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工作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和“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测查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教师对反映教师社会地位的职业认同和基本工作环境的同事关系和环境与资源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反映具体工作状况的领导与管理、付出与回报和工作任务与压力的满意度较低。性别、职称和教龄等因素对工作满意度有一定影响。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较为复杂,其中社会因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力较高,分别具有负向的和正向的预测作用。工作压力未必完全导致工作满意度的降低,某些特定的、适度的工作压力会导致工作满意度的增高。
0前言
组织成员的工作满意度是衡量其对工作态度的一个基本指标,反映了对工作的整体评价。工作压力则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密切。体育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社会认可度较低,发展机会较少,工作压力较大,极易形成较低的工作满意度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严重者甚至产生离职现象,给个人和组织带来极大损失。因此,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目前组织管理特别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新课题。
综观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国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的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和验证。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论,不论是在工作满意度的个体差异上还是在工作本身、工作回报、领导管理等其它工作满意度层面上,都存在颇多的不一致结论。目前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少数的成果仅留在经验性的表面描述上,未作深入的分析。另外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还缺乏权威性的研究结论和调查数据支持。鉴此,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特征的研究,探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脏力的关系,将会为社会、学校、教育行政机构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问题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为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被试
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师405名,其中男教师276名,女教师129名。
1.2研究工具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根据黄桂梅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修订,量表共有6个维度,60个题目,其中领导与管理维度18个题目,环境与资源维度t1个题目,同事关系维度11个题目,付出与回报维度7个题目,职业认同维度8个题目,工作任务压力维度5个题目。采用Likert量表5级记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1—5分,部分题目为反向记分题目,得分越高,则表明被试的工作满意度越好。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44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量表的a系数从0.6991到0.9363,信度水平较高。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96~0.884之间,且相关显著,内容效度比较理想。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12--0.309之间,6个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对独立性,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教师工作压力的测量采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量表”,该量表根据许延礼“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修订而蔚,量表共有7个维度45个题目,其中领导与管理压力维度10个题目,工作负荷压力维度9个题目,学生因素压力维度5个题目,人际关系压力维度5个题目,自我身心压力维度7个题目,社会因素压力维度5个题目,职业发展与晋升压力维度4个题目。问题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级记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感受越大。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3,分量表的a系数在0.55~0.82之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每个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2~0.68之间,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7个因子的贡献量均在5.1%以上,共解释了58.65%的方差,7个因子在结构上反映了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具有可解释性。量表效度较好,可用于实际研究。
1.3研究步骤与方法
研究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集体测试,统一指导语,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量表690份,回收546份,其中有效量表405份。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完成。
2研究结果
2.1被试工作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的职业认同(3.43±0.54)、环境与资源(3.26±0.47)和同事关系(3.24±0.37)维度得分超过中值3,领导与管理(2.87±0.48)、付出与回报(2.93±0.59)、工作任务与压力(2.82±0.59)维度的满意度较低。
2.1.1工作满意度的性别特征。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所有维度得分均高于女教师,其中付出与回报、职业认同和满意度总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1.2工作满意度的职称特征。调查结果表明,职称越高者其工作满意度总分越高,在同事关系维度,职称越高者其满意度越低,除同事关系外,教授在工作满意度的总分及所有维度均高于其他职称者。除同事关系维度外,工作满意度在不同职称上的得分基本呈两端高中问低的“u”形。职称在付出与回报、环境与资源、领导与管理、工作压力和满意度总分上均具有显著性的主效应。详见表2。
2.1.3工作满意度的教龄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事关系维度,教龄越长者其满意度越低。满意度总分以及付出与回报、环境与资源、职业认同和领导与管理维度在不同教龄上的得分呈两端高中间低的“U”形。在工作压力维度,教龄越长者的满意度较低。其中教龄在付出与回报、职业认同和同事关系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详见表3。
2.2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如表4所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各因子的关系较为复杂,即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存在负相关关系,且相多为低相关关系。只有付出与回报和领导与管理满意度与社会因素压力呈较高程度的负相关,工作任务与压力满意度与工作负荷压力呈较高程度的负相关。
社会因素压力、自我身心压力、工作负荷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领导与管理压力因子进入付出与回报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工作负荷压力和领导与管理压力因子对付出与回报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自我身心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对付出与回报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五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36.7%,其中社会因素压力的解释量达到21.5%。社会因素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进入了环境与资源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对环境与资源的满意度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职业发展压力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两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3.7%。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以工作压力总分及各因子为预测变量预工作满意度,结果如表5所示:
