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景观设计概论

城市景观设计概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景观设计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景观设计概论

城市景观设计概论范文第1篇

摘要:城市景观的概念是因循时代而发展的。经过学习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实践中的经验、感想,在文中本人把对郑东新区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解归纳为四大特点即:一、城市景观设计的个性化特点;二、城市景观设计的多样性特点;三、城市景观设计的自然性特点;四、城市景观设计的时代性特点。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特点

城市景观是社会发展的载体,涵盖了社会制度、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城市景观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学习景观设计界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实践中的经验、感想,在文中本人把对郑州郑东新区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理解归纳为以下四大特点:

第一、郑东新区城市景观设计的个性化特点

每个城市景观都应该有它自己所固有的、独特的、鲜明的个性。这是因为:首先,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乃至民风民俗所展现出的多姿多彩潜移默化地主宰着城市景观,赋予城市鲜明独特的景观个性。其次,每个城市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风光和气候环境氛围无不给自己居住的城市留下深深的景观记忆。再有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城市景观建设水平的差异,也必然导致城市景观的个性化发展。

郑东新区的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引入了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风格独特,靓点突出,极具个性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生态城市。通过道路、河渠、湖泊的绿化建设构建生态回廊,并将龙湖生物圈与嵩山生物圈、黄河生物圈有机相连,形成生态城市。二是环形城市。通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环形道路及CBD和CBD副中心的环形建筑群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环形城市。三是共生城市。新区规划重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同时保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体现了新区与老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四是新陈代谢城市。借用生物学的概念,通过组团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城市新陈代谢的理念。五是地域文化城市。规划体现了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特色,根据龙的传说及湖的形态,把规划中的人工湖取名为龙湖;CBD和CBD副中心两个环形城市,通过运河连结,构成象征吉祥和谐的巨型“如意”湖;六棱塔形的会展宾馆,建筑外观形似我国古代的笙筝萧河南艺术中心以及引入我国传统的“四合院”、“九宫格”式建筑理念的商住建设等,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独特的城市空间形象。

第二,郑东新区城市景观设计的多样性特点

“城市景观反映了人类中最基本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态度差异,更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的不同” [1]。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必然要求。

一是建筑物形态要有特色,要能展现其独特的景观魅力。郑东新区“CBD”有两圈高层建筑群组成,内环建筑高度80米,外环建筑高度120米,“CBD”副中心是由高度为100米的写字楼、宾馆和商住楼,极讲究建筑物外观线条、色彩乃至几何形体的不同和变化,具有非常鲜明和独特的景观艺术魅力。二是建筑空间和环境要满足人们生活多样性的需求。郑东新区“CBD”商住圈与风格各异的园林公园有机地融为一体,道路之间与高架桥连接,城市雕塑、人行天桥、建筑小品布置合理美观大气,城市景观多样性的特点在这里得到充分地发挥。三是建筑与周围环境要协调。建筑离不开环境,环境能映衬建筑。建筑与环境形成和谐、整体的形象,能使人们心理、生理机制活跃起来,达到心旷神怡的目的。

第三、郑东新区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自然性特点,自然性原则就是使设计从地形的塑造上、水体的形态上、山石和植物的艺术配置上,尽可能地遵从自然,适应自然。尊重自然是景观设计的首要准则,保护自然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前提,要维护自然界本身的缓冲和调节功能[3]。因为自然界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来维持生态平衡。

