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与城市道路相联系的景观建设也在不断创新中发展提高。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相当重要,它能创造城市道路景观艺术化与功能现代化相结合的高品质人居环境,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城市道路。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
景观的内涵非常丰富,首先是一种视觉美的概念;其次,景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和谐美的概念;另外,景观还是一种文化符号,表达了某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是人类理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然而,目前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并没有完整地体现出景观的内涵,还存在许多问题。
1.1 文化的缺失
不同城市有其各自的文化特点, 但目前除了少数城市外, 大多城市的道路景观都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风貌, 普遍缺乏文化个性。
1.1.1 与城市的整体文化不相适应。城市作为各类文化的最大载体,记录着城市不同时期特有的面貌,见证了各个时代人们在城市中留下的足迹。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整体形象应与城市的整体形象相适应。然而,目前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之前,通常都没有解读城市物质形态以及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来定位道路的文化特色,从而导致部分道路与城市整体形象不相符。
1.1.2 缺乏文化个性。现代的城市道路大多是城市化产物,大部分道路空间没有经过专门的设计。即使经过设计的城市道路也大多缺乏深度和特色,对不同地区的道路没有区分设计, 忽略了与周围空间的融合,无法展现道路的个性和传统文化,道路的差异性很小,城市道路建设缺乏个性。
当然,我国目前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和改造中已逐渐开始考虑历史文化、强调个性塑造, 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1.2 “以人为本”的缺失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一向“以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 生活性空间缺失。城市人口密集,市民活动范围少。相对而言,道路是开阔的场所,人们可以在以城市道路为导线的公共场地上散步、锻炼、休息或直接在道路上沐浴日光、聊天等。然而, 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很少考虑市民的生活性需求。人们在城市道路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更谈不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大面积草坪的绿地尽管整齐美观, 却无法为市民提供真正的活动场所。城市道路应该是多功能的, 除应满足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外, 还应满足其他景观功能、构造功能等。
1.2.2 不满足应有的生态功能。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没有充分利用绿化的生态属性,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如街头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街头绿地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等。这就造成道路对行人缺乏足够的吸引,无法久留甚至歇息。
1.2.3 景观设施轻功能。城市道路景观的部分节点设计不详细,没有充分考虑行人需求, 如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缺乏无障碍设计等。侧分带、绿化带随意打开并设置一些行人铺砖,导致行人斜穿马路,在影响车辆行驶速度的同时也对过街行人的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1.3 缺乏整体和细节设计的协调统一
设计城市道路景观时一般只考虑道路红线范围的设计,而忽略了与周围空间的融合。道路与空间的融合实际上应遵循统一、协调的原则。只有将道路与空间关联起来进行统筹规划设计, 才能创造出整体而有机的城市道路。另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一般只考虑规划道路本身的线形景观,而不研究与之相交口的衔接,如道路平、立交叉口,广场节点等。道路景观设计还缺乏对景观节点的重点考虑,对于人行天桥、交通岛、停车设施、标志标线、道路照明、休憩设施、排水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等节点缺乏详细设计。这些设施也是构成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可以强化整个环境氛围。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2.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总体来说, 城市道路的景观层次可划分为2层。第1层是城市道路的整体概念,城市道路及其两侧的建筑物、行道树、广场及标识牌和广告牌等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道路的整体形象;第2层是景观表现的空间节点,主要包括道路本身、人行天桥、交通岛、停车设施、标志标线、道路照明、休憩设施、排水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等。具体来说,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包括以下4项内容。
2.1.1 道路平面线形。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应力求展现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在道路视野范围内把城市的自然景点如古树名木和人文景观建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联系城市自然和历史性景观的骨架,成为城市主要景点的观赏性道路空间。