工作负荷压力因子进入职业认同回归方程,且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子的解释量为1.5%。学生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和领导管理压力进入同事关系满意度回归方程,其中人际关系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对同事关系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学生压力和领导管理压力对同事关系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四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11.9%。
社会因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领导与管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因子进入领导与管理满意度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领导与管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对领导与管理满意度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人际关系压力则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四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25.2%o,社会因素压力因子的解释量达到13.9%。
工作负荷压力、自我身心压力、领导与管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进入工作任务与压力满意度回归方程,其中工作负荷压力和领导与管理压力对工作任务与压力满意度因子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自我身心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则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四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20.8%。
社会因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进入工作满意度总分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人际关系压力则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两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13.3%
3讨论与结论
3.1被试的工作满意度特征分析
教师对反映教师社会地位的职业认同和基本工作环境的同事关系和环境与资源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反映具体工作状况的领导与管理、付出与回报和工作任务与压力的满意度较低,与高校目前的基本情况相吻合。
女性教师对其付出与回报和职业的认同度较低是其工作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因素。
在职称方面。教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与其一般担任行政领导工作、对学校各方面的认同度较高有关。讲师在学校中性属于相对不太受到重视的群体,因而其满意度较低。而助教及以下职称者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主要是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期望值的达成相近有关。
在教龄方面。低教龄者对教师角色具有新鲜感,较容易得到满足,而高教龄者多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就动机有所下降,容易得到满足;中等教龄者易对教师工作失去新鲜感,且对工作的不满开始有所增加,因而其工作满意度较低。
关键词:高中;德育;问题;对策;
第一,学校对问题学生的处理过于简单粗暴。动辄“开除学籍”,“处分”,“留校察看”,触及灵魂的说服教育少,“严惩不怠,以儆效尤”者多。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出错犯错在所难免。再者,学校是教育机关,不是机关,对问题学生应该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能一棍子打死。
第二,代课老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似乎德育完全是班主任老师的专利。很少有人主动要求当班主任,基本上都是硬派。而且,班主任工作压力太大,学校对班级管理实行量化积分,打分排队,落在后面的班级,其班主任要被扣奖金或受批评,所以挫伤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三,个别教师本身素质低下,不能为人师表。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上每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尤其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更严。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试想:有些教师打麻将熬通宵,有些教师衣着邋遢或暴露,有的教师辱骂或殴打学生,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仪表整洁,举止文明,品学兼优的学生?
第四,学生有权给老师打分,提意见,老师不敢“得罪”学生。当前好多学校定期在学生中搞问卷调查,以此作为对教师评职称或聘任的依据之一。有些素质低下的学生,借此机会对老师进行打击报复,这也是老师不敢大胆管理学生的原因之一。好多老师感叹:“学生是上帝,千万别得罪。”
以上是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肤浅的看法,难免失之偏颇。当今的社会是个“万花筒”,充满了种种诱惑,学生从各种日益发达的媒体上,很容易接触到社会上的歪风邪气,难免不受污染。这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考验与挑战。这就意味着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我认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待加强的几个方面,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第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体育竞赛活动。高中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表现欲强,一味地压坏板凳学习是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因此,学校应正视学生的这些特点,成立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组织文艺表演,让学生尽情施展才华,以调节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只要掌握好“度”,这些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可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
第二,组织,引导学生收看焦点访谈,道德观察,法治报道等电视节目。这类节目不仅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加对社会的了解,而且能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关心天下事的责任意识。这不是课堂上干巴巴的说教能达到的效果。收看完毕,还可指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写观后感,并对本校发生的违纪事件发表意见。
关键词:电力企业;抄核收;存在问题;考核标准;应对策略
1、电费抄核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抄表中常见差错
抄表是电费回收的最基础工作,抄表的准确度对电费回收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当前抄表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抄表工作差错存在的比较多:第一,需量漏抄。对于一些按照最大需量来计算和回收电费的用户来说,如果用户的抄表期不是每月零点,而且正常抄表日期的电表中的示数与月末相比较小的时候,抄表员需要注意补回,但是一些抄表员在抄表中不注意,存在漏抄的现象。第二,抄表员工作不认真,导致抄表中存在负电量、总相差与峰平谷示数相加差距比较明显。或者是抄表员在抄表的时候没有对电能表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的核对,导致用户表号、表位数等发生错乱,给后期的核算和收费工作带来麻烦。
1.2 电费复核中常见差错