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之林”公园,该处的景观设计就充分地利用了自然性的原则。起伏有致的地形、迂回曲折的环路、萦回弯转的小溪、层次丰富的植物配置,这一切满足了都市人渴求自然的,融入自然的心态,是竞争激烈的都市人心灵释放的良好空间。让我们从郑州之林水景其周围的景观设计来解读一下自然性原则的应用。人工水系以一个大型的文化性广场为源头,曲水流觞,最终通过动力系统将水从结尾送到源头和个别中间处,从而实现水系的循环利用,模仿大自然的潺潺流水。整个水景在茂密、幽深的丛林谷地蜿蜒曲折,池水清澈见底,水中水生植物散植有序,水的周边散丢着看似随意放置的观赏石,实际上在施工时每一块石头的放置位置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如下图) 。更为新奇的是在溪流的边上装有微型雾喷,形成虚无飘渺的景观,宛若仙界一般。徜徉其间,空气清新,鸟儿啾鸣,给人以如诗如画的意境,让人真正领悟到“一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真正蕴涵。从郑州之林人工水景效果中我们领悟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承、不可分割。早在几千年前庄子就曾经说过:“天地并我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第四、郑东新区城市景观设计的时代性特点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过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也是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城市生态的过程,它同时展而发展,无论是审美,还是科技,时代的各种信息符号,会悄然地在城市景观中表现。郑州市郑东新区景观建设,在利用现代技术方面就有很多,如在自然悠闲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公园内,利用现代张拉膜技术建造的“拉膜亭”,巧妙地点缀其间;园路的铺装运用使用新技术制成的能使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生态环保型材料的陶瓷透水砖;又如在公园的园路或广场道路的表面附着有现代树脂附荧光玻璃珠,在夜晚不但有助于行走安全,还是原本平淡的道路景观增色不少;利用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声光技术的中心湖水幕电影等,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公园广场更具时代魅力。还有在郑东新区的建筑形态的设计(如下图)就很符合现代人简洁而不简单的审美情趣,所有这些一再表明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离不开现代技术,无形中城市景观都已被刻上了时代烙印。

如果把城市建筑看作城市的骨架,那么城市景观设计就好比城市的血与肉。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和处理好实用与美观、历史与现实、局部与全局、传承与创新、自然与人文等多种约束性或关联性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交出一份城市景观设计的合格答卷。

参考文献:

[1] 魏向东宋言奇 《城市景观》,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俞孔坚等 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 《中国园林》

城市景观设计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桥梁;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都市不断涌现,桥梁的需求量及建设规模愈来愈大。桥梁已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被人们赞美欣赏。因此桥梁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桥梁景观是指以桥梁结构为主体,结合桥位周边的自然及人工环境,融入桥域处的民族风情及地域特色,进行桥梁景观的设计及其研究,最后达到人、桥梁、环境的有机统一。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可观(宏观构景、中观造势、近观显巧)、可游,既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又可成为景观环境的载体。

1、桥梁景观的内涵

主要体现在设计的内容方式上,一般是以平面布局设计、肌理设计、色彩设计、装饰设计、外观造型设计以及线形设计为主,选择合适且良好的设计的方式不仅可以收获到极致的视觉效果美感,同时还能够丰富创新设计理念,使桥梁的景观设计作品不断开创行业内的新标。当然,仅仅依靠打造美丽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桥梁景观这一特殊的语言表达符号里,我们更应该注重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历史性的文化内涵,甚至是美学的文化内涵,让每一个桥梁景观作品都能够焕发出生命的动感,这样作品就不再是纯粹的作品了。

其主要特征有:符合安全、经济、适用的基本设计原则,桥梁符合更具美观、独具特色、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原则,桥梁的景观主题应与周边地块整体规划相一致,体现该区域主题定位,与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桥梁,由于它跨越山河或城市交通线路,人们进入新区首先也是最直观认识的就是桥梁,作为具有门户意义的建筑物,其景观效果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的重视,将新区内的桥梁区域特色化,乃至成为区域内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就成为桥梁设计师新的课题。

2、我国桥梁景观设计所面临的现状

2.1、桥梁景观设计与桥梁设计被混淆

桥梁景观设计在我国来讲,它所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可以说它是一门新兴的行业领域,在高校中作为专门的学科专业进行开设的时间亦是很短,可以说由于时间短的原因,我国在该技术范围内缺乏明确的规范。我们都知道,桥梁景观设计的设计内容形式很重要,它既体现了桥梁在功能上的实用性,又体现了桥梁景观在景观二字之上所凸显出的整体美感,然而在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桥梁作品之中,一般采用的是结构设计的方式,在桥梁建造完毕以后,再对其进行后期的包装,这是严重地混淆了桥梁景观设计和桥梁设计在根本上的区别。