2.1.2 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空间可分为车行交通空间、一般步行空间、商业购物空间、休憩空间。进行横断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道路的不同功能、地形和环境气氛的要求, 分析道路各种功能空间的尺度,结合交通量调查和人、车流的特点以及管线布设的影响等。例如,对于地势较特殊的滨河路,可利用地形优势采用分离式断面,将过境交通和地方交通置于不同的高度,从空间上进行分流,方便地方交通使用。
2.1.3 道路绿化。城市道路横断面空间主要由绿化来进行围合。不同的绿化特性可处理成不同功能的绿化空间。同时,绿化空间还起着联系自然、文化环境的作用。良好的绿化设计对于保护环境、提升道路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1.4 道路其他设施及景观节点。城市道路的景观节点除平面线形、横断面、绿化外,还包括人行天桥、交通岛、停车设施、标志标线、道路照明、休憩设施、排水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等。这些都是体现道路文化,提升道路品质的重要方面。
2.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过程,确定景观的设计原则对于提升道路的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应前文提到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景观设计的原则。
2.2.1 文化性原则。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首先应定位道路特色,解读城市文化和道路本身,对城市地域风土中固有的文化、历史和生活内容等进行调研,进而确定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以及历史文化特色,确定道路的性质及个性。
2.2.2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应着重分析道路的功能,保障道路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不同地区的城市道路,应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满足不同景观的需求。对于城市道路空间,应结合人的心理感受程度、行为需求及场所特征,考虑车行与人行的时空关系, 使人在道路空间环境中活动时,不仅能有切实的安全感,同时还能得到放松,从而增强道路的生活。
2.2.3 整体和细节设计协调统一的原则。构成道路景观的要素多种多样,为避免道路景观的琐碎繁杂、创建协调的城市道路景观,必须将道路与空间关联起来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原则,道路应与周围地形协调,形成道路与地形特点相适应的视觉特征。另外,景观节点还应在道路整体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设计。道路与环境是一个景观整体,景观节点则充分展现了这一整体的特色,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应注重整体和细节设计的协调统一。只有道路元素协调,才可能形成完美的景观。
3 结束语
总之,城市道路是连接和划分各级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设计
一、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人们的活动区域在不断扩展,在这样一种现状下,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设计就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与艺术的结合产物,其设计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才能真正实现其最初的设计目的。我们总结出以下三条基本原则:首先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资源,也就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受城市自身复杂性的限制,城市道路绿化带在进行设计时也必然是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的,如空间、气候、水文甚至是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绿化与城市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其次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远近结合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当前的绿化效果,一味的加密、加量。要和植物的远期发展空间结合起来,并且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和建筑背景相呼应,以取得城市道路绿化的完整性。此外,还应注意慢生树与速生树的搭配、协调,作到远近结合。聚生淮北则为橘,聚生淮南则为枳的状况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中是绝对不能出现的;最后要保证绿化带的建设不对道路的安全状况、通行条件产生实质上的不良影响,也就是相辅相成的原则:毕竟,再好的道路绿化也是为道路交通服务的,不能只顾绿化效果,而忽略了人性化的需求,进而出现道路绿化建设干扰道路正常使用的状况。
二、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景观设计是建立在一种动态的基础上,其服务主体是道路交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设计风格的整体性,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动态条件下司乘人员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满足道路交通视距要求,以保证道路行车安全。通过对营口的营大路、天山大街等道路绿化的设计研究,针对于道路不同路段的实际特点,具体分析其相对应的景观设计处理方法。
1.分车绿化带设计
分车绿化带通过分离不同性质的车流(如快车和慢车、上行车和下行车等)起到有效组织交通、保障行车安全的作用,对这类绿化带的设计就要以简洁、规律为主,强调整体性,其景观设计要点分析如下:
1.1营大路和西环路等的分车绿化带直接与机动车道相邻,因此其设计就要以安全性为主,具体来说就是树木要求修剪整齐、简洁,同时应注意营造优美的林缘线和林冠线,避免过于单调、平淡。
1.2在营大路至双碑道口的高速公路中间分车绿带上我们选择遮蔽性强的常绿植物,在宽度允许的情况下合理搭配模纹、花灌木,既可以在夜晚时候阻挡对面远光,还可以近距离高效率的处理地面烟尘、噪声和污气。有模纹造型的绿化带要保持一定的韵律和规律性,图案的变化不能过于频繁,并且注意模纹尺度的把握,尺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景观效果。
1.3 在交通量小且道路两边都没有重要建筑的地段,如南轩桥至双碑道口的路段上可以在分车带上大量种植大型乔木形成绿墙,既能够将隔离效果发挥到最大,有能够在绿色规模上有气势,能最大程度的给人以壮观的感受,但这样的设计在繁华地带则需尽量避免之。