电费复核是保证电费发票正确的最后一道关卡,这个工作环节中的质量对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电费复核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第一,对抄表数据的审核不到位。电费复核人员要将抄表卡上的示数与发票中的本月示数进行对照,但一些复核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复核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对上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第二,对工作传票的核算不准确,因为在电费核算中各种票据的种类较多,电费复核中符合人员要查阅传票进行核对,但在工作中一些欠费停电、销户等情况的传票核对经常发生错误。第三,复核人员素质不高引起的差错。一些电费复核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本身知识水平不高,对业务知识不精通,在复核中对一些业务知识不能很好的了解,从而导致不能发现电费复核中的错误。
1.3 电费回收中常见差错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电费回收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当前供电企业积极采用新的电费回收方式,有效防止了拖欠电费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使用这些新措施回收电费的时候也存在一些工作中的错误:一些供电企业在电费回收中使用预付费的结算方式,虽然这种方式的利用有效减轻了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压力,同时也加速了供电企业的资金回笼,但是在工作中将预付电费转化为电量的时候存在测算误差,出现了电力用户的表虽然有剩余电量,但是实际上用户已经欠费的现象,使电力用户对供电企业产生误解,增加了电费回收的难度。另外在实行了阶梯电价之后,供电企业是按照用户上个月的平均电价售电的,但是不能确定用户这个月的平均电价还是这个电价,这种差距的存在给电费回收带来困难。
2、电力企业电费抄核收工作考核标准
为了保障电费抄核收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保障抄表的精确性以及信息的完整率,对于出现电费出错以及相应的报表出错应该做到定期的考核制度。另外每个电力企业都应该不断的完善电费管理机制以及出错责任管理制度,还需要定时的对于其电费的抄核工作进行相应的监督和审查,以此来保障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此外,为了电费能够按时稳定的得到回收,则需要供电企业建立全面的电费回收的机制,还应该使用监控的手段,对于相关的信息进行实时的分析,保障其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应该审核相关的电费的回收率,以此来保障电费的安全稳定的回收,保障供电企业的收益。
3、电力企业抄核收工作的应对策略
3.1 抄核收工作的电力信息化
要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实现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数字信息化。
3.1.1 对于电费账目的管理要严格仔细,使电费明细账以及电费总账与财务账目一致。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仔细的核对记录数据,确保准确无误。
3.1.2 大力推行电力行业的网络化建设,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购买自己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智能产品,建立数据收集、整理、审核、决策的双向通信网络。这样就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来处理业务问题,进而提升营销的服务水平。
3.1.3 建立相匹配的客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网络上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的查询,尊重客户对电费信息的知情权。当然要对这些信息做好备份工作,可供随时抽查,也可以避免信息丢失后造成的困扰。
3.1.4 可以灵活的采用多种收费方式,比如:现场收费、柜台收费、充值卡收费、自助收费终端机等方式,不仅方便快捷又可以更好的服务广大用户。
3.1.5 推行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抄表:通过网络可以快捷方便的查看用户的电费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同时也可以避免人为输入出现的错误,提高了抄表的速度和质量。
3.2 电费抄核收管理方法的优化
3.2.1 创新电费管理理念
对于电费抄核收传统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发展,不仅要适应本企业的发展,还要不断满足市场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对于原有的管理水平和方式,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
电费的统一管理,可以对电费的抄核收工作进行桂发,实现原有职能的分离,有利于电力企业对电费的现金流和信息流的差异进行观察,分析其风险的详情。同时,可以实现用户缴纳电费的直接输入,使电费账户能够得到统一的管理,减少中间环节的消耗,不仅能够减少成本投入,还可以方便客户的使用。
3.2.2 加强电费会计管理
在供电企业中,财务部分需要实现与供电局的电费核算,在这个环节中,就需要加强电费会计管理,这样通过设置会计岗位,才能使供电局的电费核算和相关管理工作得到推进。在传统的电力营销部门中,有收款整理岗位、收费整理岗位和现金整理岗位,当设置电费会计岗位后,这三个岗位将可以由电费会计直接完成,从而减少了繁琐的中间环节,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3.2.3 规范预收电费管理
用电器也必须要提出一套完善的电费管理营销处理系统,通过和厂家的配合,实现对预收电费的长期供应需求,实现企业的预收功能。在预收电费管理中,爱是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使预收电费达到滚动需要的实现,提高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3.2.4 加强用电客户的审核
电力企业不能定期对磁卡表用户进行检查,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偷电现象和表针异常等现象。应当对现阶段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达到对磁卡表用电客户的用电信息量进行了解,并根据此数据,并对一些异常用户进行上报,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用户的相关信息,并做到有针对性的排查,并解决异常问题,使检查效率得到提高。这种模式的开展还需要长期的建设,并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3抄核收人员技能的提高
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使员工和企业可以共同进步。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信息化也发展迅速,那么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适应这样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对这些员工定期举办营业抄核收工作岗位的专业化培训,使企业抄核收人员的工作能力适应目前信息化的需要。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3.3.1 学习和了解电工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同电路的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
3.3.2 对变压器、电动机、电力市场营销等相关供用电的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和学习。
3.3.3 对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学习和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和计算机的运用。
3.3.4 对营销的具体工作进行培训,使员工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在培训期间和培训后都要及时地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评分,这样对企业整合抄核收相关的人力资源是很有帮助的。在此基础上,企业抄核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都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剑,电力企业电费回收制度变迁的演化博弈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关键词:新环境;职业教育;德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5-0085-01
一、新环境下职教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职业教育与普通大学在培养对象和教学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从而也决定了职校的德育的特殊性。由于职校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职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校期间,部分职校往往过分倚重专业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而在部分重视德育的职校中,也很少从职教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入手,实现德育的“本土化”。