2.2、桥梁景观设计的外观设计单一,重复率极高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之中,桥梁的设计结构、线形都是大同小异的,当然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外观造型,就像是孪生的姐妹一样。在重复使用同一外观设计造型之后,很多相关人员很容易犯同样的设计上的禁忌,即不注重周边环境设置,甚至不严格把握细部结构的处理,只是照猫画虎地将设计作品搬入桥梁工程项目当中去,严重破坏了环境的整体美观和桥梁景观作品的整体平衡感。

3、桥梁景观设计探讨

3.1、景观桥梁的装饰处理

桥梁的装饰处理是创造桥梁美观的常用方法之一,作为景观桥梁更有必要进行装饰。通过装饰处理,如外观、表面色彩和质感的处理,更突出所需要的桥梁各结构部位的特征,弱化一些影响外观、干扰视线的部位(如梁体接缝处、支座),使桥梁与周边环境更协调。如再与夜间照明效果相结合,更能渲染和烘托出桥梁综合的美学效果,突出桥梁的标志性和象征意义。景观桥梁的装饰常用以下方案及其组合:

方案一:板材饰面:利用混凝土板、花岗石、钢材等材料,对桥梁构件进行修饰、遮盖、诱导,如梁桥挂板装饰后变为“拱桥”。挂板遮盖了连续梁支座等干扰视线的部件,并辅以线条和颜色对“拱线”进行诱导、突出,使桥梁与人工湖及周边建筑环境更加协调,达到最佳装饰效果。

方案二:改变结构类型的外装饰有时在平原开阔地区为了突出桥梁重组环境的作用,采用强调法,利用中承式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方案来达到突出、强调的效果,如郑州新区的连续梁桥通过外侧钢管装饰为“拱桥”。

方案三:混凝土表面涂装―――材质、颜色的改变混凝土桥梁的梁体、墩柱、桥台、栏杆等部件都是桥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色彩和质感对桥梁整体景观效果影响较大。混凝土结构施工后表面常有色彩不均、蜂窝麻面、接缝错台等瑕疵,在白天和夜间灯光下暴露无遗。这些材料自身和施工缺陷如同一群苍蝇一样,使观察者难以产生美感,更谈不上景观了。因此对于景观桥梁的表面涂装修饰,可以修补、遮盖这些缺陷,使桥梁构件轮廓清晰,混凝土表面平整,色彩均匀,并提高桥梁的使用耐久性。采用不同的涂装配色方案,还可以使桥梁与周边环境更和谐、自然。

3.2、地域性元素的融入

以东北某城市的桥梁为例来分析,此点对于桥梁景观设计的影响、

3.2.1、造型元素的地域性

柱式及其装饰构件作为该城市建筑风格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强化建筑的地域性,充分表达建筑所蕴含的意义,是具有识别、度量和象征作用的造型元素。将欧式建筑中三段式立柱及圆拱门设计融入主桥桥塔的设计中主桥桥塔景观造型是在主体结构外包裹装饰性金属构架,这种处理手法不仅易于桥塔造型的塑造,且形成混凝土材质与钢材质的对比。

图1三段式立柱及圆拱门运用于主桥塔

主桥桥塔景观造型是在主体结构外包裹装饰性金属构架(见图2),这种处理手法不仅易于桥塔造型的塑造,且形成混凝土材质与钢材质的对比。

图2主塔实景图及外包装饰钢结构示意图

为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人文特征,在桥梁的细节设计上运用具有该城市特色的形式构件,达到桥梁建筑景观与城市艺术内涵的完美统一。细节设计体现在主桥的欧式线脚、铁艺元素、欧式灯塔等。