2.行道树绿化带设计
行道树的种植目的有二:一是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庇荫,二是提高地面绿色覆盖率。因此,同样根据其设计目的,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设计要点:
2.1行道树可以与矮小灌木有韵律的合理搭配,从基本的说就是可以减小地面裸土,但其重点则是能够在地面上形成连绵不绝的绿化景象,丰富立面的层次。这一点在大连应用效果为最佳,其主要原因是大连较好气候和温度适宜于植物的生长。
2.2如果因某些具体的特殊原因而使得行道树下不能搭配灌木时,则需要在行道树之间留出适当空间的裸土,或者是利用透气材料进行铺装,以保证行道树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空气。后者在西环路的应用较为普遍。
2.3行道树之间的间距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来说,保证其成年后树冠自由伸展且消防车和急救车等能够自由穿行就可以,这一点在城市各处设计中都要予以考虑。
3.交通岛绿地设计
交通岛主要是引导行车方向、限制车速、装饰道路。因此,交通岛绿地的设计同样需要结合和满足这些功能。比如,西环路交通岛的周边都种植有颜色特定、高度特定的植物来强化交通岛的引导作用,没有采用太多密植乔木、小乔木和大灌木,这能够让驾驶员一目了然。如果在其他某些交通岛旁边有高层建筑时,设计就还要考虑到俯视效果。
4.交叉路口绿地设计
通常来说,在进行交叉路口的设计时,为保证交叉路口这种特殊地段的行车安全,通常一定会在交叉路口留出足够的安全视距,使驾驶员能够看清四面八方过来的车辆。在营大路的设计中,我们采用视距三角形来确定:即在视距三角形内,不能有任何阻碍视线的物体。因此,交叉路口的绿地设计一般选用矮小灌木。但是,株距在6米以上,分支点大于2米,树干直径小于40厘米的乔木是允许的。
5.林荫道绿地设计
林荫道从其本质上讲就相当于一个带状的小型游乐园,在对青龙山大街林荫道绿地进行景观设计时采用规则式、自然式或混合式的设计手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每个节点、节点之间的景观特征、空间关系、时空关系做详细分析、比较。林荫道绿地通常设计在街道中间,也就是在上下行车道的中间建设一个宽度比较大的林荫道,是给附近居民休息和娱乐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青龙山大街两边均是车行道,出于安全考虑,其出口不宜太多,而且在出口处应设有斑马线以保证行人安全通过。
6.停车场绿地设计
在停车场的隔带里种植大型乔木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即可以为车辆和人员庇荫,又不妨碍车辆的正常停放,还能够对城市的绿色覆盖率和环境质量起到促进效果,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在对三山路的所有停车场进行绿地设计选择植物时,通常选择用行道树,其冠大荫浓、少落花落果的乔木以符合停车场的实际要求。大连市的很多公共停车场都在乔木下种植修剪整齐的低矮绿篱,用以自然分隔车辆,可谓一举多得,效果非常好。
7.商业街的绿化设计
在大石桥的三山路和营口鲅鱼圈的天山大街设计中,我们就注意到,商业街最大的特点就是车行的出入口多,几乎每隔一百米就要设计一个,甚至更密集些。但是如果出口过多,又破坏了绿化的整体性,所以要在这方面下工夫,要在现场多做调查研究,既不能影响正常的商铺经营,又要保证绿化的整体效果,且通常来说绿化带的宽度保持在5~25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心区功能。鉴于商业街人流量大、功能型建筑多、建筑间距密集等因素,绿化设计还要避免乔木的大量使用,并且要考虑植株成年后,树冠不能遮挡住商铺的招牌,并且应结合商业街的停车场一并考虑。再根据商业街的特点,在进行绿化的时候就适当的将精力用在装饰性植物和功能性植物的栽种上,一般选择矮小灌木或者是花草,在城市绿化中并不适宜于大量使用的名贵花草在商业区较重要的地段反而可以适量使用,既提高商业区的水准,也能以少为贵为精。
三、绿化带养护规划
在对城市道路的绿化进行上述相关规划设计以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事实上,设计本身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能够在实际的道路环境中长期保持才是真正最重要的,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纯的为设计而设计,既要注意设计的可实行性和可持续性,也要关注养护上的简便、经济和良好的维持性。养护上的简便性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即包括对植物的合理选择、也包括相关养护制度的控制。
1.植物选择
乔木的选择:乔木通常用作行道树,这也就意味着其需要发挥的作用是提供遮荫、美化、引导等作用,从养护简便的角度上则有以下要求:树种要易于移植、存活和继续生长;自身无污染无危害;株型整齐、挺拔、树冠较大;发芽早、落叶晚且落叶周期短。东北地区可选用的行道树有银杏、光叶榉、法桐、国槐、白蜡、糖槭、杜仲、泡桐、千头椿等。
灌木的选择:和乔木一样,灌木的选择也需要满足自身无毒无危害;最好选用无刺或者是少刺的;耐灰尘和辐射;并且尽量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选择那些对修剪程度要求不高、可以粗放式管理的花灌木,与乔木、花卉、草坪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提高城市景观的可观赏性和品位。需要栽植模纹绿篱的地段,要注意在模纹之间为后期养护修剪留出适当距离,不需要很宽,30~50厘米就足够了。东北地区常用的品种有榆叶梅、连翘、丁香、锦带、红瑞木、绣线菊、红瑞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冬青、木槿、紫叶矮樱、月季、木绣球等。
2.配套设施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其配套设施的配置。目前很多的公路中正是因为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以至于后期的养护与设计完全脱节,给相关的养护部门带来不小的麻烦。例如,某些草皮的草种忌热,需要长期浇水来维持其正常生长,那么久要合理的考虑是选用直接的管道进行供水还是利用洒水车来进行,这一选择同样是要根据绿化带所处的位置来确定,如果是在交通较为繁忙的地带,浇水车的大面积作业会给交通自身带来不小的障碍,就有舍本逐末之嫌,这种情况就宜于选择铺设管道进行喷灌或滴灌,或者人工拖带浇水,例如大连市的人民广场。虽然成本上会有所上升,但其日常养护就要简便很多;但是在城郊等地带,则不需要这样大面积的铺设管道,利用洒水车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也不会有什么负效应产生。
