规范化图板下发到全县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并针对社区改革后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需要,统一制作了7个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图板下发到社区。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基层调访办主任(司法所长)月工作例会制度、村屯调访工作人员月工作例会制度、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县、乡、村两级季、月汇报制度以及基层调访员定期学习、集中培训、例会交流等多项管理制度,用制度加强调访员管理,促使每名调访员当好“六员”,即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党委政府的“参谋员”、矛盾纠纷排查的“信息员”、工作动态的“调研员”、矛盾纠纷调处的“调解员”、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员”,推动基层“调访一体化”建设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另一方面,强化工作考核。对基层调访组织实行“两固定一流动”的动态管理办法。即编制固定,由人事部门统一核定;工资固定,由县财政统一划拨;人员实行流动管理,视工作业绩随时调整或解聘。2003年7月以来,我县通过考核,已先后对51名基层调访员进行了调整。同时,还建立了司法所长(调访办主任)深入村屯抓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进行量化分解,落实到人头,严格进行奖罚,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法治××”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使人民调解平息纠纷、缓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日益突显。
三、把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调访一体化”的重点,有效缓解压力。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调访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化解群众的来信来访问题。2005年全县共发生案件1170件次,同比下降23%。特别是在越级访上,年全县只发生78件次,同比下降了30%。一是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拍卖。为保证农村土地发包的公开、公正、公平,乡镇调访办公室对各村的土地发包拍卖全程参与,主动监督。2004年,××镇平安村七组因村委会在渔池发包工作中操作程序违背政策规定引发村民集体到镇里上访,镇党委、政府指派调访办牵头,带领经管站、驻村工作队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现场办公,通过公开竞标拍卖,使平安村鱼池发包价格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21.4万元,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达到了参与竞标者和上访人员满意,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司法所又主动介入平安、××、×××、&&、&&、××等6个村近800亩机动地发包拍卖工作,现场监督,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1万余元。二是认真调处群众纠纷。原创:对群众的涉法上访问题,司法调解中心都主动介入,认真调处。2004年××乡一中学生××来被砍伤致盲,因对赔偿问题不满由其母领着到县政府上访,县政府召开协调会议决定给予法律帮助,后经××法庭判决对方当事人赔偿,由于无法执行又引起上访,后经县调访中心和乡村调解委员会一同到当地进行调解,使法庭判决发生了法律效力,平息了上访,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三是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紧紧抓住推行“调访一体化”机制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建立了司法调解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有效衔接、信息反馈通畅的工作网络,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乡小山村五组74岁××老太太,因赡养问题与儿子儿媳发生纠纷,村调委会多次调解未能得到解决,村支部书记拨通法律服务热线电话寻求法律帮助,法律援助中心迅速派干警到当地调查了解,及时为老人提供法律帮助,经过走访确认不尽赡养情况属实,符合援助条件,决定免费为老人先期调解,调解不成提讼,经过调解,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受到当地群众称赞。四是主动调处乡村土地纠纷。对“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引发的大量的土地纠纷案件,各乡镇调访办司法所不回避,不推诿,主动参与,配合各乡镇开展了以“清查土地、清理合同、清收资金”为重点的“三清”工作,维护了群众利益,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乡永清村二组一村民为村委会看护了15年河套林,后因五荒开发解除用工,就用工补偿问题与村委会发生纠纷,常年到乡政府上访,司法调解办公室受理后,由调访办主任、员、村调委会主任、村调访员参加的调查组,通过认真细致调查走访、耐心诚恳的说服教育、公平合法的处理意见,使当事人心悦诚服,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乡五庄、后五两个村在“一免两补”政策实施后,30多户农户因土地纠纷问题到县、乡政府上访,××司法所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针对这项涉及农户100余户、土地2900亩的纠纷案件,认真进行了调处解决,共化解债务90余万元,平息了上访。