3.2.2、色彩运用的地域性

桥梁的色彩通常选用灰色、白色,很少选用有明确色彩倾向的颜色,如红色、蓝色、黄色等。但该城市的建筑色彩丰富,从城市景观中概括出4种常运用于建筑的色彩,分别是深绿色、砖红色、米黄色以及褐色,其中索菲亚教堂穹顶的深绿色给设计师带来了灵感。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主桥所处环境空旷,再加上该城市气候寒冷,一旦入冬,江面结冰,植物枯萎,一片孤冷凄凉的景象。建议选用富有生机、寓意繁荣的颜色,以缓解环境带给人的凄冷之感。综上,以深绿色作为桥梁的主色彩,运用在主桥桥塔、松北桥头堡以及柱廊梯道等附属工程。绿色是由蓝色和黄色对半混合而成,象征着和平、生命力。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黑色,使得色彩更有厚重感,体现出悬索桥的气势以及稳重感。

3.2.3、与地域文化相融合

为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人文特征,在造型细节方面充分运用具有该城市特色的形式、构件和工艺,达到桥梁建筑造型与城市艺术内涵的完美统一。该城市建筑风格结合俄罗斯美学特点融入欧式古典主义哥德式风格,突显层次、浮雕、拱门等形式,在石造建筑上发扬光大。柱式及其装饰形态作为该城市近代建筑风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兼有文化特征,它能够强化建筑的表现意图和表现方式,充分表达建筑装饰所蕴含的丰富语义,是具有识别、度量和象征作用的装饰构件。

3.3、实现桥梁同环境的协调

桥梁结构构造与桥梁景观设计是桥梁整体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两部分,两者始终以相辅相成的形式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当中。桥梁的建设环境是桥梁结构构造的决定性因素,在满足建设条件的前提下,桥梁景观是提升桥梁整体美感的主要手法。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桥梁建设或消减法加以修饰。然而设计者往往不可忽略的还包括当地的民族文化,在一些具有强烈民俗特色的地区,桥梁的景观设计从设计思路的抽象象征意义到针对细部的具体造型特点,甚至桥梁整体的色调方面。都应突出当地的文化色彩。设计者应在建设方提出桥梁规划建设目标以后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规划:

3.3.1、环境调研:针对桥位周边的地质、河道、气候、路网关系及交通功能进行数据性的分析,进而确定建设条件,选取最经济合理的主体结构形式

3.3.2、定位分析:了解桥位所在城市的景观定位,分析桥梁整体风格,即针对历史名城,应着重体现历史元素展显文脉特色;而针对新城区,应以现代简洁为主,彰现时代特色。

3.3.3、通过以上方面优选出2-3个满足主体结构并能恰当体现特色的桥梁方案进行论证确定。

3.3.4、根据选出方案合理布置夜景照明及其他细部设计,形成统一完整的桥粱景观。

4、我国桥梁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4.1、桥梁的环境景观

二十世纪末是我国环境意识觉醒的时代。随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土地的漠化、黄河断流、水源污染、长江洪水及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还应与环境和谐。1999年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表的《北京》明确提出了对环境的和谐与尊重应该成为一切建设行为的基本原则。在桥梁景观设计中强调环境景观即是对此大背景的呼应,同时也是保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反映到桥梁景观设计中便是桥梁景观与大地或城市景观尺度的和谐研究,桥梁景观对地形、地貌的适合,桥梁景观对文化环境的尊重与共生及桥梁建设对建设地点的自然原生景观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均为传统的桥梁景观学所不包容

4.2、桥梁的夜景观

当我们在晚饭过后,小步行于灯火辉煌的街头,尤其是当你的面前再出现一座闪耀着多彩炫目光环的美丽大桥,你会感觉自己仿佛是置身于“天境”中,那种美妙的感觉是何其地让人慨叹它的美轮美奂。就在这个时候,你或许会后知后觉地发现同样是夜里的灯光,为什么桥梁夜景观与桥梁交通照明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事实上这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换句话说,桥梁夜景观是将照明科学与桥梁艺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它是随着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以后,人们的审美视角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对城市景观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有了自然的要求。

5、结语

桥梁景观设计是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提高条件下未来桥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今后的工作之中需要不断创新,做好桥梁景观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穆祥纯.我国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01:1-5+15.