四、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所实现的不仅仅只是景观上的视觉效果,更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条件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利用绿化带的生态功能来取得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我们相信,城市道路的绿化带景观设计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内涵的外在体现,因此,道路绿化带的建设必须该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来进行处理,最终实现和谐发展。对于辽宁省各市的道路建设景观设计,其最终的和谐就是以“一路一景,两侧绿廊,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来要求和确定的。
参考文献:
[1]张清华.深度探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及形式[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2]王悦.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林业科技情报,2010(2).
[3]殷恒清.道路分车带绿化设计[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4).
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将各种要素融合在城市道路环境建设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应。
1城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由于树木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是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所以道路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质、车行和人行的 要求,道路立地条件、周边建筑、市政设施等。根据园林植物的立地条件,土 壤条件,背景条件等进行合理配置,做到适地适树。
1.1自然式手法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类型比较丰富,在路侧较宽的绿化带常应用自然群落 式来营造良好的景观和遮阴效果。也就是在靠近人行道边缘等距种植行道树, 从人行道至道路边界采用草皮、花灌木、小乔木、背景树进行自然过渡,它具 有园林植物层次丰富、种植密度大 郁闭度高、隔离效果显着等特点。在道 路绿化地较为宽阔的区域,园林植物配植不再是墨守成规,更多是在规范框架中寻求行的搭配,逐渐向自然群落式布置过渡,不仅美化道路,而且深层次的寻 求富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配置方式。
1 2规则式的手法
在城市的主干道或迎宾大道,为了强调整洁,大气的视觉效果,中央分车 绿带及花坛景观等常用规则式的手法,或在较宽的中央分车绿带交替列植乔木和灌木球,下层设计地被植物或重复整齐式的模纹花坛,这会使人感到节奏感强、色彩明朗、视线通透、层次分明。人行道绿带以等距、单穴、单株、两列等方式定植,树种多选用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以及选用经长期驯化的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外来乔木树种,其下种植灌木绿篱及地被植物。
1.3多层次综合手法
主干道上大部分快慢分车绿带跨度较大,建设已经从抽象的植物色块逐步 走向植物生态群落营造。为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利用有限的空间进 行绿化,市内其他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多采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背景 树、主景树、灌木群、花境、草地多层次手法进行绿化,以保证良好的视线效果及足够的绿化量。在较宽的人行道绿带.尽量做到层次丰富,上层高大乔木有效的为行人遮阴,中层的开花小乔木和常绿的修整绿篱有效的吸附,阻滞汽车尾气和道路的尘埃,并减少行人随意穿越马路的情况,较好的达到功能与景
观兼顾的效果。分车绿带形式较为灵活.不再是一味的整形设计,而是尽量以有限的立地条件创造多样的绿化景观,布局手法从抽象走向生态。分车绿带以规则式和自然群落式两种设计手法为主,做到按不同功能的分车绿带、自身宽度、周边环境状况进行植物配植。
1.4因地制宜的手法
城市道路园林植物的配置,更凸显地方特色,就应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采用乡土树种来营造,重视乡土树种的推广和应用。另外再用香花植物,色叶植物、观花植物的层次搭配,使道路形成连续的景观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环境条件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在植物的景观表现期(如开花、结果、叶色变化等期间),给行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2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的种植设计形式
行道树绿带是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 带,又称人行道绿化带 步行道绿化带。它主要的功能是夏季行人和非机动车遮阴 美化街景、装饰建筑立面,也是城市街道绿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2 1树带式
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乔木和绿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绿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米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米,1.5米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米为好;行道树的栽植 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一lO厘米,避免行人践踏,如 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 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t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 简单大方。
3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3.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 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高,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