自2003年以来,我县各级调访组织共调处成功各类民间纠纷1732件次,其中,土地纠纷856件次,经济纠纷373件次,婚姻及家庭赡养纠纷375件次,其他纠纷128件次,成功率达到98%以上,并先后防止群体性上访案件26件次。××镇社区7名新聘调访员上岗工作以来,先后调解纠纷289件,成功率达99%,并制止因群众纠纷引发的上访事件31起。在全力抓好调解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新时期调访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不断丰富调访工作内容,延伸服务触角。为加快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成立了县乡两级农村劳务输出法律服务组织,制定了《××县司法局农村劳务输出法律服务工作方案》和《全县贫困户法律救助工作方案》,出台了《××县司法局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服务工作制度》,设立了劳务输出法律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开展劳务输出前的预防性法制宣传、输出中的保障性公证见证、输出后的补救性诉讼,使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自2004年以来,全县司法所共举办外出务工人员法律知识培训班20余次,近万名劳务输出人员参加了培训,为外出务工人员解答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写作法律文书1000余份,办理各类劳务合同公证、见证800余件。2004年,××乡××、××等42名外出务工农民到大庆龙凤区打工时因发生苯中毒与用工方发生纠纷,消息反馈到××乡法律服务所后,该所人员立即前往大庆无偿给予法律援助,以诉讼人的身份,与用工方依法进行交涉,使用工方全额承担8名中毒农民全程医药治疗费,并在征得务工农民同意情况下继续履行用工合同,追回务工农民被拖欠工资4000余元,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为解决农村养老难问题,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子女不赡养老人的问题进行了及时解决。××镇原××村二组79岁白姓老人因土地纠纷问题引发不赡养问题到××镇调访办上访,××司法所与派出所、调访办等相关部门深入到白氏兄弟家中进行现场办公,在经过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和严历批评教育当事人仍然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做出将白氏兄弟500多斤水稻做为赡养费用当场搬到老人家中的决定,围观群众拍手称快,既弘扬了尊老爱老的新风尚,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县电视台对此还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
虽然我县的“调访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乡镇调访人员力量不足。目前,我县基层司法所现有人员编制22名(含县公证处收回4个行政编制),加上各乡镇现有的14名员,乡镇调访办目前共有38人,虽然平均每个乡镇调访办达到了3人,但就目前工作情况看,面对当前农村矛盾纠纷问题发生量大、面广和排查化解困难的实际问题,基层调访人员力量仍然不足。二是基层调访办公条件比较落后。目前,全县11个乡镇司法所中,有5个司法所仅有1间办公室。3个乡镇只有2间办公室,仅有3个乡镇司法所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办公室达到了工作要求。
为推进我县“调访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紧紧抓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办、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基层建立“调访一体化”工作机制的意见》出台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大力度,坚持标准,规范运作,力争通过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使调访组织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1、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在编制中挤。按照市委关于“调访一体化”建设人员配备小乡镇不少于3人,大乡镇不少于5人标准,从余编中对基层调访人员进行增补。二是从社会上聘。采取“三荐两考”形式,面向社会,优先从懂法律、有文化、有专长,为人公正,群众基础好,热心调解、工作的老党员、老支书、老干部中,择优聘用调访人员,对现有不适应工作的调访人员进行进一步调整。三是在村民中选。从村屯和居民组中的新老党员、做过村干部的农民和入党积极分子中,精心挑选有一定责任心、懂一些政策法规、善于处理矛盾纠纷的同志作为基层调访信息员,扩大基层调访信息员队伍。
责任区监管作为一种以划分片区、落实责任为基础的新兴监管模式,较好解决了“谁去管、怎么管”的问题,切实提高了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确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精确监管、有效监管、到位监管的必然要求。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全省各地工商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纵观各地的做法和笔者本单位一年多来的实践,发现现行的责任区监管模式还存在人员素质、片区划分、巡查模式、条块结合、技术平台、监管联络员、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成为阻碍责任区监管模式进一步发展和发挥更大作用的瓶颈。为此,笔者结合自身体会,尝试对这个课题作一粗浅探讨,以供借鉴。