[2]万敏.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桥梁建设,2002,06:66-68.

城市景观设计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意识;共生;融合

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成熟和文明的现代社会。然而,随着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批量崛起,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也日益拓展,呈现出多彩却又混乱的面貌。其中不乏少数建筑的诞生被视为对景观环境的破坏,这就引起景观界、建筑界的深度反思――建筑设计应当与城市景观设计相融合。

就目前建筑与景观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大家在创造设计的过程中多数以建筑为第一要素,追求建筑外形的独一无二,常常忽视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氛围是否统一。事实上,如果建筑无法与周边环境相融合,那么建筑最终也将失去其特有的生命力及意义。将建筑的景观意识与景观的建筑意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建筑与景观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建筑与景观的最佳契合点。

一、景观意识与建筑意识的相关概论

1.1建筑与景观的概念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根据罗马时代的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作的现存最早的建筑理论书《建筑十书》的记载,建筑应兼备实用、坚固、美观的特点[1]。而此处主要研究的建筑则是architecture,是在building的基础上,带有了一定意义的美学设计。

景观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2]。该文章中的“景观”作为一个专业名词,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是指具有审美价值的景物,能够是观察者具有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方面的美的感受;从精神角度来看,是能够影响和调节人类精神状态、促进人类社会和谐以及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事物。

1.2建筑景观意识及景观建筑意识

本文试图探讨城市中建筑与景观在设计观上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建筑的景观意识及景观的建筑意识两个概念。建筑景观意识是指在建筑设计中,以景观规划为指导,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建立建筑与景观互为参照的体系。而景观建筑意识则是探求在景观的设计与完成过程中,以建筑的理性来要求景观建造的严谨性、功能性,以技术性来把握景观生成及设计创意的实现[3]。

二、植入正确的建筑景观意识与景观建筑意识

2.1建筑设计中植入景观意识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在完成主体设计的同时,对景观环境的规划更应优先。而在如今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往往滞后,亦或被当做建筑设计的附属品,这就导致设计出的作品往往都是建筑比例大于景观比例。如果设计前,将现场景观当做建筑设计的前提,使建筑成为景观的一个因素,作品就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埃罗・沙里宁曾说过:“如果把建筑史中最漂亮和最著名的建筑物重新修建起来,放在同一条街道上,如果只是靠漂亮的建筑就能组成美丽的街景,那么这条街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街道。可是实际上却绝不是这样,因为这条街道将成为许多互不相关的房屋所组成的大杂烩。[4]”无论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如果放在与之不相适应的环境之中,那它也不能被称为一个好的建筑。

日本轻井泽的贝壳别墅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对于贝壳别墅,第一次看到时会觉得它似一个天外来客,与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可当你越深入了解便越会感受到设计师地用心。贝壳别墅围绕中心的一棵树设计而成,伴随时间的不断推移,别墅也融合在树林中。这里的植物并非依照建筑划分人工种植的,而是在自然状态下,依照景观环境的需求构成建筑,充分展现出建筑和景观的完美结合。

2.2景观设计中植入建筑意识的重要性

与建筑设计所不同的是景观是跟随建筑功能而逐步发展的。因此,景观设计中需要理性的态度和系统化的思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良镛教授早在1999年就提出:要融合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打破城市规划、园林学与建筑学的界限,互相交叉,互为渗透。

首都博物馆新馆的景观设计就是在景观中融入了建筑意识的成功案例。首先,在景观立意上面借鉴了建筑理念,运用建筑设计中的理性态度,最终提出“大广场、小庭院”的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城市客厅”的立意相符合[5]。用“大广场”的概念表达城市客厅的外部形态,在符合场地特征的同时展现了建筑设计理念的精髓。对于广场以外的景观空间则采用“小庭院”的设计手法,赋予庭院不同的文化内涵来突出景观的地方性。另外,在景观细部处理方面也提炼了建筑语言。比如在铺装上沿用建筑的铺砌手法,用以营造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视觉效果。