,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
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支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O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目前在天津市应用较多的有法桐、 国槐、合欢、白蜡等。
3.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音等,选择时应
注意以下几方面:
(1)枝叶丰满 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荫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工人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3.3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可作地被应用。
3.4草本花卉的选择
张 钰 马 丽
(浙江省嘉兴市园林设计研究院)
[摘 要]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是城市道路规划中道路方面重点强调交通功能外,另外关注的一个重点,它要求路面设计以及周围的环境景观能够融入自然景
观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文章主要分析了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的配置这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功能,
园林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及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园林道路 景观设计 植物
一、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功能
1、道路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是决定了整个城市景观的框架,它就像是城市景观的血
管,在城市的交通、生活、购物、交往等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换而言之,城市
道路园林景观就是城市景观的核心所在。
2、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展现着城市街道历史底蕴
城市的街道格局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每个城市由于其发展历程及
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街道格局往往也都各具特色。而它们往往反映了该城
市的历史发展过程,记载下了某些重要的历史故事。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则与其
密切相关,形成了独有的城市文化特色。
3.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展现着城市的形象
人们对街道的感知最主要的往往不在路面本身,而是街道两侧的建筑形
象.园林景观等等。所以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往往影响着整个街道的形象,而街道
的形象又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独具特色的城市道路园林绿化设施,街道绿
化带上人或漫步,或驻足聊天。这些情景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园林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多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都忽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存在着人性
化道路景观空间不足的问题。在城市园林道路景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通常是
只关注景观效应,却不顾居民的感受。此外,坚持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园林道路景
观的设计根本。
2、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中由于受到历史、文化、
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出现不能和城市规划与设
计、建筑设计等统一协调的现象,导致缺乏统一而又有序的道路景观群落,导致
整个道路景观缺乏系统性。
3、功能设施还不够健全,环境质量度明显是不合格的状态。在道路规划和
设计过程中,一味的注重交通功能,而忽略了道路两侧各种公共设施的设计和
完善,建设道路绿化系统也不健全。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墙上广告随意乱贴
等等,城市道路环境“重车不重人”,交通繁忙路段缺乏停车点,以致停车挤占人
行道等。
4、绿化带数量不足。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扩建速度剧增,交通压力
骤增,原有的接到扩建困难巨大,因此,对道路绿地进行拓宽,改造,进行绿化的
范围十分有限。而且在绿化上也存在绿化设计方法简单,绿化树种单调,生物多
样性不足,趋同性比较严重。
三、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
1 、自然式手法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类型比较丰富,为了营造良好的景观和遮阴效果,一
般在路侧较宽的绿化带常使用自然群落式。也就是在靠近人行道边缘等距种植
行道树, 从人行道至道路边界可以采用草皮、花灌木、小乔木、背景树进行自
然过渡,具有园林植物层次丰富、种植密度大、郁闭度高、隔离效果明显着等特
点。在道路绿化地较为宽阔的区域,配置园林植物时就可以不必墨守成规了,多
数是在规范框架中寻求行的搭配,使其更具有生态效益。
2 、规则式的手法
为了强调道路整洁以及大气的视觉效果,可以对城市的主干道或迎宾大道
中央分车绿带及花坛景观等采用规则式的手法,或在较宽的中央分车绿带交替
列植乔木和灌木球,下层设计地被植物或重复整齐式的模纹花坛,这会使人感
到节奏感强、色彩明朗、视线通透、层次分明。而人行道绿带多是以以等距、单
穴、单株、两列等方式定植,树种多选用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以及选用经长期驯
化的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外来乔木树种,其下种植灌木绿篱及地被植物。
3 、多层次综合手法
一般来说,主干道上大部分快慢分车绿带跨度较大,快慢分车绿带跨度较