一、现行工商责任区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问题。
责任区监管通过划片区、定制度、明职责、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使得辖区内“事事有人管,人人要管事”,有效调动了一线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升。同时责任区监管属于综合管理,它要求监管干部必须全面学习工商业务及相关边缘性知识,做全能型“选手”。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干部学习的劲头得到了较大激发,综合素质也的确明显提高。但是,从总体来看,因干部个体思想素质的差异,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参差不齐,要真正实现从制度约束“要”到由然而发“我要干”的转变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监管干部要全部具备“复合型、全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也不太现实,因为现在工商部门编制紧缩,工作面广量大人员少,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而人员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却很难同步优化,这一问题在小局和农村基层工商所中尤为突出。所以,有不少干部会在责任区监管工作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缺乏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一问题不解决,责任区监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片区划分问题。
现行模式划分片区一般都是以行政区划为主,经济分布量为辅。以大榭分局为例,将整个辖区划分为两大片区和18个小的责任区,大区划分主要是以管辖的经济户口数多少为依据,小责任区主要是以村、社区、工业区为单位划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大责任区的监管对象数量相对平衡,两个责任巡查队的工作量也就相对等。小的责任区概念也比较清晰,看行政区划界线即可,而且便于从村、社区、工业园区负责人处了解责任区的情况。但是,在小责任区内,因部分拥有市场、商业中心和办公楼,市场主体和监管对象会远远多于其他责任区,从而造成小责任区监管干部承担的监管任务有重有轻,给计划执行带来一定影响,考核也很难有合理、科学的标准。同时,因经济户口数据库升级和其它原因,责任区的基础数据还存在一些差错,而且大多功能区都有一些注册在区内、经营在区外的商贸性企业,实际经营地址也很难查清,所以要做到对每个责任区“底子清、情况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再加上拆迁征地,社区和农村管理范围出现重复和交叉,有的边缘地段就成为管理真空,这种现象在城郊结合部、开发区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出现比较多。此外,各责任区因功能设定、居住人口素质、重点监管对象多少、行业特点、无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易发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监管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片区划分不合理,工作开展就不会顺利。
(三)巡查模式问题。
虽然责任区监管分解落实了工作任务,日常巡查得以制度化。但在具体巡查过程中,现行的巡查模式如果不是以组或队的形式组织,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人巡查,缺少监督和配合,使得巡查工作流于形式。如果都是以组或队的形式开展巡查,也有可能因为巡查队的主要人员(队长或驾驶员)因为要办理案件或出差、开会、培训、请假等原因,影响到整体的巡查,造成监管的缺位。而且从巡查的总体情况来看,频率不均,重点不明问题也无法完全避免,很多干部可能只会依据业务管理软件制订的日常巡查计划或领导的指派,按部就班,开展巡查,点到即止,回来后录入结果,就算大功告成,而自己手头上却没有详尽、准确的管理台帐,如果让他说说自己管辖的责任区内到底有多少食品经营单位、无照经营点等基本动态信息,也可能说不完全。这跟巡查人员依赖领导、依赖软件、怕繁的心理有直接关系。所以,工作中也很少会根据自已发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来调整监管重点,实施动态、科学巡查,真正实现对责任区的监控到位。因此,这样的巡查模式还是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四)条块结合问题。
现行的责任区监管模式,要求监管干部统管责任区内的所有工商业务,原来的业务岗位人员都以责任区巡查队员的身份加入到了责任区监管工作中,制度对每个巡查队、巡查队员的工作职责都作了明确规定,面上工作的量比较大,牵涉精力和消耗时间也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要应付责任区里的工作,业务岗位的专业工作就会顾此失彼,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实行责任区监管后,上级业务线部置的工作作务,也都是以巡查队为单位来落实的,但如果某一巡查队中无原业务岗位人员,那么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反馈的信息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成工作的质量就难以保证。这样一来,虽然块里工作形式是到了,而条里工作的质量却很难保证,可能得到的是吃力不讨好的结果,这与开展责任区监管,实现工作创新的初衷是相背的。
(五)技术平台问题。