相对于展品而言,建筑只不过是一个容器;而对于建筑来说,景观只不过是一个配景。当游客面对首都博物馆欣赏文物、品味建筑的时候,已经分不清谁是主景,谁是配景了,因为自己本身已成为其中一员。这也许就是在景观设计中注入建筑意识的终极目标。

2.3借鉴与反思

优秀的设计总是会促使人们不断的思考,无论是日本贝壳别墅的建筑设计还是首都博物馆新馆的景观设计,它们在处理建筑与景观方面的手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将景观意识融入建筑设计中,以景观规划为指导,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将建筑意识贯穿整个景观设计,以建筑的严谨性及科学性实现景观意象。建立建筑与景观的互为参照体系,消除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人为界限,注重学科体系及其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三、景观意识与建筑意识的共生

3.1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

在当代建筑设计上,一个完美的成功的建筑物,应该是建立在建筑与景观相辅相成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就必须要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其实也就是做到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意识。景观意识并非将大自然的自然景观、人类文明的人文景观同建筑设计的简单相加,而是实现建筑设计与景观环境的融合,在特定条件下展现出建筑和景观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提升建筑物的品味和价值。

3.2加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协调性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为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契合,只是单单提高景观在建筑中的地位还不够。一味的提高可能会导致技术的不完善、资金的不足,甚至是景观与建筑的相冲等现象,因此,在现实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建筑周边的景观环境,同时,还要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只有抓住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才能改善建筑在实际建造中面临的所有困难。

四、总结

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单靠建筑设计,已经完全不能刺激人们的情感,少了景观的配合,建筑也将慢慢失去原有的生命力,设计师不该忘记最朴素、最简单的自然之美。通过以上对于建筑景观意识与景观建筑意识的探究,了解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该忘记最朴素、最简单的自然之美。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植入景观意识,把遗失的景观从建筑中寻回。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加入建筑意识,以建筑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技法挖掘景观设计的深度,两者互相依存、走向融合,缔造城市之美。

【参考文献】

[1]维特鲁威[古罗马]. 建筑十书[M]. 陈平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俞孔坚.论景观[J]景观,2004(02):34-41.

[3]刘谯.试论建筑的景观意识与景观的建筑意识[J]城市建筑,2008(05).

城市景观设计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场所精神

在当今社会里,城市环境景观不仅仅有空间展示的作用,更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实用环境,同时景观空间作为艺术信息的传递载体,具有现代构成感的审美价值。城市的景观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多半在公共空间的环境中进行,城市中的不同景观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整体景观。而公共艺术则恰恰有助于塑造一个凝结着现代审美认知、体验、经验和评价的情感信息的城市景观环境,使城市人在体验空间的同时与其交流、沟通。本文对主题的阐述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公共艺术定义的简述,其次是公共艺术在景观空间中的表现与作用,最后是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基本原则。

1公共艺术的定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化城市不断崛起,其中,城市现代化更是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对生活空间的改造能力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和自由。城镇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急速增加,要求艺术作品应适当地走出美术馆、走出工作室,从高端私人空间走进大众公共空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率先出现了一些与传统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在观念上有所区别的作品,它们的基本含义皆为: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以表达公众意志、体现公众价值、呈现公众和城市文化为目的的这类艺术作品,被称之为“公共艺术”。如今,公共艺术作品作为构成空间景观的一部分,通过对空间物质形象进行的视觉化综合的艺术设计,营造出具体城市景观的独特气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实践中的进行与积累,公共艺术的定义与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公共艺术的概念范围将越发广泛。并且,在具体的国家区域中延伸出更符合当地具体人文政治背景的概念内涵。但毋庸置疑的是,公共艺术必须永远围绕“公众”“公共”“艺术”三大关键词。