大,建设已经从抽象的植物色块逐步走向植物生态群落营造。因此,为了能够充
分地发挥出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绿化,市内其他主干道
两侧绿化带多采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另外,在较宽的人行道绿带上
要尽量做到层次丰富,遵循着以下原则:上层高大乔木有效的为行人遮阴,中层
的开花小乔木和常绿的修整绿篱有效的吸附,阻滞汽车尾气和道路的尘埃,并
减少行人随意穿越马路的情况,较好的达到功能与景观兼顾的效果。
四、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1 、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道路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主要作用是夏季可以为行人遮荫、美
化街景,所以在选择品种时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
高,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
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生命力强健,
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支点足够高,主枝伸张,
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O度,叶片紧密,有浓荫;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2 、灌木的选择
由于灌木可以更多的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
线之间的绿化带),可以遮挡视线、减弱噪声,因此,在选择时要必须要用枝叶丰
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的,从而防止出现因萌孽枝过长而妨碍交通;
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
高矮;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
女贞、紫叶小檗、紫薇、丁香、月季、紫荆、连翘等。
3 、地被植物的选择
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北方多数城市会选择冷季型草坪作
为地被植物,并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
重要的。
4 、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进行合理的配置。在配
置时要注意:只在重点部位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来点缀,不宜过多使用。
总之,不同的路段情况,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也各不相同。因此,应该根据道
路的性质,结合实际的功能全面考虑,注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高低层次,对
斜坡和护坡处理上注重垂直绿化设计,创造了出一个舒适、优美的城市道路空
间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绍元《植物配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分析与应用》[J],《广
东建材》2009年07期.
[2] 曹娟《城市道路景观生态绿化设计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
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设计的理念应该是其基本出发点之一。在通常情况下,城市的道路往往作为一种交通联系的手段,道路景观建设,尤其是生态环境的联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城市生态环境被纵横交错的道路切割得支离破碎。而道路本身,也往往忽视人性化需求,显得单调乏味,对人们表现出排斥和拒绝。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建设就是从整体着眼,运用生态设计手法对城市道路结构绿化、景观建筑、廊道系统等进行设计。
1、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框架,其对城市的重要性,相当于血管对人体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以及运输的基础,是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逐渐成为人们社会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现代的城市道路不仅需要满足其正常的交通功能,帮助划分街坊,方便于城市中建筑的规划布置,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既满足正常的交通功能要求,又实现生态美观的绿化景观,为人们带来一种整洁而清新的感觉,向城市建设注入无限活力和生机,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总体理念是在满足车辆需要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在充分保证驾驶员及行人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运用乔、灌、草以及藤本植物材料来营造景观,充分展现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等自然美的要素,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总体来说,道路景观就是道路功能与植物景观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装扮城市、美化市容,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视觉、感觉场所,营造优美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空间。
2、道路的分类与生态化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直接反映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明程度,现代城市的发展逐渐将道路的性质定义明确,根据道路的功能和地理环境,在道路景观设计上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体现各自的特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以千遍一律的交通功能为主,有些道路应该合理的利用其地理上的资源和人文资源,设计成适应车辆高速行驶,并建设一些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风景,使道路与风景相协调;有些道路则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环境设计成以人车共同使用,车辆慢速通行的道路。