为了使责任区监管的范围和对象更加直观、形象,也便于责任区监管干部按片区领取责任区的监管任务和收集监管动态信息,有不少的分局开发了基于琏接省局经济户口数据库的信息平台,为责任区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如大榭分局自主开展的工商责任区分类监管信息系统,集数据整合、目标定位、分类监管、预警提示、计划督查、绩效考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责任区管理中的工作布置、任务领取、工作指导、考核督查、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分类、行业分类,营业执照、许可证、户外广告期限,协调信息、警示信息、行政告诫提示都能在这里操作完成。又如海曙分局开发的责任区监管软件分层次设定软件使用权限,使每一位监管干部都能直观、形象地看到属于自己责任区内的市场主体信息和待执行的工作任务,并且与食品安全监管软件实现了配套琏接。这些软件都有效促进了责任区监管模式的转变,使得责任区监管工作的精确性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但是,这些软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大榭软件采用的是C/S结构,使用端口有所限制,而且使用的是手功电子地图定位,工作量较大,再者,软件主要是以调用数据库信息生成责任区监管所需信息,录入口很少,所以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大。海曙的软件虽然采用的是B/S结构,定位也实现了自动化,但定位的准确性不强,而且责任区所需信息反映模块也不够全面,功能比较单一,可操作性也一样不是很强大。所以责任区监管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紧密结合和发挥更大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六)监管联络员问题。
监管联络员,是责任区监管工作的辅助力量,对于监管干部密切与责任区群众的关系,及时、全面了解责任区内的动态信息和及时处理举报投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联络员们虽然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但对工商业务工作还是比较陌生的,要真正发挥好“联络员”、“信息员”、“监督员”、“调解员”、“宣传员”的作用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农村的联络员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法规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够,消费维权专业知识不足,消保工作的业务水平不高,当消费纠纷出现时,往往很难独当一面进行处理,甚至在处理投诉中出现了一些不讲原则等问题,从而削弱了联络员在群众中应有的公正、公平、公开的形象,甚至影响到广大消费者对工商部门的看法;此外联络员们大都是由社区、村负责人兼任的,这些干部往往身兼多职,日常工作繁忙,放在联络员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一部分社区、村还处于一种架子搭好,人员配好,牌子挂好,实际工作根本没有开展好的状态,致使工作局面很难打开,其社会效果还不够明显。
(七)绩效考核问题。
绩效考核是各行各业一直在关注也是一直在探索的一项工作,它是一把“双刃剑”,一套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可以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反之,一套不合理、不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就可能会挫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圈。为此,设定洽到其分的考核指标和严格考核督查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责任区绩效考核办法,各地也都在实践。如大榭根据责任区监管的特点,采用查看台帐、实地抽查、领导督查、部门互查、个人自查、软件测评的方式进行,对每个责任区巡查队和队员都设定了详细的工作考核目标和分值,并且每月一点评、一季一打分,年终一汇总。制度可谓详尽,但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虽然从总体上来看起到了推动工作的作用。但因参数设置难的问题,出现过不少工作干的越多扣分越多,工作干的少反而得分高的现象。正应了那句“多做工作多出错、不做工作不出错”的俗话。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很有可能因工作考核目标的导向,使责任区监管干部投机取巧,将巡查停留在软件上和纸上,表面上看看很到位,实际上只是花架子,这就需要我们真正利用好监督和考核的手段,赏罚分明,以实促实。
二、解决问题,实现责任区监管模式深化、创新的对策。
(一)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切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地收集监管干部的思想动态,并结合每个人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重点突出对干部爱岗敬业、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让每一位监管干部在责任区监管工作中的角色更明,思路更清。对于责任区监管所需的市场、合同、商标、广告、经检、消保维权等业务知识都应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以集中学习、个别辅导、专项培训、定期交流和上派下挂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同时,对行政管理、心理学、计算机、会计等边缘性知识和驾驶技能,也应积极鼓励和创造机会让监管干部熟练掌握。从而进一步提高责任区监管队伍的整体综合执法能力,以适应责任区监管工作的高要求。
(二)适时、合理调整片区。