2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及类别

公共艺术是由艺术家以公众为主体,以公共资源为媒介,在公共环境中完成的由公众参与的艺术作品,它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著的载体。公共艺术应当与景观和谐共存、融为一体并产生共鸣,使民众流连忘返,能够满足委托方、民众和艺术家的共同愿望。优秀的公共艺术可以连接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讲述城市的故事,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需求,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传统,展示城市的友善。根据空间环境与作品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主要类别:第一种,对环境进行点缀的公共艺术。即选择独立性的艺术作品,这时应考虑其尺度、色彩、质感、体量等视觉因素是否呼应于实地环境,对其并存的环境起到点缀作用。第二种,具有特定文化性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根据当地的生活习俗、文脉联系和历史特性等来塑造作品,以反射、和谐的方式与实地的文化背景相对应。第三种,与环境共生的公共艺术。与环境的依存、整合关系,通过实地的观察和考量,以材质的默契、造型的呼应、比例尺度与节奏的把握,使公共艺术更好地营造出景观的环境气氛。

3公共艺术在塑造城市景观中的创作原则

在阐述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的创作原则前,必须强调“场域精神”,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创作必须保持核心原则。挪威建筑理论家舒尔茨提出的“场域精神”理论,可以简单理解为“场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有限特定空间,是具有意义的具体空间。这个理论说明场域的特殊性,是由特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因素以及特定的人造环境构成的,这种特殊性在体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况的同时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总体气氛和性格。这里的“场所”有别于物理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归属感,激发人们潜在记忆的“情感之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公共艺术的设计不仅仅考虑在公共艺术品体量进行的空间表现及艺术处理,更重要的是须根据公共艺术品所放置的具体环境空间各种因素关系进行设计。一个优秀的公共艺术应与它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空间,来表达一种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价值的空间意识及各种文化内涵,在具体的景观空间中起到维系作用。因此,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中,公共艺术应该根据不同空间的特殊性,在环境景观中营造维系出特定的场域气氛。通过公共艺术与周围城市景观相关的空间结构,来营造具有鲜明印象、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环境气氛。它不是对场所精神的再创造,而是对城市定场所精神与文化性格的凝结及维系,是对特定场所的文脉关照。在保持“场所精神”的核心下,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一个人来到空间中就必须寻找人的足迹,人成了社会空间中内容价值的精华。正是有了公众的需求,城市才被要求具有更有品质的城市公共环境景观。

3.2公众参与原则

从艺术家与公众的关系而言,公共艺术不是艺术家的特有物,而是属于普通市民的。公共艺术营造景观环境,就是为了让艺术融入公众空间中,让每一个人享受艺术,激发人们对空间的情感和思考。

3.3情景交融原则

公共艺术在景观中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临时的;外部的或内部的;整体的或自由的散落放置;庄重的纪念碑式或平易近人的人性化诉求;大规模或小型化的;创意设计的或装饰性的。无论是何种结果,它们都具备连贯一致的品质,那就是它是特别针对景观而创作的,并与景观的背景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4延续与创新原则

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展开的过程,就是揭开现实生活中错误的假象、混乱的概念及扭曲的事实的过程。公共艺术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成功的公共艺术景观有助于城市的复兴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市民生活的激情与创造力。

4结语

如今是一个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意识日趋成熟的年代,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也被要求需要更具品质,更有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环境的塑造以及城市的景观是体现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必须兼具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人们越来越呼吁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古迹维护、复原历史风貌,这使建筑师、空间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受到了更多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从新世纪的高度来思考的共识,探究社会与环境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最契合中国环境艺术的创作理念和生活空间中公共艺术创作的道路,通过公共艺术对城市景观环境的营造,艺术化城市空间,激活城市空间,激发公众对城市区域的情感思考,不断为城市营造出与时俱进的,符合社会、公众需求的现代化城市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靳埭强.集•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和生.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姜竹青.欧洲公共环境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