英国著名风景建筑师J.迈克卢斯基根据这些因素将道路按布线方式将它分为:街景型线路,流线型线路,山道型线路和乡村型线路。对街景型线路特征适用于以行人的要求为主,限制车辆以低速行驶,即创造出一种富于变化并有趣味性的以人步行为主的线路,同时允许车辆以不破坏这种环境的速度通行。在这种道路形式中,生态化的设计方法表现为对城市人文结构的关注和以人的活动为基本要求的人性化景观设计的表达。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而对于高速道路景观设计,在控制好道路与周围背景后,要做到道路线形、边坡、分车带、绿化等软、硬质景观具有连续性、平滑性,与环境景观要素兼容、协调。道路成为所处地带景观生态自然的延续和联系,而同时,还应注意高速道路形成的走廊对自然生态的阻断作用,适度调整道路线型和断面形成,提供生态网络的穿越空间。
3、道路景观的生态设计措施
3.1 行道树的种植模式
行道树的种植方式常用的有树池式和树带式2种:
树池式是指在人行道上间距5~6m预留树池,将行道树种植在池内的方式。树池式的种植方式在我国应用极广,几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这种做法适用于人行道狭窄、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其缺点是树池营养面积有限,建造和管理费用高等。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方式早已从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导迅速向机动车主导过渡,人们行走在人行道上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和舒适度。这种树池式的种植方式无论是在使用上、生态上、美观上,显然跟不上时展的脚步。
树带式是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种植带在人行横道处或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前面中断。种植带可以种植草皮、花卉、灌木、防护绿篱,还可以种植乔木与行道树共同形成林荫小径。这种处理形式从卫生防护和保证安全方面都有一定优点,除种一行乔木用来遮荫外,在行道树株距之间还可种绿篱,以增强防护效果;同时,种植带式对树木的生长发育比树池式有利,在艺术造型及美化城市方面也远比树池式优越。
3.2 雨水的管理
(1)收集雨水
收集是利用雨水的首要环节,真正优秀的雨水收集系统是从屋顶到地面为雨水布下天罗地网,欧洲、美国近些年兴起的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潮流,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即在于收集蓄滞雨水。目前在我国,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每逢雨季,道路是雨水的重要汇集区。道路景观设计通常可用以下收集雨水的措施:低势绿地集水,人造透水地面,渗透管、沟、井等渗透设施。在具体设计中可以综合考虑,互为补充。
(2)雨水管理系统
雨水的净化处理有自然净化和人工净化2种模式。位于我国成都的活水公园是人工设计的利用自然植物环境净化处理雨水的典型案例,但其占地面积极大,净化效率较低,不利于大范围推广。道路景观本身具有用地局促的特点,利用自然净化雨水的方式显然难以适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引进专业的设备进行净化。
(3)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个新兴的做法,这是一种以迅速排出地表积水为初衷,进而将排水、收水及雨水再利用综合起来,发展出来的园林景观做法。最初的雨水花园是指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今天的雨水花园面积可大可小,它们往往具有城市水景的普通外表,其后隐藏着完整的雨水管理系统,即雨水的收集、净化及再利用。水景的大小取决于实际所能收集到的雨水水量,经过精密的计算和设计师的巧思,将技术的手段隐藏在地下,将艺术的外貌展示出来。
充分利用雨水,是生态设计的重要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我国北方,景观用水长期依赖市政供水,有效利用雨水不仅为景观用水提供了其他水源,对于补充城市浅层地下水也具有一定意义;在多雨的南方,利用雨水则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更有利的实施条件。
3.3 绿色材料的使用
绿色材料的定义比较模糊,比较具有认可度的说法是4R策略,即减少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Reduce)、利用可再生材料(Reuse)、利用回收材料(Recycle)、重新使用旧材料(Renewable)。目前我国园林景观行业实现4R策略还存在一定困难,这主要受制于观念的落后,但4R策略是生态设计的重要措施,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于道路景观设计,笔者呼吁设计师及建设方更多地选用透水材料和垫层,还水于土地。
3.4 合理选用植物材料
在植物材料的选择问题上,同样可以参考4R策略,如适地适树、保护原有植被、减少草坪使用等都是符合4R策略的重要措施。在北方干旱地区多使用节水型植物、原生植物。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什么植物材料是不可再生材料,即山林里的大树甚至古树。
近几年,园林规划设计行业发展较快,各地建设项目更是突飞猛进,许多项目建设方出于景观效果的考虑,往往会强烈要求设计师使用大苗。目前,多地苗圃中的大规格苗木并不多,大多数乔木为胸径6~12cm之间的小规格及中等规格苗木,而各地建设中所使用的体量巨大的苗木大多是来自山苗。大批量挖掘山苗对当地自然植被群落的破坏不言而喻,同时,山苗在移植过程中,移植技术复杂,成活率低,特别是道路景观设计,道路景观的设计范围本就狭小局促,生态条件不佳,大规格山苗的成活率很低。所以,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设计,给予景观生长空间和时间,多用规格较小的苗圃苗,大规格苗木可以在重点区域孤植、点植。
结束语
在当前国际景观设计领域,生态设计措施的应用已经逐渐从公园、园区等相对独立的城市开放空间,发展应用到与城市生态系统紧密联系的城市道路景观中。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类似城市道路景观这种涉及区域众多、影响范围广泛的城市景观,更迫切需要融入生态设计的手法,来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及生态文明城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木伟.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