建议以经济总量分布情况为主,行政区划为辅来划分责任区,同时兼顾监管重点对象、行业特点、辖区人员素质和违法违规发生率等监管难易程度,而且不能一成不变,应该就责任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形势的变化和责任人员的变更,及时、合理地调整责任区划和责任人。同时,在责任区的划分和工作量的分配上,充分考虑个体年龄和综合素质的差异,让年轻的、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志多挑些担,还可以考虑将经济总量较大的和经济总量较小的责任区以及管理相对容易和情况比较复杂的责任区进行组合搭配,以有效、平均地分配监管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使用好监管力量。为了进一步掌握监管对象的底数,让监管工作更加深入和有的放矢,建议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经济户口数据库的补录纠错工作,并且紧密结合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清理、无照经营清查等工作,继续开展责任区情况的排查摸底,使我们的台帐数据与实际情况进一步吻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户口管理,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检查到户,减少或消灭漏管户,杜绝呆死户。
(三)改革、优化巡查模式。
建议责任区巡查实施改革,根据责任区巡查计划、实施方案、要达到的目的和措施,将巡查模式分为:一般(日常)性巡查、专项性巡查和办案(查处)性巡查,把现行的以队为单位或以人为单位的集体巡查和分散巡查改革为集中、分散性相结合的巡查,即:根据任务目的为一般性巡查的,就出动一人到自己的责任区进行巡查(一般为了解情况或开展服务,参照交警一人执法模式);根据任务目的为专项性巡查的,那么就以队为单位到队所属的各责任区监管范围内进行巡查,开展专项整治;根据举报、投诉或回访检查的目的,那么就出动二人一组进行办案查处。这样可以有效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求监管干部有责任及时收集自己所辖责任区的动态管理信息,在报巡查队长汇总分析和处室领导研究决定的基础上,结合分类监管办法,迅速在巡查计划里体现,以确保巡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健全条与块衔接机制。
为确保责任区日常监管工作和专项业务工作两不误,建议活用业务岗位AB岗制度。即每个业务岗设定A岗和B岗,由A岗人员作为各业务线的主要联系人和责任人,B岗人员作为次要联系人和责任人,AB岗设置实行交叉,确保每个业务岗在各巡查队中都有联系人和责任人,管辖范围较大,人员较多的所,可设一个A岗,多个B岗。责任区内各业务线任务执行情况由业务岗位人员收集,直接报业务A岗人员综合,上级业务线的有关指示也以业务岗为主分解落实,业务岗同时负责本业务线专业知识的指导和传授,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责任区日常监管和条线业务工作的矛盾,使每个监管干部分别扮演着责任区监管干部和业务岗责任人的双重角色,从而实现条块工作的有效衔接。
(五)完善依托的技术平台。
对于工商业务管理系统,建议尽快建立一个包含责任区监管所有内容的综合性信息平台,由一个口子进入,同时,切实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和操作简便性。对于各分局自行开发的责任区监管电子地图系统,建议软件统一使用更便于应用和升级维护的B/S结构,这样可以联接在全省工商局域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无需再安装其他软件便可登陆使用。同时,请求开放省局业务系统代码,这样,就可以直接调用业务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相关页面,在责任区分类监管软件中根据责任区划和分类提示就能完成有关数据的录入,软件的可操作性和兼容性将大大提升。在监管对象定位问题上,建议采取自动定位和人功定位相结合的办法,有明确门号牌的就自动定位到精确位置,农村或没有门牌号的,就自动定位到某个村或街道,然后,通过巡查校对实际位置,发现差错的,就以人工定位形式进行调整。同时,进一步完善、应用好软件的数据清理、变更和绩效考核功能,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绩效考核的权威性。
(六)有效调动监管联络员。
为了使监管联络员们能真正进入角色,切实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首先建议工商部门与地方主管社区、村、工业园区的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争取将责任区监管和基层维权网络建设列为政府部门对村、社区、工业园区的年度工作考核目标,考核与工商部门制订的工作目标一并进行,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使工作补贴和奖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其次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要求联络员建立工作台帐,促进联络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三是强化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上门指导督查,及时放发有关法规丛书和宣传资料,切实提高联络员们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第四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联络员队伍。对于工作表现出色的,要从精神和物质上进行鼓励,但对那些工作表现欠佳,责任心不强,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应包着宁缺勿滥的态度,坚决予以解聘,在今后的选人过程中,不一定要选择社区、村、工业园区的负责人,只要是熟悉工作环境、热心工商事业、讲原则、重法律的人士,都可以作为人选。同时建议将联络员队伍扩大到本地公安、税务、文化、卫生、城管、环保等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让他们为工商部门开展责任区综合监管提供更详尽、更专业的基本数据和动态信息,这一点在责任区无证无照管理工作上显得尤为重要。
(七)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