[6]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7]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城市景观设计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整体与部分

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全球化浪潮来袭,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国际地位,主要是依靠城市的竞争力。而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重要象征。就像我们提到上海,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东方明珠,提到迪拜,想到迪拜塔,当然还有北京的故宫,悉尼的歌剧院,等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密切,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部分,而城市规划设计是包含建筑设计的一个整体。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必须做到放眼整体,同时关注部分。只有做好了建筑的设计,在部分上达到极致,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放眼整体,使每一部分都能在城市这样一个大环境中达到协调,才能拥有美好、和谐的城市景观。

一 建筑设计

建筑是组成城市这个整体的基本细胞,我们每天可以看到的建筑物有大厦、桥梁、堤坝、高架快速路、电视塔等,另外城市建筑的内容也能够细微到桌椅、灯具甚至标志物。城市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在建筑物建设之前对与建筑物有关的所有事项进行通盘的考虑并设计解决方法。

在未来,建筑设计从理念到实践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随着能源结构、技术手段、环境状况等因素的改变,未来的建筑必然会向绿色化发展,这种建筑风格旨在节约能源、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和谐共处。

二 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主要是关心在某一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很少关心它的邻居及与之相共存的整体环境,缺乏对城市空间的总体认识和把握。而城市设计则是对城市从整体形象上的把握,即使是具体到任何细小的局部,设计师依然会对其进行设计。城市设计以城市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作为主要对象,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在于整体环境的和谐、优美,不仅仅是单纯的单体建筑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依赖GIS技术可以越来越理性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三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关于在实践中安排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相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这要解决的是城市建设中的面和线的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关于建筑物建造的学科,是解决城市建设中面和点的问题。只有这两个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树立和谐、优美的城市形象。那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总的来说,就是城市设计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总的指导和框架,而建筑设计实现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并加以完善和丰富。

就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而言,主要在定位、定量、定形、定调这四个方面。定位,是指这个建筑物应该建在什么地方,这必须与城市的整体环境协调。定量,除了协调建筑物的容量、尺寸、角度以外,还要保证建筑物的容积率等。定形,主要是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体积。定调,就是协调建筑物的风格,试想一下,一幢欧式洋房出现在一片低矮的四合院周围,会造成怎样的效果?

对于建筑物来说,必须满足城市规划的思想,才能做到与环境协调。这就要求建筑者必须要有整体观念和环境观念。整体观念要求把建筑看作是城市物质整体的一部分,而环境观念要求把建筑与其周围的其他环境因素看作有机整体,注重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四 正确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是一种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由于城市及其建筑的特点,我们要做到的是,在一百年,或着更长的时间后,我们的城市及其建筑还不至于必须要被更换,这就是说,在城市规划时要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看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其次,建筑设计必须满足于城市规划设计。既然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必须使这个局部满足整体。注意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即使很小的建筑也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景观效果。最后,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规划设计评审制度,因为城市是大家共同的,有了好的城市环境,民众的生活会更加便利、愉快。

五 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思想

“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思想,是指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和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使城市的每位居民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时,我们必须首先有这种“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思想。首先,设计建造者必须有关注人的权利与价值的意识。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有合理的交通规划。城市越来越发展,但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出行却越来越难,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合理的交通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保证,同时也是居民能够在其中幸福生活的前提。2.保持适度的城市规模。现阶段,世界各国的城市都在扩张,但是大城市的问题日益暴露,水资源、环境压力、治安压力、市政资源共享都已成为顽疾,所以必须保持一定的城市规模,切勿盲目扩张。其次,在城市规划中,还要注意其连续性,也就是在上文中说到的,在数年后,城市还是有其特别地存在价值,因为在时间的洗涤之下,它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宜居,“以人为本”要求必须要使城市中的人能够因为城市便利的交通、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和谐的氛围而生活得更好。

结语:正确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设我们美丽和谐的城市。

参考文献:

[1]董晓峰,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M],房屋建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