部分职校的德育开始提出并实践“大德育”,但是由于对“大德育”的内涵构建及实施环境不够成熟,使得“大德育”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修表不修里”,很难发挥“大德育”的功效,当前,我国大多数职校的德育工作仅实施一般德育的目标及内容,普遍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德育目标大而泛、缺乏针对性,德育内容相对滞后、缺乏时效性。
(二)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德育方式缺乏创新是制约我国职教德育发展的又一共性问题。由于职校的德育仅贯彻一般德育目标及内容,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需求不高,在德育实践中,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对新环境下新媒介的应用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三)德育工作队伍薄弱
当前,职教德育工作基本上在校实施,德育工作队伍薄弱,大多数职校的德育工作尚未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多维德育体系,德育制度存在不合理性,德育工作队伍比较薄弱。
二、职教德育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我国职教德育存在的上述三大共性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提高职教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职教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对本校的德育工作进行充分的内外部环境调研与分析,依据本校的发展目标及现有条件,制定“本土化”的德育目标及内容,制定目标时,要遵循“个性化”、“ 生活化”、“ 以人为本”的德育观,以内涵式推进为主线,创新德育目标和内容,做到 “德育目标层次化、现实化、阶段化”、“ 德育内容全面化、务实化、生活化”,即注重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先进性和全面性,又要强调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可行性和阶段性。
在具体实践中,可借鉴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通过过程管理来实践德育目标的阶段化、层次化推进。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新环境下,职教要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改变现行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重视德育的实践性、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强调学生的情感性、体验性来构建多元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实现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职校本校实际,德育工作可从如下渠道构筑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学缺乏交互性和趣味性,教学效果不难预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知识的可获得渠道日渐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借助网络、多媒体等新媒介,培养学生在德育中的能动性和参与性。
在德育工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要得“法”有“度”,要将实施道德价值引导与道德自主构建的统一,不能矫枉过正,放任自流,生活德育是实现道德价值引导与道德自主构建的统一的有效德育模式,即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进入德育,在具体实践中,生活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选树典型,通过挖掘并宣传职业一线的先进来引导学生的自觉参与性。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德育的助推作用
在外部环境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德育起着最为直接的推动作用。职校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科学文化、心理文化、娱乐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在实践中,校园文化形式同样要注重时效性和创新性。例如,浙江某职业技术学校独创了“校园心理情景剧”这一类似话剧的校园文化形式,自编、自导、自演,通过舞台将学生的心路历程进行展示,这一德育方式得到本校学生的认同与参与。
3.抓好社会实践,构建活动德育模式
当前,对于我国大多数职校而言,在专业课教学中基本上实施了产学合作、校企联合教学,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职校同样可以参照这一模式,增强德育的实践性,构建活动德育模式。
在具体实践中,职校要组织专门力量,制定宏观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解决经费,确保方案施行。建立固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实习实训、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
4.借鉴企业人力资源培养方法
蒋乃平认为,“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职校可借鉴企业常用的拓展训练等人力资源培养方法,引导学生生存、竞争的意识及能力。在职教中,应让学生尽早地接触职业领域,以帮助职校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明确只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才是最理想的职业。
在教学实践中,职校除可与企业共同构建活动德育模式之外,还可以借助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通过改进、引入个性化的拓展训练,对职校学生进行体验式德育教学,在完成德育目标的同时,更丰富了学生的职业培训内容。
(三)创新德育制度、实现德育工作队伍多元化
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职教德育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制度推进,通过“完善德育制度”、“ 实现德育社会”、“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三个层面,创新德育制度和机制,确保德育良性发展。
有研究者认为,职教德育工作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在实践中,要实施家庭、学校与社会全息对应的整体教育与整体德育,实现德育工作队伍的多元化,发挥全面参与社会整体生活的德育作用,使整个德育工作系统发挥整体合力,要将思想教育与政策、法制及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互补,并与时俱进,以使整个德育工作系统与外部的环境系统相匹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德育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313-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为我们开展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我们的工作与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高校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部分学生对集体主义取向持否定的态度,部分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不能正确辨识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却对极端个人主义异常崇拜。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校大学生年龄趋向低龄化,思想、心理还不够成熟,对生活的积累、理解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自我监督和控制的能力还不强,情绪也不够稳定,加之高校在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使部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道德修养,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2.“德育首位”的教育是指在教育整体中,德、智、体、美其他方面教育缺一不可,而德育居于主导和统帅的地位 [1]。而中国部分高校还没有把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部分学生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还存在模糊的认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仍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加以教育和引导。在高校德育目标实现中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两课”教学还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总的来说,传统的德育工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3.一些高校德育队伍老化、方法落后。中国高校在长期的德育工作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这对于我们做好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借鉴作用。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环境已经在发生变化,需要与时俱进,相应地转变工作方法。有些高校在德育工作中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形成的陈旧观念,例如把德育当做国家、社会、学校对学生个人的约束,把德育方法当做“管制的手段”,一味从主观愿望出发,制定一系列条条框框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追求整齐划一的德育效果。显然这种做法不符合实际,缺乏发展的眼光和意识,这与我们当前所大力倡导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更是截然对立的。
4.社会消极因素对校园环境的影响。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经济地位的差别,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往往有所不同。具体利益的差异,使得人们的愿望和要求也常常不尽一致;二是当前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了。随着信息流通手段和文化传播手段的日益先进,大学校园围墙的作用愈见微弱。互联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三是社会“不正之风”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负作用。一些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商业活动中的以假乱真以及行业不正之风屡见不鲜。这些丑恶现象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高校德育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应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建设,增强其实效性。
1.当前高校德育内容过于狭窄、单调,要树立“大德育”观念,通过道德素质教育,调整和拓展德育内容。高校德育必须把道德素质教育提到重要地位,把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支撑点,在德育教育中充分重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德育水平。高校德育的目标是以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为出发点。德育过程实质上是把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要达到这个目的,仅有教育者进行外在的灌输是不够的,它必须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反映和主动参与,使受教育者比较自觉地接受教育,通过自我的内化实现这个过程。高校的德育工作贯穿在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全过程。
2.研究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去的途径和做法;研究参与德育系统工程的力量,包括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两课”教师队伍,业务课教师的德育骨干。应该在业务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强调教书育人的功能。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德育还要结合他们的专业教育进行才更有效果。
3.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和全方位的德育格局。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德育工作的责任,要做到“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发挥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结合教学相关内容和各个环节,有机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着眼教育,从严要求,注意方法,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有德育功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励和教育。
4.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高校要按照“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要求,建立一支能适应高教改革新形势,一是要注重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通过各种激励措施使德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素质,还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既通晓德育理论知识,又熟谙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有关知识,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努力营造人人追求高尚人格的氛围,促使德育工作者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教育人;二是要为德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和实践的机会,努力培养一批德育工作的专家;三是要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
5.坚持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高校应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来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强,使他们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具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结合有关专业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来开展思想教育,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理。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多样化、多渠道、多载体的方法。
6.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的作用。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两课”教育在把新一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要把“两课”作为重点课程来建设,不断改革“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两课”要以时代精神为主旋律,踏着时代的节拍而不断更新内容。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其重点就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高质量地实施“两课”课程改革新方案,要认真总结经验,组织力量着重抓好课程体系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在提高质量、“进学生头脑”上下工夫。要切实改变那种以卷面分数来评价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考核办法,要把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表现作为对其考核的要求。
7.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第一,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校园道德文明的氛围,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对强化大学生的内心信念,减少乃至消除他们社会行为的失范,会起到很好的环境教育效果;第二,净化校园文化环境。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必须充分意识到,也应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先导作用,构建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集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品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情趣品位;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通过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科技和体育等活动,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新的观念和广阔的视野来重新审视高校的德育工作,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以学生为本,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把德育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